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與國中生對於科學新聞的解讀差異

專題名稱 專家與國中生對於科學新聞的解讀差異

專題描述 打開電視時,相信不免也會看到幾個有關科學的新聞議題?其實,這種科學新聞是一般國中生在課外獲得生活科學的主要管道,而現今國中的科學教育是否讓國中生具有足夠去判斷科學新聞的能力。鑒於科學新聞不僅只含有基本的科學知識,而是含括各個領域的知識基礎,面對這樣科學議題的新聞,國中生必須要擁有先備的知識外,還要有較生活化的科學概念。而在面對這些科學新聞時,國中生與對這方面有所認知的專家在解讀科學新聞時的的觀點更是有所不同。鑑此,本研究對於國中生觀看完科學新聞影片中科學議題後,本研究將深度探討下列三項問題:(一)國中生觀看完科學新聞影片中科學議題(生質柴油)後,對於是否建議家人使用生質柴油的意願是否有改變?(二)國中生對於科學新聞影片中科學議題解讀的面向及內容?(三)國中生對於科學新聞議題的解讀方式與專家有何異同?基於上述研究問題,研究者將進一步探討這些研究結果對於科學學習的意義為何?

隊伍名稱 科學不良少年

指導老師 陳佩怡 黃湘淮

參賽學生 鄧中鑫 張子俊 秦嘉敏 平文廣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黃俊儒、簡妙如
來源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user/My%20Documents/Downloads/--------.pdf
描述 面對科技時代的瞬息萬變及複雜多元,科學新聞幾乎是一般學生持續接觸科學
及參與社會性科學議題的重要管道。而學生如何感知科學新聞報導的內容,更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於事件的詮釋及後續採取的行動。鑑此,本文所欲探索的問題包括:(一)學生對於科學新聞中之科技產物的意象為何?(二)學生如何從感知(perceive)的意象推理科學家或科技產物的目的?(三)學生對於科技產物意象之感知型態的特質為何?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對於科學新聞報導中的科技產物進行理解時,不論在對於該科技產物的意象,或是科學家目的的評估等,均容易因為感知類型的不同,而造成對於科學新聞報導主旨認識上的偏差。造成這些偏差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肇因於閱聽者自己先備知識的限制;另一方面則是國內科學新聞產製環境的缺陷。對於廣義的科學教育工作而言,這些因素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秦嘉敏
9作者 黃成帆、陳奕宏、陳律言
來源 http://ir.lib.ncut.edu.tw/bitstream/987654321/4139/3/C9.pdf
描述 隨著全球工業迅速發展,不僅造成環境污染,也使有限的天然資源日益減少,自 1970 至1980 年代爆發了兩次石油危機,使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石油資源儲存量及分配等問題,也因此迫使各國積極尋找及開發新的替代性燃料及生質能源。2008 年再生能源已是全球第四大初級能源來源,生質能在再生能源中更是佔有 79%以上。
另外,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估 2015 年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力來源,到 2035 年更將超過煤炭成為主要的電力來源(IPCC, 2011)。 生質柴油為目前技術成熟且應用廣泛的再生能源之一。生質柴油即脂肪酸甲基酯,具有低污染、生物可分解、及無毒害等特性。生質柴油的性質於石化柴油非常相近,根據國外使用經驗,在石化柴油中摻合生質柴油 20%以下時,不須對車輛引擎做任何修改,也可同時當作潤滑添加劑,保護引擎之噴射系統,減緩引擎磨損與延長引擎壽命。另外,生質柴油在運輸的過程中比石化柴油安全且較不易揮發,其燃燒所排放的尾氣污染物也較石化柴油來得低(劉容甄,2009)。 生質柴油可利用自由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與醇類進行酯化(Esterification)反應,或是將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與醇類進行 轉酯化(Transesterification)反應。然而過去進行生質柴油
之酯化反應的相關研究指出,較多使用的酯化反應操作溫度通常約為 55-65 °C 左右(Berrios et al) 2007; Diaz-Felix et al., 2009; Deng et al.,2010)。另外,因酯化反應為一個可逆反應,所以在整個酯化反應的過程中,將會因為反應後產生的副產物
而對平衡轉化率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也有許多研究是將系統的反應溫度提高至副產物水的沸點 100 °C 以上,此方法不僅能增加酯化反應之反應速度,也能在酯化反應進行的同時將副產物的水蒸發去除,藉此使反應平衡朝向正向反應進行,進而達到提高平衡轉化率之目的(Kocsisová et al., 2005; Joelianingsih et al., 2007)。
秦嘉敏
8作者 楊奇峰、吳佩學、施英隆
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E9%99%84%E4%BB%B6%E6%AA%94%E6%A1%88.pdf
描述 由於生質燃料的原料是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所產生,碳的循環只需1至10年,相較於石化燃料的百萬年循環時間,對環境的衝擊可以大幅改善。本研究採用廢油脂來進行生質柴油製造實驗,並選用大豆油進行實驗之對照依據,期能配合環保訴求,真正做到
再生能源利用。本文針對廢油脂與大豆油兩者轉酯化過程中影響參數(如溫度及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觸媒等)之間的反應差異,來了解各操控參數對於利用廢油或大豆油製造生質柴油產率的影響。
秦嘉敏
7作者 吳佩芬
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etd-0824106-153315.pdf
描述 由於化石能源日益枯竭,溫室效應造成的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因此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如何有效的開發再生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追求地球的永續發展,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 生質能由生質物轉換而成,是再生能源的一環。在各種生質物中,藻類具有生長快速及 CO2零排放之優點,經大規模養殖後,乾燥的藻細胞其油脂經萃取,再經轉酯化即可產製出生質柴油。萃取油脂所剩餘之乾藻體可直接做為動物飼料添加物,或經快速裂解生產可替代鍋爐用油之生質燃油。因此,本研究以台灣水域中油脂含量較高之藻種為對象,評估利用本土淡水藻類產製生質柴油之可行性。 評估結果顯示,微藻在產率達 100噸/公頃/年、油脂含量40 %以上的條件下,生質柴油生產成本較具市場競爭力。微藻含油量 40 %時,生產每公斤生質柴油單位總成本為 27.61元;而微藻含油量增加至 50 %時,每公斤生質柴油單位總成本可降低至 23.29元,與目前高級柴油 24.5 元/公升之售價相當。萃取油脂所剩餘之藻細胞為有價之副產品,可降低生質柴油產製成本;即直接做為動物飼料添加物,或經快速裂解產製出可替代鍋爐用油之生質燃油。
秦嘉敏
6未上傳作者 陳怡欣
來源 http://etds.lib.tk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2-0603200904592300
描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近年來爭議聲浪高漲的液態生質燃料,聚焦該替代能源於歐盟地區的發展與政策研究。促使歐盟發展生質燃料的外部因素,主要為七零、八零年代的石油危機,京都議定書象徵的國際間減少碳排放量趨勢,以及讓歐盟越來越感到急迫的能源自主(以避免繼續被俄國以天然氣供應與否要脅)。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於辯證以下兩個層次:
(一) 歐體於2003年頒布的生質燃料指令,是否促使各會員國的生質燃料使用比率趨同?
(二) 綜觀歐盟所需的進口或自產生質燃料之料源、會員國之再生能源法規與環境稅、各
會員國的生產能力等,除了有助於評估第一個辯證層次,大規模種植陸生能源作物引發的糧食危機等負面現象,以及種種生質燃料的正負面影響都將在第二個辯證層次討論。
  論文主要可分為四個大區塊:歐洲料源、歐盟與會員國政策、生質燃料導致的全球性負面影響與正面功能、生質燃料科技與研發的趨勢。筆者認為並非所有區域都適合採用生質燃料做為交通部門的替代能源,應該以該地區的生質燃料料源供應穩定與否,以及料源的耕種與生質燃料製造過程是否合乎永續性為前提做初步評估;歐盟各國政府推行的政策與課稅或減稅方式,或許也能提供臺灣當局作為再生能源稅法與相關法規制定的參考。
  此外,筆者綜合論文兩個層次、與四大區塊的研究,導出的結論為:
(一) 生質燃料的推動與發展需經過審慎的環境評估;
(二) 朝向永續性的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除了政府與企業有責任外,民眾(消費者)的
自覺與落實環境教育才是決定合乎永續生產之商品充滿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三) 相較於歐洲土地幅員廣大,台灣地小人稠,應朝向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投入研發藻類生質燃料以及其他第二代、第三代生質燃料。
平文廣
5作者 莊子弘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7/03/2007032322562925.pdf
描述 石油的消耗量隨著科技日益的進步逐日增長,但地球本身所擁有的石油並沒有再增產,以致石油在每日以約 8000 萬桶的記錄下消失,多麼令人驚愕的一 個數字呀!且在我們對石油的依賴程度不減反增的情況下,尋找新的資源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然而過度的利用石油發展,讓我們的生活環境品質越來越低劣(例如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環保議題也已成為現代重心,如何在快速的科技發展下,兼顧到污染問題,並在兩者間達到平衡以取得最高效果是目前世人關注的焦點;生質柴油就是一符合以上條件的現代研究主題,長期以來歐洲一直都是生質 柴油發展的最大中心,今臺灣也開始致力於發展生質柴油,下我將依序介紹生質柴油如何製作、生產原料、台灣及各國生質柴油的發展狀況。
秦嘉敏
4作者 陳宛妮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7/03/2007032223362921.pdf
描述 任何的科技發展都有好處和壞處,而在現今的大環境中,使用生質柴油受到經濟與環境的考量,在這之間的取捨往往很難決定,但換一個角度來看,要是現在屈就於經濟的限制,往後我們的大自然資源用盡且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時,將會有更大更難解決的困難等著我們。所以生質柴油的開發要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神,雖然初期的成效並不明顯然而唯有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做起,才能給我們生長的地球及我們的下一代有一個更好的環境,讓資源永續發展。
張子俊
3作者 黃俊儒、簡妙如
來源 http://mcr.nccu.edu.tw/word/4142312014.pdf
描述 本文旨在透過內容分析法解析國內主要媒體之科學新聞論述層次、分佈及可能侷限。研究結果顯示,國內科學新聞報導偏離國家重要科技發展方向而多集中於產製過程下游及社會影響性,對高層次科學問題相對忽略,且援用編譯稿比例偏高。
此報導概況不但難以體現科學活動的多重樣貌,更易侷限閱聽人之科學知識視野。面對這些問題宜從改善國內科學傳播環境著手,鼓勵跨學科之相關研究的投入,以促進整體公民社會在「科學素養」及「媒體素養」上的提升。
張子俊
2作者 林靜雯、林錦鴻、陳美蓉
來源 http://ejournal.stpi.narl.org.tw/NSC_INDEX/KSP/journalView/volumnView.jsp?journalId=J000002&volumnId=V002224&journalSetId=
描述 本研究以更年期不適是否採用荷爾蒙療法(Hormone Replace Therapy, HRT)為例,探討科學新聞之正、負觀點對不同年齡層女性健康決策之影響。研究者先分別將78名女大學生及79名更年期婦女,隨機分配至「正面新聞」或「負面新聞」兩組,接著調查其閱讀新聞前、後採用HRT之決策程度、理由的改變情形及新聞面向的覺察情形。研究發現新聞之正、負觀點會影響女大學生採用HRT之決策改變程度,但並不影響更年期婦女。而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受試者的決策理由則顯示不同觀點之健康新聞會影響女大學生對「自覺行動利益」與「自覺行動障礙」的覺知,但對於更年期婦女則沒有顯著影響。而以「文化鑽石」之架構分析受試者閱讀新聞的解讀面向則顯示無論哪種年齡階段皆注意新聞「文本」,而較不能體察其他面向。若女大學生與更年期婦女相較,前者對新聞「生產者」的面向較為關注,而後者則較有先入為主的看法而不需要進一步的資訊補充。文末,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對科學教學及科學新聞寫作提出建議。
張子俊
1作者 黃俊儒、簡妙如
來源 http://theater.nccu.edu.tw/word/5841512013.pdf
描述 由於現代社會與科技發展間的高度連結使得許多科學與科技訊息的傳播不僅與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更直接關係到一個社會的成熟與進步,但過去相關的探討卻極少。
本文從一個科技社會中公民的角色及需求出發,透過目前媒體中科學報導概況及相關研究文獻的檢閱,嘗試建立一個社會大眾在面對科學訊息時的認識模式。並透過此認識模式的開展,進一步從媒介、科學產業、閱聽人及社會等四個層面,具體地勾勒出未來台灣科學傳播研究所能夠進一步著力的方向。
張子俊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專家學者+彙整資料
說明
1.分析文化鑽石
2.預約東華大學張博士訪談
3.key in 教授訪談逐字稿
4.寄email給教授確認逐字稿
5.預約博士訪談的email記錄
6.至東華大學圖書館借閱書籍並訪談東華大學教授
鄧中鑫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進行學生施測
說明
面對學生施測檢討原因如下:
一.學生前測失敗原因
1.沒有領導性
2.講話小聲
3.唸的不通順
4.動作太慢
5.不熟悉影片的位置
6.遲到
7.有些同學沒有專心觀看影片
結綸:明天會更好!
二,進行第二次施測原因檢討
1.資料有準備
2.講話變大聲
3.有開始引導
4.速度流暢
5.有默契
6.有精神,沒有恍神
7.細心
8.講話太快了一點,可以在慢
結論:未來我們會繼續在努力加油!
陳佩怡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利用網路並討論
說明
1.主題方向
2.尋找文獻資料
3.規劃訪談架構與大綱
4.工作分配
陳佩怡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9.30
說明
1.實測訪問流程(訪問者:中鑫;被訪者:子俊)
2.檢討訪問問題
黃湘淮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9.23討論情形
說明
討論前言+研究心得
黃湘淮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915-確認主題方向與學習操作offfice
說明
討論內容:
1.確認主題方向
2.簡略介紹油品分類
3.查詢三種檢測方式
4.其中一位成員花燕欣由於練原住民舞蹈的關係,決定退出此小論文競賽計畫,並寫下對她的祝福
5.教授office的使用技巧,與參考他人文獻應注意事項
6.成立FB社團,作業寫完成員利用電子檔上傳,並互相討論
陳佩怡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平文廣
標題 研究歷程-新成員加入,終於湊成4人小組!
內容
由於朋友的強力推薦而參加了小小論文比賽,剛開始很緊張也覺得不適應,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當然啦!我也很希望加入這個團隊,能幫助到老師以及隊員們,期許未來可以自我努力並不要成為一個累贅。
雖然主題已經很明確,但對於我這個剛加入團隊的生力軍,由於之前沒有閱讀相關文章,加上自我期許甚高,當然壓力也特別大,偶爾在討論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會緊張程度也跟著飆升,不過總算有讓我喘口氣的時候到了,就是要跟著兩位老師與兩位同學去做訪談,訪談一位東華大學教授。
在訪談的過程中,因為第一次見到教授,我們特別顯得緊張,大家做事情也很拘束、不自然,但沒想到教授的和藹可親,使我們大家的壓力鬆懈了下來了,一開始我們讓教授先填了問卷,並由鄧中鑫同學開始對教授報告講解,針對這次主題:生質柴油並進行訪談紀錄。
這次的訪談,雖然時間過得特別短暫,意想不到的是我們收穫滿載而歸,打從心底萬分感謝教授願意讓我們進行訪談,使我們的小論文比較順遂,而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授除了讓我們訪談之外,在科學學習也給我們許多回饋,例如:遇到問題,就要去探討求證,不能只聽信媒體廣播的訊息!
雖然我對訪談沒有很大的輔助與幫忙,讓我有點過意不去,但我相信日後能進入狀況,全心全意的付出,會有很好的結果!
也謝謝兩位在旁邊輔助我們的老師,還有辛苦的同學,與我一起完成訪談教授的工作,希望未來如果有這個學習的機會,我們還可以共同去探討去學習,真是個深刻又難忘的經歷。

平文廣
9作者 鄧中鑫
標題 研究歷程-逐字稿+分析
內容
在寫教授與博士的逐字稿時,我也會有些緊張,就怕有一些的錯誤影響整個論文的結果,所以我也一遍又一遍反覆地聽著教授與博士的錄影帶,以避免這樣的一個狀況發生。當我在抄寫的過程中,我不僅只是在聽教授一字一句的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但我也在其中聽到許許多多當時因為緊張而斷斷續續的句子,讓我不禁開懷大笑,笑自己當初在教授面前懵懂的模樣,甚至笑自己因為緊張而對這次訪談有所打擊。但我也越寫越感慨,感慨我因為這場比賽讓我有許多訪談的經驗,甚至感慨這一個月我們小組的團隊精神。
逐字搞寫完我們便分析其中有趣的規律,也發現其中教授與國中生解讀科學新聞時有著極大的落差。或許對科學新聞的解讀有些許的不足,但我覺得可以從學校的教育開始扎根,教科書裡的那些定律對我們來說總是死板板的,無法鮮活起來。但對教授來說解讀科學新聞似乎易如反掌,不會拘泥在傳播媒體的報導中,而是勇敢的表達意見,這應該就是我們國中生無法正確判斷出科學新聞的真偽吧?

鄧中鑫
8作者 張子俊
標題 研究歷程-面對現實與虛幻世界的拉扯
內容
張子俊:
我為什麼會想退出小論文?
原因是因為剛開始我覺得都很簡單但是自從換主題之後我就覺得變難了,然後功課越來越多還要看一堆很困難的文獻,讓我感覺壓力很大,文獻裡的內容我都讀不懂,後面又要被訪談測試,回來繼續又要看文獻,再把訪談紀錄打成逐字稿,這些困難讓我真的很想退出小論文團隊。
後來老師找我聊聊,說了一些鼓勵的話,讓我又想繼續留下來,老師跟我講說我要把握這個機會,因為這個機會可以遇到的機率很小,班上很多人中,老師選中了我,代表說老師覺得我有這個能力,所以要好好的把握機會,還要我跟鄧中鑫學習,他們是怎麼成功的,然後說了一堆鼓勵我的話,讓我又有信心來參加小論文。
平文廣回饋:
小小論文已經快要接近結束了,雖然我是中途加入協助的,但是在這段期間我增加了好多負擔與壓力,我們的其中一位隊員,因為真的沒有辦法敵擋過線上遊戲的誘惑,老師在說話的時候,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無法專心聽老師再說什麼,神情表現的恍神,讓我們都替他提心吊膽。有時我們真不知要怎麼繼續進行我們的小小論文比賽,我們大家盡了所有的力氣留下他,萬分的不希望他會退出團隊,我們也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在我們不斷得鼓勵下,他的刻苦耐勞,一天一天在壓力中成長,後來,他提供的想法,實在讓我們難以相信是曾經那個只會玩線上遊戲的他所提出來的。

張子俊
7作者 鄧中鑫
標題 研究歷程-省思
內容
小論文已經快接近尾聲,但對我們來說越接近尾聲越多壓力以及問題,我們這兩個月所走過的路程就像坐「雲霄飛車」,有時高有時低。就在幾日內,我們其中之一的隊員或許不敵網路遊戲的誘惑,精神總是恍惚的不僅讓人為他捏一把冷汗。不管我們問任何問題,他總是無法直視著我們以致無法回答我們任何問題,我們也盡全力挽留他,但他本人還是很難跟上我們的進度,但我們卻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人,我相信每個人一定都有他的能力,所以我們並沒有任何可以放棄的理由。他所提供的想法實在讓我們無法相信是曾經那個只會打電玩的他所提出來的。我相信他在這壓力中一定也刻苦難耐,但我也發覺在這一天一天的磨難中,他已經不像從前那個他,因為他已經在壓力中學會成長。就在我們認為無法解除任何困難、無能為力時,腦中似乎突發奇想到一個特別的方案-再找位同學幫助我們,於是我們就以行動來對抗面前的難題。最後,這一個令人煩惱的問題才煙消雲散。
禮拜五我們快馬加鞭的開了一個拜訪教授前的臨時會議,在過程中我們也才赫然發覺到有很多不正確要改的地方,當下每個人都不免手足無措、驚慌失措。但最後我們也驚險萬分的完成提前的修改,這才走上指導老師的車,開始一趟訪問之旅。
車子行駛在和平路上,在我們正不假思索的時候,老師把車子停在和平路旁的85度c,這是我們更加的困惑,為甚麼要來這裡?是要買飲料來給我們嗎?當我們正不斷的發問時,老師才簡單的幾句話就讓我們鴉雀無聲-「這是買給教授的」,這時我們才面面相覷,為甚麼連這種簡單的道理都不懂?買完飲料之後,我們也上車繼續前往東華大學去。在車上,我們不斷的討論關於等兒會的訪談流程,但就在我們討論的正開心時,車子也駛入了東華大學,這時我們也不發出任何聲音,我想原因應該沒有別的,就是一股莫名的緊張感湧上心頭。於是我們在東華大學校區開著車穿出去穿進來,終於到達了我們的第一站-圖書館,當我們下車時才親自目睹到東華大學圖書館的規格,如果拿著我們學校的圖書室與東華大學的圖書館比就像螞蟻和狗站在一起,我們也在圖書館門口合影一張,我想這也將會是我們永生難忘的回憶吧﹗過了一段時間,我們才向第二個階段出發-指導老師的研究室,當進到研究室內我們也都不敢發出任何聲音,我想大家應該都覺得很奇怪,為甚麼會有國中生來這呢?但這個疑惑在我們指導老師一進來就完全解開來了。在研究室我們最後一次模擬訪問教授時的流程,有團隊合作,大家都比較有信心,希望之前作的準備能夠充分。
隨著時間的慢慢的流逝,我們也已經到達教授的辦公室,當我們站在門前,手卻像是被100公斤的鐵鍊綁起來,完全不敢做出任何動作。於是指導老師也沒辦法等著我們在那傳遞著「你去開啦!」的眼神,只好親自去敲門,當聽到教授說:「請進」時,我們也的腳才開始有所做為,走進教授的辦公室我們也才發現人數太多、空間太小,最後教授也請指導老師跑百米到樓下借鑰匙,換一間比較大間的教室。在這段期間,教授也問我們一些問題,但當時我們也沒多說甚麼,只是簡單的自我介紹而已。
當進到另一間比較大的教室時,我們也忙著架設攝影機以及電腦,我發現當時我們沒有人講出任何一句話,教授也請我們不要這麼緊張,但我們只覺得這身體彷彿已經不是我們所能控制了,於是所有設備都架設好,一切都準備就緒後,我們就開始介紹這次訪談的主題-生質柴油,我們報告出生質柴油的原料以及製作過程等等。但當開始訪問教授一些關於學術上的問題時,我發現我似乎都沒有做到引導的部分,這是讓我到現在都還非常遺憾的事情,或許,這次的訪問會被我一個人而搞混亂。但我很感謝我的組員他們給我有不再緊張的勇氣,雖然不能達百分之百,但我也越來越能跟上教授的步調。訪問到了尾聲,我相信在過程中我並沒有引導任何東西,都是教授在引導我們討論,當我們討論完在收器材時,我們也不免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壓力好像就在教授走出門的那一瞬間就完全釋放了,每個人的臉上都不免笑臉常開,尤其是我可是組員裡笑得最燦爛的吧﹗器材收完,我們大開步伐邁向在旁等待多時的車,在這段路途中我想我彷彿是要飛了起來一樣,心情好到一個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當走出教學大樓,我們也在門口合影一張,或許我從來沒有笑得這麼燦爛吧﹗我相信這張照片應該會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張照片,搞不好還可以流傳千古呢!上了車即將跟東華道別,或許心裡有一半正依依不捨的懷念這次旅行,而至於另一半呢?應該就是謝謝他帶給我這麼棒的下午和心情,下次再走進東華大學會是甚麼時候呢?20年後?30年後?
在回程的路途中,我們不斷在討論這次的訪問哪裡做得好或哪裡做得不好,這些都是我們能再加強的部分,我相信這次我們沒有做的很好,應該還有很多要進步的空間,可能換句話來說就是這次都不是我們在訪問教授,而是我們被教授訪問。我也不知道各位組員在訪問時心裡在想著甚麼,但我覺得這次我們都有盡全力的在做訪問,這是值得鼓勵的。雖然不能做的像其他的組別一樣好,但我們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風格吧!
如果可以我期望能再做一次訪問,或許下一次的我們會越做越好,越來越有默契。

鄧中鑫
6作者 秦嘉敏
標題 深度訪談教授
內容
為了我們的問卷調查,這次我們前往了東華大學,拜訪了一位對理化非常厲害又有學問的教授,讓他來填寫問卷和發表個人看法,畢竟教授對新聞的見解跟國中生總是不大一樣的,我們當然不能放過這大好機會吧!
給了教授我們自己設計的問卷,填完了第一面的問題後,我們接著播放了一部關於「如何DIY製作生質柴油」的短片後,開始提出問題,
第一題 請問什麼是生質柴油呢?教授表示:「像影片中了解到的,它就是一種化學變化或利用廢棄食用油產生化學變化所提煉出的油,它是很環保的再生燃料。」我想這些都可以從影片中觀察到答案!所以不難回答!
第二題 可製造生質柴油的材料有哪些?教授表示:「大約知道,生質柴油的原料分成兩種,有用的農作物,例:黃豆、油菜花、玉米等等. . . . . .,或從廢棄的食用油身上取得。」
然後我們再次播放影片,但這次影片不同,是關於一些「使用了生質柴油的民眾反應,因加B2柴油後,出現油管阻塞、熄火等狀況,影響到車子的性能與安全。」
為什麼能源局調查報告卻認定,沒有直接的證據呢?
一樣播放完影片,我們再度提問題,
第三題 看完這篇新聞報導,你願意使用生質柴油嗎?
教授表示:「不會,對它的信心畢竟不夠,生質柴油是値得推行的,但現在還不會用,因為有疑慮,但是如果能朝油管阻塞、熄火等狀況來探討解決,且不會影響到車子性能時,就會考慮使用,畢竟它是對環境好的再生燃料。」
我也覺得,對地球好的再生燃料,當然不能直接把它省略嘍!
第四題 你對這篇新聞報導中,哪些概念印象最深刻?為什麼?教授表示:「影片中其實一直提到,並沒有直接證據會影響到車子性能,但使用的民眾、當事人認為有,兩邊的說法完全不同。」我認為是因為看的觀點,跟思考方向的不同吧!
接著的影片是關於,「生質柴油政策喊卡!而那些廢油又跑去哪了呢?」
第五題 關於剛剛的新聞報導中,你比較傾向支持哪一觀點 ( 官方or 運輸業者 ),為什麼?教授表示,其實也不清楚自己算支持哪方,但就他認為,政府跟運輸業者都有不同的立場,當我們站在政府的立場來想,生質柴油是値得推展的,但目前看來比較不可行,因為還有許多造成車子性能的問題還沒解決,如果政府能針對這些,共同去探討、改進,或許就能有創新,那倘若站在運輸業者的立場,他們也是需要賺錢,光是生質柴油的生產成本就高出黑心餿水油許多!影片是把這兩種油作比較,而業者及變成本低也不能使用黑心油。而就我認為教授應該是哪邊都不支持吧!因為那些是需要民眾跟政府共同去討論研究的。
第六題 你的抉擇和前一個階段一樣嗎?為什麼?
教授表示:「不會使用,所以是一樣,因有疑慮,所以還不會用。」我想,疑慮應該是例如:油管堵塞、熄火等等安全問題。
時間過的很快,問卷調查終於完成了!在此我們很感謝教授的回答,雖然我們途中有些些的緊張,但教授人非常親切,讓我們慢慢的緊張感都消失了!他願意幫助我們來更了解問題,我們很高興,還告訴了我們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時候,要能分辨可行或不可行的問題,這些過程很重要,還有!有時候對於科學,我們應該關注本身才對,解讀時要懂得去探討證實和思考,不要只是一味的聽信,還有,其實用植物油去做生質柴油不是每個國家都適用的,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土地去種植植物,為什麼我們不朝別的方向去想,想想看,如果廢棄油的食用油不能做成生質柴油,那又能做什麼呢?
這趟旅程,讓我們滿載而歸,這是令人難忘的經歷,下次如果還有機會的話,希望還能再朝不同方向去探討、發現!獲得更多知識充實自己!也很感謝在旁的兩位老師,在一旁協助我們。

秦嘉敏
5作者 平文廣
標題 進行學生施測
內容
加入了小論文團隊已經參加五天,上一次我們去訪談了教授,收穫很豐富!但是我們需要更多人對油的想法與看法,所以這天10月6日星期一,我們整個團隊在學校再做一次對學生的訪談,雖然已經對教授訪談過一次了,但是這次對著學生訪談還是會有些許的緊張。
準備要開始進行第二次訪談,沒想到訪談的前奏,團隊就有人遲到!老師的臉有稍微的臭,再來訪談的節奏也跟著亂掉,例如:主講人跟電腦控制者不協調,電腦控制者控制不好,協助人員協助的不夠確實,不只這些,還有主講人的開場白、資料、解釋......等都沒有,這些失誤足以讓老師的臉超臭酸的!!!!!!!!由於午休時間不足,需到明天中午繼續完成,也算是給我們一次機會吧!!
這天下午放學,留在學校討論午休所有發生的事情,各位隊員很緊張又深怕老師,老師要我們檢討今天的失誤,又好像把我們臭罵似的!還說:回家要改進今天的失誤,然後明天在給我們一次機會。
隔天午休的來臨,是該緊張還是該放輕鬆呢?結果是:放輕鬆!
由於,訪談的過程中非常非常的順利。經過昨日的檢討會議以及夥伴們的醒思,最主要的是主講人很努力找到的資料和練習流暢度,最後還是讓老師的臉留露出笑容了!!
我看到團隊合作以及成員之間的默契,能夠成為團對中的一份子,我真的很開心!再次複習到關於油的內容,也深深地學習到什麼是團隊,更要謝謝老師的臭罵一頓,使我們進步!希望我們的論文能做的很順利!!

平文廣
4作者 秦嘉敏
標題 研究方法設計
內容
這次我們將要去訪問教授,必定要先做好準備功課,如探討文獻、提出問題、問卷設計等等. . . . . .。
然而,我們探討並嘗試做了一些資料,例:文化鑽石理論、餿水油事件、訪談大綱等等. . . . . .。
而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做文化鑽石的理論呢?
因為能更加清楚了解裡面的詳細內容,「文化鑽石」主要分為:社會、生產者、文本及閱聽人,當下作完這個報告,發覺這四者的關係彼此互相影響、互為因果,而如果透過不同的層面來看,就可以看見它們彼此不同的微妙關係。
最近爆發出的餿水油事件,為此我們都做了充足的準備,但還是有些許的不明白,因此我們共同選出問題拿來訪問教授,每人提出10個問題,再經篩選,提出對我們目前重要且難解的問題。
加上原本要做有關餿水油的實驗,但因油品都下架了,所以沒辦法做成實驗,而改為問卷調查,訪問現在的各年級國中生與專家的看法或感想有何不同。首先的問卷設計是第一關,但是要如何做好問卷設計呢?還需要哪些條件呢?
就我認為,它應該具備具體的問題、突出的重點,好協助達到調查目的,還有應該避免大量使用技術性較強的、模糊的術語及行話,以便使被調查對象都能讀懂題目和了解當前的問題,當然方便的原則也很重要,盡量方便調查對象的回答等等. . . . . .。
不知道專家、教授或你們的看法如何呢?

秦嘉敏
3作者 鄧中鑫
標題 研究歷程-危機就是轉機
內容
原本認為是一帆風順的完成小論文競賽,但下一秒的事卻不是我們能夠預料的,正所謂『世事難料』。我們不斷地碰上突如其來的困難,讓我們不免悵然若失,但危機不一定是我們的絆腳石,要是我們能把危機變為轉機,那或許對我們來說是一份助力。
就像我們眾所皆知的一位科學家-愛迪生,他發明燈泡也是不斷的失敗,但卻沒有打擊他對發明燈泡的決心。又像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所遭遇的困難已經不計其數了。但是當我們克服了讀書的困難,收獲是指不勝僂。我想這正是我們現在必須抱持的態度,它是成功的法寶,也是勝利的希望。
現今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是實驗器材的不足、以及資料的匱乏,光是這兩個困難我們就一個頭兩個大了。在我們正苦惱萬分的時候,指導老師給我們不一樣的想法去研究相同的主題,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能夠研究這個主題的方法不只一個,還有我們有所不知的方法等著我們去探索。之前我們太拘泥在器材不足的困難中,總是無法從困難中走出來。但現在彷彿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條寬敞無比的道路,正等著我們去探險。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困難重重的挑戰,但我相信我們正保持一個鍥而不捨的態度去探險。我相信每個研究都一定是通過種種困難而精煉出來的,能夠完成研究不會是因為科學家的智慧,而是因為科學家有一顆不輕易被困難所擊敗的堅強無比的心。

鄧中鑫
2作者 張子俊
標題 研究心得-探究
內容
做了快一個月的小論文,對我來說,從剛開始到現在我都是竭盡心力在做,未來的路好像都佈滿著荊棘,都必須歷盡艱難困苦的走過。原本都在玩電腦的我,竟然可以參加這種競賽,對我來說真是一大挑戰。
我們在做小論文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時候是不用去解決問題的。我碰到第一個很讓我頭大的問題是-什麼是『問卷』?
但我卻比較想要知道現在餿水油事件所引發的問題,例如:①餿水油會有哪些成分?②餿水油有沒有毒?③毒量有多少?④人吃了會不會有危害身體健康的各項問題?
為了研究這些問題,老師先帶我們探討一個「文化鑽石」的理論,可是當老師遞給我文化鑽石的相關資料時,我可以說是快徹底崩潰,一張紙密密麻麻的文字全部排列在一起,就好像要求一萬人站在一平方公尺的空間一樣。當我正要放棄時,在旁陪伴的指導老師和各位組員,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找出問題,這種感覺真是心曠神怡。做這個理論讓我們更加了解餿水油事件的內涵,然後探討他們之間的交互關係,只要了解這件事的各個面向就可以更方便的訪問專家跟提問題。
指導老師也放幾個關於這次論文相關的檔案讓我們觀賞,當我看完這幾個影片的時候,我就覺得製作餿水油的黑心商人實在是很可惡,既然為了商業利益而把這種髒油拿來給大眾吃,我認為政府應該要將這些黑心商人繩之以法,因為他們已經害了很多無知的民眾。可是餿水油也不一定是壞東西,它其實也可以製造出肥皂和做生質柴油,明明是一個回收再利用的好東西,但卻被這些不肖商人為這些餿水油蒙上一片令人不寒而慄的面紗,如果能有效回收再利用的話,大眾對食品安全也不會再那麼恐懼。

張子俊
1作者 秦嘉敏
標題 研究心得一 -主題轉換與成員改變
內容
研究心得一
指導老師 : 陳佩怡、黃湘淮
組員 : 鄧中鑫、張子俊、秦嘉敏、花燕欣
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團隊?
我們是從互相合作、背書,開始慢慢去探索理化實驗,我們也一同制定了幾項規定、處罰,雖然有人受罰,但更讓我們銘記在心,不再犯。在這過程中,漸漸也了解到每個人的特點。例如 : 鄧中鑫,他所寫文章的文筆及文法,在作業上都呈現非常流利,就連他講話都很有深度呢!
張子俊,老師之所以找他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對電腦很熟悉,玩網路遊戲也很厲害,資料也找的非常齊全。之前老師交代的作業,他都會遲交,但自從加入這個團隊,他的作業都是第一個準時交,讓大家都跌破眼鏡了呢!
研究主題確認
一開始我們所討論的是關於電的主題,因為當時想到了,該怎麼讓地球少一些污染呢?該怎麼讓大自然少一些破壞呢?朝著綠能的概念去思考,還有老師們給我們參考的電的資料和影片( 流言追追追 ),引發了我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因此決定做大家感興趣的水果電池,我們想把水果電池發電的原理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我們經常在開心用電時,卻不知道電對地球造成有多麼大的傷害,人人都是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更應該懂得珍惜資源,有能力更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為什麼經過思考討論後將主題更改為油( 餿水油 )呢?
最近台灣爆發了嚴重的餿水油事件,因而引起我們的關注,一些不法商人為了創造更多的利益,讓餿水油、瘦肉精、塑化劑這些不該被人類食用的東西出現在你我的餐桌上,雖然有教授在談話性節目上表示 : 「它對人體的傷害沒有外界所說的劇烈,不需要隨媒體起舞,過度恐慌。」但我們都知道這餿水油就是不該被做成食品,所以我們決定將主題方向改成我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油』。

秦嘉敏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別輕易相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
作者 黃俊儒
出版社 時報出版
簡介(摘要)
科學在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嚴重者甚至影響我們的生命、財產與健康,自從餿水油、塑化劑、瘦肉精、毒奶粉等食安問題到核能,科學與我們幾乎是密不可分。
科學它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但是新聞在意的卻是快門的那一瞬間。
當科學新聞遇到臺灣媒體,不免出現一些誤導、不真實,再加上名嘴們的推波助瀾,讓台灣社會一直長年陷在科學思維的泥沼中。
你我是不是都曾被似是而非的 「科學新知」 給誤導了?或者,你一直認為科學只是科學家的事?
作者累積了十年來觀察對於台灣「媒體中科學」的資料及解析,歸納了國內科學新聞報導中最常犯的十種錯誤類型:理論錯誤、戲劇效果、名不符實、便宜行事、多重災難、關係錯置、忽冷忽熱、不懂保留、官商互惠、忽略過程。
作者期待讀者看完後都能輕鬆明白什麼是
科學「偽新聞」,讓民眾能活得安心、活得無懼,不再輕易地被媒體操控。也因為民眾堅強的心理素質,使媒體能認真思考報導科學新聞的三要素:正確、普及、反思。讓每一個人都能乘著科學新聞去旅行!

導讀
作者,在前言有段描述說:為何耕作的人越少,生活物資卻越豐富呢?
這話勾起了我的懷疑與好奇心,對於非從事生產業的人來說,看著市面上大量的食品,自然而然也會懷疑台灣哪來那麼多畜產能供應這麼龐大的市場呢? 
較有名的例如:台灣白肉雞的養殖,一隻雞從孵化到上市,只需要35天,這個數據是不是會讓你懷疑業者是否對這些雞隻施打生長激素,因此不少消費者因而不敢吃雞肉。直到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在YOUTUBE,用淺顯易懂的動畫說明,才解釋清楚。隔行如隔山,大多消費者當然不會知道物資生產的方式,或者更荒謬的討論專業到不行的科學數據。即使教育水準大幅提升,但大眾還是會被所謂的「偽科學」所捉弄。
平文廣
4書名 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
作者 張文亮
出版社 文經出版社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法拉第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現今大學裡的每一個理工科系,都能看到他的偉大身影。
他發現「電磁感應」,被稱為「電機工程學之父」;在材料科學裡,會讀到他首先對合金的研究;在機械工程裡,第一部馬達與發電機是他製造的;在化學工程裡,會讀到最早蒸餾石油而發現苯的是他;在化學系裡,會讀到他的「法拉第常數」;在物理系裡,會讀到法拉第的「電力線」、「磁力場」理論;在土木工程裡,水的膠凝處理是他最先提出的;還有……
法拉第也是偉大的教育學家,著名的科學家焦耳、馬克斯威爾、凱爾文、愛迪生等人,都深受他的影響。
但有誰能想像,這麼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竟然祗受過小學教育,一生都在貧窮、被誤解、無子、喪失記憶的打擊中,卻能活出快樂、堅強,還幫助許許多多的人,本書就是法拉第熱愛生命、滿懷謙卑,「祝福滿滿的一生」的傳奇故事。


導讀
讀完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之後,我才真正知道原來世界上真的有那麼偉大的人物,不論是在人品、道德或科學上,法拉第永遠是崇高的。
儘管法拉第只有小學畢業,儘管他家境貧困,但他卻有一個窮而不苦的童年,他是如此的樂觀而努力向上,在裝訂書店當學徒裡,不論多麼枯燥.無聊的工作,他總是能做的迅速、有趣,他也會利用工作之餘、裝訂完書後,閱讀所有的書,增加自己不足的知識,也是在這時,而奠定他日後讀書、研究和學習時所保持有的最好態度,而書裡所說的五種方法,法拉第也都確實有做到了,他不僅是一個努力不懈的人,更是一個堅持自我理想的人。
在本書中,我最佩服的不是法拉第提出了四百多篇的研究報告,而是他對於「金錢」所秉持的精神,他說過:「錢如果沒有用它,錢是沒有意義的。」因此他不計較他的薪水多與寡,不注重有多少研究津貼,甚至還強力拒絕政府的補助,但他卻還是時常幫助貧困的人,儘管自己又窮的沒錢買新器材,只能回到舊貨商那裡挑一些舊貨用。
一個人的名利地位越高,就越會忘記原本當初的赤子之心,忘記自己的理想,然後會變本加厲的想爬到更高的地位,但是法拉第是沒有的,他的名利越來越高,他的頭就垂的越來越低,因為他知道在科學這塊領域上,他永遠是不足的,所以他保持謙虛的心,繼續研究科學上未知的領域。
在法拉第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必然是他的妻子─”撒拉”,不管法拉第做了什麼實驗或是做了什麼決定,妻子一定會支持他,在他身邊陪伴他,也是因為他的妻子,讓法拉第原本想放棄的夢想得持續下去,她鼓勵法拉第,妨礙他的不是電學,而是人,而人是搖擺不定的,不必因人的反應影響自己最後的決定,法拉第沒想到妻子這麼堅強,因為有了妻子的支持,才有如此偉大的法拉第,才有如今的電學之父。
平文廣
3書名 石油用完了怎麼辦?十五堂你不知道的科學課
作者 王文竹等
出版社 貓頭鷹
簡介(摘要)
課本不寫、學校不教、報紙不提,但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才是生活,就讓學有專精的老師來為你解答!集結國內各領域的七位學者,用輕鬆愉快的方式,有趣的題材,流暢的文筆,一步一步解決你心中深藏的疑惑。有樂趣又有效果,更是理科恐懼症患者的救星。應該人手一冊,輕鬆了解奧妙的知識,做個現代科學人!
導讀
我覺得這本書最有趣地一堂課就是-石油用完了怎麼辦-,因為這本書的標題正好是全球最關注最關注的焦點!(我也非常的很關注)。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因為濫採石油卻把可以當重要化學物品的石油拿去燒!簡直是浪費.糟蹋了石油!這篇主要是在講怎麼處理石油危機.首先燃料會不足,接下來化學原料來源短缺。燃料問題倒是還蠻容易的,因為最近有種用氫氣當燃料的能源,十分環保!可惜氫氣產生的成本很高,還有如何把氫氣壓縮到電池又不賠本,至今科技還無法達到那麼高的境界。化學藥品的來源真的有點困難,因為石油經過高溫高壓,產生得來不易的碳鍵,這在實驗室及難合成。所以這本書讓我們都反省到要節約能源要珍惜能源。
平文廣
2書名 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蘇老師教你聰明解讀
作者 蘇瓦茲
出版社 天下文化出版社
簡介(摘要)
看到新聞媒體上繁多聳動的標題,讀到各式各樣的科學報導,是否已經造成大眾無謂的恐懼、困擾,或是過度期待呢?
在這本書中,已幫助大家認識科學為樂的蘇老師,要教我們如何從氾濫的資訊裡,去蕪存菁、不受困惑,找出最有用的新資訊!

導讀
書中其實有很多標題都很吸引人,讓人想一探究竟,例: 減肥、癌症及精神疾病等等. . . . . . ,這些疑問經常出現在生活中,但為什麼我會選擇這篇呢,其實當下看到這標題讓我感興趣,上面大大的標題寫著─「心病得用藥醫」。
看完後這篇文章讓我感觸良多,其中書提到強迫症及妥瑞氏症,相信大家對強迫症這名詞,並不陌生,甚至國小時,也有老師介紹過,各位也一定聽過,而健康課也會為我們說明強迫症的狀況讓我們了解,我也深深同情。
相較之下妥瑞氏症大家應該比較少聽說過吧,甚至有些人可能一生中都不知道什麼是妥瑞氏症,其實呢,妥瑞氏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運動疾病,妥瑞氏症患者的身體會出現不自主的、重複性的動作,稱為抽筋(tics)。抽筋不會一直出現,但可能會因疲勞或壓力而惡化,雖然有一些治療方法,但至今仍無法使妥瑞氏症痊癒,可是他的壽命跟正常人沒兩樣,它也不影響智商,然而,並不是所有抽筋的人都有妥瑞氏症。
看完這篇文章,我認為他們需要我們更多的認識與理解,若你去曾試著去理解過,應該你會知道,如果只看他們外表的包裝,你永遠不知道他們有著複雜而難以理解的內心,像剛開始的我其實也並不知道什麼是妥瑞症,因此想對它認識但想靠近的同時卻也害怕,但是後來想要瞭解這類的人是發生甚麼事了,為什麼會得到這種莫名其妙的症狀呢?
在這樣想的同時,也閱讀了這篇文章,我想這個妥瑞氏症為他帶來的困擾絕對超乎我們想像,但他卻能憑著自己真誠的心跟開朗的笑容融化每一個與他接觸的人,努力生活在這世界裡,你可知道這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平文廣
1書名 科學黑白講
作者 蘇瓦茲
出版社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看到新聞媒體上繁多聳動的標題,讀到各式各樣的科學報導,是否已經造成大眾無謂的恐懼、困擾,或是過度期待呢?
在這本書中,已幫助大家認識科學為樂的蘇老師,要教我們如何從氾濫的資訊裡,去蕪存菁、不受困惑,找出最有用的新資訊!

導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不免出於好奇而發現許多問題,或許大部份民眾都只是想說“這本來就是這樣”的答案。譬如說:①為什麼有些藥,有的人吃了會有副作用?有的人卻沒有?②為什麼又有人說睡覺時把腳朝向北極會睡得比較安穩?③為什麼就是有人相信這些胡說八道的傳言?有時我猜想事情可能本來就是這種型態,因為畢竟我們人類大腦裡的科學知識也是有極限的,不是萬事都知道,所才有許多科學家、化學家通過不斷的推理、實驗和研究,發展出新的知識。
像現在不論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的汽水,隨著時代的變化,起初蘇打水加上糖漿,都被民眾公認為有益健康,幾乎每間藥房都有配好的蘇打水。其實現今可樂裡的磷酸,許多民眾都認為把它喝到肚子裡對人體有壞處,但其實它不會與胃裡的鹽酸互相抗衡。磷酸裡的磷其實是有效的除鏽劑,可以與鐵形成可溶解的化合物,如滴些可樂再生鏽的螺帽上,可以使卡住的螺絲鬆動。
相信大家都記得之前新聞有報導過戴奧辛的事件,當時許多鴨蛋裡都染上了戴奧辛這種毒。其實戴奧辛到處都很容易產生,像燃燒垃圾裡面的PVC它會產生氯,與其他物質結合就會和成戴奧辛。戴奧辛這物質會累積在環境與人體裡,人體內的戴奧辛有95%來自於動物脂肪,因此改吃低脂食物和多吃蔬菜不但會對身體健康有益,也能減少毒素的累積。
雖然只有舉了書裡的兩項例子,但其實有很多的科學知識正等著我們去探索去尋找,不要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像科學家一樣有聰明的智慧,只有保有一顆勇於發掘和創造的心,自己也是一個科學家呢!
平文廣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透過現今媒體中科學報導和相關文獻的解析,試著建立一個社會大眾在面對科學問題時的認知,並透過此認知的發展,進一步從生產者、文本、閱聽人和社會等四個層面,描繪出未來台灣科學報導研究能夠進一步的方向。據此,本研究將深度探討下列三項問題:(一)國中生觀看完科學新聞影片中科學議題(生質柴油)後,對於是否建議家人使用生質柴油的意願是否有改變?(二)國中生對於科學新聞影片中科學議題解讀的面向及內容?(三)國中生對於科學新聞議題的解讀方式與專家有何異同?基於上述研究問題,研究者將進一步探討這些研究結果對於科學學習的意義為何?鄧中鑫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專家與國中生對於科學新聞的解讀差異 –以生質柴油為例平文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