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伊波拉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 | 作者 黃蓉容 來源 中城國小 Little Doctors 描述 將伊波拉定毒及防疫觀念轉化成國小4-6年級學生可以理解的內容,並做成簡報。 | 黃蓉容 |
9 | ![]() | 作者 台北市衛生局 來源 台北市衛生局 描述 台北市衛生局摺頁(反面) | 黃千毓 |
8 | ![]() | 作者 台北市衛生局 來源 台北市衛生局 描述 伊波拉病毒簡介摺頁(正面) | 黃千毓 |
7 | ![]() | 作者 沈炤彤 來源 衛福部疾管署(民眾版) 描述 伊波拉病毒感染。 | 沈炤彤 |
6 | ![]() | 作者 衛福部疾管署 來源 衛福部疾管署(民眾版) 描述 伊波拉病毒的"二不一要"。 | 謝家沁 |
5 | ![]() | 作者 台北市衛生局 來源 台北市衛生局 描述 伊波拉病毒的"二要"。 | 謝家沁 |
4 | ![]() | 作者 蘇宇亭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11/2009111120065975.pdf 描述 本篇小論文著重於伊波拉病毒本身的探討,對於認識伊波拉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 申維倪 |
3 | ![]() | 作者 衛福部疾管署 來源 衛福部疾管署(一般民眾版) 描述 伊波拉病毒防疫海報 | 申維倪 |
2 | ![]() | 作者 陳豪勇/黃若嬋/汪淑倩黃立民 來源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一般民眾版) 描述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 申維倪 |
1 | ![]() | 作者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來源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描述 伊波拉病毒感染Q&A | 申維倪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黃千毓 標題 有關伊波拉病毒的5個W 內容 [1]何謂一波拉 What: 伊波拉病毒是絲狀病毒科的其中一種病毒,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該國舊稱薩伊),他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病種分類: Zaire ebolavirus(EBOV) (薩伊伊波拉病毒, 1976)- 標準亞種 Sudan ebolavirus(SUDV) (蘇丹伊波拉病毒, 1998) Reston ebolavirus(RESTV) (雷斯頓伊波拉病毒, 2002) Taï Forest ebolavirus(TAFV) (象牙海岸伊波拉病毒, 2010) Bundibugyo ebolavirus(BDBV) (邦地布優伊波拉病毒, 2012) [2]伊波拉病毒的源頭Where: 科學界普遍相信,病毒的源頭是果蝠。 [3]什麼時候在人體發現 When: (1)EBO-Z:1976年8月26日首次於薩伊北邊城鎮爆發 (2)EBO-S:1976年首次在蘇丹棉花廠工人身上被發現。這名工人應該是在工廠中或附近接觸到到帶原生物宿主 (3)EBO-Tai:在1994年11月1日首先在象牙海岸的塔伊國家公園內的兩隻黑猩猩屍體在森林被裡發現。感染的來源被認為是一隻被黑猩猩捕食且帶有病毒的疣猴。 (4)EBO-B:首次在一群由菲律賓進口至美國維珍尼亞州雷斯頓的食蟹猴身上發現。此一病毒對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對人類並沒有致命性。 [ 4 ]帶原者是誰?第一位發病者 Who: 第一位發病者為44歲教師,她感染伊波拉病毒的一週後病情一直惡化,所以於9月18日過世,病程僅約2週。 資料來源:http://zh.m.wikipedia.org/zh-tw/%E5%9F%83%E5%8D%9A%E6%8B%89%E7%97%85%E6%AF%92 希望可以趕快找出能夠讓伊波拉消失的藥物,讓伊波拉不再擴散到其他地方,這樣每個人就都可以安心了! | 黃千毓 |
9 | 作者 黃千毓 標題 有關伊波拉病毒的How 內容 [1] 伊波拉病毒如何傳播? 這種病毒通過接觸被感染的人或者動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體液傳播。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 tw/%E5%9F%83%E5%8D%9A%E6%8B%89%E7%97%85%E6%AF%92 [2] 怎麼治療伊波拉? 無特定或標準治療方法,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 血壓及氧氣狀況、補充失血和凝血因子、併發性感染的治療等。 資料來源:http://www.cdc.gov.tw/diseaseinfo.aspx?treeid=8d54c504e820735b&nowtreeid=dec84a2f0c6fac5b&tid=A1D7910CD9970140 伊波拉病毒真的是太恐怖了,有許多人因為這樣而失去了性命,使得的醫護人員不敢去上班,不過,還好有一些人願意幫助救援,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支持他們! | 黃千毓 |
8 | 作者 謝家沁 標題 關於伊波拉病毒的5個W 內容 1.what 伊波拉是一種致命的線狀病毒就是長得像一條線的那種,第一次伊波拉病毒出現時是在1976年,剛果共和國的伊波拉河附近,所以叫做伊波拉。 2.where 第一個被感染伊波拉的是一隻在剛果共和國的黑猩猩身上發現的,因為西非民眾會吃獸肉,所以病毒才慢慢開始擴大。 3.when 這次病情的源頭是一名幼童以及他的家人 ,不小心被伊波拉病毒感染,結果就死掉了,後來有一大群人去參加他們的葬禮,西非有一種傳統,就是要親吻或擁抱屍體,讓病毒的感染率增加。 4.who 伊波拉病毒的帶原者除了人以外,動物也會被感染。 以上資料參考wikipedia 唉!如果當時西非民眾能夠多多了解伊波拉病毒的話,現在大家應該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害怕了。 | 謝家沁 |
7 | 作者 謝家沁 標題 有關伊波拉病毒的How 內容 1.How to cure 伊波拉病毒會透過血液和口水以及男生的精液與汗來傳播,目前沒有飛沫傳染的證據。 2.How to spread out 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物有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同意的藥物ZMAPP。〈ZMAPP的原理很簡單,研究人員從伊波拉病毒中存活下來的動物體中提取抗體,並將抗體進行基因改造後便成是河人類的抗體。〉 以上資料來自 wikipedia 雖然伊波拉病毒是不好的,但是,人類能從這個病毒內研究出這些藥物,也是不錯的,希望藥物可以對病患產生效果,這樣疫情就可以被控制住了。 | 謝家沁 |
6 | 作者 謝家沁 標題 關於伊波拉的新聞 內容 世界衛生組織(WHO) 23日表示,該組織緊急情況委員會22日就西非伊波拉疫情召開了第3次會議,並且通過了一系列應對伊波拉疫情的新建議,其中包括在疫情嚴重的國家對離境人員進行篩檢、其他國家進行入境篩檢等。 由於在伊波拉疫情嚴重的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感染人數持續增加,並且西班牙和美國出現了由於輸入病例而造成的小範圍感染,世界衛生組織緊急情況委員會提前召開了此次針對伊波拉的第3次會議。 截止到10月22日,一共有9936個伊波拉病例,其中4877人死亡。奈及利亞和塞內加爾的疫情已經宣告結束。 緊急情況委員會一致確認,伊波拉疫情仍然持續構成國際關切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委員會強調,當前的重點仍然是阻止伊波拉在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傳播,這是阻止病毒進行國際擴散的最重要的步驟;同時,必須特別關注醫護人員的需求,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 委員會確認其在8月8日首次提出、並在9月22日延期的應對伊波拉疫情的臨時建議仍然有效,同時又提出了一些新建議,例如,委員會重申不建議對疫區實施普遍的國際旅行和貿易禁令。 但委員會建議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進行出境篩檢,這對於減少輸出病例至關重要;委員會鼓勵各國進行入境篩檢;同時,儘管委員會不建議舉行國際會議和大型聚會的地主國因伊波拉取消活動,並且不要對來自疫區國家的代表實施普遍的禁止,委員會鼓勵各國在做出取消活動決定時充分評估風險。 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接受了委員會的建議,並且已經根據2005年國際衛生條例將其發佈為臨時建議。 看了伊波拉的相關新聞之後,真不知道伊波拉病毒到最後會不會擴散到全世界?真令人害怕! | 謝家沁 |
5 | 作者 沈炤彤 標題 有關伊波拉病毒的Who(醫療組織) 內容 1.WHO-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屬下的專門機構,是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儘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台灣在2009年正式加入.W.H.O.。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疾病或地方疾病的防治、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的教學和訓練。 2.WHO在伊波拉病毒疫情中所扮演的角色: 伊波拉病毒來勢洶洶,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此次疫情是「國際關注僅及公共衛生事件」,呼籲全球團結抗疫。W.H.O.在伊波拉病毒疫情中主要的工作:(1)每天匯報、領導監察。(2)提供防護物資、培訓醫護人員。(3)評估最新趨勢、提升警戒級別。(4)商討未註冊藥物的倫理問題。 3.MSF無國界醫師Medecins Sans Frontieres 無國界醫師起源於1971年,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是一個獨立的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致力爲受武裝衝突、疫情和天災影響,及遭排拒於醫療體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緊急醫療救助。主要的目標是不分種族、國家與宗教背景,義務的協助在戰火和自然災害中受傷的人類能夠得到醫治。 4.MSF無國界醫師在伊波拉病毒疫情中所扮演的角色: 無國界醫師自2014年3月開始,在西非展開對抗伊波拉病毒疫情的救援工作,目前在幾內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及塞拉利昂有設立醫療站,運作5間伊波拉治療中心,共有480張病床。無國界醫師的人員居住於目前西非受伊波拉疫情嚴重影響的社區之中,亦無可避免暴露在受到感染的風險。雖然,無國界醫師已在工作的地點,落實非常嚴謹的安全措施,但實際上「零風險」並不存在。截至10月1日,在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的確診及疑似個案數已飆升至7470宗,是歷年最高,死亡人數亦達3431人,世界衛生組織於八月初將疫情列為「國際緊急事故」。 伊波拉病毒不但奪去人的性命,部分參予抗疫的醫護人員亦不幸受到感染,許多醫療設施因此關閉或空無一人,醫護人員亦不敢來上班。不過,無國界醫師作為及少數具有實際臨床處理伊波拉病人治療經驗的救援組織,並在過去20年在不同國家對抗伊波拉病毒疫情爆發時,並未因此而退縮,反之,更不斷擴大救援規模-至今已動員約3000名國際及當地救援人員,所以,我們更要支持正在第一線捨身犯險的救援人員! 以上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4%A1%E5%9C%8B%E7%95%8C%E9%86%AB%E7%94%9F http://msf.hk/?_ga=1.53630888.1653131962.1413977066 | 沈炤彤 |
4 | 作者 沈炤彤 標題 有關伊波拉病毒的How 內容 1.人類如何感染伊波拉病毒? 人類透過直接接觸受伊波拉病毒感染動物的體液而感染。伊波拉病毒不會經由水、蚊蟲叮咬傳播。一旦人類因接觸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動物而受感染,此疾病可藉由人傳人的方式,於醫院或社區中擴散。醫護人員未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措施(如手套、口罩、面罩、隔離衣),而造成感染。另外,直接接觸受感染的屍體,也是感染的途徑之一。 2.如何治療與預防伊波拉病毒? 目前治療伊波拉病毒並沒有特定核准的有效藥物或疫苗(抗病毒劑)。預防的方法如下:(1)避免接觸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實用動物製品前應煮熟。(2)避免接觸被感染者之體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3)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須佩戴標準防護措施和提高警覺。 以上資料來源: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95839FDF8731C586&did=687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F%83%E5%8D%9A%E6%8B%89%E7%97%85%E6%AF%92 伊波拉真的很可怕!再過不久,就有可能傳進亞洲,伊波拉病毒已奪走五千多條人命,世界幾乎淪陷,我们也意識到「平息伊波拉」的工作,刻不容緩! | 沈炤彤 |
3 | 作者 沈炤彤 標題 關於伊波拉的5個W 內容 1何謂伊波拉 What: (1)起源:伊波拉病毒首次被發現在1976年,發生在西非剛果民主共和國(舊稱薩伊)的國家,以伊波拉河來命名。(2)病毒分類:1~伊波拉-薩伊(EBO-Z)2~伊波拉-蘇丹(EB0-S)3~伊波拉-雷斯頓(EB0-R)4~在黑猩猩身上發現的象牙海岸伊波拉病毒(EBO-Tai)。EB0-Z&EBO-S&EBO-Tai會引發人類和人類的靈長類生病,EBO-R只造成猴子生病,不會造成人類生病。(3)症狀:初期:高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腹瀉/腹痛......。晚期: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多重器官衰竭。(4)傳染方式:接觸傳染(血液/體液/屍體或體液污染的環境)。 2伊波拉病毒的源頭 Where: 在非洲,果福被認為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在非洲曾被報告的其他動物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猴&森林羚羊與豪豬等。 3甚麼時候在人體發現 When: (1)EBO-Z:薩伊伊坡拉病毒首次被發現是在1976年8月26日,於薩伊北邊的城鎮爆發。(2)EBO-S:蘇丹伊波拉病毒在1976年首次在棉花工廠的工人身上發現。這名工人是在工廠周遭接觸到了帶原生物宿主而感染。(3)EBO-R:雷斯頓伊波拉病毒首次在一群從菲律賓進口到美國的食蟹猴身上找到,但EB0-R對人類沒有致命性。(4)EBO-Tai:象牙海岸伊波拉病毒首次是在象牙海岸的塔伊國家公園內的兩隻黑猩猩屍體在森林被裡發現。感染來源是一隻被黑猩猩捕食並帶有病毒的疣猴。 4帶原者是誰?第一位發病者 Who: EB0-Z的帯原者是一位44歲的教師,感染伊波拉病毒一週後病情惡化,於9月18日過世,病程只有短短兩週。 ZMapp目前似乎能對伊波拉病毒產生抗體,人類也似乎有救,然而,ZMapp不是什麼超級解藥,它必須要儘快注射,才可能有效的對抗伊波拉病毒! | 沈炤彤 |
2 | 作者 黃蓉容 標題 關於伊波拉的新聞 內容 1. 伊波拉病毒疫情持續延燒,美國權威科學家擔心,病毒可能變得更具傳染性。 美國全國過敏及傳染病研究所專家賈爾林(Peter Jahrling)表示,醫療團隊在疫區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Monrovia)工作時,採用從未使用過的病毒測試方法,發現患者體內的病毒增長速度非常快,而且病毒的數量也不斷增加,超過了以往所見的案例,擔心伊波拉病毒已經變種,將增加醫護人員控制疫情的難度,呼籲國際社會應加緊防疫。 西非爆發伊波拉疫情至今,已經驗出逾8千起確診或疑似感染病例,當中近一半患者死亡。美國出現第一個確診的伊波拉病例後,科學 家利用伊波拉的傳播模式和空中運輸資料預測,廿四日前法國出現伊波拉患者的機率為百分之七十五,英國為百分之五十。 2.路透報導,如果來往西非疫區的空運仍維持正常,法國是伊波拉病毒下一個可能登陸的國家,因為疫情最嚴重的西非國家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都有不少法語人口,雙方交通往返頻繁。英國則因倫敦希斯洛機場是世界數一數二空運中心,伊波拉病毒登陸的機率也不低。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病毒專家蓋瑟勒表示:「伊波拉病患搭機抵達歐洲僅是遲早的事。」雖然目前賴比瑞亞等國的出境旅客都必須通過發燒篩檢,但剛發病的患者只要服用退燒藥,就能通過機場的發燒篩檢儀器成功上飛機。 為什麼有人明知可能染病還要上飛機?美國疾管專家考夫曼表示:「如果可以順利上飛機來到美國,就比較能獲得有效治療。你難道不會想這麼做來救自已一命?」 這波伊波拉疫情三月在西非爆發來,已奪走超過三千四百條人命,近七千兩百人感染。 賴比瑞亞當局表示,美國境內首個伊波拉確診病患鄧肯,在賴國首都蒙羅維亞機場檢疫時撒謊,隱瞞自己曾接觸患者。美國衛生官員表示,鄧肯離開賴比瑞亞時沒有症狀,發燒篩檢時顯示體溫為正常,因此不會認為他可能感染伊波拉。 鄧肯四日病況惡化,進入危急狀態。他從賴比瑞亞飛抵達拉斯,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已確定有九個人曾與他有近距離接觸,另有四十個人可能有直接或間接接觸。這些人都受到密切監測,迄今沒有任何人出現症狀。 【2014/10/06 聯合報】@ http://udn.com/ 最近關於伊波拉的報導相當多,由此可看出世界各國對伊波拉病的重視,希望它快一點被控制下來,不要蔓延到臺灣。 | 黃蓉容 |
1 | 作者 黃蓉容 標題 關於伊波拉的5個W 內容 1.何謂伊波拉 What: 伊波拉出血熱為一種由伊波拉病毒引起之人類及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傳染性疾病。 (1) 起源:伊波拉病毒1976年首度被發現,發病地點為現金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河一帶。 (2) 病毒分類: • aire ebolavirus(EBOV) (薩伊伊波拉病毒, 1976)- 標準亞種 • Sudan ebolavirus(SUDV) (蘇丹伊波拉病毒, 1998) • Reston ebolavirus(RESTV) (雷斯頓伊波拉病毒, 2002) • Taï Forest ebolavirus(TAFV) (象牙海岸伊波拉病毒, 2010) • Bundibugyo ebolavirus(BDBV) (邦地布優伊波拉病毒, 2012) (3)症狀:患者會在2天至3週內出現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病徵。病情會進一步惡化為肝臟和腎臟功能衰竭,到了此階段,病人通常會出現體內、外出血的現象,死亡的幾率也頗高。 (4)傳染方式:接觸傳染(血液/體液/屍體或體液污染的環境)。 2.伊波拉病毒的源頭 Where: 伊波拉病毒的毒原宿主仍未得到確認,但根據現有證據和其他類似病毒的特性,研究人員相信伊波拉病毒的帶原宿主有可能是大蝙蝠科(Pteropodidae)果蝠 3.甚麼時候在人體發現 When: (1) 蘇丹伊波拉病毒在1976年首次在蘇丹棉花廠工人身上被發現。這名工人是在工廠周遭接觸到了帶原生物宿主而感染。 (2) 雷斯頓伊波拉病毒首次在一群從菲律賓進口到美國的食蟹猴身上找到,但對人類沒有致命性。 象牙海岸伊波拉病毒首先在象牙海岸的塔伊國家公園中被發現。在1994年11月1日,兩隻黑猩猩屍體在森林裡被發現。感染的來源被認為是一隻被黑猩猩捕食且帶有病毒的疣猴。執行屍體檢驗的其中一位科學家感染了病毒。她出現了類似登革熱的症狀並在一星期後被送到瑞士治療。兩個星期後出院,在感染病毒之後的第六個星期完全康復。 4帶原者是誰?第一位發病者 Who: 1976年8月26日首次於薩伊北邊城鎮爆發,首例個案紀錄為44歲教師,當時他的高燒被診斷為疑似瘧疾感染,並且接受奎寧注射治療,這位病人每日回醫院就診觀察,一週後卻惡化為無法控制的嘔吐,帶血腹瀉、頭痛、暈眩伴隨呼吸困難,並開始自口、鼻、直腸等多處開始出血,於9月18日過世,病程僅約2週。 伊波拉疫情直到2014年10月22日, 其中4877人死亡。4877人死亡,9936個病例,真的很可怕! 而且西非等國家,就是因為不注重衛生等原因,才會生病。 所以,我們更該注重衛生,不要讓伊波拉侵襲台灣! | 黃蓉容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 | 網站名稱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伊波拉病毒感染 網址 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826 網站簡介 此網站陳述有關伊波拉病毒的宣導資訊及衛教資料下載。 | 黃蓉容 |
19 | ![]() | 網站名稱 天下雜誌---伊波拉病毒 網址 http://www.cw.com.tw/search/doSearch.action?key=%E4%BC%8A%E6%B3%A2%E6%8B%89%E7%97%85%E6%AF%92 網站簡介 此網站蒐羅伊波拉病毒的相關訊息。 | 黃千毓 |
18 | ![]() | 網站名稱 國家地理雜誌 網址 http://www.ngtaiwan.com/?s=%E4%BC%8A%E6%B3%A2%E6%8B%89 網站簡介 此網站陳列伊波拉的專題介紹。 | 黃千毓 |
17 | ![]() | 網站名稱 聯合新聞網---伊波拉疫情 網址 http://udn.com/NEWS/WORLD/WOR1/index.shtml 網站簡介 此網站羅列最新有關伊波拉疫情的新聞。 | 謝家沁 |
16 | ![]()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2014西非疫情)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4%E5%B9%B4%E8%A5%BF%E9%9D%9E%E4%BC%8A%E6%B3%A2%E6%8B%89%E7%97%85%E6%AF%92%E7%96%AB%E6%83%85 網站簡介 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 | 謝家沁 |
15 | ![]()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ZMapp)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ZMapp 網站簡介 此網站說明治療伊波拉病毒免疫反應的藥物ZMapp。 | 申維倪 |
14 | ![]() | 網站名稱 電影-危機總動員(維基百科)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1%90%E6%80%96%E5%9C%B0%E5%B8%A6 網站簡介 影片講述的是來自非洲薩伊的一種致命性的病毒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爆發引起了大量平民死亡的故事。適合做為學生的延伸活動。 | 申維倪 |
13 | ![]() | 網站名稱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資源網(101學年度當季人物誌-連加恩) 網址 http://library.tmu.edu.tw/v2/MED3/main-02-3-3-04.html 網站簡介 連加恩,中華民國臺灣醫師。2001年,他自願前往非洲布吉納法索服替代役。2010年12月,他再度被外交部派往南非從事醫療外交工作,該工作延續至今。 | 申維倪 |
12 | ![]() | 網站名稱 無國界醫師 網址 http://www.msf.hk/ 網站簡介 此網站為無國界醫師的官網,子目錄---"前線新聞",有許多伊波拉相關的疫情的報導,是中文版,十分適合孩子。 | 申維倪 |
11 | ![]() | 網站名稱 Centers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網址 http://www.cdc.gov/vhf/ebola/index.html 網站簡介 此網站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官網,首頁即有伊波拉專區,無中文版,故適合做為教師進階版的閱讀教材。 | 申維倪 |
10 | ![]() | 網站名稱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衛生組織) 網址 http://www.who.int/en/ 網站簡介 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可以選擇中文版,不過為簡體中文。此網站有伊波拉相關的子目錄 Ebola virus diseases-website,專去內對於伊波拉的描述十分專業,適合做為教師的閱讀材料。 | 申維倪 |
9 | ![]()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伊波拉病毒)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83%E5%8D%9A%E6%8B%89%E7%97%85%E6%AF%92 網站簡介 此網站對伊波拉病毒解釋第十分詳盡,適合做為孩子進階版的閱讀材料。 | 申維倪 |
8 | ![]() | 網站名稱 A+醫學百科 網址 http://cht.a-hospital.com/w/%E5%9F%83%E5%8D%9A%E6%8B%89%E7%97%85%E6%AF%92%E7%97%85 網站簡介 此網站介紹伊拉病毒的構造,屬種,傳播,流行狀況,症狀,診斷及預防治療,內容較維基百科內容簡單扼要,適合先於維基百科閱讀。 | 沈炤彤 |
7 | ![]()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西部非洲)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5%BF%E9%83%A8%E9%9D%9E%E6%B4%B2 網站簡介 2014年,伊波拉在西非大爆發,身處亞洲的我們對非洲實為陌生。本網站對西非的地理位置,歷史,經濟做了詳細的說明,讓這些資訊成為我們的先備知識,後續在研究伊波拉病毒時,能更為了解西非。 | 沈炤彤 |
6 | ![]()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中部非洲)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9%83%A8%E9%9D%9E%E6%B4%B2 網站簡介 本網站介紹中非地理位置,歷史,經濟。1976年,伊波病毒第一次在人體發病,患者所處的國家就在於薩伊(今剛果民主共和國),處於中非,不在2014年大流行的西非;除此之外,中非有另一國家為剛果共和國,容易與剛果民主共和果混淆,因此藉網站的介紹,對於中非有更深的了解。 | 沈炤彤 |
5 | ![]() | 網站名稱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伊波拉病毒感染防疫專區 網址 http://www.tma.tw/EbolaVirus/index.asp 網站簡介 此網站介紹有關伊波拉的相關資訊,政策法規及最新醫藥新聞。 | 申維倪 |
4 | ![]() | 網站名稱 教育部學校衛生資訊網---伊波拉病毒感染防疫專區 網址 http://cpd.moe.gov.tw/health/list.php?catalogid=5&subcatalogid=56 網站簡介 本網站為教育部對各級學校宣道伊波拉病毒防疫政策的專區。 | 申維倪 |
3 | ![]() | 網站名稱 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管制室--伊波拉病毒感染專區 網址 http://wd.vghtpe.gov.tw/NICC/site.jsp?id=8482 網站簡介 此網站為台北榮總感管制室對伊波拉病毒的簡介及院內醫護人員的管制政策。 | 申維倪 |
2 | ![]() | 網站名稱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有觀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的資訊) 網址 http://www.chp.gov.hk/tc/view_content/34199.html 網站簡介 此連結網頁對伊波拉病毒做了十分扼要的說明,國小階段的孩子都能對伊波拉病毒有所認識。 | 申維倪 |
1 | ![]() | 網站名稱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民眾版)-伊波拉病毒專區 網址 http://www.cdc.gov.tw/ 網站簡介 此網頁連結將伊波拉病毒的傳播方式,潛伏期,發病症狀,預防方法,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及預防接種建議等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一般不具醫學相關知識的民眾亦能了解此疾病。 | 申維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