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職人員對家庭教養想法與心態差異的探討:以牧師及其子女為例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小論文總心得 內容 其實在製作這篇論文時,我的心中有非常多的內心小劇場:「沒錯沒錯就是這樣!」「這就是我遇到的事情啊!」等等,心中有非常多的共鳴。的確,當牧師的孩子就是這樣,很多人在知道我是牧師的小孩的時候,都會說:「真的假的!牧師的小孩?很帥欸!」但是我想說,你覺得當牧師的小孩很帥?如果你知道我們在背後承受了多少的壓力、多少會友的碎念、所謂大家的「教導」,你跟我說當牧師的小孩很帥?我真的不能理解。我已經不只一次思考過,如果我不是牧師的小孩,我的生活會怎麼樣?如果我的爸媽不是牧師,我在教會的生活會不會比較輕鬆?大家是不是就不會一直指點我的不是?我是不是就可以當一個單純的小孩?但是,我發現,如果不是牧師的小孩,或許我在教會的時間就不會那麼久,聚會的時間也會更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在這樣不斷的思考過程中,我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原來,PK不一定要當會友與牧師之間的橋樑!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雖然壓力越來越重,一開始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但在後來習慣了之後,慢慢地找到了發洩的方法,如果會怕父母擔心的,也選一個自己信任的長輩或同伴分享啊!因為這些自身經歷的想法,讓我在寫論文時,有著一個動機,有才可以一直堅持不放棄的做下去。在寫論文的時候,過程真的很辛苦,閱讀了好多資料、好多書籍;訪問了3位牧師、3位PK;打了好幾百字、好幾千字的逐字稿,所以在製作論文的時候,曾經想過:「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也在過程的忙碌中,讓自己快要陣亡了!但是,因為自始至終都想著:「這個研究,或許可以讓其他的PK受到幫助」,所以讓我堅持這繼續做下去。到了最終、下結論時,我的心中一直有一種「沒錯沒錯,真的是這樣」的聲音,也讓我把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引了出來。透過這個研究,讓我更加地了解自己,也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可以避免自己或其他的PK遇到一樣的問題。 | 冬牧忻 |
9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給予研究建議心得 內容 再給予研究建議的時候,其實我多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不敢跟父母說自己被會友說三道四,因為怕他們擔心」、「爸媽都不知道我的情形」、「會友一直在我面前說要會這個會那個」‧‧‧‧‧‧。還有,在我所訪問的這些PK所表示的說法中,也有和我有相同看法,甚至有更誇張的遭遇的。因此,我認為,我們最需要改變的地方就是,我們應該要主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如果對別人的行為感到不舒服,就要說出來,不要因為怕造成負擔,所以就什麼也不說,說不定你說出來之後,不但不會造成父母的負擔,也會改變問題呢!至於牧師的部分,因為在我受訪的牧師之中,有幾位有表示:「我家PK的壓力‧‧‧應該沒有很大吧‧‧‧」大家幾乎都是不太確定的態度,由此可知,PK也不太會主動向父母表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PK更是不會。因此,我建議牧師可以在平常的時候,多關心一下PK,就算他們沒有說出來,至少可以跟PK聊聊天、說說話,也可以促進親子關係啊!再來是會友的建議,因為很多會友都會對PK或牧師抱有偏見,所以我建議會友,不要對牧師和PK抱有邊建和預設他們一定會做什麼,因為踏只是你個人的想法,他們不一定做得到!如果你做得到,那他們有可能會做得到,但你今天要求一個不是超人也沒有特殊能力的人做一件連你都做不到的事,而且這件事也超出他能力所負荷的範圍,你覺得這可能嗎?希望會友可以管好自己就好,不要對PK和牧師有多預設看法!最後,每個教會的狀況不同,可能因為風氣或是當地流行或傳統有所改變,但是還是希望大家可能彼此尊重!PK也是一般的孩子,牧師也是人! | 冬牧忻 |
8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編寫訪談稿心得 內容 剛開始編寫訪談稿時,我都是用我內心真正想問的一些問題去進行編輯。但是,老師在看完我的問題後,發現我的問題其實不夠中性,有太多先入為主的看法了!不一定每個PK的壓力都很大啊!因此,我在進行了第一次的修改訪談稿內容後,就先訪問了一位PK,在訪問這位PK時,我發現,其實我的訪談稿有一些問題是需要修改的,也有一些問題是我認為需要補充、可以再追問牧師及PK的,我也有再進行修改。因此,在進行完這些補充和修改後,老師還是認為我的問題不夠中性,或許是因為沒有撰寫訪談稿的先例,也可能是因為自身的想法太過強烈,總而言之,就是太過於主觀了。因此,我又再改了一次的訪談稿。再不斷地修修改改後,老師終於通過我的問題了!後來,老師要求我要將這些問題進行分類,要循序漸進的問問題,也要依照輕重之分決定順序。在這個部分,我學到,再進行一些步驟時,不要有太主觀的看法,要用客觀一點的想法去法想問題,也要將問題進行分類,這樣就可以將訪談進行的更加完美。 | 冬牧忻 |
7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研究結論歸納心得 內容 在歸納研究結論時,我發現,其實牧師的孩子跟一般的小孩一樣需要愛與關懷。在研究結論中,其實可以看到,PK的壓力大小其實和他所屬的教會背景有很大的關聯,如果那個教會的會友對於PK常常會有先入為主的看法,常常要求PK和牧師要會做這做那,牧師要會什麼事情,對於PK和牧師有很高的標準時,那個教會的PK和牧師的壓力就會非常大,而PK也會因為父母十分忙碌而被忽略或壓力悶在心裡不敢說;但是如果那個教會的會有對於PK和牧師非常寬容,不會有太多要求,那那個教會的牧師就會和會友相處的相對融洽,PK也不太會有PK的樣子,乍看之下就像個一般的孩子。PK的壓力來源也取決於他所生活的環境,例如在我所訪問的牧師中,就有不是住在教會的牧師,在受訪時,他表示:因為家不住教會,所以生活也會比較自由,不會有無時無刻都被會友監視,像住在水族箱裡面一樣的感覺;但是大多數的牧師家庭都會居住在教會所提供的牧師館,雖然說離工作地點很近,非常方便,但比起不住教會的牧師家庭,隱私也會相對少了很多,例如:罵完小孩不久,會友就會跑來問關於剛剛罵小孩的事情;或是正在煮飯,會友會來問煮了什麼,順便給一些評語;還有會友會三天兩頭跑來牧師家關心一下等等。這些會友的本意可能是好的,但也會讓牧師的家庭覺得十分沒有隱私。所以在歸納這些結論時,其實我的心情非常的負面,就算這些會友的本意是好的,牧師的家庭還是會覺得很困擾啊!希望他們可以改變這些行為‧‧‧‧‧‧ | 冬牧忻 |
6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整理訪問資料 內容 在打完逐字稿後,接下來就是要整理訪談的資料了~不得不說,整理訪談資料跟逐字稿一樣燒腦‧‧‧‧‧‧為了要從超多字的逐字稿裡面整理出有關研究目的的資料,我的眼睛都快脫窗了!但是,只要想到,「我的研究就快完成了!」還是必須要咬咬牙,繼續努力的找訪談稿中符合目的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很辛苦、很疲憊,但是可以學習到歸納重點的方法,也可以學習到找出符合論點的論證,也可以讓訪談有一個好的結果,雖然很累,但是可以讓研究更加完整啊!還有,其實在整理這些逐字稿的資料的時候,可以再認真的看一次我訪談的資料,不僅可以歸納出資料所屬的目的,也可以對於首訪者受訪的內容再了解一次,可以加深印象也能更認識資料。雖然整理訪談資料是一件不簡單的苦差事,但看在我的研究就快要完成的份上,還是快點處理完吧! | 冬牧忻 |
5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撰寫逐字稿心得 內容 我覺得整理我訪問到的資料跟撰寫逐字稿真的有夠麻煩的!而且還很累!重點是,我訪問了三個PK跟三個牧師,所以總共要打六個逐字稿欸!而且,在訪問時,似乎「PK」們都非常有共鳴,有很多的意見和想法,所以有兩位PK光是訪問就訪問了快20分鐘!而且是兩個人分別訪問,都快要20分鐘耶!看來似乎真的非常有共鳴呢‧‧‧‧‧‧至於受訪的牧師們,每一位都受訪將近10分鐘,可想而知,我到底打逐字稿打了多久‧‧‧‧‧‧但是,剛好和我同時寫論文的同學提供我一個很棒的逐字稿撰寫小撇步:可以用耳機聽訪談錄音檔,在Google文件上開語音打字,同步念出訪談錄音的檔案,就不會那麼累的打逐字稿了。但是在後續整理還是花了不少心力啊!逐字稿真是一個麻煩的東西。 | 冬牧忻 |
4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訪問PK心得 內容 在訪問這些PK時,我非常的感同身受,尤其是第二位PK跟第三位PK的分享更是讓我非常認同。這兩位PK一位是從小就是PK,一位則是因為媽媽改嫁,嫁給牧師,所以才成為PK。但因為這兩位PK成為PK的年資都非常久,經驗也非常多。而這些經驗中當然也少不了「常常被父母排在教會後面」、「爸媽都是大家的爸爸媽媽」、「會友常常有偏見」‧‧‧‧‧‧等等,這些也都是我常常遇到的情形。兩位PK認為,其實PK被這樣對待,對於PK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在小時候,他們常常會有很多埋怨父母是牧師、牧師娘,埋怨自己是PK,埋怨爸媽都忘記自己,埋怨會友對自己要求太高‧‧‧‧‧‧等。在這兩位PK中,有一位曾經走偏,離開教會生活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參與教會的活動,但到最後,他也準備成為牧師,為上帝服事。這個例子其實對於PK來說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很多PK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壓力太大,導致長大後越來越遠離教會,甚至不再去教會;也有PK在中途因為壓力太大而自殺。但是,既然有壞的例子,就會有好的例子:許多的PK在長大後也選擇成為牧師,和父母一起為上帝服事。我希望我是成為後者,而非前者;但當我們遇到像其他PK一樣面對到的事情,我們也是需要去面對,有時候當我們遇到這種情形時,很難開口向父母說明,所以其實也會希望父母來關心自己。因此,在研究完成後,我也有建議牧師,希望他們可以主動來關心PK,就算PK沒主動說,搞不好在牧師問個幾遍之後,也會說出來啊! | 冬牧忻 |
3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訪問牧師心得 內容 在訪問牧師時,其實內心有很多的想法。因為我所訪問的牧師們比起受訪的PK們,講話都非常的含蓄:「目前沒有發現這個現象」、「應該沒有吧‧‧‧‧‧‧」、「好像沒有欸!」讓我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我父母的感覺,因為剛好同時處於兩個非常尷尬的角色:同時身為「牧師」和「父母」的角色。有時候就算看到了,也不會在會友面前明說:「不要罵我的小孩」,會友也不會直接在牧師的面前指點PK的不是。所以,牧師有時候其實也不知道會友私底下會直接對PK指指點點。但是也有一種情形,就是當牧師開始察覺到PK的異狀時,開始詢問PK的想法,但PK們總是因為怕已經很忙碌於教會事務的父母們會太擔心,增加他們的工作量等等,總是會避而不談,或是敷衍地說:「沒有啦,還好啦。」等等,總是想隱瞞自己的心情。但這種心態其實是不對的,因為父母其實都知道,只是想聽聽PK的想法。所以在訪問牧師時,我就認為,可以建議PK要將心裡的話說出來,不要都悶在心裡,因為有時候你說出來並不會增加父母的壓力,反而可以讓自己心裡比較好過,而且可能父母也會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我在訪問牧師時,心裡想著:「你們沒看到,但不代表沒發生。」所以我來在研究做完後,有建議PK可以將心裡的話說出來,可以讓父母知道。說出來總比悶在心裡好,而且說了搞不好父母也會改善一些自己的行為,可說一舉數得啊! | 冬牧忻 |
2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文獻探討心得 內容 其實在進行研究時,我覺得最辛苦的地方就是文獻探討了!因為文獻探討除了要閱讀許多的書籍和網路資料外,還必須要進行統整,真的初級燒腦的!而且,我研究的題目本來就很少人在關注,也很少人了解。因此,在搜索網路的資料時,都找不太到,搜索的關鍵字換了又換,才好不容易找到幾個資料。尤其是書籍的資料,在圖書館查詢的時候也找不到幾本,最後決定在家裡尋找幾本符合主題的書籍來參考,才終於解決了這個沒有參考資料的危機。當我實際去看這些網路的資料以及書籍的資料時,我才發現,「哇!原來好多PK都跟我一樣耶!」不管是時常被會友說三道四、生活完全透明,或是壓力非常大等等,都是其他人跟我一樣面對到的問題。但,也因為閱讀了這些的文獻,我才更了解了屬於「PK」的定位,也了解到了許多關於「PK」和「牧師」會面對到的問題,也才可以想出許多訪問牧師及PK的訪談稿。所以我覺得,進行文獻探討雖然很辛苦又很燒腦,但是可以更了解自己題目的許多資料,也可以幫助文獻進行發想,也算划得來啦! | 冬牧忻 |
1 | 作者 冬牧忻 標題 研究前想法+動機 內容 我會進行這篇研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必須要在小學畢業之前,完成並報告一篇由自己製作,以小論文格式為標準的「畢業論文」。在一開始,老師要求我們要想出二十幾個自己很有興趣的題目,讓老師檢查,再和老師討論決定哪一個是最適合自己,並且很有興趣也很了解的題目。在當時我也發想出許多的題目,包括「小學生對於戀愛的想法」、「海洋垃圾」議題、「為什麼同學的作業總是寫不完」等等五花八門的題目,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牧師和PK」的主題。原本我一直想要做別的我更感興趣的主題,但是,最後在老師和父母的建議之下,我還是決定要以自己親身經歷、最了解的「牧師」及「PK」的議題為主題研究。在決定好主題後,我便開始發想,身為「PK」,到底是有什麼是我想了解的事呢?最後,我發現,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別的PK們的想法」,但PK有什麼事是可以研究的呢?於是,我以自己個人親身的經驗為例,發現很多牧師和PK在教會和家庭的時間重疊,牧師和父母的角色重疊時,常常都會讓牧者的家庭出現隔閡。牧者在教會幾乎全年無休的工作時間中,也會很自然地以教會為中心,因此就會很自然地忽略掉PK的存在;PK對於這些當然都看在眼裡,但是因為不願讓父母擔心,因此就不會向父母表示自己的想法。除了牧師忽略的壓力,PK也會受到來自教會會友所給予的壓力:「你是牧師的小孩欸,不是應該會很多樂器嗎?」、「牧師的小孩不是成績都很好?」、「牧師的小孩一定對聖經很熟悉啦!」、「你不是牧師的小孩嗎?怎麼不會這個?」等等,這些話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都會讓PK受到極大的壓力,但因為前文所述的「不想讓父母擔心」,所以就會選擇默默承受,到最後就會爆發,造成不好的結果。因為上述種種原因,讓我有了進行這個研究的動機,也確定了這個研究的題目。 | 冬牧忻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PK受揀選的開始 網址 https://ppt.cc/f0L8Rx 網站簡介 成長的歷程對每個人來說,皆經歷從小到大,但出生的背景卻讓牧師的小孩(pastor kid)在一開始就與別人不同,也承受許多的壓力與期待。PK的一舉一動都被會友用放大鏡檢視著;日常生活的一切,都可能成為會友八卦、討論的話題。在PK的內心之中確實有許多辛苦不是別人能體會的:因父母是牧者無法兼顧教會與家庭、父母期待PK能做榜樣,犧牲孩子的願望、夢想,想達到眾人期待。在壓力及傷害中,讓許多PK的內心是傷痕累累、充斥著負面情緒。以前,以為「PK」是「榮耀」的稱呼,卻不知對PK而言,可能是揮之不去、不得不承擔的稱號。「PK」確實是沉重的包袱,因為當「PK」不是他們選擇、可以決定的!或許,「PK」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當,要當「PK」有許多的心酸血淚,只能將眼淚往肚裡吞;「PK」也真的有許多外人所不知的悲慘過去;但在這當中上帝的恩典也越來越多,因為他們從出生就是「受揀選的開始」。 | 冬牧忻 | |
19 | 網站名稱 夏忠堅:釐清牧師與長執角色 教牧團隊都需成長 網址 https://www.ct.org.tw/1234799 網站簡介 夏忠堅牧師說「牧師」的名稱,是歷史演變,聖經對「牧師」有兩個名稱,「監督」和「長老」。現在教會通稱為「牧師」,就是負責整個教會的牧會和教導。「牧師」是長老會議的主席,或者兼常務的執行者,牧師的獻身、專業的訓練,在教會投入的時間和花費的心血與關注遠超過長老和執事。因此長老應該定位在牧師牧養時的「助理」。而這在現代都市化的教會中,其實已經不太容易按照原來典型的會眾制度運作了。現在只有牧師全職在教會,牧師整天都在忙著處理緊急的事件,但卻不是優先的事情,因此今天的牧師多數在教會都不是處理第一優先的工作。其次,教會牧師必須花更多時間牧養長老、執事等領導階層,若要花在所有信徒身上,是完全照顧不了的。 | 冬牧忻 | |
18 | 網站名稱 牧師-牧養主羊 一生奉獻 網址 https://ppt.cc/fAlkux 網站簡介 黃雪源牧師表示:「基本上每個禮拜日都要準備證道,平常也要處理會友生活上或是信仰上的問題,給予協助或是建議。還有處理教會的財務、主持教友的門徒培訓,還要花上大量的時間與 神親近,讓自己保持在一個屬靈的狀態。」「若是地區要聯合舉辦大型聚會,那忙碌就更不用說了。之前有一位牧師做全台各教會的巡迴,一天只睡兩個小時,但站上講台還是那副神采奕奕的樣子。若沒有神的同在,那是不可能做到的。」的確,光看行程表就可以發現,要成為一個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的牧師,真的要有 神的守護與同在。要如何成為一位牧師呢?雪源牧師笑說:「根據聖經,流程是這樣子的:當耶穌呼召你時,你就具備一位牧師的資格了。神學院,都只是後續的訓練而已。 | 冬牧忻 | |
17 | 網站名稱 牧師孩子:咒詛,還是祝福? 網址 https://ppt.cc/fHlEax 網站簡介 約翰‧派博牧師(John Stephen Piper),在給兒子巴拿巴的新書《牧師之子》作序說:「牧師孩子的生活是複雜、常常瀕臨絕望的。這個身份可能是咒詛,但也可能是祝福,並成為敬虔生命的根基。」我們也許未留意過牧師子女這個特殊的群體。你也許碰巧經過主日學,聽見老師問了一個比較難的聖經問題,在一片沉默後,老師點了一個名字,那孩子勉強給了答案。你和其他人都不禁鬆了口氣。因為這是牧師的孩子,這孩子理該能回答所有聖經的問題。或許,你曾看見那邊走來一個背著包,低著頭,一心迴避眾人眼光的孩子,你心裡忍不住想,怎麼一點都不像他爸爸?牧師可是超級熱情友好的!不得不承認,我們大多數人對「牧師的孩子」存在偏見。牧師的配偶和孩子,這個原本似乎不存在的群體,開始浮出水面。人們對牧師滿懷期待,也不時腹誹的同時,這群與牧師最親密的人,也成了人們好奇、愛慕甚至傷害的對象。 | 冬牧忻 | |
16 | 網站名稱 牧師傳道人的孩子們 網址 https://ppt.cc/fg2gdx 網站簡介 牧師的薪水並不高,教會的工作也很繁重,會友有問題先想到要打電話的人就是牧師。牧師常處於7天/24小時待命狀態,有時早早出門,深夜歸家,很難兼顧到家庭,沒有足夠的資源、心力教養孩子。有些牧師很想教養孩子,但接著排山倒海的事務,使他只好忽視家庭。當基督教宣教機構差派宣教士去一些地區傳福音時,因環境危險,很多宣教士以傳福音以先,寧願骨肉分離仍去傳福音。許多牧者靠著主的力量,默默地奉獻自己的時間和家庭,比一般人付出更多:有位牧師的兒子因從小就有的心理疾病,導致自殺身亡。孩子是神賜給我們的產業,既然是一個「產業」,就要去精心經營,作為父母,應該教養孩子,即使牧者也一樣。雖然有時可能無能為力。我們對牧師的孩子們應該多一點的理解、關愛、支援以及禱告。 | 冬牧忻 | |
15 | 網站名稱 當牧師的兒子被捕…… 網址 https://ppt.cc/fAJ07x 網站簡介 其實,我曾在年少時已聽過一句話--「牧師子女多不肖」。這到底是不是事實?行文至此,我發現了我在2013年就曾就另一件發生在新加坡之事件寫過一篇文章--從「萬人牧師女兒「竟」未婚懷孕」思想到「牧師子女多不肖」的問題--同樣也是「名牧」,但出事的不是兒子,而是女兒。然而,我同樣也找到另一篇文章,以一個相反的標題去討論這個議題--牧師子女多賢肖--基督教週報以另一個禮賢會的事例說明「牧師子女確是「賢肖」多於「不肖」」。那到底是「賢肖」或是「不肖」?我相信若以「舉例」的形式來「論證」,必不會得到結果,而且「賢肖」又或是「不肖」,能「報導」出來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 冬牧忻 | |
14 | 網站名稱 基督徒子女不愛去教會?! 網址 https://ppt.cc/fgKfNx 網站簡介 我現在也更肯定「上帝只有兒子沒有孫子」這句「屬靈傳承」的名言,已過世的文人林語堂先生是一個牧師的兒子,是第二代的基督徒,他曾經離開上帝有一段很長的日子,後來老年的時候才回來信主,是典型的遺傳基督徒的例子。除了以上的反面例子,當然也有一些正面的例子,如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牧師、寇世遠監督,後代的兒孫是牧師。 | 冬牧忻 | |
13 | 網站名稱 牧師 網址 https://ppt.cc/fvr7Sx 網站簡介 牧師一詞源自拉丁文,是指「牧羊人」的意思,長老會、浸信會、信義宗、衛理會都稱神職人員為牧師。牧師可以由男性或女性擔任,也可以結婚,並且沒有規範服裝。擔任牧師必須要有神學資格,現在有許多教會要求牧師必須要有道學碩士。剛從神學院畢業時,並不會馬上當牧師,必須經過「考牧」才具有牧師資格。 | 冬牧忻 | |
12 | 網站名稱 《牧師娘,談教養(一)》從牧師的孩子思考教養這件事 網址 https://ppt.cc/f6jVcx 網站簡介 很多時候,牧者為了要顧及教會,必須犧牲孩子的需要。不少牧師子女(PK)從小得到會友的愛與禮物,同時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因為是PK,所以應該要有許多才能、屬靈、乖巧......除了會友會給PK壓力,有時,牧師也會給很多的限制。「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不是任何理由,不管背景如何,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擁有好品格。上帝從來沒有要求PK一定要表現得完美,常常是牧師有壓力──如果我的孩子表現不好,就表示我是失敗的父母、牧師,在會友面前沒有好見證,所以無形中,大家就會給予PK許多承擔不起的壓力。因此,PK並不需要符合世人標準,只因上帝從沒說過要PK符合世人眼光! | 冬牧忻 | |
11 | 網站名稱 PK=教會犧牲品?PK教養難,不難! 網址 https://ppt.cc/fS9V8x 網站簡介 PK成長過程中,特別容易遇到來自傳道人父母與自我壓力、會友加諸的眼光和資源缺乏問題。尤其看見父母親總是將時間、心力與財力用在牧會上,自己卻得不到足夠的愛、陪伴與資源,同時又被高標要求「合格」的行為,稍有不慎,還得被迫接受眾人異樣眼光及審判,這些都讓PK心理容易產生不平衡或叛逆。PK教養問題確實不容易,但一定有出路,關鍵責任仍落在傳道人父母身上,唯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與引導,用正確、屬靈的價值觀澆灌成長養分,孩子才不易走偏,或成為教會增長下的犧牲品。 | 冬牧忻 | |
10 | 網站名稱 五重職事/牧師團隊 網址 https://ppt.cc/fCcI8x 網站簡介 牧師的代表字是 Guardian ,就是守護的意思,守護著教會的弟兄姐妹(就是關後門的角色,傳福音的打開大門讓羊群進來,牧師要把後門關起來讓羊群不失散)。 守護就是詩篇23篇所說的好牧人,「耶和華是我們的牧者,耶穌說他是好牧人」。 詩篇23篇裡說好牧人做三件事情:1. 他供應羊群的需要。23:2 說: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所以牧者要用神的話語餵養羊群,讓他們能夠得安息,讓他們靈魂能夠甦醒。 2. 引導羊群走在正確的路上。23:3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所以牧師要引導羊群,因為羊群是生活在這世界上,他們來到教會,他們需要被引導走在神的路上,不要走世人的道路。 3. 他們要保護羊群。23:4 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所以我們看見,牧者在弟兄姐妹身上要做這三方面工作:供應、引導、保護。 | 冬牧忻 | |
9 | 網站名稱 何謂牧師 網址 https://ppt.cc/fpbM5x 網站簡介 牧師的希伯來文為Sarat,為指伺候君王的侍者而說的。特別是指那些負責聖殿中宗教儀式及事宜的聖職人員而言。牧師的希臘文為Diakonos,為指著僕人、執事及侍從而說的(參路十七8~10,廿25~27;可十45)。但有時也用poimen,譯作牧者或牧師,就是指牧養與看顧羊群,指導與帶領群羊得到青草與水源之處的牧者而說的。新約中提到有關牧師職責的經文如:「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徒廿28;弗四11~12) | 冬牧忻 | |
8 | 網站名稱 屬靈飢渴何時了﹖徐立牧師促教會改變思維模式和風氣 網址 https://ppt.cc/fq1aKx 網站簡介 難民、恐襲、異端頻生,面對彷彿是世界末了預兆般的世代,徐立牧師發表文章,提醒教會要承擔時代責任,為基督和福音復興改變教會不健康的風氣而更加「屬乎聖靈」。他有感教會越來越軟弱無力,隨著世俗潮流飄蕩。他首先指出,神絕不會等教會完全失去見證才會復興全地。他提醒,現在正是教會要迎來復興的時刻,教會要為了基督改變自己。教會要「屬乎聖靈」,不要為討好會眾不談罪只談人的軟弱;傳道者則要幫助會眾在靈命上成長,讓教會真正俯伏在聖靈引導下。徐立牧師指出教會要改變思維模式和風氣:「兩人以上的團體必然會存在無形的價值觀,以及不知不覺的行為和潛規則。這就是風氣。」而教會也需要在適當的環境下成長。教會要根據自身特點形成價值觀和氛圍。教會風氣的形成與成員的背景、學識、經驗與信仰有重要關係,「風氣是一種思維模式。風氣和環境必然會影響每個人的行為模式。」信徒會受到教會風氣的影響,要警惕教會中不良風氣的影響。教會領袖要對教會風氣敏感,從而配合聖靈來帶領信徒並建立健康的教會環境;同時鼓勵所有的基督徒一起改變教會中不屬於神的風氣,建立愛神愛人的健康教會。 | 冬牧忻 | |
7 | 網站名稱 多元風氣衝擊教會 學者:多元亦要明辨真理 網址 http://t.cn/EKW7ulF 網站簡介 現今社會鼓吹多元化,以批判的角度對待舊有的一套思想。在教內亦備受多元風氣衝擊,挑戰教會的獨一真理,有學者指多元都要明辨真理。黃國維博士指出,在基督教信仰中論及的多元以「三一論」起始。既「一」又是「多」,上帝既是一體又是三位。聖父、聖子、聖靈既各自是完全的神,但角色亦互有分別,是平等而關係密切的;其本質相同,並非從分裂而來,其合一沒有破壞多元。他指出,這是表達出需要協調與和諧的世界,包含著豐富多樣的創造。黃博士進一步探討「多元」,他提醒信徒要分辨「多元性」(plurality,即一而多)與「多元主義」。後者的表現包括個體化的價值追求、權利神聖而不可侵犯、「甚麼都不代表我」的取態、忽略溝通與共識等。他認為,在肯定多元的同時,信徒仍要嘗試分對錯,多元並不代表不需要明辨是非。黃博士認為這是在追求真理、分辨對錯的終末目標上趨向相同,不是倚靠「大聲」、「大權」,卻是以基督的心為心,不出於私心互相照顧看別人比自己強。 | 冬牧忻 | |
6 | 網站名稱 教會需要為基督而改變 網址 http://t.cn/EKWZbML 網站簡介 過去幾年影響世界安定大概就是恐怖分子了,在歐洲,除了面對各樣的恐襲,我們還看到戰爭難民、基督徒殉道的消息,也常經歷各種基督教異端的攪擾,使人很容易因此感受到耶穌說的世界末了的預兆臨到。所以,一些人持樂觀的看法認為教會會愈來愈興旺強大;但不少人認為教會是愈來愈軟弱無力。不僅小教會如此,大教會也是這樣,都順著世俗的潮流在飄蕩。我常看到靈裡飢渴的信徒在掙扎,也聽到教牧同工因著教會和小組灰暗的屬靈光景而陷在痛苦中,不少傳道為了討好會眾而不講論罪,只講軟性的信息;難怪,很多學者與牧者會不斷強調教會要回歸《聖經》,注重基要真理。傳道需要堅持傳講耶穌,會眾在聖靈的幫助下屬靈生命才能逐漸成長。這是信徒對罪惡世界的法寶,除了屬靈改變,教會也要有思維模式的改變。所以,要建立好的小組或能愛神愛人的教會,健康的風氣很重要。 | 冬牧忻 | |
5 | 網站名稱 享受當父親的牧師分享-信徒父母手冊 網址 http://t.cn/E9fHCzH 網站簡介 基督教樂道會荃灣堂馬國威牧師很珍重兩個女兒,也多培養她們的信仰習慣,如飯前禱告、舉家有讀經時間、收到的紅包要十一奉獻,以及帶她們返教會等。他又提及,一個避免小孩對教會反感的原則,是他唸神學院時院長說的。「不要在小孩面前談教會的是非。他們可能會想,教會如此不好,爸爸為何還要晚上到教會開會,不回家吃飯;假期爸爸也是要返教會,不能跟我們去玩樂。也會問,既然教會不好,我們還要返呢?」 | 冬牧忻 | |
4 | 網站名稱 屬靈父母 vs 敬虔子女 網址 https://ppt.cc/f9AL7x 網站簡介 對於所謂「第二代」的基督徒,是今日教會覺得需要正視的一群。在「基督徒的兒女為何叛逆」一書中,說明:我們兒女的叛逆不是問題本身。它只是病癥。作者努力要糾正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基督徒父母。有人說:「牧師兒女多不肖!」其實這句話也有一點點道理,因為牧師兒女確實不易做!他們常受到矚目、過大的期望,承受不少的壓力。他們亦是很容易受忽略的一群,因為他們從小便在教會裡面,卻被忽略的需要。加上牧師常常很忙,一不小心就會疏忽了自己的兒女。且因為牧師兒女往往最容易知道教會的問題,尤其是各式各樣的爭執和衝突,以及種種絆倒人的行徑和事件,就很容易成為魔鬼的擄掠和吞吃的對象。 | 冬牧忻 | |
3 | 網站名稱 「信二代」的天路歷程 網址 https://ppt.cc/fQzgDx 網站簡介 新界西院牧事工顧問陳一華牧師形容信徒第二代像「玻璃人」,意指在物質上無憂、生活圈子在家庭、教會等基督教氛圍下相對較為悠閒,只視信仰為父母輩的因循式教導。作為牧師的他不擔心子女的信仰成長嗎?他明言,從小到大到不會勉強子女要熱衷於教會生活認識信仰,「他們小時候沒有興趣很正常吧。」直到子女在成長中面對轉變,才是經歷一手信仰的起點。 | 冬牧忻 | |
2 | 網站名稱 當牧師一定要唸神學院嗎? 網址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strTID=1&strISID=42&strMagID=M2006062201073 網站簡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憲法第十二條明載:「總會認定之神學教育機構畢業,經任命為傳福音者,稱為傳教師。」其行政法第九章第壹佰零肆條更清楚說明:「總會認定之神學教育機構畢業,經任命為傳福音者,稱為傳教師。傳教師依規定設立者,稱為教師。教師受聘在教會牧會或在機構傳道而經按手者,稱牧師。」原來當傳教師的充分必要條件是要「總會認定神學教育機構畢業」,一般而言,又必須是神學本科,即道學碩士班畢業。 | 冬牧忻 | |
1 | 網站名稱 傑祥報考華神的心路歷程 網址 https://www.ces.org.tw/pdf/2008.04.pdf 網站簡介 國中時代卻對信仰稍稍有點叛逆,不想去教會、覺得詩歌很乏味、一生只能傳福音實在太無聊…雖然如此,爸媽仍是用愛心的關懷與智慧的勸勉,鼓勵我持續地留在教會中成長。高中,我進入了師大附中團契,參加了飛躍許多的營會,接觸了許多真實的生命見證…進一步認真地思想信仰,父母的上帝真正成為了我的上帝。我開始學習「服事」,更在一點一滴的服事中學習與成長。大一的我,曾經同時參與五個團契,且擔任許多教會團契同工,每天有接不完的電話、做不完的事,我幾乎迷失在「被需要感」與忙碌的「服事」中,以為這樣是討神喜悅、盡心竭力事奉神...然而,神藉著父母(他們是我生命與事奉的榜樣)、輔導、學長姐們,以及「時間」,教導我生命的功課:「神看重我的所是,更甚於我的所為」、「事奉的動機是為了回應神的愛、順服神的託付,而非成就感與被需要感」。當大學畢業,回顧幾年來的事奉,我知道雖然自己是無用的僕人,但神卻成就了許多奇妙大事,我深深地感恩能夠參與在神的聖工當中,那是莫大的榮幸! | 冬牧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