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eads

專題名稱 microbeads

專題描述 1.探討清潔用品裡的柔珠對環境的影響
2.改變清潔習慣,培養友善環境的盥洗方式。

隊伍名稱 章魚燒

指導老師 蔣樹銘 劉厚德

參賽學生 李天予 張芊芊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Melissa Breyer
來源 http://www.treehugger.com/ocean-conservation/over-800-trillion-microbeads-enter-wastewater-daily-us.html
描述 文中提到我們正在面臨一場汙染危機,但大部分的人都沒發覺。美國每天都有超過800兆的塑膠微粒進到廢水中,塑膠柔珠在海洋,已經造成極大的汙染,甚至在海中的生物體內,也常發現到累積成的塑膠顆粒。許多國家已開始行動,美國、加州等地也已禁用,是時候面對這場塑膠危機了。
李天予
9作者 Buzz Orange
來源 http://buzzorange.com/2015/08/17/plastic-ball/
描述 這篇文章主要就是在介紹Story of Stuff塑膠微粒的影片。日常生活中,其實有非常多的日用品中就有含柔珠的一種成分,但真正在關注的人少之又少,而柔珠依但進到了食物鏈中,除了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更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加入了柔珠成分的廠牌,因為價錢以及顧客的消費率,而把這種危害環境的成分加了進去,消費者們應該知道如何避免用道或買到這些產品。
李天予
8作者 Waterloo
來源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3/150324132232.htm
描述 不只是美國,加拿大境內也有關於塑膠微粒的討論:加拿大Waterloo大學的研究團隊,整理既有的科學文獻以及在北美五大湖區健行實地觀察。他們提出,塑膠垃圾有的大到像大鼓,有的小得肉眼都快看不見,像柔珠。尤其是小的塑膠分子微粒,廢水處理的過程裡,是無法阻擋他們流到水域。有國會議員提出,要加拿大政府至少要列出有使用微粒的產品。
李天予
7作者 Lisa Boyle
來源 http://www.5gyres.org/blog/posts/2015/5/23/journey-of-the-plastic-microbeads-from-science-to-legal-policy
描述 微珠很難看到,因為它是小於5mm,當在聚光燈下,它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壞演員。塑料微珠通常出現在個人護理產品如面部磨砂,沐浴露甚至牙膏。單件產品可以包含多達350,000聚乙烯或聚丙烯微珠。但在珠加州禁令和聯邦禁令被劇本很快就會送塑料微珠退休以及其他臭名昭著的壞行為,如鉛塗料和gasoline.研究5環流'博士馬庫斯埃里克森大湖進行我們知道,微珠,我們一直擦洗用的洗直降我們的排水渠,進入我們的湖泊,河流和海洋。在此之後的科學發現發表後,5環流示範立法禁止個人護理產品的珠子和發表隨著科學的完全奉獻給法律解決方案塑料污染杜蘭法學院第一定律日記的摘要立法。與此同時,5環流開始從事在紐約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國會議員,然後在全國范圍內為立法起飛與許多其他非營利組織的幫助。
李天予
6作者 Ontario
來源 http://www.ontario.ca/page/microplastics-and-microbeads
描述 Microplastics雖小,但有害的塑料顆粒,可以破壞湖泊,河流,魚類和野生動物。加拿大安大略省藉由調查安大略湖、尼亞加拉河的沉積物發現Microplastics來自塑料材料,包括碎片、線和泡沫等。微珠是一種微型塑料,多用在牙膏或肥皂中的去角質成分。
安大略省提出做法在環境微珠遵循5原則:
1.Partnership:發展與利益相關者,包括工業,農業,社區和非政府環保組織制定了淘汰微珠的合作夥伴關係。
2.Alignment:採用常見的淘汰時間表,以禁止個人護理產品與微珠製造十二月2017年開始的這一天是支持行業,採取行動線微珠。
3.Precaution:及早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環境中的微球。
4.Evidence:繼續投資於科學且運用科學的研究結果支持的行動。
5.Innovation:按行業允許創新開發替代產品時,它可以證明他們推動環保。
張芊芊
5作者
來源 https://conbio.org/images/content_policy/03.24.15_Microbead_Brief_Statement.pdf
描述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塑料微珠對環境的威脅,並因禁止所有個人護理產品添加此成分。微珠污染環境,增加了越來越豐富的微型塑料碎片。其顆粒太小,無法有效地通過污水處理過濾;過程中,微珠被發現在水生棲息地和魚類。微型塑料碎片,固有化學污染物的雞尾酒,已被數百人胃中發現野生動物物種。微型塑料的涉入可能導致的生物累積危險化學品和在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儘管微珠的尺寸小到讓人難覺,但內陸和河水中都已經有人發現他們的蹤跡。作者支持立法禁止從微珠個人護理產品,也有62個來自31個國家的非營利組織,公開支持禁用。同時,美國伊利諾州也通過禁用柔珠。
張芊芊
4作者 Kate Bratskeir
來源 http://storyofstuff.org/blog/move-over-microbeads-here-comes-the-loofah/?utm_source=takepart
描述 許多護膚用品和日常洗潔用品以添加太多不同的去角質成分,文章提出用絲瓜布來取代柔珠的效果。在作者的記憶中"絲瓜瓤在90年代風靡一時。但是,現在拿起它,不得不懷疑為什麼我們永遠停止使用這些?記得他們的有些粗糙,但是當我弄濕這個用溫水,感覺像一個柔軟棉毛巾。而且它是完全自然的和可再生的 - 它從苗圃植物生長。當你有一個絲瓜布,可以把它的權利在你的零愧疚上。"藉由以前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減少使用柔珠的機會。
李天予
3作者 Takepart
來源 http://www.takepart.com/article/2015/09/18/8-trillion-reasons-ditch-microbeads?cmpid=tp-fb
描述 據美國七個學院發表的新報告,塑膠顆粒太小在淨水場被捕獲。研究人員估計,800兆的磨料珠可能是在日常通過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汙泥又被當作肥料,下一次大雨和農民的灌溉系統可能結束柔珠的旅程。
微珠已經在各大洋和水小機構,包括五大湖和洛杉磯河被發現。但因為他們是如此的渺小,當你在海灘上,你沒有注意到微珠就像你發現一個塑料瓶蓋或糖果包裝紙沿著岸邊漂浮。
報告最後呼籲大家"每天8萬億珠倍1825天,勇往直前,馬上拿出計算器,做了災難性的數學。"

張芊芊
2作者 pubs.acs.org/est
來源 http://pubs.acs.org/doi/pdfplus/10.1021/acs.est.5b03909
描述 這個網站說明了某些國家已經正是在執行禁止使用柔珠成分的相關運動,在文章內我們也能清楚的知道關於柔珠的名稱、背景和環境科學與科技。這篇文章即使用英文撰寫,但簡單清晰的讓一些沒有接觸過柔珠這個議題的群眾,對柔珠從基本的認識到生活中的連結都建立起一個概念。
張芊芊
1作者 Kaza
來源 http://mypaper.pchome.com.tw/qce21ra22f/post/1328060080
描述 環保團體發現台灣海岸、和水中接有柔珠成分的出現,證明了柔珠盡到下水道後是無法清理的。但環保署認為目前無明確證據能顯示柔珠對生態的傷害,目前無法制訂相關管制計畫。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表示,柔珠百害無益,是由塑膠微粒所組成。其密度不高,會懸浮在水中,淨水場也無法有效處理。所以柔珠就隨汙水流入海水,吸取更多毒素,形成食物鏈的循環。
張芊芊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3人團結
說明
昨天中午,老師和我們一起閱讀一篇有關柔珠詳細背景資料和成分等的外國文章。因為不是我們的語言,讀起來相對困難;我們也花了不少時間在這方面的討論,對於柔珠的生活應用以及跟科學實驗的連結都有更細微的發現。這幾天在整體報告要做出一個總整理,把握剩餘時間好好加油!
李天予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查詢資料與相關文章
說明
接觸了柔珠得這個世界以後,就覺得是一個有趣的專題。雖然是一個冷門的題目,網路上的資料或文章也不多,不然就是很多看不太懂的,雖然在查詢過程中不怎麼有趣,但深入到一個階段,其實就蠻好玩的。我們的時間所剩不多,加油吧!!
李天予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學校討論
說明
今天難得有時間在學校運用空檔,和芊芊一起完成一些細節和書面報告的討論。我們也盡力搜尋現有的資料,共同閱讀困難的英文文章,絞盡腦汁發揮想像力寫下每篇報導的重點,並彙整成一個像樣的論文。雖然兩人能一起製作的時間不多,但就盡力而為!
李天予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書籍閱讀
說明
天予和我都很忙,工作大多只能分工合作。今天讀了"給青少年改變世界的機會",感觸極深。我才猛然發現,現在的我們似乎都忽略了周遭的環境,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一個需要設計與改變的新世代。終於找到了我們當初要製作小論文的原因,也想把用行動改變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張芊芊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市面調查
說明
今天到寶雅探查市面上的洗髮精,沐浴乳和洗面乳是否真的有添加柔珠的一個成分。其中以洗面乳占最多,甚至把柔珠當作推銷產品的工具,吸引更多民眾的購買意願。天予和我的收穫許多,發現原來塑膠微粒就這樣隱藏在人們的生活中,但大眾絲毫沒有危機意識,還把柔珠歸類成很好的夥伴。藉由這次的商品探查,又讓我們更接近了柔珠的世界。
張芊芊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張芊芊
標題 國外文獻
內容
1.在巴西的戈亞納河出海口,水體中塑膠微粒的密度約相當於同地區的魚卵密度,且約為同地區幼魚密度的一半
2.比利時研究指出,當地養殖海產「紫殼菜蛤(食用殼菜蛤)」與「牡蠣」中,紫殼菜蛤平均每克(乾重)含有0.36顆塑膠微粒,牡蠣平均每克(乾重)含有0.47顆塑膠微粒;經統計後,在歐洲常食用牡蠣等貝類的族群,每人每年塑膠微粒攝取量約為11000顆,而不常食用的人每年也會吃進約1800顆

張芊芊
9作者 張芊芊
標題 國內團體
內容
看守台灣是台灣目前最積極打擊塑膠微粒的民間團體。1998年,一群關心台灣的朋友相約於台北成立「看守台灣」,並於次年正式依法設立「看守台灣 協會」,以永續台灣為目標,從事環境和生態調查與各項公共政 策之研究分析。他們想要喚起社會各界人士一起來看守台灣,使台灣成為環境永續及社會公義的社會,在不損及自然環境健康及下代子孫福利的同時滿足人類的需求。
對於關鍵的台灣環境議題,看守台灣透過論述,公開呈現事實,分析環境問題潛在原因及提供務實解決方法,以提升民眾意識,進而要求新政 策、新的投資方式及新 的生活選擇,以促進國家社會的改革。
看守台灣並透過翻譯出版美國知名環境智庫「看守世界研究中心」的出版品及發行本土環境雜誌《看守台灣》季刊,引進綠色思潮,宣揚永續理念。
民間教育
看守台灣表示,民眾如果發現自己家中的產品含有塑膠微粒,又不知如何妥善處理,可以將該產品寄給該協會處理。目的在於將其中的微粒純化出來,留下各種的塑膠微粒,並將空包裝照相建檔後回收。之後與相關政府單位會商後,若遇到外界阻力,協會將再研擬進行連署行動。
實踐APP
環保團體的努力不僅是從議會立法著手,2012年起,北歐的「塑膠濃湯」(Plastic Soup)與「北海協會」(Stichting De Noordzee)合作研發APP ,看守台灣協會也是72個NGO與研發團隊的其中之一。消費者只要使用這套APP掃描產品條碼,便可以知道其中是否含有PP、PE、PET或PMMA等物質,而不必瞇著眼睛檢查產品成分例如polyethylene、polypropylene等難記的化學名稱。在看守台灣協會和志工的努力下,在台灣銷售的產品資訊也已列在該APP的資料庫。不過,該APP的說明文字尚未中文化,看守台灣表示將另行募資進行這項工作。
科學證據的建立
因為台灣現有的資料並不齊全,看守台灣中的許多文章也是從國外報導取得的。所以為了讓更多台灣人瞭解到這些微不足道卻很重要的訊息,看守台灣也扮演了翻譯的角色。

張芊芊
8作者 張芊芊
標題 國外研究
內容
塑膠不死 陰魂不散的「微塑膠」
塑膠不死,它只是逐漸轉變成稱為「微塑膠」(microplastics)的碎片。由於這些顆粒在一般環境中可以存在很久並且會吸附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簡稱POPs),對於追踪這些污染物及探討它們如何進入食物網是一個很好的工具。現在這些微小粒子變得無處不在,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海灘上,甚至偏遠的島嶼,如科科斯群島、加那利島、聖海倫斯和亨德森島。當這些顆粒漂浮在海面上時,它們開始吸附及累積POPs。
國際合作 追擊海洋塑膠
2005年,國際顆粒監測組織(International Pellet Watch, IPW)為了追踪和研究塑膠顆粒,創辦國際顆粒監測組織。我們尋求各地公民協助,在他們造訪海灘時,收集塑膠顆粒並郵寄到我們的實驗室。目前為止,我們已分析了來自40餘國、約200個地點的一千個顆粒樣品。
相較於傳統檢測水、沉積物和生物樣品的方法,IPW的方法具有優勢:
1.顆粒中污染物的百萬倍高濃度,化學分析時需要的樣本量極低,運送成本因此大為降低
2. 因為不需特殊儀器,分析成本大為降低。
藉由這種方法,IPW用非常低的成本就建立一個全球POPs污染地圖。

體積越小 傷害力越強
除了吸收POPs,海洋中的塑膠亦含有其他添加劑,而這些添加劑都可能會干擾由賀爾蒙調控的生理反應,導致內分泌失調。塑膠顆粒中的添加劑已是非常有害的,然而現在因為更多添加劑添加到塑膠成品,使得塑膠碎片比顆粒更具危險性。我們最新的研究證明,瓶裝水瓶蓋就含有內分泌干擾物-壬基酚!瓶裝水瓶蓋上的壬基酚只是冰山一角,海灘上的各種塑膠碎片早已被發現因為添加劑而含有各種有害化學物質

張芊芊
7作者 張芊芊
標題 文獻整理
內容
1公升海水 100顆塑膠微粒
Cózar等人組成的西班牙遠征船隊,在全球的開放海域中選取442個測試站,共收集超過3千個海水樣本進行分析,發現大洋中漂浮性塑膠碎片的含量大約為7千至3萬5千公噸,含量最高的地區為北太平洋,占了全球塑膠碎片總量的33% 至35%,其中又以1-5 mm大小的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特別多。根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定義,塑膠微粒是指尺寸小於5mm的塑膠碎片,包括了初級和次級兩種來源:初級來源是原本就製作成微小尺寸的塑膠製品,而次級來源則是從較大的塑膠分解而來。
這些微米、甚至是奈米等級的塑膠微粒,累積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和底泥中,甚至可達每立方公尺10萬顆粒,也就是說每1公升的海水裡面就含有100顆塑膠微粒。
海塑碎片新去向 藉食物鏈進入生物體內
Cózar等人發現塑膠微粒尺寸和數量的分布趨勢很奇特,2mm大小的微粒數量最多,小於1mm的微粒卻幾乎沒有,表示越小的塑膠微粒被分解或消失的速度越快。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小塊的塑膠碎片受到陽光照射而分解的速率比大型塑膠廢棄物來得快,或是塑膠微粒上的微生物也參與了分解的過程,另一個可能原因則是這些塑膠微粒已經成為海洋生物的盤中飧。
會誤食塑膠微粒的生物五花八門,從大型的海洋生物鯨鯊、中深海層的小型魚類到沿岸底棲棘皮動物,只要是濾食型的生物通通都有誤食的風險。被小型魚類誤食的塑膠微粒,再透過一連串的食物鏈加成作用,累積在食物鏈上層的動物體內,像是海狗、海獅等海洋哺乳類體內都發現有塑膠微粒。

張芊芊
6作者 李天予
標題 柔珠是什麼?
內容
柔珠是什麼?
「塑膠微粒」又稱「塑膠柔珠」,指的是小於5毫米塑膠碎片,融化後用來製成更大的塑膠製品或保養品中的去角質顆粒。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洗面乳、沐浴乳、牙膏當中,常有許多潔淨粒子,可以深入清除髒污,卻會造成生態汙染。它們實在是太小了,濾網、污水處理等,根本無法阻擋,於是這些塑膠就流進海裡了。塑膠微粒就像海綿一樣,它們會吸附有毒物質,病原體、藻類或是有害微生物等,都會被吸入塑膠為例的組織中,而一旦累積在海洋生物中,就會對人類產生不良影響。
製作的廠商會用這些塑膠為例的原因之一當然是因為便宜,比我們以前用的天然去角質材料還要廉價許多。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天然的去角質物很有效,大概一星期使用一次就夠了,但添加塑膠微粒的產品,功效減少非常多,所以就得天天用也就會用得比較快,用得比較快就得買更多,廠商當然樂見其成。早期的洗面乳內容物大多是椰子殼或碎果仁,幫助皮膚去角質,英國《獨立報》指出,1990年後廠商大部分都換成塑膠柔珠,但只會簡單地標註「PE」(聚乙烯)、「PP」(聚丙烯)或「PMMA」(壓克力)等英文字。
1960年後,塑膠微粒就不斷在海洋中累積,到現在已成為地球上最常見的固體汙染物,據歐洲統計,歐洲一年就有四千多噸塑膠微粒排放到海洋,這樣的影響就相當於四億個10克的塑膠帶,直接被丟棄在海洋中。
這種對環境有害的物質,消費者必須要聰明的拒絕購買,不過問題還是要從源頭解決。有許多國家像是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他們開始正視塑膠微粒的問題,將會要求廠商禁用這種塑膠微粒。
• 市售強調去角質、深層潔淨、含柔珠與具磨砂效果的產品,有70%以上含有塑膠微粒,而其中95%以上屬於polyethylene(PE)聚乙烯塑膠(研究員調查統計,樣本大於100)。
• PE聚乙烯塑膠非常容易吸附有機污染物(包括台灣半導體業必用的全氟化物,以及菲、萘、γ-六氯環己烷、萘酚等神經毒殺蟲劑與多環芳香烴類,還有多氯聯苯),且比起其他類塑膠,PE的吸附力相對要強許多。

李天予
5作者 張芊芊
標題 田野調查
內容
昨天下午,我和天予一起到寶雅調查市面上的各項盥洗用品是否真的有添加柔珠的成分。才走到第一排,隨便拿起家裡常會用的洗面乳,幾乎在商品後方都有各式各樣柔珠的英文成分。天予也大吃一驚,有些產品甚至直接寫出"柔珠洗面乳"作推銷;如果不接觸microbeads,我可能一生中都會使用柔珠的用品,卻不知其中對生態的污染。這次的調查啟發了我許多不同以往的思維,繼續研究!

張芊芊
4作者 李天予
標題 老師的分享
內容
今天趁中午找老師分享我們週末到寶雅調查的心得,以及一些關於成分的問題。老師很用心,他在這幾天連假中幫我們想到了柔珠與生活的連結運用。在網路文章上,看到的幾乎都是microbeads的負面評論,又有什麼方式把這個惡魔化為天使呢?老師告訴我們:柔珠是由極小且多的塑膠微粒組成,我們能藉由膠囊外殼的概念,延伸出滅蟑螂的假想行動。不過在國中階段,我們手邊的資源並不足以讓我們的做出一個實體作品,但我們可以透過繪圖的方式讓大家更瞭解我們的想法。

李天予
3作者 張芊芊
標題 和時間拉扯
內容
眼看交稿的時間近了,許多細節都還沒完成。我們當初選擇了這個比較冷門且資料較少的題目,所以相對也要花更多時間去搜尋我們的議題和文章。一切從零開始到找書調查,慢慢地有了一個樣子。雖然時間快到了,也要慢條斯理的把小論文做最好,加油!

張芊芊
2作者 李天予
標題
內容
昨天跟芊芊一起去寶雅做市面調查,我發現柔珠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裡不斷的出現,其中以洗面乳含的柔珠成分最多,甚至有些廠牌直接以柔珠做為推銷的標榜,我們應該要重視柔珠帶給患境的嚴重汙染,或許台灣更應該禁用這種壞環境的微小粒子。我們真的都很驚訝,要不是這次的小論文,我們可能買了多少含有microbeads的產品,多都數不清!

李天予
1作者 張芊芊
標題 柔珠資料搜尋:化困境為動力
內容
當初決定做小論文後,接觸到洗面乳含塑膠微粒的這個議題,才發現原來自己每天的生活中竟然有這麼重大的一個汙染來源,但也很納悶為什麼卻只有非常少部分人的知道,更別說是重視這個議題,所以想把這個訊息分享給大家。但這也成為了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很大的一個困難:網路上很少有關這方面的報導與資訊,台灣有一些新聞性的報導,但內容大多雷同。現有的塑膠微粒資料大多是外國網站的新聞與研究文章,這更加考驗了我們的英語能力。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台灣欠缺柔珠的科學性報導,其是這也是這個題目值得我們小論文研究的原因。

張芊芊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2書名 我是馬拉拉 I AM Malala
作者 馬拉拉.優薩福扎伊, 克莉絲汀娜.拉姆
出版社 愛米粒
簡介(摘要)
馬拉拉,一位年輕的女孩,為了倡導受教育的基本權利,發出了連子彈都無法穿透的堅定力量。
本書是一部卓越非凡的故事,關於一個家庭因全球恐怖主義而遭到連根拔除的內容;一個奮力爭取女孩受教育權利的過程;一個關於一位父親,他身為學校校長,倡導並鼓勵他的女兒寫作和參與學校事務;與一對勇敢的父母親,在當地重男輕女的傳統社會之下,珍愛他們的女兒如同兒子。這將會讓你相信由一個女孩所發出的聲音,這個力量將激發改變全世界。

導讀
這本書會讓你知道馬拉拉這麼年輕的女孩子,全心全意為了受教育的權力及性別平等而做出的堅持,是非常觸動人心的。在讀這本書之前,很難想像一個同樣是小孩,發出的心聲及行動影響竟然那麼大,可是讀完了以後,就會發現其實不管年紀、不管性別,只要願意去做,帶來的影響絕對比想像中大。而這次小論文的柔珠,打擊它才正要開始!!
張芊芊
1書名 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 Design For Change
作者 許芯瑋、社團法人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
出版社 凱信企管
簡介(摘要)
「Design For Change」是一個在印度發起的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在臺灣,由師大英語系畢業的前師大附中英語科代理教師許芯瑋 Kate Hsu發起響應,經歷三年的努力,目前臺灣的部分挑戰辦得有聲有色,更被原發起人讚為「亞洲區楷模」!
  本書結合作者本身對於教育的看法,及DFC在臺灣的實際活動經驗,闡述對萬事好奇的孩子比常人更有能力達成目標。透過DFC這個活動讓孩子學習人生最寶貴的課題:建立「我做得到」的自信心、讓孩子知道「解決生活周遭問題」並非一件不可能的事。

導讀
讀完這本書後,發現處理事情,不能直接逃避,這樣反而一直無法處理好,而是要有「我做得到」的想法,只要有了自信心以後,又可以發現解決事情或問題並不是一件難事。這次做小論文有想要放棄的一段時間,但我們選擇了繼續做下去。其實在生活上不管什麼事,只要有這種心態,並全力以赴,一定都繪有好結果的!
張芊芊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藉由這次的小論文,從網路上的網站文章、新聞報導的有形資料中,我們已經被說服塑膠微粒確實對自然生態有明顯的影響。美國加州也在今年九月通過了禁止販賣含有柔珠的個人清潔產品。證明了塑膠微粒並不只是危言聳聽,而真的是茲事體大的危機。
有人問我們,知道柔珠有害,又怎麼樣?最近我們看了兩本關於青少年改變世界的書籍:和我們年紀相近的者。報告交出之後,才是我們行動的開始。我們將會變成另一種「微粒」,雖然非常微小,但可以揪團、聚眾,產生影響力。我們已經預約要在班級裡跟同學分享我們這次的學習,希望能感染一些同儕。打擊柔珠,現在才正開始呢!
張芊芊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3說明 最終ppt張芊芊
2說明 修改部分細節張芊芊
1說明 初步擬定ppt 李天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