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及對其子女的影響—以花崗國中為例

專題名稱 教師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及對其子女的影響—以花崗國中為例

專題描述 家庭要承擔的除了「教」,還有「養」,不同條件的家庭會做出不同的教養決策,本隊的成員剛好都是教師子女,所以我們想研究教師的教養態度和其他職業有何不同,而這樣的教養態度又對其子女有何影響,我們的此次的研究將著重於花崗國中的老師的教養態度,及對其子女的影響。

隊伍名稱 Revenge復仇

指導老師 黃淑卿 林汶諭

參賽學生 陳信祐 林靖洋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陳婉琪、徐崇倫
來源 http://www.edubook.com.tw/OAtw/File/PDf/66922.pdf
描述 父母親教養如何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以「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之國
中生樣本進行分析,本文再次印證既有之結論―父母關愛支持對子女心理健康
帶來正面影響,而嚴厲教養帶來負面影響,並且進一步回答了幾個問題。首先,
只要不採用嚴厲的教養,並提供子女適度監督,便可以輕微減少焦慮、憂鬱等負
面心理症狀。其次,高度的關愛支持能夠稍微緩衝嚴厲教養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接著,針對家長性別發現,父親具有獨立於母親的影響力,其影響強度與母親不
相上下。最後,區分子女性別後,原先的監督管教正效應僅出現在「父子」及「母
女」的親子配對上。此結果指出,同性別家長對子女可能具有某種程度的重要性。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父母監督管教有助於子女心理健康,但影響幅度仍遠
小於父母提供的關愛與支持
黃淑卿
9作者 林俊瑩邱欣怡 葉芝君
來源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2012年,第三十二期,123 - 149頁
描述 過去研究發現家長管教子女方式對孩子日後的身心發展、學習與生活適應影響甚鉅,不過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到家長對子女的管教方式,由過去相關研究並不容易得到較清楚的答案,特別是針對學前教育階段所進行的研究仍不多見。基於此,本研究於 2008 年以問卷方式收集了 986 位花蓮縣市幼稚園所學生家長資料,建構一個解釋影響學前幼兒家長管教子女方式的因果模式,並以「教養價值觀」做為中介變項,來解釋不同社經背景與幼年受管教經驗的幼兒家長之管教子女方式有所差異的原因,及檢視其管教子女方式是否受到社會化與代間傳遞作用的影響。本研究結果為:(1)幼兒家長普遍較常使用「理性開通」的方式來管教子女,但使用「威權責罰」的管教情形也很常見,另外,相較之下,現在的家長比其父母更常運用「理性開通」,而較少運用「威權責罰」的方式來管教子女;(2)不同社經背景的幼兒家長之管教子女方式並沒有太大的差異;(3)幼年受管教經驗與家長的教養價值觀對其現在管教子女方式具有顯著的影響;以及(4)幼年受管教經驗不同的幼兒家長之管教子女方式有所差異的原因,可部分歸因於其子女教養價值觀有所不同。以上結果示學前幼兒家長管教子女的方式,有明顯地社會化與代間傳遞的效果。
黃淑卿
8作者 曾智豐
來源 http://www.ncyu.edu.tw/files/site_content/giee/04-%E5%AE%B6%E9%95%B7%E7%A4%BE%E7%B6%93%E8%83%8C%E6%99%AF%E5%B0%8D%E5%AD%90%E5%A5%B3%E6%95%99%E9%A4%8A%E8%A1%8C%E7%82%BA%E7%9A%84%E5%BD%B1%E9%9F%BF%EF%BC%8D%E4%BB%A5%E5%80%8B%E4%BA%BA%E5%83%B9%E5%80%BC%E
描述 本研究是以「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第六期第一次「綜合組」問卷釋出資料進行分析,共計 1313 位有效樣本,主要欲了解家長社經背景、個人價值觀、教育目的認知等因素對子女教養行為的影響關係。經採用迴歸分析及邏輯斯迴歸分析後,結果發現:1.社經背景對個人價值觀會產生影響;2.社經背景對教育目的認知有顯著影響;3.個人價值觀對教育目的認知會產生顯著影響;4.社經背景對子女教養行為會產生顯著影響;5.個人價值觀對子女教養行為會產生顯著影響;6.教育目的認知對子女教養行為會產生影響;7.個人價值觀在社經背景與子女教養行為的影響路徑扮演中介變項。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學校參考。
黃淑卿
7作者 張淑媚
來源 http://www.ncyu.edu.tw/files/site_content/giee/36-3(re4.pdf
描述 藉由敘事探究來探索三位學校教師的生命故事,瞭解他們的教育理念背
後所蘊含的童年經驗與生命脈絡,藉此彰顯教育學獨特的多元可能性。
林靖洋
6作者 石易平
來源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9/09/10/shihyiping/?fbclid=IwAR0dmyFMHuuf0fzJzA7skPPALgp1h8nbaMHYHvi0YKbCXs-bUbK5Fxoaqe4
描述 藉由敘事探究來探索三位學校教師的生命故事,瞭解他們的教育理念背
後所蘊含的童年經驗與生命脈絡,藉此彰顯教育學獨特的多元可能性。
林靖洋
5作者 朱俐嬛
來源 http://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90249/1/n069900023101.pdf
描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社會階級的家庭教養對孩子的影響
陳信祐
4作者 周新富
來源 http://www.edubook.com.tw/OAtw/File/PDf/56039.pdf
描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父母社會階級、家庭資源對國中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情
陳信祐
3作者 楊賀凱
來源 http://163.21.236.197/~publish3/journal/402edu/05.pdf?fbclid=IwAR0dmyFMHuuf0fzJzA7skPPALgp1h8nbaMHYHvi0YKbCXs-bUbK5Fxoaqe4
描述 父母社經地位對父母管教價值與方式的影響
林靖洋
2作者 藍佩嘉
來源 http://homepage.ntu.edu.tw/~pclan/documents/journals/14_TS.pdf?fbclid=IwAR0dmyFMHuuf0fzJzA7skPPALgp1h8nbaMHYHvi0YKbCXs-bUbK5Fxoaqe4
描述 本研究旨在分析親職敘事與教養實作的階級差異
林靖洋
1作者 張建成 陳珊華
來源 http://www.edubook.com.tw/OAtw/File/PDf/49197.pdf?fbclid=IwAR0dmyFMHuuf0fzJzA7skPPALgp1h8nbaMHYHvi0YKbCXs-bUbK5Fxoaqe4
描述 本文旨在分析家長對子女之生涯管教與行為管教的影響
林靖洋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師長
說明
我們訪問了擔任本校音樂班導師的林秀珍老師,訪問她對教師小孩的看法與她本人的教養態度。
黃淑卿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問卷調查
說明
我們製作問卷訪問花崗的同學們,希望了解不同職業的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是否有所不同,同學們都很認真幫我們填寫。
黃淑卿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相關書籍研究
說明
我們找到幾本參考書目,我們發現有關教養的書很多,但對不同階級的教養方式探討的卻不多。不過我們發現一個滿特別的現象,就是碩博士論文的研究卻很多,可見大家對這個議題其實還滿有興趣的。
黃淑卿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問卷設計
說明
決定好主題後,我們的重頭戲就在問卷調查,我們初步規畫成三份問卷,一份是教師的小孩、一份是其他職業的小孩、一份是教師。絞盡腦汁開始動工囉!
黃淑卿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開工了
說明
我們開始著手小論文的研究,從去年慘遭滑鐵盧之後,我們就決定隔年要捲土重來,所以事不宜遲,開工吧!
黃淑卿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陳信祐
標題 準備
內容
這次我到蠻有信心可以得獎的,總之就是全力以赴,結果就由上帝決定吧!天知道我們的下落是甚麼,管他的,先衝再說!

陳信祐
9作者 林靖洋
標題 完成書面報告
內容
我們這組終於完成了書面報告,回頭來看其實挺壯觀的。畢竟小論文的靈魂是書面報告,書面過了才有後面的複試,不過,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我們努力的證明,無關旁人的看法,能得到肯定固然很開心,但是,就算沒有也不用氣餒,只要讓別人看到努力的過程就夠了。

林靖洋
8作者 林靖洋
標題 訪談結果
內容
這次訪談收穫滿滿,除了了解音樂班老師與普通班老師的想法並無太大差異外,更重要的是—能獲得詳細的數據,讓我知道旁人看我到底是甚麼樣子,進而獲得這次小論文的結論。

林靖洋
7作者 陳信祐
標題 書面報告撰寫
內容
老實說我連打這篇札記都沒有力氣了...目前進度不到一半,大概第二頁吧。說真的,比起書面報告,調查甚麼的真的簡單,才剛段考完,真的會過勞死...不過我覺得我進度算蠻快的,不到幾分鐘就完成了這麼多,剩下的...加油

陳信祐
6作者 陳信祐
標題 書面報告のstart!
內容
資料已經統整完了,開始撰寫書面報告囉!我想這真的會耗費非常多的心思和時間,好好絞盡腦汁了。認真希望此次不要在像上一次一樣可悲,加油!fighting fighting fighting!
666

陳信祐
5作者 林靖洋
標題 訪問音樂班老師
內容
今天下午我們打算要訪問音樂班的老師,去比較「音樂班老師與一般老師有甚麼不同的想法」目前在擬定問題,期待等一下的結果。

林靖洋
4作者 林靖洋
標題 問卷調查
內容
最近弄了「教師對子女的教養態度調查—花崗國中」這個google表單,並大概統計完數據。結果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職業是老師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出國深造、會在意小孩品行,且會限制小孩的網路使用時間,這些是很好的數據,應該會幫我們的書面報告增加一些可信度。

林靖洋
3作者 陳信祐
標題 同一個人
內容
我發現,在我們搜尋的眾多資料裏頭,幾乎都有一個人的出現—藍佩嘉。他是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撰寫了非常多的書,真有意思!

陳信祐
2作者 林靖洋
標題 主題討論
內容
中午,我和我的組員立刻開始討論,由於我們都是教師的小孩,因此,以作為我們的研究主題,不過我們會用這主題,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次失敗的教訓,由於主題不夠主流,導致資訊不夠,也因此失敗告終。這次開始嘗試這種比較生活化的主題,也望之後利用街坊調查來獲得各式數據,在這些活動中,重新找回我對小論文的熱情。

林靖洋
1作者 陳信祐
標題 最初的最初
內容
歷時一年,又到了這個時候,想想過去,一年前的今天,我們正在尋找有關「阿拉伯之春」的相關資料和文獻。一年後,面對一年前的失敗,不屈服於挫折,向縣冠軍邁進,即使過了一年,功課量相對多了一倍,但我們仍然把它拋在腦後,專心面對未來的初賽及複賽,不畏路上有多少敵人,就是要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朝著那永恆的榮耀前進。背水一戰,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陳信祐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解救現代直升機父母的親子關係人類學
作者 作者: 艾利森.高普尼克 譯者: 林楸燕, 黃書儀
出版社 大寫出版社
簡介(摘要)
工業化社會後,大眾對「父母」的角色產生了新的期待。父母(尤其是中產階級父母)也背負了新的焦慮。
  
  本書作者艾利森.高普尼克在專為此書主題應邀至Google Talk(Google公司的外部人士主題講座)講述時,就以Google的語言資料調查產品Book Ngram Viewer指出:如果查找英語世界,將會發現人們將名詞的「雙親」(parents)推展成為動詞化的「教養」(parenting)一詞,事實上是在1970年代後才被大量地使用及討論。
  
  於是,教養成了一種「任務導向」性的父母「行動指南」──並產出了偉大的「父母成果願景圖」,以及許多的「待辦事項」。本書中有一例即是一位紐約的母親因為「孩子光會玩、不準備考試」而控告了孩子的幼兒園。在這起案例的討論裡,會看到人們甚至用「學前教育」(preschool)這個詞來代替「幼兒園」(child care),「彷彿跟教育孩子相比,單純照顧孩子沒那麼有價值。」作者指出──但是這種工具式的幼兒園觀點是種誤導,甚至會產生不良後果。
  
  事實上,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它並未改善孩子與家長的生活,而且某種程度而言,反而讓親子關係變得更糟。對當前中產階級父母而言,試著讓孩子成為「優秀的大人」,成為父母無盡的焦慮、內疚及沮喪的來源。而且對他們的孩子來說,父母在教養上所加諸的期望,也會帶給他們沉重的壓力。
  
  渴望獲得教養上的專業知識,已經吞噬了中產階級父母。他們耗費數十億元在獲得教養建議與設備之上,企圖幫助孩子去面對「父母其實並不知道」的「未來」。
  
  回到演化的觀點,「照顧孩子」是人類工程中,極其根本且深具價值的部分。不過這並非做木工、也不是目標導向的事業,旨在把孩子塑造成特定的成年人類型。
  
  相反地,本書主張:做父母就像打造一座花園。它在於能提供肥沃、穩定、安全的環境,讓許多姿態各異的花朵綻放。也在於能培養出健全、容易適應的生態系統,讓孩子自己創造出許多各式各樣、不可預期的成年未來。更在於特定的父母與特定的孩子之間、雙方特有的人際關係,也就是一種盡心盡責、毫無保留的愛。
導讀
教養究竟是什麼呢?怎麼樣的照顧與教育才是好的呢?這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問。
  
  父母都想養育出健康且快樂的孩子,但在這段過程中,父母總是身處掙扎、困惑當中,永遠無法預測自己當下的決定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進而無法判斷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這是不管哪個世代的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
  
  本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養育經驗、也引徵了豐富的兒童發行心理學佐證。別人眼中,他的三個兒子快樂且成功,但原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與其他父母無貳。他不知道該讓孩子們念公立或私立學校;他不知道該讓孩子們朝藝術或科技領域發展;甚至不知道孩子在高中畢業就離婚,是否正確。在每個階段,每個選擇分岔點上,他也會不知所措。所以作者想透過這本書,告訴父母們,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煩惱這些問題,只要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讓孩子自己去摸索、模仿,並成長。
  
  作者從科學、哲學和政治觀點出發,輔以自身的養育經驗,娓娓道來。作者反駁當下流行的「教養」觀念,認為大人不該用自己的經驗與觀點去指導和訓練孩子,而是應該讓孩子透過聆聽、學習和模仿的方式,找到適合的路,擷取大人們的長處,進行改變與創新,發展屬於自己的世代。
  
  養育孩子,從來就沒有公式可以套用,而是應該適性發展。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最適合孩子,也永遠不會知道孩子會面對什麼樣的未來,只有孩子自己知道這一切,只有他們自己才能找出最好的方式迎戰未來。
黃淑卿
4書名 階級是會遺傳的
作者 三浦展
出版社 三采文化
簡介(摘要)
《NEWSWEEK》一篇名為「社會流動之死」的報導中說,
台灣的主要產業已由製造業轉變為軟體工程、財政金融等服務業,
我們的下一代如果沒有優秀的學歷素養或一技之長,
將無法找到可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工作。
更可怕的是,身處亞洲四小龍的台灣,
已經開始出現貧富差距擴大、社會階級不再向上流動,
只剩中產階級快速向下沉淪的情況!
而經濟收入與生活品質的衰退,
又全面影響孩子的教育與未來!
這是個富裕被壟斷,貧窮變世襲的時代!
如果現在不想辦法,孩子將來還有機會翻身嗎?
本書即在探討這些問題
導讀
本書的特色
1.日本亞馬遜暢銷榜第一名,在日本掀起廣泛討論。
2. 作者三浦展在日本為著名社會觀察家,所提出的理論不但被大眾接受,也啟發了社會學者的研究範疇。
3. M型社會與貧富差距已經不是「可能」而是「現實」,面對父母的「下流化」,孩子才是受害最深的族群。
4. 無論將孩子的未來完全交給學校或完全交給家庭,都是錯誤的選擇。社會不得不正視此教育與國力的問題。
黃淑卿
3書名 Home Advantage 家庭優勢
作者 Annette Lareau
出版社 群學
簡介(摘要)
階級差異如何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和勞工階級相比,中上階級贏得優勢的關鍵究竟在哪裡?有人說,是因為勞工階級的家長比較不重視教育;有人說,是因為學校對不同的孩子差別待遇;有人說,是因為只有中上階級的家長,才會在家裡幫助孩子學習。
導讀
關於家長如何才能形塑孩子的經驗教育,這是重要且及時的書。所有當前及未來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閱讀本書。這本書也是質化研究者的必備讀物。
陳信祐
2書名 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作者 藍佩嘉
出版社 春山
簡介(摘要)
人們經常以為教養是個別父母的煩惱。然而,面對不確定的全球化未來、擴大的階級不平等,種種看不見的結構力量與社會界線,正讓當代父母集體感到焦慮及不安。
導讀
本書以親職焦慮為鏡,映畫出台灣在全球化脈絡所面對的風險與挑戰,包括相對停滯的本地經濟與薪資、與全球資本主義更緊密的連結與競爭、產業變化的不確定性,而日趨擴大的階級落差正透過教養形塑許多孩童的不平等童年。
陳信祐
1書名 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階級世代
作者 Robert D. Putnam
出版社 衛城
簡介(摘要)
作者發現,相較於1950年代,現在窮人和富人的隔離日益嚴重,富人集中在豪宅區,窮人集中在貧民窟,日常生活中人們愈來愈難接觸到與自己不同階級的人。此外,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年齡不斷下修,在學齡前就呈現巨大落差,中上階級的父母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給予刺激,培養孩子的認知與非認知技巧;窮人家的孩子則時常面臨家庭的崩解,或在隔代教養的環境中長大。
導讀
近年來,許多研究都證實世界各地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相較於種族、性別問題的進步,所得的財富及分配不均正嚴重惡化下一帶的機會不平等,阻礙窮人翻身的機會。
陳信祐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家庭要承擔的除了「教」,還有「養」,不同條件的家庭會做出不同的教養決策,本隊的成員剛好都是教師子女,所以我們想研究教師的教養態度和其他職業有何不同,而這樣的教養態度又對其子女有何影響,本次調查的案例將全數集中於花崗國中內的師生,我們以紙本、網路問卷及口頭訪問的方式調查了16位老師小孩、19位老師及17位異職小孩,得到了一些數據,並結合自身的經驗完成此論文。黃淑卿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家庭要承擔的除了「教」,還有「養」,不同條件的家庭會做出不同的教養決策,本隊的成員剛好都是教師子女,所以我們想研究教師的教養態度和其他職業有何不同,而這樣的教養態度又對其子女有何影響,我們的此次的研究將著重於花崗國中的老師的教養態度,及對其子女的影響。黃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