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天過海~造訪道地捕鰻漁夫

專題名稱 「鰻」天過海~造訪道地捕鰻漁夫

專題描述 想必大家對自己生活中的食物「鰻魚」並不陌生,但是,除了會吃鰻魚,我們對鰻魚有那麼的了解嗎?藉著小論文,我想要了解道地捕鰻漁業,對家鄉的漁業認識更多。透過實地訪談當地捕鰻漁夫,以及網路搜尋,就能夠對平時日常中出現的食物「鰻魚」,有更多的了解。

隊伍名稱 鰻鰻鰻~

指導老師 徐彥哲 郭千睿

參賽學生 郭鈺菁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來源 http://case.ntu.edu.tw/sciactivity/20191029/ 科學史沙龍
描述 剪輯一小段 科學史沙龍【鰻魚的神秘生活史-產卵場大蒐秘】&【鰻魚DNA ...case.ntu. 科學史沙龍。
這是一部關於日本科學家花50年研究鰻魚洄游習性的科普講座影片。由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韓玉山教授及曾萬年教授所主講。
郭鈺菁
9作者 郭鈺菁
來源 訪談鄧運祿錄音檔之一20201017
描述 訪問出海口捕鰻苗鄧先生錄音檔
郭鈺菁
8作者 郭鈺菁
來源 訪談潘進龍先生及胡志松先生錄音檔之一
描述 這是訪問利用漁船捕鰻苗潘先生及胡先生的訪談錄音檔
郭鈺菁
7作者 許傑
來源 旅行圖中 https://journey.tw/
描述 這是一位藉著到處旅行,利用我的旅攝人生,揹起相機,找尋旅行中的大小故事。 旅行台灣368個鄉鎮,用作者的照片說故事。其中一篇是關於靜浦秀姑巒溪出海口捕鰻苗全紀錄。
縱使天氣寒冷,捕撈鰻苗的人依然堅毅的在黑漆漆的海邊使力捕夢,猶如浪花的孩子,他們不畏浪,更在浪花的懷抱中,養活了一家子人,這就是討海人的日常。
郭鈺菁
6作者 郭鈺菁
來源 訪談對話
描述 這是我在2020年10月17日訪談兩組捕鰻苗人的訪談紀錄。
郭鈺菁
5作者 郭鈺菁
來源 訪問捕鰻苗漁夫的問題準備
描述 這是我在訪問捕鰻苗漁夫前所做的問題準備,共有9個問題,兩個人是不同的捕鰻方式,所以在問問題時,雖然題目一樣,但得到的答案卻大不相同。
郭鈺菁
4作者 曾晴賢
來源 科學發展 2002年4月,352期
描述 這是一篇針對台灣河川洄游性生物的習性所做的專題報告。
台灣雖然是一個不大的島嶼,卻有許多媲美溫帶鮭魚令人歎為觀止的洄游性魚蝦蟹類,只因為過去的研究貧乏,我們似乎不知道自然奇觀就在身邊,也不知道如何加以保護。目前都沒有詳細的資源調查報告,實在有必要加強研究。
郭鈺菁
3作者 謝國基老師 劉俊佑老師 謝惠娟老師 林郁君老師
來源 106學年度全國國中小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與執行能力提升計畫探究課程設計競賽之獲獎教案
描述 這一篇關於探究課程設計的獲獎專題報告,以「學校特色課程-走讀壯圍」的一環,結合在地產業文化,邀請地方耆老到校進行經驗分享,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地特殊捕鰻產業的興衰與沒落,同時喚起學生重視海洋資源。
讓學生能實際感受到捕鰻人員的甘苦,本課程將教室拉到戶外,以實地踏察及訪談的方式,讓孩子能親自接觸捕鰻現場,並提出欲探究的相關主題。
與此課程相關的單元,為「人類與環境」、「海洋文學」、「科普閱讀與寫作」、「科學作圖」及「判讀科學圖形」。
郭鈺菁
2作者 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張卉君
來源 九十九年第一期文化資產類之研究與調查補助
描述 這是一篇關於,訪查範圍自北起崇德南至鹽寮的東部海岸為界,並集中於此段海域最
多船隻出入的花蓮港為主要的鄉野調查報告書,以當地傳統漁撈方式的漁民、夏季兼職賞鯨業的漁民、以及漁村耆老、保存特殊傳統技藝的漁民、漁村女性、漁民家屬、
漁場勞工…等各種漁村構成角色為訪談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訪談並以文字、照片
記錄之。
郭鈺菁
1作者 曾萬年
來源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Monthly
描述 這是一篇由台大動物系曾萬年教授,對鰻魚洄游性的現象做出相關研究調查的報告。
郭鈺菁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鰻魚捕魚網-河流邊的漁網(魚簍)
說明
這是一種在河流邊會看到的漁網,也是一種捕捉鰻苗的方式。其中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有許多小魚在魚簍中,但最後都是死的。
郭鈺菁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捕鰻魚夫的捕撈工具
說明
這是我去訪問時,漁夫將他的捕鰻苗工具借我拍照。裡面有三角網、頭燈、放鰻苗的簍子、撈鰻苗的碟子。
郭鈺菁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鰻魚捕魚網
說明
這種稱為三角網,是由綠色的網子及木頭架起來的網架,是一種捕捉鰻魚苗的方法。
郭鈺菁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鰻魚捕魚網-三角網
說明
這是利用三角網捕捉的魚苗,上面有誤闖入畫面中的小魚,其中有吻仔魚。
郭鈺菁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花蓮溪出海口-捕鰻時的小簍子
說明
這是捕到鰻魚時,將鰻魚放進收納的小簍子。
郭鈺菁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花蓮溪出海口-捕鰻的網架
說明
這是當時捕鰻魚的三角網架,現在放在沙灘上。
郭鈺菁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花蓮溪出海口-捕鰻漁夫的小網子
說明
這是當時灑下後破裂的網子,遺留在較淺的水中。
郭鈺菁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花蓮溪出海口-捕鰻漁夫的棚子
說明
實地勘查漁民捕鰻時住的小棚子
郭鈺菁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郭鈺菁
標題 書籍借閱&心得
內容
我為了找參考書籍,到了圖書館去借閱相關的書,事先也查好書了,不料,在圖書館時,卻找不到查好的參考書籍,導致我還花了許多時間在尋找上面,大約至少有20左右吧。於是我在圖書館一櫃一櫃的書架翻找、在一本一本的書中找到了我需要的書,而且更難找的是,圖書館書籍類別不會分得太詳細,大概都是一般、童書、職業等,而我在網路上找到的書籍是屬於「童書類」的,但是我在童書類附近尋找時,卻又找不到我所查詢的書本,不知道是為什麼,現在才發現在圖書館中尋找書籍是多麼麻煩的事,簡直就像大海撈針,找都找不到,雖然說館內有電腦可以協助查詢,但考慮到裡面實在太安靜了,一個人站在那裏查書感覺太顯眼了,於是我只好靠自己慢慢找。在我花了許多時間尋找後,果然讓我找到了,只是不是原本所查的那些書罷了。我找到了一些關於「漁業」的書籍放置區,有幾本是養殖的,有幾本是捕撈的,而且幸運的是,全部都是台灣的,而且幾乎很多都有介紹到「鰻魚」,讓我不用再一直繞館內了,更何況我在B1圖書區已經繞了3-4圈左右了,剛剛好在一區找到了我需要的,早知道還是在館內直接找比較快,總比在網上找實體又找不到好多了。我還蠻少去圖書館的,是藉著這次的機會,我才順便去看書,也因為這次,讓我學到了如何查詢書籍,不管是網路上的也好,還是直接在館內尋找也好,都是一種經驗,也告訴了我,以後要找書,按著索書號可能會有錯誤及誤差出現;還有可以直接從類別搜尋比較快,像是我是研究鰻魚的,我就可以直接從漁業養殖搜尋,就可以比較快找到,也省下很多尋找的時間;在網路上的線上圖書館中,查關鍵字可能會找不到想要的結果,最好從下手,像我這次搜尋「鰻魚」,結果出現的都是童書,在館內還有找到漁業類的呢,所以說,學了一次經驗,不僅能知道以後該如何不犯這個錯,還可以學到一種教訓呢。

郭鈺菁
9作者 郭鈺菁
標題 研究動機&查詢資料
內容
某一天,老師突然叫我去查關於鰻魚的資料,我一開始還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隔一陣子老師就問我說要不要做小論文,我就想說可以做做看,於是我便開始了一連串的小論文研究。剛開始,我做得很順,後來慢慢地,越來越不順,因為剛開始老師要我做的時候,是暑假的時候,然而隨著時間很快地就到了開學,每天作業都很多,事情也慢慢的變多了,開始沒什麼時間可以去做小論文了,小論文前面的環節都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查查資料、閱讀閱讀資料而已,但到後面的環節已經接近整理資料的部分了,而且越來越麻煩,需要花更多時間,但是我也沒那麼多時間了,而且又是一個人做,實在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完成。說到研究動機,我一開始是研究鰻魚的生活習性,後來是想要研究鰻魚的經濟價值,剛好從查詢資料裡,我學到了,不同鰻魚有不同的價值,像是我們一邊市面上賣的鰻魚罐頭,那是使用-鱸鰻製作的,因為鰻魚很大條,而且肉質比較不如一般鰻魚鮮嫩,價格也比較廉價,所以工廠才使用牠製作大量的鰻魚罐頭;而一般的白鰻之類的,是用在日料店家裡面的烤鰻魚,那種比較貴,經濟價值比較高,所以相對的價格也比較高,在日本,還被視為靈魂食物呢!

郭鈺菁
8作者 郭鈺菁
標題 鰻魚資料閱讀&相片整理
內容
近期,我從網路上找了許多個鰻魚的相關檔案,而且每個都是很大篇的,閱讀起來挺吃力的,而且那都是別人整理出來的,不只多,還長,但我必須將裡面的資料一再分析,做成一篇參考資料,供給我文書的資訊。那天去看棚子時,我拍了許多照片,準備放一些去活動集,但是照片那麼多,該如何選擇哪些放入活動集中呢?這些是需要選取的,相對的,也需要花點時間。在選照片時,要選擇清晰的,畫面要清楚,像我整理的照片,大多都能使用,還好當時拍照有好好取景,才不會到時候需要照片又要去重拍;再來,需要選擇有主題的,像是我這次的題目是捕鰻漁夫的棚子,我就要清楚地拍到棚子,如果是只有海或是天空的,就不能使用;還有一件事是拍照時的注意事項,就是依據主題多拍一點,因為,如果只拍一兩張的話,第一張不能用第二張也糊糊的話,就等於我要去海邊重拍了,所以說,多拍一點,以備不時之需,省的到時麻煩。這次去花蓮溪出海口勘查,讓我看到了不曾接觸過的事物,像是那個棚子,要不是這次小論文的題目,我也不知道有這種東西,但是搭建棚子的東西我是有看過啦,還有裝鰻魚的簍子,跟影片上看到的真像,實際看到卻發現還是實體看比較詳細,影片只有拍大概而已。

郭鈺菁
7作者 郭鈺菁
標題 文本書寫的麻煩
內容
小論文期限已經快接近尾聲了,要開始進行文本的書寫了,這次,我覺得比較困難,因為每次做到這個環節,我總覺得是一個噩夢,不論是將資料打好、排版,還要將資料做處裡,這簡直是一個大工程,之前都是跟別人一起做,不覺得太麻煩,因為有大家可以一起幫忙,但現在我一個人做,所有跟別人一起做的事都要變成我一個人來了,那可是非常的忙阿;再加上我這個研究內容沒有採用問卷調查,在文中的問卷調查那一格,就沒辦填東西了,這樣就等於說,文本上的資料,少了一大截,只能夠拼命的網路上找來的資料,才能夠補齊那個空格。如果我有訪問的話,在文本內容-問卷調查空下來的那一個地方中,就可以補上我訪問來的資訊,就不會感覺都沒東西了。還有,在資料統計的圖表中,假如我今天有做問卷的話,就不會那麼困難了,可以很簡單的將蒐集到的資料統計出來做成圖表,但是,今天的我只能將查詢的資料做成表格,而且還是網路上的資料,感覺分析起來相當於整個文本整理.....而且,書寫文本最怕「打錯字」,一般的錯字,可以使用word的取代,但如果遇到不一樣的,就很麻煩了,要在一大篇的文件檔中挑出錯字,簡直是大海撈針,所以說,邊打就要邊找錯字,才不會到最後才慢慢找。

郭鈺菁
6作者 郭鈺菁
標題 實地考察-花蓮溪出海口2
內容
今天,我又到了花蓮溪出海口一趟,看看能不能訪問到一些漁夫,結果一看,竟然連棚子都沒有了,有可能是還是早上,所以才還沒開始搭建,不過,竟然在別的地方偶然遇到也是捕鰻魚的漁夫,果然是因為還不夠冷,漁夫還沒開始捕鰻魚,所以那天去才沒有看到有漁夫在捕鰻。對於我這個研究,在訪問方面有點困難,因為,先在天氣及日期的關係,還沒辦法看到捕鰻的漁夫,也就沒辦法訪問了,在資訊方面,可能就是看看有沒有認識的人是捕鰻魚的,或是只能靠網路了,不過,至少還是得要一些些現場訪問資訊,因為網路上雖然有很多資料,但大多補鰻魚的影片都是別的地方的,少有花蓮的,所以說,現場訪問是非常需要的,而且,實體問會比網路上的資料更容易熟記,到時需要這些資料,會較方便,因為我已經記起來了。最近的天氣越來越熱,難怪才差一個禮拜,棚子數量就差很多了,差不多從5少到0頂,可能是漁夫知道這種天氣不會有鰻魚,所以才沒搭棚子。總而言之,希望他們能趕快開始捕鰻,這樣我才能去訪問他們,對我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郭鈺菁
5作者 郭鈺菁
標題 實地考察-花蓮溪出海口
內容
就快到了小論文截止日期,為了我的鰻魚研究,事不宜遲,我在2天前,就前往了花蓮溪出海口去考察捕鰻漁夫的捕撈架網,可能是當時才下午4、5點多,所以還沒有漁夫出現,去那時只看到一些漁夫搭建的小帳。而那些漁夫做的小帳,大多數是上面用大的布袋子,裡面加幾根木頭,更裡面會看到一些漁夫住時的棉被及用品,整體是挺簡單的模樣,當時的風蠻大的,我還在想,這些小帳會不會被風吹走,但事實證明,它們並不會被風吹走,也不會有快被吹走的跡象,而裡面的用品也非常堅固,都不會被吹走。當時看到的海灘上,只有大約5頂多的小帳,然後有些是排在一起的,有些則是散散的,跟影片上看到的大同小異,只是有一個是出乎我預料的,當然就是小帳裡的用品,因為可能是影片上的關係,不會拍到裡面,所以我就對裡面充滿一點的想像,想說裡面會不會空空的,結果,裡面竟是很多的雜物,一團棉被、幾個裝鰻魚的小漏斗,還有一些零零落落的物品。這次的考察中,可是讓我大開眼界,希望這些實地找尋的資料,對我的研究有許多的幫助,預計是在下次要晚一點去,可能就會訪問到漁夫了。

郭鈺菁
4作者 郭鈺菁
標題 訪問之問題準備
內容
離小論文的截止日越來越近了,而我所選擇的題目,必須去訪問在地的漁夫,剛好現在的季節還有人在捕鰻魚,我就要選一個假日晚上去海邊訪問那些漁夫,在訪問之前,要先知道自己要問什麼題目,像是對什麼好奇、或者是對我本次研究有相關資料,都必須去了解,而且也不可能當下再思考問題,因為可能只去一次,所以一次就要把問題都問好、問到清楚,才有達到我的目的。那什麼樣的問題適合問呢?要找出自己需要的答案,再擬出適合的問題好來訪問,像我需要的是鰻魚相關的,我去訪問捕鰻的漁夫,是個正確答案,因為我需要的答案他應該都知道;或者是應該怎麼問,例如我現在想出的題目是「鰻魚的生活史?」「鰻魚的經濟價值?」「鰻魚的的產量?」等等,還需要有更多的題目,因為我需要的資訊一定不只這些,或者是可以去網路上找找,有什麼鰻魚相關的問題。訪問完後不只可以完成一篇札記、對我的鰻魚認識更深,也可以新增檔案庫了,對我的小論文資料有極大的幫助!還有要準備的,如:當時我該如何記錄得來的資訊?該用錄音的還是手寫的?或者如果到時候我問的問題他無法回答我?好在現在有先擬定,而且最好是準備多一點問題,才不會一個問題答不出來,別的問題也是,而且多準備就會有多資料,在整理資訊時就會很方便了。

郭鈺菁
3作者 郭鈺菁
標題 參訪捕鰻漁夫的準備~
內容
想要了解鰻魚,就必須從訪談捕鰻人開始,但在訪問之前,必須有些前置作業,像是規劃好要問的問題,或者是找好訪問的地點,這種事都必須事先都預備好,才不會到了現場還不知道要說什麼。經過和老師的討論後,我們找出了花蓮的捕鰻地點,在花蓮溪出海口,並要在有空的假日前往那裡訪問那些漁夫,但,除了知道地點外,時間也很重要,並不是說隨時都可以去拜訪,也要知道什麼時間點他們會去捕鰻苗,或者什麼時候開始捕鰻;除了這些行前準備以外,也要知道要準備什麼裝備,像是要帶手電筒阿、手機相機阿、筆記本等等,由於是在晚上8點或8點過後才能過去,而且當時天色昏暗,所以要備手電筒,這些行前準備是很重要的,絕對不能漏掉任何一項,必須更加謹慎才行。雖然這是我第3次做小論文了,但我從來沒有去訪問過別人,對這種行前準備感到陌生,但做這類的小論文,訪問是常見的事,也算是學到一個經驗,不僅可以學習如何事前準備,也可以學到怎麼訪問別人的技巧。進行訪問完後,還要將資料整理成報告,雖然感覺很累,但可以因此認識自己家鄉的漁業補撈,也算是學了平常不會接觸的東西呢!

郭鈺菁
2作者 郭鈺菁
標題 連結的查詢
內容
這次參加了小論文,讓我更加了解鰻魚這個魚種,平時,也沒什麼去解自己平常吃的食物,就因為這次被老師找來做鰻魚小論文,使我能夠更加親近且認識自己吃的食物。在查詢連結的過程中,發現其實很麻煩(即使我做過小論文),因為,第一,這是我不怎麼熟悉的內容,在查詢資料中,必須更加謹慎,深怕查詢的資料會錯誤,導致我必須查一個連結就要讀懂他的意思,這樣一個個的查,一個個的讀,查到我都覺得好累了呢,但,也不得不說,藉此讓我學到了如何快速搜尋及快速閱讀連結,以及資料的排列處理,這樣也是有好處的。還有一個難處,在查詢連結的過程中,得盡量找跟我要研究的內容相關的報導文章,但,我每次只要直接搜尋「鰻魚」2個字,總會出現一些我不要的內容,要不是出現有關鰻魚的店家,就是出現維基百科,但老師曾說過,找資料少找維基百科的,所以我就必須在搜尋上添加「的介紹」,才會有我想要的資訊,不然就是查一些報導類似的,這種就比較多。這個經驗讓我學到,以後要多使用電腦上網學習查資料、查連結,才不會等需要的時候才來學習、才來慢慢找,這樣不只很慢,還找不到需要的資訊。

郭鈺菁
1作者 郭鈺菁
標題 書籍的查詢及心得~
內容
在小論文的比賽中,有需要查出各題目相關的書籍,對於我這個平常時不太看書的人來說,簡直是沒辦法拿自己看過的書來寫,所以我只好上網重新搜尋相關的書,並想利用時間去圖書館將查到的書籍借回。但是,我發現在網路上搜尋鰻書書籍並不容易,首先,得先考慮我們花蓮的圖書館有沒有這本書,再來,要先找出跟鰻魚有相關聯的,像是我查到的:神秘的野生鰻魚、鰻魚的願望等...,這些大部分都是童書,根本沒有什麼是與鰻魚的生活史有直接關聯的,最後還要「有沒有這本書」,我在網路上的圖書館網頁搜尋到了「鰻魚」這本書,但是在Google要進行查詢時,卻找不到這本書,即使作者找到了,也沒看到作者介紹中有這本書籍的存在,根本讓我無法使用這個書籍資料,還有一個麻煩點,就是:「網路上不多鰻魚相關書籍」,在我從圖書館網頁查完後,我決定直接搜尋鰻魚的相關書籍資料,但是,我只要搜勳出這幾個字,就會第一個跳出博客來,我進博客來搜尋時,發現那些書都要用買的,而且都不便宜,導致我只能用現有從圖書館找的書。這個經驗讓我學到,以後要常閱讀,增加讀書量,才不會在需要的時候才開始找,那時就來不及了。

郭鈺菁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森林報.秋:老鰻魚的最後一次旅行:老鰻魚的最後一次旅行
作者 維.比安基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妙趣橫生的自然之書,只有熟悉大自然的人才會熱愛大自然。作者是俄羅斯著名科普作家及兒童文學作家,作者描寫動植物生活的藝術才能,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寫下"森林報"。此森林報是屬於大自然文學的作品。
導讀
"森林報"報導是森林裡的新聞,這份報導一共有十二期,每月刊出一期,區分為"春"、"夏"、"秋"、"冬"四冊,此森林報與一般報紙一樣,只是把動植物的生活點點滴滴描寫下來。
郭鈺菁
4書名 台灣地理百科59-台灣的養殖漁業
作者 胡興華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台灣的育苗及養殖技術,在全球數一數二,但多數消費者除了盤中的鮮美佳餚卻可能連牠們養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本書以鹹、淡水為分類,擇要介紹十三種魚蝦貝類,並可透過圖鑑識的插畫認識各種魚。
導讀
介紹台灣養殖漁業,再細分介紹鹹水漁業及淡水漁業,最後說明養殖環境與生態的狀況,並且養殖的天然災害說明及壇灣養殖漁業的願景。
郭鈺菁
3書名 魚類圖鑑-台灣七百多種常見魚類圖鑑
作者 邵廣昭、陳靜怡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台灣四面環海,雖只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千分之三卻擁有相當豐富的魚類資源。本書收錄台灣760種常見海、淡水魚的資料與圖片。
導讀
本書只要是為了協助讀者區分鑑定出某一魚種的正確身分,書本提供了三種查詢方法。初入門者可使用"形態大類辨識法"已具基礎者則可視需要由目錄頁或中文(學名)所引來查詢。
郭鈺菁
2書名 台灣地理百科19-台灣的漁業
作者 胡興華
出版社 遠足文化出版社
簡介(摘要)
從總論以漁場的變遷切入台灣漁業由沿岸、近海致遠颺的拓展歷程。
導讀
從漁業概論切入從歷史篇台看台灣的漁業史,在從漁具篇介紹各種常見漁業型態與漁具並實地採訪報導漁民在船上點點滴滴。產業篇則從歷史、生態、漁業史上的重要產業。
郭鈺菁
1書名 老漁翁講魚故事
作者 沈世傑
出版社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簡介(摘要)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魚類,以及關於魚類的構造。
導讀
這本書是介紹魚類的,前面先提到了最基本的「魚類是什麼?」這是個很基礎的問題。還有關於其他魚的資料。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介紹到關於鰻魚的游姿,跟蛇很像的方式。
郭鈺菁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這是一篇有關鰻魚生活史及和台灣養殖相關的研究報告。藉此次研究,可以知道更多關於鰻魚的「生長史」、「如何捕撈」及「其經濟價值」,所以當然一定要接著訪問在地的捕鰻漁夫,了解在地的捕撈鰻魚的方式及時間點。鰻魚不只是我們餐桌上的食物,更是大海中眾多魚類的其中一份子,身為花蓮人的我,有義務去認識這海洋文化的資產。想到牠是如何藉由黑潮洋流來到花蓮的出海口,以及漁夫冒著危險捕撈起來的鰻苗,而對漁夫產生感恩的心。郭鈺菁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4說明 實地拍攝捕鰻影片郭鈺菁
3說明 胡志松先生訪談影片郭鈺菁
2說明 鄧運祿先生訪談影片郭鈺菁
1說明 鰻魚專題報告郭鈺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