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ukor魚我-由八卦網了解阿美族傳統捕魚祭現況

專題名稱 Tafukor魚我-由八卦網了解阿美族傳統捕魚祭現況

專題描述 六月,開車經過花蓮溪口,望見出海口有一大群人,上前查看,原來是阿美族人正在舉行「捕魚祭」。有個動作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見一個人扭腰鬆手,一張網子成圓狀的落入水面,網子拉起來,裡面裝滿了魚。向人詢問之後,才知這個魚網有個特別的名稱,叫做「八卦網」。

時代進步,現代科技已發展出更有效率的捕魚方式,使得傳統八卦網成為了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再加上現代汙染嚴重,資源耗竭,使得海洋、河川魚群數量減少,傳統形式的捕魚祭文化受到衝擊。

我們希望能透過研究八卦網,了解阿美族捕魚祭文化,讓新一代的年輕人能記得先民的智慧,及探討海洋河川資源利用過度問題及其解決方法,讓捕魚文化持續流傳,不被遺忘。

隊伍名稱 三個傻瓜

指導老師 曹奕翔 彭錦元

參賽學生 陳翊宇 劉亞理 蔡正凱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9作者 陳翊宇、孫銘謙
來源 「原」形畢露-原住民工藝的傳統藝術與時尚創意。103年花蓮縣國中小學網小論文暨本土使命式行動研究競賽。人文領域,國中組第一名。
描述 能讓大家注意到原住民的傳統手工藝,是一件很好的文化交流,但外來文化開啟部落大門後,文物傳統就變得脆弱,當傳統的手工藝遇到現代,如何能延續傳統藝術,又能兼具創意時尚。
陳翊宇
8作者 花蓮縣環境保護計畫
來源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2004年
描述 針對改善花蓮縣環境汙染、環境品質等的計畫,秉持花蓮縣環境保護政策的精神、目標及策略朝永續發展的方向努力。內容依據花蓮縣特色予以增刪,為避免過於專業及繁雜,使用之環保專有名詞宜加以解釋,以利閱讀者瞭解。
陳翊宇
7作者 谷穆
來源 花蓮縣港口國小低年級校本課程
描述 這篇由老師所寫出來的教案。
藉由從認識阿美族的捕魚文化,從沿海及潮間帶衍生出各種獨特的漁獵生活,跟現代比照大型漁船的操作方式,過度捕撈對於海洋生態的破壞與未來漁民生計的威脅,傳統漁獵的永續漁法體現與自然共存、尊重大地的精神。教導永續經營的精神,
傳承海洋文化。
陳翊宇
6作者 鍾寶弘
來源 運動生物力學
描述 這是介紹運動生物力學的簡報,其中拋物體運動、圓周運動是跟八卦網使用有關。
陳翊宇
5作者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
來源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 秀姑巒溪河系情勢調查
描述 這是有關秀姑巒溪的和河川棲地、生物、生態資源等相關資料
陳翊宇
4作者 邱志豪
來源 花蓮縣阿美族海祭。源-原鄉原情
描述 濱臨太平洋的阿美族部落,靠「水」吃飯,崇敬海洋,每年都會舉辦「(海祭」又稱「捕魚祭」。各個部落各有不同的名稱,在靠近花蓮北邊的南勢阿美族群稱為「 米拉帝斯」 (Milaedis),秀姑巒溪阿美族稱「古目力斯」(Kumuris),海岸阿美族稱「沙滋捕」(Sacepo),而台東成功的宜灣族群,卻稱「米瓦拉克」(Miwarak)。
花蓮縣海祭,是一年之中僅次於豐年季的重要祭儀,其意義與豐年祭一樣,是感謝上蒼賜予,並祈求平安與豐收,不過,「海祭」的對象,是他們賴以為生的浩瀚海洋。
關於阿美族海祭的傳說及由來,根據花蓮市公所原住民輔導員李正文的調查,其中較為族人所信服的版本,就有3個說法:
一、相傳阿美族人的祖先是一對兄妹,在故鄉一次大洪水中,順水流漂到汪洋大海,很幸運獲得海神「卡飛特」(Kafit)的協助幫忙,才安然抵達台灣島。
二、很久以前,阿美族聚居地遷入一支高大又懂得通天法術的「阿里卡該」族群,平常不耕種或畜牧,只用法術作怪榨取阿美族人,阿美族人與阿里卡該發生多次殘酷的戰役,最後在海神的幫助下,使得阿里卡該乖乖臣服。
三、傳說中,有位「沙拉凡」的阿美族人,在河床附近撿拾木材,因河流湍急而漂流到女人國,被囚禁一段日子後,被海神所寵愛的鯨魚「馬久究」所搭救,才得以平安回到自己的部落。
陳翊宇
3作者 陳有貝
來源 史前臺灣的兩縊型網墜與投網技術。考古人類學刊•第 67 期•頁•117-155‧2007
描述 兩縊型網墜主要出現在臺灣新石器時代,而且分布區域極廣。但若檢視臺灣周邊地域的考古資料,卻發現極少有類似的器物出土,所以可以把兩縊型網墜與投網技,看成是史前臺灣一種普遍且具特色的捕魚方式。
太平洋島嶼地區今日也可見投網的使用,但根據資料所示,此可能屬晚近所傳入,在史前時代的遺址中,幾乎不見兩縊型網墜或其他資料可證明投網技術的存在。所以,關於臺灣史前居民和太平洋南島語族有否直接的移民與接觸等問題是需要再深思的。
過去的相關議題如巴圖與樹皮布打棒研究,多是以臺灣出土的考古資料比擬於今日南島語族的民族誌材料,雖然有力的說明了其相關性,但尚須解釋其中的年代落差現象,這也是此類考古學類比研究需重視的問題。
陳翊宇
2作者 李宜靜
來源 阿美族海祭神話與祭儀之流變。康寧學報 10:233-260(2008)
描述 阿美族一年要有四大祭典,才會得到神明保佑。但是,其中三大祭典: Meashudis 祭(捕魚祭)、Malishen 祭(運動祭)和Paishen 祭(豐年祭),在傳述與活動過程中,易為互相混淆。
這三項祭典與阿美族流傳的兩類神話故事相關:
一、是女人島故事,解釋海祭原由,與 Meashudis 祭相關,不同於婚喪慶典之後所舉行的捕魚祭。
二、是美崙山故事,解釋阿美族人訓練年齡組織,合力驅逐為惡者,因此演變成海祭與豐年祭,而運動是祭典必要的節目,主要成員以年齡組織為主。
美崙山故事與女人島故事都是解釋阿美族海祭的由來。
陳翊宇
1作者 呂憶君
來源 2007。記憶、海祭、身體實踐︰花蓮港口阿美的海岸空間。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論文
描述 阿美人的海洋文化長期是被忽略的。此論文要串連花蓮港口阿美人從過去到現在記憶的「海岸空間」。空間中的記憶是人們持續在空間中互動所產生的歷史結果。港口阿美人與海岸空間互動所產生的記憶,不僅與祭儀有關,也與身體實踐有密切且實質的關係。筆者從以下三大軸線論述港口海岸空間中的記憶,即海岸地名、海祭以及海岸空間中的身體實踐:
取其中 第五章 海岸空間的記憶與身體實踐
陳翊宇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八卦網科學實驗-0920
說明
經過這兩次蒐集、整理資料,我們更加了解八卦網設計的方式和灑網所需要具備的技巧,於是,我們自己設計實驗,想要知道鉛塊的多少與網子撒出的形狀的關係。
1.利用塑膠袋剪成圓形,在中間剪出許多小洞,模擬八卦網網子。
2.在圓周相對的地方夾上夾子,分為2、4、8、16、32個夾子模擬鉛塊,利用訪問學到的技巧,去模擬撒魚網。
3.我們將每格為3mm的方格紙放在桌上。
4.距離桌上1公尺的地方,模擬的八卦網的撒法,將它撒向桌子上的方格紙上。
5.用鉛筆將網子形狀畫下來,再算格子,不足一格的全部加起除以2,算出面積。
6.每個實驗記錄三次,供以後分析使用。(實驗結果在最後一張圖)
7.所有方格紙保留,做為資料。
初步結果
1.夾子越多,形狀越圓。
2.夾子越多,撒出的面積越大。
陳翊宇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二次討論-0920
說明
今天我們將昨天的訪問紀錄打成逐字稿,並打出訪問後心得,並且設計有關八卦網科學原理的實驗。
劉亞理
4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八卦網使用方法-2
說明
這是訪問陳翊宇外公外婆時,現場示範撒八卦網。
劉亞理
3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八卦網使用方式-1
說明
這是訪問陳翊宇外公外婆時,現場示範撒八卦網。
劉亞理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陳翊宇外公外婆-20150919
說明
我們來到吉安慶豐陳翊宇的外公外婆,外公是壽豐人,外婆是光復太巴塱人,都是阿美族,之後定居在慶豐。接受到不同阿美族族群的文化,知道各阿美族群間的差異,自己也有使用八卦網捕魚,也參加過捕魚祭。藉由訪問,更了解八卦網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也知道八卦網對於阿美族文化的影響。
陳翊宇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一次討論-9/10
說明
我們進行第一次討論,決定了題目和實驗方向,我們開始進行蒐集資料,之後進行彙整。
陳翊宇

序號內容上傳者
8作者 劉亞理
標題 撰寫報告方式
內容
經過這幾個禮拜的蒐集資料,我們所需的資料蒐集已經較完整。我們將所有的資料再次閱覽過,擷取我們所需部份。經過討論,結合老師和組員的意見,建立我們書面報告的結構,並了解撰寫小論文需要注意的格式,才開始撰寫報告。撰寫報告時,會再進行結構修改,將我們所想到的轉換成文字,完美的呈現。

劉亞理
7作者 陳翊宇
標題 如何搜尋相關資料
內容
一開始我們只使用「八卦網」來當關鍵字進行搜尋相關資料,但發現這樣相關資料有限,所查詢到的資料並未解答我們研究問題,因此我們以查到的資料中所提供八卦網的別稱或是相關關鍵字等中進行搜尋,包括手拋網、阿美族捕魚文化等進行進一步搜索查詢資料,便找到許多更多有關八卦網的的資料了。

陳翊宇
6作者 陳翊宇
標題 逐字稿:訪問陳翊宇外公外婆20150919
內容
外公、外婆為學生陳翊宇外公、外婆,宇為學生陳翊宇,理為學生劉亞理。
宇:請問所展示的這張八卦網的規格大小,網線所使用的材質,和魚網總重量?
外公:這張網子是12呎的八卦網,相當於半徑,網線所使用的是釣魚線,總共重8台斤。
宇:為什麼八卦網的網目有大有小,網線有粗有細?
外公:因為根據要抓的魚的大小,使用不同的網。捕小魚,要用細線網目小;捕大魚,要用粗線網目大的。如果抓小魚用粗線網目大的網子,小魚會鑽洞游出去;如果抓大魚用細線網目小的網子,大魚會把網子給扯破。假如網子破了,要補網子的工具也有大有小。
宇:八卦網是屬於阿美族的文化還是外面傳進來的?
外公:我也無法確定,只是知道自己上一輩就有人用了。(外公的爸爸為民前3年生)
宇:在以前是如何製作八卦網的?
外公:以前我們是用苧麻莖(imuwa)的纖維製成線,一針一線慢慢縫,大約一個星期縫好,還要將網子拉緊拉直,讓網子撐開,過一個星期就可以放上鉛塊(uten)了。以前自己做的網很容易破,也捨不得用,只會偶爾用。當要捕魚時,會非常小心觀察魚的方向,因為怕網子破,然後又捕不到魚。
理:這種捕魚方式阿美族語叫做什麼?
外公:tafokor。
理:請問現在你們都在哪裡抓魚?
外公:玉里長良(秀姑巒溪上游)
理:你們都抓到什麼魚?
外公:苦花魚、吳郭魚、垃圾魚。
外婆:第一次看到垃圾魚,很大隻,還以為是食人魚。
理:抓到魚之後,你們會把魚放在哪裡?
外婆:我們會把魚放在竹簍(kanas)裡。
宇:自己縫製的八卦網和現在工廠製的八卦網有何差別?
外公:自己做的魚網,彈性會比工廠製的好,而且可以做成自己要的規格,讀像工廠的都是統一規格的。
外婆:我們自己在捕魚的時候,有些工廠製的魚網,會在一碰到水面就會縮起來,但是自己製的網,會一直沉到水裡,捕魚的效果較好。
理:要如何去撒八卦網?
外公:撒八卦網的種類很多種,我用的是其中一個方式。將網子尾端的繩套綁在右手,要綁成活結,萬一水急的話就會被水流拉走,陸續折收繩子,一段一段收到右手上,直到繩子收完。將網子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放在披在右肩,左手伸進去網子內抓剩下一部份,接著來回擺動尼龍網,左右手一轉,扭腰,接下來放手的時機就是靠經驗了。
理:請問是所有阿美族都有捕魚祭嗎?
外婆:不是全部,像是太巴塱(花蓮縣光復鄉)部落就沒有捕魚祭,要靠海或是河口才會有。

陳翊宇
5作者 蔡正凱
標題 採訪陳翊宇外公外婆-0919
內容
9月19日我們去訪問陳翊宇的外公外婆,發現原來八卦網是集合先人的智慧結晶所創造出來的。譬如當外公將八卦網甩出去時產生的完美圓形,是必須經過多次練習才能甩出如此完美的圓形。
織成一個網,需要一個禮拜不偷懶,勤勞的織,才能織成一片八卦網,還需要將八卦網拉開一個月,才能使用。以前的人是使用苧麻編成的,而現在的人是使用尼龍繩。苧麻網每次補完魚,都必須曬過,才能繼續捕魚,而且又容易破,需要常常補,較費工。
一個網中約8斤,相較於4公斤,平常人必須練習才能應用自如,且臂力要夠,否則會甩不出去,翊宇阿公已經78歲了,還是一樣強壯,可以拋出完美的圓形。

蔡正凱
4作者 劉亞理
標題 研究目錄架構-1001
內容
壹●前言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
三、研究問題
四、研究救方法與架構
貳●正文
一、八卦網
(一)為何八卦網製作成圓的?
(二)鉛錘在八卦網上的作用?
(三)八卦網歷史?
二、捕魚祭
(一)
(二)
(三)
三、阿美族捕魚文化遇到的問題
四、永續利用
五、政府作為
参●結論
肆●引註資料

劉亞理
3作者 劉亞理
標題 youtube-科學小原子 #84 阿美族 八卦網 觀賞心得-0917
內容
今天與翊宇、正凱觀賞科學小原子第84集阿美族八卦網的影片。
我們看到許多關於撒網之科學原理,認為原來八卦網的設計,包含了許多科學原理,每一個設計,就有許多細節在內,這是阿美族祖先的智慧結晶,創造了這種奧妙的捕魚法,而撒網的動作,是需要不斷的練習,才會有可能撒出完美的圓。

劉亞理
2作者 劉亞理
標題 採訪陳翊宇外公外婆-0919
內容
我們拜訪陳翊宇的外公外婆,訪問有關八卦網的種種智慧。一開始,翊宇的外公拿出一個白色八卦網,上有綠色尼龍繩綁住。一開始我還看得不太明瞭,總覺得這捆白色尼龍「球」怎麼與網路上那圓形的八卦網有些不同,後來翊宇的外公開始理網,將這捆尼龍豎直,鉛塊朝下,綠繩朝上,再以綠繩纏繞白色尼龍部分,使整個八卦網程直筒狀,這時我就看出了,這絕對是八卦網無誤。可見在撒網前的理網,也是非常重要的。緊接著翊宇的外公將綠繩綁在右手,其餘的網披在右肩,接著來回擺動尼龍網,左右手一轉,扭腰,就撒出一個圓了,翊宇的外公真是技術高超。

劉亞理
1作者 陳翊宇
標題 第一次討論-決定研究方向0910
內容
經由第一次討論,我們大致擬定我們的研究方向,開始去實際去蒐集資料,經過整理,再進行方向的修正、調整。
一、 蒐集資料
利用網站,圖書館,蒐集有關八卦網的網站、書籍、論文。分成兩部分進行進行蒐集:
1、 阿美族八卦網的歷史發展
2、 使用阿美族八卦網所需要的科學原理
3、 阿美族八卦網設計的科學原理
二、 訪問耆老
藉由整理的資料,訪問部落裡的耆老,並實際操作八卦網。
三、實際實驗
藉由蒐集和訪問的資料,設計實驗。

陳翊宇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4書名 深情探索-花蓮縣河川生態走廊之美
作者 總編輯 陳德惠
出版社 花蓮縣政府
簡介(摘要)
1.花蓮四大水系
2.花蓮河川生態綜覽
3.萬物蟄居的水靈之美
4.部落文化巡禮
接下來介紹:
1.三棧溪
2.清水溪、翡翠谷
3.三富溪
導讀
介紹花蓮四大水系,河川生態的格局,由重要河川給予人類的自然與人文經驗,述說河川之美,從封溪護魚個的過程與成果,珍賞河川生態的可貴與美好。從部落人文記事與傳說,體會深幽莫測的山林中,祖靈護衛的秘境與禁忌,皆包含在這一場山水叢林間的美麗採索,等待你去發掘和體驗。
陳翊宇
3書名 巨人阿里嘎該
作者 故事採集 馬耀.基朗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阿美族沿台灣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分布繁衍,因為環境的關係,阿美族是典型的河海民族,擅長捕魚。做為阿美族男人,撒網的技巧是必備的能力,只要吃過阿美族傳統食物的人,一定會發現海鮮是阿美族主要的食物來源,海,對阿美族來說具有獨特的地位。從他們那麼重視海祭,便可見一斑。
導讀
本書由神話故事說明阿美族敬畏、順從大自然的規律與力量,尊重、愛惜天生萬物。
陳翊宇
2書名 石堆中發芽的人類學家
作者 蔡政良
出版社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一個誤打誤撞闖入都蘭阿美族生活圈的客家年輕人,和他的一群兄弟們,在都蘭參加海祭及一些活動,雖然出糗不斷,卻在汗水與淚水中茁壯,在石堆滿佈中努力成為真正男人。
導讀
以敘述故事的方式,讓讀者輕鬆閱讀,由字裡行間讓人認阿美族人的生活方式。
陳翊宇
1書名 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
作者 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社 行人
簡介(摘要)
行人團隊於2014年開始企劃,並陸續收集調查台灣各地傳統漁法的相關資料。一經深入採輯發現,各地對於沿海漁村地區、以及其捕魚技法的相關記錄,資訊非常缺乏。此外,在漁村人口流向都市,捕魚技法無人傳承之下,許多漁法可能在五至十年內面臨失傳的困境。,希望藉由這本書,把這些精彩但即將消失的漁法細緻地呈現。
雖然我們的生活環境被海洋圍繞,但大部份的人對海洋了解甚少。行人希望藉著出版《討海魂》一書,帶著大家回到問題的原點。透過這些漁人一生與海共存共榮、簡單而不過漁的傳統捕魚技法,帶出人與海的相處哲學。或許這些生活簡單、終日與海搏鬥的漁人,能為我們指出一種未來。

導讀
本書舉出台灣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方法,其中第8篇與我們的主題相關-屏東旭海八卦網
1.介紹八卦網的設計原理
2.八卦網捕魚時的裝備
3.八卦網捕魚技巧
4.資源共享的阿美族分工傳統
陳翊宇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八卦網的構造設計和使用方式蘊含著科學原理、技巧,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撒得好,所以可以顯示出自己的捕魚技巧,以及八卦網很早就傳入阿美族,八卦網也成了阿美族捕魚文化的一環。而捕魚祭正是展現出阿美族捕魚文化、年齡階層等特殊文化。
然而這些文化,將會因為河川、海洋汙染嚴重,商業、工業化的漁業而消失。關於河川汙染,希望大家可以重視水汙染等問題,並從自身減少汙水排放開始,配合花蓮縣政府設置污水下水道,將汙水可以有效的經過處理才排放,減少對於河川、海洋的汙染,以及政府所推動的河川復育計畫等。
關於魚群生存浩劫,希望大家減少使用破壞性漁業所抓的魚獲,也希望政府制定法規,朝向「永續漁法」的概念。
八卦網與阿美族的捕魚方式可以轉型成觀光產業,成為阿美族下一個觀光亮點,也可以使年輕人留下,將捕魚祭文化和阿美族的傳統捕魚文化,不斷傳承。也可以在不影響捕魚祭祭祀為前提的情況下,讓民眾參與了解,捕魚祭讓更多人知道,推廣阿美族的捕魚文化。
陳翊宇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八卦網的構造設計和使用方式蘊含著科學原理、技巧,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撒得好,所以可以顯示出自己的捕魚技巧,以及八卦網很早就傳入阿美族,八卦網也成了阿美族捕魚文化的一環。而捕魚祭正是展現出阿美族捕魚文化、年齡階層等特殊文化。
然而這些文化,將會因為河川、海洋汙染嚴重,商業、工業化的漁業而消失。關於河川汙染,希望大家可以重視水汙染等問題,並從自身減少汙水排放開始,配合花蓮縣政府設置污水下水道,將汙水可以有效的經過處理才排放,減少對於河川、海洋的汙染,以及政府所推動的河川復育計畫等。
關於魚群生存浩劫,希望大家減少使用破壞性漁業所抓的魚獲,也希望政府制定法規,朝向「永續漁法」的概念。
八卦網與阿美族的捕魚方式可以轉型成觀光產業,成為阿美族下一個觀光亮點,也可以使年輕人留下,將捕魚祭文化和阿美族的傳統捕魚文化,不斷傳承。也可以在不影響捕魚祭祭祀為前提的情況下,讓民眾參與了解,捕魚祭讓更多人知道,推廣阿美族的捕魚文化。
陳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