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里神社文化再造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花蓮】玉里神社。與民宅共生的花蓮縣定古蹟「玉里社殘蹟」 來源 http://margaret1122.pixnet.net/blog/post/45231599- 描述 創建於1928年(昭和3年)的玉里神社,是個曾經被遺忘的地方, 1939年的《玉里郡要覽》中並沒有提到玉里郡的「神社」, 但有記載了玉里、春日、觀音山三社!(社格僅達「社」。) 可能該書選定的神社為社格在無格社以上的神社,玉里社的等級還不夠格。 之後隨著戰爭與政治版圖的變遷,玉里神社埋沒於荒草中數十年, 直到近年才在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志工的關懷投入下,重現世人眼前。 我們不是日本人,只是帶著文化懷舊的心情而來,就隨俗稱它「玉里神社」吧! 這個神社有個很妙的地方,就是與「民宅共生」, 明顯的違和感,卻成了玩味台灣近代錯綜複雜歷史背景的場域,很有意思 | 邱慈雲 | |
9 | 作者 健行筆記 來源 http://hiking.thenote.com.tw/trail/detail/351/%E7%8E%89%E9%87%8C%E7%A4%BE%E6%AD%A5%E9%81%93 描述 玉里社步道即日治時期「玉里社」(現在俗稱「玉里神社」)的參拜道。步道上現仍可見日本神社常有的鳥居、石燈籠,及參道石階等遺跡,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步道終點的玉里社於1928年鎮座,如台灣大多數的神社一樣光復後都遭拆毀,現只餘基座及部分石柱遺跡,但從殘跡仍可想見昔日宏大的規模。步道起點附近還有表忠碑,透露了步道正位在昔日「八通關古道」的路徑上,從步道頂端的玉里社眺望玉里鎮,懷想舊日的神社、古道風情,是玉里社步道最吸引人之處。 | 邱慈雲 | |
8 | 作者 中時電子報 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1000435-260107 描述 花蓮縣定古蹟「玉里社殘蹟」木棧道,多處破裂損壞,花蓮縣文化局已於日前完成修繕,除恢復古蹟環境景觀,未來將邀集專家規畫,恢復玉里神社參拜道原有樣貌。(楊漢聲攝) 花蓮縣縣定古蹟「玉里社殘蹟」木棧道,因風吹雨淋及受去年受麥德姆颱風影響,已多處破裂損壞,花蓮縣文化局日前完成修繕,除恢復古蹟的環境景觀外,更提供參訪民眾安全的休憩空間,未來將邀集專家規畫,恢復玉里神社參拜道原有樣貌。 日治時期,花蓮縣玉里鎮警察、部隊征伐附近布農族人及男子服兵役前,都會到玉里社祈福,祈求出征軍人「武運長久」,入口處右側亦設立一座「表忠碑」,表彰為理蕃或瘴癘之氣犧牲的日本軍警人員。 日人戰後撤離台灣,加上信仰不同,神社空間一度成為居民承租改為農田使用,部分設施則遭人為破壞,玉里社傾頹於雜草樹林之間。6年前,一群熱愛地方文史的玉里鎮民自發性組成玉里神社志工隊,展開玉里社的保存維護行動,在文化局爭取經費協助下整建,修築木棧道,方便民眾參觀。 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玉里社殘蹟」位花蓮縣玉里鎮西邊街的山麓上,為日治時期一街庄一神社政策下的建築。先前所修築的木棧道因颱風影響多處破損,經民眾反映後已立即修復,將來會極力爭取文化部補助經費,恢復參拜道原有樣貌,重現歷史風華。 現今的「玉里社殘蹟」,建築主體雖已隨歲月而不復存在,但鳥居、石燈籠及主殿基座等仍保存著,民眾可前往尋幽探古。(中國時報) | 邱慈雲 | |
7 | 作者 花蓮。玉里神社 來源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188402388-%E8%8A%B1%E8%93%AE%E3%80%82%E7%8E%89%E9%87%8C%E7%A5%9E%E7%A4%BE 描述 玉里神社建於西元1928年(昭和三年),是花蓮縣境內保存最完整的神社遺跡,即便如此,當地對日治古蹟的重視,也不過從近年才開始。2008年(民國九十七年)七月23日,花蓮縣文化局公告「玉里社殘蹟」為縣定古蹟。 玉里鎮位於花東縱谷中段之交通要道上,南北有省道台9線與縣道193縱貫,東西有台30線連絡,是花蓮縣南部最繁榮的地區。離開玉里市區沿民族路西行,再左轉西邊路,很快就能抵達玉里神社入口,神社遺址就隱藏在市區西北方的山坡上。 神社入口隱藏在路邊小巷裡,「一之鳥居」就豎立在民房邊。灰色鳥居融入周遭民生氛圍,不仔細看還以為是電線桿,上面還有天線架設,左邊立柱甚至與屋頂成為一體。看著這幅景象,不禁令人莞爾又鬆一口氣,若玉里神社沒被列為古蹟,可以想像那僅存鳥居將被拆除,今昔和平共存的奇妙景象也看不到了。 在西元1939年的《玉里郡要覽》中記載,花蓮港廳玉里郡並無「神社(指官方神社明細帳有紀錄之神社)」,但卻有玉里、春日、觀音山三社。由此可知,玉里神社其實是俗稱,若以社格制度分類其正式名稱應為「玉里社」,因為玉里社是地方自設的神社,並非正統編制,屬於官方神社明細帳無記載,也沒有領奉幣的神社。 神社是日本精神信仰的象徵。明治維新後,近代社格制度開始施行,不但確立神道為日本國教的地位,也明確劃分神社等級。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日本神社仍有社格制度,直到戰後才廢止。玉里社殘跡現在一般仍以「玉里神社」稱之。 鳥居為日本神社的標準建物,算是一種界線、進入「神域」的入口,也是日本神社文化的代表圖騰。登上第二參拜階梯,可來到「二之鳥居」,保存較為完整的八座「石燈籠」則排列步道兩旁,恭迎訪客繼續登行。 陽光穿透樹蔭照耀鳥居,彷彿如臨神域的聖潔光景令人印象深刻。建立神社必須選擇純淨清幽的環境並位於高地,才有大神登臨普照的意境。 日本神社祭祀對象除了「天照大神(太陽女神)」之外,也崇仰自然萬物與各種神靈。昔日玉里神社的主祭神為能久親王、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在早期反日的年代,台灣東部可能是地處偏遠的關係,讓玉里社鳥居沒被破壞,融入了居民生活,而其它部分則被遺忘在荒煙蔓草中。近年來文化意識抬頭,「玉里神社志工隊」發起保留運動,玉里神社才終於重現樣貌。 歷史在舊時光裡被遺忘,痕跡在新時代中被發掘,來到玉里,尋找花東縱谷中被發掘耕耘的古蹟。玉里神社那幅今昔和平共存的莞爾景象,卻令我印象最為深刻,代表了昔日的殖民紛爭皆已煙消雲散,而今日的明媚風光卻能永遠留存。日治時期,一段台灣不可抹滅的時代光陰,我們雖然可從批判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歷史,卻也不能否認當時日本人建設台灣發展的影響。神社彷彿象徵台灣各地日治痕跡的殘影,隨處可見。 | 邱慈雲 | |
6 | 作者 謝佳真 來源 http://okgo.tw/butyview.html?id=3581 描述 玉里古神社至今仍默默地隱身在巷弄間,僅有少數人前來此緬懷歷史。 玉里鎮西邊街的一個窄巷裡,錯落的民宅間竟藏著一座鳥居。灰色的柱子與周遭磚瓦、鐵皮屋頂奇妙地融合,電線交錯其上,將本應顯眼的鳥居隱藏在環境中。玉里神社在1928年(昭和3年)落成,主殿已經傾頹,目前僅存表參道階梯、石燈籠與兩座鳥居,是花蓮縣內保存最完整的神社遺跡。 玉里神社本已埋沒在荒煙蔓草中,成為流失在歷史裡的神祕遺跡,直到民國98年,一群玉里在地的年輕文史工作者主動發起清掃活動,結合在地人的力量,讓隱沒在樹林間的神社遺跡重見天日。經過規劃與整理後,成為如今所見的樣貌。沿著參拜道行走,沿路可見到許多石燈籠,如同中國廟宇的梁柱上經常寫有捐贈者姓名,石燈籠上通常會寫「奉獻」、「奉納」,並刻上捐贈者或是單位的名字。 在日本神社建築中,鳥居有分隔人間與神之領域的意味。石燈籠的作用除了裝飾外,亦有為來者指引道路之意,走了幾分鐘後,會看到石頭階梯出現,代表即將接近神社本體,也就是以前的拜殿與本殿。從入口的鳥居走到山坡頂雖然是一路上坡,卻相當和緩好走。玉里神社的頂端是一片平坦的空地,沿著照片中看似綿長的階梯直行,不過幾分鐘就能抵達終點──本殿遺跡。 本殿於二戰後日軍撤退時被摧毀,之後雖然有熱心志工重整此處,但仍無法修復。如今只能將遺跡圍起,供人憑空想像。山坡頂也是眺望玉里鎮的好地方,以前樹木還未長高時,能在這裡將平原盡收眼底。如今樹木已高,就只能從縫隙間窺望,自行在腦海中拼湊出全景了。往回走下山坡又是不同的風景,在高處俯瞰綿長的階梯,蓊鬱的樹林將表參道包圍其中,直撲參觀者,多了一分寧靜與神秘。 | 邱慈雲 | |
5 | 作者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來源 http://theericel.blogspot.tw/2012/01/0429.html 描述 玉里社的參道有點陡,前一天剛走完浸水營古道(野地旅0428石頭營聖蹟亭與浸水營古道)的我們走起來感覺會有點喘,參道除了階梯以外,也做了新的木棧道,但其實看起來有點突兀。參道最後通往一處平台,右側應該是手水舍的基礎,參拜前要在此淨身(洗手),隨後可繼續前進到拜殿,拜殿現址都是些殘破的水泥塊,其中幾塊還可以看到當年拜殿的花紋。拜殿後方是本殿,四周的圍牆、基礎有重修過,亦只剩下殘跡。 | 邱慈雲 | |
4 | 作者 秋香 來源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12000016KK06395 描述 玉里神社位於花蓮縣南區重鎮-玉里,早在清光緒年間就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而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更在此設立花蓮港廳玉里支廳.可見玉里鎮在歷史及地理位置上是有多麼的重要.. 據本人的實地調查,目前已知全花蓮的神社共有四十一座,光玉里鎮內就有七座大小神社,(玉里社、末廣社(大禹)、三笠祠(三民)、樂合祠(樂合)、織羅社(春日)、觀音社(松埔宮前部落)、安通紅座社(安通溫泉)。而目前幾乎都無神社殘跡.除了少數幾座神社仍可見石燈籠或鳥居遺跡(請參考本部落格神社殘跡介紹). 而玉里神社則是目前全花蓮保存最完整的神社之一,再者則是新城神社.經過八月三次的打掃活動後, 如今整個神社已經恢復昔日的面貌唷.(除了神社本殿及拜殿外) 玉里神社第一座鳥居,民國38年蔣中正先生帶領大批國民軍從中國大陸逃難至臺灣後,部份國民軍弟兄被分配到東臺灣來.當時無處可去.只有神社或墓地比較空曠.於是他們就在這些地方生根.幾十年下來..茅草屋演變成木造房子再進階到磚造房子.很慶幸的.在早期反日及排日年代.這座鳥居卻未被破壞.而是融入了神社神苑一帶居民的生活圈..第一鳥居桿左側架起了小籃框就成了當地小朋友投籃的球架,而右側的鳥居桿部份更是成了居民住家的一部份"神社鳥居是我家牆壁的一部份!? 步上第一階梯的左側,一座半毀的石燈籠.上頭寫著"奉納 饒永昌",這個字真的有點藝術.石燈籠的"笠"火袋及寶珠部份不見了.. 饒永昌先生資歷顯赫,於大正5年(西元1916)10月起擔任花蓮港廳鳳林區長(鳳林區之後改制為鳳林庄及鳳林街),大正9年發起興建鳳林公學校(今鳳林國小前身),對於花蓮港廳及台灣島內建設不遺餘力,加上妻子為日本內地人士(饒ワイ),為內臺結婚的先例,其3女1男也都到日本本土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說是當時的樣板家庭,因此於大正12年4月時獲得當時來臺訪問的東宮太子(即之後的昭和天皇)於北市下榻處接見,之後先後擔任東臺灣新聞社監查役、東臺灣無盡株式會社監查役、花蓮港產業會社專務取締役等職。 玉里神社最可憐的石燈籠,當時的居民利用神社寬廣的空間養雞,..所以這座石燈籠就這樣被關在鐵籠中唷...目前已獲得當地居民的同意.未來將拆除石燈籠附近的護欄.讓階梯兩側及石燈籠重見天日.. 昔日拜殿部份,據幾位玉里土生土長的前輩回憶,民國五十餘年左右.玉里神社本殿及拜殿建築皆還存在.可能是先前此國有地承租給當地居民.而居民為了種植農作物的因素.將本殿及拜殿等水泥建築物給破壞了.. | 邱慈雲 | |
3 | 作者 黃家榮 來源 http://blog.xuite.net/d0963064845/twblog1/123681670-2010%2F1%2F17%E7%8E%89%E9%87%8C%E7%A5%9E%E7%A4%BE%E5%BF%97%E5%B7%A5%E9%9A%8A%E7%AC%AC%E4%B8%80%E6%AC%A1%E6%89%93%E6%8E%83 描述 從2009年的八月開始,玉里神社志工隊開始展開玉里神社的大搶救活動。許多人帶著觀望或是等著看笑話的心態看我們這些"瘋子"可以撐多久,不過至今即將快滿半年的時間過去了.玉里神社志工隊的伙伴仍帶著珍惜古蹟,為地方奉點心力的理念.一起來為玉里神社努力.且這半年的時間,透過新聞媒體.部落格的紀錄,也讓玉里神社成為網路高知名度的神社殘跡景點。近日更有金子展也老師在日本國內的刊物上為日本國人介紹玉里神社志工隊為日治時期的神社殘跡的全紀錄。 未來.我們更繼續帶著這分愛護古蹟的理念繼續堅持下去。讓更多人可以認識這座神社殘跡。 開工前的祈求儀式,過年前的每個假日許多新人趕著結婚,所以這幾次的活動。筆者受邀到台南幫朋友拍攝婚禮紀錄,所以無法參加,幾位志工隊朋友也是家中恰好有事無法前來.所以今日打掃活動只有10位夥伴前來。 P.S.玉里神社志工隊存服務性質.不一定每一次打掃都要到,也不一定要全程參與.若恰好有事無法前來.也沒有關係,且該做什麼工作?按自己的狀況而定.身體狀況不佳的(剛開刀..)可以做比較輕鬆的工作,若體力夠好的。也可以幫忙砍草或鋸木頭等工作。 寒冷的天,不過卻抵擋不了一群對地方古蹟有熱忱的玉里神社志工隊成員,過年前由於許多新人趕著結婚.又加上成員有要事.所以這幾次來參加打掃活動人沒有前幾次來的多.不過在大家能力範圍之下.做多少算多少唷. 筆者這兩次12月份打掃及1月份打掃恰好都遇到台南友人結婚,所以只好先向志工隊成員請假了,不過仍期待有更多的玉里當地青年學子及對古蹟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參與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 邱慈雲 | |
2 | 作者 自立晚報 來源 http://idn.com.tw/currect/content.php?catdid=1&artid=20130405sarlin001 描述 玉里神社於1928年鎮座,為當時玉里鎮民眾或日本移民的信仰中心。主要建築物已遭拆除,目前尚存二座鳥居、部份石燈籠,以及沿著山稜向上攀升的參拜階梯。 遊客若從玉里火車站出發,經大同路到玉里國中校門口,左轉民族路後,左轉西邊街50公尺左右,就可看到玉山自然騎士鐵馬步道中的『玉里神社』指標 玉里神社志工隊同時也是地方文史工作者陳世淵先生表示,『玉里神社』在一群關心地方文史愛好者的號召下,從荒煙漫草中,將這個被歷史遺忘的廢墟整理出來,並且曾讓在這裡拍過結婚照的張火茂老先生舊地重遊,感動不已,因為這裡是一甲子前,見證他們夫妻愛情的地方。 回到玉里鎮中心,可來到在地人俗稱的〝大廟〞,就是玉里協天宮。它源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當時,清朝政府為了促進前山和後山的交通及管理,而開闢了從南投林圮埔(竹山古地名)到花蓮璞石閣(玉里古地名)的八通關古道。 | 邱慈雲 | |
1 | 作者 Joy and Tom 來源 http://cjyyou.pixnet.net/blog/post/228985328-%E8%8A%B1%E8%93%AE%E7%B8%A3-%E7%8E%89%E9%87%8C%E9%8E%AE-%E7%8E%89%E9%87%8C%E7%A5%9E%E7%A4%BE 描述 【花蓮縣 玉里鎮 玉里神社】 晨曦中前往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的「玉里神社」。網路上搜尋花蓮縣境內的神社舊址時,就知道了玉里鎮有一座「玉里神社」,不過一直沒有機會來。玉里神社幾乎可以說是花蓮縣境內最完整的神社遺址外,且最近有熱心的地方的文史工作者,開始積極的要復原神社的原貌,於是順道繞了過來。 玉里神社可能也是因為廢棄的關係,或者也帶了些許神秘的色彩,所以一直保存到現在。雖然有些許的破壞,但是這真的可以說是花蓮縣境內最完整的神社了吧。玉里神社位於花蓮縣南區玉里鎮,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此設立花蓮港廳玉里支廳,玉里神社應該是花蓮縣內少數仍可見石燈籠或鳥居遺跡的神社。 從台九線南下玉里,進入玉里市區後,過玉里國中大門,往玉里圓環方向的中山路直走,在第一個紅綠燈向右轉民族路,並直走到底,即可看見西邊街的指標。從民族路左轉西邊街後,沿著西邊街往前約五十公尺的右側,即可看見『玉山自然騎士鐵馬步道』所設的『玉里神社』指標。玉里鎮的西邊街被鎮民稱為「神社腳」,是因為日治時代有一座玉里神社,1928 年 10 月 22 日鎮座,主要祭神為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當時是玉里鎮民眾或日本移民的信仰中心。 玉里神社位於白色民宅建築後面的山上,有一座已被遺忘的日本據台遺跡,湮沒在一片樹海之中,雲深不知處。斑駁的洗石燈座、指揮台等,在荒煙漫草中,尚保存得非常完整,若非有心人的指引,還真的很難找到這處「神社遺址」。玉里神社寧謐地被妥善維護著,神社建築雖已拆除,但社廓猶在,老樹依然扶疏,復有一座座石燈籠見證著過往歲月。 民國 38 年蔣中正先生退守台灣,部份國軍弟兄被分配到東臺灣來,當時只有神社或墓地比較空曠,於是他們就在這些地方生根。幾十年下來,茅草屋演變成木造房子,再進化到磚造房子。很慶幸東臺灣地處偏遠,在早期反日及排日的年代,這座鳥居卻未被破壞,而是融入了居民的生活中,而的其它部分則被遺忘在荒煙蔓草中。幸好一群以「玉里神社志工隊」凝聚向心力的地方文史愛好者,把神社從被遺忘的廢墟中恢復舊貌。 步上第一階梯的左側,一座半毀的石燈籠,上頭寫著『奉納‧饒永昌』。石燈籠上頭的字體龍飛鳳舞,石燈籠的笠火袋及寶珠部份不見了。這一段路線蚊子非常多,走動也沒用,因為牠們可能太餓了,會追蹤攻擊移動中的物體,害我們都被叮的滿身是疱。不過也可以想像,「玉里神社」志工隊到這裡來這裡打掃的辛苦了。 饒永昌先生資歷顯赫,於大正五年 (西元 1916 年) 十月起擔任花蓮港廳鳳林區長 (鳳林區之後改制為鳳林庄及鳳林街);大正九年發起興建鳳林公學校 (今鳳林國小前身),對於花蓮港廳及台灣島內建設不遺餘力,加上妻子為日本內地人士 (饒ワイ),為內臺結婚的先例,其三女一男也都到日本本土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說是當時的樣板家庭,因此於大正十二年四月時,獲得當時來臺訪問的東宮太子 (即之後的昭和天皇) 於北市下榻處接見。饒永昌先生爾後先後擔任東臺灣新聞社監查役、東臺灣無盡株式會社監查役、花蓮港產業會社專務取締役等職。 依據報載,玉里神社參拜道在日治時代原以碎石鋪成,砍草之後經實地測量,全長約 150 公尺,包括入口的鳥居、中間有 36 階、37 階及 16 階等 3 段石階梯,中間的石燈籠有 8 座仍保持完整(兩座倒塌);3 座石燈只剩基座及石燈桿,燈籠已經不見,有多座石燈的基座因多年的沖刷,地基流失,導致基座塌陷,必須進行維修、保護。 台灣還有留神社下來的地方應該不多,真的可以好好保存玉里神社,把神社復原,讓玉里人可以好好了解以前的歷史,花蓮也可以多一個觀光的景點。 | 邱慈雲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邱慈雲 標題 我們的心得 內容 我的想法 我們玉里神社現在廢棄在那邊很可惜,我想把玉里神社變成這樣:把夜市移到玉里神社、也可把活動移置到玉里神社、可以在玉里神社種茶、義賣會、可以把玉里神社變成像日本神社一樣。在這之前,大家都沒有把玉里神社修復,希望大家能幫忙把玉里神社修復,也不要在玉里神社亂丟垃圾,以後就可以讓更多人來參觀玉里神社。 老師還說等我們大功告成時請客吃烤肉 | 邱慈雲 |
9 | 作者 鄧宜箴 標題 我的想法 內容 我想要請老師用3D列印把玉里神社的拜殿一塊一塊拼起來讓大家重新看見玉里神社原本的樣貌。 | 鄧宜箴 |
8 | 作者 鄧宜箴 標題 查資料 內容 接著我們回學校查資料,費了好多力氣才弄到二十個相關聯結,老師還說等我們大功告成時請客吃烤肉。 | 鄧宜箴 |
7 | 作者 鄧宜箴 標題 心得 內容 昨天我們去圖書館查資料,找到了一本書裡面有介紹關於玉里的地形、觀光景點……等。 | 鄧宜箴 |
6 | 作者 鄧宜箴 標題 去玉里神社 內容 老師帶著我們(自由神社隊)去玉里神社觀察,我們看到高聳鳥居、倒下的石燈、凹下的淺道、破碎的拜殿和只剩地基的主殿還拍了照。 | 鄧宜箴 |
5 | 作者 巫佩宣 標題 去玉里神社 內容 老師帶了自由神社這一隊去玉里神社看玉里神社的歷史,看完時我心裡想著我比較喜歡以前的玉里神社樣子,希望可以把現在的玉里神再變回以前的玉里神社。 | 巫佩宣 |
4 | 作者 邱慈雲 標題 心得 內容 我的心得 我覺得玉里神社現在廢棄在那邊很可惜,我想把玉里神社變成這樣:把夜市移到玉里神社、也可把活動移置到玉里神社、可以在玉里神社種茶、義賣會、可以把玉里神社變成像日本神社一樣。在這之前,大家都沒有把玉里神社修復,希望大家能幫忙把玉里神社修復,也不要在玉里神社亂丟垃圾,以後就可以讓更多人來參觀玉里神社。 | 邱慈雲 |
3 | 作者 邱慈雲 標題 心得 內容 今天我們用電腦查資料 首先我上網打玉里神社,就會出現很多內容,我都會查內容比較多的,也可以查影片、圖片喔!老師跟我們說要找各種不同的資料,我們就繼續找,我有找到玉里神社志工清潔隊的影片,還有找到一些照片,有以前的玉里神社和現在的玉里神社。我打完剛好就下課了。 | 邱慈雲 |
2 | 作者 邱慈雲 標題 心得 內容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圖書館 我們進去圖書館後先上去二樓找關於玉里神社的書,找了找我們還是沒找到關於玉里神社的書,我們就下一樓問館員有關於玉里神社的書嗎 ? 館員最後終於幫我們找到一本關於玉里神社的書了。我們跟玉里圖書館借電腦來打資料,剩下的同學就去找其他關於玉里神社的書,但是都沒有找到。剛剛好老師說要回去我就關電腦、書歸位,我很謝謝館員也很感激的想跟圖書館說 : 謝謝、謝謝! | 邱慈雲 |
1 | 作者 邱慈雲 標題 心得 內容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玉里神社參觀 從學校出發,經過10幾分鐘的車程我們就到了,玉里神社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好長好長的樓梯,這時心裡想好處是可以運動;壞處是樓梯真的太長了。 在我們走樓梯時,看到樓梯有好多破洞,我好希望有人可以修復它。 穿過長長的木頭步道後,我們看到被拆掉的拜殿,旁邊竟然有以前拜殿的照片,有柱子跟牆壁,我都不知道呢!我們往後走就看到主殿,主殿的建築都拆掉了。 從神社可以看到很美的風景,又要走很長的樓梯,走的時候覺得好快,就像飛機一樣快,我跟玉里神社說 : 再見 再見! 回去的路上一直想為什麼玉里神社會被拆掉,希望有人能把玉里神社重建。 | 邱慈雲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youtude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i8d-COMJ8 網站簡介 20111225 TVBS 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 - 玉里小鎮記錄。 | 鄧宜箴 | |
19 | 網站名稱 玩全台灣 網址 http://okgo.tw/butyview.html?id=3581 網站簡介 玉里神社在1928年(昭和3年)落成,主殿已經傾頹,目前僅存表參道階梯、石燈籠與兩座鳥居,是花蓮縣內保存最完整的神社遺跡。玉里神社本已埋沒在荒煙蔓草中,成為流失在歷史裡的神祕遺跡,直到民國98年,一群玉里在地的年輕文史工作者主動發起清掃活動,結合在地人的力量,讓隱沒在樹林間的神社遺跡重見天日。經過規劃與整理後,成為如今所見的樣貌。沿著參拜道行走,沿路可見到許多石燈籠,如同中國廟宇的梁柱上經常寫有捐贈者姓名,石燈籠上通常會寫「奉獻」、「奉納」,並刻上捐贈者或是單位的名字。在日本神社建築中,鳥居有分隔人間與神之領域的意味。石燈籠的作用除了裝飾外,亦有為來者指引道路之意,走了幾分鐘後,會看到石頭階梯出現,代表即將接近神社本體,也就是以前的拜殿與本殿。 | 鄧宜箴 | |
18 | 網站名稱 加灣神社、玉里神社、新城神社/神社/鳥居/天主堂/花蓮縣新城鄉「新城天主堂」/諾亞方舟/地主神社是日本最古的神社建築 網址 http://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424547633-%E5%8A%A0%E7%81%A3%E7%A5%9E%E7%A4%BE%E3%80%81%E7%8E%89%E9%87%8C%E7%A5%9E%E7%A4%BE%E3%80%81%E6%96%B0%E5 網站簡介 一九三八年鎮座的加灣神社(九宛祠)/玉里神社、新城神社/花蓮縣秀林鄉景美村加灣部落/花蓮神社近六十座,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新城神社及玉里神社/神社重現不是勾起歷史傷痕,而是族人難忘的『集體記憶』」/西元一九三六年日本確定南進殖民政策,第一階段施行「國民精神總動員」,展開皇民化運動,要求民眾參拜神社、家庭奉祀「神宮大麻」等,更推行一庄一神社運動,許多部落神社就在此時開始興建/內政部隨後於一九七四年頒布「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 | 邱慈雲 | |
17 | 網站名稱 打掃神社殘跡的玉里神社志工隊-- 網址 http://reader.roodo.com/airportman/archives/15146471.html 網站簡介 2008年7月23日,花蓮縣政府將「玉里社殘蹟」列為縣定古蹟。不過土地所有權人(國有財產局)無力積極維護,神苑部份區域還被租給農夫種植。 2009年3月中,玉里鎮公所與文化局會勘玉里社遺址,認定神社已被嚴重破壞,沒有保存價值。意指主殿與拜殿部分,並非整體殘蹟。報紙地方版此消息見報後,引起文史工作者關心。 2009年4月,花蓮部落客阿榮與玉里部落客世淵(愛上璞石閣)開始奔走搶救玉里社遺跡。由於文化局原本就無意破壞僅存的遺跡,於是文化局與鎮公所很快就有正面回應,說會找文史工作者來開會,討論後續保存事宜。 2009年6月,為了使政府能積極保存玉里社,一群人開始籌組社團「玉里神社志工隊」、並且籌劃活動。8月1日,玉里神社志工隊舉辦第一次玉里神社打掃活動。8月16日,舉辦第二次打掃活動。爾後陸續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辦理清掃活動,更多市民參與,包括配合文化局把清掃整理活動與全國古蹟日搭配,或是搭配單車活動,或搭配環保局的美化環境助理員活動。 2010年1月17、21日,玉里神社附近發現石塚總督紀念碑。 1月21日、2月9日,文建會、評議委員及花蓮縣文化局等單位勘查玉里社殘跡。爾後通過志工隊的玉里神社搶修計畫。2010年10底-12月進行緊急修復工程/(新聞),這是為了防止表土沖刷,以及準備後續進一步的修復工程。 | 邱慈雲 | |
16 | 網站名稱 玉里小鎮鐵馬行:玉里神社、玉富自行車道~~ - 背包客棧 網址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615255 網站簡介 現在玉里鎮還保留有一座東部現存最大也是完整的玉里神社,而且擁有全台少數幾座神明鳥居之一,並非常見的神明鳥居亞種 --> 靖國鳥居,是極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果有時間的話,還是建議可以來看看,體驗後山的日本風情~~~ | 邱慈雲 | |
15 | 網站名稱 玉里神社殘蹟健走 重溫過往時光 網址 http://eastnews.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4440:2015-09-20-02-26-31&catid=38:composite&Itemid=62 網站簡介 財團法人花蓮縣王燕美文化藝術基金會、東森房屋玉里加盟店等單位,昨天舉辦玉里神社殘蹟走一走健康久久久系列活動,由基金會會址出發步行至縣定古蹟玉里社殘蹟,讓老一輩的鎮民重溫童年時光,也讓年輕的一輩認識歷史與過往,立法委員蕭美琴在熱情參與時,稱讚舉辦這類活動寓教於樂深具意義。 活動由縣議員王燕美主持,來賓還包括:花蓮縣政府南區服務中心副主任蔡秋龍、花蓮地方稅務局玉里分局主任潘繼惠、東森房屋玉里加盟店祕書潘寶如、玉里鎮民代表俞玉華,俞玉華還特地贊助二十箱的泰過蜜柚:此外玉里衛生所、地方稅務局也乘機舉辦衛教宣導、稅務宣導,會後基金會同時舉辦摸彩,總共吸引五百八十名鄉親參與。 舉辦此一有意義的活動,除了讓年輕一輩的民眾對日本神社建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讓社會大眾能夠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工作的重要性。 玉里社於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鎮座,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玉里社長期傾頹於雜木竹林之間,至民國九十七年列為縣定古蹟,次年在縣議員王燕美與一群愛地方文史的熱心民眾,自願當志工到玉里社披荊棘,經過多次的清掃,才讓凐沒於荒煙蔓草間的神社重見天日。 文化局隨即在九十九年爭取文建會補助經費進行緊搶修工程,設置棧道、排水溝,免雨水沖刷土石,扶正已傾倒的石燈籠,並將鳥居、石燈籠被淘空的底座加固,議員王燕美則為神社提報工程建議案,加鋪草皮、建置灑水設備,並種植杜鵑、櫻花、七里香等植栽。玉里神社目前委託財團法人花蓮縣王燕美文化藝術基金會管理維護,進行定期巡查,環境整理及綠美化工作。 玉里社殘蹟為花蓮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神社類古蹟之一,目前仍保留參拜道、四段踏階、兩座鳥居、十六座石燈籠及手水捨、拜殿、本居之基座,入口處右方有一座紀念殉職日本警察的表忠碑,與新城鄉天主堂旁的新城神社齊名。 為延續在地文化,藉由此次的古蹟巡禮健走活動,讓在民眾能夠重新認識自己周遭的環境,發現原來玉里鎮上原來還保存著如此美麗的玉里社殘蹟,隱藏在靜謐的山腳下等待民眾來發掘。 | 邱慈雲 | |
14 | 網站名稱 玉里神社 - 南花蓮特色產業 網址 http://shl.cm-media.com.tw/Portal/Content.aspx?lang=0&p=004030001&sid=64 網站簡介 玉里人向來將鎮內西邊街一帶稱作「神社腳」,原因是附近有一座建於昭和3年(1928年)的古蹟─玉里神社,是日治期間皇民化運動時期的產物,已被列為花蓮縣古蹟,裡面的表忠碑更是全花蓮僅存,雖然碑體已被民宅包圍,仍不難看出它當初的雄偉。 神社主要祭神為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雖然拜殿及本殿已經毀損,但現存的鳥居、石燈籠及參拜道等都相當完整,是縣境內保存最完整的神社。所謂的鳥居是用來區分人與神的界線,石燈籠則採有腰身的造型,上面刻著捐贈者的姓名,如同中國廟宇習慣刻上某某某敬獻一樣。特別的是,第二座鳥居並非和神社一起興建,而是由東台灣無盡株式會社在昭和11年(1936年)捐建。 隨著一張於神社拍攝的結婚老照片在無意間被發現,喚起居民對神社的記憶。一群熱衷於在地文化的民眾於1999年發起全台首例神社打掃工作,定期出錢出力,還在打掃整理過程中發現當時台灣總督到此處植樹的紀念碑。在熱血志工的努力下,淹沒在荒煙蔓草中長達一甲子的玉里神社遺跡終於重見天日,未來將發光發熱成為觀光新亮點,歡迎遊客來領略古蹟的歷史,探訪在地老故事。 | 邱慈雲 | |
13 | 網站名稱 youtube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uUe_vdFVI 網站簡介 阿榮導覽解說玉里神社 | 邱慈雲 | |
12 | 網站名稱 youtube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Pp0KSIBkr0 網站簡介 玉里神社 | 邱慈雲 | |
11 | 網站名稱 東部最完整神社遺跡 玉里神社 網址 http://www.easternlife.com.tw/scenic_content.aspx?scenicid=41 網站簡介 日治時期許多日本人居住在東部,留下不少神社等充滿日式風格的建築。不過在天災人禍的影響下,許多建築早已崩毀,甚至看不出過去的風華。雖然如此,仍有些遺址幸運地遇到貴人們,得以留下部分風貌,讓人窺見曾經在此處發生過的故事,而東部保留最完整的神社「玉里神社」便是最成功的例子。 幾年前,這裡還只是雜草叢生的廢墟,但在當地志工隊的整理下,現在的玉里神社已經是熱愛古蹟的遊客到玉里必訪的地方。尚未走到門口,便能看到和當地街景融合的石鳥居聳立在房舍中,雖然已失去過去的肅靜與雄偉,可是它仍完整的存在讓人對後面的遺跡更加期待。 沿著參道石階一步步踏入神社範圍中,不時能看見兩旁的石燈籠靜默地訴說著過去玉里神社受人尊崇的那段歷史,入口附近的表忠碑是當初為了追念開闢八通關古道以及受原住民襲擊身亡的日本警察而建,對照解說牌上的照片,很難想像現在的山坡在當時竟是如此空曠。 步道盡頭能看見過去的正殿平台及參拜店的遺跡,仔細瞧瞧,還能在遺跡的殘垣上看到屋頂上的紋路。兩旁的解說牌有著當地居民提供的照片,比照殘垣遺跡,不難看見以前玉里神社香火鼎盛的情形,而稀有的結婚照,更帶人穿越時空,想像在此舉辦典禮的盛況。 可別只站在遺跡前徘徊,走上正殿平台,能看到當初正殿的基座還完整地留在平台上,在這裡能眺望到的玉里風景,或許也是日本人為何選擇在此建神社的原因吧。 | 邱慈雲 | |
10 | 網站名稱 美食魚樂 網址 http://www.acarpblog.com/2014/06/blogger-yuli.html 網站簡介 玉里神社建於日治時代昭和三年,神社是日本人的信仰中心,就跟我們的廟宇一樣,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玉里神社的主要建築遭到拆除,目前僅存有兩座鳥居,部分燈籠和參拜階梯,成為一個緬懷巡禮的景點,玉里神社遺址在民國97年由花蓮縣文化局公告指定為花蓮縣的文化資產保護古蹟,鳥居是日本神社的建築物是一種界線,代表神域的入口,所以通過這個鳥居就代表進入了神祇的領域,所以日本神社旁都會有一個「手水舍」讓人在參拜前先洗手,不過玉里神社的手水舍也已經消失不在了,神社都會有的石燈籠,通常是信徒奉獻給神社,上面會有「奉獻」或「奉納」等字樣,又叫常夜燈,印象中導覽好像有跟我們解釋石燈籠的”頸部”有的是直直的柱體,有的是有腰身的, | 鄧宜箴 | |
9 | 網站名稱 郊外踏青去 網址 http://blog.yam.com/hwsln/article/47837651 網站簡介 玉里神社不但是玉里、甚至是花蓮縣保持最完整的神社主體,也是與八通關有著重要歷史連結的歷史建築,據說這裡本是荒煙蔓草,神社殘跡就這樣靜靜地躺了數十年無人聞問、任其頹廢,逐漸淡出玉里人的記憶中,在2008年被公告為縣古蹟後,隔年便在政府補助,民間自組的玉里神社志工隊每月一次來這打掃清潔,才慢慢將它整理出一個雛形,花蓮縣最大也最完整的神社輪廓逐漸呈現在世人眼前,相傳王里神社是在昭和3年(1928年)所建,鳥居上刻著昭和11年八月才設立,本殿與拜殿的所在地,雖然主體建築早已消失殆盡,僅剩些許地基 | 鄧宜箴 | |
8 | 網站名稱 玉里‧璞石小鎮慢慢遊-part-3-玉里神社 網址 http://www.paine0602.com/blog/post/32442009 網站簡介 玉里神社的歷史,從1928年到現在,但是在民國98年之前,這裡是被草所淹沒的荒蕪之地,整整淹沒了65年,沒有人理會重視,即便是他已經是有歷史意義的古蹟。神社的遺跡,只剩下地基,殘留的痕跡。 | 鄧宜箴 | |
7 | 網站名稱 youtude 網址 https://youtu.be/z1EmASEYZIU 網站簡介 玉里神社20140924 | 鄧宜箴 | |
6 | 網站名稱 【花蓮】玉里神社。與民宅共生的花蓮縣定古蹟 網址 http://margaret1122.pixnet.net/blog/post/45231599- 網站簡介 玉里神社埋沒於荒草中數十年,直到近年才在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志工的關懷投入下,重現世人眼前。玉里神社殘存的2座鳥居、17座石燈籠與參拜道。表忠碑,表揚的事某個因公殉職的日本警察。 | 鄧宜箴 | |
5 | 網站名稱 youtude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vIsNIBqeI 網站簡介 玉里神社 | 鄧宜箴 | |
4 | 網站名稱 花蓮 網址 http://serene1102.pixnet.net/blog/post/29627964 網站簡介 1928年建成的玉里神社,原本已經荒煙蔓草,最近幾年經過有心人士奔走,重新整理後才讓它恢復風貌,並列為縣定古蹟。同時它也是花蓮縣境內保存最完整的神社遺跡。鳥居是石造的,事實上在台灣看到現存鳥居也大多是石造,木造因無人維護幾乎都已傾頹。昭和初年設立的表忠碑,已經在此矗立超過70年之久,是為了紀念被原住民襲擊身亡的日本警察。獻燈給神社,是在日本神道教裡面很重要的一項敬神儀式。鳥居上刻著建造的日期,約是西元1936年所建立。已經不復存在的神社,僅剩正殿的平台與損毀的拜殿遺跡。 | 鄧宜箴 | |
3 | 網站名稱 幸福的驛站 網址 http://moon258147.pixnet.net/blog/post/324464648-%E6%9D%B1%E9%83%A8%E7%8E%89%E9%87%8C%E7%A5%9E%E7%A4%BE%E9%81%BA%E5%9D%80 網站簡介 玉里神社它是目前東部最完整的神社,這是一群愛好文化的志工 將玉里神社重見天日玉里神社好幾年前花蓮有在號召徵志工,當時的玉里神社在一片荒煙蔓草中入口處的第一做鳥居鳥居腳已經嵌入民宅裡了 鳥居是用來區分人與神的界線 | 鄧宜箴 | |
2 | 網站名稱 『花蓮』璞石小鎮慢漫遊--玉里神社-協天宮- 網址 http://amanda326.pixnet.net/blog/post/30135972-%E3%80%8E%E8%8A%B1%E8%93%AE%E3%80%8F%E7%92%9E%E7%9F%B3%E5%B0%8F%E9%8E%AE%E6%85%A2%E6%BC%AB%E9%81%8A--%E7%8E%89%E9%87%8C%E7%A5%9E%E7%A4%BE-%E5%8D%94%E5%A4%A9%E5%AE%AE- 網站簡介 2008年由花蓮縣政府以「玉里社殘蹟」的名義指定為縣定古蹟,正確來說這只能算是遺址,二次大戰後原本的神社已被拆除僅剩兩個鳥居、表忠碑及一些階梯,不過在花蓮縣境內神社遺址中算是保有相當多的文物。石頭製造且深入住宅的鳥居及階梯,鳥居右側住宅區有個高聳石盃,這是當年日本人紀念因理蕃或病故之殉職警察所立的的表忠碑。台灣廟宇有人捐獻時會刻上名字,這是當年日本人捐獻蓋神社的名字,戰後被破壞因此看不出全名。 | 鄧宜箴 | |
1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9%E9%87%8C%E7%A4%BE 網站簡介 玉里社(俗稱玉里神社)是臺灣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位於花蓮港廳玉里郡玉里街(花蓮縣玉里鎮),2008年7月23日由花蓮縣政府以「玉里社殘蹟」的名義指定為縣定古蹟[3]。而在1939年的《玉里郡要覽》中提到玉里郡沒有「神社」(指社格在無格社以上的神社),但有玉里、春日、觀音山三社[2]。 目前神社遺跡留有2座鳥居、17座石燈籠與參拜道等,並有一座表忠碑,在花蓮縣境內現存的神社遺址之中可說是保有相當多的文物[3]。玉里社於昭和三年(1928年)舉行鎮座式,由於當地距離花蓮港街(今花蓮市)與臺東街(今臺東市)都有相當的距離,故委託巡查等警察人員負責掌管神社相關事務,而非由其他神社神職人員管理[2]。日治時期在一些重要場合、警察隊征伐附近布農族等原住民、男子服兵役出征時,都會到玉里社舉辦祈福活動[2]。 | 鄧宜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