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簡述孟荀人性論的異同
103年9月28日
今天老師向我們說明孟荀兩人的人性論有什麼樣的相同與相異之處,老師提到了雖然「性惡」與「性善」乍看之下為強烈的對立,但他們兩人都肯定人是有善的一面。
孟子主張人先天便具有仁義禮智,須倚靠環境的幫助去存養以及擴而充之;荀子則認為人與其他獸性並無相異之處,皆有生理的需求,也就是自然屬性,然而想要改變自然屬性,使其發展為可以改善社會風氣的善性,那麼,就需要外在的約束了,荀子主要是以教育、「禮」的方式去管束一個人的行為,因此,不論是班規、校規、法規皆是以荀子性惡的角度而發展出來的。
最後,在看到他們人性論的相同處,也就是都希望人們可以為善,不論是經過何種途徑,只要結果都是善的就好了。但如果以孟子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僅靠環境便不會作惡為害,倘若又以荀子的方向去思索,他的教化方式又比較偏向法家,所以,若教育的方式太過嚴厲,可能就無法達到他原本的初衷了。因此,千萬不可以太超過,但也絕不能不及,否則就無法完成孟荀兩人最初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