擬定訪談題目及打逐字稿

時間:20230907
地點:明禮國小會議室
內容:老師彙整我們回家思考的訪談題目,逐一跟我們討論修正。
時間:20230909-0919
地點:明禮國小圖書館
內容:訪談完後,如何整理?這對我們來說很難,老師先將音檔給我們,請我們分工先聽,抓重點。這個部分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因為訊息太多,有點不知道如何整理。之後老師教我們利用線上免費系統 cSubtitle.com整理成文稿資訊。最後我們再將文稿資訊中不完整的聆聽確認整理。
訪談逐字稿(校長20230908)
Q:針對學生的學習而言,您覺得學校和社區有所合作或分開獨立比較好嗎?為甚麼?
A:我覺得要定位學生的學習,如果只是講國英數的領域學習,那當然只要在學校裡面學習,可是今天我們希望明禮培養出來的孩子,除了有基本能力的學習,還能夠有好品格。他能夠關心他的周遭的生活。如果我們把學習的定位放很大的話,其實學校它不只是小孩的學習環境,他就應該要更擴大,也是社區的學習環境。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學生的學習,是全方位的學習,所以學校跟社區合作的話,其實對小朋友的幫助是最大的,那第一個他對學生幫助很大,那我們更希望是有沒有可能除了學生有幫助,對學校也有幫助,對社區也是。
Q:請問學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跟社區合作的?
A:我們學校跟社區雖然沒有直接地講說,我現在要跟你合作,可是其實一直都有合作關係,從志工家長來協助,那些導護媽媽,他其實不是學生家長,他的孩子已經從明禮畢業很久,現在他們已經是社區的爺爺奶奶。所以我們跟社區的合作,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只是我們希望合作可以更多元或是除了協助學校的安全、圖書的管理,還能夠協助到學生的其他部分。
Q:請問為什麼會選擇跟民生社區合作呢?
A:學校要跟社區合作,第一個是一定要是最方便合作的,能夠最便利,所以一定是跟學校周邊的社區先合作。我們學校的學區就是就是民生社區。第一個民生社區,他跟我們很近,第二個是民生社區也是一個發展蠻好的一個社區協會,所以就是他也可以從他們的角度跟想法來協助我們學校。
Q:請問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如何結合在地資源發展學校特色課程?
A:第一個是周邊的在地資源有什麼?你要先有資源,我們才會利用,所以為什麼我們找民生社區,是因為它離我們最近,所以我們就第一個跟民生社區一起合作之後,我們就來盤點學校周邊的資源,這個所謂的資源,它有人力的資源,有財力的資源,也有自然環境的資源,這些資源,一直都在那裡,其實他們也很想跟大家合作好,那怎樣來合作?第一個是學校要有一個發展特色的概念,例如說我們學校是發展閱讀,我們就去思考說,那這一些有什麼資源可以來協助。他(指蘇會喬)講的是環境,所以就是我們跟社區的合作,可以去熟悉這一些環境。學校周邊有很多的,有特色的景點,就可以發展成學校的特色課程,我們可以帶小朋友去踏查,小朋友可以變成小小解說員,這就是有特色的課。那第二個是我們周邊有很多的文史工作者,或是我有文化祈禱的長者,就可以邀講它們講解這些在地特色的故事,讓我們更深入了解。
Q:除了課程外,學校與社區還進行那些互動?
A:學校跟社區的互動,第一個學校需要的協助,例如協助圖書館。那第二個是特色課程的協作,例如了解家鄉的故事,他們就會協助導覽,或是他們管理層開放,讓我們進去。那第三個部分,希望能進階第三層,利用他們的特色,發展出不一樣進階的,例如說可能是可以賺錢的。民生社區的旁邊就是菜市場,在地阿姨跟奶奶手藝很好,所以我們就是用學校來配合節氣,提出一些食物的概念,然後由阿姨婆婆媽媽他們去社區賣,所以這是第三階段,就是有到創作或是有經濟收入,等於是有三個層次的合作型態。
Q:請問社區在發展過程中,是否因為與學校的合作(引進學校資源),而也有促進社區發展呢?
A:我們跟社區合作,對學校對社區有沒有幫助?好,那我先來舉例說,我覺得有幫助,第一個是爺爺奶奶都退休,他本來在家沒什麼事,就一天到晚都很無聊,可是因為這個合作讓他們走出家裡,到社區上課學習。例如為了要解說這個特色,像將軍府的特色,他要去學習,然後再講給我們聽好,第一個幫助爺爺奶奶,讓本來已經退休,沒有學習,開始會學習。第二個他本來就很會做食品,可是在家做沒有別人吃,因為學校跟他合作,他要做給小孩吃,也要做給販售,所以本來有的專長沒有辦法發揮,現在讓它發揮了,第一個是他走出來,第二個是發揮他的專長,那第三個部分就是因為有這些合作,爺爺奶奶都來社區,本來社區都沒人想去的,可是因為這樣覺得很有趣,就讓社區的人越來越多,就凝聚更多的力量,可以做更多的事。
Q:請問學校與社區互動的模式是以社區資源帶進學校多?還是將教室延伸到社區為主?
A:一般的合作,大家想到好像就是學校缺錢,然後外面的人要給我們錢,那是一般的想法,可是我們學校不是這樣,我們是希望把小朋友學生的學習環境除了教室、學校之外,也可以把整個社區都是他的學習。把他的學習環境擴大,讓孩子的視野會比較不同。小朋友到社區的時候,會有關心跟關注,會對這個世界產生連結。當然資源也會引進,例如說社區很會做木作的,可以來協助。可是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
Q.:請問學校與社區的合作,是否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益?如何提高?
A:這個要從二個部份來看,第一個是像在教室覺得很無聊,在社區跟爺爺奶奶互動,比較有趣活潑,會讓我們比較願意學習,不是一直在那裡寫黑板好我。對學生來說,這個就是學習的興趣跟態度的轉變。
Q:請問除了學生外,您覺得學校與社區合作對彼此的好處還有好處?為甚麼?
A:第一個小孩覺得有趣,爺爺奶奶也覺得有趣。第二個在基本能力,也就是說,我們用世俗的角度說成績有沒有幫助哪?真的是很難評估,不過我覺得他應該還是會提升,因為你對學習有興趣,你就會深入學習,你的成績就會進步,所以我也覺得他不只對爺爺奶奶好,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
Q:請問除了學生外,您覺得學校與社區合作對彼此的好處?壞處還有好處?
A:學校與社區合作對彼此的好處。有哪些? 第一個是爺爺奶奶比較開心,而且會走到社區學習,那第二個是他們的專長可以再發展,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那第三個是一起研發出來的東西,可能可以有經濟利益,就可以去幫助更多的人。
Q:請問合作上曾經有遇過甚麼困難?怎麼解決的?
A:困難當然還是有,就是要走到教室外面,要有時間,可是小朋友在學校的工作很多,國英數可能都排滿滿的,要抽出一天的時間出去,老師的課程就要做調整。第一個是小朋友跟老師的時間,有沒有辦法配合,另外爺爺奶奶的課程時間,也是固定,並不是我們有空它們就一定會有空,所以也是要互相能配合。所以第一個是時間問題。第二個是,有時候我們希望透過一些產品作品,讓大家可以帶點東西回去,讓大家覺得更有趣,例如說我們做客家粿、肉粽等,那這些是不是都要材料?所以材料跟成本,它也是一個問題。以上是比較大的問題,最後第3個就是場地問題,因為爺爺奶奶很多,小朋友也很多,是不是有比較合適的場地做互動的課程,所以大概要這三個部分能夠協調配合才能進行。
Q:您認為目前學校與社區的關係如何?依此情勢看來,兩邊關關係會不會有所改變?
A:我覺得目前就是很好的合作型態。第一個是學校的發展教育的理念,希望孩子是全面學習的,那我們就會帶孩子出去。第二個是我們希望小朋友都可以熟悉家鄉的景點,就會希望爺爺奶奶來協助我們來做講解,這個也會持續的合作,所以如果我們要保持合作關係,這幾個點都要能夠持續的推動,而不是今年有做,明年沒有做。那這樣子合作的形態就會慢慢的消失。
Q:請您給其他想與社區建立良好關係的學校建議?請您對社區想學校合作給建議?
A:這個其實真的很看重學校對自己跟社區合作的看法,老師願不願意花時間帶小朋友出去,學校願不願意發展在地特色課程,都要先自己了解盤點。那第二個是啟動合作,一定要對彼此都有幫助,這也是我一直強調本土關懷的概念,學校的功能可以擴展到幫助社區。我們學校比較特別是剛好遇到0206大地震,我們跟社區做很多幫助彼此的活動,讓彼此關係更友善緊密。所以建立開始,先找某個互惠項目合作,彼此熟悉之後,然後慢慢項目增加,項目才會擴展。所以我的建議是,兩邊要有意願,對兩邊都有幫助,都喜歡也想做,那才有辦法做。那第二個是合作,開始大家要先透過活動,最好是互惠的活動彼此熟悉,才有辦法交談,再一起來討論說共同做什麼,這樣才有辦法合作比較長久,如果說我們只是一直跟他說爺爺奶奶,你就幫我這個部分,其他不用。那他們可能也會覺得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