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幸不幸由你-麻雀生存的現況、困境及人類與之共存方式之探究
本研究使用文獻的整理、問卷調查、訪談和實地調查等方式來分析麻雀的生存現況、探討牠們面臨的困境及提出人類與之共存的具體建議。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張立旻 標題 最後回想所得 內容 剛開始要寫報告的時候大家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又要從何開始。在經過一次會議之後我們決定先一起討論大標裡的內容該怎麼寫、要寫甚麼,然後每人分配一個大標題帶回家做,下一次開會大家再一起討論有哪裡的內容可以改進。所以大家一起討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還有我發現民眾對麻雀的減少並不太關心,因為在我們訪問過後往往會聽到受訪者用恍然大悟的語氣講出:「好像真的有減少欸。」的答案。 而且問卷調查結果中有很多人認為麻雀減少不會影響人類生存,但是任何一種物種都是有其存在意義的,特別是麻雀這種大族群。這顯示人們對生態中物種間關係的不了解,應該多加宣導。 原本以為26號就要截止,所以我們利用禮拜三跟假日晚上頻繁的聚會,終於在期限內做好。在得知延期後我們又將書面報告小修了一下,雖然辛苦,但是我知道盡力做好才能達成目標。 在十月二十六日我們參加了一日遊活動原本不能去的,但是因為完成了報告所以我們可以去了。在途中我們經過了一整片的稻田,我看到了稻穀都抽穗了。但是卻沒有看到麻雀,是農民做了甚麼措施嗎?可是我們並沒有看到奇怪的地方,也許麻雀真的快消失了。 | 張立旻 |
9 | 作者 程立昇 標題 訪問心得 內容 我們去訪問的時候,我們的外婆認識很多其他的老人,她就幫我們找了很多老人來訪問,我們真的很謝謝她。我們在訪問的時候發現大部分老人家都認為只要給麻雀東西吃、不要抓他們就不會變少了,但是我覺得這個想法有問題,因為給他們東西吃,他們還是會去吃被撒了農藥的稻穀,還是會死掉,而我比較認同另一少部分的老人家的說法,就是不要噴農藥、架網捕捉,麻雀就不會變少了,我覺得這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我覺得要跟老人家對話真的是好難好難,因為有些聽不懂國語,而有些又聽不太清楚,幸好老師也會台語可以幫忙翻譯,要不然我們這次就得鎩羽而歸了。我覺得我在這次訪問中學到了怎麼與人相處。 | 程立昇 |
8 | 作者 鍾楷駿 標題 訪談的想法及感言 內容 在這次的訪談中,我聽了許多人對我們提出的問題有許多的看法,像是:(依照您的判斷,您覺得麻雀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每人的觀點就不同,72人中有51人覺得原因是農藥、樹變少有32人、外來鳥類入侵有26人、其它像天氣變熱和捕殺也有一定的人數勾選,所以大家各有不同看法,這是調查之後的發現。 不過物種的改變是實際上都會發生的,畢竟每個物種都是會達到其數量的巔峰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可是只要有物種變化得太快,這樣人類就必須檢討之中有什麼環節出了甚麼問題,須如何改善。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去關心和實施,這個地方是需要改善的。 至於我們現在做的進度,我是覺得要能按時完成,可能還是有點趕,不過略略的瀏覽過已經完成的部分,我覺得其實我們做的應該是還蠻充實的。雖然活動進行中有時候會缺少些準備或是忘了要紀錄,像是我相機都沒在拍之類的等等,不過大家統整再集彙,就彌補了這些缺失。很謝謝我們團隊之間的合作,也謝謝老師提醒我們作業時的疏失。 | 鍾楷駿 |
7 | 作者 張立旻 標題 了解自己的不足 內容 原本在做好一些相關連結之後,我以為之後的資料應該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但是當我們開始寫書面報告之後,卻發現常常會有資料不足的地方。這樣的情況讓我知道先前是我想得太簡單了! 不過也因為這樣,讓我發現先前的計畫有許多沒想到的地方,而當初卻覺得我們的計畫完美無缺,這個落差太大了,剛開始很難接受,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只好接受努力的去彌補,而後來的一邊寫一邊查資料,更容易針對自己的主題補足需要的資訊。所以也沒那麼難,只要去做就會有所發現! 另外,在訪問時,我覺得受訪者常常會不知不覺間的講到別的主題上,因為這樣所以又要花很多的時間把主題拉回來,所以我了解到:我對於訪問時對話的掌控還多有不足。我們也有做了一份問巻調查表,拜託親人朋友幫忙找到我們需要的對象填寫,而在收集完這些問卷統計後,我發現得到了很多不同的看法,這些東西讓我們能夠看到別人不同的想法,也讓我們更了解關於麻雀的事情,畢竟填寫者年紀都超過五十歲了,這對於我們了解古早以前的事情大有助益。 最後,這一路下來還要多虧程老師的指導和蔡老師的提醒,否則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也不可能做得這麼好。 | 張立旻 |
6 | 作者 鍾楷駿 標題 麻雀真的變少了 內容 在參加這次的競賽前,我一直以為像麻雀這種多到不行的物種是不可能在我的周遭生活消失,但經過這次的觀察,我發現情況非如此,是我以前把其他鳥類看成麻雀,還是是真的麻雀減少了呢,都有可能,可是總覺得是真的麻雀減少了。 我問我媽媽,麻雀會不會消失,我媽說應該不會,因為我們現在農業發達,麻雀的食物很充足,應該不會消失,雖然跟我媽所說的一樣,農業確實進不了不少,但像新聞所說的,農業雖進步,但灑農藥的比例卻變高了,雖然近來因為提倡有機,灑農藥確實有少一些,可是農藥的出現,仍對麻雀造成不少的威脅。 感覺到麻雀的消失,讓我不禁想說,既然麻雀都感受到了改變,那其他原生鳥類不就更為受影響嗎?之前去圖書館我看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做鳥類的消失關係人類的存亡,我看了一下它的出版時間,那是八十幾年的書,也就是說,早在那時候,就有人已經提倡有關這方面的資訊,只是有沒有受人關注而已。 | 鍾楷駿 |
5 | 作者 程立昇 標題 觀察麻雀心得 內容 我們出去觀察麻雀時,我發現到麻雀現在真的不多,地盤大多數都被比較強勢的種類占據了。我們往市區走,到了明禮國小校園旁,看到那裡的河邊有一大片草地,跟我們讀到的麻雀會出現的環境很像,但是我們繞了一大圈、找了好久,都沒有看到麻雀。卻是看到了許多凶暴的烏秋,我們還看見了一隻白鷺和一隻蒼鷺。好不容易在河邊腳踏車道旁的樹上看到了兩隻很像麻雀的鳥,走近仔細一看,相對於麻雀而言卻又太大隻了,我們仔細的觀察牠們的特徵,程老師說很像是伯勞鳥,我們把帶來的圖鑑一翻,真的是牠。 想像中稻田應該有許多麻雀,但是我們去稻田看了一下,也許是因為稻子還沒成熟的關係所以沒有很多,大概七、八隻而已,我們還在那看到兩隻白鷺,我心中產生了疑問,是不是麻雀也怕白鷺呢?我要趕快去查一查。我們本來有點失望的想要回來了,卻意外的在玉米田中看到了一群麻雀,我們幾個人興奮得討論起來,為什麼這裡會有那麼多麻雀呢?我們猜想出了一個可能的答案,也許是因為玉米結穗了,他們想去吃的關係吧! 我今天早上因為聽到了許多的鳥叫聲,其中夾雜著吱吱喳喳的麻雀叫聲,讓我的神經緊繃了起來,我趕快抓了手機,衝出家門,想要拍下牠們的身影,但是手機放得不夠大,所以失敗了,第二次我有勉強拍下,但是還是不夠清楚,我覺得非常可惜。 | 程立昇 |
4 | 作者 張立旻 標題 讀書過後 內容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對於人類的行為會對自然造成甚麼影響的概念不大,只知道應該是不太好的,但是在看了生態學概論中舉的例子才發現原來人類做的事情最後會加重許多報復回來。另外我本來以為做論文就像做學校報告一樣去網路上看一下然後打字,沒想到原來要很多個網頁的資訊而且也要有書籍資料,其實以前我看到寫得頭頭是道的資料就會很簡單的深信不疑,可是我透過詢問老師才知道網路上的訊息其實並不是全都是正確的。然後是關於麻雀的知識,從前我並不如何在意麻雀,只是想麻雀不太挑剔生存的環境而已,沒想到他們跟人類的關係居然是如此的親近,雖然他們會吃掉稻米,但是同時他們也會獵捕害蟲給雛鳥吃,這樣就可以不用撒過多的農藥來殺害蟲進而影響人們的健康,我想要藉這篇論文來表達出我的想法。 | 張立旻 |
3 | 作者 鍾楷駿 標題 真相和我想的不一樣 內容 在研究之前一直認為在都市環境的動物或植物會因為長期的待在這種環境,而逐漸習慣並生活下去,但經過這次研究主題的探索歷程,發現情況並不如我所想的一樣。像是以前曾經有次跟我弟突然很早起床,那時到二樓去看,發現有好多麻雀和其他鳥就在窗台上吱吱喳喳的跳來跳去,但最近起床就覺得寂靜得好像晚上一樣。 我看了一些別人在部落格曾寫過的發文,有些人說麻雀的消失是因為我們施灑大量的農藥才導自如此,但也有人也說是都市化使鳥類的生存空間減少或消失,雖說每人說法不一樣。 雖然很多人以為所有麻雀都會食用稻米,但實際上麻雀的幼鳥卻是以蟲類為食,要是過度的驅趕麻雀,可能會讓昆蟲數量無法受到抑制,也會影響麻雀的繁殖,使其數量減少,進而更使昆蟲數量大增,反而使農作物被更加破壞,所以我們要適當的作為,使其達成平衡萬物互相共榮。 | 鍾楷駿 |
2 | 作者 張立旻 標題 我的目標與期許 內容 以前一直都不太在意生活周遭的生物是否有甚麼變化,而且也不覺得少了一兩種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在看到中國因為殺麻雀而造成蝗災的資料並且讀過一本探討生態環境的書籍以後,我知道原來每個生物在生態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類現在或許能憑藉發達的科技暫時控制住生態系改變對人類的衝擊,但是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我們應該尋求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方式。大自然經歷無數年逐漸演化出來的生態系一但被破壞將會造成我們無法想像的後果。我希望這次活動造成影響的對象不只是麻雀,而是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人類對生物造成的傷害。 透過這次組成小隊做小論文的過程,我發現到其實每個人的時間真的很難配合,尤其是大家現在都在忙碌的國中準備要會考以及其他加分事項,雖然剛開始準備時有多一位同學有意願一起研究,但是現在他沒辦法繼續參與,剛開始他真的有很認真在做並且盡力配合,我希望能夠繼續接下來把這篇論文盡我最大的努力做好,讓我們小組的同學們能有一些收穫,也不要辜負蔡老師和程老師以及大家的期望。 | 張立旻 |
1 | 作者 程立昇 標題 開啟不一樣的學習之旅 內容 在這個暑假,我們決定參加小論文比賽,我們因為人找得比較慢,所以進度也沒有多快,我們在第一次的會議中開始討論主題,因為我們都很喜歡觀察鳥類,發現了現在的麻雀和以前比起來好像比較少一點,所以我們決定採用與麻雀有關的題目。 我們在找書籍的時候並不好找,因為有關於麻雀的書籍並不是很多,但是還好在我們努力的搜查之下,終於找到了足夠的書籍,我們在閱讀書籍之後會把重點和心得寫下來並進行討論,在和夥伴的討論之中,我發現了與夥伴合作的快樂以及與夥伴一起討論出最後結果的成就感,但是剛開始時我與夥伴的討論並沒有那麼熱烈,大概是因為我不喜歡與我不熟悉的人講話的關係吧!不過到了現在已經完全沒那種問題了,因為經過了多次的會議,我們愈來愈熟悉對方,因此討論時不需要有太多的顧忌,所以討論的效率也快了許多。 我們因為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的社群研究活動,所以還有許多不解的地方。我們覺得範圍應該小一點,但是如果範圍太小的話資料又不好找,但是我們最後還是決定把範圍縮小,因為如果範圍太大的話就不符合小論文三個字中的小字ㄌ,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認真的找資料,因為如果不認真的話很難在規定時間內把事做完,還好在大家的努力下,目前的進度還算趕得上。 | 程立昇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 | 網站名稱 BBS Taiwan 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官方網站 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a/birds-tesri.twbbs.org/bbs-taiwan/ 網站簡介 本網站簡稱BBS Taiwan,為公民科學家計畫中的一個子計畫,希望利用公民參與的機制,以定時定量定點的標準化調查方法,長時間、大尺度地監測臺灣繁殖鳥類族群變化趨勢,作為保育政策制定與成效評估之參考。 該網站出版的2012年報-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中,可以查詢到許多臺灣鳥類的數量資料,對本研究是一個很好的資訊來源。 | 程立昇 |
19 | 網站名稱 陸麻雀吃大米喪命疑因殺蟲劑| NOWnews 今日新聞 網址 http://www.nownews.com/n/2014/07/03/1306348 網站簡介 網站提到在湖北當地發現了20幾隻麻雀集體死於碼頭,雖當地官員說是吃太飽撐死,但驗證後發現,疑是農藥中毒死亡,不過文章中並沒有說究竟是撐死還是毒死,結果我們並不知道原因。 此網站可又許多方面來詢察你要的各方面資訊,例如新聞,政治,財經,生活,地方,社會,運動,科技等,右上角也可尋找你要的新聞。 | 鍾楷駿 | |
18 | 網站名稱 petsmao-破解迷思:咬舌自盡? 網址 http://www.petsmao.com/post/105 網站簡介 麻雀會咬舌自盡?其實麻雀事實上是沒有牙齒的,怎能咬舌自盡,在網站中有提到被捕捉至籠中的麻雀會因慌張而去衝撞鳥籠,甚至用嘴喙不斷磨鳥籠,導致嘴邊流血,所以如果遇到野生麻雀受傷時,是不是要想想要不要將它關自鳥籠呢。 | 鍾楷駿 | |
17 | ![]() | 網站名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稻米因應對策 網址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54#2 網站簡介 本網站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本網址是農委會/農業政策/加入WTO農業因應對策/稻米因應對策之網頁 內容含有: 開放WTO稻米進口後,為達到供需平衡的目標,國內稻作面積必須減少,政府進行休耕轉作及分年輪流休耕之鼓勵政策。 | 張立旻 |
16 | 網站名稱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由群集數量與取食速率探討樹麻雀(Passer montanus)於水稻田的取食模式 網址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8NCHU5105017%22.&searchmode=basic 網站簡介 本網站是由國家圖書館建置的博碩士論文系統,提供各校研究生將學位論文資料上傳及分享。除了增加個人以及所屬學校的學術影響力之外,更可增進全國師生與研究人員引用博碩士論文的便利性,一般民眾也可進入蒐尋相關研究參考。 在網站的右方有許多有關網站的訊息,有論文查詢.瀏覽查詢.排行榜.線上問卷.主題館.我的研究室等各項功能,而網站的本文在'詳目顯示'該塊,有論文基本資料,是有關這篇論文的作者及指導教授等介紹,右邊有其摘要.目次.參考文獻.QR Code選項可大致瀏覽。 | 鍾楷駿 | |
15 | 網站名稱 百度知道-全球最大中文問答互動平台 網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506710.html 網站簡介 這網站可提出你所想問的問題,同時也可查詢你要找的資料, 問題:請問,麻雀的壽命是多長时间? 在網頁中有提到麻雀最老只有11歲,可想而知應該麻雀可能活到6-7年之間,而也有解說它的繁殖期是在每年的3-7月,其大致外觀特徵,分部的範圍,生活情況等等。 | 鍾楷駿 | |
14 | ![]() | 網站名稱 麻雀-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A%BB%E9%9B%80 網站簡介 此網站和其他百科全書不同,維基百科條目是由自願作者編寫的。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專家、學者,但更多的人只是一般人。因此這是透過維基人自主編撰、出版的刊物,內容包括優秀條目的摘錄、社群動態、指南教學。 本網址連結的網頁大致介紹麻雀的別稱、學名、分部區域、特徵、所食的食物、生態環境及與人類的正負面關係。 在亞種的部分就介紹了七種的麻雀,但網站有提大約有八種左右,可知道麻雀其實還蠻多種的,除此以外,網站也有寫到有關麻雀的保護,可是後面卻就講到吃麻雀的方法,表示其實還是有人還有吃麻雀的習慣。 網站的右方有麻雀的保護狀況,其科學分類,麻雀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居留位置,以及麻雀產下的蛋的圖像。在偏右方的地方,有一個目錄,上面寫有關你想了解麻雀哪部分的資料,只要點選你想看的資料,即可跳到該畫面。 本網址介紹了許多有關麻雀的資料, | 鍾楷駿 |
13 | ![]() | 網站名稱 更生日報電子報 網址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_ex.php?n_id=0000494361&level2_id=104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是更生日報的電子報,進入以後可以按照新聞類別,查詢報社的相關報導,對於新聞傳播的即時性和查詢相當方便。 本網址是研究團隊在這個電子報中蒐尋到的一則相關新聞的網頁網址,這則新聞被我們的小論文所引用。 | 程立昇 |
12 | ![]() | 網站名稱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網址 http://www.bird.org.tw/ 網站簡介 本網站為內政部立案的公益社團之網站,乃集合各地關懷自然生態環境的義工,共同為以下目標而努力 1. 欣賞、研究和保育野生鳥類及其棲地。 2. 推廣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觀念。 3. 接受辦理保護野生鳥類的各項措施,如教育、宣傳、保護區設立和管理。 4. 出版野生鳥類研究報告及相關書刊、資料。 5. 參加國際會議,與國際保育團體互訪交流,提昇我國保育形象。 (資料來源:中華鳥會) | 張立旻 |
11 | ![]() | 網站名稱 農業知識入口網站 網址 http://kmweb.coa.gov.tw/ct.asp?xItem=909273&ctNode=1580&mp=1&kpi=0&rowId=# 網站簡介 本網站是由農委會特別成立,並設定下列目標: 一、建置台灣優質農業知識之知識庫 二、提供台灣農業相關分類作物之主題館 三、分享台灣的優質農家經驗 四、蒐集多樣化的農業資源 五、建立台灣的農業知識論壇 (資料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站首頁) | 鍾楷駿 |
10 | ![]() | 網站名稱 野生動物保育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網址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aspx?PC=M0120001&DF=&SNo=19 網站簡介 本網站可以查詢國家訂定的法規。 法規類別之編定,參照行政院組織改造之法制作業,依三層分類方式辦理。 第一層分類為憲法、國民大會、總統、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八大類,第二層分類以二級機關區分,第三層分類原則上是可以依照二級機關之內部業務單位及其三級機關為分類基準 。 | 程立昇 |
9 | ![]() | 網站名稱 TINS 網路工作室 網址 http://media.jsps.hlc.edu.tw:8000/103e/homepage.asp 網站簡介 本網站是由許銘津教授和黃義峰老師開發的工作室,提供給花蓮縣的教師使用的網路工作室。 工作室中有許多好用的功能,而本團隊經由申請程老師工作室帳號,使用了其中的部分功能作為團隊互動之用。 例如:截圖部分乃為其中的學習日誌功能的其中一頁畫面。 | 張立旻 |
8 | 網站名稱 為“麻雀”說公道話而遭迫害的專家- 看中國/看史海/紅朝歲月 網址 http://m.secretchina.com/node/440134 網站簡介 上面網址登載的是:為“麻雀”說公道話而遭迫害的專家 這網頁是在講說毛澤東所提的除四害是不好的做法,雖有人提倡過不要殺麻雀,大多數人卻不以為意,甚至壓制警告,但毛澤東號召的畢竟有6億多人,這龐大的數字麻雀可抵禦不了,因此最後的結果就是麻雀的消失,而害蟲就像狂風暴雨一般,"刷刷…"的襲擊田野,最後毛澤東才將麻雀剔除在四害之外,結束這場災難。 雖然是解決了除麻雀的習慣,但因為這場轟動的行動,可讓麻雀不再那麼風光了,生態也可能要花好久時間還不見得可修復呢。 | 鍾楷駿 | |
7 | 網站名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網址 https://www.baphiq.gov.tw/Publish/plant_protect_pic_8/ricePDF/04-06.pdf 網站簡介 此網頁是出自農委會出版的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 水稻保護(上冊)的203-205頁,這幾頁是針對麻雀來寫的,它先從敘述麻雀的一般習性,再論及麻雀在水稻田的角色,分為前言、危害狀況、麻雀概敘、生活史、防治方法等內容。而在防治方法裡,有五種方法防治,是屬於良好的方法。在網頁裡還有副圖,可使讀者大致瀏覽。 不過此網頁是截取保護圖鑑8─ 水稻保護(上冊)的內容,如要完整看閱,則須找其他網頁或訂購。 | 鍾楷駿 | |
6 | ![]() | 網站名稱 環境資訊中心 網址 http://e-info.org.tw/node/84512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上每天會有關於環境的時事報導,並且它還將一個星期分為數個主題每天發布數篇專欄讓閱讀者擴展視野。網站上還有提供許多環境相關的書籍資訊。我們甚至可以規劃自己的綠課表並投稿到論壇上。論壇也可以讓使用者發布文章以進行討論。那裏也有時事漫畫讓整個網站不至於都是文字。我相信多樣化的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其中有更大的收穫。 | 張立旻 |
5 | ![]() | 網站名稱 麻雀减少可能與手機基地台輻射有關 網址 http://tech.sina.com.cn/d/2007-05-10/08501499856.shtml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上所引用的文章是來自於英國泰晤士報,內容所研究到的是我們在研究麻雀消失原因時沒想到的東西-電磁波。內容主要是說到手機基地台發出的電磁波可能影響麻雀身體中的方向感,並且長期受到高輻射可能對麻雀會有不良的影響。 | 張立旻 |
4 | ![]() | 網站名稱 中國網—網上中國 歐洲“都市麻雀”因何神秘消失 網址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huanjing/273448.htm 網站簡介 中國網中的報導數量極多,當然比較容易找到需要的資料。這篇文章中講述了麻雀在以前的人的生活中是多麼的平常又親近的存在,然後引用鳥類學家的話說明麻雀的重要。接下來又用實際的統計數字說明麻雀真的變少了。之後呢也以英國內麻雀減少所造成的影響讓大家知道有人在關心著麻雀這個物種。最後列出經過調查以後最廣為眾人接受的麻雀消失原因。 | 張立旻 |
3 | ![]() | 網站名稱 第三者觀察報告-觀察對象—麻雀 網址 http://hello.area.com.tw/is_sa.cgi?areacode=nt097&ID=sa-1090906001006&rwd=z 網站簡介 這是一個蒐羅了許多物種的生態觀察報告網頁,是許多人提供資料製作出來的,裡面還含有動植物圖鑑、專刊等內容。 這些動植物的觀察是從我們周遭開始的,找出了我們生活周遭有趣的動、植物及昆蟲,目前觀察到的有488種,分為20類。 這裡面的報告是以圖為主搭配說明,所以文字沒有太多。 | 程立昇 |
2 | ![]() | 網站名稱 中國網—網上中國 《紐約時報》稱中國的麻雀越來越少了 網址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VOL/128511.htm 網站簡介 中國網中引用了許多各國的新聞,而這一篇是引用了美國《紐約時報》在2002年四月三日的一則報導。 這一篇在說麻雀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殺蟲劑所造成,因為麻雀吃了噴灑殺蟲劑的榖粒,因而死亡。還訪問了一個人,他說小時候在農田裡有很多小生物,現在幾乎都消失了。 還有人喜歡吃麻雀,所以麻雀被大量捕殺,即使政府規定不可捕殺麻雀,但是夜市中照樣在賣。 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想阻止這種行為,但是非常困難。 | 程立昇 |
1 | 網站名稱 特有生物研究中心-「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活動 網址 http://tesri.tesri.gov.tw/view.php?catid=2821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大致介紹有關數鳥的意義以及成效,此活動是在2014年再度由許多野鳥協會所舉辦的,這活動的舉辦基金是許多熱心人士捐款募集才有此機會舉辦,而經過各種觀測得到的結果,發現了許多不同的鳥類居住在不同環境中,有各自不同之處,且在活動中可分享彼此的經驗和心得,讓大家了解目前台灣環境的變化。在網站的左方,有MENU及相關服務,內有許多有關外來種或生態資料等...的相關連結可供點選參考,同時在右上方的地方有個放大鏡可輸入關鍵字尋找。 | 鍾楷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