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回不了家的稻花魚-菊池氏細鯽

專題名稱 搶救回不了家的稻花魚-菊池氏細鯽

專題描述 喜歡養魚的老師在吉安鄉的一條小河裡發現一種小魚,他放養在學校的生態池中讓我們觀察研究。我們仔細觀察發現牠的身形嬌小,魚鱗發出銀色光澤,看起來非常的特殊漂亮,很會跳來跳去。為了想了解這是什麼魚啊?我們在圖書館查了各種魚類圖鑑也一無所獲,於是將照片寄給花蓮水產培育所研究魚類的專家朋友,結果他說這是花東特有種的菊池氏細鯽,而且野外很少見。令人興奮的是:我們也在109年4月8日的更生日報上發現花東地區正有一群人在搶救及復育這種在野外消失30年的魚類,而且牠還曾經是池上便當店的菜色呢!這些小魚為什麼會消失?為什麼又被復育?怎樣復育?我們因此也想加入搶救的行列。

隊伍名稱 愛地球團隊

指導老師 程立 洪麗淑

參賽學生 姚柏廷 李可韋 丁子惟 呂研慧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陳涵茵
來源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791628.htm
描述 一道道的熱騰騰的魚料理端上桌,一隻可重達2、30斤的泰國鱧又稱魚虎,肉質Q彈鮮美是饕客眼中的盤中美味,前身竟是不折不扣的生態殺手,兇猛的魚虎是被放生的外來魚種,嚴重破壞曾文水庫的生態鏈,不少當地餐廳業者紛紛推出「打虎英雄餐」,要用吃來拯救在地魚種。
姚柏廷
9作者 顏聖紘
來源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2318896
描述 「魚虎」是什麼?「魚虎」是一個俗名,中文專名為「小盾鱧」,學名為Channa micropeltes,在水族寵物通路中被稱為「紅線鱧」或「紅麗魚」。在近年卻因為出自一種莫名奇妙的故意,有些業者將之改稱為「大鉛筆」(註:一般來說「大鉛筆」指的是南美洲奧利諾科河流域產的Anostomus anostomus)。
魚虎的原產地限於古巽他大陸(Sundaland)的範圍,也就是中南半島南部的越南、寮國、泰國,與泰國南部與馬來半島交接處,再加上部份的婆羅洲與蘇門答臘。印度南部還有另一種極為近似魚虎的同屬物種「雙線鱧」 (Channa diplogramma),在水族寵物市場上的又稱為「印度二線雷龍」,其最大體型甚至在魚虎之上,也已經在台灣的水族市場上流通數年。
姚柏廷
8作者 潘美玲
來源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11403
描述 近年來有人將琵琶鼠魚、泰國鱧魚、吳郭魚合稱為入侵台灣河川的「三劍客」。因為這些外來客生存的本事要得:耐汙性、護幼存活能力超強,特別是泰國鱧魚及魚虎的凶猛掠食特性,台灣河川新霸主非其莫屬。外來物種引進台灣大多其來有自,除了不小心的壓艙水意外夾帶,圖利走私、不當引種、溢流、棄養,以致於「慈悲的」放生,都是人為之過,不得不慎。
姚柏廷
7作者 孫文臨
來源 https://e-info.org.tw/node/221395
描述 林務局委託慈心基金會執行「花蓮縣卓溪鄉布農山村-里山食農文化及傳統智慧紀錄」,並舉行「從瓦拉米到Malavi」成果展,展現過去一年慈心與卓清村的南安、卓樂、清水三部落的族人,共同打造一兼顧生物多樣性、經濟生活與文化傳承的「農民保種」成績。林務局花蓮林管理處處長楊瑞芬表示,「許多學術研究都發現,同樣一塊土地在適度的耕作情況下,會比它休耕荒蕪、雜草叢生的狀態,生物多樣性更高。」他說,特別是在有機的水田會形成「生產型濕地」,因為有人為的耕作與擾動,會吸引昆蟲、鳥類等棲息覓食,儼然是一友善的生物棲地。楊瑞芬說,目前特生中心在南安有機田區發現超過2000隻菊池氏細鯽,是所知最大的族群,顯見該地20多年來推動有機耕作的成果,對水質、土壤的保育完整落實,「不僅維繫了生活、文化、產業的永續發展,也有生物指標性意義。」
呂研慧
6作者 李宗睿
來源 http://richard800113.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html
描述 1、養魚就是養水:養水方面有許多的方法,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而已,站上已有許多先進們的文章,因此養水這部分(原文是針對淡水養水做討論)就不再贅述。
2、魚隻挑選:盡量挑選游泳速度最快、游泳姿態最穩的魚,另外一群相同的魚隻裡面,某幾隻會威嚇其他魚隻的,代表身體健壯,列入挑選範圍。
3、關於設缸:缸子必須在魚抓回來之前設好,基本的步驟如下。
a、先以清水清洗缸子以及過濾棉、加溫器、控溫器溫度感應乳頭...等等。(注意:如果是上部過濾器或者是外置圓桶過濾器,其馬達不能沾到水。)
b、再來便是將欲鋪在底部的沙子以清水清洗乾淨,清洗的方式如同洗米般,洗到沒有肉眼可見懸浮物出現為止,通常約4~6次,洗完後再用海水過水2次,跟著混和些許活沙備用。
c、清洗一下佈景所需要的一些岩板、唂咾石等等,活石請不要清洗,活石上的生物像是養殖成功的關鍵因素。
呂研慧
5作者 廖靜蕙
來源 https://www.earthday.org.tw/newsroom/taiwan/6353 說到做到愛地球電子報
描述 一般人印象中,使用農藥的慣行田,害蟲數應該少於不使用農藥的有機田;然而學者這兩年在花蓮南安田區的監測發現,慣行田區的害蟲多於有機田,有機田捕食害蟲的天敵數多於慣行田,證明生態機制比人為的農藥、化肥更有效率。南安部落有機田輔導計畫原為了守護拉庫拉庫溪,由玉管處結合部落、企業、民間團體共同推動,並推出「玉山瓦拉米」品牌。由於有機耕種維護了乾淨的水域,最近台灣特有種淡水魚「菊池氏細鯽」現身田區,證明南安一帶的有機耕作,不但建立生態防禦系統,並守護了拉庫拉庫溪珍貴的淡水魚基因庫。
丁子惟
4作者 林萌騫
來源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7/3/16/n8931360.htm
描述 由拉庫拉庫溪清淨溪水所灌溉的玉山下第一畝田,花蓮縣南安田區,在玉山國家公園結合政府和民間企業團體共同努力下,今年第一期轉作有機稻田已突破全區34公頃的半數以上。玉管處表示,經過3年的水質監測,發現只在水質清澈才能存活的菊池氏細鯽回來了。
今年南安田區第一期轉作有機稻作面積達到18公頃以上,超過一半農田成功轉型為有機耕作。玉管處表示,這片土地已更加生機蓬勃,甚至於田區生態調查時發現臺灣東、北部溪流的特有種淡水魚菊池氏細鯽回來了,令人驚喜。
丁子惟
3作者 廖士睿
來源 https://n.yam.com/Article/20120704599250
描述 花蓮縣光復鄉公所為了「要讓民眾有魚可釣」,在吉利潭放生大量外來魚苗,但地方生態保育人士認為這種行為可能會讓花東特有的菊池氏細鯽被吃光。 光復鄉公所在7月3日於馬太鞍溪上游的吉利潭放流來自花蓮水產培育所的草魚、鯉魚、紅尼羅魚、錦鯉還有台灣特有的菊池氏細鯽魚苗共二千五百尾,公所天真地認為這樣放魚就可為吉利潭注入「新生命」,鄉長甚至認為這些魚種存在已久,「不會影響生態」。由於紅尼羅魚「太小」後來並沒有放入這種外來魚類。 吉利潭下游可通馬太鞍溪,原本就是原生的菊池氏細鯽、高體鰟鮍、與革條副鱊的棲地。保育人士指出,如果在這樣的棲地中放流草魚,草魚就會消耗掉水草,水草消失後除了造成小型魚類沒有地方產卵外,小型蝦類也會完全沒有地方產卵。此外無論是吳郭魚或是鯉魚都會到處吸底泥,使得圓蚌、河蜆的幼體被吃光,如此一來仰賴貝類生存的革條副鱊就可能會滅亡。 紅尼羅魚其實就是外來種吳郭魚的紅色品系,吳郭魚食性廣、食量大,錦鯉也是外來魚種,都會掠食吉利潭的原生種魚類,包括這次放養的菊池氏細鯽,和紅尼羅魚、錦鯉養在一起,根本死路一條,放流變「放死」。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表示:民眾需要魚苗需提出計畫,至於鄉公所放流影響生態將會進行溝通。然而台灣的東部已經是少數沒有外來入侵性淡水魚存在的區域,鄉長缺乏生態常識的行為,將使花蓮縣境內少數還有菊池氏細鯽的棲地毀於一旦。
丁子惟
2作者 上下游 編輯部
來源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94734/
描述 新版淡水魚類紅皮書名錄即將出爐,盤點台灣淡水魚分布現況,共分成八個類別,包含極度瀕危(CR)、瀕危(EN)以及易危(VU)等級、接近威脅(NT)、無危(LC)、數據缺乏(DD)等級,也同時列出已滅絕(EX)和地區性滅絕(RE)類別的淡水魚類,預計一個月後公布初稿並召開公民論壇,匯集意見。香魚被列入「地區性滅絕」菊池氏細鯽被列入「瀕危」。由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與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合作彙整的新版淡水魚類紅皮書名錄,採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評估系統(IUCN Red List)的流程與方法,將所有蒐集到各種生物的資料,依照IUCN規範進行計算與統計,得到的結果依據其標準給予合適的等級。
李可韋
1作者 賴弘智、林翰揚、熊文俊、施志昀
來源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351736
描述 菊池氏細鯽Aphyocypris kikuchii(Oshima, 1919)爲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台灣的東部三縣,屬於小型淡水魚類,兼具生態與觀賞價值,由於近年來棲地的破壞及環境污染問題,使其族群分布範圍與數量逐漸減少,已逐漸成爲罕見魚種。
本研究採用成熟雌雄種魚各10隻,以人工2次注射腦下垂體(10μg/gwt)與LRH-A(0.2μg/gwt)研磨液進行催熟,並藉由種魚自然繁殖產卵與育苗試驗,以了解菊池氏細鯽之生殖習性與魚苗發育過程,期望逐步建立菊池氏細鯽之繁殖與幼苗發育的基礎生物學資料,並應用於種原庫建立或自然環境中之復育。
李可韋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舉辦尋找菊池氏細鯽寶寶的有獎徵答
說明
10/19星期一中午老師邀請三年級的同學來聽我們解說菊池氏細鯽的生態。.我們先告訴他們菊池氏細鯽的生活環境 習性和為什麼會瀕臨絕種而需要復育......等。因此學校老師指導我們養魚和復育的方法。我們為了讓他們更了解就舉辦了一個尋找菊池氏細鯽小baby的有獎徵答:請大家在水族箱裏面找找看菊池氏細鯽的小baby在哪呢?不過他們都沒成功?!為什麼菊池氏細鯽的baby這麼難找呢?因為牠跟孔雀魚的baby長得很像,老師故意把牠和孔雀魚的baby放在一起 讓大家搞混找不著。藉由這個活動讓我更懂得解說的方法。
呂研慧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愛地球團隊參觀訪問花蓮水產培育所
說明
10月14日下午我師帶我們去花蓮水產培育所參觀訪問。陳技士為我們解說室內的小魚缸裡飼養的各種不同的魚類。也帶我們到室外養殖區參觀解說各種飼養的魚類,有紅尼羅魚、吳郭魚、錦鯉魚......當然還有菊池氏細鯽。這個水產培育所養殖魚類的水是來自於山上的泉水,不是鯉魚潭的水。他還贈送我們許多的魚苗和田螺給我們在學校生態池學習養殖復育,真是太高興了!
丁子惟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到資訊教室填報研究檔案
說明
我們很認真地利用課餘時間到資訊教室觀看菊池氏細鯽的資料。發現菊池氏細鯽是花東特有種,但不是保育類動物!所以當很多人在野外發現了曾經消失的牠們,就想要復育牠們!我們小學生也因此加入復育菊池氏細鯽的行列。
丁子惟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利用魚缸造出菊池氏細鯽的家,可以進一步觀察牠的行為
說明
我們為了要觀察菊池氏細鯽的游泳方式及跳躍行為,就利用魚缸造了一個家讓菊池氏細鯽繁殖下一代。我們發現只要魚缸的水太淺,它就會跳出水面到地面,所以我們要用一個護網罩住魚缸,還要用打水器製造流水的感覺,讓他們能夠舒舒服服的繁殖下一代。
呂研慧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到圖書室和書店查閱有關菊池氏細鯽的資料
說明
我們發現菊池氏細鯽的資料很多的書都有介紹,都說這種魚已瀕臨絕種。應該早日歸出自然生態保護區。書上的圖片有的用照相,有的用畫圖,我們覺得畫圖比較真實好看!
姚柏廷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觀察學校生態池的菊池氏細鯽生長情況
說明
老師暑假時在學校的生態池裡放養了6條菊池氏細鯽,到現在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我們發現牠們在生態池裡越長越大,非常的高興!老師告訴我們生態池裡還要種植各種的水生植物才能讓魚兒有避敵、棲息和繁殖的空間,養魚時也不能用自來水,要有水撲滿比較好,剛好校長在旁邊設置一個水撲滿。生態池內除了有菊池氏細鯽,還有孔雀魚、大肚魚、小紅豆...等等小魚,他們和平相處,相安無事!老師要我們每週兩天下課時去觀察牠們生長的情況,會產生快樂的心情喔!
李可韋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丁子惟
標題 花蓮三棧溪護魚 學童放流魚苗復育
內容
花蓮區漁會與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三棧社區發展協會、古母協會和花蓮縣政府合作,舉辦「背著魚娃娃回娘家」魚苗放流生態體驗活動,邀請上百名國小學童背著魚苗在三棧溪放流。
放流魚苗包括菊池氏細鯽、台灣(魚固)魚和鱸鰻苗各3000尾,總計9000尾,由花蓮縣水產培育所和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提供技術支援。
主辦單位把魚苗分裝在塑膠袋中,由學童背著進入三棧溪水中放流:豐濱國小六年級學童很開心的說,今天是第一次參加魚苗放流活動,以前從來沒有放流過魚苗,感覺很好玩,不過今天天氣很熱,還是玩水比較好玩。
對於花蓮區漁會舉辦放流魚苗的復育活動,有村民則是持反對的態度,他說,沒有人會反對三棧溪護魚和復育的行動,但今天放流的魚苗並不是三棧溪的原生魚種,這種作法反而會破壞三棧溪原有的生態。
面對部分村民的反對聲浪,教授指出,今天放流的魚苗都是台灣東部溪流的原生魚種,棲息的水域只在三棧溪下游,且放流前已做過生態調查研究,並不會影響到三棧溪中上游的魚種。

丁子惟
9作者 丁子惟
標題 加強宣導台灣原生魚類對環境的重要性
內容
復育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營造環境,控制水的清澈度和水溫。只要環境適合加上沒有外來天敵的威脅,這些魚就能安心繁殖,但是在固定的養殖空間,控制數量相當重要,固定養殖空間魚的數量達到上限時,如果不將部分魚移往他,魚群見數量『額滿』了,就會停止繁殖。
保種復育是不得已的手段,最重要是保護牠們原有的棲地,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就不需要有復育的動作了。」唯有加強宣導台灣原生魚類對環境的重要性及其所面臨的生態危機,才能激發民眾保育的觀念。如果民眾都能發揮「護溪愛魚」的公德心,不隨意垂釣、捕撈,公部門在保護自然棲地上能更積極、迅速,這些已存活在台灣數千、甚至數萬年的原生魚種,才能再一次享受:「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的自在與快活。

丁子惟
8作者 李可韋
標題 校園也可打造台灣原生魚類水生走廊
內容
這裡是擁有全台灣第一條「台灣原生魚類水生走廊」的新北市新莊區裕民國小,養殖四十多種台灣原生魚類,漂亮的魚缸與美麗神祕的小魚,讓校園的一角熠熠生輝。鍾宸瑞是裕民國小的社會老師,同時也是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的創始者之一。
台灣原生魚類絕種危機之一是棲地的破壞,上游的農業行為造成土層滑落、使用農藥汙染水源;中游水泥化工程太多,截彎取直把魚類賴以為生的水生植物清潔乾淨;下游的廢水汙染嚴重。
鍾宸瑞認為復育魚類其實很簡單,大部分的原生魚類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重新建立起族群網,「但是破壞的速度總是太快,我不敢說我在復育,我在做的事情只能保種。」
台灣原生魚類分成兩種:第一種是溼地、埤塘型,政府少有生態地的保存、研究,處境相當危險,好在這種類型的魚類耐寒耐熱,適合一般的校園、社區生存;第二種是溪流型,由於政府會封溪,所以魚類保存較為完善,這種魚類對於水質的要求較高,一般民眾不容易飼養。
目前台灣原生瀕臨絕種最嚴重的魚類為菊池氏細鯽(Aphyocypris kikuchii)、青魚(Oryzias latipes)、以及史尼氏小(Puntius snyderi)。
菊池氏細鯽是生長在水田內的生物,牠的危機在於人類對於土地的運用,會將水池陸化作別的用途;青魚是素食者、卵生,與日治時期引進用來消滅孑孓的大肚魚的棲地不僅重複,且後者還是肉食、胎生,當幼魚出生時就有覓食的能力,可以將還未孵化的青魚卵食用,久而久之,青魚就漸漸消失在池塘中;史尼氏小是因為外來種的入侵,壓縮了生存空間。

李可韋
7作者 呂研慧
標題 復育菊池氏細鯽面臨無法大量復育的瓶頸
內容
主要生長在東部溪流的台灣特有種的淡水 魚「菊池氏細鯽」,因棲地遭嚴重破壞幾乎滅種,經花蓮縣水產培育所 培育6年後,卻苦於無合適的野溪放流,花蓮地區溪流生態 被破壞的情況嚴重可見一斑。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指出,「菊池氏細鯽」主要生長在東部溪流,但因棲地長年遭到嚴重破壞,目前僅剩花蓮的水璉溪還可找到少數的野生族群,水培所6年前開始展開復育,現已發展出完全養殖和復育技術,但經過調查發現,僅找到水璉溪和光復 鄉的馬太鞍 溼地野溪可以野放,面臨無法大量復育的瓶頸。
「菊池氏細鯽」主要分佈在台灣東部的宜蘭、花蓮和台東3縣的野溪,體長約8公分,成魚體型並不大,通常較易引起釣客的注意,一般多做為觀賞用,但不少民眾會抓來油炸食用。
早年除了水璉溪外,七腳川溪、花蓮溪等溪流,在水流平緩河段都可發現牠的蹤影,棲地遭破壞的情形嚴重,經評估原因為溪水污染、河川型態改變、人為整治河川、毒魚和電魚、外來種魚類入侵等,其中又以河水污染的問題最為嚴重,雖然牠並不起眼,卻是溪流環境生態是否受到污染的重要指標之一。

呂研慧
6作者 呂研慧
標題 強勢外來種對人類的威脅
內容
在遭到棄置或脫離管控的情況下,一般外來物種對於生態及人類多半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經整理如下:
1.掠食:
例如學區排水溝渠內常見的野生吳郭魚及鱧魚,幾乎已將原生魚種掠食一空。
2.競爭及排擠:
例如學區路旁常見的大花咸豐草,挾著優勢的傳宗接代方式,已使得原生植物的生長空間受到嚴重壓迫。
3.疾病或寄生蟲的傳染:
例如台灣因早年引進琉球松,也順道引入松材線蟲,造成後來大量松樹的死亡,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4.因物種雜交而改變原生物種的基因組成:
例如大陸畫眉鳥和台灣野生畫眉鳥雜交後,將威脅到台灣畫眉的純正血統。
5.生態系統的改變:
例如河流中處處可見的吳郭魚,不僅掠食台灣原生魚蝦,也徹底影響甚至改變了河流生態體系中的食物網。
6.經濟損失:
例如學區水溝、渠道內處處可見的福壽螺,政府及民間每年均需花費許多經費來防治,但始終沒辦法徹底根治。

呂研慧
5作者 姚柏廷
標題 酥炸外來種魚虎,保護原生種
內容
紅線鱧俗稱魚虎,耐酸化、低溶氧、高污濁的水域,是掠食性強的外來種。有些店家致力推廣美味魚虎料理,讓大家吃美味的鮮魚之餘,也能為保護台灣原生魚種出一份力。他們說烤魚虎其實也很香酥,只是比較不油潤,肉片雖然切得很薄,但是魚本身的鮮味還蠻重的,所以嚼起來倒也挺有滋味,建議可以搭美乃滋或蕃茄醬會比較順口喔!

姚柏廷
4作者 丁子惟
標題 吃掉外來種魚類也可以保護菊池氏細鯽
內容
菊池氏細鯽除了珍貴稀少外,60年前菊池氏細鯽就是象徵當地的台東池上便當第1代主菜,與台東池上有著很深厚的文化關係,但卻面臨著許多外來魚種的威脅。目前濕地菊池氏細鯽面臨著的威脅是農業用藥和外來種魚類的競爭,在魚池內發現大大小小的泰國禮,數量眾多。泰國鱧成體在台灣水域幾乎沒有天敵,唯一天敵就是人類,目前有人正積極的與生態專家研究如何進行外來種的移除,來保護菊池氏細鯽,在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泰國鱧線鱧屬於高價魚,越南甚至有專做線鱧料理的餐廳;在花蓮瑞穗、玉里的菜市場也有販售線鱧,主要消費者是來台工作東南亞籍勞工或配偶,或許花蓮可以思考如何有效開發利用。

丁子惟
3作者 李可韋
標題 菊池氏細鯽和紅尼羅魚、錦鯉養在一起,放流變「放死」。
內容
我在資料上發現:花蓮縣光復鄉公所為了「要讓民眾有魚可釣」,在吉利潭放生大量外來魚苗和菊池氏細鯽,但地方生態保育人士認為這種行為可能會讓花東特有的菊池氏細鯽被吃光。報導指出光復鄉公所在馬太鞍溪上游的吉利潭放流來自花蓮水產培育所的草魚、鯉魚、紅尼羅魚、錦鯉還有台灣特有的菊池氏細鯽魚苗共二千五百尾,他們認為這樣放魚就可為吉利潭注入「新生命」, 吉利潭下游可通馬太鞍溪,原本就是原生的菊池氏細鯽、高體鰟鮍、與革條副鱊的棲地。吉利潭的原生種魚類,包括這次放養的菊池氏細鯽,和紅尼羅魚、錦鯉養在一起,根本死路一條,放流變「放死」。 這個行為使少數還有菊池氏細鯽的棲地毀於一旦。真令人傷感啊!

李可韋
2作者 姚柏廷
標題 入侵台灣河川的「三劍客」
內容
近年來有人將琵琶鼠魚、泰國鱧魚、吳郭魚合稱為入侵台灣河川的「三劍客」。 因為這些外來客生存的本事要得:耐汙性、護幼存活能力超強,特別是泰國鱧魚及魚虎的凶猛掠食特性,台灣河川新霸主非其莫屬。
1.琵琶鼠魚 俗稱 垃圾魚 是人見人討厭的魚種。 河邊 溪邊 岸邊 魚屍體最多的也是它 這種魚的魚皮外殼很硬 連水鳥都懶的理它 因此就更不會吃琵琶鼠魚。 加上繁殖快 連人們都嫌名字不雅不願意吃它 所以等於是沒有天敵 。
2.泰國紅腺鳢魚 如稱 魚虎 泰國鱧因為擁有連鋼絲都可以咬斷的利牙,得到魚虎的稱號,只要2年的時間就可以從可愛的小魚,長成1公尺長、重達30台斤的水中惡霸 不僅是對本土性魚類造成嚴重的傷害 水庫內原有的大頭鰱、草魚也都難逃被魚虎吞食的命運 魚虎生性凶殘,而且牙齒相當尖銳 對下水戲水的民眾也會造成危險 有時連再水庫 水池裡覓食的小型水鳥也難逃被吃的下場 是目前台灣外來魚種 被列入第一號戰犯的名單。
3.吳郭魚是由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 於1946年從新加坡 引進俗稱「在來種」或是「土種」吳郭魚,又稱「南洋鯽仔」、「黑鯽仔」,後人為了紀念兩位先生引進的功勞,特別取兩位先生的姓氏來命名為「吳郭魚」,當初所引進的魚種屬於熱帶魚種比較不耐寒冷 但是在台灣經過數十年的演化 適應 交配 目前是數量最龐大的外來種魚類 後來又引進許多品種 例如 吉利慈鯛 尼羅慈口孵魚 莫三比克口孵魚 甚至是野外混種雜交的福壽魚 佔領了全台灣大部分的河川 溪流 水庫 大埤 野塘 湖泊 溝渠 灌溉池 河口 等等。

姚柏廷
1作者 姚柏廷
標題 在花蓮縣吉安鄉的灌溉溝渠發現菊池氏細鯽
內容
聽說在30多年以前,台東的池上便當中有一種炸得香酥的小魚–菊池氏細鯽,這種小魚已好久沒有出現在花東河川了。但是最近老師竟然在花蓮縣吉安鄉的灌溉溝渠發現了,而且還要教我們認識和研究,真是讓人興奮不已!菊池氏細鯽只產在花東、宜蘭的台灣原生魚種,魚體很小,最大可以到7~8公分,目前,我們發現的魚體只有大約4~5公分。聽說以前花蓮的農民稱牠為「瘦魚仔」或「田魚仔」,因為牠都在灌溉溝渠和田裡活動,農民用乾芒的葉綁蚯蚓,就能從水溝中釣起魚體較大的細鯽。台東池上以前這種魚很多,便當業者就捉這種魚炸成一團做便當菜,香酥好吃。慢慢地,政府把土溝改成水泥內面工,方便管理和農作,農民也開始使用農藥;另一方面,有人從台灣西部引進溪哥、台灣石賓(魚賓),這兩種西部來的魚種,成為東部河川的強勢魚種,牠們會吃菊池氏細鯽的卵,在這種環境變化下,菊池氏細鯽才會瀕臨絕種。

姚柏廷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台灣常見魚類圖鑑5.溪流與河口魚
作者 李嘉亮
出版社 戶外生活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本書將魚類棲息於不同水域中多采多姿的一面介紹給讀者,使讀者能進一步了解魚類生態>首先認識淡水、鹹水、海水魚類的生態;再介紹常見的淡水魚類的分類。然後再一一介紹各種溪流與河口魚類的分類、漁法與釣法和食譜。其中也有介紹菊池氏細鯽的資料和飼養魚類的要訣。
導讀
我從這本書上看到生存於溪流和河口的各種魚類圖片和生態。作者將每一種魚的形態和特徵很詳細的解說,甚至把他們會在哪裡出沒?在哪一個季節出沒?可不可以或怎樣烹煮比較好吃,都寫得很詳細。
呂研慧
4書名 咱ㄟ淡水魚
作者 李嘉亮
出版社 尖端出版社
簡介(摘要)
臺灣是海島國家,有豐富的魚產海鮮,住在海島臺灣,理所當然經常吃附近海域的魚,因此締造臺灣豐富的海鮮文化傳統。魚肉含有豐富蛋白質、胺基酸、魚油(DHA及EPA)、多種維生素及微量礦物質,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營養肉品。只是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認為海魚比較鮮美,多數人也偏好吃海魚,但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吃魚鮮反而變成一件破壞生態之事。加上越大型的海魚重金屬含量越高,聰明選擇淡水魚+正確的烹調手法,淡水魚的美味一點也不輸給海水魚!
導讀
本書以為吃淡水魚的文化,搭上綠地球、有機環保概念,除了一樣能滿足人民對於吃魚獲得健康的希望與需求,還能夠讓四周的大海有喘息的機會。另外,書中提及大量臺灣早年與淡水魚相關的俚語與趣談,更能一窺當時庶民生活的情景與餐桌風景,其中珍貴的進補文化與一些幾近失傳的飲食傳統,也能喚回年輕一輩的記憶,並值得推廣與傳承!
李可韋
3書名 台灣淡水魚圖鑑
作者 陶天麟
出版社 人人出版社
簡介(摘要)
全世界的魚類共約26,000多種,其中有41.2%為淡水魚類,所占比例雖比海水魚少,但因全球淡水水域的體積只占地球水體的0.01%不到,而卻有近半的全球魚種生活在淡水水域中,故淡水魚之相對豐度遠比海水魚要高的多,主要原因是因為陸地河川易受地理隔離阻絕,有助於特化的緣故。台灣的淡水魚類超過164種,其中有60餘種是只能在純淡水的河川、湖泊、埤塘中生活的初級淡水魚,另外100餘種則是在河海交匯的河口及受海水漲潮所及的河段中所發現的魚類,包括20餘種可生活在淡水及河口一帶,22種可以雙向洄游,也就是一生中會經歷淡水、河口及海洋三種環境的魚種,以及51種只在河口及海洋,而不會侵入純淡水域的種類。在這些魚類中,至少有34種以上是台灣的特有種,約占全部魚種的1/5。
導讀
本書作者為長期從事野外淡水魚類生態觀察記錄者,除文字詳盡外,另搭配完整的生態攝影圖片,適合一般大眾及對淡水魚生態有興趣之研究者參考使用。本書的第一部分針對台灣的淡水魚類做一廣泛的概述,包括種類、分布、棲息環境介紹等;第二部分為圖鑑,分別就台灣的一百多種淡水魚進行詳細的外型及生態習性說明,值得一提的是,絕大部分的種類皆附有棲地水域水底攝影圖片,為目前國內同類出版品之創舉,將為讀者帶來更詳盡的參考。
姚柏廷
2書名 早安淡水魚
作者 黃淑惠
出版社 紅蕃茄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臺灣是東西最寬處一百四十四公里,南北長達三百九十四公里的縱長形海島。島上河川很多,計有主要河川十九條,次要河川三十二條,普通河川一百條,以南北縱貫全島的中央脈為主要分水嶺,因此大都是東西走向,河短而水流急,乾旱季節水量匱缺,下起雨來又容易暴漲。由於大多數河川各自入海,不相流通,加上四面環海,不容易受到外來的千擾,於是不但衛育淡水魚種類在一百五十種以上之多,並且擁有不少臺灣特有的珍貴品種。
導讀
這本書介紹分布在臺灣河川上、中、下游、河口、池塘、湖泊的淡水魚九十六種,希望透過書中精美正確的圖畫文字,讓大家認識生活上容易遇見的淡水魚,了解這些魚的形態、習性、生態等,激起關愛臺灣淡水魚的愛心。
姚柏廷
1書名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蝦圖鑑
作者 周銘泰、高瑞卿、張瑞宗、廖竣
出版社 晨星出版社
簡介(摘要)
本書是2011年出版《臺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的修訂新版,新版中加入了近年來學者們發表的新種與新紀錄種,並擴大淡水魚的定義,將凡是能進入河口區的海魚都編列進來。物種主要以科名英文字母依序介紹,講解關於其活動環境、生活習性、形態特徵、防禦方式及攝食種類,並於側欄標註物種的鹽度耐受度等資訊;至於常見外來種魚蝦部分則編列於書後以附錄方式簡介。
臺灣島上遍布溪流,除了大、小型溪流外,野塘池沼、水田溝渠、湖泊水庫或是河口汽水域都有機會觀察到淡水魚蝦的蹤跡,而淡水魚蝦是臺灣溪流生態中最重要的成員,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淡水魚蝦之美,本書收錄了420餘種淡水及河口魚類及40種原生淡水蝦類,透過作者們將多年來對於淡水魚蝦觀察的發現及心得分享,引導進入多彩多姿的淡水魚蝦世界。
導讀
近年來網路資訊發達,臺灣淡水域魚類或鰕虎科及白鰻、鱸鰻這類的兩側洄游魚類也漸漸明朗化。因為資訊的公開與傳遞,以至於魚類資訊越來越多,而相互討論的同好也逐漸增加;那些漂亮的枝牙鰕虎屬或韌鰕虎屬等也相繼有了新記錄及未描述種類,更發現了不少讓人驚奇的魚種,像是淡水的石狗公、裸胸鯙等,可見臺灣的溪流淡水域魚類其生物多樣性之高。
  在臺灣面積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高山、丘陵、平原等地形,孕育出的河川型態也非常多元,如西部河口紅樹林與潟湖泥質、沙質地帶魚類的神祕生態;東部河口石礫灘生態;河口沒口下游孕育了海魚進入河川下游生態;東部獨立溪流迎接在海中漂浮好幾個月的兩側洄游魚類生態;由黑潮帶來異鄉客新記錄種的生態系,還有臺灣各地初級性淡水魚經長久演化所分支的特有種,也就是在世界鮭魚分布最南限的溫帶魚種,我們的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可見臺灣的淡水及河口魚類資源是多麼豐富。
丁子惟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喜歡養魚的老師在吉安鄉的一條灌溉水溝裡發現一種小魚,他放養在學校的生態池中讓我們觀察研究。我們仔細觀察發現牠的身形嬌小,魚鱗發出銀色光澤,看起來非常的特殊漂亮,很會跳來跳去。為了想了解這是什麼魚啊?我們在圖書館查了各種魚類圖鑑也一無所獲,於是將照片寄給花蓮水產培育所研究魚類的專家朋友,結果他說這是花東特有種的菊池氏細鯽,而且野外很少見。令人興奮的是:我們也在109年4月8日的更生日報上發現花東地區正有一群人在搶救及復育這種在野外消失30年的魚類,而且牠還曾經是池上便當店的菜色呢!這些小魚為什麼會消失?為什麼又被復育?怎樣復育?我們因此也想加入搶救的行列。
丁子惟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喜歡養魚的老師在吉安鄉的一條小河裡發現一種小魚,他放養在學校的生態池中讓我們觀察研究。我們仔細觀察發現牠的身形嬌小,魚鱗發出銀色光澤,看起來非常的特殊漂亮,很會跳來跳去。為了想了解這是什麼魚啊?我們在圖書館查了各種魚類圖鑑也一無所獲,於是將照片寄給花蓮水產培育所研究魚類的專家朋友,結果他說這是花東特有種的菊池氏細鯽,而且野外很少見。令人興奮的是:我們也在109年4月8日的更生日報上發現花東地區正有一群人在搶救及復育這種在野外消失30年的魚類,而且牠還曾經是池上便當店的菜色呢!這些小魚為什麼會消失?為什麼又被復育?怎樣復育?我們因此也想加入搶救的行列。丁子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