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間的故鄉」: 淺談作家陳黎筆下的花蓮

專題名稱 「山海間的故鄉」: 淺談作家陳黎筆下的花蓮

專題描述 本文以陳黎的文學作品所提及的故鄉:「花蓮」為主軸,研究陳黎在記憶中的飲食小吃、熟悉的市街巷弄、與不經人工雕琢的自然風光呈現何種樣貌,且研究者將親自實地訪問作者,深入了解文學家筆下所描寫的花蓮風情,最後並探討本土文學家秉持何種理念,帶領並回饋自己所眷戀的原生故鄉走向未來。

隊伍名稱 食在美味

指導老師 黃淑卿 李淑鳳

參賽學生 林稔庭 林均羲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李亞喬、鍾琁茵
來源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03/2008033116522221.pdf
描述 本檔案是一篇小論文,論文題目是:「夏蟬鳴唱的淨土之歌—淺析陳黎《島嶼邊緣》的兼容並蓄風格」。本論文剖析陳黎詩集作品《島嶼邊緣》的文字精神,以及帶給讀者的感受。
李淑鳳
9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ZQ3uI15BY
描述 這是一個影片檔,影片中顯示現在的海濱街最新模樣。
位於花蓮市海濱街、五權街轉角,原本是面長滿青苔的老圍牆,教育工作者林美玲2年前得知海濱街咖啡店老闆曾菊櫻承租巷內老宅且有意活化後,便主動進行創作,首先就是從老宅外牆下手。設計為追求「無我」的歷史名家頭像牆,並邀請擅長壁畫彩繪的謝仲輝作畫。牆面上畫了19名歷代名人,包括畢卡索、愛因斯坦等,每個人像的身邊都有浪花的身影,如同大海潮汐潮落,與無我的對話。我們可以聯想作家陳黎描繪的海濱街,變化成現在如此特殊的光景。
李淑鳳
8作者 郭芳儒
來源 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描述 本檔案為碩士論文,論文題目為:「懷念的好味道」--台鐵便當懷舊感之探究。藉由閱讀本文,我們可以體會食物與記憶、故鄉產生何種連結,並同理陳黎描述原生故鄉:花蓮時,為何要提起記憶中的美味感受。
李淑鳳
7作者 宜蘭縣復興國中學生徐詩媛等13人
來源 宜蘭縣復興國中:陳黎作品心得-1
描述 本檔案裏面有宜蘭縣復興國中學生13人對於陳黎作品的讀後心得,是他們的作業。我們自己雖然也讀了陳黎的文章,但難免有遺漏的地方,因此希望能從更多人眼中及不同角度來了解陳黎及其作品。
李淑鳳
6作者 花蓮旅人誌版主阿義
來源 https://www.hl-net.com.tw/blog/index.php?pl=24
描述 這是一個花蓮現今市區街道圖的圖檔。這個檔案可以讓我們理解花蓮街道的變化及聚落的遷襲,例如: 溝仔尾聚落的消失。
李淑鳳
5作者 花蓮旅人誌版主阿義
來源 https://www.hl-net.com.tw/map/
描述 這個美食地圖檔案裏面,標記了許多花蓮人難忘的美味與記憶,遊客可藉由地圖找尋記憶中的曾經,也可以與作家陳黎文章所描述的小吃商家做一個比較。
李淑鳳
4作者 盛珮筠、彭傢琪、陳韋之
來源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15/04/2015040111240461.pdf
描述 這是一篇以花蓮市區街道為例,探討街道名的由來、歷史與政治地理的小論文。我們自己身處在2019年的花蓮市街道,想必與我們想做研究的作家--陳黎筆下當年的花蓮街道有所不同。而心中再往上回溯: 更早以前,這些街道的起源是甚麼呢?因此這篇小論文,將帶給我們對花蓮街道的歷史背景有所助益。
李淑鳳
3作者 陳冠伶
來源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描述 這是一篇碩士論文,題目為: 鄉遇--花蓮學田村客家移民的離別與鄉愁。
我們從這篇論文可以了解到一位離開家鄉的人,是如何想念原鄉的複雜情緒,並且理解在離開家鄉的那一霎那,就要面對「故鄉會在心中改變」的事實。藉由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側面體會陳黎當年離開花蓮時,應該就是這種心境。
李淑鳳
2作者 客家新聞 Hakka News
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hi_Yg2QmU
描述 播出日期: 2017年3月30日
在花蓮縣文化局的《在地文學家圖像展》活動中,介紹這位創作不受拘束的文學家陳黎。陳黎是花蓮土生土長的文學作家,除了到台北唸書及參與國內及國際的詩集書文交流之外,一輩子很少離開花蓮。但他透過大量閱讀,和以前在學校教過學生的教學經驗,彷彿閱覽了整個世界,這部影片能讓我們更加認識陳黎,並且對陳黎的文學作品了解更多。
李淑鳳
1作者 王夢婷
來源 http://faculty.ndhu.edu.tw/~chenli/wang2008.pdf?fbclid=IwAR2Ub6aqCC_HxgNnnWG5y1MjtvKTlYLPCKoGS0bdI75xCX6op0IhhKJQlZA
描述 本檔案為碩士論文,論文題目為:陳黎文本中的洄瀾書寫。文中深入分析陳黎對於花蓮的書寫與想像,不管是風景或人文,可更加幫助我們對陳黎及花蓮的認識。
李淑鳳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尾聲
說明
我們從15:00一直聊到17:40,肚子喝得很飽、也吃了點心,跟陳黎老師聊得很多,心中也收穫滿滿。我忽然發現,我們與陳黎相差了51歲---哈哈哈,可以跟一位大自己51歲的作家聊天、聊文章,也算是一種特別的人生體驗。
李淑鳳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番外篇」:遇見兩本書
說明
在訪談的過程中,陳黎老師從他的背包中拿出他最新出版的兩本書給我們「嚐鮮」,經由他的說明,才了解到作家的日子也是跟平常人一樣:有趕稿子的壓力,也有各種活動進行的壓力。努力,才會有甜蜜的果實。
李淑鳳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與作家對談
說明
我們前幾天就將想問的問題寫好之後,今天來王記茶鋪訪問作家陳黎。陳黎老師說話的方式,就像鄰居的爺爺一樣,非常親切,談話時一點都不做作,很自然地表達他的想法。他除了幫我們解答疑惑外,在熱鬧的閒聊之中,也教我們許多人生道理。
李淑鳳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等待
說明
我們今天跟作家陳黎約好時間要訪問他,地點在花蓮的王記茶鋪。
老師幫陳黎老師點了一杯珍珠綠茶,大家很期待他的出現。
可是,陳黎老師太忙了,他忘記跟我們的約定了哈哈哈哈.......就如同他的個性一樣,非常隨性。老師後來有再度通知他,他也在20分鐘內就到達現場,這真是一個有趣的開始。
李淑鳳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合作無間、努力不懈
說明
我們分工合作,各自負責自己要查的部分,旁邊還有老師在一旁指導,隨時指點我們迷津,一個午休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這樣過了。我們偶爾也有偷懶的時候,但是聽老師說之後可以從網頁看到全花蓮參加小論文的學生,他們寫到哪裡,他們的進度是甚麼?我們就緊張起來,又回到自己的工作上。中午沒有做完的部分,晚上回家後弄完,再寄給老師檢查。
李淑鳳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困難克服中
說明
初次做小論文,懵懵懂懂,看到陳黎曾經寫那麼多的詩集和散文,不知道要從何下手整理資料,心裡有點著急。幸好有老師手把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我們,困難馬上迎刃而解。
李淑鳳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如火如荼
說明
時間: 九月十七日. 午休時間
地點: 花崗國中三樓電腦教室
「小論文」的工作已經進入第二星期,因為上了一天的課,放學回家之後我們都累了,所以總是利用中午午休時間,來電腦教室閱讀文獻與蒐集資料。我們決定參與「小論文」活動的起始點比別人晚,因此我們必須快馬加鞭、火速的閱讀與統整資料。今天林均羲同學帶來一本《花蓮現代文學選》給大家翻閱與參考,老師要我們比對網頁的文章與書本的文章,如果有漏掉的段落,要完整閱讀。
林均羲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初次進入陳黎的世界
說明
時間:九月十日
地點:花崗國中三樓電腦教室
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陳黎這位花蓮本土文學家,也是我們第一次學習如何蒐集資料、如何閱讀資料。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小論文加油。
李淑鳳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林稔庭
標題 與作家面對面,訪談絕非易事
內容
今天我們與作家陳黎進行對談。陳黎老師給我的感覺,就是一位很自在的長輩,他身上很隨性的穿了家居服,然後真的如同他文章所寫的:一樣,非常隨性。他腳上真的穿著拖鞋,輕鬆的跟我們見面 !
我們雖早已知曉此事,做足了準備,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因為訪談雖不是想像中的那樣,但卻讓我更佩服這位作家。每當我們問出一個問題,他總是先解釋他的理由,再告訴我們答案,又或者,從側面表明答案,中間我們完全插不上話。跟訪談節目中的「你一言我一語」,能「從這裡聊到那裡」,「天長地久」的狀況天差地遠。不過他還是解了不少我們對於文章的疑惑,讓我們對陳黎、對花蓮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陳黎老師的聊天方式非常特別: 不嚴肅,但是我們需要對他說出來的內容,仔細思考。這種 「不直接講答案」 的好處,就是經過好幾小時之後的晚上,我還是會將他下午所說的話,反芻再三,仔細推敲。這無疑不是一個訓練腦力的好方法。
在跟他的對談中,我們解開了許多我們對書中的疑惑,他雖沒有直接給答案,但是他還是無形中幫我們不少忙,跟他問答的過程中,學到了許多事情,真的很開心能夠見到陳黎「本尊」!

李淑鳳
9作者 林稔庭
標題 廣讀、了解陳黎文章,決定哪天去訪問他!
內容
陳黎寫了許多本書,但並不是每一本書都跟我們的主題有關, 所以我當然要挑選精華篇章來撰寫小論文,他所寫的的街道,是否現在還看的到他寫的那一片光景,他寫的店,現在我們還能去那光顧嗎?他寫的是否據真屬實,食物是不是真的那麼美味而值得他把它列在花蓮飲食八景這篇文章中。
本來決定9月29日去訪問陳黎,後來我們的時間有點卡住,就討論了一下子,花了一些時間。剛剛,我們決定在9月28日下午15:00去拜訪陳黎,這樣就可以解開我們對它文章的所有疑問,期待拜訪他的那一天到來。

李淑鳳
8作者 林稔庭
標題 製作小論文的段落
內容
我們這一個星期的進度,是處理陳黎文學作品中所提到有關「花蓮市街巷弄」的部分、我自己對現在花蓮市區街道的感覺,還有陳黎當年在文章中對花蓮的感覺,應該都不盡相同吧!也許有些地方有些許的雷同,但是每一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我這時就在想:讀我文章的人,他會不會有些地方不認同呢?所以我們就要持續努力找出更多的觀點說服讀者呢!

李淑鳳
7作者 林均羲
標題 感慨萬千
內容
我是差不多兩歲時才搬到花蓮的,因此對於十年前的花蓮沒甚麼深刻的印象,更別說是陳黎書中所描寫有關花蓮街市的繁華與溫暖了。時至現今,有些街道已然面目全非,不過現在聽老一輩訴說著以往樸實、鄉土的花蓮不禁幻想:「如果我們生活在他們所描述的花蓮裡的話,不知會是怎樣的一幅光景哪?」人們總說花蓮好山好水好熱情,居住起來十分舒適,而我每天忙著上學、放學,練球、參加各種課後活動,卻從來沒有時間細細品味這個人人稱讚的地方,經由做這次小論文,裏頭的文章、照片及文獻中前人的述說,才驚覺自己住在一個宛若天堂的地方。

李淑鳳
6作者 林稔庭
標題 完成3分之2的小論文
內容
總共有三個主題,經過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工,我們完成了兩大主題,分別是市街巷弄和與市街息息相關的市街小吃,這兩大部分,哇!不知不覺中離截稿的日期也越來越近了,接來我們也要不停的查資料和擴增小論文,也要去訪問和參考陳黎口中的「文獻」。在網路上查不到的資訊,我們都可以親自去尋找答案,從陳黎這位作家身上學到關於自己家鄉的資料,真是一舉兩得,既可以以了解自己的家鄉,還可以探討陳黎這位作家的生平。

李淑鳳
5作者 林均羲
標題 花蓮萬歲萬萬歲!
內容
對於我來說小論文真的是一個新的嘗試,我以前從來沒有類似的經驗,不過我相信這會是一段相當有趣的過程。其實這樣一個禮拜下來,是看的到顯著的進度的,我們去圖書館借了有關陳黎與花蓮的書,也利用午休時間蒐集、閱讀了許多資料,回到家後再逐一做統整,然後再整理成檔案,上傳給老師或上傳到網站。在蒐集資料時,看到陳黎的文章,其實會發現原來花蓮的許多事物,是你不曾去深入了解其中故事的,而這些事物是某些人在外地求學、求職時,會最思念的家鄉的味道。

李淑鳳
4作者 林均羲
標題 食物與街道
內容
轉眼間又一個禮拜過去了,我們的論文書面報告主軸準備進入第三階段,食物部分早已完成,陳黎對於食物真的有屬於他的獨到見解。就算你與那樣食物素未謀面,讀了他的文章,也能感受到那樣食物的味道,甚至還能看到那拿著錢飛奔著去買麻糬的小陳黎,而且當你真的遇上那樣食物時,你若選擇不嘗試,那實在是不智之舉,著實可惜。我們也完成了有關花蓮街道巷弄的部分,花蓮有很多街道皆與陳黎有關,有些是他住過的、有些是他寫過的,其中最有趣的,就屬溝仔尾了。它是花蓮最古老的風化區,也是一個合法風化區,至於為何要叫溝仔尾呢?因為那有條大水溝,兩旁也有些店家,孩提時期的陳黎也常常在那兒玩耍。只可惜近年他們將水溝加蓋,那純樸的溝仔尾是再也看不到囉!

李淑鳳
3作者 林稔庭
標題 小論文的準備工程
內容
接到要參加小論文的資訊,我們不得不加緊腳步準備著,首先必須了解陳黎的生平,他寫的哪篇文章跟我們的小論文有關,我必須擷取那些精華來完成作品,這些都是第一步,往後還要需要了解更多的文獻,也可以親自去採訪陳黎,問他關於書中的問題,和關於他對食物的感受,對花蓮的熱情,以及濃厚的人情味,是不是他那麼喜愛花蓮的原因,這些問題等我們見到陳黎就可以讓問題迎刃而解了!

李淑鳳
2作者 林稔庭
標題 資料擴增中ING...
內容
原本我們的主題是研究陳黎寫了那些花蓮的食物,可是我們發現他書寫的食物好像有點少,這樣我們的資料會不足,所以我們商量之後,決定改變主題。最後我們就決定研究陳黎寫了那些關於花蓮的事情、風景,他為什麼他要寫關於花蓮文章,我們現在也都在探討中,所以以後也要持續努力和修正論文 。

李淑鳳
1作者 林均羲
標題 突如其來的比賽
內容
開學第二天中午,我忽然被學務處廣播,我嚇得半死,才入學兩天,還是超級新新新人哪!怎麼會被廣播呢?不會是...,我腦中浮現各種可怕的想法,不不不絕不可能,那只是我的胡思亂想罷了。
結果原來是要參加小論文比賽啊!虛驚一場!接著老師說:「由於時間非常趕,因此今天報名組隊。」噗~結果最後我跟國小同學一組,接著老師宣布截稿日只剩一個月,wow~這肯定是一大挑戰哪!

李淑鳳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食光記憶:十二則鄉愁的滋味
作者 胡川安、郭婷、郭忠豪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訴說上海、東京、紐約三地鄉愁料理的歷史文化。三位作者藉由與食物有關的人、事、地,聚焦於上海、東京與紐約的異鄉人與食物的關係,用食物串起時代的移動、鄉愁和記憶,以食物訴說時光流轉的故事。
導讀
我們拜讀完這些食物與鄉愁、時光有關篇章之後,更能體會出:當遊子們身處異鄉時,總是會與記憶中故鄉的食物產生連結,因為家鄉的食物總是最美味的。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陳黎當初創作散文與新詩時,為何總是伴隨著食物的書寫。
李淑鳳
4書名 花蓮現代文學選
作者 陳黎.編
出版社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簡介(摘要)
這本書由陳黎所編,內容收錄了與花蓮有關的十三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他們的背景如下:生於斯長於斯,也有生於斯而旅居國外,或者非出生於花蓮、但以花蓮為第二故鄉的作家。文章中提及的花蓮形象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他們的文章中,而他們的作品也因與花蓮相關,因此散發出寬天闊地的氣息。
導讀
陳黎為本書十三位作者之一,書中收錄了: 《聲音鐘》、《姊妹》、《陳腐先生傳》、《我的霍洛維茲紀念音樂會》、《波特萊爾街》、《旅行者》等六篇散文作品。我們可以從這六篇文章中,了解作者陳黎的生活、想法與他對曾經生活過的故鄉:花蓮,是如何描寫。
李淑鳳
3書名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作者 陳黎
出版社 印刻出版
簡介(摘要)
本書是蒐集作者陳黎由1974~2015,四十年來的八十餘篇散文。全書依年代順序分為四部分,文字淺顯易懂,內容貼近生活,即使是一個嚴肅的專有名詞,作者可以運用它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書寫成一篇優美且貼近人心的散文。
導讀
由於本書分成《輯一》、《輯二》、《輯三》、《輯四》,我們可由這本書中的《輯四》: 《想像花蓮》中,了解作者陳黎在花蓮的生活,及他對這個城鎮的描述與感情連結。作者認為自己新詩創作較少的時候,就是散文大量產出的季節,因此我們很幸運的能在2012年這個時期,讀到陳黎有關書寫花蓮的大量散文作品。
林均羲
2書名 想像花蓮
作者 陳黎
出版社 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這是陳黎第七本散文集,書中共有二十篇。多篇散文為陳黎記憶中的故鄉--花蓮的各種描寫與想像。其中的《家鄉的命名》、《想像花蓮》、《花蓮飲食八景》等三篇文章,可算是「花蓮三部曲」,若加上《非想像花蓮》、《台灣四季》,《海邊詩濤》,則稱為「洄瀾五連環」。這些文章是陳黎紀錄對家鄉花蓮的懷念、記憶跟想像。
導讀
讀者可藉由這本書來體會花蓮的各種風光: 大到花蓮的街道店鋪,小至對家鄉的心情絮語,可了解作者對花蓮的細心觀察,與體會對花蓮的另一種想像。
李淑鳳
1書名 陳黎情趣散文集
作者 陳黎
出版社 印刻出版
簡介(摘要)
本書由各式寓言般的雜文和講情說景的散文,於是構成了這本充滿情趣的散文集。透過陳黎在這些散文中的敘述與內容,喚醒我們注意到身邊那些顏色黑白,或色彩斑斕的點點滴滴,也因此拼湊出自己生命中的完整度。
導讀
本書可幫助我們對作者陳黎及其生活點滴,心中內在的想法有更深刻的體會與了解,可讓讀者對作者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李淑鳳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本文以陳黎的文學作品所提及的故鄉:「花蓮」為主軸,探討作家陳黎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如何描寫他的故鄉:花蓮,以及了解這位作家回饋故鄉的內心想法。本論文希望透過研究達到以下目的:
(一)認識陳黎筆下的花蓮。
(二)了解陳黎回饋故鄉花蓮的理念。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本分析法」來蒐集本研究所需資料,依照研究目的規劃訪談大綱,且經由「訪談法」,與陳黎近距離的接觸與訪問,透過文本與訪談資料的歸納與分析之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 陳黎筆下的花蓮呈現出「自在、溫暖與歷史」的感動。
(二) 陳黎回饋故鄉的理念為「互動、互聯,飲水思源」。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針對未來有意探究陳黎描寫與花蓮相關之文學作品的學弟學妹們,提出兩點建議:
(一)可增加「陳黎所描寫之生活周遭人物」的主題討論,對陳黎筆下的花蓮做更深入的探討。
(二)可針對參與太平洋詩歌節的「當地文人」做深入訪談,以了解在地學者與故鄉間的關係。
李淑鳳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本檔案為PPT檔,內容以陳黎的文學作品所提及的故鄉:「花蓮」為主軸,探討作家陳黎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如何描寫他的故鄉:花蓮,以及了解這位作家回饋故鄉的內心想法。本檔案內容大綱為: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依據作品 五、研究內容六、研究結果 七、結論, 以及引注資料。
本論文研究目的有二:
(一)認識陳黎筆下的花蓮。
(二)了解陳黎回饋故鄉花蓮的理念。
透過文本與訪談資料的歸納與分析之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 陳黎筆下的花蓮呈現出「自在、溫暖與歷史」的感動。
(二) 陳黎回饋故鄉的理念為「互動、互聯,飲水思源」。
李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