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邊緣護欄

專題名稱 後山邊緣護欄

專題描述 台灣的生育率快速下降,報章媒體常常報導「少子化」的問題,這樣的現象改變了台灣的人口結構。居住在花蓮的年輕一代,對於花蓮的人口結構我們應該要更清楚。尤其花蓮的青壯年人口常常因為到外地工作,而造成青壯年人口外流,高齡化社會的問題一定比其他縣市更嚴重。希望透過我們的深入研究,探討花蓮高齡化社會造成的安養問題、醫療等問題。也透過我們的分析,提供相關的建議給政府單位,期望能改善花蓮的老人問題。

隊伍名稱 希望之手

指導老師 蕭幸青 莊春紅

參賽學生 陳瑩 劉定梧 葉承恩 謝秉均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2作者 康健雜誌編輯
來源 康健雜誌
描述 2014 年《康健雜誌》健康城市大調查
《康健》雜誌連續15 年評選「健康城市」,今年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的「參與」、「健康」與「安全」等三個關鍵政策架構,來分析縣市5 大面向,包括:居住安全、外出便利性、健康促進、社會參與與社會照護共22 個指標,以及民眾對縣市政府老人福利政策的滿意度,檢視哪個縣市的老人最活躍、活得最精采
莊春紅
1作者 陳妍伶
來源 高雄市鳳山區第二戶政事務所
描述 102年度人口統計分析報告-高齡化社會問題之探討
本研究先探討目前台灣的人口政策,並進一步分析高齡人口的比例。分析我國面對高齡化的因應政策有哪些,及說明我國面對高齡化人口的照顧及執行成效。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莊春紅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十歲那年我們做的事
說明
知道部落的老人需要協助,我們用自己的力量做點心義賣,將義賣所得購買老人需要的物資,贈送給獨居老人,希望他們可以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蕭幸青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深入了解花蓮福利邊緣老人的需求
說明
經過第一次造訪花蓮縣老人繼家庭關懷協會之後,知道目前花蓮縣有許多獨居老人或是長者,無法申請政府單位的相關福利措施。
所以我們想深入了解,這些在福利邊緣的老人家,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事情,而花蓮的民間機構團體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這些老人家。
蕭幸青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認識-花蓮縣老人與家庭關懷協會
說明
我們知道花蓮縣有一個民間社福團體,一直在持續的協助政府單位照顧花蓮縣的長者。我們想透過這次的出隊,可以更瞭解這個民間機構,關於它的成立緣起,組成成員及他們的協助服務內容等。
蕭幸青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水源部落獨居老人關懷行動
說明
到水源部落--獨居老人金蘭阿嬤家協助打掃居家環境。獨居老人年級大行動不便,無法自理居家環境。號召同學一同前往阿嬤家,幫忙整理房間、客廳、廚房,還幫忙洗衣服。
蕭幸青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東區老人之家關懷行動
說明
前往老人照顧機構-東區老人之家,陪伴老人家。主要活動內容有表演餘興節目、聊天、下棋、按摩,讓老人家感受到有人關心他們。
蕭幸青

序號內容上傳者
7作者 莊春紅
標題 103年10月8日再度到訪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謝秉均
內容
本次我們更深入瞭解花蓮縣老人問題,也請協會分享幾個特別的個案讓我們知道。透過協會資料,看到影片中獨居老人的居住環境,真是令人震撼。在這繁華都會的一個小角落裡,竟然有這樣的人獨自生活著,簡陋的鐵皮屋舍坐落在深山的樹叢中,沒水、沒電,身上的衣服、睡覺的地方府黑髒亂的讓人怵目驚心,屋內臭氣沖天,更是令人卻步。這位爺爺他最簡單的希望就是能夠用瓦斯爐煮一頓熱食,在我們看起來這是件生活中極為平常的小事,但卻是爺爺極大的奢望。當瓦斯爐送到老爺爺家的時候,老爺爺臉上雀躍的笑容,滿足與興奮的神情,令人相當感動。我想當一位志工所能得到的回饋,應該就是這樣吧!只有真心付出了,才會看到溫暖的笑容。那些老人家,每一個可愛的笑容,都是滿滿的感恩與鼓舞感恩著志工的無私奉獻,也鼓舞著志工在社會服務的道路上,更堅毅自信的向前行。

莊春紅
6作者 謝秉均
標題 103年10月12日東區老人之家關懷行動—謝秉均
內容
103年10月12日東區老人之家關懷行動—謝秉均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東區老人之家,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老人,一開始有點害怕,不知道要怎麼和他們互動,在旁邊聽著慈幼社的同學和他們聊天,他們特別喜歡說以前年輕時的事情,我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好多的故事。聽著聽著,我突然發現,這些老人也都有年輕的時候,他們也曾經和我們一樣,讀書、考試,他們年輕時也努力的工作賺錢、養小孩。有一位爺爺說起了自己當兵打戰的事,向我們說了許多戰爭故事,像八二三砲戰,國中的哥哥說這些國中都會讀到。
我覺得東區老人之家的老人,每一個都像是一本故事書,每一個人都藏有豐富的知識寶藏,我不記得在哪裡聽過一句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覺得很有道理。這些住在東區老人之家的老人,如果可以安排他們到學校和我們說故事,不但他們會很高興,學生聽了他們的故事也會覺得很有趣吧!
或許有人會認為政府花那麼多錢在做老人福利、照顧老人,老人是社會的負擔,但我覺得老人是社會的資源,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謝秉均
5作者 葉承恩
標題 103年10月6日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訪問-葉承恩
內容
103年10月6日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訪問-葉承恩
當一開始,當我踏進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時,我被狹小的空間及場所嚇住了。因為小小的一個空間,怎麼有辦法作任何事情呢?不過,在哪裡呆的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協會將空間使用的淋漓盡致,蔡執行長為我們介紹協會的同時,桌腳的小小空間裡,有二位阿姨在忙著對發票。蔡執行長僅用協會中小小的空間為我們介紹花蓮的邊緣老人福利。
協會的運作目標及方向就是照顧花蓮這片土地中,無法獲得政府單補助又急需被外界協助的老人。經過協會的說明與介紹之後,我們發現其實在花蓮這片土地還是存在許多需要被幫助的獨居長者。他們透過老人服務平台(社工整合性服務及轉介老人福利資源)、 獨居老人送餐服務、貧困老人與急難家庭生活經濟扶助、三節慰問關懷、到宅慶生、生活資源實物發放、獨居老人定期訪視與電話問安、老人保護高風險個案關懷、免費申請預防老人走失愛心手鍊、老人家樂活銀髮站、老人長青大學、吉安鄉樂齡中心、偏遠地區老人文康休閒巡迴專車、老人照護關懷專車……等,來關懷及幫助花蓮縣的福利邊緣獨居老人。
我認為,幫助別人是一種散播愛的舉動,也是促進心靈成長、增進生活體驗的最好方法,我希望藉由這次參加這次的學習活動,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同時也能夠幫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長者,同時也知道如何陪伴家中的奶奶。

葉承恩
4作者 劉定梧
標題 103年10月15日水源部落金蘭阿嬤關懷行動—劉定梧
內容
103年10月15日水源部落金蘭阿嬤關懷行動—劉定梧
這是我們第一次跟著六年級的哥哥、姐姐到水源部落看獨居的金蘭阿嬤。金蘭阿嬤自己一個人住,政府一天會送兩次餐盒給阿嬤,每個星期有會有居家照護人員來幫阿嬤洗澡,但大部分的時間阿嬤是自己一個人,阿嬤的行動不方便,需要人家攙扶,若是要到屋外活動,就要坐輪椅了。
今天有幾個六年級的推阿嬤坐輪椅到屋外散步,其他人則幫忙打掃家裡。阿嬤的房間堆滿了需要清洗的衣服,雖然阿嬤家有洗衣機,但她沒有辦法自己晾衣服。客廳的桌子上放了一個沒有吃的便當,六年級的告訴我們,因為阿嬤沒有牙齒,咬不動便當裡的排骨,沒有辦法吃,所以有時候他們會買些沖泡的點心送給阿嬤。大家花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幫阿嬤打掃家裡,清房間、擦床舖、掃客廳、清理廚房中的剩飯菜,將門外的空間也打掃乾淨,還幫阿嬤將衣服放到洗衣機中洗乾淨。
聽陪阿嬤散步的同學說,阿嬤整路都在唱聖歌,笑得很開心,而且不斷的說:「你們好好喔!」因為阿嬤平常一個人住,沒有聊天說話的對象,所以有人來看她,她都非常開心。
阿嬤行動不方便,自己一個人住不是很危險又孤單嗎?為什麼阿嬤不去住安養院?老師告訴我們,阿嬤有一個住療養院的兒子,每個月可以回家一次,阿嬤擔心如果自己去住安養院,她兒子回來家裡就沒有人了。聽到老師說的,我真的覺得媽媽對子女的愛真的很偉大!
阿嬤有申請政府的福利照顧,政府會送便當給阿嬤,但送來的便當卻不適合阿嬤,這樣的福利與照顧不等於沒有嗎?學校老師曾說過,助人要看到他人真正的需要,才能真正的幫助到他。我覺得政府若有心照顧獨居老人,除了提供日常生活所需,還應該要定期派人來關心一下,這些服務是不是符合獨居老人的需求?是否需要調整?否則原來規劃的老人福利服務美意就失去了,而且還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劉定梧
3作者 劉定梧
標題 103年10月8日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訪問稿
內容
103年10月8日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訪問稿-劉定梧
一、 社團法人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會成立的緣由。
答:
花蓮縣老年人口快速成長,而提供專業服務團體卻相當有限,93年7月由協會發起人蔡智全及籌備會主任委員楊傑結合熱心社會公益的伙伴為建立新的專業老人服務平台共同努力。94年1月協會正式成立,推選楊傑為第一屆理事長及譚子和為常務監事。
協會目前所照顧的貧困獨居老人和急難家庭都是急需援助,卻又不符合政府補助資格的『福利邊緣戶』如遭兒女棄養老人等。
現在中低收入戶取得資格越來越困難,對於未滿65歲有身心障礙或殘障者或年滿65歲不符合政府資格,人們稱他們為『福利邊緣獨居老人』。
五年前開始有一群人為這群老人家天天免費送餐且全年無休(政府獨居老人送餐,星期例假日是休息不送餐的喔)、電話問安、關懷訪視及經濟扶助,這群人只因為想付出,匯聚成一股力量,就以「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為名,這就是協會名稱的由來。
二、 協會的組織成員有哪些?
答:
凡16歲以上願意幫助他人,具有愛心、耐心願意從事老人服務工作者,皆可加入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愛心志工隊,成為協會組織成員。
目前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會由榮譽理事長楊傑及理事長邱博州領導、執行長蔡智全帶領1位督導、1位行政組長、1位資源發展組長、1位行銷企劃、1位專案管理、9位社工員、2位專員、9位社工助理組成專業團隊。愛心志工隊140人。
三、關懷會服務內容很多有:獨居老人送餐服務、貧困老人與急難家庭生活經濟扶助、三節慰問關懷、到宅慶生、生活資源實物發放……等。能否針對以下幾個特別的項目進行介紹。
*單親個案管理工怍
*後山小學堂
*老人服務平台(社工整合性服務及轉介老人福利資源)
*老人家樂活銀髮站
*吉安鄕樂齡中心
*老人照護關懷專車
答:
執行長蔡智全表示,該會除了服務老人之外,家庭亦是另一主軸。協助家庭照顧,提升家庭系統功能是本會工作重點之一。該會希望能協助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提升照顧者自身權利的重視。另提供諮詢管道,聘請專業心理諮商師為苦難的家庭提供諮詢協助。針對獨居老人送餐服務方案,該會希望能協助解決彌補政府法令限制之不足;例如有位獨居老人,具中低收入身份且失能,但因年齡僅六十歲;未達六十五歲的送餐標準,但本會若評估此人確有需要就會提供送餐服務,由本會志工每天送熱騰騰的餐食,社工員定期訪視,志工關懷服務等。

四、協會服務的對象有:年滿65歲之老人,福利邊緣失能、失依之老人及急難家庭,弱勢家庭及其照顧者(含單親及新住民),協會如何發現需要服務及協助的老人?
答:
由政府通報的有50%,協會主動尋找的有15%,老人主動打電話求救的有6%,熱心民眾發現的有19%,其他的有10%;協會主要服務的是貧窮邊緣戶。
貧窮邊緣戶指的是受限審查資格、無法被納入公部門扶助體系但卻實際上面臨經濟困窘的家庭,這些家庭平時勉力生活還過得去,但若一旦家中有人生病或遭受意外,鮮能存有積蓄、缺少應變能力的他們格外需要外界關注。
協會執行長蔡智全表示: 為了服務更多新移民家庭,從98年本會承接花蓮市外籍配偶關懷據點以來,針對大陸、東南亞籍新移民開辧「親職成長」、「職業探索」、「疼惜咱的外國媳婦」多元文化宣導、「外配親子生態體驗遊」、「大手牽小手,溫馨異鄉情」、「舞出家庭的春天」、「美食DIY」等課程活動,使參與的新移民家庭獲益良多,與本會也建立了良好的亙動基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民眾的響應與支持,接納與欣賞不同的文化與不同的族群,提供外籍配偶更多外在支持與關懷,讓她們有學習成長空間。
五、目前花蓮縣關懷的老人個案有多少?大多分布在哪一個鄉鎮?
答:
社團法人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會,長期以專業整合性服務走入全縣各角落,關懷服務弱勢獨居老人及貧困家庭。自許為「後山邊緣的護欄」,特別是幫助急需卻不符合政府補助資格的案主。
協會服務近600個案,其中吉安鄉80多歲失能的廖爺爺與六十歲智障長子相依為命,廖爺爺子女因往生或經濟不佳而無法給予照顧;政府礙於法令及子女應付扶養義務,很難申請補助,父子拮据食用酸腐食物度日,直到鄰居通報本會開案服務。
社工員邀請愛心志工打埽環境,每月送基本生活物品,年節則提供應景食品及暖和衣物等,在身體不適時安排照護專車接送爺爺到醫院看診,也邀請他參加歲末圍爐。服務過程我們細細聆聽老大人的需求與困難。本縣提供服務弱勢老人之社福團體極少,而以像提供廖爺爺「福利邊緣老人」這樣專業整合服務團體更少。
雖然協會的知名度及經費有限,而提供案主的服務也很難申請政府補助,但這些弱勢老人與家庭需求不能等,希望能有更多人和我們一起走下去。
六、目前協會的經濟來源?每個月協會支出多少?其中以哪一個項目的支出所佔的比例最大?
答:
本年度預計使用經費的規劃項目有:弱勢獨居老人經濟扶助金、弱勢老人家庭急難救助金、行政費用、電腦設備,合計約2000萬元。基金會負責擔負50%的經費,以上費用不足處由協會募款自籌。
七、近二年關懷服務的個案中,有沒有最特別的個案?
答:
在「老人照護關懷專車」方面,協會獲通報有一位居住吉安的游伯伯因為肝硬化導致嚴重肺積水,因而壓迫肺臟,在長期未就醫的情形下,游伯伯稍微走幾步路就氣喘不止 伯伯就不斷靠著吞綠油精減緩喉嚨不適,常一個月就吃完一瓶綠油精…
因縣政府的通報,協會開始介入後發現,游伯伯有三名子女,其中兩名子 已失聯,同住的兒子正因罪入監服刑中,但入獄前,拿著游伯伯的錢,藉口說 繳健保費,但事實上卻私自拿去用,長期下來,游伯伯健保費積欠上萬元,導致伯伯不敢就醫,怕被追討欠費。瞭解游伯伯生活情形後,協會首先申請老人照護專車,開車帶著游伯伯申辦資料,例如戶籍、稅籍資料等,再帶著游伯伯到健保 局申請健保舒困貸款,幸好申辦當天順利復卡,考量游伯伯 久未就醫,故協會立即帶游伯伯前往診所看診,讓人難過是游伯伯快三年沒看診…醫生也很難想像這三年的日子游伯伯是如何撐下去的。
為維繫游伯伯身體健康, 協會每週安排老人照護專接送游伯伯就醫,後來發現游伯伯不太會跟醫師溝通,尤其到醫院看診時,游伯伯 不會自己批價、領藥,幸好協會的支持,提供免費接送,更全程陪同看診,每週一次,不計成本的服務下,醫生終於宣布游伯伯身體穩定改善中,可以兩個星期看診就好,游伯伯高興的感激協會說:「如果沒有你們,我早不在人世…」。
八、以目前服務的情況,您覺得花蓮縣老人福利最需要努力的方向爲何?
答:
未來的老人安養照顧方向應為「居家照顧、在地老化」。所以現在大都會城市的安養機構與老服中心都是一區一所為原則,服務範圍較小,但是對於老人來講也比較能夠就近和普及的照顧。而花蓮縣窮鄉僻壤,支應在社會福利的預算相對比大都會城市來的少。換言之,社團法人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會得到的硬體資源相當拮据。

劉定梧
2作者 陳瑩
標題 103年10月12日東區老人之家關懷行動
內容
雖然花蓮縣人口逐漸老年化,但政府的老人福利政策提供許多老人需要的照顧與協助,但為什麼花蓮縣還有這麼多的老人養護機構?在與學校慈幼社一同前往東區老人之家活動後,我有了一些了解。
我們到東區老人之家陪爺爺和奶奶們聊天、一起活動,有的爺爺很喜歡下棋,同學便陪他下棋;有的爺爺奶奶不喜歡說話,同學便幫他按摩;有的同學餵爺爺們吃老師們準備的布丁;有一位學長蹲下來幫爺爺剪腳趾甲;還有同學演奏音樂…,大部分的爺爺奶奶臉上都掛滿了笑容。
東區老人之家的阿姨告訴我們,許多爺爺奶奶因為沒有親人照顧,或家人因工作因素無法自己照顧,才會送到這裡來,這裡的爺爺奶奶生活起居都有人協助,但他們更需要家人的陪伴與關懷,每次有人到這裡陪伴爺爺奶奶,他們都很開心。阿姨還說這裡的爺爺奶奶算是幸福的,有些爺爺奶奶不符合申請入住標準,或是子女經濟不好,付不起養護費用,家中沒人照顧,又沒錢送老人家到養護機構,只好讓老人家自己生活,不過若是子女孝順的,住在一起,起碼晚上大家工作回到家裡還可以陪老人家說說話,如果子女不孝順的,讓老人家自己住,平常也不聞不問,這樣的老人更可憐。
我覺得東區老人之家的爺爺奶奶已經夠可憐了,沒有辦法和自己的親人住在一起,也沒有辦法自由活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至少他們的生活起居有人照顧,有工作人員幫他們準備三餐、幫他們洗衣服,還有住在一起的爺爺奶奶可以說說話,那些沒有家人照顧,自己一個人住的獨居老人不就更可憐了?
父母辛苦的工作賺錢照顧我們長大,長大了換我們照顧他們是應該的,為什麼有人對自己的父母漠不關心?現在我的奶奶和我們住在一起,她的身體很健康,平常會幫我們準備晚餐,以後我一定要好好的孝順奶奶和我爸媽。師公上人說: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一是行善。住在東區老人之家的爺爺奶奶雖然不是我真正的爺爺奶奶,我也沒有辦法照顧他們,但我可以來陪陪他們,讓他們開心。
這次來到東區老人之家,讓我對社會上的老人所面臨的問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讓我更加體會學校老師教我們要孝順的道理。台灣已邁入老齡化社會,除了政府要努力規劃各種政策照顧老人,我們也應該盡自己一份心力,幫助每一位老人。

陳瑩
1作者 陳瑩
標題 103年10月15日 水源部落金蘭阿嬤關懷行動
內容
這一次和六年級的一起到水源部落看金蘭阿嬤,發現阿嬤的家裡很亂,味道也不太好,老師說因為阿嬤行動不便沒有辦法自己整理家裡,政府安排的照護人員沒有辦法天天來,來的時間也有限,除了幫阿嬤洗澡、洗衣服,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整理房子了。
我發現政府送的餐阿嬤都沒有吃,一問才知道因為阿嬤沒有牙齒,只能吃軟爛的食物,但餐盒裡的是白飯、蔬菜和一大塊排骨,我覺得政府太不細心了,要送餐,應該要送適合阿嬤吃的食物才對。
看到阿嬤的生活環境,和阿嬤的身體狀況,我在想,如果阿嬤身體健康一點,生活應該會比較好一點,至少他能自己準備食物、自己打掃房子。
政府除了花錢照顧生病的獨居老人,如果也能花些錢在老人家生病前照顧他們的身體,讓他們健康一點,或許以後需要申請照顧的老人就會減少了。

陳瑩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老人長照政策
作者 葉至誠
出版社 揚智
簡介(摘要)
社會福利與老人的照護政策息息相關。本書以「老人福利為經,長照政策為緯」,以概括性及整體性的方式將全書分為「概論篇」、「規劃篇」、「借鑑篇」、「實踐篇」,說明老人長照政策的主要內涵。目的是希望能協助讀者瞭解並運用政府的社會福利,對高齡者的長照服務有所認識,進而共同達成「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尊」的社會藍圖,以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降低社會與家庭問題,增進社會人群的幸福。

導讀
許多人對於政府提供給老人的相關福利不瞭解,錯失申請相關的資源。常常會因為家中有需要照顧老人,而使家中的生活步調或作息大亂,甚至影響家庭和諧氣氛。有些家庭在不得已的狀態下,將老人送往養護機構。這本書提供了一些關於老人福利政策的詳細說明,有助於家中有年長者,作為申請相關福利時的參考。
蕭幸青
4書名 老人健康促進
作者 陳雪芬、黃雅文等/編著
出版社 華都文
簡介(摘要)
我國於1993年起,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7.1%,正式邁入聯合國所界定的「高齡化國家」。根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於2012年的最新推估,2018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將超過14%,成為真正的老人國。
人口老化是全球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皆會面臨的問題,對健康及醫療照護、經濟、教育、社會發展及福利等等,都會產生全面性的影響。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參酌各國健康促進計畫之經驗後,於2009年制定「老人健康促進計畫2009~2012)」,此四年的中程計畫共有八項執行策略,分別為:(1)促進老人健康體能;(2)加強老人跌倒防制;(3)促進老人健康飲食;(4)加強老人口腔保健;(5)加強老人菸害防制;(6)加強老人心理健康;(7)加強老人社會參與;以及(8)加強老人預防保健及篩檢服務。

導讀
許多人都有心加入照顧與陪伴老人的行列,但往往不知該如何著手,不瞭解老人需要什麼。這本書提供從事老人健康促進之實務工作者的實務經驗分享。也適合給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子女做參考,是一本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參考書籍。
蕭幸青
3書名 老人照顧 :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
作者 呂寶靜/著
出版社 五南
簡介(摘要)
在高齡化的社會裡,「誰來照顧老人」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照顧老人的社會支持來源可分為非正式照顧和正式照顧兩個體系。這本書主要探討老人非正式照顧和正式照顧之關係,重點在分析「老人、家庭和正式服務」之間的關係。
在此主題下,作者的的描述採二個方向來進行,第一個方向是分析老人使用正式服務成員的涉入情形,從中釐清家庭成員在正式服務體系的角色。第二個方向是討論正式照顧者之福利政策外,也探就在社區照顧和個案管理實施家庭照顧者的處境。
導讀
在這經濟蕭條的年代,大家都把賺錢擺在第一順位。家裡有多少經濟人口幾份薪水,在外面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長。家裡行動不便的長輩只得託人照養就有本國幫傭費比外籍幫傭的費用來的高昂,所以大家都聘請外籍幫傭幫忙。
外籍幫傭並非本國國民,風土民情及文化大相逕庭,造成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就有生活模式不同的兩個人相處在一起,難免會造成一些衝突與摩擦。語言上又有隔閡,更是一大問題。你聽不懂我的意思,我不明白你要表達什麼,這個時候,誤會就產生了。沒有聘請外籍幫傭也無法親自照顧老人家的人,可能會將家中年長者送至養老院,卻也出現因為經濟問題而無法負擔費用而遺棄老人家的種種事件,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
蕭幸青
2書名 老人照顧管理
作者 Cathy Jo Cress
出版社 華騰文化
簡介(摘要)
老人照顧管理這本書分為三個單元,包含評估與支持老人在地老化措施、合併居家照護到老人照顧者的實務、提供調整措施及老人照顧者成為短暫性的調解者,並提供老人照顧相關的議題及資料。
導讀
未來的社會老人議題是值得重視的,對於老人的照護我們通常都不太清楚,藉由此本書籍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瞭解照顧老人的實務經驗應該注意注意的事項有哪些,並提供相關的資料給我們參考。
蕭幸青
1書名 老人社會工作
作者 陳明珍
出版社 華都文化
簡介(摘要)
高齡化社會來臨,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其照顧與福利等各種服務之需求也日益增加及趨向多元化,因此,老人社會工作已成為社會、經濟的重要議題。本書作者在此領域擁有多年的實務工作經歷及豐富的學識,將其學理與臨床實務中之所得撰述成冊與眾人分享,對於志於從事老人社會相關工作、修讀社會工作相關學系以及社會工作實務者,此書必可使您有所裨益。
  本書內容涵蓋老人社會工作的重要範疇,將老人社會工作的內涵,包括生理、心理、生活的問題與調適、老人福利政策及資源、志願服務、老人居家服務的政策內涵和督導績效、影響老人對機構照護的適應因素、機構照護的生活適應過程、機構照護的生活適應協助、老人個案工作、老人的休閒活動方案和生命回顧團體之規劃與辦理、老人社區照顧工作、關懷溝通以及失智症照護等一一介紹,期使讀者掌握老人社會工作的相關重要理論和實務。
導讀
本書中介紹了照顧老人相關的工作,並說明生理及心理照顧部分應該注意的事項。是民間團體或政府單位在推動社會老人福利相關工作時,可以參考的重要依據。
蕭幸青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台灣的生育率快速下降,報章媒體常常報導「少子化」的問題,這樣的現象改變了台灣的人口結構。居住在花蓮的年輕一代,對於花蓮的人口結構我們應該要更清楚。尤其花蓮的青壯年人口常常因為到外地工作,而造成青壯年人口外流,高齡化社會的問題一定比其他縣市更嚴重。希望透過我們的深入研究,探討花蓮高齡化社會造成的安養問題、醫療等問題。也透過我們的分析,提供相關的建議給政府單位,期望能改善花蓮的老人問題。蕭幸青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花蓮縣小論文專題報告-慈大附中國小部希望之手蕭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