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微」不至-微氣候對環境的影響

專題名稱 無「微」不至-微氣候對環境的影響

專題描述 學校西北方有一個草地上鋪了一些小石子的停車場,冬天時,東北季風一吹,校園就有些飛沙,雨天時,常常有一些水窪,走過去鞋子都濕了,於是學校爭取到經費,將它鋪成了水泥的停車場。
自然老師,拋出了問題給我們:你們站在草地上,還是站在水泥地上比較涼快?
於是我們找了一些資料,發現了這就是指一個小範圍的氣候狀況,不時受到周圍環境改變的情形-微氣候。
我們不時接收到地球氣候改變的資訊,劇烈的溫室效應、暴雨、狂風...,或者是緩緩現形的乾旱、土壤沙漠化,甚至有些古文明的消失,科學都指向氣候的改變,我們處在關鍵的時間點上,如果我們再不改變,就太晚了。
我們將在校園的不同區域,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測量地表溫度,記錄並繪製成折線圖,希望藉著校園微氣候的觀察,看看我們能改變什麼。

隊伍名稱 呆呆三人組

指導老師 陳蕙蘭 

參賽學生 駱顥文 吳奕萱 賴奕宏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盧孟明
來源 中央氣象局
描述 進入二十一世紀至今不但全球平均溫度居高不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也增加迅速增加。人為排放二氧化碳在2009年因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較前一年小幅減少,但在2010年再次飆至歷史新高,碳排放量為306億噸!
要瞭解2°C的意義必須從地球氣候系統溫室效應說起,地球的年齡為46億歲,五億年前的地球是個冰雪球,表面完全由冰雪封蓋,而五千萬年前的地球卻是酷熱無比的狀態,這些極端又長期的變化受許多因素影響,其中天文和大氣化學成分,尤其是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是相當關鍵的。大氣的溫室體濃度和氣溫的關係是非常確定的溫室氣體越多,溫度越高,溫室效應越強。
失控的二氧化碳安全濃度為305 ppm(part per million百萬分率;及一百萬單位體積氣體中含有350單位體積的二氧化碳),工業革命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300 ppm,但在2001年時已經飆至398.78 ppm,人類除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別無選擇。
如果格陵蘭冰原完全融化則全球海平面高度很可能比現在要高出七公尺,除許多陸地將被淹沒以外,伴隨的劇烈天氣和毀滅性暴潮對社會和經濟的衝擊都將考驗人類的適應能力。
吳奕萱
9作者 李宛臻1 蘇愛媜2 林宴州3
來源 台灣園藝
描述 鋪面材料對台大校園微氣候之影響
鋪面為景觀空間中的重要元素,因為鋪面不同的色彩、顏色以及材質等特性會影響空間的氣候環境,而現在這裡以國立台灣大學校園內十個地點的鋪面作為測點,材質包括:柏油路、水泥地、紅磚………等等。
鋪面覆蓋著地表,決定了地面對熱能的吸收、反照率與透水能力,這些因子影響鋪面空間氣溫、濕度,進而造成微氣候現象的產生。
而由餔面顏色,可以知道此鋪面的熱吸收率,進而影響鋪面表層的溫度由於深色鋪面因熱吸收力高,所以表面溫度較淺色鋪面高。
景觀的整體空間狀態會受到風、空間周圍環境(植栽與建築物大小及密度)或是空間使用者的密度或頻率等多種的因素,因此氣溫及相對濕度這兩部分較難分辨造成的結果。
在熱帶地區如果要使用鋪面,建議使用顏色較低的鋪面,要不然鋪面的表面溫度太高,就會很燙。
吳奕萱
8作者 洪逸文 陳正達
來源 高膽自然科學平台
描述 生活中的微氣候
台灣的土地面積雖小,但氣候的變化萬千。這些種種特殊條件,造就台灣各地具有特殊的氣候,例如:火燒風、落山風、西北雨等。雖然空間距離可能相差不遠,每個地方未必會出現同樣的現象,這就是【微氣候】。
但要如何發現這些獨特的氣候呢?我們可從下列面向進行觀察: 1.傳統聚落的型態,包含所在位置使用之建材等;2.地表植被,包含種類、生長時間與型態等;3.農業利用,包包含作物種類、耕作方式等。
駱顥文
7作者 陳瀅世 巫嘉綺
來源 國立台南大學【環境生態學報】
描述 台南市公園綠地植栽與鋪面型態之溫熱環境
只要是研究都市公園綠地植栽型態與鋪面型態對於降溫效果之成效,拍攝中午時段個測量點溫熱變化。結果發現鋪面類型以草地降溫0.25度為最佳,植栽樹蔭濃密度以極濃密降溫約1度為最佳,如麵包樹、龍眼、芒果、黑板樹等
駱顥文
6作者 周伯丞*1 江哲銘*2 賴啟銘*1 李彥頤*3 邵文政*3 涂玉峰*4 王秀芳*4
來源 建築學會第十二屆 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描述 建築學會第十二屆 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二十一世紀,地球環境異化的警訊廣受世人警目與關注,人們代過度經濟開發而忽視的環境保育工作。由建築生命週期之中,從規畫、設計、施工、
使用、維護以至於拆除各階段,均會消耗自然環境的資源與能源。如何將省能與省資源的「環境共生」課題導入實質設計內涵之中
,成了建築設計方法的重要一環 [1]。台灣如何利用自然的建築手法確保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也成了建築設計的考量要點之一。對於設計方法的發展歷程
國內的建築設計訓練中,對於環境特性之因應亦相當重視,唯操作過程所引用的氣候資料多來自於氣象局測候站,於建築老舊更新重建階段,難以反應出任一基地的微氣候特性。
賴奕宏
5作者 劉承鈺 許瑛玿
來源 高膽自然科學教學平台
描述 微氣候及其觀測(Microclimate)
微氣候指的是一個小範圍的氣候狀況,一般而言在此小範圍的氣候會不時受到周圍環境改變的情形。最明顯的微氣候例子是在水體附近的區域(例如湖邊、河邊)具有較涼爽的氣候;在城市裡就比較容易出現炎熱的氣候型態。水泥或柏油地會吸收熱後再放出大量的熱來,而會影響大氣的溫度。另外,由於微氣候牽涉到許多陸氣交互作用的過程,而陸氣交互作用又對地球的水文循環影響甚巨。科學家便致力於微氣候的測量、分析和參數建立等,是想了解微氣候在氣候變遷、植物生長、碳循環等議題的關連。微氣候主要關注在降雨和蒸發這兩項。為了建立完整的微氣候資料庫,進而加強水文系統的研究工作,國研院「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 建立了所謂的「陸氣水文資料塔」來進行觀測。以上就是微氣候的資料和觀測方式的檔案。
賴奕宏
4作者 鄭明典
來源 中央氣象局
描述 佛德台地國家公園內有阿納薩齊文化的遺址,阿納薩齊意思是「古代的異族人」那是被遺棄多時的部落。遺址特徵為壯觀的崖屋和多層的建築,由於許多知名的遺址都蓋在崖壁下巨大的洞穴之中,因此也被稱為「洞穴居民」。
科學家們以樹的年輪來了解那裏在11世紀中期進入一個乾期,12世紀初出現乾旱期,13世紀溫度、雨季也變得不穩定。環境破壞與人口過度是阿納薩齊文明崩壞的主要原因,而氣候變異也成為致命的最後一擊!
駱顥文
3作者 教育部
來源 教育部
描述 氣象觀測儀器的原理與操作
百葉箱擺放的環境
百葉箱的內、外設置
照片為高雄氣象站
駱顥文
2作者 盧孟明
來源 中央氣象局
描述 跟地球暖化的主要因素就是碳,其中人類排放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布於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多來自於化石燃燒,而破壞大自然,近年來,政府推動節能減碳,保護自然資源等……。
而聯合國也推動生物樣性10年,來保護大自然。加速提升生物圈吸收大氣二氧化碳能力以及土壤的碳儲藏功能的責任,也就是要加強保育生物的多樣性。強化生物多樣性的認知與保護是減緩氣候暖化的最佳策略,沒有更好的方法可同時具備減碳、氣候調適、永續發展與創造高經濟價值的效用,並且具有適合全民參與的特色。
賴奕宏
1作者 盧孟明
來源 中央氣象局
描述 【乾旱】分別為氣象乾旱、農業乾旱以及水文乾旱三種。【氣象乾旱】是指一段時期內的雨量或雨日減少;【農業乾旱】是指因雨水量過少造成土壤異常乾燥,或作物生長異常;【水文乾旱】則是因雨量過少出現河流異常偏少的現象。
天不下雨是乾旱的起因,因此用雨量或雨日定義乾旱是最普遍的做法。臺灣氣候主要由東亞季風環流和鋒面雨颱風等天氣系統影響,加上地形的影響使的不同地區的雨季長短和雨量多寡有明顯的差別。
【乾旱】是一段時間的累積狀態,受制於大範圍的氣象條件,屬於氣候上的極端事件。乾旱的發生過程非常緩慢,只有徹底瞭解乾旱,形成原理和影響層面才能將災害減到最低。
吳奕萱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實驗不同地方的溫度 1031024
說明
製作三個百葉箱
測量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溫度
分為草地、草地與pu球場交接處、pu球場中央,三個地方
從早上9:00至下午3:00
毎小時記錄一次
繪製成圖表
吳奕萱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書到用時方恨少
說明
資料整理後,發現很多相關知識,我們還沒有閱讀到,今天中午沒事,趕快去圖書室找一找。
賴奕宏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組裝百葉箱1031020
說明
利用智高積木做支架
將百葉箱固定在上面
製作內部溫度計
駱顥文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製作百葉箱1031019
說明
今天我們要做百葉箱,我們以白色瓦楞板來做百葉箱的四面牆壁、地板以及天花板,準備好我們便開始做,首先我們要裁出適當的大小,我們用美工刀,裁好了之後,我們開始畫百葉,每個百葉的距離是5公分,因為大小關係,每個瓦楞板上只有三片百葉,畫好了之後我們必須把百葉割開,等四面都割好了,就準備要組裝了,我們以白色的膠帶讓四塊板子固定起來,裡面再以三個立方體來固定,讓它不要倒下來,然後我們把魔鬼氈當成把門鎖住的扣環,在用剩下的瓦楞板做成支撐百葉的東西,接下來要做固定百葉箱的支架,我們用智高積木來做支架,因為有些材料不夠,所以我們試著找其他的東西代替,到最後箱子裡的材料都沒剩多少,但我們終於完成了!
駱顥文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測量在植栽旁溫度變化1031003
說明
在花蓮市新建案的圍牆上,有一部分有植栽,還有一部分還沒裝上去,想知道有植栽與沒有植栽的地方,溫度是否有不同。
從有植栽的部分開始綁溫度計,之後每隔30公分綁一個溫度計,共四個。5分鐘、10分鐘、15分鐘,紀錄一次溫度變化。
因為有前一天的經驗,今天利用上午天氣還沒變之前就做實驗,溫度有明顯不同。
吳奕萱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測量在植栽旁溫度變化1031002
說明
在花蓮市新建案的圍牆上,有一部分有植栽,還有一部分還沒裝上去,想知道有植栽與沒有植栽的地方,溫度是否有不同。
從有植栽的部分開始綁溫度計,之後每隔30公分綁一個溫度計,共四個。5分鐘、10分鐘、15分鐘,紀錄一次溫度變化。
但是秋天了,風大影響實驗結果。
駱顥文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賴奕宏
標題 測量草地、水泥、和交界的溫度1031024
內容
我們的實驗過程:我們做好三個百葉箱之後,把它們各自放到草地、水泥以及交界上,我們1小時記錄一次,我們記錄的項目有:中央氣象局溫度、中央氣象局風速、草地溫度、交界溫度、球場(水泥)溫度和天氣描述,9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5.8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2
,草地溫度是28度,交界溫度是27.5度,球場溫度是28.5度,天氣描述:多雲,10點時
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6.3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北北東/2,草地溫度是29.5度,交界溫度是29度,球場溫度是29.5度,天氣描述:晴朗,11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7.3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北/3,草地溫度是31.5度,交界溫度是31度,球場溫度是33度,天氣描述:晴朗,12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6.4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東/3,草地溫度是29.5度,交界溫度是29度,球場溫度是31度,天氣描述:晴朗,13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7.2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東/3,草地溫度是28度,交界溫度是29度,球場溫度是29度,天氣描述:晴朗,14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6.4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2,草地溫度是27.5度,交界溫度是28度,球場溫度是30度,天氣描述:多雲,15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5.5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3,草地溫度是26.5度,交界溫度是27度,球場溫度是26.5度,天氣描述:多雲,不知道為甚麼,草地溫度比交界溫度還高,因為壞掉了嗎?但到最後,因為下午風大,所以我們的百葉箱一直倒,我們也以最快的速度下樓搶救,所以這次的實驗不是很成功,以上就是我的實驗過程。

賴奕宏
9作者 駱顥文
標題 測量草地、水泥、和交界的溫度1031024
內容
這次的實驗內容是,我們做好三個百葉箱之後,把它們放到草地、水泥以及交界上,1小時記錄一次,我記錄的項目有:中央氣象局的溫度、中央氣象局的風速、草地溫度、草地和球場交界溫度、球場(水泥)溫度和天氣描述,9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5.8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2。
,草地溫度是28度,交界溫度是27.5度,球場溫度是28.5度,天氣描述:多雲,10點時
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6.3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北北東/2,草地溫度是29.5度,交界溫度是29度,球場溫度是29.5度,天氣描述:晴朗,11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7.3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北/3,草地溫度是31.5度,交界溫度是31度,球場溫度是33度,天氣描述:晴朗,12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6.4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東/3,草地溫度是29.5度,交界溫度是29度,球場的溫度是31度,天氣描述:晴朗,13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7.2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東/3,草地溫度是28度,交界溫度是29度,球場溫度是29度,天氣描述:晴朗,14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6.4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2,草地溫度是27.5度,交界溫度是28度,球場溫度是30度,天氣描述:多雲,15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5.5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3,草地溫度是26.5度,交界溫度是27度,球場溫度是26.5度,天氣描述:多雲,因為建築物的反射,所以草地溫度比交界溫度還高,因為壞掉了嗎?但到最後,因為下午風很大,所以我們的百葉箱一直倒,我們馬上下樓把它扶起來,搞得大家七上八下,不過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駱顥文
8作者 吳奕萱
標題 水泥、草地及交界溫度1031024
內容
我們做好三個百葉箱之後,把它們各自放到草地、水泥以及交界上,我們1小時記錄一次,我們記錄的項目有:中央氣象局溫度、中央氣象局風速、草地溫度、交界溫度、球場(水泥)溫度和天氣描述,9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5.8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2
,草地溫度是28度,交界溫度是27.5度,球場溫度是28.5度,天氣描述:多雲,10點時
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6.3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北北東/2,草地溫度是29.5度,交界溫度是29度,球場溫度是29.5度,天氣描述:晴朗,11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7.3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北/3,草地溫度是31.5度,交界溫度是31度,球場溫度是33度,天氣描述:晴朗,12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6.4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東/3,草地溫度是29.5度,交界溫度是29度,球場溫度是31度,天氣描述:晴朗,13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7.2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東/3,草地溫度是28度,交界溫度是29度,球場溫度是29度,天氣描述:晴朗,14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6.4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2,草地溫度是27.5度,交界溫度是28度,球場溫度是30度,天氣描述:多雲,15點時中央氣象局溫度是25.5度,中央氣象局風速是東北/3,草地溫度是26.5度,交界溫度是27度,球場溫度是26.5度,天氣描述:多雲,不知道為甚麼,草地溫度比交界溫度還高,因為壞掉了嗎?但到最後,因為下午風大,所以我們的百葉箱一直倒,我們也以最快的速度下樓搶救,所以這次的實驗不是很成功。

吳奕萱
7作者 駱顥文
標題 自己製作的微電影劇本1031025
內容
可樂的一天-曾經
序1
景 時間 人
學校(可樂的窩) 秋天早晨 可樂
△眼睛緩慢睜開,緩緩爬起
△看看四周(畫面)
△照片
可樂:我最喜歡秋天的早晨
露水
清新
明亮
太陽出來了
可以聞聞小花
在草地上跑跑
在樹下走走
還有很多小動物陪我玩
但這只是
曾經
序2
景 時間 人
操場、草地、停車場 早晨(回憶過去) 可樂
△畫面模糊,開始回憶
△照片
可樂:曾經
我一出門就可以看到小石、小草
現在要走得老遠
才會有這樣的景色
曾經
一下雨就有一灘灘的水
我可以在泥水上打滾
現在都找不到了



序3
景 時間 人
草地 早上 可樂罐、可樂、校工、小朋友
△照片¬¬-可樂罐
△照片-小狗
△在草地跑來跑去、滾來滾去
可樂:對了
我叫可樂
(可樂罐)
不是
我才是可樂
(小狗照片)
當我還是小狗時
我的主人校工
收養了我
讓我在美好的環境中長大
有可愛的小朋友
上課認真
打掃認真
回收認真
我的主人照顧植物認真
維護環境認真
序4
景 時間 人
學校停車場 早上 可樂
△語氣轉折(哀傷)
可樂:但是就在我窩的旁邊
原本是一個有小草、小石的汽車停車場
但是每當下雨過後
就會積水
弄得大家濕答答
風一吹就會揚起沙塵
於是就改成水泥停車場
原本玩樂的地方不見了


序5
景 時間 人
學校停車場 早上 可樂
△(哀傷)
△不知道該怎麼辦(緊張、害怕)
可樂:沒水可玩
沒泥土可挖
小動物不來了

夏天更熱了
冬天更冷了
我的家被破壞
我的生活被打亂
我到底該怎麼辦

以上是我製作的劇本

駱顥文
6作者 吳奕萱
標題 介紹微電影1031024
內容
今天我們去了花蓮縣文創園區,那裡的老師教我們怎麼製作微電影,首先老師告訴我們甚麼是【電影】,電影由【5W1H】組成,5W1H就是What/甚麼When/甚麼時間Why/甚麼事Where/在哪裡Who/誰How/如何,經由這6種元素,大致上就可以完成劇本了,再來由△來表示動作,接下來我們要畫分鏡,接著是配音,最後就可以開始做了!

吳奕萱
5作者 賴奕宏
標題 介紹微電影
內容
今天我到花蓮縣文創中心參加一個有關微電影製作的研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製作微電影的方法,例如微電影的拍攝方式,電影的結構,音效的製作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關於電影播放機器的演變。從前播放電影的機器是使用膠卷,後來由於科技的進步,加上膠卷的價格昂貴,所以在生活中,漸漸被淘汰。現在我們所使用的都是數位型電影播放器機,它是把影像從電腦中傳到USB,然後再將USB插到電影播放機來播放電影,以上就是電影播放機的介紹。

賴奕宏
4作者 駱顥文
標題 測量盆栽旁溫度1031003
內容
早上,我們到盆栽旁測量溫度,我們用4個溫度計分別以離盆栽0 cm 30 cm 60 cm 90 cm 。每隔十五分鐘紀錄一次溫度,第一次測量的的溫度都一樣,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溫度都漸漸升高,但只有最靠近盆栽的溫度計維持一樣的溫度。
實驗結果:在盆栽旁的的溫度計因為沒被太陽直射,所以溫度一直維持在35度。

駱顥文
3作者 駱顥文
標題 百葉箱的製作1031021
內容
我們利用瓦楞紙板來當主體,百葉箱採最小尺寸,雖然是最小尺寸,但看起來非常大。一開始我們把瓦楞紙板裁切成相同尺寸,之後再組裝起來。支架的部份我們以智高積木當材料,一開始,我們的材料非常充足,但到最後材料不構,一直在尋找替代方案,光是這些就用了非常多的時間在思考,等到作品完成的時候,我們三個高興得又叫又跳!

駱顥文
2作者 吳奕萱
標題 製作百葉箱1031019
內容
今天我們要做百葉箱,我們以白色瓦楞板來做百葉箱的四面牆壁、地板以及天花板,準備好我們便開始做,首先我們要裁出適當的大小,我們用美工刀(使用刀子之類的東西,請務必要有大人在旁)等裁好了之後,我們開始畫百葉,每個百葉的距離是5公分,畫好了之後我們必須把百葉割開,等四面都割好了,就準備要組裝了,我們以白色的膠帶讓四塊板子固定起來,裡面再以三個立方體,來固定讓它不要倒下來,然後我們用魔鬼氈來當把門鎖住的扣環,在用剩下的瓦楞板做成支撐百葉的東西,接下來要做固定百葉箱的支架,我們用智
高積木來做支架,因為有些材料不夠,所以我們試著找其他的東西代替,最後終於完成了。

吳奕萱
1作者 吳奕萱
標題 測量盆栽旁溫度1031003
內容
早上,我們來到盆栽旁,掛上溫度計,以每個溫度計三十公分的距離來測量(溫度計離牆9公分)然後以5分鐘、10分鐘、15分鐘來計時測量溫度,剛開始溫度是(以0、30、
60、90公分):35、35、35、35(℃),接著過了五分鐘我們再次測量發現溫度是:35、38
34、38我們發現靠近盆栽的溫度計溫度較低,不知是因為當天風大還是太陽太小,30公分處的溫度計一直維持在35接近36的地方(會不會壞掉啦?)10分鐘15分鐘過去了,靠近盆栽的溫度計下降到35℃,而被太陽直射的,升到了37.5℃。
實驗結果:
越靠近盆栽的溫度計,因為有陰影的遮蔽,所以比曝曬在陽光下溫度計的溫度還要來的低,但當天風有點大所以實驗並不標準。

吳奕萱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世界環境變遷地圖
作者 原剛 曾心怡
出版社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這本書是在說地球暖化的因素--這些年來,人類不斷的排放溫室氣體,使地球的溫度逐漸上升,讓地球冰山融化,讓陸地的面積越來越少,近年來,全世界各國爲了讓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而訂定了京都議定書,內容即是凡簽約國家必須約束自己溫室氣體的排放,必須符合京都議定書的規範。
導讀
這本書是在說地球暖化的因素--這些年來,人類不斷的排放溫室氣體,使地球的溫度逐漸上升,讓地球冰山融化,讓陸地的面積越來越少,近年來,全世界各國爲了讓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而訂定了京都議定書,內容即是凡簽約國家必須約束自己溫室氣體的排放,必須符合京都議定書的規範。
賴奕宏
4書名 台灣環境變遷解密-11.1【南極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
作者 柳中明
出版社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呼吸著空氣中的氧氣,才可以活下去,而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且充滿我們的地球(宇宙是沒有空氣的),包容整個地球,這個空氣流體稱為大氣層。而現在,南極上方的大氣層已破了一個洞!!
導讀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呼吸著空氣中的氧氣,才可以活下去,而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且充滿我們的地球(宇宙是沒有空氣的),包容整個地球,這個空氣流體稱為大氣層。而現在,南極上方的大氣層已破了一個洞!!
吳奕萱
3書名 暖化戰爭-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作者 劉紹臣、汪中和、俞川心
出版社 商鼎數位
簡介(摘要)
這本書是在說氣候變遷的因素,這些分子之間時時刻刻在發生交互的作用,例如火山噴發氣體制大企、颱風雨降雨沖刷土壤、植物釋放氧氣治大企等等,都可能對氣候產生變化,氣候變遷的因素也有可能來自人為的因素。例如人類的工業、農業、能源發電、土地利用等等。
因此 大家一定要做好環保。
導讀
這本書是在說氣候變遷的因素,這些分子之間時時刻刻在發生交互的作用,例如火山噴發氣體制大企、颱風雨降雨沖刷土壤、植物釋放氧氣治大企等等,都可能對氣候產生變化,氣候變遷的因素也有可能來自人為的因素。例如人類的工業、農業、能源發電、土地利用等等。
因此 大家一定要做好環保。
駱顥文
2書名 記得帶傘
作者 高詠微
出版社 大步出版
簡介(摘要)
這本書主要是說氣候的變遷讓許多動植物沒辦法繼續生存下去,因此人們應該要降低
二氧化碳的排放,並且要有愛護環境,秉持環保的觀念。
改變我們對生態的所作所為,改變我們對環境的傷害。現在改變還來的急,大家一起保護環境、保護生態。

導讀
這本書主要是說氣候的變遷帶給人類的影響,首先一開始 第一個故事【我的完美沙堡】是在說菲律賓長灘島因為某年氣溫上升一度讓海裡的珊瑚礁都全部死光,導致美麗的海灘快要消失,因此他們做了一個沙堡讓觀光客注意到他們的窘境,這也讓世界各地的環保人士注意到,幫助他們把珊瑚礁照顧好。等……八篇故事。
駱顥文
1書名 觀察氣候
作者 Susan V.Bosak
出版社 財團法人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簡介(摘要)
【氣候】有非常多的變化你知道雲是怎麼形成嗎?知道風是怎麼吹嗎?知道雪究竟是哪裡來的嗎?世界上有非常非常多的氣候謎題等著你我去發現呢!
導讀
首先由萬物皆需的【空氣】開始,杯子反著壓入水底為甚麼裡面是乾的呢?因為杯中充滿了比水還要輕的空氣,所以較重的水不能湧入,如果傾斜杯身,空氣就會不受約束的冒出。
再來是【雲、雨、雪】,空氣變冷後,含水蒸氣的能力就會減少,因此水蒸氣就會凝結,也就會變成【雲】;當水蒸氣結成較大的水滴,重量上升到氣流無法支撐時,它就會落下形成【雨】;而雪呢?就是小水滴落下時,含為碰觸到地面,就因為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所以凝結成冰晶,這樣就成了【雪】。
最後是由【各種氣象知識】來結尾,過去氣象人員是由根據測量到的氣溫、氣壓、風速與風向來預報天氣。然而在現代,氣象衛星已經大大改變了氣象預測的方式,連續的氣象照片,可以提供我們完美的氣象資訊;除了高科技的儀器,還有舊式儀器,如溫度計,溫度計是大家最熟悉、最容易使用並可以快速知道結果的儀器;十大雲屬,層雲、積雲、捲雲........等等非常的不一樣,世界上的氣候都不一樣,我們應積極去發掘。
吳奕萱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我們蒐集研讀資料,整理資料,並將在校園的不同區域,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測量地表溫度,記錄並繪製成折線圖,希望藉著校園微氣候的觀察,看看我們能改變什麼。因為議題甚大,我們將研究範圍設定在「溫度」。
我們分為
一、微氣候
二、氣候過去式—
三、氣候進行式—
四、我們的實驗—
五、氣候改變式—
六、氣候未來式—
六項來說明我們的研究主題
陳蕙蘭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報告簡報陳蕙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