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日」不落-日治時期花蓮的生活風貌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張岱屏 來源 http://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8%80%81%E5%BB%BA%E7%AF%89%E6%96%B0%E7%94%9F%E5%91%BD#sthash.ZX5VS2IT.dpbs 描述 美崙溪悠悠留過,在溪流兩岸刻畫著歷史的痕跡。這裡曾經是阿美族人進行捕魚祭的場域,百年前日本人沿著美崙溪而上,企圖在東台灣複製心目中理想的母國。首先,日本人在美崙溪出海口附近,建立起軍事基地,當時的花蓮港兵事部,也就是位於美崙山腳的松園,曾是花東最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傳說日本神風特攻隊出征前,都會在這裡接受天皇賞賜的御前酒。而溪流對岸的一片日式房舍,是當年日本指揮官中村大佐和軍事將領的官舍,當地居民稱為「將軍府」。 | 張博鈞 | |
9 | 作者 蔡增家 來源 戀日情結,已成台灣人漂泊心靈的最佳避風港 描述 記憶,是人與人之間共同的想像,也是民族認同的連結,它有可能是一種回憶,但也有可能是選擇性的失憶。台灣光復節就是最好的一例!十月二十五日是台灣光復節,但在台灣,除了總統馬英九一篇慷慨激昂的投書之外,在民間似乎沒有引起太大回應,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彷彿只淪為馬英九個人的獨腳戲,這與七十年前的回歸盛況相比,就好比湖中的漣漪一般,隨著波瀾擴散,歷史激情的波浪似乎只會越來越孱弱。也許是時代的日漸久遠,也許是世代難以跨越的鴻溝,讓過去這項光榮的記憶,越來越難以去拼湊,也讓這種無比的民族榮耀,越來越難以去彰顯。但是在台灣,這種歷史想像與民族認同的褪色,卻是與這幾年所興起的「戀日症候群」,息息相關。 | 張博鈞 | |
8 | 作者 洪致文 來源 花蓮港飛行場的變遷 描述 日本統治臺灣的末期,在花蓮的市區南北均各有一座飛機場,一般民眾多將北邊的「花蓮港北飛行場」,稱之為北埔機場;而「花蓮港南飛行場」則叫做南埔機場。戰後,北埔機場持續使用至今,南埔機場卻除了少數空軍用地及軍事遺跡,依然揭櫫著它曾為日本時代飛行場的身分外,至今已無飛機起降。相對於南埔這處南飛行場仍有遺跡可尋,歷經多次改建而呈現嶄新風貌的北飛行場,則除了跑道方位的軸線還隱約透露著它的前世,真正的日本時代遺跡已經很難找到。 | 張博鈞 | |
7 | 作者 洪致文 來源 二戰時期日本海陸軍在臺灣之飛行場 描述 在臺灣近代歷史上,於二次大戰結束之時,臺灣島內分屬日本陸軍與海軍的 航空部隊,有著共計六十多座的各類飛行場(包含建造中),且以南部、中部密度 最高,北部次之,東部較少,但其數目已可謂極為驚人。自從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 以來,臺灣便進入了戰時體制,而「臺灣要塞化」策略的提出,擬將臺灣建構成一 座「不沉之空母」的軍事規劃,更是迎向大航空戰的必要軍事建設。本研究透過各類的歷史檔案與航照、地圖疊合分析,確認臺灣島內的45座陸軍飛行場與19座海軍飛行場,對後續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調查與保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礎資訊。 | 張博鈞 | |
6 | 作者 陳姃湲 來源 洄瀾花娘,後來居上- 日治時期花蓮港遊廓的形成與發展 描述 在與殖民統治一併移植至臺灣的公娼制度下,日治時期 臺灣共成立 16 所遊廓-即合法性買賣專區。由於在殖民地 臺灣的法律體系中,公娼制度並非殖民中央政府-總督府所 | 張博鈞 | |
5 | 作者 蔡素貞 來源 台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描述 論文:日據時期臺灣人對日本文化之迎拒:殖民性、現代化與文化認同 本論文的部分資料有助於我們探討日治時期台灣人面對殖民文化的生活方式 | 張啟亨 | |
4 | 作者 徐俊凱 來源 日治時期行銷花蓮之研究-以戰前之景觀明信片為例(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描述 本檔案為2016年"日治時期花蓮"相關論文研究的參考資料,可作為我們在蒐集相關資料時的參考。 | 張啟亨 | |
3 | 作者 李建興 來源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2/6213 描述 日據時期台灣教育—幾項教育史實思維 台灣是日本現代化以來第一個殖民地,其殖民政策可說是建立在懷柔及綏撫政策,採漸進式做法逐步強化台灣人反異族的意識,然後再以內地延長主義為核心,逐步採行日台一體政策,期望達成同化台灣人之目的。 日本據台五十年的教育政策,亦建立了近代西式教育制度,開啟了台灣教育的現代化。普及教育成效與先進國家相差無幾,遠非當時的中國所能比擬。又如:日本治台期間的確提昇了整體的台灣社會文化水準,奠定了現代教育的良好基礎,亦改善不少生活惡習。 | 張啟亨 | |
2 | 作者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536) 來源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536/tony0536.html 描述 高一歷史課本中關於日治時期的台灣史 | 張啟亨 | |
1 | 作者 黃蘭翔 來源 中央研究所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描述 這個論文主要是在探討日本的移民村的形式,總督府採用西洋的計畫手法。設計出了棋盤式的規劃。在戰後由台灣人的農民所接收下,給不同習慣的人進住。 | 張博鈞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張博鈞 標題 踏查 內容 今天換我至江口先生的紀念碑前拍照攝影 | 張博鈞 |
9 | 作者 張啟亨 標題 發現街角的將軍府 內容 上週終於去了花蓮市區的將軍府,一個我只聞其名,卻從未踏入的日治時期古蹟,小學時讀明禮國小時,就知道它了。 去過松園別館後,發現這裡人煙稀少,但它的故事絕對更精采,聽當地的志工伯伯說,等文化部的經費下來後,就會針對此古蹟進行修繕。 | 張啟亨 |
8 | 作者 張啟亨 標題 東區圖書資源中心蒐書去 內容 在浩瀚的網路資源中尋尋覓覓後,接下來就是找書印證各種資料的正確性。學校的圖書館裡能使用的參考資源並不多,於是從花蓮圖書館的館藏查詢中試著找尋希望能親眼看到的書籍,而大部分的藏書都屬於花蓮縣文化局圖書館內的東區圖書資源中心。 這過程中有件事還蠻糗的,從未進到東區圖書資源中心的我,以為它應該就是文化局的書庫,於是問了櫃台阿姨,阿姨一臉迷惑地看著我,接著指著櫃檯旁"斗大"的指標說:東區圖書資源中心就在地下室喔"! | 張啟亨 |
7 | 作者 張博鈞 標題 颱風擾亂我們的行程 內容 最近颱風的數目頗多的,可能會擾亂我們出去的行程!? | 張博鈞 |
6 | 作者 張啟亨 標題 好天氣 內容 俗話說呢:[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可我們缺的是人頭,因為這風和日麗,晴空萬里的天氣最適合戶外踏查了。但因為時程的安排,我得跟組員錯開進行,真是美中不足,好吧好吧!這樣也無妨,或許這樣子省時有有效率。 | 張啟亨 |
5 | 作者 張博鈞 標題 要開始實地採集資料了 內容 我和啟亨在明天就要出去實地拍照了 | 張博鈞 |
4 | 作者 張啟亨 標題 感人的"灣生"尋根之旅 內容 "灣生"一詞似乎在哪聽過?因為不是紅透半邊天,也不是生活中的切身相關,所以也就少了認識的必要。當決定要做一篇關於花蓮歷史人文的小論文後,老師隨即建議不妨從"灣生"的故事開始了解關於花蓮的日治時期。 在"灣生回家"一書中,作者田中實加的堅持與初衷,是我翻閱本書的第一個感動,過往的歷史,老去和死去人們的記憶,為什麼值得現代人陪著他們一起去懷念?書裡的每一個故事不知不覺中流露出的情感,讓我逐漸去體會土地和人之間可能產生的關係...。 | 張啟亨 |
3 | 作者 張啟亨 標題 橫跨古今的網路世界 內容 趁著收假前充實論文資料的上傳工作,暢通無阻的網際網路無遠弗屆,即使無法像時光機進入另一個時空,但網上可供收集的資料卻也多到令人眼花撩亂。搜尋並初步閱讀了資料後,論文疊床架屋的工作也算是正在進行了,和夥伴與老師共同討論後,我們該正式上工了。 | 張啟亨 |
2 | 作者 張啟亨 標題 連假 內容 好多颱風喔! 雖然放假,還是在家蒐集相關資料,記得去年中秋,已開始田野踏查,不曉得報告趕不趕的完。 | 張啟亨 |
1 | 作者 張啟亨 標題 準備出征 內容 如果天氣允許,預計下禮拜的六日,隊員們即將前往花蓮有關日治時期文化的遺跡,進行調查,好期待,利用六日休息,閒暇的完成比賽進度。 | 張啟亨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日治時代的臺灣(一):日本的殖民統治與台灣人的抵抗 網址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536/tony0536.html 網站簡介 作者大女兒高一上學期剛結束,已開始放寒假。期未考前,作者女兒拿著歷史課本要他幫忙複習, 因為課本中關於台灣在日治時期的一些近代社會運動,她在課堂上聽得一頭霧水,於是他一一解釋, 以解其困惑。 | 張博鈞 | |
19 | 網站名稱 灣生 維基百科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1%A3%E7%94%9F 網站簡介 灣生的簡介,甚麼是灣生?為什麼會有灣生?他們後來怎麼了? | 張啟亨 | |
18 | 網站名稱 殖民主義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E%96%E6%B0%91%E4%B8%BB%E4%B9%89 網站簡介 殖民主義國家通常會控制該地區的自然資源、人力、語言、宗教、文化和交易市場。殖民主義國家亦會強加自身的社會文化,宗教和語言於被征服的民族身上。所以殖民主義常意味著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直接干預比較弱小的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系統。雖然殖民主義一詞常與帝國主義交換使用,但帝國主義一詞較常被使用,因為該詞直指正式的軍事控制及經濟槓桿作用。 | 張博鈞 | |
17 | 網站名稱 臺灣神宮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7%A5%9E%E5%AE%AE 網站簡介 臺灣神宮(前身臺灣神社),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神社,主要祭祀死於臺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原址位於臺北市劍潭附近的劍潭山山頂,是台灣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中最為重要的一座(稱作「臺灣總鎮守」)。二戰末期(1944年)升格為臺灣神宮,在1945年之後被拆除,原址改建為圓山大飯店與圓山聯誼會 | 張博鈞 | |
16 | 網站名稱 花蓮淋雨趣‧日式神社吉安慶修院 網址 http://ctrls54600.pixnet.net/blog/post/56564455-%E3%80%90%E8%8A%B1%E8%93%AE%E3%80%91%E8%8A%B1%E8%93%AE%E6%B7%8B%E9%9B%A8%E8%B6%A3%E2%80%A7%E6%97%A5%E5%BC%8F%E7%A5%9E%E7%A4%BE%E5%90%89%E5%AE%89%E6%85%B6%E4%BF%AE%E9%99%A2 網站簡介 作者說誰說參拜日式神社要去日本才看的到,在台灣也可以拜到 吉安慶修院貢奉八十八尊神像,每尊神像表達的涵意都不同 作者覺得參拜方式也跟台灣不同感覺還挺新鮮 | 張博鈞 | |
15 | 網站名稱 臺灣與日本關係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8%88%87%E6%97%A5%E6%9C%AC%E9%97%9C%E4%BF%82 網站簡介 臺灣與日本關係是指臺灣與日本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以及當前實際統治臺澎金馬(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中華民國與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1895年到1945年為臺灣日治時期。1913-1972年,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與日本有官方外交關係(1938-1952年中斷),日本在1972年9月29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並與中華民國斷交。為保持實質交流,均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1972年12月,中華民國成立亞東關係協會與日本以民間團體名義設立的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共同簽署《互設駐外辦事處協議書》。根據此協議,中華民國於日本設立臺北駐日本經濟文化代表處,並於大阪、橫濱、福岡、札幌、那霸設立辦事處;日本則於臺北、高雄設立事務所。此協議承諾相互保護各自的權益,發給簽證、推動經貿、學術、科技、文化及體育交流等業務。為發展觀光,臺灣觀光協會也在東京與大阪設立事務所。雖然不存在正式的官方外交關係,但是雙方的政治人物頻繁互動,兩國一直維持深厚的實質關係與緊密的經濟文化交流。 | 張博鈞 | |
14 | 網站名稱 高砂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7%A0%82 網站簡介 「高砂」一詞,由タカサグン訛轉而來,在日本古籍中也寫作塔伽沙谷、塔伽沙古、塔曷沙古。高砂之名一說源自於平埔族部落打皷(打狗)社,另一說源自打皷山(打鼓山,タアカオスア,二種說法都與高雄有關。 根據台北帝大校長幣原坦,「高砂」之名源自打皷社(打狗社),打皷族居住在台灣西南岸一帶,擁有相當大的勢力,故「高砂」原指「臺灣」西南岸一帶,後來轉變為「臺灣」全島的名稱。這點與「臺灣」一名原指今臺南安平(同在西南岸)一帶,後泛指全島有異曲同工之妙。 | 張博鈞 | |
13 | 網站名稱 明治時代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B2%BB 網站簡介 明治28年(1895年):馬關條約、乙未戰爭 明治33年(1900年):皇太子嘉仁親王(大正天皇)與九條節子結婚。義和團事件。 明治34年(1901年):4月29日、皇太孫迪宮裕仁親王(昭和天皇)誕生。足尾銅山礦毒事件、國營八幡製鐵所開始作業 明治35年(1902年):日英同盟 明治37年(1904年):日俄戰爭(- 明治38年) 明治38年(1905年):樸茨茅斯條約 明治43年(1910年):日韓併合、大逆事件 明治44年(1911年):關稅自主權的回復、幕末以來的不平等條約完全廢除。 明治45年(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駕崩、大正改元 | 張博鈞 | |
12 | 網站名稱 臺灣民主國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B0%91%E4%B8%BB%E5%9C%8B%E5%9C%8B%E6%97%97 網站簡介 於1895年5月23日成立的臺灣民主國,以「藍地黃虎旗」為國旗。當時台灣為清國的領土,因《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為免於被割讓,宣布成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台灣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不久,唐景崧內渡中國。同年6月下旬,民主國餘眾又在台南擁立大將軍劉永福為民主國第2任大總統。1895年10月,台灣民主國亦因劉永福總統兵敗內渡而解散。 | 張博鈞 | |
11 | 網站名稱 歷史課本「日據」和「日治」搞不清 高中教科書也出錯 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64515 網站簡介 「明治三十年是西元幾年?大正十年又是西元幾年?」以地理教科書為例,內容講述台灣都市計畫,使用的年份卻採用日本的明治、大正,學生還得先搞懂年代;歷史教科書內容忽而「日據」忽而「日治」,也讓學生無所適從。 | 張博鈞 | |
10 | 網站名稱 第二次大戰前「台灣人意識」的探討之日治時期 網址 http://www.taiwannation.org.tw/nyc/identity.htm 網站簡介 在考察日本帝國統治下台灣住民的認同時,如果只探討抵抗運動 成員的話,則過於片面。台灣總督府為了把日本文化移植到台灣,故 極力普及教育。當人們接受一種新的文化時,相對的此舉會帶來精神 層面上一定的變化。此外,在利用國家權力強行輸人文化的同時,也 將會無可避免地導入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如果說教育本身的目的是 為政者利用它來灌輸國家意識與民族意識的話,這絕非言過其實。進 一步來說,如果為政者的施政使生活環境有顯著地改善時,隨著這個 國家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增高,那麼被它所統治的人民的認同也 會隨之增強。 | 張博鈞 | |
9 | 網站名稱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線上旅展- 網址 http://travelingintime.ith.sinica.edu.tw/expo_1.php 網站簡介 臺灣在東亞海域中,因具有軍事和貿易的重要地理位置,登上了世界的舞臺,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們,以臺灣為中心,發展出不同的旅程故事。這些有趣的旅行故事,不只有本次展覽精選本所典藏的10位旅人,更有其他好玩的旅程,提供大家在線上一睹為快!本研究相關之旅人與旅程為--警察渡台治理之旅--中田秀造。 | 張啟亨 | |
8 | 網站名稱 國家文化資料庫 網址 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nrch/ 網站簡介 國家文化資料庫的原始資料來自由中央與地方文化機關(構)單位收藏的公藏文化資料,以及尚藏於民間的文化資料。藏品共分為十五大類:老照片、美術、音樂、戲劇、舞蹈、漫畫、文學、建築、電影、古地圖、器物、報紙、漢詩、古文書、新聞。 | 張啟亨 | |
7 | 網站名稱 台灣鄉土文獻影像資料庫 網址 http://localdap.ncl.edu.tw/hypage.cgi?HYPAGE=search/map.hpg&dtd_id=1&lid=10015 網站簡介 提供地方文獻數位影像檔,文獻來源包含國家圖書館所收藏之各種地方文獻,並擴及各文化局圖書館、文獻會、特色館及文史工作室所收藏之各種地方文獻,資料類型包含圖書文獻、文物、視聽與電子資料三大類,資料內容則包含古物、古蹟、民俗及有關文物、自然文化景觀、產業、文學、藝術、史料等等。 目前可由本資料庫中搜尋台灣各地地方文獻研究的參考書籍。 | 張啟亨 | |
6 | 網站名稱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網址 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index.php 網站簡介 本網站隸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檔案館,網站內包含該館所建置的數位典藏系統,如台灣史檔案資源系統、台灣文獻叢刊資料庫、台灣日記知識庫等,相關網站的連結更是讓對台灣史有興趣的研究者如入寶山。 | 張啟亨 | |
5 | 網站名稱 電影《灣生回家》前導影片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eM1eBiG6Y 網站簡介 本影片為"灣生回家"紀錄片的前導影片,7分鐘左右的影片中引領我們進入一段關於故鄉與情感的動人故事。而故事的背景就發生在日治時代的花蓮。 "灣生回家"一書的作者田中實加,同時也是紀錄片的催生者如是說: "我和灣生約定要代替灣生告訴這個世界灣生的存在..." "有一群人他們在臺灣出生...因為二戰他們必須回到陌生的日本所謂的國家...儘管時間過去多久...依然不因時間空間...對於這一塊土地對於這裡的人的愛一直存在著...他們很愛很愛臺灣...因為台灣是故鄉!" | 張啟亨 | |
4 | 網站名稱 花蓮縣全球資訊服務網 網址 http://www.hl.gov.tw/files/11-1001-268-1.php 網站簡介 本網站是認識花蓮的入口網站,舉凡花蓮的地理、歷史、人文、自然景觀的介紹 應有盡有,亦提供花蓮縣內各類資訊的檢索與下載, 無論是初入花蓮或是想要進一步探索花蓮的生活樣貌, 本站的資訊可說是包羅萬象,一指就能滿足所需。 | 張啟亨 | |
3 | 網站名稱 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 網址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image_paint_list.hpg&subject_name=19+%E4%B8%96%E7%B4%80%E8%87%BA%E7%81%A3%E5%9C%96%E5%83%8F&subject_url=image_paint_list.hpg&project_id=19thphoto&dtd_id=10 網站簡介 國家圖書館典藏豐富文獻資料,近年來透過各種管道,蒐集了相當豐富之各種臺灣史料,如日據時期臺灣明信片、各地老照片、舊籍、地方志、古書契、家譜、碑碣拓片、視聽資料帶,以及1962年臺灣電視新聞開播以來之每日晚間新聞的數位影音檔案等資料。為了妥善保存臺灣歷史記憶,配合新時代數位化發展,乃以數位化的技術典藏這些臺灣歷史文獻與影音紀錄,希望透過「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系統的建立,是將有關臺灣的歷史文獻,進行數位化典藏之外,並藉由數位物件詮釋資料的建立,達到資料分享與再利用的目的;此外,透過網際網路綿密寬廣的觸角,更可將臺灣的史料閱讀與研究,擴展到臺灣各地及海外。 「臺灣記憶」系統內含豐富的圖書文獻、史料、圖像、新聞影音及歷史人物資料,這些包括了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型態的珍貴史料文獻,在經過詳細的詮釋分析,以及數位化的處理後,以「圖書文獻」、「圖像」、「史料」、「人物」、「事件」、「特展館」等各項主題來呈現歷史的臺灣,記錄臺灣歷史記憶。目前系統內已經建置超過40萬餘筆詮釋資料(metadata)及80萬餘筆數位化影像及視訊檔案。 | 張啟亨 | |
2 | 網站名稱 【台灣演義】日本治台50年 | Taiwan History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K0rjRaD_g 網站簡介 本段影片引領我們回顧 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國割讓台灣予日本後的台灣歷史。 從此,台灣人當了50年的日本人,還接受「皇民化」,包含:說日語、改姓氏、拜神社...從1895 到1945,看台灣人的歷史宿命。 | 張啟亨 | |
1 | 網站名稱 花蓮的日據時期老房子 網址 http://chiuyi800405.pixnet.net/blog/post/91116878-%E8%8A%B1%E8%93%AE%E7%9A%84%E6%97%A5%E6%93%9A%E6%99%82%E6%9C%9F%E8%80%81%E6%88%BF%E5%AD%90%EF%BC%9A%E8%8A%B1%E8%93%AE%E9%90%B5%E9%81%93%E6%96%87%E5%8C%96%E5%9C%92%E5%8D%80%E3%80%81 網站簡介 介紹作者到花蓮旅遊,所參訪的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的文化遺跡。 | 張啟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