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魩」可奈何的一生~魩鱙漁業捕撈與食用之調查研究
但當我們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時,發現網路上對魩仔魚有非常多的爭議,例如:「魩仔魚是幾種魚的魚苗?」有人說是1000種,有人說是200種,有人說是3種,說法簡直天差地遠,但這個數據顯示魩仔魚的捕撈方式可能會同時捕捉到其他魚種的幼苗,造成海洋問題。另外,連海洋文學家廖鴻基還因此寫了一篇文章,內文說:「現在的魚仔,連談戀愛的機會都沒有」,意思是現在的魩仔魚,還沒來得及長大,就被捕上岸吃掉,所以如果我們再這樣吃下去,魩仔魚就會滅絕嗎?是不是會造成海洋的生態耗竭?但是也有漁夫說魩仔魚長不大,所以可以吃,環保署也說:「魚友適量捕撈,民眾就可安心吃!」各種說法造成很多的爭議,也讓我們更想了解這種魚。
由於上面這些原因,所以我們想要透過後續的研究,更進一步了解魩仔魚的品種、特性,在海洋生態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捕撈的方式與規定,以及不同單位對牠的看法,以解開我們的謎團!
我們希望能透過對魩仔魚進行調查、訪問相關人士及發放問卷方式,了解以下三個研究目的:
(一)了解魩仔魚的品種與生長特性
(二)了解魩仔魚的捕撈方式及相關規定
(三)了解不同單位及對象對魩仔魚的看法差異性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紀宥安/鄭恩哲/陳語謙 來源 訪談逐字稿+編碼(研究單位-台灣大學魚業科學所 ) 描述 1、 採訪時間:109.10.04(日)下午3點30分 2、 地點:線上採訪 3、 受訪者:蔡旻祐 研究生 4、 採訪內容:如附件檔 | 紀宥安 | |
9 | 作者 紀宥安/鄭恩哲/陳語謙 來源 訪談逐字稿+編碼(花蓮署立醫院營養師) 描述 1、 採訪時間:109.09.28(一)下午4點20分 2、 地點:衛生福利部 花蓮署立醫院 3、 受訪者:林芸甄 營養師 4、 採訪內容:如附件檔 | 鄭恩哲 | |
8 | 作者 紀宥安/鄭恩哲/陳語謙 來源 訪談逐字稿+編碼(花蓮漁會) 描述 一、 採訪時間:109.09.25(五)下午3點40分 二、 地點:花蓮漁會 三、 受訪者:推廣股 張先生 四、 採訪內容:如附件檔 | 紀宥安 | |
7 | 作者 紀宥安/鄭恩哲/陳語謙 來源 訪談逐字稿+編碼(環保團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描述 一、 採訪時間:109.09.18(五)下午3點40分 二、 地點: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三、 受訪者:林東良執行長 四、訪談內容:如附件檔 | 陳語謙 | |
6 | 作者 紀宥安/鄭恩哲/陳語謙 來源 自編「民眾對於魩仔魚食用現況與看法之調查研究」問卷 描述 我們針對下列三個向度編題,了解民眾對於魩仔魚食用的看法 一、民眾食用與消費魩仔魚的習慣 二、民眾對於魩仔魚的相關認知 三、民眾對於魩仔魚的替代消費想法 | 紀宥安 | |
5 | 作者 紀宥安/鄭恩哲/陳語謙 來源 訪談題綱(自編) 描述 我們要訪問四種不同單位與對象,分別是:漁會、海洋環保團體、營養師以及研究單位(研究生),了解他們對於魩仔魚的看法,進一步確認是否跟我們所查詢的資料有說相關?還有了解他們各自對於食用魩仔魚的態度是否有所分歧? 我們先各自針對每一類受訪者想出10個問題,再透過三次的聚會討論,將相關問題進行整合,並且刪去不需要的問題,完成最後的訪談題綱。 | 林嘉琦 | |
4 | 作者 分享家‧羽 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v05f5dyag 描述 如何有效率的產出逐字稿? 運用免費軟體「pyTranscriber」,可以讓聲音檔內容產出為文字稿,但部分的內容文字會有錯誤,需要再次校正,但文字正確產出率有九成 軟體作者頁面:https://github.com/raryelcostasouza/p... | 紀宥安 | |
3 | 作者 紀宥安/鄭恩哲/陳語謙 來源 訪談電話邀請稿 描述 我們在9/14打電話給署花營養師、花蓮縣政府漁牧科跟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希望他們接受我們的採訪。 最後的結果是: 1.縣政府:對方不接受訪談,但說可以用公文方式讓他們回覆,我們覺得這樣失去了訪談的目的與意義,還要再另外討論辦法。 2.營養師:約9/25(五)下午3:30署立花蓮醫院營養室 3.黑潮海洋基金會:原本約9/28,後來改約9/18(五)下午3:30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辦公室 | 鄭恩哲 | |
2 | 作者 紀宥安/鄭恩哲/陳語謙 來源 研究動機(自編) 描述 三人的研究動機分別撰寫後,再整合成最後統一版本 | 林嘉琦 | |
1 | 作者 紀宥安/鄭恩哲/陳語謙 來源 圖書/網路資料整理 描述 針對跟研究相關的圖書、影片跟文獻資料做整理,以方便後續文獻資料探討時可以使用。 | 林嘉琦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陳語謙 標題 研究總心得 (三人) 內容 【陳語謙】 我們在決定主題的時候聽老師說吃魩仔魚會危害海洋,所以我們決定要做魩仔魚,老師也問我們,你覺得魩仔魚是什麼樣的魚?我們也不太清楚,所以我們想要來做這個實驗,來了解魩仔魚,在實驗開始的時候,我們決定出我們的研究目的,一、了解吻仔魚的品種與生長特性,二、了解吻仔魚的捕撈文化及捕撈方式,三、了解不同單位及對象對吻仔魚的看法差異性,我們希望從這三個研究目的,來了解魩仔魚,而我們一開始先分類一些紅頭魩仔魚, 但分類過程中發現有很大的困難,因為魚苗的差異性不太明確,所以我們很難辨識,因此我們放棄用肉眼辨識魩仔魚, 而接下來我們開始進行了訪談,我們訪問了: 漁會、營養師、 環保團體、研究生,其中,營養師、環保團體和研究生,都說魩仔魚是鯷科和鯡科的幼苗,而漁會卻說,應該是單一魚種的魚苗,所以,可能漁會說的是錯的,所以我們在網路上做了問卷調查,發現許多民眾,認為魩仔魚是各種種類的魚苗統稱,因此我們需要去向他們去更正。而接下來我們透過營養師給的網站,發現其實傳統豆腐, 不但比魩仔魚營養,價錢也比較便宜, 我們請三年級學弟們,幫忙數那一盤魩仔魚到底有多少隻?結果發現竟然有1104隻魩仔魚! 我們吃魩仔魚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的替代品,而且這些替代品, 可能價格比較便宜,也比較營養, 更不會危害海洋,所以我們去市場買菜的時候, 盡量不要去選擇吃魩仔魚,但偶爾吃一次可能也沒關係,目前雖然捕撈魩仔魚都在政府規定的範圍中,但是可能因為相關研究的數據太少,對於牠們在海洋中所扮演的角色影響程度還沒有辦法完全估算出來,所以我們在選擇時應該要去選比較不會危害海洋的乳製品。 【紀宥安】 我們在決定研究題目的時候,單純就只是因為家中有吃魩仔魚,而且聽老師說吃魩仔魚似乎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開始研究後,我們開始接觸相關資料,才發現原來魩仔魚在網路上引起了非常多的爭議,而且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我們也就開始研究,我們從查詢文獻資料開始,便看到各種不同的說法,例如說魩仔魚的種類、食用魩仔魚是否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等等的說法,都有非常多的爭議,我們也就決定要去訪問各個單位,希望可以分析出各單位對於魩仔魚的看法,我們去訪問了環保團體、漁會、營養師以及研究團體(研究生),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各個單位對於魩仔魚都有不同的看法,像是環保團體、營養師以及研究團體(研究生)就認為魩仔魚為鯷、鯡科的幼苗,且建議不要食用魩仔魚,容易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不過漁會卻認為魩仔魚為單一一種種類的魚,而且可以食用,對於海洋生態不會造成影響,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各單位對於魩仔魚的確會有各種不同的看法,訪談結束後,我們也開始發放問卷,希望可以了解民眾對於魩仔魚的看法,最後我們去分析問卷結果,發現大部分的民眾都認為魩仔魚為多種種類魚的幼苗,或是認為魩仔魚為單一種類的魚苗,由此可見大部分的民眾都不知道魩仔魚真正的種類,也都和漁會一樣認為可以食用魩仔魚,以及認為魩仔魚為單一種類魚苗或是認為魩仔魚為多種種類魚的幼苗。 在研究的最後,我認為我們在有效的管理下是可以食用魩仔魚的,不過,要是管理的不夠得宜,或是不夠有效率,那麼我是不會建議食用魩仔魚的。 【鄭恩哲】 原本我們一開始是在研究螞蟻的,但是因為我們後來做到一半便不做了,因為大家在中途都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們在五年級時就決定把主題換了,所以在我們的討論下,我們決定換一個叫魩仔魚的題目,一開始我們就像往常一樣先打動機、目的和文獻,在打的時候都還好,因為之前也是只有打到這裡就停了,我們有遇到一個困難就是在打文獻時,因為我們都是把資料打在一起,所以在檢查文獻資料時,只能一個一個慢慢看,我們還有買一包的魩仔魚看有甚麼不同,但是結果數了超多隻的魩仔魚,但是以我們的能力根本看不出有甚麼不同,因為我們沒有取得甚麼數據,所以後來我們就去訪談,我們第一個訪問的是黑潮,第一次訪問的時候,一整個就是超緊張,但是經過幾次的練習之後變得沒有那麼尷尬,接著我們又去訪問了花蓮區漁會,他們是我們的四位訪談者為一說魩仔魚是可以吃的,接下來我們有訪問了營養師和研究單位,訪談完之後,我們就要開始擬定問卷題目,且發布電子問卷,並請家長幫忙把問卷傳給別人,來收集民眾的看法,然後我們就要踏進我們一直之前沒有打到的的研究對象與討論,要先看我們的訪談的逐字稿,然後依照自己被發配到的目的是哪一個,就擷取那些內容,並以自己的話講出來,打完之後還有研究結論和研究建議,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後,我們終於是把研究結論和研究建議打好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其實大部分的民眾對魩仔魚的認知真的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們可以勸導民眾,在選購漁產品時,可以先詢問店家他的相關資訊再進行選購,例如他是如何捕撈的和在幾月捕撈的,也可以勸導民眾可以食用其他的較好的替代品,例如傳統豆腐就是一個很好的替代品,最後希望我們這個努力已久的作品可以獲得評審的青睞。 | 陳語謙 |
9 | 作者 鄭恩哲 標題 問卷心得 內容 在編擬問卷時,要把題目的口語化和難度控制得剛剛好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們許許多多的題目,最後做編排的時候,會刪掉許許多多的題目,都會被縮減的非常精簡,問卷發出去後,通過各位家長的傳播訊息,過了6天後居然收到了637份問卷,這個數量真是超出預期!原本我以為有100多份就非常了不起了,結果居然收到那麼多份,真的應該要好好感謝各位家長的大力支持。問卷停止收後,我們看了一下後台數據,發現其實我們人類真的不是對魩仔魚非常了解,但是這也沒有一個切確的答案,所以我們也不能說別人的想法是錯的,因為也沒有人拿出更科學化的數據,所以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也希望我們的這份問卷能提供大家一些知識,能讓大家了解並改變才是我們這份問卷的目的。 | 鄭恩哲 |
8 | 作者 陳語謙 標題 問卷編擬與結果心得(語謙) 內容 在編擬問卷的時候,我們想了很多問題,但經過篩檢,最後只剩幾題,因為要保證自己的問卷是否不主觀。 在我們做完了問卷調查後, 有67.8%的女生,32.2%的男生,來做問卷, 購買或食用魩仔魚的原因大部分為有營養,有許多人認為魩仔魚是各種種類的魚苗統稱!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魩仔魚是鯷科和鯡科的幼苗,所以我們應該像其他人說魩仔魚不是每一種魚類的幼苗,而在許多人知道,魩仔魚其實是海洋中其他大型魚類的食物,會改變吃魩仔魚的習慣,有235人,而不會改變的人只有13人,代表我們的宣傳算是有效的。 透過這次的問卷調查,發現許多人對魩仔魚還是沒有很了解,所以我們應該去宣導,而且大部分人都會接受我們的意見,讓我很有成就感。 | 陳語謙 |
7 | 作者 紀宥安 標題 問卷編擬與結果心得(宥安) 內容 1.撰寫者:紀宥安 2.札記省思:在訪談完後,我們決定要發放問卷,調查民眾對於魩仔魚的認識以及消費習慣,在編擬的過程中,我覺得決定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你所問的題目是要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而且又要以中立的立場去編擬問卷,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有的時候會不小心寫出不夠中立的問題,所以在編擬問卷的時候,一定要再三檢查自己所寫出來的問卷是否中立,否則容易造成民眾的誤解或是影響結果。 問卷的結果出來後,可以知道許多民眾都是認為魩仔魚為單一一種種類的魚苗,或是認為是多種種類魚的幼苗,從這裡可以看出許多民眾都不知道魩仔魚真正的品種,都和我們去訪談漁會時一樣,民眾和漁會的人員都認為魩仔魚為單一一種物種類的魚苗或是認為是多種種類的魚苗,他們也都認為食用魩仔魚並不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太大的影響,我覺得這樣想法是非常不好以及不正確的。 | 紀宥安 |
6 | 作者 鄭恩哲 標題 訪談心得(恩哲) 內容 在這些的實際訪談之中,我們得到許多的資料,第一次訪談的時候,真的超緊張,但是經過幾次的訪談後,漸漸變得比較不會那麼尷尬,在進行採訪時也也一些困難,像是在進行網路採訪時,網路突然斷掉,還有像是語言表達的困難等等等,但是真正難的地方其實不是這裡,而是結束後方便我們進行資料的擷取的逐字稿,逐字稿每次都要打很久,而且他只有聲音,所以遇到一些專有名詞時就不知道他是什麼字,讓這個工作又更加艱難,再標重點時也有一些困難,因為我們有三個研究目的,所以會標成1-1.2-1.3-1這樣,有時候就會很多,導致後來就像畫答案卡一樣,全部都多了一號,就得重標,有時候又會遇到他是重點,但是又不知道他是歸1還是歸2,非常相似,導致標點的困難,也希望前面的努力不要化為一場空。 | 鄭恩哲 |
5 | 作者 陳語謙 標題 訪談心得: 陳語謙 內容 在聽完這些訪談後,我發現營養師、研究生、環保團體和漁會的說法,我們了解了不同單位對於魩仔魚的看法,我們也在這四次的訪談中知道許多我們原本不知道的知識不同單位對於魩仔魚的看法都不太一樣,有的認為魩仔魚,是鯷科和鯡科的魚,也有人認為魩仔魚就是一種魚苗,所以我們應該去找到答案,來確認魩仔魚的真實身份,也要避免使用一些比較不好的捕撈器具,在禁漁期的時候(六月一日到八月三十一日),我們也不要去市場採買,以免吃到繁殖期的魚苗,而且我認為魩仔魚其實是可以吃, 但一次也不要吃太多,並且要少量,才能避免影響海洋的生機。在每次訪談完後都要打逐字稿,有的時候的內容很多,要打很久,而有些是專有名詞必須要認真聽,不然不知道受訪者在講什麼,所以以後我要更認真聽,以免聽錯或打錯字。 | 陳語謙 |
4 | 作者 紀宥安 標題 訪談心得(宥安) 內容 1.撰寫者:紀宥安 2.札記省思:在這四個禮拜中,我們去找了四個不同單位的人進行訪問,分別是營養師、漁會、環保團體、以及線上訪談研究生,雖然在邀約政府官員時有被拒絕,但是我們有去找漁會的人員來進行訪談,而在這四次的訪談中,我們了解了不同單位對於魩仔魚的看法,我們也在這四次的訪談中發現許多我們原本不知道的知識,對於漁會來說,魩仔魚是單一一種種類,而且他們認為是可以食用的,不過對於環保團體來說,魩仔魚是許多種類魚苗的幼苗,不可以食用,否則會破壞海洋環境,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環保團體跟漁會兩邊說法的差異,這四次的訪談讓我們獲益良多,也聽到了各個單位對於魩仔魚的看法,更了解到了魩仔魚的營養、捕撈魚具、捕撈方法……等等的一些相關知識,希望能藉此去重新檢視網路上的一些相關爭議。 | 紀宥安 |
3 | 作者 鄭恩哲 標題 魩魚文獻資料蒐集與調查心得(恩哲) 內容 1.撰寫者:鄭恩哲 2.札記省思:我們原本做的主題是研究螞蟻,但是之後大家開始沒興趣,所以我們在五年級時換了一個主題叫吻仔魚,我們討論了許久之後,終於討論出了三個研究目的 ,並且開始後續的文獻。 我們有三段的文獻,我負責的是第一段,吻仔魚的品種與特性,因為我們之前已經有先把可以用的資料整理起來所以並不算太難,但是在查時,發現每一種資料都有不同的說法,可見我們對吻仔魚並沒有很了解,文獻好了之後,我們就要開始分類一整包的紅頭吻仔魚,結果原本覺得應該還好,但是一分完虎口超級酸,而且一直做同一件時真的很容易一個恍神,就把魚夾壞,分完後只有一隻很小的長得不一樣,但是之後又有資料說其實紅頭吻仔魚也分成很多種,真的是每一個說法都不一樣,這又再次驗證我的想法我們對吻仔魚並沒有很了解,但是如果真的要細分,可能就會用到專業的精密儀器,這一步比較難達成,但是如果可以我們還是希望可以去做嘗試。 一到暑假我們又要開始修了,文獻都確認完後,後面還有許多工作,真希望做得完。 | 鄭恩哲 |
2 | 作者 陳語謙 標題 魩仔魚文獻資料蒐集與調查心得(語謙) 內容 1.撰寫者:陳語謙 2.札記省思:在上個學期,我們的小論文主題是魩仔魚,在我們還沒做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家常常會吃魩仔魚,但是現在,我們就都不太會吃魩仔魚,因為我們查得很多文獻,都顯示吃魩仔魚可能會危害海洋的健康,我就意識到魩仔魚對海洋的危機,所以我告訴家人。家人為了保護海洋,餐桌上從此少了魩仔魚這個菜色。原來維護海洋,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做到。 之後我們為了知道魩仔魚的混獲率,我們使用的第一包魩仔魚是由老師的朋友所提供的,那是一包「紅頭魩仔魚」,一開始,我們先把所有的魩仔魚挑出來, 沒想到,只有一隻跟其他的看起來比較不一樣而已, 我們本來以為會全部長得不太一樣,會不會是老師的朋友先幫我們挑好了呢? 老實說,分辨魩仔魚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畢竟魚太小了,每個特徵都不明顯,也許放大鏡能幫忙分辨。又或者魩仔魚有一些比較小的特徵,無法用肉眼判斷出來,下次放在顯微鏡下看這樣比較準確,才不會有一點點的誤差,導致實驗結果不良。 | 陳語謙 |
1 | 作者 紀宥安 標題 魩仔魚文獻資料蒐集與調查心得(宥安) 內容 1.撰寫者:紀宥安 2.札記省思:在上學期,為了我們的研究,我們開始做起了「挑魩仔魚」的活動,我們所得到的第一包魩仔魚是由老師的朋友所提供,那是一包「紅頭魩仔魚」,一開始,我們將魩仔魚挑出來時,我們就開始尋找是否有混獲的情形,我們只有發現有一隻完全不同的魩仔魚,他比較小隻,也不是「紅頭」,所以我們可以很快地分辨出來,不過等到我們把報告寫完後,隔天,老師跟我們說了一個消息:「紅頭魩仔魚雖然看起來都是紅色的,但是其實他裡面含有很多種的種類。」我們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的驚訝,原來要分辨這批魩仔魚是否有混獲,並不是只用肉眼來判斷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利用到顯微鏡來觀察,因為魩仔魚非常的小隻,而且我們沒辦法利用肉眼就分辨出他的一些身體上的特徵,這次的經驗讓我們可以在以後觀察魩仔魚時,能夠更小心、更謹慎,未來在觀察魩仔魚時,我們一定會利用顯微鏡來觀察,以避免影響到我們的研究結果。 | 紀宥安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我們吃的魩仔魚到底是什麼魚? 網址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357968393 網站簡介 於魩仔魚的疑問也是百百種,有人則認為魩仔魚是海底中各種魚種的魚幼苗;有人認為魩仔魚的體型大小是固定的,不管怎麼長都長不大;不過我們常說的魩仔魚究竟是什麼魚?魩仔魚主要是鯷科和鯡科的魚種,所捕撈的魩仔魚並非是成魚而是魚幼苗,且魩仔魚並不是一種魚種類,而是這些魚幼苗的統稱。 1.吻仔魚的品種與特性 台灣捕撈魩仔魚的漁業稱為魩鱙漁業,我們所吃的魩仔魚最主要以刺公鯷、異葉公鯷以及日本鯷三種鯷魚類為主,根據農委會資料指出,在魚身長4公分以下且透明的魚,稱為「魩」,而於魚身在4公分以上,魚體呈現黑色且有銀色的帶狀者,則稱為「鱙」,因此除了魚身長而有不同的稱呼外,魩仔魚並非對單一魚種的稱呼。 1.吻仔魚的品種與特性 刺公鯷、異葉公鯷以及日本鯷,這三種鯷魚也有成魚,最大的身體長度分別為13公分、12公分及18公分,而刺公鯷、異葉公鯷屬於大洋行洄游魚類、日本鯷則屬近海型魚類,捕撈時透過流袋網等漁法進行捕撈,而你或許曾聽過網路流傳魩仔魚是各式魚類的幼苗,這樣的傳言則是有誤解的,正確說法應該是以鯷科和鯡科的魚幼苗為主。 1.吻仔魚的品種與特性 要問每個人喜歡食用的魚種類,或許魩仔魚是大人小孩通吃皆愛的魚類呢!由於少了魚刺,也因為魚隻相當小型,讓許多害怕魚類的人也容易接受,不過隨著捕撈,魩仔魚議題也多次受到矚目,過量捕撈魩仔魚或消費食用,可能減少其成年魚的數量及繁衍下一代的機會,而對於海洋和魚群生態也可能造成影響。 | 鄭恩哲 | |
19 | 網站名稱 吃魩仔魚影響生態? 爭議多難定義 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797996 網站簡介 保育團體認為,魩仔魚是200種小魚幼苗,捕撈會破壞海洋生態;但有另一派學者認為,魩仔魚就是指特定不會長大的魚種,並非各種小魚苗的集合。 漁業署指出,漁民捕撈的魩仔魚,主要為刺公緹、異葉公鯷及日本鯷等鯷科魚類的仔稚魚,並非為所有魚類的小魚。 漁業署也強調,魩仔魚主要為一年生鯷科魚類,未經漁業利用也會死亡,且捕撈魩仔魚為日本、東南亞各國及台灣的傳統家計型漁業,在有效管理下,可永續利用。 魩仔魚加工廠業者則表示,捕撈起來的魩仔魚品種都一樣,因為混了雜魚的魩仔魚,賣相差、價格低,漁民也怕誤撈。 | 鄭恩哲 | |
18 | 網站名稱 吃吻仔魚補鈣 過量恐致膽固醇飆升(2018) 網址 https://news.cts.com.tw/cts/life/201809/201809141937066.html 網站簡介 很多人認為吻仔魚營養價值很高又可以補充鈣質,不過吃吻仔魚會吃下整條魚的內臟脂肪,每100公克的吻仔魚裡頭含有84毫克膽固醇,如果吃太多,反而會造成膽固醇飆升,使心血管疾病提早發生。因此民眾最好要適量食用,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吻仔魚不管是煮成粥還是勾芡做羹湯,一大碗不只美味還富含鈣質營養滿點,但可要小心內藏危機,因為這看似小小的吻仔魚,整條吃下可把牠的內臟脂肪通通吃下去,也就是吃下不少膽固醇。 以每100公克的吻仔魚來說,裡頭就含有84毫克膽固醇,不只是吻仔魚,另外爆香丁香魚乾也是很多人台灣人喜歡的料理,但吃上一口同樣也把魚的內臟吃下肚,而丁香魚膽固醇含量更高了,每100公克有669毫克膽固醇,吃多了恐怕引發高血脂。 不過倒也不是通通不能吃,ㄧ般人其實只要適量實用,並不會真的讓你膽固醇攝取暴增,但是已經有高血脂的病患,一天最好不能攝取超過300毫克膽固醇,因此建議避免天天食用,另外還要配合規律的運動與充足的睡眠時間才能吃得安心,讓小魚發揮真正的營養價值。 | 鄭恩哲 | |
17 | 網站名稱 請支持響應不吃吻仔魚(2010) 網址 https://blog.xuite.net/adam.tang296/twblog1/121857370-%E8%AB%8B%E6%94%AF%E6%8C%81%E9%9F%BF%E6%87%89%E4%B8%8D%E5%90%83%E5%90%BB%E4%BB%94%E9%AD%9A. 網站簡介 吻仔魚是海洋生物多樣化的指標與資源,其地位遠比鯨豚重要且影響更廣泛,吻仔魚中混獲二百多種魚類仔稚魚外,而其中主要鮆科魚類(鱙)是轉換浮游生物為經濟魚種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沿岸各類生物最重要的餌料魚,故其在食物鏈的地位應該是給魚吃的,而不是給人吃的,海洋生態系統少了牠,很多物種將走向滅絕之路。捕撈仔稚魚作為食物,是落後 地區人民的行為,與吃虎肉、犀牛角同樣的野蠻。 在一九七七年吻仔魚雙拖網引進台灣後,在其超細網目(○.一六公分以下)及高漁獲率的摧殘下,加上一般拖網船也常在三浬內以細網目濫捕小魚,台灣沿海的生物族群逐年減少甚至枯竭,而農委會至今仍不能制定有效的保育政策,致使海洋生態面臨空前未有的浩劫。 | 鄭恩哲 | |
16 | 網站名稱 魩、鱙及丁香魚是何種魚類?漁民是否可在大洋中捕獲魩、鱙?(2004) 網址 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aspx?n=310&s=34298&sms=9036 網站簡介 魩、鱙(ㄇㄧㄠˊ)均是鮆科魚類,魩是鮆科魚類仔稚魚。體長約在4 cm以下,體色透明者稱之為魩,體長約在4 cm以上,體色逐漸呈現黑色且有銀色縱帶者稱之鱙。魩、鱙為許多魚類的餌料魚,大於1歲之鱙類棲息在較深水域且有季節性洄游,因此也能吸引大型洄游魚類如鰹、鮪魚群之追逐獵食。如果網具適當,在大洋中捕獲鱙類不無可能,但以現有之漁具、漁法在大洋中大量漁獲鱙類的機會不高。 魩、鱙漁具漁法: 1977年以前使用傳統式漁具漁法如焚寄網、地曳網捕撈,網目大小為1 cm × 1 cm,主要漁獲物為年齡4-12月,體長為4-10 cm之鱙仔魚之;1977年以後改用新式網具如魩仔雙拖網、流袋網等網具捕撈,其網目大小為0.2 cm × 0.2 cm,主要漁獲物為年齡2-4週,體長4 cm以下之魩仔魚。 | 鄭恩哲 | |
15 | 網站名稱 魩仔魚介紹 (2020) 網址 https://oceansixteen.weebly.com/3978520180397702017132057.html 網站簡介 魩仔魚捕獲方式,通常是以「雙拖網、流袋網」等網具捕撈,其網目大小為0.2 cm × 0.2 cm,主要漁獲物為年齡2-4週,體長4 cm以下之魩仔魚,1977年從日本引進使用。 最早研發出雙拖網捕魚的是日本,但日本政府發現,這種捕魚方式會毀了整個國家的海洋生態,早早就禁止使用。然而台灣則在1977年大量引進日本的雙拖網捕魚法,大肆捕撈之下甚至還將魩仔魚「外銷」給日本!而台灣的漁獲量,也從1977年開始直線下墜。 由於網目的大小太小的緣故導致漫無目的的盲抓了許多本不應該撈到的魚苗,而雙拖網本身又是極具高產量的撈捕方式,因此高產量+低專一性,很明顯的這種捕撈方式讓許多無辜本不該被撈捕的魚苗也連同一併被大量扼殺,導致整個魚類的生態多樣性受到波擊。 大目袖網是1977年經農復會(農委會之前身)由日本引進雙船拖網漁法後,因該漁法網具規模及漁船馬力大,其漁獲效率及漁撈能力亦大幅提高,部分地區如頭城、蘇澳、梓官、枋寮轉而以大目袖網作業,約占總作業船數20%。 除了臺灣利用魩鱙資源外,魩鱙漁業在日本亦為沿岸的重要傳統產業之一,其魩鱙漁業屬縣(包括都道府)管轄,非是由中央管轄之漁業,並由各縣依中央所訂的都道府縣漁業調整規則例來訂定自己縣漁業調整規則,其作業漁法為沿岸單、雙船拖網作業等,而以雙船拖網為最多。依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濟情報部公布的2010年魩鱙生產量官方統計,其97%漁獲量仍由單雙船拖網作業所捕獲,並無網路所稱不得使用雙拖網作業情形。 而魩鱙漁業所使用的大目袖網,也就是所謂的雙船拖網,該項漁法主要是以網具於中表層水域進行網具拖曳捕撈作業,相較於傳統底拖網,對於底棲性魚類影響較小,且魩鱙漁業訂有禁漁區及禁漁期限制,對該項漁法實際上已有相當嚴格的管制,並無外傳有特別殺傷力的問題。 | 鄭恩哲 | |
14 | 網站名稱 《時報周刊》優質蛋白質 魩仔魚營養鈣多多(2016) 網址 https://reurl.cc/ex923Q 網站簡介 魩仔魚比較獨特的營養素是鈣質,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鄧羽汝表示,每100公克魩仔魚有300多毫克的鈣,不過一般吃不到這麼多的量,因此雖可視為高鈣食物之一,但不是提供鈣質的主要來源。 此外,魩仔魚可提供低脂優質的蛋白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且因為口感細軟,對於牙口不好的老年人或小孩,很容易咀嚼與食用,也便於添加在嬰兒副食品中。 | 陳語謙 | |
13 | 網站名稱 蘇貞昌- 【不捕、不買、不吃吻仔魚】(2013) 網址 https://reurl.cc/D9v265 網站簡介 我們如果為了可以從其他食物取得的營養,而去吃吻仔魚,小魚們來不及長大,會造成特定的魚種會急速減少,進而破壞原本的食物鏈。 台灣的漁獲量從1977年開始直線下墜,2010年當選模範漁民的陳光男先生曾經提出建言,為了維護海洋生態的綿延,應該禁止捕獲吻仔魚。我國曾在2006 年宣布將逐年減少捕撈吻仔魚,2009年應全面禁捕,但到今天,我國依然持續補抓這些魚苗,除了政府輕忽,消費者也有責任改變自己! 近來便利超商還在販售吻仔魚商品,引起譁然,在這裡呼籲大家,不捕、不買、不吃吻仔魚。調整一下觀念和食物來源,未來才會擁有永續的天然資源。 | 陳語謙 | |
12 | 網站名稱 拒吃魩仔魚 - 海神的信差:廖鴻基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2008〉 網址 https://reurl.cc/Aq8MLQ 網站簡介 魩仔魚雙拖網作業效率高,撈獲量大,最終的網袋網目僅1.4mm,差不多就是我們家裡紗窗網目的大小。研究報告清楚指出,自1977年後,台灣沿岸漁村已經起了生態性的變化 --- 1.沿岸漁場消失2.沿岸漁村經濟衰退3.漁民間因資源掠奪性漁法的介入而糾紛不斷4.捕不到魚,漁民無以為生終至鋌而走險走私危禁品戕害台灣社會。 | 陳語謙 | |
11 | 網站名稱 《時報周刊》優質蛋白質 魩仔魚營養鈣多多〈2016〉 網址 https://reurl.cc/7XoKpQ 網站簡介 魩仔魚比較獨特的營養素是鈣質,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鄧羽汝表示,每100公克魩仔魚有300多毫克的鈣,不過一般吃不到這麼多的量,因此雖可視為高鈣食物之一,但不是提供鈣質的主要來源。 此外,魩仔魚可提供低脂優質的蛋白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且因為口感細軟,對於牙口不好的老年人或小孩,很容易咀嚼與食用,也便於添加在嬰兒副食品中。 | 陳語謙 | |
10 | 網站名稱 愛生態!即日起進入魩鱙禁漁期 違者最高罰15萬元〈2018〉 網址 https://reurl.cc/b5R7ZE 網站簡介 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好好愛護這個環境與大自然!依「新北市魩鱙漁業漁期、漁區與漁具限制、禁止及相關事項」即日(6月15日)起至9月14日進入魩鱙漁業禁漁期,請業者務必配合,以共同維護海洋資源之永續,倘違反魩鱙漁業禁漁期規定者,將核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 陳語謙 | |
9 | 網站名稱 吻仔魚對沿岸漁業的傷害 (2013) 網址 https://reurl.cc/NjaD6n 網站簡介 自2013年2月底起,漁業署公告禁捕期(休漁期)為每年5/1~9/15,各縣市公告禁捕時間,每個地區禁3個月,限50噸以下船隻才可捕撈(範圍:宜蘭、桃園、台中、高雄、屏東、台東、花蓮等地區海域) 由於目前規定只有前一年取得兼營魩鱙漁業許可或取得其他兼營魩鱙漁業漁船汰建資格的新船才能申請從事該漁業,捕撈魩仔魚的漁船隻會逐漸減少,不會再增加。漁業署規定魩鱙漁業禁漁區為距岸一千公尺以內之沿岸海域,地方主管機關得依所轄海域狀況縮減禁漁區距岸距離,惟不得少於五百公尺。 | 陳語謙 | |
8 | 網站名稱 該拒買小七的魩仔魚御飯糰嗎? 決定先來做功課(上)(2013) 網址 https://reurl.cc/GVknjd 網站簡介 漁民用細網目的拖網捕撈時,這種漁法不會區辨所有體型相近的小小魚苗。特別在夏季(約5-9月期間)部份海洋魚類繁殖期,魩鱙漁業作業常常會混獲到白帶魚、鰺、鯖及鰹等經濟魚種的仔稚魚。又例如日本禿頭鯊是洄游性魚種,就容易被混撈,而牠們小時候花色、紋路都還不明顯,顏色透明,大小和鯷科魚類相似,購買時也不易區分。為了避免源頭的混獲問題,漁業署在2010年5月24日頒布《地方主管機關訂定魩鱙漁業管理規範原則》,明定由各縣市政府依照轄屬海域和漁期狀況,自行選定每年5月1日至9月15日間連續3個月為魩鱙漁業禁漁期以上是避免混獲的對應措施,而針對魩鱙族群捕撈量的控管,目前漁業署則是採總量管制和禁魚區,且作業執照不再加發的方式來逐漸減少漁獲量。目前領有作業執照的有583艘,漁家必須填報漁撈日誌,繳交海巡署或當地區漁會,如果違反規定被海巡查獲,會受到撤照或行政罰鍰的處分。看起來,如果政府好好管制作業季節和作業區域,漁民也確實填報,沒有執照的也不會偷跑,確實可以逐漸減少每年的捕撈量,而消費者如果食用生產履歷明確、避免來源不明的漁獲,確實也可比較心安理得的食用魩仔魚。 | 陳語謙 | |
7 | 網站名稱 吃不得! 吻仔魚是200多種魚類的幼苗?真的假的?(2020) 網址 https://reurl.cc/QdpYZb 網站簡介 根據水產試驗所的說明,吻仔魚正確的叫法應該是魩仔魚,魩仔魚也不是200多種魚類的幼苗,主要是以日本鯷、刺公鯷和異葉公鯷等3種魚類為主,因爲漁民在補魩仔魚時,也會捕到其他魚種的幼苗,俗成「混獲」,因此目前在混獲比例高的夏季,漁業署已經禁止漁民捕撈魩仔魚。 吻仔魚是200多種魚類的幼苗?水產試驗所:錯誤!關於吻仔魚的身世之謎,曾經有文章提到過,「吻仔魚其實是200多種魚類的幼苗」,當時還引發了不小的討論,結果在前幾天,約翰走鹿看到其他家媒體報導說,吻仔魚並不是其他種魚類的幼苗。這引發了約翰走鹿的興趣,決定來好好地查一下,吻仔魚是200多種魚類幼苗的說法是正確的嗎? 根據水產試驗所的說明,吻仔魚其實是叫做魩仔魚,以台灣來說,魩仔魚是大約20幾種魚類的幼苗,魩仔魚最主要是以日本鯷、刺公鯷和異葉公鯷三種魚種為主,這三種魚種壽命大約3~4年,。 水產試驗所另外提到,在大約3公分的稚魚才稱為魩仔魚,6公分上下則稱為鱙仔。 | 陳語謙 | |
6 | 網站名稱 來不及長大的魚幼苗?魩仔魚到底是什麼魚?(2019) 網址 https://reurl.cc/qdDKkq 網站簡介 我們食用的魩仔魚並非單一種魚種類,而主要指鯷科和鯡科的魚幼苗,主要以刺公鯷、異葉公鯷以及日本鯷三魚為主。魩仔魚主要是鯷科和鯡科的魚種,所捕撈的魩仔魚並非是成魚而是魚幼苗,且魩仔魚並不是一種魚種類,而是這些魚幼苗的統稱。台灣捕撈魩仔魚的漁業稱為魩鱙漁業,我們所吃的魩仔魚最主要以刺公鯷、異葉公鯷以及日本鯷三種鯷魚類為主,根據農委會資料指出,在魚身長4公分以下且透明的魚,稱為「魩」,而於魚身在4公分以上,魚體呈現黑色且有銀色的帶狀者,則稱為「鱙」,因此除了魚身長而有不同的稱呼外,魩仔魚並非對單一魚種的稱呼。 刺公鯷、異葉公鯷以及日本鯷,這三種鯷魚也有成魚,最大的身體長度分別為13公分、12公分及18公分,而刺公鯷、異葉公鯷屬於大洋行洄游魚類、日本鯷則屬近海型魚類,捕撈時透過流袋網等漁法進行捕撈。 漁業署自2009年起已訂定《地方主管機關訂定魩鱙漁業管理規範原則》,由地方主管機關規定魩鱙漁業的年度容許魚貨量等,另也規定每年的5月1日~9月15日為禁漁期,藉此讓魩仔魚幼苗在不被過度捕撈的情況下順利成長。 | 紀宥安 | |
5 | 網站名稱 魩仔魚御飯糰到底可不可以吃?(2015) 網址 https://reurl.cc/oLDK75 網站簡介 捕魩仔魚的魩鱙漁業,主要是想抓鯡魚科和鯷魚科的仔稚魚,這些魚種本身就很小,生命週期也只有1~2年,根據研究得出最常出現及捕撈的有刺公鯷、異葉公鯷及日本鯷三種。 魩仔魚主要漁場在淡水(西北海域)、頭城(東北海域)、枋寮(西南海域),每年魚群出現時間和組成種類會因為海水溫度、河川流量、海洋擾動等許多複雜的因素而有所不同,大目袖網、流袋網、焚寄網、棒受網或叉手網等是目前主要的捕捉方法。 | 紀宥安 | |
4 | 網站名稱 細說吻仔魚 (無年代) 網址 https://reurl.cc/g7vnDQ 網站簡介 吻仔魚身長1~3公分、呈透明狀,由各種魚類的稚仔魚組成,其中以日本鯷、刺公鯷、異葉公鯷為主,成長至4公分、體色變黑、側線有銀帶出現時,就稱為「鱙仔魚」。但吻仔魚長到兩歲大、體長3~4公分時,就會結束生命。 由於所有魚類的魚苗都會同時出現在海裡,漁民捕撈吻仔魚時,大網一收,往往也把其他種類的魚苗一起撈上岸,其中常見的包括狗母魚、比目魚、石斑魚、白帶魚等等,總共有150種以上魚類的魚苗。這些不屬於鯷魚和沙丁魚類的魚種,比較不會生小孩,所以隨著吻仔魚的捕撈也逐漸滅絕,因此近二十年來有很多魚已經很難再抓到。 台灣最重要的吻仔魚上岸漁港以北部的枋寮、頭城和淡水為主。淡水河因為位於河海的交界處,所以有豐富的浮游生物,也因此吸引許多魚群聚集,在淡水河口,一整年都可以捕到吻仔魚。只是依著季節的不同,所以要去捕的地方也不一樣。 | 紀宥安 | |
3 | 網站名稱 吻仔魚是甚麼魚?(2015) 網址 https://reurl.cc/204lLr 網站簡介 臺灣魩鱙漁業所捕獲的種類主要則是以刺公鯷、異葉公鯷及日本鯷為主,體長約4公分以下者稱「魩」;4公分以上者稱「鱙」。 漁民捕獲之吻仔魚,主要是鯷科及鯡科的仔稚魚,統稱為魩鱙,臺灣魩鱙漁業所捕獲的種類主要則是以刺公鯷、異葉公鯷及日本鯷為主,體長約4公分以下,體色透明者稱「魩」;4公分以上,體色逐漸呈現黑色且有銀色縱帶者稱「鱙」,並非為所有魚類之魚苗。 | 紀宥安 | |
2 | 網站名稱 只有海鮮、沒有海洋!世界上根本沒有「魩仔魚」(2012) 網址 https://reurl.cc/pdDKLQ 網站簡介 事實上魩仔魚根本不是一種魚,而是「魚苗」的統稱!最早研發出雙拖網捕魚的是日本,但日本政府發現,這種捕魚方式會毀了整個國家的海洋生態,早早就禁止使用。然而台灣卻在1977年大量引進日本的雙拖網捕魚法,大肆捕撈之下甚至還將魩仔魚「外銷」給日本!而台灣的漁獲量,也從1977年開始直線下墜。 漁業署結論一,魩仔魚是由鯷科、鯡科魚類之仔稚魚組成,並非文章中所稱兩百多種魚類幼苗的統稱。第一個結論,顯然是以「學術上」做區別。 在現實情況下,人們在捕撈、販賣魩仔魚的時候,是不可能一條一條去分辨的,加上魚苗也沒這麼好分。因此,就「實質上」而言,魩仔魚的確是兩百多種魚苗的統稱!漁業署結論二,該文強調,目前政府已有相關的作法,「目前已輔導相關縣政府公告各該縣轄區海域魩鱙漁業管理規範,規範距岸五00公尺內海域為禁漁區,每年六月一日至八月三十日為禁漁期。」未來也會逐年淘汰捕撈。 【混獲率】 淡水海域之月別混獲率:0.84~76.65%;新竹、台中、枋寮及梗枋海域之月別混獲率:0.31~18.77%;福隆及萬里海域之月別混獲率:低於8.49% 【混獲魚種】 淡水海域:狗母魚科、鰏科、鎖管、沙鮻、鰕虎魚科及鰺科;梗枋海域:沙鮻、鰏科、狗母魚科、鰕虎魚科、鯛科及天竺鯛科;枋寮海域:鰏科、鎖管、沙鮻科、狗母魚科、蛇鰻科、金線魚科及天竺鯛科。 新竹海域:沙鮻科、鰏科、鯛科、臭都魚科、鯔科及大眼海鰱;台中海域:鰏科、湯鯉科、鰕虎魚科、鯛科及沙鮻科;福隆海域:雀鯛科、狗母魚科、鯔科。 萬里海域:鯛科、天竺鯛科、鰺科及鰏科。 魩仔魚捕獲方式,通常是以「雙拖網、流袋網」等網具捕撈,其網目大小為0.2 cm × 0.2 cm,主要漁獲物為年齡2-4週,體長4 cm以下之魩仔魚。 | 紀宥安 | |
1 | 網站名稱 【永續海鱻食堂】不吃魩仔魚的理由:保留海洋一線生機(2016) 網址 https://reurl.cc/mndkl1 網站簡介 台灣所捕撈的魩仔魚可區分為「淡水魩仔魚」與「海水魩仔魚」兩種。指孵出未及一個月,魚身保有透明特性的魚苗;長到超過一個月後,就會慢慢變成亞成魚、成魚,這時就會被叫作「鱙仔魚」。「淡水魩仔魚」又俗稱紅頭魩仔、紅肚魩仔,由鰕虎科中的多種迴游型鰕虎體長在4公分以下的幼苗組成,其中又以日本瓢鰭鰕虎與寬頰瓢鰭鰕虎為大宗,成魚體長可達15公分,主要產於台灣本島鄰近太平洋海域的一側未受汙染的河口處。 目前僅台東縣政府有為期兩個月的禁漁期(但無漁場、漁具限制、漁業權與配額量規範),亦無其他縣市跟進。 「海水魩仔魚」,是指年齡未達1個月且體長不足5公分的鯷科魚種的幼苗,成魚依品種可達10、15、18公分不等,海水魩仔魚依各地區會由不同的鯷科魚苗組成:異葉半稜鯷、銀灰半稜鯷、日本鯷以及銀帶鰶屬的小公魚家族們為主;部份海域也會混有鯡科的日本銀帶鯡。 民國66年6月時從日本引進「雙船拖網」技術(又稱大目袖網),搭配小網孔(約0.2公分×0.2公分)的漁網搭配雙漁船的馬力優勢,在先進的魚探設備下,大幅提高了漁獲效率與產量,也替漁民們賺入大筆鈔票,改善了窮困的漁村生活。締造這樣的經濟佳績後,政府更是大幅推廣「雙船拖網」技術。政府部門後來擬訂「魩鱙漁業管理規範」急踩剎車,針對禁漁期、禁漁區、配額量等均設下規範,但礙於民意與利益導致管理標準如同隔靴搔癢。至今更仍可見每年都有違反規範被處分的不肖漁民,代表著規範並無深入民心。加上申報漁獲量制度難以落實,導致「配額量」管制乃形同虛設。 魩鱙漁業混獲有鰺科、帶魚科、蝴蝶魚科、隆頭魚科、笛鯛科、雀鯛科、鸚哥魚科、石首魚科、鮋科、鮨科、鯛科、鯧科、金線魚科、石鱸科等共計65類科,雖然魩鱙漁業是針對中表層水域進行捕撈作業,對底棲魚影響應當較小,但並不代表對中表層水域棲息魚種的傷害就可忽略,也不代表底棲魚不會為了攝食而游至中表層水域被捕撈,更不代表底棲魚種的幼苗階段不會出現在中表層水域。 北部海域有0.84%至76.65%的極大變動(8月混獲率最高)、新竹海域1.61%至18.77%(8月混獲率最高)、台中海域6.79%~18.62%(3月混獲率最高);但混獲率低的海域並非就代表適合魩仔魚捕撈,只能表示該海域魚苗種類較少。生物分類上是界門綱目科屬種,也就是看似只有65科、但底下其實可是有好幾屬不同種的魚類在。所以並非「魩仔魚是200多種魚苗的統稱」,而是「捕撈魩仔魚會對200多種魚產生影響」。 | 紀宥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