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白冷會傅義修士的建築之美

專題名稱 淺談白冷會傅義修士的建築之美

專題描述 1960年身為白冷會修士的傅義自瑞士被徵召來台灣服務,展開長達四十多年的異國生活。在這之前,傅修士有過一些建築學徒和實際工作的經驗,建築和繪畫是他的專長和最愛,也是他在台灣主要的任務和貢獻。
我們在花東海岸旅遊的時候,總是能看到幾座風格非常歐洲的天主堂建築,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才發現這些都是來自這位瑞士的外國修士傅義的作品,所以這次一開始挑選了幾處座落在台11線上由傅修士所設計建造的天主堂,希望能研究傅修士的建築風格,並親自實地走訪。後來我們發現傅修士也在花蓮設計了不少天主堂,所以最後也在花蓮尋找傅義的蹤跡,希望能找到更多有關傅修士的建築,看看這位外國修士在50幾年前為我們連留下珍貴的寶藏。

隊伍名稱 星星幫

指導老師 彭馨玉 陳心梅

參賽學生 徐來慶 楊昀潔 謝孟蓁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外來文化與本土相融的可能性
來源 建築師雜誌2001年3月號
描述 在1960年初期西方修會主導的建築以現代主義為主,使台灣當時幾乎出現與世界同步的建築工藝,而這些修士建築師們將教堂的各種面向當成一體來設計,也展現出利用空間、造型與建材來創造宗教精神的企圖與能力。
陳心梅
9作者 楊昀潔、徐來慶、謝孟蓁
來源 自行整理
描述 傅修士的建築作品,大部分以天主堂為主。傳統教堂中,講台較高,講道或主持儀式時,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傅修士剛好經過了天主教禮儀改格的時期,所以他的天主堂內的設計,拉近了台上、台下的距離,他認為神職人員應走進社區,為人服務,使天主堂更平易近人。傅修士說:「教堂應表現上主和祂同在、莊嚴崇敬的氣息。」天主教有自己的儀典,以及儀典所需要的空間、規格要求、使用方式,所以他總是巧妙的設計天窗,讓陽光從屋頂灑下,營造聖檯神聖的氛圍,我們每次一進去到沒開燈的天主堂內,就看到發光的聖檯跟苦像,覺得真的是好厲害的設計。我們把這幾個大家去參訪過的天主堂分類整理如檔案:
楊昀潔
8作者 謝孟蓁
來源 自行整理
描述 我們將花東天主教堂資料整理
再上網找資料確定哪些是傅義修士的設計
然後決定想去的幾間再排定參觀的行程
謝孟蓁
7作者 徐來慶
來源 網路整理
描述 將傅義修士的生平,建築設計的理念整理。
資料來源:
歐思定修士口述。《天主教白冷外方教會來台傳教五十週年紀念專輯》,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編印, 2005.10.1。
《建築師》月刊,2001.3,後山的使者特輯,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活力教會》,丁立偉、詹嫦慧、孫大川合著,輔仁大學神學院原住民神學研究中心主編,光啟社出版,2005.1。
《台灣基督長址教會台東教會設教五十周年紀念冊(1924-1974)》,1976.4。
徐來慶
6作者 傳教會與區域發展-以臺東白冷會為例
來源 東台灣研究-2010.2-P53-88
描述 白冷會創始人是法國籍的耶穌聖心教會誰父巴皮耶,他以耶穌誕生之城-白冷為名,所謂的外方傳教會是指:
在某一個國家,有一批傳教工作者形成逼個組織,其中包括神職人員及一些社工人員,經過特舒的訓練(包括語言、習俗、文化),被派遣到指定的國或民族那裡去宣教,並以犧牲、服務與愛心關懷、扶助當地人民的團體。
台東的白冷教會於1953年首批傳教士展開,最為人知的就是創立台東高工的錫質平神父與司路加神父,傅義神父也是於1960年加入白冷會。1965年他先到新竹華語學院學習語言,後前抵前抵臺東並負責設計教區聖堂。
徐來慶
5作者 費主教回憶錄
來源 海星高中
描述 一九五一年費聲遠主教形容花蓮「沒有一座教堂、見不到十字架的影子」,到目前已成立四十五處堂區,約一百五十座大大小小聖堂,以及擁有五萬多名教友。
費主教的回憶錄可以看到,傳教士剛到花蓮時,不但地處偏僻,文風未到,還有獵人頭的風俗,但他覺得這是巴黎外方傳教會可以出力的地方,所以才開啟與台灣的因緣,所以在花蓮的鄉間小鎮,我們都隨處可以看到教堂,因為巴黎外方傳教會尊重當地文化也以保存在地文化為宗旨,所以我們就能看到新城天主堂與鳥居共存的天主堂,也有許多和白冷外方傳教會傅修士合作設計的天主堂。
楊昀潔
4作者 黃斯聖、敖淑娟、鐘尚怡
來源 建築師雜誌2001年3月號
描述 瑞士白冷外方傳教會建築作品台灣分佈地圖
這一個地圖幫我們確認了很多因為看到建築風格本來懷疑花蓮的天主堂
也都是傅義修士設計的
楊昀潔
3作者 蔡光明
來源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自由的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描述 介紹公東的教堂
徐來慶
2作者 張志豪
來源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自由的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描述 花東地區天主教教堂研究
楊昀潔
1作者 陳啟宇、陳昭宇
來源 小論文高中組-藝術類
描述 美麗東海岸教堂文化與建築探討
楊昀潔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201018-繼續尋找傅義
說明
因為找到了一本建築師雜誌
裡面有一篇傅義的專訪
我們更確定花蓮一些天主堂是他設計的
決定再去蒐集一些資料
所以今天去了新城聖瑪爾大女修會-崇德聖百納堂-天祥天主教活動中心
然後還發現本來新城聖瑪爾大女修會是在我們學校裡面
後來因為太小不夠用才搬去新城
裡面的修女跟學校生命教育的修女一樣很親切的帶我們參觀
還告訴我們他記得的傅修士設計的天主堂是哪幾間
今天的收穫真的很多!!
楊昀潔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花蓮天主堂參訪
說明
我們先參考網站照片
分了兩次把花蓮覺得可能是傅義設計的天主堂走了一遍
第一次是1002
我們去了比較北部的花蓮天主堂
路線是三棧-新城-景美-佳民-康樂-北埔-嘉里-水源-田埔-南華
第二次是1003
往花蓮南邊去了另外幾間
還有補去上次去已經天黑的瑞穗耶穌君王堂
這天主堂是我們最確定傅義在花蓮蓋的天主堂
接著去松浦耶穌聖誕堂
最後去西林的法蒂瑪聖母堂
希望能找到更多資料來確定這些天主堂是不是傅義設計的
楊昀潔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200927- 台東天主堂參訪
說明
今天討論出來的行程是長光-八桑安-成功-都歷-隆昌-興昌-小馬-泰源-都蘭-瑞穗
打算一口氣跑完傅義靠近東海岸九個教堂
加上花蓮的一個
雖然希望把傅義的天主堂都親自看一遍
但有些真的太遠了
所以討論之後我們用GOOGLE MAP抓出這幾個天主堂
再排好今天的行程請老師帶大家去
謝孟蓁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大家一起討論
說明
20200927
我們先去圖書館找想要的參考書資料
一起討論今天決定拜訪的東海岸傅義天主堂行程

20201017
把我們去過的天主堂照片分類
比較不同天主堂的大門、氣窗、祭壇的光線投影、建築的樣式、
十字架的樣式、周圍的布置,,,,
來分析比較傅義建築的風格
楊昀潔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200905-第一次教堂參訪
說明
這個星期六日我們去了長光、八桑安、都歷、小馬、烏石鼻、都蘭天主堂,長光是傅義修士在花東設計的第一個教堂,而都蘭是他在台灣設計的最後一個教堂,傅修士設計的教堂都很有他自己的特色,一看就知道是他設計的,我們這一趟下來有很多收穫!
楊昀潔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楊昀潔
標題 在花蓮尋找傅義
內容
本來我們決定想以東海岸線上傅義修士設計的幾座天主堂來做為研究,在探訪的過程中,因為天主教徒會去別地的天主堂朝聖,在都歷天主堂旁邊的雜貨店跟ina聊天時,ina就說他們來過新城的天主堂,那也是傅義修士設計的,所以我們就想來找找花蓮是不是還有傅修士設計的天主堂。

但因為相關的資料真的非常少,大家最常說到的就是瑞穗的耶穌君主堂,所以我們就用網站上的照片先過濾一遍,如果有覺得窗戶、門、祭檀、外觀有點像的,就先紀錄下來,找時間去看一看,希望能過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所以我們就去了南華十字架堂、吉安聖母聖心堂(田埔天主堂)、新城聖母元后堂、松浦耶穌聖誕堂、康樂聖若翰堂、嘉里聖若瑟堂、三棧聖家堂、佳民聖伯多祿聖保祿堂、新城北埔聖母元后堂、崇德聖伯納堂、瑞穗耶穌君王堂、天祥天主堂、西林法蒂瑪聖母堂、加灣聖方濟亞西西堂,最後透過建築師雜誌跟聖瑪爾大女修會的修女告訴我們的資料,終於又確定了幾間天主堂是傅修士設計的了!!!!
我們希望把這些資料整理起來,讓花蓮以後也有一串像海岸線上的珍珠,是傅修士留給我們最珍貴的寶物。

楊昀潔
9作者 楊昀潔
標題 台東新港基都教長老教會
內容
傅義除了設計天主堂、民宅之外,他曾經蓋過兩座基督教禮拜堂,一個是為在台東市的台東教會,一個是位在成功鎮1977年落成的台東新港基都教長老教會。

1970年,台東基督長老教會的張清庚牧師很喜歡傅修士的設計風格,於是透過身為基督徒而擔任公東高工校長的黃清泰邀請傅修士為其設計禮拜堂,經過天主教會的諒解和允許,傅修士接受了建堂的託付,自測量、設計、繪圖到監工完全親自負責,由於這是一件獻給神的殿堂,設計工作十分慎重。為瞭解基督信仰的本質,傅義修士研讀新教的神學書籍,做為設計依據。同時,每日清晨和黃昏,實地觀察風向和光線,瞭解四周環境,做為設計的參考。進一步,與新教教長商談教堂的型式,與牧師娘討論牧師館的式樣,與幼稚園教師研討教室的設計,還和清潔工人談花園及庭園的規畫。諸事齊備,才著手設計畫圖,並製作建築模型,與教長們反覆商討修正,力求完美。為節省建築費用,他改正傳統多用鋼筋才會堅固的觀念,利用建築力學,有效應用面一根鋼筋,終能以八十萬元的興建一座結實雄偉而又美觀的殿堂。工程進行中,傅義修士每日親臨工地,嚴格監督,若發現工程品質不合標準,立刻重做,工人絲毫不敢馬虎。施工九個月後,順利完工。清晨,光線自東方經講台後方射入,黃昏,夕陽自西側門窗映入,白天不必使用照明設備。在通風方面,設計二道石牆,形成「風袋牆」,海風吹來,清爽宜人,不必使用空調設備。正門及西側牆外,有蘇德豐神父設計的大理石藝術牆造型,在陽光映照下,可看出讚美天主的原住民舞蹈姿態,光彩奪目,使人有聖潔清新的感受。此外,聖堂內牆特殊的粗糙設計,除了容易維護的優點外,還具有絕佳的吸音功能,由於沒有迴音,是練習合唱的最佳場地。

因為台東教會的禮拜堂增建比較多已經看不太出來原本的外觀,我們就去看了成功這棟建築物,車一開近我們一看外觀就知道:這一定是傅修士設計的啦~裡面扇形像戲劇院一般的設計感,這與其他傅修士所設計的天主堂一樣,由講台正向東邊太陽出來之地的方位,更會隨著季節的轉變,出現不同的光影變化,而且傅修士設計的建築雖然常是不對稱的,但是都有非常好的回音跟共鳴,在裡面講到時不用很大聲也能讓大家聽的超清楚呢!

楊昀潔
8作者 楊昀潔
標題 天主堂參觀心得
內容
長光天主堂
長光天主堂是傅義第一座在台灣設計的教堂,當出他在設計的時候還沒有來台灣,是先畫了圖再到台灣來的。天主堂依基地坡度,逐層內縮,一樓是道理廳及神職人員宿舍,二樓為聖堂入口大門由左邊戶外樓梯蜿蜒而上。外面有很獨特的十字架鐘塔設計。室內空間多角形祭台及扇形教友席,空間感覺非常的大,祭台旁落地採光窗讓我們感覺很神聖與莊嚴。
我第一次去從教堂的平台往下看的時候,配上旁邊照顧的很漂亮的植物,我突然覺得有一種外國山丘上的城堡的感覺,看著太平洋海風吹來覺得好舒服。

小馬天主堂
小馬天主堂是瑞士籍白冷會修士傅義(Rev. Julius Felder)來臺後的第3個作品。他很擅長以幾何形狀屋頂搭配多邊形狀的素面立面牆,也就是傅修士自己形容的斗笠型屋頂,創造出簡潔有力的建築外型,以及藉由精心設計配合在地陽光照射的窗口安排,讓教堂祭壇在狹小的室內空間也都有充足的光線照射,營造出祭壇的寬敞與神聖感。
祭壇兩側使用彩色玻璃,由傳義修士設計,再請新營的德國修士來施工完成,這在沒有彩色玻璃工藝傳統的臺灣相當少見。外觀上最特殊的是使用扶壁(buttress,在承受屋頂重力的主牆外設置的臂狀結構,以分散屋頂的壓力,所以傅修士設計的教堂大部分裡面都沒有柱子或只有很少數在旁邊的柱子,此設計常見於歐洲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

楊昀潔
7作者 楊昀潔
標題 扶壁
內容
扶壁顧名思義,就是扶持牆壁的意思。就是為了平衡土體等對外牆的推力,而在外牆上附加的牆或其他結構。扶壁一般採用整體預製方式。底板分趾板、內底板和尾板三部分,也可不設尾板。也有的扶壁結構在肋板上設計隔牆形成倒濾井。
一般與牆體同時施工,斷面為方形、矩形或其他形式,常為下大上小,其間距、高度及斷面尺寸由設計計算決定。哥德式教堂的扶壁一般凸出很多,13世紀以後,有些教堂將各扶壁之間的空間利用為一間間小禮拜堂。扶壁也常用於承重牆、擋土牆、擋水牆等牆體。它也是一種在歐洲古代上建築常見的建築構件,建築師將其修建在主牆和外部牆壁之間以減輕主牆所承受的壓力,因此增加了這些建築的安全性。
飛扶壁(英語:Flying buttresses)是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建築結構部件,凌空跨越下層附屬空間(如走道、小祈禱室等)連接到頂部高牆上肋架券的起腳部位,用於平衡肋架拱頂對牆面的側向推力[1]。由於飛扶壁通常以半個拱券的形式出現,所以又稱飛券(德語:Strebebogen)[2]。
飛扶壁常見於哥德式建築,尤其經常出現在大型哥德式教堂中。飛扶壁在結構上應與肋架券連用,與哥特建築標誌性的尖券並無對應關係。與扶壁相比,飛扶壁的位置可以相對自由地設置,為底層的平面布置提供多種可能性。另外由於肋架券的受力點集中在飛扶壁上,除此之外的牆體可以砌築得很薄,甚至完全取消、改為花窗玻璃。同時因為飛扶壁暴露在建築外部,也具有很大的裝飾作用。
我們去公東教堂參觀的時候,也是一直聽到這個字,因為傅義修士為了整體教堂內的空間感(不用柱子),也常使用這樣的工法來設計。

楊昀潔
6作者 徐來慶
標題 白冷教會的簡介
內容
白冷外方傳教會(Societas Missionaria de Bethlehem,SMB)天主教修會,簡稱「白冷會」,西元1921年成立,他們自西元1925年在中國傳教,但在西元1953年被中國共產黨驅逐,因此白冷會傳教人員經巴黎外方傳教會介紹,在西元1965年來台東傳教。一群神職人員陸續重瑞士來到台東,他們進入後山窮鄉僻壤,針對那些地方的苦難,無私的奉獻;他們興學、扶貧、救人,為台東的進步打下了基礎,白冷會會館最初建在臺東市福建路,也就是今天的福建路天主堂。後來才在杭州街興建新會館,據瑞士籍白冷會傅義修士回憶,當時瑞士總會的Karl Freuler神父恰好來臺度假。Freuler神父紀錄了當地的基地狀況,回到瑞士完成設計圖,交由當時在臺灣的白冷會林志柔修士負責監工,傅義修士在民國54年(西元1965年)來臺後接續監工,並在民國55年(西元1966年)完成。民國64年(西元1975年),行政大樓與宿舍屋頂更換為隔熱建材;西元1981年增建,乃成今日樣貌。

「白冷」希伯來文音譯「Bethlehem」,這名字由 beth:意思是「家」和 lehem :意思是「麵包」兩個字所組成;即有「麵包之家」之意思。白冷城位於猶大,在耶京之南9公里,在海拔750公尺的山崗上,周圍有肥沃的山崗盆地,盛產小麥、大麥、橄欖、葡萄及杏。現時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行政管理,但進出由以色列政府控制。

「白冷之星」是耶穌出生時,天上出現的一顆引領東方賢士來朝拜耶穌的星。

徐來慶
5作者 謝孟蓁
標題 參觀瑞穗天主堂心得
內容
瑞穗天主堂是我跟家人自己去參觀的,它跟小馬還有都籃的天主堂樣式都非常的類似。參觀完瑞穗天主堂之後我觀察到傅義修士的建築是以木製大門和白色的牆壁為主,往前走進教堂裡面會發現裡面的椅子前方都有軟墊,應該是要讓大跪著禱告時比較舒適。上方的屋頂採用玻璃天窗就算不開冷氣也不會很熱,如果發現教堂最前方的牆壁不對稱的話,就可以推測這座天主堂的設計者可能是傅義修士,我也觀察到有的教堂的牆壁上會掛耶穌跌倒的故事,門口也會有一個放聖水的架子,信徒出教堂時會用手碰聖水清洗自己的身體。而瑞穗天主堂的內部有許多玻璃天窗外部採用木製大門讓我看了就像進去瞧一瞧。
這個天主堂和其他天主堂不一樣的地方是天主堂外面有一塊草地,可以用來種植花草樹木也可以當做做活動的場地,更可以增加教堂的美感。
我覺得瑞穗天主堂是一個很棒的天主堂,不但能做禮拜,辦活動時也可以利用外面的草地,是一個設計的很好的教堂。

謝孟蓁
4作者 謝孟蓁
標題 天主堂參訪心得
內容
都歷天主堂
放眼望去不遠處有著一間白色的天主堂,而這間天主堂的作者正是在東海岸蓋了數十間天主堂的傅義修士。都歷教堂和小馬天主堂一樣都是八角形鋼筋混凝土的建築,除此之外都歷天主堂的外面是採用原住民的圖騰,從不對稱的十字架來看就知道是傅義修士的作品,而從正面是大理石的牆壁,天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美麗的天空。參觀完教堂後我的心得是我覺得都歷天主堂是一個設計的很不錯的教堂,天主堂外面的牆壁是使用大理石設計推開大門就可看到教堂的木門,一看便知道是傅義修士的教堂。
走進教堂裡,抬頭教可看見一排天窗,在陽光普照的日子裡顯得特別美麗,十字架下方的聖母像讓人覺得特別溫馨,是個設計的很不錯的教堂。希望這個教堂可以被保留。

興昌天主堂
將視線慢慢地轉到,不遠處有一間天主堂,八角形的屋頂搭配磨石子的外面以及不對稱的十字架讓我第一個聯想到的人就是傅義修士,傅義修士在臺東東河地區建造了四間教堂分別在興昌、龍昌、和泰源等地區。
向前走進,輕輕的推開巨大的木門,金黃色的陽光穿透過氣窗灑在磨石子的地板上,讓地板顯得閃閃發亮,一個接一個的木製椅子在陽光的照射閃閃發亮,那一剎那我頓時覺得自己來到了天堂,那場景讓人念念不忘呀。
而這間教堂的正式名稱是興昌瑟若天主堂,位於臺東縣東河鄉興昌村12鄰90號,這座教堂也是傅義修士的做品之一,此外教堂內部的祭臺裝飾以羔羊為主題,經過祭台前代表生命獻祭的贖罪羔羊雕塑,讓代替世人救贖的耶穌復活。
我覺得這間教堂是一個有許多故事的教堂,因為只是一個簡單的祭臺就有一個,那麼教堂內是否還有許多還沒背我發現的故事呢~值得仔細研究這間教堂呢~

都蘭天主堂
參觀完都蘭天主堂之後,我發現都蘭天主堂的外觀是以白色搭配咖啡色的的大門,天主堂的屋頂上是一個白色的十字架,天主堂內部無樑柱的特殊設計搭配內部的木頭座椅讓人心情放鬆起來。如果從徹面看都蘭教堂,白色拋光的屋頂,磨石子的外牆以及蔚藍的天空,襯托出美麗的都蘭教堂。讓人忘記了許多煩惱,腦裡只記得那美麗的都蘭天主堂。而這美麗的天主堂是傅義修士的最後一間作品。

謝孟蓁
3作者 楊昀潔
標題 旅人與任俠:東海岸外籍神父的隨身記事
內容
我在2年前跟媽媽一起去參加了一個小小的演講
旅人與任俠:東海岸外籍神父的隨身記事
演講的Stella阿姨說了許多與外籍修士們相處的小故事
也說到了我們這次研究主題在台灣蓋了40間教堂和許多民宅的傅義修士
她說傅修士晚年回到瑞士安養有了失智的症狀
但他在2014年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及如何
一個人從瑞士沒有帶任何台幣的狀態下
滿身是傷的回到了台東白冷教會
媽媽說要怎樣喜愛跟心繫這片土地
才能在忘卻大部分事情的時候還牢牢記得在台灣的過去而且一心想要回到這裡
Stell阿姨說起只要拿著傅修士設計的教堂照片給他看
他的眼神發出的光彩就跟平時是不同的
有一次她送給他一張新社海梯田的明信片
也毫不猶豫的認出這是花蓮
傅修士說:因為我在這蓋過房子啊~
一起來演講的長濱吳神父
在50幾歲才到了長濱學起阿美語
現在他可以用阿美語來主持彌撒
聽著這些從瑞士來奉獻一身修士們的故事
我真的覺得他們很偉大而且誠心的感謝他們!!!

楊昀潔
2作者 徐來慶
標題 天主堂參觀心得
內容
八桑安天主堂
今天,我們來到了八桑安天主堂,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有點生鏽的灰色鐵門,拉了鐵門走進去,最搶眼的就是那在門口旁邊的的雕像,與那非常傅義修士的頭短身體長十字架。
進入教堂內,第一個看到的是那完全不對稱的房屋結構:偏向右邊的十字架、椅子的長度左右各有所不同。除此之外,還有那不用電燈就可以讓整間教堂非常明亮的天窗、紅框的窗戶與咖啡色格字狀的木門。
最後,出了天主堂回頭一看,才注意到圍牆上的那五張磁磚拼成的圖,還有那如此特殊的路燈,我們陸陸續續的上車,前往下一個目標。

隆昌天主堂
來到了隆昌天主堂,一下車,看到的是一個閃閃發光的鐵門,拉了鐵門走進去,放眼望去,我覺得這間教堂沒有一點傅義修士的感覺,門不是咖啡色的格字狀的木門,也不是那非常傅義修士的頭短身體長十字架,令我很懷疑,這間是傅義修士所建造的教堂嗎?
往旁邊一看,終於看到了拿熟悉的咖啡色的格字狀,打開後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彎曲樓梯,上了樓梯後,進入教堂內,第一眼看到那完全不對稱的房屋結構後,突然覺得這間教堂是傅義修士建造的:左右不等長的小窗,除此之外,還有那紅框的窗戶。
最後,出了天主堂回頭一看,才注意到為甚麼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會有不是傅義修士建築的感覺:因為從正面看,它是一棟對稱的建築。

泰源天主堂
來到了泰源天主堂,一下車,看到它時,我覺得這間教堂沒有一點傅義修士的感覺,拉了鐵門走進去,放眼望去,看到了一棟完全不像教堂的建築,繞來繞去,只看到了池塘跟草地。直到繞到一條走廊,才看到咖啡色的格字狀的木門,總共有三扇,但只有一扇是開的了的,進去後,令我非常驚訝。
往前方一看,看到了那不對稱的室內裝潢:靠左邊的吊燈、左右不等長的小窗,然而,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它的十字架居然裝在正中間:環顧了四週,看到了那教堂常有的[耶穌的……次跌倒]與[捐款名單]。
最後,出了天主堂回頭一看,才注意到那很特別的三個雕像,聳立在草原後端的玻璃櫃中,最後,我們的行程到一段落,所以我們上車,掉頭回家了。

徐來慶
1作者 謝孟蓁
標題 傅義修士介紹
內容
傅義修士(Bro.Felder juilius 出生於1933年5月26日卒於2018年10月16日享年86歲) 出生於瑞士琉森, 瑞士白冷會傳教士,與建築設計師。 以設計東台灣海岸地區許多教會建築而聞名。
民國1960年加入白冷會1965年來到台灣,在新竹學習華語,之後到臺灣東部設計教堂,長濱長光天主堂是傅義修士在臺灣監修的第一間天主堂。在台期間設計超過40間天主堂,其他建築總計超過三百件,都蘭天主堂是傅義修士在他灣設計的最後一間教堂。
傅義修士的教堂有個人風格,造型簡潔並與當地景觀呼應。將超過上千張設計的原稿贈與台東史前博物館。2013年將傅義修士的創作數位化舉辦尋找東海岸那一串最美麗的珍珠天主教百冷會現代教堂數位展。
於2006年生體不適返回瑞士休養,2018年10月18日病逝於瑞士。

謝孟蓁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後山傳愛-白冷會臺東60年的影像故事
作者 趙川明、姜國彰
出版社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簡介(摘要)
50年代開始,白冷會傳教士與許多修女會合作,在地方展開的服務從傳福音、醫療、弱勢照顧、鑿井築提、籌設儲蓄互助社等工作,遍及臺東許多角落,對地方發展影響深遠。而其中在醫療部分的貢獻,曾在當時匱乏的年代,負擔了照顧臺東居民的角色。
1955年四位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的修女,應白冷會之邀,至台東馬蘭協助傳教並設立診所,平時也會到鄉間巡迴看診。接續於1958年在台東市設立貞德學舍,提供偏遠地區女學生住宿,也開辦傳教班及洋裁班,以及社區醫療服務。1960年於成功鎮設立會院及診所,提供了門診及下鄉巡迴看診及居家護理的服務。1964年於關山設立會院,籌設聖十字架關山醫院,為當時臺東縱谷地區最大的醫院。同年也設立尚武會院及診所,從事醫療及居家護理工作,除了傳教工作外,也開辦家事班、幼稚園。此外,1961年開始,應白冷會神父之邀,愛爾蘭聖母醫療傳教會陸續差派修女至台東,協助聖母醫院的醫療傳教工作。1967年首先成立台東第一間聖母產院,1975年由仁愛修女會接管,正式成為聖母醫院。

本書為因應白冷會傳教60周年而出版,蒐集1950-1990年代期間,以白冷會為主軸,擴及各修女會在臺東的工作以及各天主教堂區的歷史影像,透過老照片編輯呈現天主教在臺東地區的歷史縮影。
導讀
白冷會的故事對台東人來講都耳熟能詳如數家珍,如「我有四個輪子,兩個在東河,兩個在蘭嶼」的葛德神父、蘭嶼之父—紀守常神父、說得一口流利阿美族話的魏主安神父、開辦公東高工締造臺灣教育傳奇的錫質平神父、首創臺灣登山社團「向陽登山社」及以環保綠手指著稱的歐思定修士、以腳底按摩聞名全世界的吳若石神父、多產建築師傅義修士、以影像寫詩的林志柔修士、權才藝術家蘇德豐神父等,我們透過這本書大量的照片,能看到當年修士神父們在台東一點一滴的努力與堅持,真的很讓人感動!
陳心梅
4書名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作者 范毅舜
出版社 積木
簡介(摘要)
有這麼一群人,在二十世紀五○年代,跨過半個地球,千里迢迢地從富裕的瑞士抵達貧脊偏僻的臺灣東部海岸山脈。正值青壯的他們,為信仰獻身,在風光明媚的海岸線上建立美麗的教堂、醫院、學校、智障中心。他們並非不想念瑞士的家鄉,但若你有機會遇見他們,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臺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而臺東縱谷更是臺灣最漂亮的所在。」
導讀
傅義修士也是其中一位來台灣的瑞士人,他為了台灣偏僻的東部,蓋了40多所教堂,傅修士的脾氣不好,因為他對他的設計作品很要求,最痛恨別人未經他的允許就在教堂外亂種樹,破壞原有的設計,有一次,他就把教堂外一排擋住陽光的樹全都給砍了,他的長上氣的要扣他的零用金,好償還教友們買樹的錢。但如果跟他聊過建築的人,都會覺得他是世界上最溫柔謙遜的人。
楊昀潔
3書名 建築師2001年3月號(特輯-後山使者)
作者 黃斯聖、敖淑娟、鐘尚怡
出版社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
簡介(摘要)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導讀
我們所選讀的2001年3月號(特輯-後山使者)
裡面介紹了傅義修士比較完整的作品
以及他在來台灣之前生平的介紹
我們可以從他之前的作品和在台灣的設計互相比較
可以發現他愛使用的設計元素、建材都是一樣的
傅義修士喜歡自然的影也喜歡運用自己的建材(石頭、木材)
不規則的設計還有順著地型走向建築
楊昀潔
2書名 花東海岸小教堂測繪紀實
作者 陳冠華
出版社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書中有許多東海岸地區的教堂圖片,有教堂的簡介,有介紹一些來臺灣的瑞士人、白冷會、臺11線、基督宗教、也有一些教堂的設計圖、風景照以及教堂的創始人和佔地面積。
導讀
這本書的作者陳冠華是一位研究建築設計的教授,像是花東海岸小住宅是主要的帶表作品,因為經常往來花東海岸,所以產生了深刻地好奇心開始了花東海岸小教堂的研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闡述來臺灣東部的瑞士人所蓋的教堂簡介和教堂的所在位置。這本花東海岸小教堂測繪紀實利用了圖片以及簡介讓讀者能輕鬆了解花東海岸的教堂,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書本閱讀起來不但不會很無聊,還能讓人了解許多新知識。如果你是因為基督新教的信仰者希望你有空可以閱讀這本書,補充自己的知識
謝孟蓁
1書名 公東的教堂
作者 范毅舜
出版社 本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書中介紹各種關於公東的教堂所擁有的故事,裡面有提到傅義修士的生平、來自於哪一個天主教修會、來台灣的原因、在台灣的四十年中建造了多少間天主堂、在那些地方建造了天主堂、最早建造的天主堂是哪一間和再晚建造的天主堂是哪一間。
導讀
這本書書名是公東的教堂作者是范毅舜,是一名攝影師,這本書的背景是一位瑞士人在台灣東部蓋了許多天主堂、教堂和修會,書中內容是在闡述為瑞士人來台灣蓋教堂,我覺得這本書是一本很好的書能讓我了解到許多教堂的由來以及許多默默為台灣出的外國人,而且這本書值得看的地方是內容不會單純只有文字或者是圖片,一些文字搭配一些圖片不會讓人覺得枯躁乏味不好看。有時候多看幾遍反而無法書放下,是一本值得花時間欣賞的書。
徐來慶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我們希望透過傅義的生平了解他在台灣建築設計的特色及風格,更希望透過研究,能學習他對於建築的堅持與毅力,並且介紹更多人認識這位為台灣奉獻一生的修士。陳心梅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傅修士除了在花東蓋過房子,他的作品也出現在台南甚至到恆春,這些從瑞士來奉獻一生修士們的故事,我們真的覺得他們很偉大而且誠心的感謝他們!!
在花蓮我們還有一些天主堂懷疑但沒辦法確認是不是傅義修士的作品,也希望未來能繼續找尋更多的證據及資料來證實我們的想法,也期望能藉由這個小論文的研究把這傅修士的故事介紹給更多人知道。
彭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