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同」友愛,花蓮無礙

專題名稱 「異」「同」友愛,花蓮無礙

專題描述
一、研究動機:
2014年09月27日於花蓮盛大舉行的第四屆花蓮彩虹嘉年華,受到了各家媒體與無數群眾的熱烈討論,無論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甚至是具有更多元性別特質的人們,為了使每個人都擁有相同而實質平等的公民權利而站上街,表達自己的訴求,全程參與的我們也都爲之動容,因而決定以自身的努力,撰寫這份論文,使少數人的權益能獲得重視。


二、理念目標:
以街頭問卷、網路問卷系統的方式,瞭解各年齡層對於同性戀議題的關心與支持程度。

三、研究方法:
(1):探討各年齡層對於同性戀者的刻板印象。
(2):探討各年齡層對於同性戀者的支持程度。
(3):探討各年齡層對於同性戀者的接受程度。
(4):同性戀者是否能勇於坦承個人性向。
(5):已出櫃之同性戀者的過程與心得。


四、預期效益:
(1):藉由填寫問卷的方式,使民眾得以認識並更加關注此議題。
(2):了解台灣地區不同年齡層對於此議題的看法。

隊伍名稱 異同努力

指導老師 謝政志 

參賽學生 謝秉霖 彭佳綺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鄭椿瀚-同性戀婚姻法律問題之研究
來源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3D%22098PCCU0043001%22.&searchmode=basic
描述 同性戀婚姻權議題於歐美各國逐漸獲得重視,在同志的努力爭取之下,部分歐美國家,包括丹麥、德國、比利時、加拿大等,皆以立法方式直接賦予同性戀者婚姻權或類似婚姻的權利。同樣重視人權的我國,為貫徹憲法第七條平等原則之精神,應正視同志的訴求,及同性婚姻權議題。
謝秉霖
9作者 陳雅伶-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
來源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5NTNT5464009%22.&searchmode=basic
描述 本研究遂嘗試探討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之關係。以大學生為對象,進一步分析該群體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同性戀態度之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同性戀態度之差異,文末並依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期待有朝一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能消弭,各種性別角色及性傾向都能平等的被對待。
本研究依據理論與文獻建立研究變項與架構,以問卷調查研究方法,依系所分層隨機取樣國立成功大學共942位大學生,採用「性別角色印象調查表」、與「大學生同性戀態度量表」,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以瞭解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的相關。
謝秉霖
8作者 林曉芳-青少年同性戀刻板印象與接受度之研究
來源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8MDU05611010%22.&searchmode=basic
描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彰化縣高中職學生對同性戀刻板印象與接受度之現況,分析不同變項高中職學生在同性戀刻板印象與接受度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研究法,採用研究者自編「青少年同性戀刻板印象與接受度問卷」,母群體為彰化縣公私立高中職日間部二年級學生,依各校人數取樣各抽取5%學生為樣本,樣本總數為735人,回收有效問卷為665份。所得資料運用SPSS 12.0版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以驗證假設。
謝秉霖
7作者 林孟宜-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同性戀態度之研究
來源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OEiZGu/record?r1=25&h1=0
描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同性戀態度的現況,探究國小教師的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同性戀態度的差異情形。同性戀態度包涵認知、情感、行為三個向度。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抽取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編制內且實際從事教學工作之正式教師490人為樣本,以所回收429份有效問卷所得資料,運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平均數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輔以立意抽樣半結構式訪談方法,訪談十位國小教師,以深入瞭解教師們對同性戀的態度。
謝秉霖
6作者 陳彤昀-同性戀壓力源、壓力因應策略與心理健康狀態 之調查研究-以身分認同程度高低者為例
來源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OEiZGu/record?r1=1&h1=2
描述 本研究旨在調查同性戀者的壓力源、壓力因應具體策略與心理健康狀態之現況,以及在同性戀者的身分認同程度下之差異狀況,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生活於台灣之男、女同性戀者為研究樣本。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同志心理健康狀態調查問卷」、Brady and Busse(1994)編制的「身分認同歷程量表」及葉英堃先生從英文直接翻譯而來的「症狀檢核量表」Sympton CheckList-90-Revised(SCL-90-R),包含十個分量表,共有症狀項目90題。資料處理採用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多元迴歸等。
謝秉霖
5作者 蔡宏富-在教室說故事的同志運動:同志諮詢熱線的校園同志教育實作分析
來源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9c9vv2/record?r1=3&h1=0#XXX
描述 隨著2004年通過 《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教育在校園裡如火如荼地展開,當中的同志教育也開始萌芽。但同志議題並非藉由法律的力量就能順利地進入校園,中間的過程還需經過 不同行動者與策略才能完成。本研究以「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教育小組為研究對象,透過實際的校園同志運動經驗,探討和理解法律與實作之間的差距與困境。
謝秉霖
4作者 莊瑞君-徘徊得與失之間:女同志向家人現身的歷程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8742877222215259042
描述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女同志向家人現身的歷程,包括女同志現身的考量過程、現身的發生歷程以及影響現身後家人接受度的因素。本研究採滾雪球式抽樣方式進行研究取樣,訪談九位已出社會、至少向家庭中一名以上的成員現身,且自我認同為女同志者,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之敘說研究取向,
謝秉霖
3作者 李惠珊-女同志搞大肚子爭取生育權:女同志媽媽聯盟與拉媽報的基進與草根
來源 http://www.lgbtfamily.org.tw/download/lama_Procreative_Rights.pdf
描述 台灣目前仍未實現同性戀者在權益上與異性戀持平,包含婚姻與家庭組成。人工生殖法的訂定也只限定在異性夫妻,致使許多單身與同性伴侶在親子關係上產生糾紛。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針對荷蘭、英國、芬蘭三個國家在面對同性關係與提供人工生育技術的立法上的情形,以期成為本國之借鏡與參考。
謝秉霖
2作者 何思瑩-酷兒再生產:女同志的親職實做、生殖科技使用與情感認同
來源 http://www.lgbtfamily.org.tw/download/queer_reproduction.pdf
描述 有些女同志在單身的情況底下強烈想育有小孩,對同志來說,當現行法律中同志伴侶關係不被認可,許多人不敢奢求有一段長期穩定的伴侶關係。現代社會中有著全球資本不確定性,同志面臨的不確定性更為清楚明確:不能擁有一段法律認可的婚姻關係,「想要一個小孩」對某些同志來說是最能確立情感保障的一個方式。
謝秉霖
1作者 林思妤-台灣女同志媽媽的母職實踐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3724331584587535444
描述 「女同志媽媽」是一個我從未想過、從未接觸的族群,在我的身邊也沒有這樣身分的女同志朋友,對於他們我心中充滿著好奇、驚訝、與困惑,而這些起伏的心情在我與他們接觸之後,一一的獲得解答,也讓我心裡有所感動。因在和這些女同志媽媽的相處過程裡,我感受到了他們身為母親的喜悅,也了解到他們心中的無奈與擔憂,另外,在伴侶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對於情感的付出、對於孩子的疼愛,也因為被這樣的氣氛感染,讓我心中那份想要為他們做些事情的心情與行動力更加熱烈。
謝秉霖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7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訪談內容(甲、乙、丙三位)
說明
「女同志媽媽」是一個我從未想過、從未接觸的族群,在我的身邊也沒有這樣身分的女同志朋友,對於他們我心中充滿著好奇、驚訝、與困惑,而這些起伏的心情在我與他們接觸之後,一一的獲得解答,也讓我心裡有所感動。因在和這些女同志媽媽的相處過程裡,我感受到了他們身為母親的喜悅,也了解到他們心中的無奈與擔憂,另外,在伴侶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對於情感的付出、對於孩子的疼愛,也因為被這樣的氣氛感染,讓我心中那份想要為他們做些事情的心情與行動力更加熱烈。
謝秉霖
6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街頭問卷合影影片
說明
「女同志媽媽」是一個我從未想過、從未接觸的族群,在我的身邊也沒有這樣身分的女同志朋友,對於他們我心中充滿著好奇、驚訝、與困惑,而這些起伏的心情在我與他們接觸之後,一一的獲得解答,也讓我心裡有所感動。因在和這些女同志媽媽的相處過程裡,我感受到了他們身為母親的喜悅,也了解到他們心中的無奈與擔憂,另外,在伴侶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對於情感的付出、對於孩子的疼愛,也因為被這樣的氣氛感染,讓我心中那份想要為他們做些事情的心情與行動力更加熱烈。
謝秉霖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21 街頭訪問-與專題合影
說明
日期:103/10/21
時間:5:30 p.m. 〜 7:20 p.m.
地點:花蓮市舊鐵道行人徒步區
拍照人數:9
活動設備:問卷夾板*2、SONY ICD-PX440 多功能數位錄音筆*1、SAMSUNG WB150F 數位相機*1、活動看板*4
彭佳綺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19 街頭訪問-與專題合影
說明
日期:103/10/19
時間:7:20 p.m. 〜 9:30 p.m.
地點:花蓮市舊鐵道行人徒步區
拍照人數:8
活動設備:問卷夾板*2、SONY ICD-PX440 多功能數位錄音筆*1、SAMSUNG WB150F 數位相機*1、活動看板*4
彭佳綺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14 街頭訪問-與專題合影
說明
日期:103/10/14
時間:6:30 p.m. 〜 9:00 p.m.
地點:花蓮市舊鐵道行人徒步區
拍照人數:6
活動設備:問卷夾板*2、SONY ICD-PX440 多功能數位錄音筆*1、SAMSUNG WB150F 數位相機*1、活動看板*4
彭佳綺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08 街頭訪問-與專題合影
說明
日期:103/10/08
時間:6:40 p.m. 〜 8:30 p.m.
地點:花蓮市舊鐵道行人徒步區
拍照人數:6
活動設備:問卷夾板*2、SONY ICD-PX440 多功能數位錄音筆*1、SAMSUNG WB150F 數位相機*1、活動看板*4
彭佳綺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03 第一次街頭訪問
說明
日期:103/10/03
時間:7:10 p.m. 〜 9:30 p.m.
地點:花蓮市舊鐵道行人徒步區
拍照人數:7
活動設備:問卷夾板*2、SONY ICD-PX440 多功能數位錄音筆*1、SAMSUNG WB150F 數位相機*1、活動看板*4
謝秉霖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謝政志
標題 指導心得
內容
近來「翻轉教育」逐漸受到重視,教學過程從老師的講述為主翻轉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與表達能力,而小論文寫作便要學生實踐上述學習力、思考力以及表達力。秉霖與佳綺從初步與老師討論題目與研究方法時,即展現高於一般學生的學習力,事先統整過相關資料再來與老師討論,這種「有備而來」之姿令人欣喜。利用假日到街頭實地找人訪問、對同志進行專訪,勇氣與執行力皆佳。

資料的收集與統整、街頭訪問與同志專訪、小論文的撰寫,這些過程當中想必讓秉霖與佳綺成長不少。小論文的指導過程當中,也讓身為國中教師的我感受到衝擊。資訊科技的發達,現今的國中生,蒐集資料的能力增強許多,老師不應該把大多數的時間放在知識的傳遞,課堂的學習應著重在培養學生統整分析、批判思考、自我學習。老師不可能把問題都教完,不如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因此,自己的教學方法是該改變了,衷心感謝這兩位可愛的學生給了老師難得的學習機會。

謝政志
9作者 謝秉霖
標題 103.10.23
內容
做了這麼多次的街頭訪問,我覺得我們應該探討婚姻的內涵可能與時俱進、因地而異嗎?

在做這項專題的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思考,為什麼一男一女的異性婚姻可以獨享其優越地位?從古至今,我們的祖先一路上突破了多少個曾經至高無上、牢不可破的法律與制度,曾經,王權是如此的備受尊從,如今,民主自由是我們共同捍衛保護的思想文化,還有誰會高聲吶喊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婚姻制度的內涵,有多少人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遭受壓迫與歧視,甚至是遭到不人道的對待,曾經卻是婚姻制度中的理所當然?曾經,不同種族的人不能通婚;曾經,丈夫可以提出單方面休妻;曾經,在法律的許可下,男性擁有一夫多妻制的自由;曾經,婚姻制度裡夫權獨大,妻子的財產原則上全數歸於丈夫所有;曾經,習俗上禁止同〝姓〞的兩人結為夫妻…經過民間團體多年來努力爭取,今日台灣的民法之中,形式上已不再有任何夫權亦或是父權優先的規範,而是提倡男女性別平等。包括婚姻在內,任何制度的內涵都有辦法與時俱進。另外,一對一的男婚女嫁婚姻制度,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是如此。在台灣,阿美族傳統社會以母系相傳,雲南摩梭族採行走婚制度,男不婚女不嫁,對於婚姻毫無概念。綜合以上的敘述,我們該要何從去判斷婚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樣的面貌呢?

謝秉霖
8作者 彭佳綺
標題 103.10.17
內容
因為之前做過有關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問卷調查和訪問,於是我們今天想訪問的是我們學校的各科老師,了解是不是教不同科目的老師對同性婚姻這個議題擁有不同的看法與觀點。

我最先訪問的是我的心理輔導老師,我對他的了解雖然不深,但我知道他是一個很愛說話的人,剛開始我在訪問輔導老師的時候,老師就有跟我提到他對多元成家、性別平等、同性婚姻等各類議題的看法,在老師說關於這些議題時,他說到:要是婚姻平權合法化,社會大眾必定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接受同性伴侶以及多元家庭,即便老師的觀點是如此,但她對於這項議題是表示接受且相當支持的,雖然老師的答案跟我想像中的一樣,但我仍覺得是得到了一個很好的肯定。
透過與輔導老師的這段談話當中,我了解到了更多不同族群對於多元成家、性別平等、同性婚姻等議題的想法,如此一來我也就更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能夠更加深入地去瞭解到大家對於此類議題的觀點!

彭佳綺
7作者 謝秉霖
標題 103.10.17
內容
今天我們利用了下課與放學的閒暇時間訪問了不同科目的老師對婚姻平權的看法,首先我們找了一位和藹可親的國文老師,他對於婚姻平權的看法其實和許多人都一樣,那是一種說是自私卻又合乎情理的角度,他表示對於婚姻平權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看法或是獨到見解,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會踏入同性婚姻之中,別人想要怎麼做是他們自己的權利,但不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那種連自己都不是很能夠接受的族群,透過跟國文老師的交談當中,其實也從中聽到了這世界上許多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想法「只要不是我的孩子就沒問題」這種出於希望孩子能延續香火的父母的心情。

後來我們陸續訪問了數學老師、英文老師、理化老師及公民老師,其中公民老師的看法與想法最令我為之訝異,我一直認為公民老師對於同性之間的愛及婚姻平權是投贊成票,因為公民也是權利的另一個代名詞,沒想到當脫離了社會課本、回到自己想法的本質之後,公民老師對於同性之間的婚姻是反對的,他認為既然是同性,必定無法生下小孩、傳承香火,但若是去領養小孩,當孩子長大以後發現別人是一個爸爸與一個媽媽,自己卻是兩個爸爸亦或是兩個媽媽,孩子的對於家庭觀念是否會產生偏差?或是缺少了一個性別的教導,會使孩子所能夠從家庭中學習的知識及技能減少?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謝秉霖
6作者 彭佳綺
標題 103.10.13 街頭訪問
內容
今天是星期二所以我們一放學就到了人潮算多且離學校最近的地方:遠東百貨,因為有很多人會來這個地方消遣、打發時間,有些婦女也會利用這個時間來到遠百地下一樓的愛買購買日常所需用品,而我們就是看中這點,所以在這個時間來到這個地方來做有關婦女的問卷調查。女性天生愛美,但也有些女性思想較為中性,而把自己想像成男生,把外型和內在建立成男生的形象,喜歡的對象可能也都是同性,於是我們想利用這次的街頭訪問,了解婦女對同性婚姻的見解。

我們這次的問卷調查不僅僅只是站在受訪著身旁等待著受訪著把問卷填完,而是在他們填問卷的時間,邊訪問他們對同性婚姻的看法,我們發現有非常多的女性在填問卷時都填反對同性婚,但我們在訪問時,她們幾乎都回答其實他們不反對,但是因為社會大眾覺得同性戀是不符合道德倫理,因此他們在問卷上填上反對,雖然這種行為很沒有主見,但我還是能夠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做,因為大多數的人大概就是這樣吧! 然而,我們在這次的街頭訪問發現,雖然問卷上填支持婚姻平權的人很多,在問卷上填反對婚姻平權的人也不少,但是在反對婚姻平權的人其中也是有支持的人,所以我們要一起提倡婚姻平權,讓婚姻平權合理化,不再是一個令人逃避的話題。

彭佳綺
5作者 謝秉霖
標題 103.10.13 街頭訪問
內容
上次的街頭訪問裡我們了解了外國人並不是每個都接受同性婚姻,在外國也有某些地區的婚姻制度還沒有接受婚姻平權,也不是每個年紀較大的人思想都較無法跳脫,或是我們認為思想較為保守的人,就不會接受同性婚姻,雖然這些假設都是刻板印象的想法,但是這樣想反而覺得學到了不少,因為上次的訪問突破了我們所有的假設,並且讓我們明白並不是我國人民的思想太過封閉,而是因為台灣社會似乎對這議題的公眾討論還太少,任何人權都是需要經過奮鬥或爭取來而的。

我們認為,平等、人權、尊重、反歧視這些漂亮字眼,絕不是掛在施政報告上的吊飾,更不是政客在選舉時的化妝品,真正的人權國家,必須透過行動表示它真的在乎上述價值。同時,我們也知道,無論在異性或同性之間,婚姻從不是婚紗廣告所塑造的浪漫,在白紗戒指等幸福永恆的符號背後,是再世俗日常不過的權利義務關係,包括經濟利益的結合與分配,以及親屬身分關係網絡的建立等等,將影響婚姻主體此後的生命面貌。因此,婚姻從來不只關乎愛情,更是一種承諾,承諾與對方一起進入這套高密度的權利義務關係。
肯定非異性戀與異性戀享有相同的結婚權,正是透過國家力量,光明正大肯認不同性傾向人民都有做出承諾的資格,既然同樣是承諾,當然不分異同,一樣值得。

謝秉霖
4作者 彭佳綺
標題 103.10.10 街頭訪問
內容
因為今天是雙十節又有連假,於是我們到了各地遊子返家、各個縣市觀光客匯聚最多的地方:花蓮火車站(前站)

我們認為也許外縣市的居民對於婚姻平權有不同的看法與想法,可能是更開放,當然也可能是更無法接受,所以我們想要利用這次的機會問一下關於別個縣市的人對婚姻平權議題不同的見解,也許現在在別的縣市讀書或工作的花蓮人,對於婚姻平權又有不同的見解。

在一開始我們遇到了一位在新竹讀大學、利用假日回家和父母團聚的男生,當我們請他幫我們填寫婚姻平權問卷時,他很驚訝,他問了我們說:「難道現在花蓮的國中生就已經開始關心婚姻平權?」對於他的問題我們也習以為常了,我告訴他:「關心時事,是無關乎年齡的,何況這個議題是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我認為這是以後社會大眾應該要多加參與的有意義活動!」他覺得這個主題非常有想法,且覺得這項議題會得到大家的認同,我們雖然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同性婚姻,但我們還是靦腆的露出微笑謝謝他的認同和支持,當然,我們在閒聊之餘他也把問卷填完了,我們大概訪問了十六個來自北部地區的民眾,和九個來自中部地區的民眾,還有十二個來自南部地區的民眾,我發現在北部及中部地區的民眾接受同性婚姻的比例較高,南部地區接受同性婚姻的民眾相較於北部地區或中部地區明顯較少,可能是因為在不同的環境或是接受不同的教育,因而影響他們的觀感。

這次的街頭訪問讓我們知道,其實環境的不同也會導致個人的想法有所改變,可能有些人就是因為思想還停留在刻板印象中,思想並沒有那麼的開放,也比較無法接受現代各種多樣、多元的文化,所以開放的思想應該從你我開始、從教育開始、從生活還開始改善。

彭佳綺
3作者 謝秉霖
標題 103.10.10 街頭訪問
內容
經由上次在鐵道進行街頭訪問的經驗,大多數人的年紀都較小,我們為了以公平、公正的方式進行統計,所以這次我們決定在熙來攘往的火車站進行訪問,為了使統計數據更多元,若受訪者同意,我們以錄音的方式徵求他們的意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遇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猶他州的大學生,由於他才剛來台灣,中文並不是太流利,剛好我們也想了解外國人對於這個議題的看法,於使便鼓起勇氣以英文的方式來詢問他的意見,他的回答也震驚了我們,原來並不是每個金頭髮、藍眼睛的美國人都支持同性婚姻,他說(翻譯):猶他州相較於其他地區保守,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應該依循傳統,傳承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若舉行公民投票,我想我的家人都會投下反對票的。
在火車站,我們碰到許多老伯伯、婆婆,看到他們背著沉重的行李,我們兩人也都上前伸出援手,並利用空檔時間詢問他們的意見,大多數人應該都認為,年紀較大的人較保守,應該無法接受同性婚姻,但有位婆婆豪邁的告訴我們:愛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力啊,人又不是為了生育才結婚的,如果我的孫子告訴我他的性向與他人不同,我也會全力支持他、給他當後盾的!
這次的訪問實在精彩,謝謝老師推薦我們兩人參加這個比賽,我們真的收穫很多。

謝秉霖
2作者 彭佳綺
標題 103.10.03 街頭訪問
內容
在今晚的7點多我們在花蓮人潮最密集的舊鐵道做了一個街頭的問卷調查,這是我們從參加比賽到現在的第一次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街頭訪問,這次的街訪活動結果沒有想像中的完美,但在過程中卻使我增長見聞,獲益不淺。

我是一個蠻開放的人,但是在街訪前還是有些猶豫且有些害怕,猶豫是因為不知道我們的問卷是否會得到正面的答案,害怕是因為可能會不斷的遭到拒絕而打擊我們的信心,畢竟要面對的是無數個陌生的面孔和未知的答案。我在我們用餐的便利商店訪問了第一個人,從外表看起來她是個非常中性的女孩,她發著呆看著窗外來來往往的人群好像在想事情,而我打斷了她放空的眼神,試著詢問她有無空閒時間願意為我們填寫有關婚姻平權的問卷,她微笑的說著:「當然可以阿~」我們沒有其他交談,非常安靜的等待她完成這張問卷,完成後,我們也微笑的向她道謝,這短短的幾分鐘和那女孩的微笑帶給我們滿滿的自信和喜悅,這是我們街訪的第一步,非常成功的一步。

到了舊鐵道,正當我想著該從甚麼人問起?又該如何問起?身旁一個個匆忙的身影伴隨著凌亂的腳步聲打亂了我的思緒,我們打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就開始尋找我們要訪問的對象,我不敢打擾那些步伐急促的人,於是我走到離我們最近的涼亭,詢問了一個大概50歲以上的伯伯,他看不懂字,但是他卻非常想幫我完成問卷,於是請我念題目和選想給他聽,我在幫這位伯伯完成問卷前,一直覺得比我們大一輩的人,一定會因為刻板印象而認定同性婚姻是不被允許的,並且會否定他們的存在,但是這位伯伯所選的選項打破了我的想法,我們聊了很多話,其中一句令我印象最深刻,我把伯伯的話整理了一下,他說:「我們應該要擇你所愛,愛你所選,千萬不要被社會侷限在一個框框裡,不然遲早會被這個社會改變成一個不真實的自己」從這些話看起來,這位伯伯是一個思想蠻開放的人,雖然聊天的時候非常開心,但我用微笑、道謝和揮手終結了這個談話,因為我們街訪的時間並不多。

沿路,我們詢問了許多路人,有的人驚訝;有的人疑惑;有的人好奇;有的人匆匆離去,各種反應使我們越來越融入且越來越了解怎麼樣讓大家明白婚姻平權的重要性,就算填寫問卷的內容不盡相同,也有不是理想中的答案,但我們會秉持著我們的信念,將我們的想法和理念感染身邊的人。而最後,我們在人潮越來越稀少之時,完成了將近50份的問卷,也為這第一次的街頭訪問畫下完美的句點。

彭佳綺
1作者 謝秉霖
標題 103.10.03 街頭訪問
內容
今日我們做了第一次的街頭問卷訪問,雖說最後只達成預期目標的一半,但受益良多,讓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教的知識。

從一開始的膽怯、害羞,到後來逐漸對於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侃侃而談,以微笑和熱情對待,他們也以等同的情感來回報我們,讓彼此心頭都暖暖的,問卷進行中,我們碰到了許多熱情的民眾,踴躍幫我們填寫問卷,我們說:「先生/小姐您好,我們是來自國風國中的學生,我們正在進行一項關於婚姻平權的論文,請問您方便為我們填寫問卷嗎?」大多數人聽到我們在訪問「婚姻平權」時,無一不發出深深的驚嘆,「你們只是國中生,為什麼在問關於婚姻的問題?」「我的婚姻並不美滿,我可能無法協助」這是我們最常收到的答案,我們堅信,就算我們只是國中生,兩個人的力量並不大,但我們可以漸漸影響周圍的人,使他們將我們的理念繼續傳下去,千萬人影響千萬人,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訪問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在鐵道販賣鞋子的婦女了,一聽到我們來自國風國中,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詢問有什麼是她能夠協助的,這位女士非常有內涵,對於時事有相當深入的了解,與我們分享他那新穎的觀念,她提及她非常支持同性婚姻,認為只要兩個人相愛,就沒有人能阻擋,卻也提及她反對972法案,認為這項法案裡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內容,她也一一告訴我們,希望我們能為他發聲,訪談結束後,甚至問我們要不要喝點什麼,讓我們為之動容,感動不已。

當然,我們也遇到許多趕時間的民眾,或許因為手邊有急事,而無法協助我們填寫問卷,但也都告訴我們要加油。夜深了,我們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而決定先行返家,決定下次再進行第二次街頭訪問,希望一切順利、平安,並且能夠達到目標!

謝秉霖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
作者 袁幼軒、蔣朗今
出版社 校園書房
簡介(摘要)
袁幼軒,這個從小具備音樂天分、生性敏感的華人移民之子,從小發現自己與眾不同之處──對男人來電。他與家人決裂,加入同性戀的群體中,撇棄牙醫博士學位的大好前程,後因吸毒與販毒鋃鐺入獄,在服刑期間,被檢驗出感染愛滋病毒,更是直接對他的人生宣判了死刑。
蔣朗今,這個對家庭和孩子寄託美好藍圖的母親,得不到丈夫的愛,被大兒子棄絕,小兒子的「出櫃」更是徹底將她打垮。在生命絕望的盡頭,她卻經歷到天父無悔的愛,醫治她破碎的心靈,使她能以同樣的愛、持續不斷地堅忍和禱告,挽回丈夫和孩子,重建一個完整的家。
導讀
同性戀、癮君子、毒販、囚犯、愛滋病帶原者......,任何一項都足以毀掉一個人的人生,卻同時發生在一個有著大好前程的準牙醫身上。
袁幼軒和蔣朗今的故事,要指引每一顆漂泊的心,尋到歸家的路。
謝秉霖
4書名 當代基督徒與同性戀議題
作者 Thomas E. Schmidt
出版社 校園書房
簡介(摘要)
近數十年來,在同性戀這議題上刮起的旋風,搖撼了許多基督徒心中從聖經來的兩性倫理觀。而本書公認是福音派基督徒透徹的觀點和深度生命關照之無出其右的代表作。它陳述了每一個近代辯論的核心重點:關於性、婚姻、家庭的倫理──聖經到底說了什麼?社會學、生物學、醫學層面呢?每一篇章都呈現作者嚴謹、審慎的學術研究風格,且全然符合時代潮流。
導讀
從古至今的人類社會,都在唱一首變調的歌,關於性,所有的人都被包含在墮落的情境裡,都需要恩典和醫治。儘管我們可以檢視覆蓋在媒體報導那張紙下,同性戀者身心健康的真相;也在先天與後天以及因果關係的大辯論中,不得不終結說:改變是可能的,不要懦弱的放棄個人的責任;而在傳統、理性、經驗和聖經的對話下,我們還是要傳達天父慈悲的堅定,承認祂所賜給我們極珍貴的禮物,惟有在異性戀婚姻中才能完全表達,否則就偏離了良善,污損了美麗。
謝政志
3書名 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
作者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出版社 心靈工坊
簡介(摘要)
《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的出版,證明了同志並不是壞孩子的代表,因為父母的愛足以超越這一切。六年前所成立的同志諮詢熱線,接觸到許多同志父母的心聲,也看到有些父母為了孩子而逐漸改變,願意站在孩子的身邊,努力去理解同志的世界,並大聲的告訴他們,我們愛你!這本書就是將種種令人為之動容的故事紀錄下來。
導讀
《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的出版,證明了同志並不是壞孩子的代表,因為父母的愛足以超越這一切。六年前所成立的同志諮詢熱線,接觸到許多同志父母的心聲,也看到有些父母為了孩子而逐漸改變,願意站在孩子的身邊,努力去理解同志的世界,並大聲的告訴他們,我們愛你!這本書就是將種種令人為之動容的故事紀錄下來。
謝秉霖
2書名 當我們同在一家:給想生小孩的女同志
作者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出版社 女書文化
簡介(摘要)
你是位新手的同志媽媽嗎?你是否對如何教導孩子有著極大的困惑?你是否遇到許多不該如何是好的疑問?這本書以32個關鍵問答和實例故事的方法,教導妳該如何面對育兒的生心理準備、生殖技術與知識、扶養與收養法律須知、家庭與社群的社會關係建構等實用且重要的面向。
導讀
一翻開這本書,第一個嗆辣的問題就是:「我是不是真的想要一個小孩?」多麼殘酷但真實的問題,台灣社會中仍存在著許多對於同志的偏見和歧視,該如何面對社會的輿論和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並使孩子以他的雙親為傲,值得逐字逐句閱讀的同志媽媽育兒經。
謝秉霖
1書名 現在是以後了嗎?
作者 歐陽文風
出版社 基本書坊
簡介(摘要)
寫家族,寫青春,
寫工作上為捍衛自由價值而義無反顧,
寫婚姻的開始與結束,
寫身處同性情慾與宗教間的苦痛掙扎。
爲了告訴世人,同性戀不是罪,決定以本書方式公開出櫃
獲得相當大的共鳴。
導讀
歐陽文風是亞洲首位擁有神學博士學位的牧師,當他自己知道本身的性向後,也曾度過一段相當煎熬、備受懷疑的日子,他因「出櫃牧師」的身分而引起相當大的波及,在性向仍不明確的日子裡,他因為堅守信仰,而反覆說服眾人同性戀是罪惡,為了證明自己,選擇與異性伴侶結婚,九年婚姻生活卻讓他不得不正視自己:我是同性戀者。勇敢的他選擇與妻子坦承,也獲得了他的諒解,他決定以出版書籍的方式,公開出櫃,在同性戀者處境艱難的馬來西亞,他積極參與各項遊行、活動,為同志同胞們發聲,是華人世界重要的同志運動領袖之一。也使本書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感動了無數人,也包括多位牧師、基督徒、或原本不認同者,歐陽文風也將不遺餘力地爲同志們的權益奮鬥。
謝秉霖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一、研究動機:
2014年09月27日於花蓮盛大舉行的第四屆花蓮彩虹嘉年華,受到了各家媒體與無數群眾的熱烈討論,無論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甚至是具有更多元性別特質的人們,為了使每個人都擁有相同且實質平等的公民權利而站上街頭,表達自己的訴求,立委蕭美琴、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酷兒權益推動聯盟、高雄同志遊行聯盟的發言人也都站上台爲群眾加油打氣,更邀請了知名女演員丁寧、作家九把刀、廣告演員林敬倫和東華大學教授、副教授爲活動宣傳。全程參與的我們也都爲之動容,因而決定以自身的努力,撰寫這份論文,使少數人的權益能獲得重視。

二、研究目的:
(一)、瞭解各年齡層對於同性戀者的支持程度。
(二)、瞭解各年齡層對於同性戀者的刻板印象。
(三)、探討同性戀者是否能勇於坦承個人性向。
(四)、探討已出櫃之同性戀者的過程與心得。

三、研究方法:
(一)、蒐集相關文獻後(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2014)、(陳思嘉等, 2013)、(張維家等, 2013)、擬成問卷調查題目,詳細問卷如附錄1。
(二)、針對各年齡層建立相同之問卷紙本檔案、網路版問卷系統。
(三)、將問卷結果以Microsoft Excel分析並製作圓餅圖、長條圖、文字表格。
(四)、訪問街上民眾或已出櫃之同性戀者瞭解其支持度、感想,進行綜合分析。
謝秉霖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2說明 論文簡報彭佳綺
1說明 訪談資料(甲、乙、丙)謝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