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a傳承-最美麗的印記

專題名稱 Gaya傳承-最美麗的印記

專題描述 日治時期,由於日本人不認同文面文化,所以禁止文面,若被抓到會受懲罰,漸漸的族人再也不敢文面,因此文面之文化也就漸漸失傳了。今日學校有許許多多原住民學生,有太魯閣族、阿美族...等,但科技發達,時代變遷,甚至深受主流文化教育的衝擊之下,導致他們不了解自己的族群文化,甚至有些不認同﹔因此讓我們想要先了解太魯閣文面之文化,並進入部落,進行專家訪談。
現代已經沒有文面師,卻擁有刺青的技術,所以我們很好奇,若是現代族人了解族群文化嚮往文面,可否用刺青或人體彩繪技術來取代文面,藉此訪談現代專家並探討現代刺青工具與文面器具之差異。
在進行訪談過程中,從中了解文面文化之後,專家也曾述說文面傳承之處境,他想要將其發揚光大,必先讓族人認同自己的文化,才能影響部落人士並進行傳承﹔在訪談過程中,專家曾提到說:「有些只為了學位的大學生來文品虛心求教,但大學生成績達到了、學位也取得了,就再也不會聯絡。」專家深深感受到若是有目的來學習文化,自然也不能牢記在心,文化傳承是有限的﹔讓我們從中想探究文化在傳承時之困境。

隊伍名稱 不良炸醬面

指導老師 陳霈語 曾怡婷

參賽學生 王睿 張宇婕 吳宜蓉 劉存崧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劉從義, 蕭文乾,徐志宏
來源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7/pta_2607_7005881_96408.pdf
描述 原住民學校的學習機制是否和學童的生活經驗相互結合?文化同質化的現象是否造成原住民學童學習雙盲?做為多數族群的我們,應思考不同的族群應該具有公平方式的受教權利,來習得認識自己與理解這個世界的能力。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以一所太魯閣族小學為研究對象,目的是透過教育研究現場的參與觀察與歸納學校教育人員理念、社區家長期望、校內學生的想法等訪談觀點,找出共同處做綜合分析,以闡述目前原住民學校發展文化特色各種現象的困境,並試著提供有效的教育情境來解決問題。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一)學校學生文化生活體驗不足;(二)社區家長文化適應想法不同;(三)學校教師文化理解缺乏共識;(四)在地文化知識的認知不足。
發展原住民學校文化特色的主要策略:(一)建立共同的文化價值觀;(二)建構文化主體性的教育;(三)妥善運用各種有效資源;(四)學習情境與生活經驗的相互契合;(五)校園文化特色的永續經營。
吳宜蓉
9作者 魏如惠
來源 http://ssr.naer.edu.tw/phocadownloadpap/4-18.pdf
描述 泰雅族人紋面的意義大致上有以下的特質:1.責任和榮譽的象徵。紋面主要的目的是傳承男性狩獵、保衛族人,婦女能紡織持家的責任,這是泰雅族人引以為傲的崇高榮譽與責任。2.成年禮的意義。能忍受椎心刺骨的痛,象徵能承擔家庭的責任,以及來自社會的責任。所以紋面後的男女才可以論及婚嫁,因此紋面又有成年禮的意味。3.傳統宗法制度。紋面是個人生命禮俗中最重要的過程,也是傳統宗法制度中的重要規定,以及整個部落的吉凶。4.族群識別意義。
吳宜蓉
8作者 黃麗萍。 邱采庭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11/2009111323453430.pdf
描述 由於之前對泰雅族有初步的認識,透過學校的增廣課程觀賞泰雅族影片及多次參訪『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和『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等等,再加上自己同學的曾曾曾祖母是泰雅族的後裔,種種原因都使我想更進一步地去了解泰雅的文化與習俗。這次的報告先從簡單的敘述來介紹泰雅族,之後再點出主軸---消逝的紋面文化,並參與網路及書面上的相關資料加以整理、分析與討論。原住民是最早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我們應多尊重、保存他們那美麗的文化,然而生長在都市的我們想必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幾乎不同的吧?對我們來說,能夠認識一個民族不也是一個很大的樂趣嗎!
吳宜蓉
7作者 劉瑞超
來源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計畫
描述 賽德克群自稱Sejiq,為「人」之意。太魯閣族一稱源於本群被視作賽德克群中之一支,即東賽德克群,其原居南投縣境內,不同時期中向東遷徙分出。在原居地區已有Tkdaya、Truku、Tuuda等語群,自南投向花蓮東遷的賽德克群中又以Truku居多。
雖然學界對族群的分類有其各自的理論、規則,但族人們的認同卻是更真實的存在。Truku或太魯閣,才是多數族人們對外宣稱自我族群身份時的認同指標,顯示出與泰雅之間的區隔。
長久以來,許多東賽德克族人對擺脫泰雅範疇抱著強烈意願,並持續十數年推動正名運動,縱使仍有在東賽德克中位居少數的Tkdaya、Tuuda語群的部分族人,以及南投地區的部分西賽德克族人,對此正名運動抱有不同意見,「太魯閣族」終於在2004年1月14日,經行政院通過認定為台灣的第十二個原住民族。
吳宜蓉
6作者 官銓輿 、楊智荃、羅子建
來源 http://conference.masalu.org.tw/webadmin/upload/003--%E5%AE%98%E9%8A%93%E8%BC%BF.pdf
描述 台灣原住民經過數次被殖民時期,每個殖民者都有對原住民不同的統治模式,原住民只能屈服在他們的強大武力之下,長期的處於殖民壓制的情況,雖然是有零星的抵抗,但是卻對整體的現況是無濟於事,然而歐洲殖民時期帶來的教會的教義,漢人來台時帶來佛教與道教,日本人來時帶來天皇,這些都將原住民的信仰與傳統文化給剝奪了,而泰雅族的紋面與獵人頭習俗,被人們當成是不文明的象徵,從沒有人去瞭解泰雅族人的紋面的原始意義在哪裡,這是以偏概全的思維。
吳宜蓉
5作者 何鈺雯。邱沂庭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10/2008102215212991.pdf
描述 神秘、不容窺探,一向是泰雅族「黥面文化」給人的印象。在古代中國,臉上刺字是為了懲罰罪犯,讓犯錯的人忍受一輩子的恥辱,背負一輩子的罪名,稱之為「墨刑」,是古代「恥刑」的一種。難道泰雅族的黥面文化和中國古代的墨刑有關聯?如果沒有,那黥面到底象徵著什麼?象徵泰雅族人的獨特?抑或是代表著他們不容侵犯的權力?然而,為什麼會有「黥面」這個傳統?泰雅族人又為了什麼而黥面?在技術不發達的時空環境下,族人該如何將色彩留在顏面上?那需要承受多少的痛楚?既然黥面對泰雅族人來說是不容侵犯且最具意義的文化,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傳統不再延續?神秘的黥面,禁忌更是不容忽視。藉著這個研究,我們將揭開眾說紛紜的泰雅族「黥面文化」的神秘面紗。
吳宜蓉
4作者 傅麗玉
來源 http://www.aci-taiwan.org.tw/pdf/07-1-pdf/072-p91-c.pdf
描述 過去台灣中小學科學教育長期由主流社會主導,幾乎看不到少數族群的自然知識價值的呈現。原住民學生的文化生活經驗與學校的科學學習無法產生關連,原住民學生看不到學校教的科學知識的價值,對科學學習失去興趣,造成學習困難;同時主流社會的學生對於科學知識的價值也被窄化。
本文從科學的文化本質,探討科學、族群文化與科學學習的關係,強調西方科學知識作為一種源自西方文化的知識,與族群文化的傳統自然知識的世界觀差異,對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學習者,在科學學習上的衝擊。並討論在此衝擊下,科學教育在多元社會中所引發的科學教育問題與爭議,最後提出台灣多元族群社會中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發展方向。
吳宜蓉
3作者 尤瑪.達陸,尤巴斯.瓦旦
來源 http://www.spnp.gov.tw/Article.aspx?a=3N%2B0B8JzbAE%3D&lang=1
描述 「Patas(紋面)」是泰雅族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住在不同流域不同族群的紋面耆老對於紋面都有共同的記憶,它是族群辨識的符號,榮耀的象徵和泰雅人的宇由觀,此外它又是泰雅族認同和歸屬感的核心價值。泰雅人在此圖紋之下,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情感也隨之激盪、凝聚。
吳宜蓉
2作者 林妙徽,顏瓊芬,李暉
來源 台灣人文生態研究,10(1),89-112
描述 提昇原住民科學教育,為追求教育平等及社會公義之重要一部份。為此,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協會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NSTA) 於1991年提出「多元文化科學教育立場宣言 (Position Statement on Mult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強調科學教育應使具不同文化族群背景的學生皆有學習科學,並取得科學、工程與技術領域就業發展的機會。兩年後,該協會更進一步提出「所有文化的科學教育 (Science for All Cultures)」之主張,認為應從學生所在社會文化環境中的認知方式與行為探討科學教育(引自傅麗玉,1999)。NSTA這兩項主張反映出以下幾項觀點上的改變。首先、承襲教育社會學80年代以降對結合多元文化、改善少數民族教育成就之關切 (譚光鼎,1997),科學教育被列為追求教育平等項目之一。其二、科學教育者開始正視學生所處之社會文化如何影響學生之科學學習。第三、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影響不再被視為缺點,而是教育的切入點。第四、主流文化之科學概念與學習方法不再被視為學校科學學習之唯一版本與方法。
吳宜蓉
1作者 一位魯凱族校長推展原住民民族教育之個案研究
來源 劉世閔, 鄭姿妮
描述 本研究以一位魯凱族國小校長為研究參與者,透過深度訪談及文件分析進行探究,旨在瞭解個案校長的文化認同發展,進而如何將文化認同化為推展民族教育之理念與實踐作為,以及推動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與因應之道。本研究所獲致結論如下:
一、個案校長之族群認同發展歷經未蒙、挫敗與重建、正向發展三階段,並受先賦條件、政策環境、人格特質、重要他人和族群使命感五項因素影響。
二、個案深受個人族群認同與教育使命影響,形塑其多元觀的民族教育理念。
三、推動民族教育方面,採取整合性在地文化課程、掌握原住民藝術特色、結合部落資源、校園情境營造、展現學生音樂成果五策略。
四、推動遭遇困境有:文化課程節數不足、經費缺乏延續性、教師在地文化知能不足、原住民師資晉用、家長與部落認同態度。
五、本研究提出五項建議:政策修訂與放寬、民族教育經費調整與評鑑、教師文化知能提升、落實原住民教師晉用,以及賦予家長與部落教育責任。
吳宜蓉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7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拜訪文面國寶
說明
今天去拜訪了文面國寶,國寶已經十分高齡,但是居住的環境並不是很好,由於語言問題,看護這個工作也只有家人能勝任,我們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的資源。
陳霈語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東華大學借書及討論事宜
說明
為了讓我們更加了解太魯閣文化,老師帶我們到東華大學圖書館借書及討論問題,但是一開始借書並不是很順利,因為有很多書已經被借閱,好險還是有找到足夠多的書。
吳宜蓉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設計研究問題與討論
說明
我們一起在午休研究訪談時要問的問題,從文化傳承到文化認同,以及關於文面國寶的長期照護。
吳宜蓉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
說明
我們到原住民部落訪談了文史工作者彼得洛老師,老師說,他有心傳承,但學生無意學習,所以希望文化傳承這一點能從教育下手,老師也會到各個學校演講,將文化散播給更多人知道。
吳宜蓉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文面器具與刺青及人體彩繪原料
說明
傳統文面和現代刺青最大的不同便是其器具和其意義的不同,為了這件事,我們訪問了刺青師何知凌老師。
文面的工具是用搥打的,而刺青的工具是電動的;文面是太魯閣族神聖的文化,而刺青是現在的一種專業。
吳宜蓉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撰寫報告
說明
因為要討論文化傳承與認同並分工,我們利用中午午休時間討論,並且打報告,大家都很勤勉,努力完成報告、逐字稿、研究動機等等,雖然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還是很開心。
吳宜蓉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彼得洛-說明柚子的刺
說明
以前沒有鐵器,但是需要用尖的東西做針才能紋面,於是前人使用柚子的次來當針,用火燒過消毒之後,裝在事先挖好的木頭裡面,形成紋面的工具。
吳宜蓉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吳宜蓉
標題 參與小論文之感想
內容
1.吳宜蓉
在這次製作小論文的時候,讓我接觸到了許多平常不會遇見的人、事、物。像是帶著十分緊張的心情,去訪問到的專家,如:好客的彼得洛老師、專業的田貴實老師,還有和善的刺青師傅—何知凌老師,以及五位文面國寶其中的一位—陳清香女士,跟他近距離接觸的時候,才讓我發現原來使用文面工具所文面出來的圖會比刺出來的更不平整,而且顏色也會比較淡。
總而言之,這次在製作小論文的過程,讓我感到十分新奇,因為我在小學的時候,並沒有接觸過類似的比賽,因此導致我在製作小論文,比較慌亂,不過後來慢慢的越做越好,越來越熟悉了!
這次我們都十分想要通過初選、複選,然後打敗其他參賽隊伍,得到名次,所以我們大家都很努力的做好自己本分內的工作,並且一直討論、一直修改,因為我們背負著個人的名譽,班級的名譽,甚至是學校的名譽,所以我們必須好好的充實自己,並打敗其他隊伍,獲得名次!
在通過初選之前,老師幾乎天天將我們留到下午6點,因為我們非常想要通過初選,這不就是所謂古人云: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吳宜蓉
9作者 王睿
標題 小論文反思
內容
王睿
此次小論文競賽因為態度敷衍,以至於無法確實完成作業,但深怕遭到責備,進而隨便了事,而有負老師對我之期望,作為學妹之壞榜樣。
所幸今日得師長訓誡,並再次教導,使我深深體會老師用心,更讓我深深了解凡事都要盡心盡力,所有的成果都是靠努力得來的,而不是隨隨便便,敷衍了事,本人深感抱歉。本人願意痛改前非,日後將對每件事盡心盡力,包含小論文競賽。在這邊感謝老師糾正我,彷彿給我當頭棒喝,阻止我一錯再錯,並讓我恍然大悟。作是要負責任,ˋ這個教訓我一定會銘記在心,我以後的態度能夠更加積極。
張宇婕
這次我真的該好好反省,因為進行小論文的時候,一開始就無心參與比賽,因為誤以為國中的論文跟國小一樣,所以就沒花那麼多的心思在這,後來才發現,原來國中的小論文老師要求凡事都要自己做,例如:自己找書、查資料等,結果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困難,原來我現在才了解到,國中的論文是要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完成,而不是老師一直在後面推我們,雖然過程比國小的還要困難一些,但還是凡事要盡心盡力,過去國小的論文只要查查資料、打打字,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不能老是回想過去。但我現在應該要學習適應國中的生活,不能再採取國小的方式,如果現在努力還來的及,我想要把論文用好,更想要因為自己的努力付出,希望可以得到還不錯的成果,這場小論文比賽為自己盡一份心力也為學校爭取榮譽,所以接下來,我會更加努力,才不會辜負老師、同學的心意。

王睿
8作者 劉存崧
標題 參與小論文的心得
內容
1.吳宜蓉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小論文的比賽,對比賽的規則都還不是很了解,不過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及同學的陪伴下,慢慢的我開始步入佳境了,我開始了解到原住民的文化及紋面的重要性,並了解到紋面的基本用具以及使用的方法,不過我的程度還是遠遠不足於其他參賽選手,所以我必須加快學習的腳步才能跟他們正面抗衡,同時我必須加倍努力、學習,否則會遠遠落後,因此我相信皇天不負苦心人,只要我加倍努力,總有一天能夠追上他們,甚至超越他們。
2.張宇婕
我第二次參加小論文,可是,國中的小論文比我想像中還要難,因為,國小的小論文,只要查查資料、然後上台講講話,這樣就好了,可是,國中的小論文,還要寫心得我覺得好煩,但是現在做的主題跟國小的完全不一樣,國小的小論文要做實驗,但國中的小論文只要跟著老師出去看看事物就好了,雖然還要找資料,但國中的比較有趣,現在做的主題是太魯閣紋面,這次老師要實際帶我們去看國寶,還要帶我們去東華大學找資料,我這次一定要把太魯閣的文化資料準備好,我希望每年都可以參加小論文,我想挑戰不一樣的事物。

劉存崧
7作者 吳宜蓉
標題 拜訪校長的心得
內容
在這次拜訪校長之前,有一點點的小緊張,因為這是第一次跟校長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雖然在我們訪問校長的時候,只有短短的2個題目,但是卻讓我們大家收穫滿滿,不過也是藉由這次的訪問,讓我們了解到更多的人生哲理以及校長的親身經歷跟故事。
這次為什麼要拜訪我們學校裡的其他老師呢?相信大家心裡應該都是這樣想的吧!他們又不是文面的專家、學者,也不是刺青師傅,更不是太魯閣族的青年,這當然是為了收集更多人的看法及意見,為了增加我們文章的可信度及說服力,我們打完逐字稿,又拿回去給校長審查,深怕誤會了校長的意思,因為一件同樣的事,會隨著每個人看事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才需要去拜訪其他老師,並且去聽看看他們個人的看法及意見。

吳宜蓉
6作者 張宇婕
標題 拜訪何知凌
內容
1.劉存崧
何老師是一位願意幫原住民文面的刺青師,何老師第一個文的人就是彼得洛老師。
何老師是學藝術的,一開始只是因為興趣,到了菲律賓留學,但回來台灣後,自己擺地攤學習,直到現在開了第三間店,但是請老師文面要有一定的標準。
一、是原住民
二、有彼得洛老師的妻子薛老師在
為了確定文面尺寸、長度的準確性,必須請薛老師來判定,因為文面是一件神聖的事情,絕對不能馬虎,因此也不鼓勵非文面民族的人文面。
2.王睿
為了瞭解文面、刺青之差異,我們特地去訪問何老師,她是一位刺青師,曾經幫太魯閣族人刺過文面。
訪談過程中,何老師提到了她的故事,她說為了訓練自己能吃苦,而去到非律賓留學,畢業後從事傳播業,但她問自己:「真的喜歡這職業嗎?」,之後她決定辭掉工作,轉而投入刺青行業。
我十分佩服何老師的精神,因為她總是不斷的問自己,是否喜歡自己從事的行業,並且追尋自己喜歡的工作。我也要向何老師看齊,讀自己喜歡科目,並且在未來從事自己喜歡工作。
3.張宇婕.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看刺青師傅何知淩,她跟我們說她之前是學藝術的,她後來跑去國外留學,她說她住的地方是隨時會打戰的地方,她說那裏只要是有身分證的大人都可以買槍,她的學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有英國人、美國人還有很多外國人,她當時什麼語言都聽不太懂,只聽得懂英語,她還說那邊的打扮只能低調,不可打扮得看起來很有錢,不然隨時都會被殺,她就在那個國家度過四年,她回國之後只能擺地攤,因為當時的房租實在太貴了,所以只能這樣了,她每天去幫人家畫手,如果下雨她就不會去擺,她慢慢忖錢已經買了四棟小小的房子了。

陳霈語
5作者 劉存崧
標題 拜訪田貴實
內容
1.劉存崧
田貴實老師現在在做國寶的照護,為國寶爭取長期照護。
老師說:以前,總共有三百多位國寶;但是現在,只剩下五位了。
老師都會去拜訪國寶,拍照片後放大再還給他們,但是遇到的挫折也不少,老師說,有一次有人放狗咬人,為了自保,只好跳進水裡,整副攝影器材都報銷了,而老師最為傷心的是,當老師開車,帶著放大的照片去找國寶的時候,他是躺在冰櫃裡的,老師甚至在回程的車上哭,可是生命逝世便以無法挽回,目前老師想為剩下的五位國寶爭取更多的資源,讓國寶們最後的生命過得好一點。
2.王睿
很榮幸能訪問到田貴實老師,田老師從事文史工作很久了,他致力於傳承太魯閣族文化。我們去訪問時,他說了自己為何會從事文史工作,也談到了許許多多與太魯閣文化有關的知識,更說了他是如何照顧文面國寶,以及對文化傳承之看法。
我們還透過田老師,去探訪一位文面國寶,國寶的文面十分的特別,令我大開眼界。但是同時也看到了國寶的居住環境欠佳,而那間破屋子是政府安排的。
看到國寶的居住環境欠佳,我不禁有些不解,我覺得既然是「國寶」,那麼政府應該要安排一個好的居住環境給國寶,而不是隨隨便便安排地方給她住,她很老了,更是需要照顧,所以我希望政府能重視此問題。

劉存崧
4作者 劉存崧
標題 影片心得
內容
1.劉存崧
觀看了這些影片,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對於遲來的正義這點,我覺得非常可惜,文面已經沒落,政府雖然說給福利,給長期照護,但為什麼我們訪談的耆老居住的環境是這麼的破舊?福利在哪裡?
雖然出書紀錄文面,但現正應該做的是給予更好的環境、福利。
田老師從事紀錄文面國寶的工作,但並不是事事如意,耆老們大都被歧視過,也不是很喜歡生人,甚至放狗咬人,田老師決定改變,包個紅包去拜訪老人,這才拍攝到了如此珍貴的照片。
現代社會,刺青的年輕人滿街走,還會被讚美,但文面的卻一個沒有,為什麼?因為會被歧視、會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導致就算原住民年輕人就算認同自己的文化,也不敢隨便文面。
希望政府能夠從教育下手,讓原住民的小孩,以及原住民的文化不再受到歧視
2.王睿
我觀看了,文面文化微電影、文面過程,還有與文面老人照護有管的影片。
微電影的主角是ㄧ名叫做達利的泰雅族男孩,他十分的崇拜泰雅文化,因此他的夢想是文面,但是他的爸爸卻反對文面,直到奶奶告訴達利,要堅持自己的信念,達利才決定要完成文面的夢想。
達利的爸爸會反對達利文面,不見得是覺得文面不好,而是怕大家對他投以異樣眼光,但是我覺得,這是自己的決定,只要了解其意義,符合資格,並且不要後悔,就可以文面了,無需在意他人看法。

劉存崧
3作者 吳宜蓉
標題 拜訪國寶
內容
吳宜蓉
今天不只去訪問田貴實老師還有去拜訪國寶,雖然國寶的家外面看起來不怎麼豪華,但是裡面很乾淨很整齊,國寶的女兒很孝順為了她不結婚就是為了照顧她!國寶雖然都沒有跟我們講任何一句話,但是在拍照的時候,她有整理她的頭髮。田貴實老師說,政府都沒有來關心國寶也沒有幫他們整修房子!國寶的年紀都已經這麼大了,96、97歲了,民國8年生的,今天很幸運的國寶給拍也肯讓我們拜訪。國寶只有紋額頭,是因為那時候是日本人統治台灣,日本人不讓台灣原住民紋面,有紋面的人都不能讀書上學以後也不可以找工作,所以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帶小孩去衛生所把紋面移除,幸好國寶沒有把額紋去除,不然我們又會少一個可以訪問的國寶了。
今天很難得的去拜訪了田貴實老師更難得的事我們很幸運的看到了國寶的紋面老人,他的女兒為了媽媽沒有結婚,家境雖然沒有很好但是很努力的生活,房子是用傳統的木頭做的,國寶的紋面老人本來還要紋頰紋的可是那時日本人不準他用,還把許多人的紋面割掉很幸運的他躲在山裡沒被發現我們才有今天這麼幸運的機會雖然他不會講話但感覺的到他的心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在去看看他跟其他的紋面老人現在的紋面老人最大的大概101歲這位紋面老人在當中算最小的是96、還97歲希望這位國寶能讓我們可以寫出專屬於紋面的特色專屬於紋面的研究,也希望紋面這個標題能讓我們獲得勝利。

吳宜蓉
2作者 吳宜蓉
標題 訪談彼得洛老師
內容
吳宜蓉
這次訪談是我們大家的第1次,每個成員都帶著緊張、興奮、開心、害怕、好奇的心去訪問。那天下午,我們沿著鄉村小路開著車子前往彼得洛老師的住處,一路上放眼望去都是太魯閣族的祖靈的眼睛(菱形紋)。一開始要去訪問彼得洛老師時,心情非常地緊張(因為那邊的狗兇兇的),原本以為會是很嚴肅的訪問沒想到訪問期間氣氛居然那麼的和樂融融又充滿著大家的笑聲,因為彼得洛老師是原住民嘛!其中我們有發現到彼得洛老師家的廁所是自己蓋的,最特別的地方是那邊竟然有野豬耶!而且還是彼得洛老師親自捕抓的!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野豬!覺得超難得的!! 這次的訪談真的很不一樣, 想像中的訪談是比較偏感覺嚴肅,這次的訪談真的有趣很多。彼教授的工作室在山裡比較安靜,不過那邊有一隻好兇的狗和一隻山豬牠們幫我們這次的訪談增加了許多"音效"。關於彼教授的回答真的很不錯,跟之前訪談對象的答案有點不太一樣,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對了最重要的一點是以前人都叫黥面那是不對的而是叫文面,而且ㄨㄣˊ面的ㄨㄣˊ是文不是紋那是有文章的所以是文,哇!!長知識了。
劉存崧
彼得洛老師不分國籍、不分族群,只要有心、肯學,老師都願意教授他所擁有的知識,但是現代原住民年輕人缺乏熱情,對自己族群的文化沒有興趣,導致文化難以傳承,反而是外族對原住民文化比較有興趣,甚至特別來訪,就為了認識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有只是為了學位的大學生來求教,但成績達到了、學位拿到了,就再也不會聯絡。
老師說實在是非常可惜,雖然有心從部落開始傳承,也已經做了,但是學生所學卻都還給了老師,老師認為現在是多元社會,強迫是沒有用的,也管不了年輕人,只要想通了,自然會回來部落的。

吳宜蓉
1作者 吳宜蓉
標題 東華大學找資料
內容
跟田貴實老師約的時間是上午訪問,下午的時間老師們就帶我們去東華大學的圖書館找書、找資料還有討論!東華大學的圖書館真的超級無敵大的而且還有分類還分的很清楚很一目瞭然,但是我們都不知道怎麼看怎麼找。原本不知道有電腦可以查詢,我們四個就傻傻的跑去找書,幸好多虧老師有幫我們查編號,不然我們可能一整個早上都找不到一本書了。我們去到不同樓層找書,找不到的時候還有問大姐姐,大姐姐幫我們找了很多本書,最後刪刪減減剩下五本關於紋面文化的書了,然後老師就把它給借下來。找完書籍後,我們到霈語老師的研究室討論有關訪問要問的問題還有分配好誰要問什麼順序如何等等的。
下午到了東華大學不但景色優美圖書館也非常的大又很安靜。一開始一頭霧水的完全不知道要找什麼書所以老師就去查電腦然後寫了編號要我們去找書,在這千百萬的書籍當中我們找到了幾本有關紋面的資料,裡面有差不多五本書裡面寫的內容跟老師講的很類似,很適合拿來給我們做參考用,看到一堆厚厚的書本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要把這些厚厚的書給看完噢!?想想算了吧!為了小論文要加油努力的收集資料,老師們也都在為我們努力中,所以為了拿第一名再苦再累都只好忍受一下下了。

吳宜蓉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長期照顧
作者 劉淑娟
出版社 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人口結構及流行病學的發展趨勢,使長期照顧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羅患慢性病及失能而需要長期照顧的人成為全球所面臨的迫切挑戰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未來十年,長期照顧的需求在發展中的國家將成長四倍,現存的照顧系統,已不能充分滿足長期照顧需求的快速成長,本章乃將就長期照顧的定義、長期照顧的興起、台灣長期照顧的現況與願景,一一描述之,以期能讓讀者對長期照顧有概略性認識。
導讀
人口結構及流行病學的發展趨勢,使長期照顧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羅患慢性病及失能而需要長期照顧的人成為全球所面臨的迫切挑戰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未來十年,長期照顧的需求在發展中的國家將成長四倍,現存的照顧系統,已不能充分滿足
張宇婕
4書名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
作者 亞磊絲 泰吉華坦
出版社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簡介(摘要)
台灣原住民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可以服務台灣,甚至可以為台灣進入世界舞台貢獻力量,原住民許要一隻翅膀,飛越樓頂翱翔在更高的地方來看自己,這個協會會成為一隻有力的翅膀,帶著臉譜性的產業到世界的重要角落,來刻畫台灣

導讀
1認識原住民
2祖先給我的名字
3原住民族群與分布
4原住民的語言
5原住民族群祭儀信仰
6原住民族群特色
7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故事
8原住民族群成年禮
9原住民工藝藝術文明
10充滿大自然主義精神的原住民服飾與台灣文化的最佳詮釋
11原住民的飲食世界
12原住民的住居困境
張宇婕
3書名 原住民族文化欣賞
作者 米甘幹.里克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台灣社會一般認為原住民是無文字的民族,新增第九章則說明原住民族其實是有文字的,本章介紹了排灣族、布農族、泰雅族古老而又神祕的文字、同時又介紹了雅美族與阿美族的當代文字,並附有圖片說明。
導讀
1緒論
2台灣原住民族的幽默欣賞
3台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性欣賞
4台灣原住民族的歌謠欣賞
5台灣原住民族的舞蹈欣賞
6台灣原住民族樂器欣賞
7台灣原住民族的姓名欣賞
8台灣原住民組的語言特色欣賞
9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字欣賞
10台灣原住民族服飾文化欣賞
11台灣原住民族的口傳文學欣賞
12台灣原住民族的古代詩歌欣賞
13當代原住民族詩歌藝術欣賞
14台灣原住民族的散文欣賞
15台灣原住民族的思想史欣賞
16台灣原住民族的曼殊欣賞
17世界文化中心東移與原住民族台灣的世紀契

張宇婕
2書名 彩虹橋的審判
作者 文魯彬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當第一道署光照射在山頂的巨石,轟隆一聲,巨石裂成兩半,泰雅族的祖先從石縫中誕生。它們互愛互敬,慢慢學會自然環境下的生活方式,並且從觀察動物中,了解繁衍下一代的意義與方法。以前泰雅族人的生活上所需的山豬野味、山泉、柴薪、小米等,只要呼喚就有,不必辛苦耕作、打獵、挑水、砍柴。但是,人類太貪心了,辜負了大自然的賜與,現在都要用勞力才能換取溫飽。每個泰雅族人死後的靈魂,都要通過往靈界的美麗彩虹橋,接受它的審判。勇敢、正直、遵守嘎嘎的人,便可以在祖靈歡迎下順利走過去。
導讀
當第一道署光照射在山頂的巨石,轟隆一聲,巨石裂成兩半,泰雅族的祖先從石縫中誕生。它們互愛互敬,慢慢學會自然環境下的生活方式,並且從觀察動物中,了解繁衍下一代的意義與方法。以前
張宇婕
1書名 走過彩虹
作者 李季順
出版社 邦聯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彩虹」是太魯閣族人心靈的圖騰,走過彩虹是族人自我價值的最高實踐,人死後靈魂通過彩虹橋者才能達到極樂世界
導讀
第一章:歷史篇
第二章:復名運動篇
第三章:教育篇
第四章:文化篇
第五章:生態人文篇
劉存崧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歷經這次小論文研究發現,在太魯閣原住民,他們對於文面均有共同的記憶,都認為它是傳統社會生活中族人及部落非常重要的文化,是族群辨識符號,也代表榮耀的象徵,此外又是族群之間的認同意識、歸屬感及核心價值,有此圖騰,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情感,也隨之激盪及凝聚力。
近數十年以來,經過日本人的排斥、禁制文面,太魯閣族人不再文面,使這種文面文化漸漸被掩蓋在歷史的洪流,然而我們卻希望用目前現有資訊,去探討以前老祖先們文面的經歷與過程,尋找太魯閣文化傳承的可能性。
陳霈語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