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吉安鄉農會

為了了解吉野一號米在目前食用米市場的真實表現,我們拜訪了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叔叔。張叔叔告訴我們:目前吉安鄉的水稻耕地大約400公頃,其中,吉野一號的耕種面積約為5公頃,也就是說,吉野一號的耕地面積只占吉安鄉水稻耕地面積的1.25%。5公頃的耕地,其中2公頃生產出的吉野一號米,將與台中霧峰農會酒莊合作,生產吟釀地酒;剩下的3公頃產出才供應消費市場食用米。張叔叔幫我們估算每年供應食用米市場的吉野一號米總量:一公頃平均收成3600公斤(風調雨順無農損的情形下),一年二期稻作,所以吉安鄉目前一年最多供應21.6公噸的吉野一號米到食用米市場,真的可以說是稻米中珍貴稀有的鳳毛麟角。另外,張叔叔也告訴我們,目前吉安鄉種植吉野一號的農民一共有六位,為確保農民的種植意願,吉安鄉農會以保證農民所得,讓吉野一號米能夠繼續生長在吉安的田野上。雖然耕種吉野一號米的農民所得有保障,卻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能維持多久時間也是一大疑慮。
在推行品牌農業方面,張叔叔說,吉安鄉農會已經取得「吉野一 號米」的技術品種權,未來只有種植於花蓮縣吉安鄉的吉野一號米,才可以標示「吉野一號米」品牌名稱。一般而言,品種權的有效力可達20年。
訪談最後,我們討論了整合吉安鄉的優勢資源的想法,因為如果能將吉安鄉農特產產業六級化,比如吉安鄉的特產有吉野一號米、龍鬚菜、白頭韭菜和檳心芋頭,並稱「吉安四寶」,經由加工製造,生產出清酒、米食點心,這是二級農產加工產業化;以吉安農特產設計出特色餐飲(如吉野定食),結合吉安鄉豐富的移民村風情,發展三級農鄉深度旅遊,這樣一定能大幅提高附加價值,繁榮我們吉安鄉的經濟。
張叔叔非常肯定我們的想法,還特地招待我們吃米淇淋,這是結合吉安米和檳心芋頭的新點心,新開發、限量版喔!真是意外的收穫。我們愛吉安鄉農會。
對了,結束訪問,我們又去巡田水,獻納穀田的吉野一號又長高了,更翠綠、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