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況空前─探討花蓮民眾對「剩食」處理之現況
在意識到剩食這件事情後,原本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多了一種「剩食」眼光,我們開始會注意我們周遭的剩食狀況,也更想知道一般的民眾是否對剩食有了解,他們又有什麼樣的處理方法呢?想藉由問卷調查法來知道民眾對剩食的認知是什麼?一般民眾又是怎麼處理剩食的呢?除了民眾之外,公家單位與民間單位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們想要更加擴大我們的研究,分成兩個路線去探查。一條是詢問花蓮的政府機構,是否對於剩食有擬訂什麼樣的策略,而這些策略在實施上是否遇到了困難;另一方向則探訪民間的團體,舉凡社福機構、網路平台等等,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剩食的處理情形。
最後,也是這項研究中我們最大的心願,當我們整理出了這些訊息,我們希望可以藉由實際的行動,讓剩食的概念能夠傳播出去,從校園開始,慢慢進入社區,讓大家知道如何去避免剩食、處理剩食,讓食物產生最大的利用、最小的浪費,讓民眾們可以一同參與愛護地球的行種。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羅震祺 標題 總心得 內容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耳熟能詳,但很少人理解它的含意,它告訴我們要珍惜食物,一點一滴都不要浪費,而在丟食物之前要先思考,不要任意糟蹋別人的心血,但在台灣,丟棄食物卻很「普及」,因此我想加入剩食研究組,一起探討到底該如何減少花蓮的廚餘,同時我也對剩食大感興趣,更是好奇剩食到底是甚麼。 一開始,老師推薦我參加小論文社,而我也對小論文感到好奇,所以便順口答應了,第一堂社團課,我有些緊張,上課前,老師有特別先講解小論文的定義及用意,而我也學到了一些新知識,接著,伴隨著討論與報告,我們訂了幾個小論文的題目,經過篩選後,剩下「剩食」跟「假新聞」這兩個題目,經過我的深思熟慮,我選擇了剩食,而我會選擇剩食,全是好奇心的指引,接下來便要開始擬定小論文的「發展」了。第一次進電腦教室時,我興奮的不得了,打開電腦,開始打老師出的作業,結果,五下的人生有如一陣風般,迅速的結束了。在暑假的8月,是一段我的「空窗期」,為了要參加9月的字音字形比賽,所以暑假幾乎每天都要練字音字形,沒時間打小論文,而不久後,開學了!9月的繁忙簡直加倍,因為10月就要交出小論文的正文,因此大家都很忙,我要打〈剩食的危害〉這一部分,但一直沒有甚麼靈感,好不容易,我終於打玩了,卻還是有不勝枚舉的作業,彷彿永遠打不完!我們還有看2部有關剩食的紀錄片,並進行討論,最後我們甚至到了環保局以及愛心冰箱管理者的家進行訪問,這些將會是正文的重要依據! 在小論文社內,不僅能學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更能塑造出一段難忘的回憶,雖然過程中難免會有些挫折,但我們仍會努力面對它,並且全力以赴,直到撐過去,這個小論文社的經驗,將會讓我永生難忘,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會開花結果,最後,我們將會收穫滿滿的凱旋歸來! | 羅震祺 |
9 | 作者 黎國則 標題 總心得 內容 俗話說:「一粥一飯汗珠換」,我們因該要珍惜食物,不能隨便丟棄食物,或者全部吃光,就是因為現代人不懂得珍惜食物,我們才想探討這個議題的,在五年級時,我們是因看到報章雜誌上有刊登剩食餐廳,才毅然決然的,選擇剩食這個主題,一開始,我們懷抱著熱血的心情,開始第一樣功課「分析剩食文獻」,接著,我慢慢的發現到,遺往的那般熱血,如今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疲憊的感覺,不過多了一個目標要達成,成為我願意繼續打小論文的推進力,一轉眼,到了五年級的暑假,這中間,我們都馬不停蹄地在趕工,在暑假期間,我們做了分組,專書心得和紀錄片的分析與心得,這中間,甚至還發生了人員調動,但這些都不是問題,畢竟我們還是一路走來這一步了,到了六年級,眼看截稿日期就要到了,我們更是不眠不休,敖夜、上課打,樣樣來,畢竟已經是迫在眉間的時刻了,只好稍微打亂預定行程,這一個小論文製作,讓我了解到一件事,今日事今日畢士真的很重要,不然趕稿日期到了,就會十分疲憊,第二,睡覺真的很舒服,不眠不休地趕工,害我常常打瞌睡,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小論文,這讓我的報告技巧會更上一層樓,我還不僅宣導惜食文化,自己也了解到惜時是多麼重要的了。 | 黎國則 |
8 | 作者 彭柏睿 標題 總心得 內容 俗話說:「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來年買條大黃牛。」這句話的意識是:如果我們省吃儉用不浪費食物,明年就能買一頭牛,我慶幸能成為小論文的成員之一, 這也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小論文是什麽? 一開始我們先討論出想研究的主題, 再慢慢的深入研究, 最後我們以「剩食」作為主題, 首先先找出有關剩食的文獻, 當作我們的參考, 當我們看到別人做的小論文那麼豐富, 一時心裡有著放棄的念頭, 還有一件事,是要對我們的剩食議題立下定義 , 在找證據證明我們的定義,只要有了定義我們就大概有了方向,知道自己要朝哪一方面來深入了解與研究,所以定義出來後每天只要有空閒時間,我們都是聚在一起討論,我們要研究的對象、行政機關等,過程中我們也看了許多相關資料,不論是影片或是博碩士論文以及網路新聞報導,不只激發了我們許多靈感,還讓我們得知許多相關資訊,也常常下午都討論到六點才回家,甚至假日來學校討論,也有時候因為打作業打到很晚才睡覺 在這當中,我也學會了好多事情,例如上台演講、電話訪問以及一些電腦小知識,其中也慢慢的在培養我們的責任心和自信心及耐心,像是親自到超市門口發放問卷也是在培養勇氣,也有碰到被人拒絕填答問卷的結果,這也是在陪養我們的自信心,一部分也是在考驗我們的耐心,所以我認為這次作小論文,讓我覺得獲益匪淺, 除了讓我學會如何打小論文,也讓我學會做事要有三心,一、責任心二、自信心三、耐心,在此我要謝謝學校、老師及主辦單位,給予我這個機會,真是一件難得的事。 | 彭柏睿 |
7 | 作者 劉宸妤 標題 總心得 內容 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時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個格言的意思是對於一碗粥或一碗飯,我們因該要想著米飯得來不易,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我們因該要把食物吃乾淨,再丟棄食物前先想想農民的辛苦,時時記住不要因為在購買時沒有想清楚要購買甚麼食物,才不會因為買太多而過期。我們會想研究剩食是因為知道許多人都很長丟棄食物,因此這些問題時常浮現在我腦海中,我想知道剩食的定義是甚麼?剩食會造成哪些危害?要怎麼解決剩食?等等的問題。 到了要選社團的時候了,老師請我們參加小論文社,我決定試試看,於是我點頭答應。到了第一次上課,我們都還像是剛生出來的寶寶一樣,總是跌跌撞撞的,慢慢前進,過了幾個禮拜適應後,我們有些許進步了,是一位小學生了,開始有想法,會思考,而不是都聽取老師所講的機器人,雖然會做錯事,但不必氣餒,失敗是成功之母,有失敗才會有成長,才能更上一層樓。 不知不覺就到了暑假,我們也從小學生更進階到國中生。在暑假的時候,我們花時間來到學校打小論文,其中我們看了很多紀錄片,討論出很多東西。在這一個月的練習,我們又進階了,進階成高中生了。開學了,每個人都很期待,唯獨我們是埋著頭思考的,在這之中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花了上、下課時間來討論,最終我們終於又完成了,也到了最終的階段大學生。 雖然中間經過很多挫折,但每個人都還是奮鬥到底,大家的目標都是要把小論文給做到最好,都是想要解決心中的疑問,不管用盡多少時間、心力,就算我們當初並沒有料到我們會參加小論文社,但都是為了要完成小論文,不論未來的路有多遠,我們都會朝者目標前進,打出我們的心血! | 劉宸妤 |
6 | 作者 羅震祺 標題 校園宣導心得 內容 上台宣導這件事,是一個艱難的考驗,宣導前要想想自己要說什麼內容,會不會很無趣,使民眾聽到睡著,還要把搞詞背的苦瓜爛熟,以免上台忘詞而造成尷尬場面,一開始的我無法克服自己大聲的在台上宣導,但因為不斷的練習以及同學的加油,使得我對自己更有信心及勇氣,在宣導的過程中我十分緊張很怕自己說錯話,但是最終還是順利的把宣導這件事情完成了,我認為能順利的宣導完,都是因為宣導前有做好萬全的準備,讓這次的宣導那麼順利。(彭柏睿) 在這次的宣導後,這讓我更不害怕上台,這次是我第一次宣導,是個很不一樣的體驗,平常只會在台下看其他人演出的我,一直以為上台很簡單,原來上台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在講到一半的時候,我差點忘記要講的內容,害我沉默了以秒鐘,前一天還記台詞記到睡著,像我這種記憶力不好的人,沒有認真記就會全部忘光光。這次真的是一個難忘的機會,讓我體會到宣導其實不是件簡單的事,要畫海報、練搞等等的工作,要在2天內完成真的不簡單。我希望這次的剩食宣導可以讓聽到我們演講的五、六年級、看到我們海報的家長們可以真的更了解剩食。 (劉宸妤) 對我來講,這是我第一次在台上宣導,因此,很容易就忘詞,幸虧前面宣導的同學有流台階給我下,這次的宣導才會成功,藉由這一次的宣導,我發現大家其實對剩食沒有了解,大多數就只是聽過而已,而且對於惜食這一部份,大家是了解但都沒有做到,為了讓大部分的都看得懂,我們還繪製了淺顯易懂的海報,宣導前,我們要先想好上台時要念的搞,還要背起來,言獎時,我們還要試著不要怯場,最後將我們的海報貼在公佈欄上,因為我們的目的還是在於惜食,因此,宣導防治剩食和愛惜食物很重要,在宣導過後,我們發現成效其實不錯,聽完演說的同學和看到海報的家長,都開始紛紛討論剩食這個議題,這是大家認識剩食食,好的起點,期望值後人們不再只是討論,而是用真實行動來解決這個問題。(黎國則) 在我準備要去訪問前,我覺得很緊張,雖然已經有過訪問的經驗了,但緊張的感覺還是揮之不去,我們搭著老師的車,前往目的地,終於,要開始訪問了,我們每個人都要提出一個問題讓愛心冰箱管理者回答,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管理者便很風趣的給出了一個「完美」的解答,她舉出很多的例子,而我也趕快抄下來,好讓她繼續為其他的同學進行解答。訪問結束後,我得到了很多的答案,收穫滿滿,同時我也鬆了一口氣,最後滿載而歸,回到了海星國小。經過這次的訪問,我多了些自信心,上台報告時也沒以前那麼緊張,還多了一個訪問的經驗,所以,這次的訪問算是值得了! (羅震祺) | 羅震祺 |
5 | 作者 彭柏睿 標題 訪談心得 內容 採訪完花蓮縣政府的環保局及農業處,讓我們見識到公部門對事情的認真態度, 不但能有效解答了我們對剩食的一些疑問,還能知道一些而外小知識,當我們正要近入縣府前都十分緊張,直到進入縣府開始訪問,才知道我們雖然在做關於剩食的研究,但我們有許多不知道相關的資訊,直到訪問後才增長了許多知識,像是我們也能了解到花蓮現在如何處理廚餘?有哪些方式能化解廚餘?如何避免食物浪費?所以我認為這次的訪問,十分值得,收穫滿滿。(彭柏睿) 在訪問完環保局和農業處後,這讓我更清楚的了解有關剩食處理和生產剩食,其中他們不只是只回答我們的問題,還有補充一些小知識,像是一個藍色的大桶子是200公斤、母牛如果吃青色的香蕉,可以讓牠的牛乳量增加等等的小知識。在訪問環保局的時候,我們在問剩食的時候,他們處裡廚餘的作法是直接進鳳林掩埋場,不然就是做成堆肥,但是堆肥也會造成惡臭和滋生果蠅,因此好的方法還是在一開始,不要浪費食物,他們想用黑水虻來消化廚餘,但是因為成本過高,導致沒有實施,我覺得這裡沒辦法用黑水虻蠻可惜的,因為黑水虻是真的好用,而且還可以用來餵雞和豬吃,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在訪問農業處的時候,邱課長告訴我們很多其他的知識,像是告訴我們米是怎麼分的,這些都讓我們學到很多,也很感謝他們給我們訪問的機會,雖然在訪問環保局的時候差點被認為是詐騙集團,但我們還是很成功的訪問完了。 (劉宸妤) 第一次在環保局採訪,一直不斷地傳來一波接一波的尷尬,我們因為第一次採訪,因此一大半的時間就只有老師和莊先生的對談,一直到老師提醒,但就算老師提醒我們要問幾個額外的問題,我們還是很少在講話,就安安靜靜做紀錄,第二次去訪問是去農業處,因為我們已經採訪過一次了,有採訪的經驗,因此這次採訪的比較順利這兩次採訪,我獲得了十分實用的知識,也越來越了解剩食,我還了解到打小論文辛苦的點在於要不斷的思考不斷地捨棄自己休息的時間。(黎國則) 在星期五下午,我們總共有4位同學搭著芯鎂老師的車,前往環保局,進行訪問。 我們到了環保局二樓的會議室來進行活動。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先生。我們事前有先預約,也有先設計好訪問的題目。所以進行得很順利。 在訪問過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提到高效能廚餘機這個設備,能夠把吃剩的食物有效率地變成肥料,但是這個機器還在引進中,等運轉後,才知道效果如何。另外花蓮目前不用廚餘餵豬,因為非洲豬瘟的侵襲,縣長下令禁止用廚餘養豬,所以目前廚餘以堆肥跟掩埋為主。 第一次踏入環保局,讓我很興奮,這次的訪問,也讓我了解到自己的家鄉──花蓮對廚餘的處理方式。我覺得進行剩食的訪問後,很想跟去餐廳吃飯的人宣導「不浪費食物」的觀念。因為大型餐廳的廚餘量,一天會高達1000公斤(一公噸),這數字真是讓我嚇一跳!! (羅震祺) | 彭柏睿 |
4 | 作者 黎國則 標題 研究動機初探 內容 「食物」是人們不能缺少的,在生活中每個家庭、動物等,都需要食物才能生存,但在生活中有許多人很浪費食物,也有許多人不知道世界上有許多的飢餓人口,而且足年增加,這些都事因為人們的浪費而產生『剩食』,像是有許多人在傳統市場或量販店買蔬菜水果時,大家總是挑選外觀好看,飽滿有光澤的產品,而這些被稱為「醜食物」的食品,最終也是被丟進了垃圾掩埋場,一起被焚燒,而且反而要花費地球更大的力量,來分解這些剩食,還有如果剩食在缺乏氧氣下,會產生甲烷,這種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大上23倍,所以盡量避免讓剩食進到垃圾掩埋場,一起保護地球,要用新的角度來看剩食,把它當作新鮮的食才,料理成美味的食物。(彭柏睿) 食物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們沒有食物,那就不能存活,世界上有很多人沒辦法吃到美味的食物,這都是種種可惜,要是每個人都可以吃到食物,我們就會多了更多的幸福。但我們果太過貪心,那就會讓無法吃到食物的人更無法吃到,而且還會製造『剩食』,如果我們產生剩食的話,那麼地球就會產生溫室效應,接著會消耗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力量來解決剩食的問題,而且還會讓飢餓人口越來越多,因此,我們要有計畫性的購買食物,不可以看到什麼就買什麼,這樣會更嚴重生產出剩食。我們要努力不要生產出剩食,要解決剩食的問題,而不是生產剩食。(劉宸妤) 我會想研究剩食的原因,是因為在《未來少年》上看到這個議題,還看到路上有人在宣傳零剩食,於是我意識到剩食這個議題很重要,讓我想去找到解決剩食的方法,,而且家裡大人都一直說:「在你丟掉食物的時候,應該要想想沒有食物吃的人,如果真的吃不下,就要記起教訓,下次食物就拿少一點。」,之前看新聞時候,了解到剩食不但會影響到人,也會影響到地球,如果把一顆萵苣丟進垃圾掩埋場,竟然要花25年才會分解,而且丟掉食物時用掉的資源比生產時還要多,所以我覺得剩食是一個必須被解決而且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讓剩食減少的話,地球一定會在某一天成為人類舞法居住的地方。(黎國則) 妹妹每天早上都喜歡吃7-11的肉鬆飯糰當早餐,購買時,我們會特別留意食品的保持期限。看見架上一排排整齊的飯糰,我很好奇超商的食物如果過期會怎麼處理呢?會像一般家庭一樣倒入垃圾車的廚餘桶嗎?這樣不是很浪費?社團的同學提出了「剩食」主題的討論,我開始對剩食產生了興趣,以前我從沒想過吃剩的食物到哪裡去?剩食如何處理?剩食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影響?接觸書籍跟網路,才驚覺剩食的問題竟然超乎想像的嚴重,因為廚餘會產生甲烷,進而破壞大氣層,影響整個地球生態。而且世界上有許多地區因天災人禍沒有糧食可吃,我們便更不應該浪費食物,認為吃剩食物就隨手丟棄是理所當然,不痛不癢。所以,我想加入小論文社的「剩食研究組」,一起探討有關剩食的議題,如果我們找到減少剩食方法並推廣,就必定能改善剩食的問題!食物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珍惜食物,這是先人智慧傳統觀念卻也是現代人必須重新學習的功課! (羅震祺) | 黎國則 |
3 | 作者 劉宸妤 標題 《美味的垃圾》紀錄片觀後感 內容 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這說起來很單純。 影片中的大衛覺得食物浪費讓他很心煩,他從新聞工作轉而投入食物運動,和朋友翻找超市的垃圾箱,拯救新鮮的食物來做菜。他現在有一個新任務,他打算要週遊歐洲五個國家,而且一路上只用被浪費的食物做菜,也就是說,接下來一個星期他只吃被丟掉的食物。 他先去了維也納,找到了一位廚師幫忙他做剩食料理,然後,他們找了某社區的人們的冰箱,挖出許多過期的食物,這些食物裡甚至有2002年過期的,他們最後把這些食物煮給這個社區的人吃。第二是德國,大衛到了森林也找了位廚師,他們用外來的花做成果凍。到郊區找有機農夫。第三是荷蘭,荷蘭的重點是肉,他一樣問的是廚師,他們要肢解半隻豬,豬是廚師養的,所以廚師整隻豬都會拿來煮。荷蘭人還想到以昆蟲當食物來源。第四是比利時,他在比利時是拜訪歐洲議會,他還帶了一位比利時名廚,料理議會成員中午的剩菜飯給客人吃。在比利時他也到了家樂福訪問赫爾斯塔的市長,市長說他要求家樂福把賣剩的食物送給需要的家庭。第五是法國,法國是漁業大國,大衛首先要去魚市,他問裡面的其中一位魚販,那位賣魚的說魚如果沒賣完,他不會丟,他會把受傷的魚,將他切片販售。 大衛吃了五個星期的剩食料理,他讓許多人認識剩食、知道不要浪費食物,也用剩食幫助了家樂福中需要的家庭食物,我覺得它做得很好,他很完整的把剩食用到極致,我們因多學學大衛想要改變剩食的決心。(劉宸妤) 這部紀錄片在講的是關於一個外國人將他的車改裝成用植物油當燃料,並且帶著一個長得像垃圾桶的行動式廚房,挑戰一週都煮別人不要的食物來吃,我認為這個人是真的有在用心關注剩食這個議題,不過這部紀錄片一樣是把剩食和廚餘混為一談,這跟我們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在紀錄片內有說到他在市區裡的垃圾桶裡面翻到一堆還可以用的食材,尤其是蘋果,接著他把蘋果留下一些,剩下的拿來做果醬,其他食材也用的一乾二淨,全部都轉型成美味的料理,我認為他第一天的果醬做太多了,至少有2、30罐,但是他在第二、三天都有用到果醬,而且還用完,所以我認為它可能有預算過吧?看完後我發現剩食煮出來的東西,不但不噁心,還看起來非常美味,原因就是因為人們丟棄的食物,大多數都還可以吃,只是怕不新鮮,或看到期限過了,然而期限這個東西,除了生鮮類外,一般來說就只是店家為了換東西上架而定的,我還發現剩食還有一個種類就是不好看但嘗起來跟市面上的一樣,甚至比市面上的還好吃,所以只要大家不注重外表的話,這個人就沒得拍了,就如他自己說的:「當這世界不需要我的時候,就是沒有剩食的時候。」(黎國則) 看完這部記錄片,我學會了要把食物物盡其用,不能容許食物被浪費,這部影片在說有位外國人,將他的車改裝成用植物油當燃料,並且帶著一個行動式廚房,有一個目標就是要一周遊歐洲五個國家,一路上用被人浪費的食物,(超市、家庭、社區垃圾桶、垃圾車等......)他先遇到了垃圾車,撿了香蕉吃,再到超市垃圾桶內撿到了非常多的蘋果,做成糖漬蘋果,把剩食做的非常精緻,而且換算起來共裝了1600罐的糖漬蘋果,他利用剩食做的第一道菜,就令我讚嘆不己,接下來他去住宅區,查看每家的冰箱有沒有不要的食物,最後再把每家不要的食物合起來,用他的行動式廚房,煮出美味的料理,邀請他們來社區中心,一起享用,也讓我知道不要浪費大自然中的野花野草及果實,像是他就摘了一些鳳仙花,做成果凍吃,在路上也採了兩籃的果實及很多野菜,後來他在法國內的一個廣場舉辦「切菜派對」,這個派對利用前幾天農夫給他的蔬果,大家幫忙切菜,再料理出精緻的餐點和大家分享,這當中令我驚訝的是他用他採的野菜,做出荷蘭國菜:蔬菜馬鈴薯泥,吸引了250人來享用剩食餐點,他也去了歐洲議會的餐廳,他發現一天出1700份餐點,剩了150公斤的食物,而他們會將這150公斤的剩食做成生物燃料,所以隔天他利用剩下來的食物,做成美味的料理,議會裡的人也說:其實剩食料理比一般好吃,而且他在備料時,還把小蘿蔔的葉子充分利用,把葉子加一點橄欖油和鹽做成青醬,可以沾麵包吃,最後他去了巴黎的魚市,發現有些因為受傷而賣不出去的魚,但魚夫說:會將魚切片販售,所以這部影片要告訴我們不能浪費食物,要珍惜每樣食物,每樣食物都有他的作用,不能浪費。(彭柏睿)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深深的了解到物盡其用的道理,紀錄片中有一位外國人,名叫大衛,他打算週遊歐洲五個國家,並且一路上都只吃剩食料理,還要跟大眾一起分享剩食料理,讓我好敬佩!一開始,他帶著「剩食爐」來到維也納,用廢油當「發車燃料」,然後在維也納的垃圾場和一般家庭的冰箱內尋找可以用的剩食,並煮出美味的料理,再來,他前往德國,他不但用鳳仙花做成果凍、用黃香李果實做成果醬,甚至參加「切菜派對」,用沒人要的農作物做成大餐呢!之後他前往荷蘭,體驗到「蟲蟲料理」的美味,並前往比利時的歐洲議會,用午餐的剩菜做成一道道佳餚且大家都覺得剩食料理比較好吃,他還跟市長聊了聊剩食的議題,最後他到法國巴黎(魚城市),並參加了魚獲拍賣,甚至親自出海當船員的廚師呢!大衛不浪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要浪費食物,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羅震祺) | 劉宸妤 |
2 | 作者 陳彥均 標題 《食物浪費的故事》紀錄片觀後感 內容 看完影片後我覺得這些訊息非常讓人吃驚,紀錄片中提到美國生產的食物有40%都浪費,而全球食物浪費的生產成本達1兆美元,但卻有8億的人餓肚子,每年食物浪費卻有13億噸。原來人類浪費食物的行為不止於餐桌上,當農產品送至餐桌過程中,有更多被丟棄的食物是消費者看不到的一面,農場光一年就有一千萬噸的蔬果未採收便被丟棄,但這些都是可以吃只是賣相不好或大多數人都不吃,像是花椰菜的葉子等食物,美國有五分之一孩童吃不飽卻有70%的玉米用在飼料而非人用。過去20年人類破壞了地球10%的野地種植糧食,但我們必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處理剩食,而韓國在2013年開始便利用科技來控制、減少剩食的量,因為他們在大樓設置廚餘機,用以量計價的方式來讓住戶為自己的浪費付款,當丟棄量越少時,你要付出的金額就越少,身為科技大國的台灣,也非常值得仿效施行。 現在全球各國紛紛將剩食當成國家的首要之務,甚至是立法來禁止丟棄剩食,同時也耗費大量的金錢對抗剩食,希望大家對剩食多一份責任,浪費食物就等於浪費錢、人力、時間、資源、水、運輸成本、電力、能源,因為當水果在種植的那一刻就需要人力、水、肥料、時間去栽培,運去市場或銷售國外則又增加了運輸成本才會到消費者手中,所以你浪費食物就等於是把別人的錢給花掉那這樣就變得像是「很有錢的乞丐」一樣,我們也可以嘗試購買外觀不佳的農產品或用邊角料實驗創意料理,每人減少食物浪費的第一步是少買一些食材會等於把更多錢放回口袋讓自己過得更好。(劉宸妤) 所謂「物盡其用」是現代人必須懂得成語,意思是要讓一個東西能發揮最大的用處,然而食物的浪費,大多來自於人們不懂得物盡其用,名廚安東尼波登提到它自身在廚藝學校所受訓練是不容許任何食物的浪費,然而現代時下的主廚們卻不再奉行這樣的準則,因此有了這些大量的剩食,讓接受傳統廚藝學校出身的他非常難受,而未能物盡其用的食物又要耗費多久時間才能變成肥料呢?如果把一顆萵苣丟掉送進掩埋場後則需要花上25年才能分解,聽到後我大吃一驚,這樣的數據更讓我認為「剩食」這個議題很重要, 可是不管怎樣人類一定會有剩食,因此這些食物可能就會拿去餵養動物,我曾在相關影片中看到日本有一種科技技術,將剩餘的食物製成液體飼料,用來餵食豬隻,這種液體飼料呈現糊狀是一種高持久性的飼料,這樣的液態飼料替飼主省下三分之一的飼養成本,用液態飼料餵食的豬隻肉質多汁和其他用穀物飼養的豬隻並無太大的差別。 另外,紀錄片中提到剩食在缺氧的狀態下就會產生大量的甲烷,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樣都是會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對地球的氣候變化有足夠的影響力,當我們將甲烷收集起來卻能製造出能源,但這樣的硬體設備及器材太昂貴,我個人覺得可以由政府來提供設置公用的「甲烷發電廠」,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剩食問題,也可以提供電力供路燈等公共設施使用,看完影片後,我真心認為應該要在路上的廣告電視牆播這部紀錄片了。(黎國則) 看完這個紀錄片,我了解了許多國家在剩食議題上遇到的問題,也了解食物是從哪開始被浪費,首先,原來農場有許多農作物一開始就遭到淘汰,只因為超市認定賣相不佳,而被淘汰。再來,餐廳不論一般餐廳或自助餐廳,如有人點了一份餐點,只吃一口而被丟掉,是人為造成的浪費。所以不論農田、餐廳或超市,其實都有剩食的問題,所以美國政府制定了「剩食金字塔」為了回收剩食,避免剩食落入垃圾掩埋場。其中提到剩食在缺氧的環境分解下,會產生大量的甲烷(這種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大上23倍), 而甲烷則會對地球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目前美國有百分之90以上的剩食都丟進了垃圾掩埋場,因此剩食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來解決。 處理剩食其實可以用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它,想想如何把食物物盡其用,像是做三明治剩下來的麵包,可以用來釀造麵包啤酒......等,浪費食物就等於要浪費更多的金錢、人力、時間、資源、水、運輸成本、電力、能源等,對地球是極大的負擔,像是一顆萵苣,進入垃圾掩埋場要25年才會分解,而不讓剩食進到垃圾掩埋場,已經是許多國家的首要之務,例如:德國、瑞典、南韓……等,法國也立法禁止超市丟棄剩食,義大利也立法對抗120億歐元的剩食,向社會大眾宣示不再容許食物浪費,也希望大家對剩食有一份責任。 如果可以從源頭採購時加以控制就可以減少剩食的量,因此紀錄片中提到幾種方法值得我們參考:(1)改變買菜的習慣,購買份量先準確的估算,避免大量的採購。(2)丟棄之前要三思,可以規劃菜單、列出清單、選擇當地食材等,也可以嘗試購買外觀不佳的農產品、用食材邊角料實驗創意料理、剩菜凍下來吃,每人從生活思考減少食物浪費。(3) 做個積極的人民等於團結民眾一起來減少剩食就是足夠的力量改變現況。(彭柏睿) 看完「浪費食物的故事」這部紀錄片,我不僅了解到剩食的重要性,還學到了一些新知識,原來剩食能夠發電而麵包皮竟然能釀成啤酒等,真是有趣的食物運用!然而悲哀的是這些食物會被這樣運用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人們的過度浪費而產生過多的剩食,在這部紀錄片中,我看到了「剩食金字塔」,一共有五層,分別是供人類食用的食物、餵養動物、發電(厭氧消化)、製成肥料和進垃圾掩埋場(會產生甲烷)進而用來發電,當我們將多餘的食物丟棄後,竟然要花更多的資源來消耗這些剩食,消耗更多的地球資源,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人們開始重視這件事,並且開始關注剩食、減少剩食的產生,國外已經有許多「剩食餐廳」陸陸續續開始運作,期待未來的剩食量可以減少。另外全世界的穀物在亞洲最浪費的是稻米,而在歐洲則是小麥,地球表面有40%用來生產作物,讓我們過度耕作時,可能造成土地貧瘠,紀錄片中也有說到我們最後把剩食用來堆肥,然而人們不知道一顆萵苣由丟棄堆肥到變成養分需要長達25年的時間,分解有機物後涵養豐厚的土壤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土壤,當我們將食物物盡其用之後,就能大量減少剩食,才不會造成浪費。(羅震祺) | 陳彥均 |
1 | 作者 林芯鎂 標題 加入專題研究社的成長與收穫 內容 上學期老師說要選一些人來參加專題研究社,我因為參加高爾夫校隊在時間上會有所衝突,心裡想說可能不會找我當社員,但老師開口問我是否願意參加專題研究社團時,我在心裡感到很猶豫,不知道到底要選運動社團還是來做專題的研究,最後我鼓起勇氣選擇嘗試看看專題研究。到了開始上社團課時,平均每隔二週會有一次上課,每次的課程都會有一些功課,例如一開始為了要討論出一些可行的主題,所以常常會把平常玩樂的時間拿來找尋資料以及思考問題,當時家人也被我糾纏到不行,我都會纏著家人要大家一起陪我找主題,我們開始大量的閱讀報章雜誌,甚至是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不停的討論最後決定出二個主題:剩食、假新聞。時間來到期末時,老師陪我們一起討論提出許多問題要解決,而我也會因為想不到問題解答而影響情緒,有時也會因為研究主題的關係到晚上十點多才休息,但從過程中我們和同學討論學會了自訂題目,從討論中了解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因為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完整,在討論時要傾聽別人的想法,不能堅持己見,一旦交代的作業就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完,才會讓自己心情放鬆,也會讓自己更有信心,而有了加倍努力的動力,所以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對專題研究十分有興趣和信心。(彭柏睿) 上學期參加專題研究社團時,我從找文獻資料中學到了一個好的研究論文該有的條件,我也在探索主題時得到了許多不一樣的知識並且在生活中加以利用和驗證,同時注意到了最近國際在關注的議題,例如剩食、假新聞……等,平時並不會去翻閱報紙或注意新聞內容,為了找尋主題的過程,我打開了我的感官不停的探索世界大小事,甚至開始關注自己生活週遭的大小事,發現有很多事原來自己以前從來沒有去察覺,原來有很多問題是值得去省思,例如:我們當時有討論到要研究小學生對於電子化教學的看法等。每次課程時都有大小不同的討論和作業,我瞭解到要和同學合作時該注意的事項,這可以讓我和其他同學合作的更愉快,從每次的作業中去找尋更多的知識,而且是課堂上不曾教過的知識,讓我獲益良多,每一次自己去看不同的資料時都會感到新奇,不管是專研論文格式方面、知識方面、為人處世方面甚至是使用電腦文書處理方面,我都要感謝老師們教導我們一些平常上課上不到的事,而且我都有學到新的知識,我覺得自己當初主動選擇要參加專題研究社團是對的選擇。(黎國則) 終於到了選社團的時候了!剛開始,我不知道該選哪個社團,直到老師問我要不要選專題研究社,我當時心想:「既然以前都沒試過,那我不如就來嘗試看看吧!雖然我不知道小論文是什麼?但我對小論文很好奇!」於是我便帶著好奇心決定參加了!加入專題研究社之後,我終於有點了解小論文是什麼了!但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例如一開始探索主題時,當時我提出要研究學生的性格跟領導能力的相關性,但是因為太難用實驗或其他研究方法證明,其他同學也常常會拘泥在一個主題環繞而看不到其他的觀點,我們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之後,才慢慢釐清自己的主題及想法,每次結束完討論,老師都會出一到兩樣的作業,雖然會犧牲到一點自己的時間,但我仍然會努力完成作業,在課堂過程中熱衷的參與討論,我們最後透過發表自己的主題,並且回答其他社員提問,最後我們票選出了兩個主題:剩食和假新聞,後續我們仍在討論要探究些什麼?或想找出些什麼問題?雖然過程中有點辛苦,但我在討論中同時也學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我一定會更努力把小論文做到最好!(羅震祺) 學期末要選社團時,老師宣布要選一些學生到指定的社團—專題研究社,而我正好就是其中的一位,當時我心裡想:「真的嗎?這麼剛好」,我原本是沒有想選這各社團,但我還是願意嘗試,挑戰自我。 到了學期社團課期間,每次的功課大概都有一、二樣,我們為了要寫出好的功課,犧牲了自己的下課時間,和同學、老師一起討論小論文,回家的時候,也要花一些時間來繕打資料檔案,有時會從晚上七點打到九點多,但這些都是在社團裡應該做到的事情,而且完成作業是很有成就感的感覺,就算打錯了也沒關係,只要下次再接再厲,老師在課程中也會指引我們要如何找資料,以及如何統整自己的思緒,老師要我們回家找相關資料、文獻、定義,最後,也決定了兩個主題,就是假新聞和剩食。 雖然中間經過很多挫折,但每個人都還是奮鬥到底並且互相鼓勵,大家的目標都是要把小論文做到最完美的狀態,不管用盡多少時間、心力,就算我們當初並沒有料到我們會參加這樣的研究社團社,但一切都是為了要完成小論文。下學期即將開始,我們都會朝著目標前進,也希望自己可以向其他人學習,完成我們的努力的結晶!( 劉宸妤) | 林芯鎂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剩食終結者 臉書po剩食大家吃 網址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54596 網站簡介 大學念輪機工程的葉凱維,曾在港口工作,常看到垃圾和水母同漂,對「海龜吃到塑膠袋死掉」的新聞深有感觸,決心投入環保組織。一回他和夥伴做社會實驗,在美食街吃掉各桌剩下的食物,發現食物浪費驚人,當下成立「剩食終結者—吃不完找我」臉書社團。社團一開始只是邀朋友若東西沒吃完就發出訊息,好讓附近朋友幫忙吃,目前吸引八百多人加入,大家共識都是「不要有這麼多食物浪費」。有人在台大會議廳辦活動時便當訂太多,在臉書po出訊息,立即有人轉貼到PPT台大學生版,便當迅速拿光;有人在餐廳叫太多菜或年節禮盒吃不完,po出訊息,也有人來幫忙吃。另外,葉凱維還與朋友成立「前進吧!移動環保柑仔店」,他把一台舊三輪車改裝,貼上「剩食終結者—吃不完找我」海報,環島騎車宣揚理念。車上放有友善環境小店的販售品,好跟人們交流台灣好物;遇到民眾追上來送吃不完的蔬果食物,三輪車就變身「免費商店」,供人自由取食。「共享青年」超越薪水、房產追求,更重視共享理念。葉凱維認為,一方面是因現在台灣生活相對安逸,資源取得容易,許多人不用為了生存而煩惱;一方面也因愈來愈多青年認為,與其追求物質,不如保護好環境,才是給下一代最好的資產。「事事有因果,希望世界未來變怎樣,就該怎樣做;積極共享資源、不浪費,正是實踐我們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 劉宸妤 | |
19 | 網站名稱 浪費!台灣一年丟掉3.6萬頓食物 網址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07000362-260114?chdtv 網站簡介 好浪費!食品藥物管理署調查,國內超商、量販店、超市、餐飲等通路商,剩食數量驚人,總計1年有3萬6880公噸食品沒吃過、沒拆封就放到過期,被當作垃圾處理。主婦聯盟近一步計算超商、賣場丟棄的剩食價值,發現每年竟高達38.1億元,多數是保存期較短的生鮮蔬果、肉類或海鮮。 食藥署今年4月間,調查國內177家通路商母公司,結果發現量販店每年丟棄2萬9955公斤過期食品、超市3520公斤、超商1166公斤、餐飲業為148公斤。如果把通路商的分店數量列入考量,推估全台一年有3萬6880公噸過期食品被丟掉。 如此驚人數量,民團也看不下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昨舉辦「食物不浪費,打造台灣永續環境」論壇,發表年度調查結果。該會針對國內15家業者進行調查,依照年營業額推估,量販業一年丟棄30.8億元食物,超商則丟7.3億元,合計高達38.1億元。 剩食問題不僅是道德上的浪費,主婦聯盟執行長賴曉芬表示,更會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與環境成本,以台灣來看,每人每年產生96公斤廚餘,被焚燒的廚餘堆疊起來,超過1萬3000座101大樓,不僅耗費資源,也造成空氣汙染、更降低焚化爐使用年限,民眾必須正視相關問題。 | 劉宸妤 | |
18 | 網站名稱 日本嚴重的剩食問題,如何解套?──政府力推「 3010 運動」,要從應酬習慣改變起 網址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998&nid=10648 網站簡介 主婦聯盟6日公布「台灣量販店及超市剩食現況初探」調查報告,發現全國便利商店、量販店、超級市場等店家,總計一年有3萬6880公噸食品還沒沒拆封就放到過期,被當剩食處理,多數是保存期較短的生鮮蔬果、肉類或海鮮。 中廣報導,聯合國農糧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足以養活30億人,近年來全球興起「反剩食」運動。食藥署統計全國177家業者旗下11萬多家便利超商、量販店、超級市場、餐飲業的剩餘食品量,發現每年共有高達3萬6,880公噸的各類食品因過期而遭廢棄處理。 中時報導,如此驚人數量,民團也看不下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昨舉辦「食物不浪費,打造台灣永續環境」論壇,發表年度調查結果。該會針對國內15家業者進行調查,依照年營業額推估,量販業一年丟棄30.8億元食物,超商則丟7.3億元,合計高達38.1億元,若換算成營養午餐餐費,可以讓34萬名弱勢學童吃一整年。 | 劉宸妤 | |
17 | 網站名稱 剩食惜食系列一:台灣勝不剩 翻轉食代不浪費! 網址 http://shunews.shu.edu.tw/keys/2017/12/28/%E5%89%A9%E9%A3%9F%E6%83%9C%E9%A3%9F%E7%B3%BB%E5%88%97%E5%A0%B1%E5%B0%8E%EF%BC%88%E4%B8%80%EF%BC%89%EF%BC%9A%E5%8F%B0%E7%81%A3%E5%8B%9D%E4%B8%8D%E5%89%A9-%E7%BF%BB%E8%BD%89%E9%A3%9F%E4%BB%A3%E4%B8%8D/ 網站簡介 根據聯合新聞網所提到,聯合國曾統計出全球將近40%食物被浪費,其中2016年全台餐飲、超商、量販店、超級市場等177家業者、共11萬多間實體通路,每年因未拆封放至過期、賣相不佳遭丟棄的食品,高達3萬6000公噸,金額約38億元。剩食所帶來的影響,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從保存到丟棄進而探討運送過程中的碳排放量,種種關聯更帶出了全球性的議題。 根據環保署的統計資料庫,光是2016年10月,全台就製造了4萬6千公噸的廚餘,這還不包括未被回收的廚餘量,這驚人的數據顯示出了國人龐大的食物浪費量,而禍害的源頭包括現今台灣最為嚴重的三大浪費――分別是吃到飽餐廳桌面食物成災、學校營養午餐廚餘過剩、市場及賣場丟棄剩食未充分利用。 剩食過多的危機漸漸引起國人關注,但廚餘的處理方式及相關配套措施還有改善空間,劉君豪說明,雖然目前政府尚未訂定相關法規,仍將持續和法院研議,目前以宣導的方式去推行,同時舉辦了許多活動讓民眾參與並深入了解剩食的重要性和即期品的安全性,擁有惜食良好的觀念。 | 劉宸妤 | |
16 | 網站名稱 成為廚餘以前——從食物浪費到惜食的實踐 網址 https://wuo-wuo.com/topics/enviromental/food-waste/942-zeczec-5358 網站簡介 廚餘,一直是台灣回收處理的棘手挑戰;事實上,廚餘問題不是從「倒廚餘」這個動作才開始。我們回朔廚餘為何成為廚餘,發現整個食物供應鏈與現代的消費者習慣,都在共同製造過多的食物。面對龐大的剩食製造鏈,先別感到沮喪,我們仍能透過簡單的惜食行動,從根本解決廚餘問題。 每人每日都製造了430克的剩食。對於吃光自己碗裡食物的人們來說,這個數字可能有點冤枉。但剩食問題並不只關乎我們餐桌上的問題而已,而是現代社會為了方便付出的成本,也是食品工業運作下的必然,更與你我的消費習慣脫離不了關係。 當食物被丟到廚餘桶、進入回收體系,即使將拿去再利用,其實都計算進了浪費量。因此廚餘回收與再利用,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段,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源頭減量。若我們能擔負起消費者的責任、減少剩食的產生,就能避免更多可食用的食材落入廚餘回收體系當中,而無法發揮食物真正的價值。 | 劉宸妤 | |
15 | 網站名稱 國際蘋道:英國持續傾力打擊剩食危機 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012/38149973/ 網站簡介 在英國,每年約有1000萬噸的食物被丟棄,而其中的60%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在大量食物被無端浪費的此時此刻,世界上有另一群約815萬的人口正受到飢荒的侵蝕、承受著營養不均的折磨,看著路面上被丟棄的完好食物,更顯諷刺。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的數據顯示,全球的剩食(food waste)逐年以筆直的速度成長中,假使各國政府不插手管制,2030年將會是目前總量再加上三分之一。在所有的剩食來源裡,家庭廢棄佔去最高比例。因此,近年來在英國及澳洲的大型超市有依季節推出免費食譜,讓不知如何採購的民眾可依照食譜指南來購買,以避免隨機採買造成食物浪費,同時有效推銷當季盛產物,一直是我覺得有效避免過度採購又能學做菜的好方法。 | 羅震祺 | |
14 | 網站名稱 剩食變勝食! 校園社區齊提倡「惜食」觀念 網址 https://tw.news.yahoo.com/%E5%89%A9%E9%A3%9F%E8%AE%8A%E5%8B%9D%E9%A3%9F-%E6%A0%A1%E5%9C%92%E7%A4%BE%E5%8D%80%E9%BD%8A%E6%8F%90%E5%80%A1-%E6%83%9C%E9%A3%9F-%E8%A7%80%E5%BF%B5-024000274.html 網站簡介 世界糧食問題難以解決,相較於糧食不足的資源弱勢地區,台灣有豐富的資源,但卻產生「剩食過多」情形;其中「學校營養午餐」的剩食量極高,不但有過度浪費情形,也反映出學童可能有偏食或缺乏正確均衡飲食習慣等問題。對此,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與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國小合作,設計系列活動修正學童飲食習慣,並教導「惜食」觀念。臺北市公私立學校每日供應約 7 萬份午餐,廚餘量一天約 2 至 3 公噸,讓學童養成「吃正餐、不偏食、不過食」的三不健康飲食型態,除了解決剩食問題,景美國小營養師王子綾也規畫「午餐配膳小天使」訓練課程,教育全校營養午餐正確攝取量,秉持「321原則」,3 份全穀雜糧類、2 份蔬菜類以及 1 份豆魚蛋肉類,加上「健康飲食-均衡營養」的知能測驗活動,調整學童的飲食習慣,不僅讓學童建立健康飲食概念,也讓孩子們懂得珍惜、分享。 | 羅震祺 | |
13 | 網站名稱 台灣剩食環境與展望 網址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1488/ 網站簡介 深夜時分,打烊的超市將架上的過期食品,從貨架上撤下,倒入大型垃圾桶裡,一包包沒被拆封的食品被遺棄,快過期的食品,現代詩作家蔡仁偉曾在他的詩中寫道:應該盡快落在需要的人手裡,不是等著過期後被丟入垃圾桶。管理署也調查,國內超商、量販店、超市、餐飲等通路商,剩食的數量多得嚇人,總計1年有3萬6880公噸食品還沒進到消費者手裡,就被當成垃圾丟掉,這個龐大壯觀的數字,令人不勝唏噓。針對剩食議題,致理科技大學師生開發出一款手機App──「珍食物」,來解決超市、量販店等等供應端食品尚未售出即因過期而被丟棄的問題。只要商家將店內快過期的即期品或外表不討喜得格外品上傳到珍食物App,顧客(即下載者)將可以收到店家的銷售資訊,並且藉由App本身的GPS衛星定位系統讓顧客得知產品的位置和距離,在下單之後,前往店內取貨。如此一來,消費者就可以輕鬆買到附近商店的特價品,商家一方面可以將快過期的食品售出,另一方面又可以減少食品過期後的浪費問題。 | 羅震祺 | |
12 | 網站名稱 《剩食》:豐剩的浪費食物之旅 網址 http://bongchhi.frontier.org.tw/archives/22676 網站簡介 「垃圾,其實大部分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其中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香港每一天運去堆填區的垃圾,接近四成是廚餘,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升,更多的人口爭奪更少的糧食,怎可能還把食物丟掉?」糧食浪費不只是道德情感問題,土地、水、化石燃料等資源有限,丟掉食物也一併丟掉生產運輸甚至銷售過程所耗用的資源。香港政府一直耗費大量資源處理廚餘臭味與汙水,卻甚少使用同等資源在源頭減廢與分類回收,陳曉蕾在書中報導若干廚餘回收實驗,例如利用蚯蚓與微生物分解廚餘製成堆肥,或加工成豬食餿水與魚飼料,然而這些屬於民間末端的處理,成效不彰,反觀鄰近的台灣與韓國政府積極由上而下提倡環保意識、垃圾減量、廚餘回收。雖然陳曉蕾在書中稱讚台灣的廚餘回收與垃圾減量政策,卻只是針對台北市政績,她指出2010年台北市廚餘佔總垃圾量20.7%,廚餘回收率43.7%,然而仔細檢視環保署公佈的全台灣數據,廚餘佔總垃圾量35.7%,廚餘回收率只有27.3%,換言之,全台灣垃圾近四成是廚餘,回收卻不到三成。根據大愛電視台《廚餘桶的秘密》紀錄片統計,台灣一年生產275五萬公噸廚餘,扣掉果皮菜渣也有180萬公噸,可以換算成40億個便當,糧價250億元,可供全國23萬位中低收入戶家庭孩童從幼兒園到博士班的二十年營養午餐費,所以台灣真的比較不浪費嗎? | 羅震祺 | |
11 | 網站名稱 惜食百分百,廚餘零廢棄 網址 https://enews.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70620143557 網站簡介 環保署於今日與20家餐飲及團膳業者,共同舉行「惜食百分百記者會」,以呼籲社會各界減少廢棄食物、避免食物浪費、使用在地食材、縮短運送里程,共同推廣「惜食百分百、廚餘零廢棄」的理念。 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有1/3的食物被浪費掉,碳排放量高達44億噸;另外環保署統計顯示,106年我國廚餘回收量超過55萬公噸;106年3月至107年4月超市和量販業廚餘的廢棄食品申報量高達6,630公噸,平均每月有超過500公噸剩食變廚餘。食物浪費不僅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和龐大的環境成本,更會加劇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危機。 環保署署長李應元在現場與響應惜食店舖的原粹蔬食作主廚,以「全食利用」的概念,選用一般被視為醜蔬果但仍具相同營養價值、風味不減的「格外品」,作出美味料理。李署長希望藉此示範可以鼓勵消費者樂於選購醜蔬果,使其免於被丟進垃圾桶、成為廢棄物的命運。 李署長表示,惜食的方式很多,期待大家從自身作起,一起吃適量、愛地球。 | 羅震祺 | |
10 | 網站名稱 台灣每年廚餘量正式超越日韓,榮登亞洲浪費大國 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631 網站簡介 根據環保署數據,保守估計台灣平均每人一年的廚餘量約96公斤比中日韓平均多20%,更是南亞、東南亞的8.7倍,中南部非洲的16倍。台灣島內國民上一天的廚餘量約6,100噸,可以裝進約300輛的卡車。根據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導根據統計,儘管台灣有廚餘回收政策,每天3,000噸家戶回收的廚餘中,養豬業只能消耗1,500噸,450噸用做堆肥,剩下將近1,000噸、相當於50輛卡車的食物,都進了垃圾處理廠的儲坑。傳統市場或量販店買蔬菜水果時,大家總是挑選外觀好看,飽滿有光澤的產品,而這些被稱為「醜食物」的商品,便進入了廚餘系統。當價格和外觀成為挑選食物的第一原則,許多外貌不佳但內在純良的農產品在送上果菜批發市場之前,直接遭到淘汰。各大蔬果批發商,進行第二階段的挑選作業,篩選出運送過程中因碰撞損壞或是保鮮不佳腐敗的蔬果。在層層把關下,這些為了滿足消費者眼光而被淘汰掉的蔬果,有些進了家畜的肚子,而其他的進入垃圾桶,最終不完美的蔬果也逃不了跟垃圾一起被焚燒的下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2016年5月調查台灣量販店及市場處理剩食的情形,發現「蔬菜」、「水果」和「肉類」最常成為賣場及超市裡的剩食。這些食物常因以「快將到期」、「包裝有破損」以及「過熟」而被淘汰,然而這些大量剩下來的食物並未有效被利用,只有42%賣養豬戶作為動物飼料,當作廚餘丟棄併入生活垃圾焚化就佔有29%,其餘則減價銷售或有效期限內轉為熟食等。 | 彭柏睿 | |
9 | 網站名稱 全球每年13億噸食物浪費!最紅的大數據可以幫什麼忙? 網址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141395 網站簡介 台灣在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所產生的剩食約有將近6603公噸,其中最為浪費的前三大類別為蔬菜類、水果類及肉品類;而在生鮮食材的部分,約有30%被當作廚餘併入到一般垃圾的焚化處理。聯合國、美國以及歐盟都預計在2030年達到減少30%的剩食產量,法國在2016年就明定法規,要求大型超市要捐出未能賣出的商品,而義大利也於2016年通過法案,鼓勵超商主動捐贈食物,並簡化捐贈程序以及低扣加值稅,如此便能讓剩食的食物生命得以再延續。環保署也表示,首先要做的就是預防食物被浪費,因此要進行飲食教育與食農教育,讓大家知道食物從耕作到進食,每個環節都很重要;除此之外,也要幫助小農作食品加工,以防耕作物產收過剩而滯銷。台灣有設立不少的食物銀行,全國性的包括全民食物銀行、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安德烈食物銀行、1919食物銀行等,而地區性的世界銀行則有台北市的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以及台中市政府的愛心食物捐贈機構體系等等。 | 彭柏睿 | |
8 | 網站名稱 超商剩食「就是不能」捐給弱勢!總部無奈:因為違法啊 網址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3154&type=Blog 網站簡介 為什麼不能直接捐給弱勢?因為可能違法第一,法規卡死熟食捐贈。⟪食安法⟫第十五條指出:「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八、逾有效日期。」假設一個飯糰晚上12點到期,哪怕現在才12點01分,超商不能贈與,也不能拿回後場冰起來或進行運送,必須立刻銷毀,否則,就算違法。多數鮮食的保存期限設定在24小時內,超商又多採一日配送一到兩次,能在架上販售的時間本來就不長,約18~24小時之間。假設超商提早到晚上10點即下架商品,一來能否趕在未腐壞的時間內,以冷鏈運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二來食物銀行的人力以志工為主,又怎能要求志工在深夜出門幫忙?目前四大超商中唯一推行「19:00後鮮食打6折」的OK超商總經理魏國志也坦言,以人工挑出即期品、改標籤再下折扣,確實難免有一時疏漏的風險,「要怎麼避免剩食,又不讓任何過期產品出現在架上,我們也還在努力。」 | 彭柏睿 | |
7 | 網站名稱 地球面臨的糧食、環境、剩食問題 從飲食開始解決! 網址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357314291 網站簡介 周志輝指出目前食物浪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有效期限過期、外表受損、過度準備餐點、盲目購買。目前台灣因為有效期限法規的關係,過期後的食物是不允許販售、保留的。不過其他國家有不同的做法,德國擬取消日期標示、法國禁止超市銷毀未出售食品,都是為了減少食物浪費的問題。李偉文指出,目前全世界正在推動的「100里飲食運動」,多吃當地、當令的食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呼籲大家透過消費、食物選擇,來改善環境。李偉文也強調,每一天三餐的選擇與愛護環境的方式,兩者是很密切的,期望大家能當一個合格的地球公民、負責任的消費者。楊七喜則認為,剩食並不是單指餐桌上的剩下的食物,而是所有的食物浪費,例如生鮮的醜蔬果、不合規格的生鮮、即期品等等,楊七喜指出因為台灣相對國外更難處理剩食,原因是因為飲食習慣、氣候的關係,台灣人習慣吃葉菜類,而葉菜類的廢棄物過多,加上氣候炎熱容易腐爛,剩食的處理更為困難。 | 彭柏睿 | |
6 | 網站名稱 超市每月棄食500公噸:台灣的食物問題不是飢餓,是「過度營養」 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182 網站簡介 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有1/3的食物被浪費掉,碳排量高達44萬噸,食物浪費不僅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和龐大的環境成本,也加劇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危機。而台灣食物浪費問題也不容小覷,根據環保署民國106年3月到107年4月統計,光超市及量販業申報的廚餘就有6630公噸,每月有超過500公噸。陳縯家舉例,明明某超商店家每天平均只賣出10個飯糰,但總公司會要求要進比10個還多的量。陳縯家說,總公司的說明都是「不能讓客人買不到」、「貨架陳列要有豐富感」,加盟主若不配合,總公司還會以警告、開立糾正不配合違約通知單等方式,要求加盟業者配合,多年來溝通都無效。為了減少食物浪費,柯詩語指出,惜食其實會增加人事成本,因為餐廳必須把賣相不好的蔬菜加工處理,但她表示,環境是自己塑造的,經由顧客消費帶動惜食觀念,才是真正的價值,這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 彭柏睿 | |
5 | 網站名稱 來自臺、美的剩食解方:從產地到廚房,讓生、熟廚餘完美再生 網址 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1/3271/5557 網站簡介 食材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中,往往已經歷了大量浪費,人們該如何搶救這些剩食,成為近年來世界各國關注的大哉問。糧食分配不均、生產過程消耗過多地力與生態資源、運輸過程出現許多浪費等問題,都是人們需要面對與解決的挑戰。美國每年有 6 千萬頓的食物在餐飲業裡被浪費,佔了全國 30% 到 40% 的食物總量,而全世界每年也有 50% 的食物被浪費,但仍然有非常多人處於飢餓當中。2014 年開始,團隊設計出一種智慧磅秤來追蹤餐廳裡的食物浪費,Steven 認為要解決剩食問題,首要任務還是得從廚房下手,改變浪費行為。烹飪前的生廚餘與烹飪後的熟廚餘有著截然不同的浪費原因,其中生廚餘有 4% 到 10% 會在端上餐桌前就被扔掉,所以每年會有超過 9 億噸的食材被浪費,而造成浪費的原因有很多,包含過度生產、過度販售、製作過程浪費等原因。2014 年 LeanPath 團隊已經協助減少了超過 9 千 9 百萬公斤的食物。臺灣一年產生 220 萬公噸的廚餘,用桶子裝起來可以高達 1 千座聖母峰,可以包成 40 億個便當,可以幫助 20 萬個家庭一年。 | 黎國則 | |
4 | 網站名稱 超市超商一年丟掉的剩食值38億 可讓34萬弱勢童吃一整年 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039 網站簡介 主婦聯盟6日公布「台灣量販店及超市剩食現況初探」調查報告,發現全國便利商店、量販店、超級市場等店家,總計一年有3萬6880公噸食品還沒沒拆封就放到過期,被當剩食處理,多數是保存期較短的生鮮蔬果、肉類或海鮮。聯合國農糧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足以養活30億人,近年來全球興起「反剩食」運動。食藥署統計全國177家業者旗下11萬多家便利超商、量販店、超級市場、餐飲業的剩餘食品量,發現每年共有高達3萬6,880公噸的各類食品因過期而遭廢棄處理。 | 黎國則 | |
3 | 網站名稱 惜食願景:用科技翻轉剩食,讓資源不再浪費 網址 https://g0v.news/%E7%94%A8%E7%A7%91%E6%8A%80%E7%BF%BB%E8%BD%89%E5%89%A9%E9%A3%9F-%E8%AE%93%E8%B3%87%E6%BA%90%E4%B8%8D%E5%86%8D%E6%B5%AA%E8%B2%BB-d9af4e155215 網站簡介 即使人類的耕種技術進步,糧食生產量大增,「飢餓」的痛苦卻不曾絕跡於地球上。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 2015 的調查,當全球仍有近七億人口處於挨餓或營養不良的困境時,卻有近三分之一,也就是約十三億噸生產的食物被丟棄。 台灣剩食也不少,根據環保署的統計資料庫,光是2016年十月,全台就製造了4萬六千公噸的廚餘,這還不包括未被回收的廚餘量。食物從生產、加工製造到販賣所經歷的每個環節,都會產生剩餘,例如食材賣相不佳、餐廳銷售不出或是消費者囤積過多,這些食物最終的命運都是進入垃圾桶。 | 黎國則 | |
2 | 網站名稱 剩食危機重重 解決刻不容緩 網址 http://shuj.shu.edu.tw/blog/2018/12/09/%E5%89%A9%E9%A3%9F%E5%8D%B1%E6%A9%9F%E9%87%8D%E9%87%8D-%E8%A7%A3%E6%B1%BA%E5%88%BB%E4%B8%8D%E5%AE%B9%E7%B7%A9/ 網站簡介 許多國家都有剩食的問題,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統計,每年約有13億噸食物浪費,且食物的浪費充斥整條供應鏈。雖然多國政府、民間團體都致力於減少食物的浪費,並運用不同方法去實踐,但仍有一段要努力的空間。食物從生產到抵達消費者手中,在每個階段都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浪費,例如:消費者購買過量食材,或是業者運輸時間過長造成食物腐壞等。據FAO民國103年統計,每年生產的食品中有三分之一,相當於13億噸的食物,在銷售通路及消費者的手中腐壞,更有部分是在生產運輸階段就變質了。相較於國外,台灣較無處理剩食的相關法律措施,雖然105年衛生福利部提出的《社會救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中增訂「實物給付專章」,有提及地方政府應成立實物給付制度,與民間團體合作,將過剩農產品捐贈弱勢,著重於社會救助,但立法院尚未通過。 | 黎國則 | |
1 | 網站名稱 剩食議題舌尖上的隱憂 網址 https://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10073?issueID=633 網站簡介 全球有各個地方,有些地方糧食不足,但我們還是在丟棄食物,只因為包裝錯誤、賣相不佳或已過保存期限但仍可食用的食物,而這些剩食大多是都進到了掩埋場,但是這樣剩食會排放甲烷並造成溫室效應,因此台灣創立了食物銀行,把這些沒人要的剩食蒐集起來,並且捐贈給弱勢家庭,凡是生鮮肉品、蔬果等保存期限較短的食品,因保存期限較短,通常會烹做熟食,直接配送給需要的民眾,並口頭提醒在保存期限前儘快食用,最後剩食議題在全世界發酵,各國紛紛絞盡腦汁、開發新科技,計畫讓廚餘以更快速的方式,轉化成堆肥或生質能源,加快食物的能量循環,以其他的方式貢獻於這個社會,但目前仍屬於開發及測試階段。在科技的進步跟的上人們的逸樂之前或許該做的是正視碗盤裡的每一分食物,揀選自己適合的分量,不再把食物隨意丟棄。 | 黎國則 |
未上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