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與漢人對於豐年祭的看法

專題名稱 原住民與漢人對於豐年祭的看法

專題描述 多語言、多文化是國家的重要資產,故少數族群的語言與文化保存都需要受到重視。我們所生活的吉安鄉就存在著漢人與原住民族群,所以我們想要藉由這個研究來了解兩個不同族群是怎麼看待豐年祭。我們採用實際參與、問卷與訪談的方式來了解大家對於豐年祭的看法,最後讓大家更深刻了解原住民豐年祭的意義以及文化,促使不同民族彼此包容。

隊伍名稱 這個隊名很不錯

指導老師 張瑜珍 

參賽學生 沈葳 張語 張婷萱 鄧苡盈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不詳
來源 http://cc.cgps.tn.edu.tw/classweb/UploadDocument/1850_%AA%FC%AC%FC%B1%DA%AA%BA%A4%E5%A4%C6%AFS%A6%E2.ppt
描述 介紹阿美族的文化特色、阿美族的豐年祭、豐年祭的由來、服飾以及阿美族七彩布裙的故事和阿美族的舞曲。
沈葳
9作者 第十組 楊翔雲 陳彥銘 劉晴昱 錢慶彰 翁弘聖 高御豪 蔡承翰 簡妙珊
來源 http://sex.ncu.edu.tw/members/Ho/study/2014fall-civilizing_process/assignment/20141231%20%E7%AC%AC%E5%8D%81%E7%B5%84%E5%B0%8F%E7%B5%84%E5%A0%B1%E5%91%8A.ppt
描述 內容大概有,原住民的文化問題、原住民文化、豐年祭與政客還有豐年祭與陸客等等的。
沈葳
8作者 不詳
來源 http://host.rpjhs.tyc.edu.tw/lt/gallery/57/80125%E7%B0%A1%E5%A0%B1.ppt
描述 介紹阿美族的社會結構、歷史事件、重要祭典和習俗漢族名由來等等,部落是阿美族最大的社會組織,具有共同防衛、集體農耕、漁獵等等,也是司法和宗教祭儀的最大單位。豐年祭在每年的7~8月舉行,豐年祭是阿美族最盛大的祭典,有著新年的意義,祭典長達5~7天,全聚落的人日夜不停地跳舞、唱歌,在豐年祭的最後一晚,女孩可將自己的阿魯富(情人袋)送給意中人,或把檳榔、紙條放在對方的阿魯富裡,男孩若中意對方,可將檳榔吃下,兩人便成一對佳偶。
張婷萱
7作者 雅偵與偉豪
來源 http://163.30.44.17/class_web/s_ori/peiju127281908837077ori_f_2.ppt?PHPSESSID=51edm296hlqnjtn74sv7ki6a86
描述 它介紹到阿美族的傳說、習俗、祭典等等......。豐年祭:大家不分男女老少一起攜手同歡跳舞,把豪邁且粗曠表露無遺。
張語
6作者 楊仁煌
來源 https://student.hlc.edu.tw/action/file/3767/20200917124946632.pdf
描述 楊仁煌博士講解關於從阿美族社會文化看男女性別角色,也詳細介紹了阿美族的地理分布、文化特質、部落分布、母系社會、男性年齡階級,透過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合作隨著時代而改為父系社會,婚姻採用招贅方式,傳統社會制度以母系氏族組織為主、阿美族命名方式。
鄧苡盈
5作者 宋秀娟
來源 http://get.aca.ntu.edu.tw/getcdb/retrieve/279896/ok3.%E9%98%BF%E7%BE%8E%E6%97%8F%E3%80%81%E5%99%B6%E7%91%AA%E8%98%AD%E6%97%8F%E8%88%87%E6%92%92%E5%A5%87%E8%90%8A%E9%9B%85%E6%97%8F.ppt
描述 作者詳細介紹了阿美族的男、女生的傳統服飾、樹皮衣;女性有頭飾分為大花帽和小花帽、上衣分為長袖和短袖材質都採用太子龍和細綿、胸掛、裙子、綁腿,男性有冠帽、配件:項鍊、大型銅鈴、佩袋(情人袋或檳榔袋)、頭目的服飾有頭飾、長袍;傳統樂器有簧樂器、管樂器、擊樂器,還有一些傳統歌謠等等傳統文化,以及還有關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的文化和音樂。
鄧苡盈
4作者 林芳誠
來源 https://student.hlc.edu.tw/action/file/3767/20200929200447798.pdf
描述 作者以都蘭部落進行的年齡組織文化復振為例,利用傳統年齡組織為架構而設計的 Pakalungay 訓練營,將部落孩童聚集起來於祭典前夕學習傳統文化,透過集體學習的機會讓參與孩童得以體驗有別於學校教育的文化學習。經過數年的累積,不僅促使孩童產生同儕情感與團體凝聚力,更讓原本因為失去族人參與的男子年齡組織得到後繼人力的加入,讓部落舉辦祭典添增許多活力,也讓族人更積極投入部落文化活動。有介紹關於都蘭阿美族年齡組織介紹、當代年齡組織的變遷、當代Pakalungay 訓練營發展、歷屆策劃者、課程轉變與部落對外聯繫窗口。
鄧苡盈
3作者 連億如
來源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sites&srcid=ZGVmYXVsdGRvbWFpbnxzMTA2MTA5Mjd8Z3g6MzBkMWViMTFjYmZiMWM4Ng
描述 介紹阿美族分布地點,敘述阿美族豐年祭﹑成年禮﹑牽手禮﹑飲食習慣的石煮法﹑文化和建築,衣著:衣著上,女子是以紅色跟色為主,男生是以藍色上衣﹑黑色短裙或紅色綁腿褲為主。還有文化特色,阿美族是個母系社會,母系社會指的是阿美族人的家庭以母系相傳,男孩長大後離開自己的家,入贅到妻子的家。
張婷萱
2作者 謝惟
來源 http://w1.nhps.tp.edu.tw/home/sling/web96605/ppt/17-0215.pps
描述 阿美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舉凡生活的情 事,個人心情的抒發,都用歌舞來表達。阿美族早期是個母系社會,女子主動向男示 好,並至男方家為其工作,以博取青睞,婚俗上 ,以男子入贅於女方家為原則,並有義務為女方 家工作。豐年祭: 第一天禁止女孩子參與,最後一天則是女孩子必須全部參加。並由女孩子的歌聲作為結束。豐年祭是男子為主的活動,包含了對年輕男子生活禮儀、歌謠、舞蹈的訓練,而非外界認知娛樂性的歌舞。
張語
1作者 不詳
來源 http://www.jxes.tc.edu.tw/web/info_race/94info/briefing/b628.ppt
描述 阿美族的體型較為高人,因此在運動場上常有傑出的表現。各村有自發性的豐年祭,時間由一~七天不等。是真正表現阿美族文化的祭典。 阿美族人對於財產的觀念比其他族群更清晰,反映在田地、家屋上更是明顯。對於田地界線的劃分,常埋石於地下一公尺以為標記。至於家屋,則四週廣植檳榔以為界。社與社之間則築籬笆為界。
張語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放學後的討論
說明
在放學後,我們留下來繼續做小論文。
張語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假日趕工
說明
大家利用假日,一起到學校,產出小論文任務,上傳資料。
鄧苡盈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與老師討論
說明
與老師討論小論文主題的內容。
鄧苡盈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查閱相關資料
說明
透過查閱資料,一起凝聚共識,討論研究動機。
鄧苡盈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團隊合作
說明
大家一起討論書面報告的大綱與內文。
鄧苡盈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閱讀
說明
他們正在做藏書閣的書籍閱讀。
張語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在圖書館進行小論文進度
說明
我們在做有關豐年祭的相關連結。
張語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8/18去文化局圖書館借書
說明
我們在文化局圖書館借閱和原住民祭儀﹑傳統有關的書籍‚在文化局圖書館前面合影。
張婷萱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8/18去文化局圖書館借書
說明
到文化局圖書館借書之前‚我們已經在學校圖書館使用cromebook查閱與原住民豐年祭相關的書籍‚並記下書籍的索書號‚到文化局正式借書‚我們第一次使用自動借書的機器‚覺得很酷很炫。
張婷萱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小論文報名
說明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專題描述‚我們正式報名了。
張婷萱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沈葳
標題 第一次製作正是小論文問卷
內容
在我八年級的時候,試過有關於小論文有關課,其中有幾節是關於小論文的問卷製作,雖然我之前有跟我那乙組的同學做過但是實際想題目的時候還是有緊張,去路上發問卷時也因為害羞不敢講話一直被拒絕,把問卷發給學校要收回來時也很難快速的收齊,收到問卷時用紙筆登記也讓我亂了手腳,但是這也讓我學習到了不要輕言放棄的決心,雖然還是需要多多練習就是了啦,可能這就是上天的歷練也說不定。

沈葳
9作者 鄧苡盈
標題 感想
內容
從一開始的生疏、害怕、緊張到現在的一些些的熟練、穩定,在撰寫小論文以前,我還是個接觸論文的小菜鳥,經歷許多書寫文章的過程,到了已經可以掌握好論文的小老鳥,過程中雖然也發生不知道怎麼撰寫文章、腦袋暫時卡住的時刻,感到迷茫,但現在的我,稍微一絲絲改變了,找到方法,至少不會太常卡住。這次的論文比賽真的對我來說受益良多,以前總是聽年長的哥哥、姐姐說做論文很難,令年幼的我很擔心自己能不能做好,現在的我已經參加比賽了,知道了一些皮毛,所以不太擔心未來有機會再做論文時會害怕,也有了穩定的基礎,再也不會那麼擔心。

鄧苡盈
8作者 張語
標題 從不會到會
內容
一開始,我在寫札記的時候,有很多冗詞贅句,所以我一直修改,在過程中,有老師幫助我們,才讓我在修改時不會那麼的困難。現在,我的文筆比參加論文前好多了,在寫札記與文章時,也不會有太多的冗詞贅句。我覺得參加小論文有幫助我更懂思考說話這方面,也讓我在寫作時可以減少語助詞,增加更文雅的詞彙。查閱相關資料的過程中,也更可以迅速的用關鍵詞找到資料。從一開始和同學一起討論內容到現在,我收穫到如何更快抓到重點,然後與同學討論、寫大綱。

張語
7作者 張婷萱
標題 製作小論文過程中得到的收穫
內容
在製作小論文的過程當中,我得到了非常多的收穫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例如:把事情做得更詳細、將文章的文句修整的更通順,還有在一件事情上面專注很久,也學會了堅持,並不會半途而廢。一開始的我,寫札記都會有很多冗言贅字,甚至還會語句不通順,但自從接受了老師的指導之後,我覺得我寫作的能力提升的不少,在寫作之前也會先思考再下筆,也因此讓我的文章內容更加的文雅。在與同學討論整體大綱架構上的收穫: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跟組員討論,進而將內容修改得更通順且完整。查閱資料上的收穫:更快速的找到關鍵字,且會統整查詢到的資料。團隊合作的經驗:大家分配的工作很平均,而且有人在發言的時候我們會專心的聆聽別人發表的內容。

張婷萱
6作者 張語
標題 光復的豐年祭
內容
暑假時我們決定以『豐年祭』作為小論文主題,因此,小論文組員一起到光復參加部落豐年祭。我們走到同學阿嬤家的路上,看到部落的一個傳統集會場所,它的屋簷是用茅草做的,很有豐年祭的部落風情。下午的時候我們去參加豐年祭,一路上看到了幾個村落,大家都很熱鬧的唱著歌拍著手,我也被感染興奮的感覺,到了會場,看到他們跳舞唱歌,還看到娃娃兵跟少年少女在一起跳舞,娃娃兵很可愛、美少女跳舞很漂亮、美少男有些有小腿肌看上去很帥氣。晚上到會場路上,跟著同學的表姊一起參與活動,中途看到柯文哲市長到會場唱歌發紅包,大家都很開心。到了會場,我看到有人在台上圍圈圈跳舞,有人拿著麥克風唱著阿美族古謠。第二天,是勇士之夜,下午的時候,大家都很進入豐年祭狀態,我們本以為能一起跳舞,但因為他們辦理其他活動,而無法一起參與。晚上又去一次,我們看著勇士們跳舞,他們跳了兩小時,跳到一半,有人鞋帶掉了、有人去趕狗、有人去上洗手間,當地族人跳舞結束時,我們以為可以一起跳,因為疫情,所以沒有讓部落以外的人一起參與跳舞,我們就回家洗澡睡覺了。
我覺得實際參加豐年祭可以幫助我們對豐年祭有更多了解,增加對豐年祭的看法,會讓我們在做小論文時有實際的經驗。

張語
5作者 張婷萱
標題 連假過後的復工
內容
放了4天的連假回來,上課很累,生活作息都還沒調回來,因為比賽時間已經漸漸逼近,剩不多時間了,所以我們只要有空閒時間一定會來做小論文,所以連午休時間也不放過。在這個午休裡,我先把札記跟相關連結的介紹都修改到文句通順,之後再去參考歷屆比賽得獎隊伍的文章,看正文怎麼寫,之後整理自己的想法跟意見,準備跟隊員討論正文。

張婷萱
4作者 張婷萱
標題 第一次參加豐年祭
內容
第一次去參加豐年祭,很開心,因為以前對原住民的了解大多都是來自媒體,這一次親自參加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從這一次的參與經驗中,體驗到了以前從沒參加過的活動,從這次的活動中看到了很多東西,看到他們用自己族群的語言唱歌並跳著自己族群的舞蹈,也利用這一次的活動,集結外地的族人回到自己的部落,一起歡慶這個節日。看到族人唱著古調且手牽著手跳著舞,雖然聽不懂他們唱的歌謠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們還是抱著一個想要深入了解的心態‚進入這個部落。
這樣的體驗‚可以為小論文增加主題的帶入感,以及更細微的看到族人對豐年祭的感受。

張婷萱
3作者 沈葳
標題 參與馬太鞍豐年祭
內容
在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在暑假把我送到光復馬太鞍外婆家,每年我都會參加豐年祭,直到現在也是。今年比較特別,因為我們小論文主題是豐年祭,所以我邀請了我的小組同學一起來參加,豐年祭的前一天我就在外婆家了。清早的古調聲後,便是冗長而不拖泥帶水的阿美語與廣播,大人們搭建著自己階層(Awid)的集合所,身為頭目的外公也去了鄉公所開會,外婆洗著我們的傳統服,表哥也忙著去階層(Awid)幫忙,部落的少年少女也去練習豐年祭要跳的舞,隔壁的叔叔也從外地回來。
夜晚了,我的心情很興奮,興奮到我睡不著,還聽到外頭傳來情人袋上的鈴鐺聲。
豐年祭的第一天,我和在同學們去會場的路上看見了抬頭目的畫面,只有男生,身分是勇士的人,才可以抬頭目,頭目的座椅是用竹子做的,勇士腳上與手上的鈴鐺聲叮叮噹噹地響,伴隨著古調慢慢前進著,我們目睹的這一刻,讓我的內心有如大江滾滾般想飛奔到現場。

沈葳
2作者 鄧苡盈
標題 對原住民的看法
內容
原本我對於原住民的了解,只存在於課本上的講解和老師的教導,偶爾在路上看到一些原住民,雖然分不清楚對方是哪一族原住民,依照口音就可以推測知道他們是原住民族群,直到身邊慢慢認識到許多原住民同學,才發現原來阿美族大多跟一般漢人,一樣擁有白白的皮膚。自從參與小論文競賽,看了很多相關原住民、阿美族、豐年祭的書籍以及文章,才發現看似很活潑、熱情的他們也有嚴謹、認真的時候,感覺很酷。

鄧苡盈
1作者 鄧苡盈
標題 第一次報名
內容
從升上九年級的暑假,老師找來了先前對小論文比賽有感興趣的同學們,討論主題,超前部署要做什麼主題?因為我們的組員,剛好是兩位漢人和兩位原住民,剛好那陣子有點瘋豐年祭,於是商量出來了主題。接著馬上就跟著老師到文化局圖書館借閱。接著相關的書籍,並且提前上網找相關網站文章和介紹。開學之後終於盼到比賽的官網公告,上傳了報名表。昨天的放學時刻,老師找來了這次參加小論文比賽的所以,組員分組討論了這次論文主題、專題描述,再進行報名的步驟,填完報名資料,準備按下繳交鍵的那一刻,心跳感覺跳得比平常快兩倍,既緊張又期待。剛上論文課才幾個月,沒想到有一天,我會以這個專長來參加比賽,希望也可以藉此機會來磨練自己,讓自己的思考能力變得更好。

鄧苡盈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台灣原住民族的祭禮
作者 明立國
出版社 臺原出版社
簡介(摘要)
各族都有不同的文化跟生活方式,且都保有傳統的古文明以及神秘的傳說、祭禮。
每個不同的祭典,都有動人的歌舞與情節。本書從祭典出發,帶領讀者去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

導讀
台灣原住民的分佈地點和生活方式都截然不同,且每個族群都保有傳統的古文明以及傳說和祭禮。豐年祭是阿美族社會中最重要的社群活動之一,因為各地區的習俗不同,所以有了先後之分,多半是以農耕完後,利用大家的空閒時段來舉行,通常都是在每年的7~9這三個月。
張婷萱
4書名 原舞者
作者 吳錦發
出版社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原舞者,是第一個原住民舞團,誕生於貧瘠的文化剝削之中,他們是一群對母土文化毫不熟悉的年輕原住民,從陌生到熱愛,從自己的腳跟站了起來,進而重新看待身為原住民的豐富背景,他們在多次的田野調查中,採擷許多即將失傳的原住民歌舞,將豐富的原住民元素注入他們的舞蹈創作中
導讀
這本書裡面提到原舞者團員名單的背景、原住民的歌曲文化。有些原舞者一開始都很貧困,在創作過程中大家發生過很多爭執,才剛踏出艱苦的第一步,便要面對許多社會上險惡龐雜的問題,他們的路,走得好辛苦。他們一開始簽約的時候 ,就把有原有的工作辭掉了,專心在跳原舞的工作上,他們的壞心老闆找藉口,例如他們跳不好就不給工資,害大家的經濟都陷入瓶頸,這是一開始時大家都沒想到的問題,後來他們在演出中找回自己族群文化的內容,也更自信地站在舞台上。
張語
3書名 阿美族
作者 黃宣衛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阿美族是目前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主要居住在台灣東部,即花東縱谷與東海岸地區。一年一次的豐年祭是他們最盛大的慶典,曼妙的舞姿、嘹亮的歌聲,都蘊涵了阿美族豐富的傳統文化,透過對豐年祭的了解,能使我們更深入了解阿美族人。

導讀
透過阿美族的族群分佈、文化特色,本書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阿美族的傳統社會文化有相當獨特的型態,例如「母系親屬制度」即由男子組成的年齡組織,反映人類適應環境時會遇到的問題、從中所激發出文化原創力。
鄧苡盈
2書名 移民、返鄉與傳統祭典
作者 謝世忠
出版社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簡介(摘要)
此書有豐富的田野調查資料,呈現北台灣都市阿美族原住民的豐年祭儀參與,及他們對自己族群的文化認同。
導讀
介紹關於北台灣阿美族都市原住民-離鄉、遷移、都市阿美族分佈,還有祭典時間與回鄉行動、祭典展演,與都市新文化等等並比較「部落祭典」與「都會祭典」的相同之處和相異之處、文化認同與意義上的不同。此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生活在北部的原住民,如何在都市化的城市進行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祭典。
鄧苡盈
1書名 踏尋-花東縱谷的原住民族部落
作者 台灣城鄉文化工作室
出版社 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簡介(摘要)
花東縱谷為台灣原住民族的主要聚集區,孕育了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等原住民族群,原住民族文化是縱谷區內最具代表性的珍貴資產之一。這些世代在此生活的原住民們,與大自然共存而傳承部落的生活智慧與歷史文化,成為花東縱谷人文景觀的亮點,本書主要介紹了各族群的人文歷史。
導讀
本書講解花東縱谷相關的地理環境、人文發展,使讀著很有系統了解花東縱谷的原住民文化: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並介紹六個族群在花東縱谷各個部落的現況與實際文化傳承情況。
鄧苡盈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多語言、多文化是國家的重要資產,故少數族群的語言與文化保存都需要受到重視。我們所生活的吉安鄉就存在著漢人與原住民族群,所以我們藉由這個研究來了解兩個不同族群是怎麼看待豐年祭。我們採用實際參與、問卷與訪談的方式來了解大家對於豐年祭的看法,最後讓大家更深刻了解原住民豐年祭的意義以及文化,促使不同民族彼此包容。張婷萱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多語言、多文化是國家的重要資產,故少數族群的語言與文化保存都需要受到重視。我們所生活的吉安鄉就存在著漢人與原住民族群,所以我們藉由這個研究來了解兩個不同族群是怎麼看待豐年祭。我們採用實際參與、問卷與訪談的方式來了解大家對於豐年祭的看法,最後讓大家更深刻了解原住民豐年祭的意義以及文化,促使不同民族彼此包容。張婷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