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體制與傳統部落的衝突-大港口cepo事件

專題名稱 帝國體制與傳統部落的衝突-大港口cepo事件

專題描述 一、研究動機
1.對事件本身感到好奇,也想多多了解自己部落的歷史。
二、理念
1.讓更多人知道、瞭解大港口事件。
三、目標
1.讓有關大港口事件資訊更加多元、豐富並且普及。
四、研究方法
1.訪問部落長老、查閱書籍和網路資料。
五、預期效益
1.讓大港口事件的資料更加完整,且讓更多人瞭解。

隊伍名稱 大港口事件調查小組

指導老師 潘麗如 

參賽學生 陳少石 林詩婷 林皓瑋 蔡宗男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8作者
來源 163.29.208.13/www/culture/hosan/class/林素珍東部事件史講義.pdf
描述
林皓瑋
7作者
來源 www.taipeimarathon.org.tw/story/103/1030319t.pdf
描述
林皓瑋
6作者
來源 http://www.etsa-ac.org.tw/wp-content/plugins/downloads-manager/upload/NO.17.pdf
描述
林皓瑋
5作者
來源 host.rpjhs.tyc.edu.tw/lt/gallery/57/80125簡報.ppt
描述
陳少石
4作者 周黃靜怡、呂怡幸
來源 http://dore.tacp.gov.tw/dorefile//00/02/ad.pdf
描述 訪問部落耆老
陳少石
3作者
來源 www.ee-techs.com/taiwan/taiwan-cepo.doc
描述 訪問部落耆老
陳少石
2作者 徐采瑤
來源 http://www.alcd.nccu.edu.tw/User_upload/pub/1450666893191.pdf
描述 講述大港口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束及相關活動。
陳少石
1作者 潘繼道
來源 http://www1.iprtc.ndhu.edu.tw/991106-7.pdf
描述 烏漏社在晚清的光緒年間,因為抗官事件而遭到清帝國官軍的攻擊,其後的戰火更延燒至東海岸,造成大港口附近阿棉山、納納等社勢力的瓦解。但從日治時期以來,在所謂的「奇密社事件」、「大港口事件」故事的掩蓋下,「烏漏事件」逐漸被遺忘,甚至是消失了蹤影。
陳少石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160925訪談紀錄
說明
這是我們去Safa訪談的紀錄。
我們是當天早上10點多和她進行訪談的。我們獲得了許多的關於大港口事件的點點滴滴。
林皓瑋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160925
說明
統整訪談大綱以及準備訪談
蔡宗男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160922
說明
上傳相關連結以及檔案等。
蔡宗男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160921
說明
製作前言以及參考資料。
蔡宗男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160920
說明
統整所有參考資料以及製作前言。
蔡宗男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160911
說明
製作正文以及製作流程圖。
蔡宗男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160908討論
說明
我們正在尋找關於大港口事件中的一些相關圖片。
蔡宗男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分工
說明
(一)前言
一、動機、目的、流程─蔡宗男
(二)本文
一、帝國體制
1.政府2.法律3.法律的訂定 ─陳少石
二、傳統部落
1.無政府2.海岸阿美(族群介紹、年齡階級)3.去採集、捕撈 ─林詩婷
三、大港口事件
1.過程2前因後果3.帝國和傳統4.結果(文章) ─蔡宗男、林皓瑋
四、訪談
1.綠音、錄影 ─陳少石 2.紀錄 ─林詩婷 3.訪問 ─林皓瑋、蔡宗男
(三)結論 ─陳少石
(四)參考 ─全員
林詩婷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陳少石
標題 訪談內容
內容
名字lafay
請問你幾歲?
五十以上五十五未達
住在這裡多久?
我在這邊出生,然後中間就因為家人的人搬到都市、花蓮市所以很長時間住在花蓮住過臺北,四十歲的時候就是大概十三年前又在回來,現在是花蓮市跟這邊就是來來往往。
你知道關於cepo事件的事情嗎?
知道
你可以說出印象中大港口事件的事情嗎?
這個大港口事件據我所知,就是當初主要的原因,就是說這個事件之前曾經發生了一個牡丹社事件,那當時清朝政府對於牡丹社事件非常緊張,因為當時台灣他並沒有納入到台灣版圖裡面,所以清朝的政府覺得,如果這樣的狀態繼續發生的話也許東台灣很有可能會被其他國家拿去,所以呢那個時候當時的清朝政府他叫李鴻章,因為有學過歷史李鴻章這個人,他就建議就是說可不可以讓清兵到東台灣,就是可以讓軍人來到這裡,把這地方就是收服,之後呢再把這地方的版圖納入到台灣,所以因為過程當中語言不通,然後價值觀也不一樣,有一些可能想法上的不一樣族群之間,一個是想要佔領這個地方,那原住民這個部分他想要守護這個地方後來就發生了衝突,根據這邊的老人家的說法這個衝突事件一共發生了四次,那有兩次是部落的人勝就是戰勝,那有兩次就失敗了,那當時他們是說,當時的一個降臨,也就是說我們當時的sla有一個叫Kafo ok(嘎輔噢可),Kafo ok他因為在戰爭當中就身亡,就是被清兵的人殺死了,所以那時候整個士氣大亂,最後呢這個戰爭還是失敗了,所以本來也有叫奇美事件或是說大港口事件,那現在普遍一般人都稱為cepo事件,這個是我的認識大概而已。
可以請你說出對大港口事件的看法嗎?
如果說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個事件的話,我覺得我們當時的祖先,他們真的是用生命來保護這個地方,那在過去當然是用戰爭的形式,我們所看到的歷史是這樣的方式發生的,可是現在的港口部落究竟有沒有類似大港口事件這樣的,應該是說譬如說我們的土地被人家拿去,或者是說我們目前的教育制度,我們沒有辦法拿回我們的,譬如說用原住民的方式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或者是說我們很多部分可能就是處於弱勢的狀態,那大港口事件這件事情,其實他會激勵我們如何讓我們現在慢慢失去的東西,怎麼樣去守護這個地方、守護我們自己的尊嚴、守護我們的家嚴、守護我們的土地,我覺得我們應該要用過去的那樣的精神,來讓這個地方能夠更好,這是我的看法。
你知不知道裡面比較具有影響力的人?
目前一直都被部落津津樂道也就是一直在講的,有剛剛講的就是我們當時部落的Mayaw o kapa就是Ci kafo ok,他是算是這場戰爭裡面的英雄,還有一個就是當時的頭目他叫Mayawbe,這是老人家講的,Mayawbe他是當時的頭目,因為他非常的應該是說對於這件事情有在旁邊大力的支持,所以現在的老人家如果要問他們大港口事件的話一定會提到這兩個人,那我這邊也跟大家講一下有聽過cepo這張專輯嗎部落的阿努他唱的,其實他的第二首那個名字叫做cepo,其實他後面就是說matekep no cingping ci Mayaw ci Kafo ok意思就是說kafo ok被清兵就是可能殺死之後,然後Mayawbe帶著族人曾經就是為了部落的族人的安全離開這裡,後來又回來,這個部分也是大港口事件之後用這種歌謠的方式做呈現,那cepo這首歌是我的父親應該有沒有見過阿公已經過世了,那這首歌是阿公寫的,那阿努覺得這個歌詞非常優美,所以他就放在他的專輯裡面,那歌是阿嬤跟阿公寫的,其實那個部分是針對整個大港口的歷史,就是一開始的時候從綠島坐船過來,在這邊發生了什麼事情,一直到最後因為這個大港口事件部落的人散了,這首歌也大概說明了這個事件。
這個部分就變成說妳如何讓你這個族群,有什麼樣的文化,你們的想法是甚麼,如何讓別人了解,也如何把自己打開來讓別人了解你這個很重要,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其實有一些部落可能比較封閉,他覺得說我的文化我自己做得好好的,我覺得我很強我很ok,但我不一定要別人了解,那就是比較可能沒有打開來別人就不了解你,如果說當了解的越多的話那認識越多,那最後呢可能就是因為互相的交流之下我尊重你你也尊重我,我覺得這個部分就是說如何讓這個事件當中,我們怎麼樣去記取這樣的教訓這是一種方式,對那有沒有被遺忘的喔,因為我們畢竟沒有參與那場戰役,很多事情都是老人家講的,那哪一個部份是真實的哪一個部分可能是後來寫歷史書寫歷史的人他們自己想的,這個部分我們也沒有辦法確認,但是有一點我比較在意的就是說,當初寫這段歷史的這些人可能就是不是原住民可能就是漢人的族群的人,有的時候他們的角度可能比較會從他們立場來出發,所以對這件事情的出發點可能不是那麼客觀,所以當我們看到書寫的字我們也不要信疑為真,就說他寫的就一定是真的,我們有時候要拗持的這種比較 是這樣子嗎?比較疑惑就是比較懷疑的心態也許可以求證這樣子,我覺得這部分是我們自己在抗歷史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在心態上做一個調整,大概是這樣。還是說你對於大港口事件對於你本身來講他就是一個文字資料,就是一個可能是上了世代的歷史跟我之間我究竟如何跟我現在曾經體驗過的生命怎麼樣聯結,有沒有想過這個,或者是說如果你是那時候,你現在已經就是怎麼講,就是也許你前世曾經參與過那個戰爭,隨便說說啦,對也就是說你如何把大港口事件這件事情跟你本身的生命經驗,或者是說你生活狀態有一個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聯結,他就會變成你生命當中的可能有體驗過的歷程。有沒有聽過其實後,這邊你住在大港口嗎?可是後來講一下,大港口事件當時清朝政府,他們是希望說軍人來到這裡之外,另外廣東籍的一些外省人也可以到部落,所以那時候在縱谷那邊有一些從廣東潮州那邊移民的人,也有一些是在大港口,你有聽爸爸講過嗎?那邊有一些中國大陸,他們不是純粹的阿美族人,比如說像蕭家的還有那個姜家的他們那邊,他們就是那個時代從大陸那邊,政府就是一些人他希望先開墾這個地方,所以有一些人就先搬到大港口去,但這些人必須呢要一直住在這裡,而且跟部落的人結婚之後,語言文化全部都是被原住民同化,這是很有意思的。
順便提到其實都跟我們這邊的人息息相關,也許我們在追朔一下我的阿公的阿公,我的周公或是在上一代可能參與過那個戰爭,曾經怎麼樣怎樣也許喔,不過這部分是真的老人比較少講,因為那段時間因為部落的o kapa也就是說男性,很多都被殺跑了,那所以我們從部落這邊曾經離開過,我們原本是住在舊的部落,那個叫nganialuan就是原來的部落,我們曾經住在那裡,後來因為大港口事件離開,再回來就不敢住那裏,就遷到現在的makutaay這裡(大港口),makutaay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後,就遷到大港口石梯坪這樣子,所以跟我們的生活絕對有關係,他有影響到,我們整個生活的空間有影響,只是很少人特別去探討這個問題。
包括象限每年都會去爬聖山,他們講的cilangasanu也是阿,對每一年kapa很特意的就是豐年祭之前去爬那邊,因為那邊貓公山他們是說他說部落的那個族人因為為了要避難在,曾經在貓公山待過一陣子,因為就算還是會用比較低調的方式就特別進行儀式啦,因為這邊是文化發展協會,其實早在十幾年前甚至更早之前,這個話題絕對是禁忌的,因為很多人lina,而且又從舊部落遷息,所以這個是一個在地歷史的傷痛,所以很多人避而不同,那也是在十幾年前開始老人家聚集在一起開始談這件事情,後來學術界的這些人開始關係這件事物,慢慢慢慢後來政府現在可能就是一段時間,會特別是說這些士卒聚集在一起舉辦一些軍事儀式,比較用政治的立場去推動這件事情,他們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會去跟那個他們說的聖山cilangasanu這也算是一種尊思啦,我覺得不見得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歷史的脈絡有多深入,但是或多或少即便我去爬了聖山我就會講大港口事件,可能我去爬我不知為何而爬,是爬了之後,反正大家在聊的時候,我大概就有一些印象,因為畢竟不是一個有文字的民族,很多事務,那一方面它也是比較沉重的議題,你也知道原住民阿美族的個性比較開朗,所以它也不是慷慨激昂的在陳述這件事情,我們就是用一種行動把它,把它納入到生活化的那一面,來認識這個部分。
我們是很早期,大概在十八年前,部落的族人去探勘,我那時候有去爬過,為什麼我印象那麼深,是因為我那一年我正好有老大,所以時間點記得還蠻清楚的,那時候可能就是說部落老人家第一次去探勘,然後確定是那個地方,部落的族人再去爬,那時候跟那個,常民文化,這個組織的成員一起過去。
探勘之後,也去那邊特別做一個碑,因為我們算是非常早期過去,那時候可能其他的部落也還沒有這樣的行動,那是非常非常早的事。
我覺得他是比較隱貴的啦,其實應該就是內化在心裡,因為畢竟他也是很早以前的事件,那你要說讓大家能夠深悟深刻的理解,我們怎麼知道上戰場要拋陀螺灑熱血的那種氣概,對啊我們現在根本沒辦法想像,我為了甚麼要保護這個地方,我甚至連生命都不要了,那是件對一般人來講,大概除非是那種大時代的戰亂當中你才有辦法。我覺得他或多或少還是跟大港口事件,因為那個時候清朝打開戰爭,所以那時候他是傷痛期啦對很多原住民來講,不管是花蓮是也好或是偏鄉地區也好,就在同一個時間,發生這樣子這麼慘的一個事情。

陳少石
9作者 林皓瑋
標題 0925訪談心得
內容
今天能夠和論文的小夥伴們出去訪談讓我很開心,因為能夠真正的去和部落的人聊起來,讓我感覺更有真實感,但是這次我不知道是怎麼了,可能是我的問題太尷尬,讓我在訪談的時候不知道要怎麼開口。幸好lafiy看得很開,不然一般情況下這種問題真的不太適合拿來做訪談。而且也由於我國小時有上過他們家教的苧麻課,所以她也認識我,才讓我緩解了一開始的緊張感。不過也因為有了這次的錯誤,也才能夠避免在下一次的訪談中不再犯錯。今天也跟lafiy聊到很多關於大港口事件的事情,也知道了一些在網路上沒查到的東西。像是為了紀念那些在大港口事件中傷亡的阿美族勇士們,部落的村民們就會爬到聖山上面去,在那些勇士們的墓碑先前祈禱。
希望下一次訪談能夠更輕鬆一點,因為我一直被大家說太緊張。而且如果能夠更輕鬆一點的話,才能比較親民,和部落的耆老們做訪談的一個動作時,也能夠比較容易有一個更自然、更完整和更深入詳細的的訪談。
下一次,我們要和部落的村長訪談,希望能夠在訪談的過程中,問出一些關於大港口時間和帝國與傳統體制中的任何蛛絲馬跡。這次,希望不要再犯和上一次相同的過錯,不自然、緊張等等的問題,才能夠雙方都輕鬆的做一個訪談的動作,讓訪談的內容能夠更加的流暢,更加的清楚。

林皓瑋
8作者 陳少石
標題 訪談
內容
今天,我們到了港口部落,訪問了一位文化工作者,在採訪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更多更豐富的資料及想法。
今天我們到了港口部落的沙瓦里岸工作室,訪問了裡頭一位正在工作的阿姨,在互相認識後,我們知道她是一位在地的文化工作者,名叫Lafay,以年過半百,也知道有關於大港口事件(cepo事件)的相關資料。
訪問了許多問題後,她告訴了我們她對於大港口事件的印象、相關問題和她獨特的見解。她對於大港口事件的印象是感慨、悲傷、抹滅不了的傷痕,她說:「大港口事件對於我們在地人來說可能就像是漢人對於二二八事件一樣,沉重、感慨甚至是傷痛,是一個不願提起的過去。」,讓身為本地人的我深有同感。
之後,她告訴我們她告訴了我們對於她覺得大港口事件對於整個港口部落
,有著空間和制度上的影響,像是今天的港口部落與舊址有點距離,然後今日的石梯坪、大港口也是由港口部落舊址分出來的。然而在制度上的影響則是在豐年祭前會去爬聖山(貓公山),這是因為在大港口事件後,族人們逃至聖山(貓公山),所以才會有今天這個爬聖山的儀式。
在我們和她討論大港口事件的時候,她講述了兩問部落領袖對於大港口事件的重要性─馬耀●棅、卡夫俄克,這兩位代領了港口部落反抗清兵,是整件事件中少數重要的族人領袖。
對於今天採訪,我們學到了很多,不論是整起事件的歷史、想法、後續發展,都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很感謝lafay阿姨可以接受我們的採訪,也謝謝她分享給我們她的想法及意見,讓我們收穫更多,真心感謝。

陳少石
7作者 蔡宗男
標題 訪談心得
內容
當我們在採訪時發現,每個人所認知的大港口事件不一樣,因此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最後打算將所有資料做統整。發現此事件在曾經被視為不可說出的禁忌,所以就算知道也是閉口不答,還好,現在叫開放令人放心許多。當中,對事件有了更多理解,在認知上也多了更多的看法。
事件中,族人們為了部落而灑血灑淚,犧牲了相當多的同胞,雖然不能看見那時的樣子,不過,也能感受到剛時的心酸以及痛苦,不過,雖然爆發大港口事件,才能有這麼繽紛的部落。
  

蔡宗男
6作者 林詩婷
標題 訪談心得
內容
今天去了大港口訪問一些耆老,問問他們對大港口事件的了解,那時候阿公阿嬤們都在上教會,所以我們就訪問了一位阿姨,很榮幸可以訪問她,那位阿姨對大港口的事件有一些些的了解,在訪問他的時候,他說的都非常清楚,雖然會有些不太懂,但是阿姨卻說了很多cepo事件的故事,讓我們印象更深刻。
我們的訪談大綱都是同學想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讓這位阿姨可以回答的更多,因為這是第一次訪談,而且是一位不認識的阿姨,所以會比較緊張,但是那位阿姨對我們非常親切。
在訪談的過程當中,只問到了一個人,本來是要在問村長,但是村長沒有時間,所以今天算是有收穫,因為很高興可以訪談到一位阿姨,他說的非常好,而且我也可以聽那位阿姨說大港口事件的故事。

林詩婷
5作者 林皓瑋
標題 0925訪談大綱
內容
大港口事件 訪談大綱
訪談地點:大港口部落
訪談時間:2016/09/26
訪談對象:部落耆老
一、 自我介紹

Na’ayho,ci foyan ko ngangan kako, ci lo’oh ko ngangan kako.部落耆老您好,我們是豐濱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我們想要了解一下cepo事件,希望你們可以回答一些我們的問題,alay.
二、 認識對方
1. 請問你叫什麼?

2. 請問你幾歲?


3. 請問你住在這邊多久了?

4. 請問你知道關於cepo’事件的事情嗎?

三、問題
1. 可不可以請您說出您印象的大港口事件。

2. 請您說出您對大港口事件的看法。

3. 請問您知道在事件中較具有影響力的人嗎?

四、未來發展
1. 請問此事件有對大港口有無影響?

2.事件過了很久的時間,印象中有被遺忘過嗎?

林皓瑋
4作者 林詩婷
標題 0911對於題目的想法
內容
我在做這個什麼都不知道的題目時,第一開始我都不知道大港口事件的歷史,因為我不是本地人,但我是阿美族,這次是我第一次認真的在研究部落的歷史,我感到有一些好奇,雖然不是很了解大港口事件的歷史,但是研究之後我好像對部落的歷史多一些了解了。
所以在做這個專題報告時,我是從不知道到知道,所以感到很榮幸能做這個報告。

林詩婷
3作者 陳少石
標題 0911題目心得
內容
對於我們本地人來說,大港口事件可以說從小聽到大,無論是從國小老師、家中長輩口中,但是對於從小聽到大的我們,還是對大港口事件瞭解的不多,只知道大概的內容。
我們對大港口事件的瞭解就只有整起事件的一小部分,希望藉由這次的專題報告,能對大港口事件有更多的認識,並且希望調查到大港口事件完整的起因以及整起事件的過程還有事件的收尾。

陳少石
2作者 蔡宗男
標題 0911心得
內容
1.當我們在尋找論文的文獻資料時,發現部落裡的社會階層其實會影響到個人的思想。
但現在那已漸漸淡去,變得比較更有自由性。
不過在我們的資料當中,似乎族人們對那時以帝國體制的清軍埋怨不已。
2.我對於我部落中的男性想法,在以前部落裡的傳統文化乎都是由長老或大人們
一起與孩子們學習,以及傳承。一直到現在也還是以這種方式繼續借續下一代

蔡宗男
1作者 林皓瑋
標題 0911對於題目的想法
內容
這一個題目令我非常陌生,雖然我是本地人,但我從來沒有這麼細的研究這個故事,所以這一次有機會來了解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榮幸。而且這個在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先人對於外族入侵的不滿及憤怒,還有能夠看到兩個不一樣的體制之間的衝突。而兩個不一樣的體制能夠互相對抗讓我覺得很神奇,一個是傳統部落,一個是帝國體制,聽起來前者武力比不上帝國體制,但他們居然還能夠抗戰,可見先人的的智慧真的很偉大。

林皓瑋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大港口的阿美族(上冊)(專刊甲18)
作者 阮昌銳
出版社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簡介(摘要)
阿美族是臺灣土著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分布在臺灣東部,分為五個地方群,自北而南是南勢羣、秀姑巒羣、海岸羣、卑南羣和恆春羣,其中海岸羣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因此在該地區從事調查研究者較少,在文獻上亦甚少見。作者所調查之大港口阿美族,即為該羣中最保守之部落,多次前往該地區作民族學田野調查,對該地區的四個部落所在地之阿美族作生態環境、社會組織、經濟生活、宗教信仰以及文化變遷等方面調查。
導讀
林皓瑋
4書名 部落傳說的創造與轉型:論「林東涯傳說」之流變
作者 李宜憲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簡介(摘要)
今日對「阿綿納納事件」的口傳內容,大多溯及林東涯,故本文以「林東涯傳說」在異代間的變型做為討論的主題。值得注意的是,林東涯的通事身分在傳說中具有的重要分量。
導讀
陳少石
3書名 大港口事件:晚清國家體制與原住民部落的衝突
作者 李宜憲
出版社 東台灣研究會
簡介(摘要)
晚清以來的後山經略,源於國際間對「主權」的明確要,隨之而來的便是清國在後山的設官、駐軍、移民等措施。
雖然後山的實際控制者是營官,真能深入部落的則是通事,營官與通事的結合逐成為晚清後山的權力結構,林東涯之於事件後被記憶起來,恰好有力的說明瞭國家體制在晚清原住民部落中的重大衝擊。

導讀
陳少石
2書名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Taiwan Indigenous Studies Review
作者 施正鋒、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楊仁煌、李宜憲、林江義、潘繼道、以撒克‧阿復、林素珍
出版社 台灣原住民教授學會
簡介(摘要)
日軍之役後,沈葆楨、丁日昌先後來台主持政務,晚清的中路開山軍向來僅駐防於前山一帶,直到光緒三年四月底,始因政策調整而轉紮後山中路,且因新任台灣總兵吳光亮兼統後山諸營,以責成後山之經略。
由於後山北路已無法通行,逐確立以後山中路重點的新政策,且將後山北路諸營轉調中路;此一新進入駐的清兵,引發了以烏漏社為主的抗清事件,且在烏漏社被攻滅後,東海岸的納納社及阿綿山社亦投入戰場,且使後山清兵無力壓制,終於擴大成為必須向為求援的大衝突。
導讀
陳少石
1書名 大港口事件論文集
作者 李宜憲、潘繼道、林江義、阮昌銳、林春鳳、蔡中涵
出版社 台灣原住民教授學會
簡介(摘要)
後山中路,主要位置鄰近秀姑巒溪區域,是光緒初年「秀姑巒二十四社」阿美族人分佈的範圍。當地阿美族人的抗清事件,乃國家力量進入之後,與部落發生衝突,所引爆的一連串「官」「原」之戰。
導讀
陳少石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20161005上傳書面報告
作者:林詩婷、林皓瑋、陳少石、蔡宗男
陳少石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復審專題報告-大港口事件潘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