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大幸福-看見有機新農業

專題名稱 小田大幸福-看見有機新農業

專題描述 研究動機:這兩年學校開設了很有趣的戶外課程-小田大幸福,利用假日的時間,帶領大家參訪花蓮縣內的有機農場,到志學農場體驗有機耕種和東華大學參與有機蔬食製作。並利用學校閒置的空地,開闢了一畝小田,讓學生體驗當農夫的樂趣和辛苦。
理念與目標:經過幾次的參訪體驗,讓我們對有機農業有了初步的認識,了解到有機蔬果對人體健康的益處,有機種植對環境生態的幫助,長期以來農藥的濫用,除了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也造成部分生物滅絕或過度繁植,導致生態不平衡,有鑑於此,我們希望透過親身參與體驗有機農業的耕種,將有機農業對環境、生態及人類健康的益處,推廣讓大家了解與認識。
研究方法:一、透過實地耕作體會有機農業加深對有機的認知。
     二、參訪有機市集與有機農夫對談,吸收他人的栽種經驗與方法。
     三、透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從中學習相關知識。
     四、參觀花蓮縣內各農會超市,了解有機農業目前的行銷概況。
     五、透過與專家訪談,了解有機農業的發展現況。
預期效益:透過有機農業的介紹與傳統農業的比較,讓大家更了解有機農業對環境生態的助益與人體健康的幫助,並願意花較高的金錢購買有機食品,幫助有機小農突破困境,有更好的行銷發展。

隊伍名稱 小田大幸福

指導老師 吳旬枝 黃展霖

參賽學生 曹媛淇 高伶杰 陳廷瑜 李沂芃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張明輝 簡宣裕
來源 農業試驗所 農化组
描述 介紹有機農業之堆肥製造術,並以不同的方式介紹不一樣的堆肥製作方式,讓有機農民對於耕種,能夠有不一樣的方向與面向。
曹媛淇
9作者 楊平世(台灣大學昆蟲學系)
來源 科學發展期刊 2009年12月,444期
描述 簡述台灣生物防治的發展史,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捕食性、寄生性、病原菌等天敵,把有害生物的族群壓制在較低的密度之下,使這些有害生物不致造成危害;利用生態系食物鏈中「一物剋一物」的自然現象,其實也是一種古老的生物防治法。近年來政府積極推行有機農業,而有機種植也逐漸廣受大眾接受,再不添加任何花學藥劑與農藥的狀況下,生物防治成為有機重要課題,並能解決農民們對於病蟲害之問題。
李沂芃
8作者 標準檢驗局
來源 慈心有機認證機構
描述 規範有機認證之水質土壤各項管理檢驗標準
高伶杰
7作者 農糧署農業資材組
來源 農糧署全球資訊網
描述 說明有機農業相關規範,並清楚明列相關規範,希望有機農民能夠依循規章作業,並確保消費者隻食用安全
李沂芃
6作者 花蓮農改場
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植保研究室
描述 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之生產方式。為提高有機農作物裁培之可行性,其生產方式有賴於充分利用各種作物殘株、禽畜廢棄物、綠肥植物、油粕類及農場內外其他各種未受污染之有機廢棄物,各富含養分之礦石等製成堆肥,以改善地力,同時供應作物所需養分。
常使用的非農藥防治策略,包括健康種苗、抗病蟲育種、生物防治、非農藥資材、栽培管理與耕作防治、物理防治,以避免傷害土壤、水資源及農業生態環境。
陳廷瑜
5作者 卓家榮
來源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16期:7~11頁(1996年6月)
描述 農藝作物、園藝作物及畜牧飼料作物是農業生產的重心,然而影響各種作物產量及品質的因素,不外乎有:土壤因子、作物品種、環境氣候、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土壤生產力要好,就需要重視這五大因素,從經濟的觀念上看,有投資才有收益,所以當選擇最好的作物與土壤配合,從認識土壤到瞭解缺失因子,從保育到增進土壤肥力,都是確保作物增產及高品質的基礎。
曹媛淇
4作者 鄭安秀、陳紹崇、吳雅芳、彭瑞菊
來源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94-2 (No.131)
描述 有機栽培不同於傳統栽培方式主要在於不可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藥劑,在不可施用化學藥劑的情況下,病蟲害防治成了重要的課題,台灣的農業因偏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大大改變了自然的栽培環境,土壤的酸化、天敵的消失、病原微生物抗藥性的產生,作物的病害逐年遽增,導致蔬菜、果樹等作物的生產力集速下降,為維繫農作物的持續性生產力及防止農田生態平衡繼續惡化,有機栽培為台灣農業帶來了一片曙光。
要做好有機栽培病害管理須先培養整體防疫的觀念,病原微生物、感病性寄主和適宜的環境是構成病害的三大因素,三者同時存在病害才會發生、蔓延。利用病原菌、寄主植物及環境等三者間交互影響的關係,有效降低病原菌密度、鼓勵種植抗病性品種或非寄主作物、改變栽培環境等,均可控制作物病害的發生。
目前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可分為有機與轉型期兩大階段,有機農業為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
有機栽培病害綜合管理需結合物理、生物、耕作等防治法,知已知彼,百戰百勝,對栽培之作物特性及可能發生的病害生態需先有一定的認識,依栽種之作物種類、病害生態及栽培環境,調配出之適宜的管理方式,換言之,不同的栽培場應有不同的病害管理模式。
李沂芃
3作者 陳文雄 張煥英
來源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90-2 (No.111)
描述 「有機栽培蔬果之害蟲防治技術」
有機農業為一種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之生產方式,現代人無形中吃進了不少的農藥,威脅到人們的健康,自然有機飲食,變成了大家追尋的理想,近年來,有機栽培之面積逐年擴大,相對病蟲害衍生之問題愈多。有機栽培病蟲害之防治常不能使用單一之方法而必需行綜合防治,如改變耕作方式即在栽培及管理上改變一些耕作方式,而物理防治及有機天然資材之利用均可降低化學農藥之依賴。
本文所介紹之非化學殺蟲劑如蘇力菌為經農藥管理法中植物保護諮議委員會通過,已量產、效果穩定、安全性高之藥劑。
曹媛淇
2作者 邱美蘭(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
來源 自然保育季刊 2007.9 第五十九期 9
描述 「有機農業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各式各樣的動物、植物、微生物,這些生物的遺傳基因及其與環境所構成的各種生態系。依照國際有機農業聯盟之定義,有機農業包括所有能提升生態、社會及經濟健康情形的農業生產體系。此體系視土壤肥力為健康生產之鑰,並經由尊重大自然、建立認證標準,透過對生態系的整體考量,有機農業結合野生物多樣性、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土壤保育,並禁止化學肥料及殺蟲劑之使用,所以有機農業在增進農場土地之生物多樣性方面有很大的潛能。
陳廷瑜
1作者 王蕙玲
來源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103-2 (NO.158)
描述 「有機液肥製造與應用」-有機液肥依製造過程的不同,可分為淋洗液肥、萃取液肥及醱酵液肥。淋洗液肥是堆肥資材在堆肥過程中階段性的淋洗取出液,由於其成份不穩定,利用性較差;萃取液肥則是腐熟的堆肥經水萃取後所得到者,如堆肥液、醱酵工業廢液,所含養分較穩定且病原菌較少,利用性較高;醱酵液肥是將不同有機質材料依一定比例與水混合,進行液態醱酵一段時間後之液體肥料。液肥不僅具有固態堆肥的功效,且迅速提供作物營養,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又可降低堆肥施用量,節省操作勞力。另外,液肥含許多有益微生物,噴施於葉面後,形成防護膜,可避免病蟲害侵襲,而微生物釋放的二氧化碳,可增進葉片光合作用,對作物生長有利。
高伶杰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生態觀察篇
說明
在耕種的過程中,除看見植物的生長過程,也能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許多小蟲圍繞著大地,展現出豐盛的生命力,在有機堆肥中,我們發現好幾隻又大又肥的白白身軀縮成ㄧ團,將他握在手心中,希望他們快快長大,變成又酷又帥的鍬形蟲。青綠色的螳螂,在葉片間跳躍,似乎正再與大自然完一場捉迷藏的遊戲,小小的蚯蚓,在土壤間翻滾,他們是農夫的好幫手,也展現田野間的生氣盎然。魁武的非洲大蝸牛,在下雨天過後,就會出現在田野間,只要它爬過的菜,就會留下啃食過的痕跡,雖然看見大蝸牛,使我們驚奇,但希望大蝸牛還是不要壞我們的心血啊。
陳廷瑜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採收洛神
說明
  學校的菜園裡也種了些保健植物供大家學習認識。十月份是洛神採收的季節,老師安排了洛神採收體驗課程,讓大家有機會認識這個植物界的紅寶石。
  洛神,在記憶中只有出現在中藥店,蜜餞行,吃起來口感酸酸甜甜,令人難忘,鮮紅的洛神茶,讓人看了就想喝上滿滿一大杯。開學後我們跟著老師一起除草,施肥,都沒有發現這就是洛神花,老師要我們自己去觀察的生態,直到九月初,樹梢上露出鮮紅的花萼,才驚訝的發現,它就是洛神。
洛神花的利用價值相當高,花、根、種子都可以當成藥用,有植物界的紅寶石之稱,我門一般食用的是果萼部分;果萼片有清熱、解渴、止咳、降血壓等效用。,新鮮的果萼可以作為果醬、果汁、果凍,乾燥則可做成茶包、蜜餞及清涼飲料,
洛神花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黃酮素、多酚,具有解熱、抗高血壓、平衡身體內的酸鹼值、養顏美容,調整血脂的作用。酸酸甜甜的洛神花茶,也是台灣炎炎夏日最佳的消暑飲品,每年的10~11月是盛產期。
  菜園裡種的洛神每一顆都長的碩大飽滿、鮮嫩欲滴,讓人看了直流口水。因為從來沒有採摘過洛神,不得要領,採收的好辛苦,慢慢的抓到了訣竅,只要手只按住花萼基部,輕輕的一扳動它就會落下來了。因為校園內施行有機種植,不使用農藥、化肥,所以生態資源豐富,洛神樹下躲著非洲大蝸牛,樹梢上鮮紅的洛神吸引了許多小昆蟲來吸食甜蜜滋味,還有螳螂、攀木蜥蜴躲在枝葉後面守株待兔獵食小昆蟲。
  採摘完洛神,最困難的工作就是要去除種子,我們利用鐵管從洛神基部將落神總子取出,它的種子外圍包覆了一層毛刺,一不小心就會被刺到,想要喝到好喝的洛神茶還真困難。接下來我們將洛神川燙去青,等待冷卻後,放入玻璃罐,一層洛神一層砂糖,冰在冰箱三天後,變成了好吃的蜜餞。為了延長洛神的保存期限讓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喝到好喝的洛神茶,因此我們將部分洛神乾燥儲存,想喝的時候,只要拿出幾顆,就能泡上一大壷的洛神茶了。
高伶杰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花蓮農會超市-有機銷售通路 (103.09.28 )
說明
農民種植作物,往往不知如何銷售,辛苦了一整年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利潤都被中盤商剝奪。還好有農會,農會是農民最好的伙伴,不但提供農業諮詢,資金借貸,還幫農民銷售農作物,保障農民利益。現在的農會超市更設立了有機農產品專區,幫農民們行銷所生產的有機蔬菜,提供各類有機產品認證輔導,有了這些認證,不僅使消費者吃得放心,也讓農民獲得應有的利潤。
高伶杰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特用作物篇
說明
  近年來休閒農業日漸興盛,保健植物、香草植物廣受歡迎,為農民增加更多元經濟收入。大家對於保健植物、香草植物的應用也很感興趣,所以我們前往農改場「特用作物園區」參觀學習,瞭解休閒農業概況,認識不同於蔬果的保健作物。
  學校裡也有種一些保健植物:有香茅、香椿、刺五加、落神、菊花、紫蘇、薄荷、食茱萸,每一種植物都有其特別的味道與保健功效。老師說這些植物在台灣各鄉鎮農會已推廣多年,廣泛被大眾所接受食用。花蓮區農改場推廣特用保健作物多年,花蓮縣吉安鄉農會也有附設保健植物加工廠,提供農民將這些特用植物加工成茶包飲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平常假日除了除草、種菜、抓蟲,我們也負起照顧這些保健植物的工作,為了更認識它們,所以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其保健功能介紹如下:
香茅:檸檬香茅草全草均可使用,鮮草或乾燥的植株葉片與莖稈均具有濃郁的檸檬香味,可入菜或製成茶包使用。
香椿:香椿富含維生素C,具有降低血糖血脂、降膽固醇及增強心臟功
   能,另外也有預防高血壓的功能。
紫蘇:紫蘇辛溫能發散風寒,味辛又能開宣肺氣而止咳嗽、氣香醒脾、解
   魚蟹毒。
薄荷: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份為薄荷醇、薄荷酮、樟烯、檸檬烯,
   發汗解表、清暑化濁、辟穢氣、清頭目。
落神:洛神花的利用價值相當高,花、根、種子都可以當成藥用,萼片則
   有清熱、解渴、止咳、降血壓等效用。
菊花:味甘、性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
刺五加:其性涼,味甘,微苦,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有台灣人蔘之
    稱。
食茱萸:食茱萸為芸香科落葉喬木,具有特殊香味,幼葉常呈紅色,故名
    「紅刺楤」,藥用有溫中、燥濕、殺蟲、止痛的功效,食用一般
    為調味品。
曹媛淇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有機耕種篇
說明
  ㄧ個多月來,我們從鋤草、整地開始,整理這片田地,經過一番的努力後,將小苗們種下,並細心照顧幼苗長大、澆水、除草、施肥,樣樣都不能缺少、每天期待著小苗們快快長大,這段期間,我們也從中發現許多樂趣,不僅感受到菜苗的生機盎然,也在種植過程中,觀察到不一樣的昆蟲,有細細長長的蚯蚓,牠們都是農夫的好幫手,能夠增加土地的肥力,還有又大又肥的雞母蟲,將牠捧在手掌中,能夠發現牠的神奇,希望牠快快長大,成為強壯勇敢的鍬形蟲。
  經過一個多月來的照顧,我們的小菜們都已長大,終於到了採收的時刻,我們帶著期待的心情,將蔬菜們採收下來,並利用時間把蔬菜清洗、分裝,滿心歡喜捧著我們的成果,到師長辦公室進行義賣,師長們十分踴躍,不一會兒便搶售ㄧ空。
  在這一次的有機耕種中,使我們有了不同的生活體驗,並有機會接觸有機農業,地球是我們的家,需要你我以自然的方式來保護這片土地,讓它永續發展,當我們真正的去實踐,便能感受到那一份活力,並能持續的為自然生態而努力奮鬥。
李沂芃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有機堆肥篇
說明
植物生長要素:陽光、空氣、水、土壤。
土壤是植物養分的來源,決定農作物成長好壞關鍵,為了追求自然健康不用化肥、農藥,學校的落葉堆肥場就成為我們獲取植物所需養分的最佳來源。將學校堆肥場完全腐熟的堆肥鋪撒在農田裡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供應作物所需養分,環保又健康。學校得天獨厚的環保堆肥場因為沒有污染,也是提供各種甲蟲繁殖下一代的好場所,每年過了五月校園中枝頭上總是能發現許多獨角仙覓食、活動的蹤跡。才剛開始挖堆肥不到十分鐘,發現第一隻碩大的雞母蟲,大家是又驚喜又害怕,接著一隻一隻的雞母蟲跟著堆肥被挖出,從驚嚇聲中變成歡呼讚嘆聲,同學們心中的害怕也漸漸消失了,短短的兩小時,發現將近有三十餘隻的雞母蟲。愛護大自然、尊重生命,是這堂戶外課最大的啟發。大家挖足所需堆肥後,再小心謹慎的將雞母蟲放回堆肥區,期待它能平安順利成長,明年五月再相逢。
陳廷瑜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參觀農改場 2014.09.30
說明
農改場是指導農民獲得農業新知的最佳場所,協助農民解決病蟲害問題,改良土壤,增加農作物單位生產量,是農民最好的夥伴。近年來社會的進步,農業不再只是為了求溫保,更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因此休閒農業也日漸興盛。花蓮農改場除了有傳統的水稻、水果改良技術,更增加了一項特用作物園區,繁殖介紹各種保健植物與香草植物,提供農民更多元的選擇,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今天我們前來參觀農改場-香草園區,希望學習更多寶貴的知識。
李沂芃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好事集( 2014.09.20 星期六上午)
說明
星期六早上,我們拜訪了花蓮好事集,在事集中,透過與有機農夫對談,了解更多有機耕種的相關知識與驗證標準,也看見有機農夫們,為了追求健康、安全的自然理念,付出辛勞而永不放棄。在這訪談中,我們不只學到有機農耕的相關知識,更體會到有機農夫愛護大地的永續精神。
曹媛淇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吉安有機樂活GO( 2014.09.27星期六上午)
說明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是獲得知識最佳途徑,旅行是實踐知識,體驗感受最佳方法。開學以來大家從書本、雜誌、網路收尋有機農業相關知識,對有機農業有了基本認識,更希望透過親自參訪體驗去認識有機農業的多樣性,很幸運的九月份吉安鄉公所辦理一系列的有機農場體驗之旅,所以大家把握機會報名參加了這場盛會。
九月十七日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是一個適合戶外活動的好天氣,八點半大家準時在慶修院門口集合,在主持人的帶領下開始了今天的吉安有機樂GO輕旅行。
第一站:仁誠農場
農場主人從前的工作是建築業,在蓋了許多豪華別墅後,發現即使擁有舒適的房子,若沒有乾淨的土地與環境,也不會快樂。在偶然際遇下,接觸到有機農業,並找到一塊休耕十年多,無污染的農田,在經過一番努力後,通過有機認證,並實現理想,開始從事有機種植,親近自然。
仁誠農場的農作物種類與種植方式:
仁誠農場以短期葉菜類中的十字花科為主,運用溫室栽培照顧農作物,降低蟲
害機率,並且能在不同季節種植,克服季節差異。運用定植方式,讓農作物能在18天到23天之間生長完畢,提高效率。在菜圃中養雞,讓植物與動物共生,這裡的雞隻沒有施打生長激素因此糞便能當做做肥料,而雞也能吃掉害蟲和雜草,平均一隻公雞,能處理一坪的地。在冬天時運用LED燈補足光照,克服日照不足問題。仁誠農場運用地下水,照顧農作物,使用噴灌照顧植物,相較於傳統式的灌溉也較節省水資源。
第二站: 菇德農場
菇德農場是花蓮唯一的有機覃類農場,它是一座鐵皮搭建的大廠房。農場主人原本學的是商科,後來改為從農,承接父親留下來的養菇場,學習並繼承了父親的經驗,加以技術改良,突破傳統困境,改變生產方式,並推行全花蓮唯一的有機覃菇栽種,終於有所成就,獲得全國優良農民的殊榮。
透過農場主人的引領,我們参觀了太空包的製作,太空包是菌菇類生長的家,將木屑混入米糠、碳酸鈣,經過曝曬後,利用真空包裝製成,而太空包上層加入棉花,方便透氣與填入菌種。太空包在菌菇生長完後,裡頭的木屑能夠回收再利用,製成有機堆肥。透過認識太空包的製作過程,讓我們對菌菇類又有更多了解。
接著,農場主人帶大家參觀蕈菇廠房,當大門打開,那溫暖的陽光照進菇舍,裡頭全都是一朵朵生機飽滿的黑木耳,讓人驚豔。因為覃類適合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生長,所以室內溫度必須控制合宜,才能幫助蕈類生長。再往前走,一排排的黑木耳依序層列十分壯觀,更讓大夥們印象深刻。
走到農場尾端,農場主人再打開一扇大門,裡頭是現代的高科技設施,透過恆溫設備養殖菌菇,將溫度控制於24度,並利用超音波水柱維持溼度,以利菌類生長,提高生產效率。結束菇舍的参觀,農場主人請大家喝自己熬煮的黑木耳湯,濃稠的膠質,能夠降低血壓,在炎熱的天氣下,一杯冰涼的木耳汁,讓我們暑氣全消,這是農場主人私房料理,沒有量產,我們能喝到真是太幸運了。
第三站:阿福有機農場
農場主人秉持著天然有機的理念種植,栽培作物,主人認為,有機農業是良心事業,更是一分熱愛而珍惜大地的心。阿福有機農場主要種植的作物為黃豆與薑黃: 黃豆除了能磨成豆漿外,也能直接料理,磨完豆漿後,會產生許多豆渣,豆渣中含豐富的蛋白質,可製作餅乾或天然洗碗劑與有機肥料。黃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被法國人稱為田園中的牛肉,另外他也富含豐富的軟鱗質與大豆薏黃銅,十分營養。阿福有機農場種植的黃豆品種為花蓮一號,此黃豆品種植株大小適中,適合種植,在黃豆成熟後,必須讓黃豆全日曬3天,若不注意,易產生黃麴毒素,將危害到人體健康。薑黃為近年花蓮農改場大力推行的經濟特用作物,薑黃磨粉能當夠抗氧化,另外也能製成茶包飲用。

陳廷瑜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專題討論
說明
  剛開學,老師宣佈了網路小論文比賽的計畫,經過ㄧ週的討論,我們決定要報名參加,主題是花蓮縣政府全力推廣的有機農業,這也是全球關注的環保議題。
  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還需要師長的指導,我們邀請了學校人文課程-指導有機耕種的黃展霖老師與人文室主任擔任我們專題研究的指導老師,在我們有需求時,能給予必要的指導與修正。
  有了研究目標及指導老師,緊接者是擬定研究計畫及工作分配,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次的專題報告,我們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透過實地耕作體會有機農業加深對有機的認知。
二、參訪有機市集與有機農夫對談,吸收他人的栽種經驗與方法。
三、透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從中學習相關知識。
四、參觀花蓮縣內各農會超市,了解有機農業目前的行銷概況。
五、透過與專家訪談,了解有機農業的發展現況。
我們的組織成員:
小組長:陳廷瑜-負責統合協調小組工作並相互支援
文書:李沂芃-負責文書資料統整
資訊:曹媛淇-負責資料登錄管理
攝影;高伶杰-活動聯繫安排與影像拍攝
曹媛淇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陳廷瑜
標題 生態觀察記錄
內容
早晨的陽光,灑在田野間,青綠色的螳螂,在葉片間跳躍,似乎正再與大自然完一場捉迷藏的遊戲,小小的蚯蚓,在土壤間翻滾,他們是農夫的好幫手,也展現田野間的生氣盎然,在有機堆肥中,我們發現好幾隻又大又肥的身軀,縮成ㄧ團,將它握在手心中,希望他們快快長大,變成又酷又帥的鍬形蟲,在葉片上,我們發現鳳蝶科的幼蟲,一開始的小幼蟲,黑黑的一團,十分不起眼,但過了幾天後,黑黑的小蟲變成綠色的,只要輕輕摸牠的頭,便會露出充滿殺氣的眼神,似乎警告著我們,不要輕易接近牠,灰色的小灰蝶,翩翩飛舞十分美麗,為綠色的菜園,點綴幾分詩意,但小灰蝶喜歡偷吃我們的菜,在菜葉上留下黑色的小斑點,經常造成我們的困擾,讓我們對小灰蝶,又愛又恨。魁武的非洲大蝸牛,在下雨天過後,就會出現在田野間,只要他爬過的菜,就會留下啃食過的痕跡,雖然看見大蝸牛,使我們驚奇,但希望大蝸牛還是不要壞我們的心血啊。
在耕種的過程中,除看見植物的生長過程,也能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許多小蟲圍繞著大地,展現出豐盛的生命力,有機農業的基礎,便建立在愛護自然的基礎上,看見植物與動物一同展現生命力,令人感動。

陳廷瑜
9作者 曹媛淇
標題 蔬菜採收心得
內容
我們辛苦了兩個多月,鋤草、鬆土、播種、澆水,中間經歷颱風來襲,我們的菜苗都一一克服萬難,順利成長茁壯,最期待的就是收成這一天,這次的收成有:青江菜,鹿角A菜,芥菜,早上六點鐘,太陽剛露臉,大家挽起衣袖,開心的採收,芥菜雖然是大家不愛吃的蔬菜,卻是這次成果最豐碩的,每ㄧ顆都長的翠綠碩大,因為大家不是很喜歡芥菜的口感,因此決定將此醃製成酸菜。我們的青江菜,因為我們種的很密集,所以提早收成,每ㄧ顆都十分青脆,只有市面上的二分之ㄧ大,所以吃起來的也比市售的鮮嫩與清爽。最漂亮的就是鹿角A菜,遠看就像一朵盛開的花朵,綻放在草原中。
採收完後,我們利用早自習時間,趕緊清洗蔬菜,因為環保,我們不採用多餘的包裝,採用傳統方式,採收我們種植的香茅草,進行分裝綑綁,完成前置工作。
第二節下課,大家帶著兩個月的心血,到師長辦公室,義賣有機蔬菜,受到師長們的熱烈搶購,不到十分鐘便銷售ㄧ空,讓大家非常歡喜,能夠親手種出健康的蔬菜,並賣得好價錢,認真的執行ㄧ件不可能的任務,完成後,心情無比愉悅。
經過這次的體驗,從雜草叢生的菜圃,變成充滿生機的小菜園,雖然手掌破皮了,手指頭被刺莧刺傷,都不覺得辛苦,在努力的汗水後我們獲得滿滿的成就,這些經驗將會是我們學生時期的難忘回憶。

曹媛淇
8作者 高伶杰
標題 採收洛神
內容
  星期天早上,天氣晴朗秋高氣爽,大家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到菜園,準備採收洛神。
  洛神,在記憶中只有出現在中藥店,蜜餞行,吃起來口感酸酸甜甜,令人難忘,鮮紅的洛神茶,讓人看了就想喝上滿滿一大杯。開學後我們跟著老師一起除草,施肥,都沒有發現這就是洛神花,老師要我們自己去觀察的生態,直到九月初,樹梢上露出鮮紅的花萼,才驚訝的發現,它就是洛神。
  菜園裡種的洛神每一顆都長的碩大飽滿,讓人看了直流口水。因為從來沒有摘採過洛神,不得要領,採收的好辛苦,慢慢的抓到了訣竅,只要手只按住花萼基部,輕輕的一扳動它就會落下來了。
  採摘完洛神,最困難的工作就是要去除種子,我們利用鐵管從洛神基部將落神種子取出,它的種子外圍包覆了一層毛刺,一不小心就會被刺到,想要喝到好喝的洛神茶還真困難。接下來我們將洛神汆燙去青,等待冷卻後,放入玻璃罐,一層洛神一層砂糖,冰在冰箱三天後,變成了好吃的蜜餞。為了延長洛神的保存期限,讓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喝到好喝的洛神茶,因此我們將部分洛神乾燥儲存,想喝的時候,只要拿出幾顆,就能泡上一大壺的洛神茶了。

高伶杰
7作者 曹媛淇
標題 吉安有機樂活GO-德菇農場参訪心得
內容
ㄧ早大夥沿著著鄉間小徑來到花蓮唯一的有機覃類農場,它是一座鐵皮搭建的大廠房。農場主人原本學的是商科,後來改為從農,承接父親留下來的養菇場,他學習並繼承了父親的經驗,加以技術改良,突破傳統困境,改變生產方式,並推行全花蓮唯一的有機覃菇栽種,終於有所成就,獲得全國優良農民的殊榮。農場主人不只傳承父親的理念,也為農業注入新的生命力。
透過農場主人的引領,我們参觀了太空包的製作,太空包是菌菇類生長的家,將木屑混入米糠ˋ碳酸鈣,經過曝曬後,利用真空包裝製成,而太空包上層會加入棉花,是為了方便透氣與填入菌種。太空包在菌菇生長完後,裡頭的木屑能夠回收再利用,製成有機堆肥。透過認識太空包的製作過程,讓我們對菌菇類又有更多了解。
接著,農場主人帶大家參觀蕈菇廠房,當大門打開,那微微的陽光照進菇舍,裡頭全都是一朵朵生機飽滿的黑木耳,讓人驚豔。因為覃類適合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生長,所以室內溫度必須控制合宜,才能幫助蕈類生長。再往前走,一排排的黑木耳依序層列十分壯觀,更讓大夥們印象深刻。
走到農場尾端,農場主人再打開一扇大門,裡頭是現代的高科技設施,透過恆溫設備養殖菌菇,將溫度控制於24度,並利用超音波水柱維持溼度,以利菌類生長,提高生產效率。
  結束菇舍的参觀,農場主人請大家喝自己熬煮的黑木耳湯,濃稠的膠質,能夠降低血壓,在炎熱的天氣下,一杯冰涼的木耳汁,讓我們暑氣全消,這是農場主人私房料理,沒有量產,我們能喝到真是太幸運了。
  很高興能參加這一次的活動,讓大家都能擁有一分獨一無二的經驗和回憶,也從中學到很多關於覃類植物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都會好好記著這些事物,並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

曹媛淇
6作者 李沂芃
標題 颱風天心得(2014.09.21 星期日-鳳凰颱風侵臺 )
內容
星期六參訪好事集聽農夫們分享耕種經驗,要有好的收穫,必須要有良好的水質土壤與病蟲害管理,才能幫助農作物成長茁壯。唯一不可控制的因素就是天然災害。可怕的天災經常會讓農夫們一年的心血毀於一旦,血本無歸。星期日鳳凰颱風侵襲台灣,眼看風雨欲來愈大,不禁擔心起菜園中才種下一週的小菜苗,就怕還未茁壯的菜苗禁不起風雨的考驗,無法平安度過風災,之前的努力也將白費,不時的往窗外探頭,默默地為它們祈禱,希望颱風快快遠離。
隔天早上,陽光露臉了,菜園裡仍到處是積水,可見昨夜雨勢滂沱,我們不禁捏把冷汗,心急的立刻跑向菜圃,幸運的是,颱風過後小苗們不但沒有全軍覆沒,而且一旁的種子還發出了嫩芽,我們看見植物驚人的生命力,在險惡的環境中努力求生存,眼前景象令人讚嘆不已,也讓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終於能放下心中的大石頭。接著大家捲起褲管開始整理菜園,清除落葉與積水並將傾倒的菜苗扶正。
看到小菜苗能平安度過風雨,讓我們既欣慰又開心,經由這次的颱風,使我們更能體會到農民們遇到天災時的心情。

李沂芃
5作者 陳廷瑜
標題 参訪花蓮好事集心得 ( 2014.09.20 星期六上午 )
內容
星期六早上,大家相約一同前往参訪花蓮唯一有機認證的花蓮好市集,透過與農民們對談與互動,使我們更加了解有機種植的方式與執行上的困難,更看見農民們在面對困境時,所展現的毅力與勇氣,他們努力付出汗水和淚水,用心守護大地,深深的打動著我們。
在市集中,我們訪問多位農民,每一個人都有許多精彩而動人的故事,透過訪談,使我們對有機農業有了更深的了解與體會,看見每位農民,都是為了推廣健康且安全的蔬果而努力,為的只是讓每位消費者都能吃的健康且放心,為此,他們努力奔波,一次又一次面對失敗,並從挫折中重新出發,從他們閃亮而真摯的眼神中,我們看見一股熱情而努力的活力,為了有機農業,他們不辭辛勞而勇敢面對挑戰,在他們身上,我們不止學到有機栽培的方式與經驗,更體會到堅毅而樂觀的人生態度。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小的夢,而這群有機農民正默默得實踐他們心中
夢想,也許困難重重,但這就是人生啊,遇到困難要找正確的方式解決,永遠不要放棄心中的熱情,唯有勇敢堅持夢想,才能實踐生命的真實價值。

陳廷瑜
4作者 陳廷瑜
標題 吉安有機樂活GO- 阿福有機農場
內容
阿福有機農場,主人秉持著天然有機的理念種植,栽培作物,主人認為,有機農業是良心事業,更是一分熱愛而珍惜大地的心。
在農場主人的引領下,我們參觀了各式不同的農作物,農場主要種植的作物為黃豆與薑黃,黃豆除了能磨成豆漿外,也能直接料理,磨完豆漿後,會產生許多豆渣,豆渣中含豐富的蛋白質,可製作餅乾或天然洗碗劑與有機肥料。黃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被法國人稱為田園中的牛肉,另外他也富含豐富的軟鱗質與大豆薏黃銅,也十分營養。阿福有機農場種植的黃豆品種為花蓮一號,此黃豆品種植株大小適中,適合種植,在黃豆成熟後,必須讓黃豆全日曬3天,若不注意,易產生黃麴毒素,將危害到人體健康。薑黃為近年花蓮農改場大力推行的經濟特用作物,薑黃磨粉能當夠抗氧化,另外也能製成茶包飲用。
熱情的農場主人,請大夥喝現熬的豆漿和新鮮的火龍果以及帶有苦味的丹蔘茶,我們品嘗的豆漿,沒有把豆渣過濾掉,雖然口感較差,但卻是健康的吃法,有機的火龍果,甜味十分甘醇,那一點點的甜味,還會回甘,喝起來苦苦的丹蔘茶,雖然味道苦澀,但對人體十分健康,真是所謂的,良藥苦口啊。
參訪完阿福有機農場,看見有機農業不同的面面觀,領會農民們堅持理想而永不放棄的心,也許堅持這條路十分漫長,但為了環境與後代子孫,他們願意付出辛勞努力打拚,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即使遇到困難也要勇敢面對,從有機農民身上,我們了解更多有機的新知與作物的特性,也上到一堂珍貴的人生體驗。

陳廷瑜
3作者 高伶杰
標題 有機樂活GO 仁誠農場心得
內容
一大清早,我們拜訪了仁誠有機農場,農場主人從前的工作是建築業,在蓋了許多豪華別墅後,發現即使擁有舒適的房子,若沒有乾淨的土地與環境,也不會快樂。在偶然際遇下,接觸到有機農業,並找到一塊休耕十年多,無污染的農田,在經過一番努力後,通過有了有機認證,開始從事有機農產品種植。
在農場主人的細心介紹下,我們認識了農場中各式的作物及設施,仁誠農場以短期葉菜類中的十字花科為主,運用溫室栽培照顧農作物,降低蟲害機率,並且能在不同季節種植,克服季節差異。並且運用定植方式,讓農作物能在18天到23天之間生長完畢,提高效率。農場主人也在菜圃中養雞,讓植物與動物共生,而這裡的雞隻沒有施打生長激素因此糞便能當做做肥料,而雞也能吃掉害蟲和雜草,平均一隻公雞,能處理一坪的土地。在冬天來臨時便運用LED燈補足光照,克服日照不足問題。有關於灌溉水的使用,由於要確保水質的乾淨與清澈,農場主人選擇使用地下水照顧農作物,另外也利用噴灌的方式澆水,相較於傳統式的灌溉也較節省水資源。
参觀完農場後,農場主人請大家品嘗最天然的滋味,有機蔬菜製作的春捲,嚐起來十分清爽可口,蔬果的甜味,還有回甘的香醇,真是最幸福而天然的在地好味道。經過農場主人的堅持與努力,才能打造出如此自然的環境,以及種出最健康的蔬果,因為農場主人的用心與打拚,也讓他護得全國優良農民的殊榮,為此總統還親自走訪仁誠農場,看見在地優良農業,今天的参訪讓大夥收穫滿滿,也學習到主人的精神,讓我們相信只要堅持理想並勇敢去實踐,就有成功的一天。

高伶杰
2作者 李沂芃
標題 參觀花蓮農改場之香草花園(2014.09.30)
內容
在風和日麗的早上,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到花蓮農業改場的特用作物園區參觀,這裡主要栽種的是保健植物與香草植物。
美麗的花園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薄荷和含羞草。有好多種的薄荷,每一種薄荷都散發出獨一無二迷人特殊氣息,有瑞士薄荷,還有巧克力薄荷等,而他們的外型也不盡相同,有的葉子小巧玲瓏,有的葉子大的霸氣,都展現自己的特色。邊走邊欣賞沿路的一草一木,有香椿樹、、白鶴靈芝、當歸、、、還有味道讓人很難接受魚腥草及客家人傳統禮俗中用來洗澡的香茅、魚針草、大風草。在樹叢間,我們還發現從小玩到大的含羞草,害羞的葉片只要輕輕撫摸就會縮起來,這是我們兒時的共同回憶,因此四個人玩得意猶未盡。
這次的參觀,讓我們發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很多事物只要用心去體會和觀察,就會有特別的收穫,難怪英國詩人布萊克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只要是我們用心體會就能發現不同物種的奇妙和故事,看見大自然更多巧妙的地方,謝謝老師用心的安排與解說讓我們都滿載而歸。

李沂芃
1作者 高伶杰
標題 種菜心得
內容
清晨的陽光喚醒了大地,對於都市小孩的我們,即將體驗前所未有的農耕樂趣。
雙腳踏入鬆軟的泥土裡,帶著期待的心情準備下田耕種,當起快樂的小農夫。,鋤頭在土壤中翻攪著,散發著泥土的芬芳。一隻隻充滿生命力的蚯蚓,在土壤裡爬行,對於眼前充滿生氣的景象讓我們驚嘆不已。
除草、翻土、整地看是簡單的工作,真正做起來卻不簡單,大家的衣服早已濕透了,手掌磨破皮了,依舊不喊苦,終於在大家齊心協力下整好菜圃。接著用我們的雙手,輕輕捧著嫩綠的幼苗,小心翼翼放入挖好洞中,再將土壤輕輕覆蓋,在陽光的陪伴下,小苗兒要快快長大喔!
有了陽光,當然少不了水分的滋潤,拿起水管,開水的剎那,我們發現看似簡單的澆水,卻讓我們難以掌控,我們必須拿捏好水量,水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水太大會傷到幼小的菜苗,太少又怕水分不足,原來澆菜也是一門學問。
經過這次的體驗,才明白種菜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簡單,更讓我們了解農人的辛苦,凡事要過體驗才能真正了解背後的辛苦。
經過一番努力,小菜苗終於可以安穩的在菜園中成長茁壯,也讓我們明白種菜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更讓我們深刻體會農人的辛苦,老師說:菜種好了,只是一個開始,日後大家仍要持續努力不懈的澆水ˋ鋤草ˋ施肥,植物才能長的又高又壯。

高伶杰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昆蟲入門
作者 張永仁
出版社 遠流台灣館
簡介(摘要)
這本書,主要分成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認識台灣常見的四十一種昆蟲」,讓讀者對昆蟲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為「輕鬆進入台灣昆蟲世界」,以簡單的文字,生動的圖片,讓讀者能夠以輕鬆的方式,對昆蟲有更深的認識,第三部分為「採集、飼養、做標本的步驟」,透過實際的行動,親自走入昆蟲世界,第四部份為「現場觀察昆蟲的要訣」,以最自然的方式,接近昆蟲,享受大自然的奇妙與奧秘,發現昆蟲世界的特別與樂趣。
導讀
本書能讓第一次接觸昆蟲的讀者,能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認識各式各樣的昆蟲,在有機農業的世界中,只要細心觀察,經常會發現許多昆蟲的蹤跡,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帶給我們對昆蟲得基礎知識,並能從中獲得更多,並運用於自己的經驗中,本書還附有許多生動活動的圖片,讓我們能夠清楚了解不童昆蟲的特性與特徵,再看見不一樣的昆蟲十,能清楚辨識,這一本「昆蟲入門」,能夠帶給我們許多新知,餅能更透徹的了解昆蟲世界,並更深入的步入昆蟲世界的殿堂。
陳廷瑜
4書名 真正的蔬菜不綠
作者 作者:河名秀郎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 如果出版社
簡介(摘要)
你觀察過自然界裡的植物嗎?生長在大自然中的植物沒有蟲害,也不會腐爛,只會枯萎、變黃。我們的傳統農業的蔬果不灑農藥、不施肥就無法成長,但自然界裡的植物不施肥不灑農藥一樣長得健康又充滿生命力。自然界中植物開花、結果,種子成熟落地繁衍下一代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們現在吃的蔬果種子卻往往只能使用一代,無法繁殖。造成這麼大差異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你是否認真想過,我們現在每天吃進去的蔬菜,究竟是什麼樣的食物?就像是書裡描述小黃瓜的實驗一樣,只有自然栽培的小黃瓜沒有腐敗,而且還發出淡淡甜甜的香氣呢!這就是蔬菜教我們的生活哲學--善待自然,回復自然
導讀
這是一本交我們如何分辨真正的蔬菜,每一種蔬菜都有不同的方法,而且蔬菜是不會腐爛的,而且不施肥,自然就沒有蟲害,一些充滿生命力的菜會傳遞果們正面的訊息
李沂芃
3書名 不依賴農藥的家庭菜園:掌握共生及混植法則,有效降低病蟲害
作者 木嶋利男
出版社 遠足文化
簡介(摘要)
  我們現在每天食用的蔬菜原本都是野生的植物,這些野生的植物並非單一生長,而是與其他多種的植物一起共生共存,形成群落。這些形成群落的植物與植物間的關係,正是共生植物的特點。
  一般而言,一起栽培,也就是混植,相互帶來好的影響的植物與植物稱作共生植物,其原點便是利用這種自然生態系的法則。這種共生植物的搭配充分發揮了植物間不易發生營養競爭、根圈競爭、光合競爭的特性。也就是說,需要高營養的植物搭配可以創造營養的植物(麥與絳三葉)、淺根植物搭配深根植物(葉蔥與菠菜)、好光性植物搭配耐陰性植物(玉米與毛豆),兩極化的植物關係便是共生植物。另外,就算植物和植物間沒有良好的關係,吸引天敵、防除病蟲害的關係也可稱作共生植物。
  近代的農業,因為大家都想求高利潤及高生產效率,都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在以前沒有農藥的年代,人們藉由聰明的腦袋想出如何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讓農作物不會受到害蟲及病毒的侵擾,這就是共生植物的原則。在工商業發達的年代,這些種法看起來實在愚蠢無比,但這幾年來,大家開始追求無添加農藥的農產品,也在科學實驗方面得到一定的肯定。
  本書所介紹的植物搭配方式皆利用自然生態界的法則,且經過科學證明的實例。
導讀
  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裡面詳細的解說了共生及混植的方法,一起栽種的植物可以說是互利共生,一舉兩得,不但不用擔心病蟲害的問題,還能一次耕種兩種作物,這樣兩全其美的方法,全都在這本書裡。
曹媛淇
2書名 小農復耕
作者 浩然基金會
出版社 果力文化
簡介(摘要)
在講究綠色生活的二十一世紀,浩然基金會推行小農復耕的計畫,幫助小農們發展在地農法,連結綠色消費,共創良好的生活環境與生態空間。
本書不僅描述小農復耕的心路歷程,看見小農們如何突破困境,在經濟和生態之間取得平衡,也簡單介紹農業的基礎知識,讓我們得當綠色新知,體會農民們的故事。

導讀
本書透過描述小農復耕的故事,也以簡單的文字加上數據以及圖表的分析,讓讀者了解農業的概況與未來的發展趨勢。
連結在地好食材、好生態、好市集、好旅行,是小農復耕的發展主軸。小農們也透過不同的產業創新方式,讓農業有了更多的創新與發展空間。
書中以小農前線與和小農作朋友及農家上菜的三大主題,讓讀者更加深入了解耕種背後的故事與小農們的內心世界,每塊田地,都述說著一段故事,是農夫們愛惜大地的情懷,也是一篇值得珍藏的歷史故事。
陳廷瑜
1書名 第一次種菜就成功
作者 東京都立農藝高等學校/蔣佳珈
出版社 瑞昇文化
簡介(摘要)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種菜的知識與方法。書中不但從最開始的整地、定植、施肥等一罐作業的基本程序開始解說,更選擇了近70種的蔬菜,將栽培方法及採收方式,以圖片及照片一一詳細說明,是一本專屬於出次種菜者的入門專書。

導讀
在現在的社會中,自己種菜自己吃,已成了一項主流,自己種的菜不僅吃得安心,更使能使自己充實感滿點,而看完了這本書,更教導我種菜的小撇步。
「第一次種菜就成功」,這本書是由東京都立農藝高等學校監修,從種菜的基本概念到挑戰種植大型蔬菜,以及近70種蔬菜的栽培方法、收成方式......等,對於我們種菜初學者來說再適合不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先訂好「耕種計畫」,包括要種什麼蔬菜?何時耕種?種在哪裡?......等等,事先的耕種計畫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開始將成為成功的一半。
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親手栽種蔬菜,由自己整地、播種栽培,經由親身的體驗,收成的滋味一定特別甜美。
高伶杰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篇名:小田大幸福-看見有機新農業
一 前言
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二 正文
一、 何謂有機農業
二、有機農業耕作方式
三、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
四、有機農業堆肥使用
五、有機農業的生態多樣性
六、有機農業行銷通路
七、慣性農法VS有機農業
三 結論
四 引據資料
陳廷瑜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慈大附中 小田大幸福 看見有機新農業
內容簡介:
一 、研究動機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目的
有機農業介紹:
有機農業的定義
有機農業的耕種方式
有機農業之病蟲害防治
有機農業的堆肥使用
有機農業之行銷通路
戶外参訪:
花蓮好事集-與有機農夫對談,了解有機耕種的甘苦
吉安鄉公所辦理之有機農場體驗
花蓮市農會-有機蔬果行銷概況與產銷制度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特用作物休閒農業的發展
實際體驗:
洛神採收
蔬菜耕種
曹媛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