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的故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調查及棲地環境影響之研究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就在學校旁,而在社區長老述說的歷史裡,原是一片青青草原,每到春、夏的夜晚,總是螢火紛飛,但到日治時期種了很多的甘蔗,為了增加產量來製糖,而噴撒了的化學肥料,導致許多生物跟著螢火蟲一起消失,直到2002年因愛台十二建設–綠色造林計畫(羅尤娟、廖秀蓉,2014)種下樹苗後才有動、植物回來,連生態指標螢火蟲也回來了。
研究者從小學六年級時參與螢火蟲導覽課程,並考取解說員證照。與研究人員一同執行2018-2020兩年的監測調查,監測點為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南環4k處(以下稱為南一)如圖一,調查結果發現螢火蟲種類兩年由7種增加至9種,也察覺到棲地改變似乎會影響螢火蟲數量與種類,因此決定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棲地環境之研究」作為本次研究之主題。
理念與目標
(一)調查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種類與數量
(二)探討環境變化與螢火蟲數量之相關性。
(三)了解這段期間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如何保育。
研究方法
(一)調查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種類與數量
先透過書籍翻閱及校內、校外大大小小螢火蟲的相關課程及講座,了解螢火蟲的相關知識,持續兩年每月兩次進行日、夜間的螢火蟲監測。
日間監測使用攔截網調查法,利用透明布幕進行攔截螢火蟲,於布幕的下方盆子內倒入丙二醇和酒精(此溶液較不會破壞環境及造成環境汙染)以便收集標本,最後紀錄盆內螢火蟲種類及數量。
夜間監測使用穿越線調查法,在一百公尺的範圍使用網子撈取螢火蟲採樣並記錄。
(二)探討環境變化與螢火蟲數量之相關性
觀察記錄南一區環境的重大變化事件,再與螢火蟲的監測資料互相對照分析,找出兩者相關性調查。
(三)了解這段期間螢火蟲如何保育
訪談棲地保育協會專家葉美青老師、及在地專家傅元陽老師,從中了解專家在棲地保育的看法及保育方法。
預期效益
要達到保育的效果要從學校開始,讓已成為導覽員的學員發揮同儕之間的影響力,去推動環境保育的觀念,落實在學生的生活中並有在地參與感。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何健鎔、方華德、呂俊緯 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2019-03-14_1619028027.pdf 描述 臺灣產邊褐端黑螢之生活史特性與分布 螢火蟲是早期臺灣農業生態系中的常見昆蟲,由於農業發展遍程中農藥的遍度使用、水稻品種及耕作方式的改變,導致原有的生態系昆蟲物種組成產生變化,從水田昆蟲相的改變便可略知(鄭及朱1999)。如邊褐端黑螢(Absconditaterminalis)是往昔農田間常見的螢火蟲之一,主要分布於山區果園、休耕農田及草生地等棲地,現今野外族群已不復往昔。近年來政府正積極推動生態旅遊,賞螢活動可兼顧螢火蟲保育與創造地方產值的雙贏局面(楊1998)。 以阿里山地區為例,1989年起首推螢火蟲生態導覽活動後,引起各方的矚目,成為全臺最具代表性、指標性的賞螢地點之一(何等2009);自2003年起每,年於4月及5月間螢火蟲發生季節,由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嘉義縣政府及嘉義林區管理處共同舉辦「與螢共舞」系列活動,並藉助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之行銷來推廣與宣導,結合社區與民宿業者共同努力推動,增加遊客夜間自然體驗活動,提高山區的生態民宿經濟收入,對於當地的民宿賞螢活動估計每年有新臺幣9億元的年營收(何等2009),這是目前臺灣著名的生態產業項目之一。除了黑翅螢(Absconditacerata)是重要的賞螢明星物種外,邊褐端黑螢也是極具觀賞價值的物種,值得推廣與應用。螢火蟲發光是最吸引人矚目的焦點,也是科學家想要探討的現象。 Tsaietal.(2014)與胡等(2016)曾以邊褐端黑螢作為研究材料,以X光影像探討螢火蟲發光機制,在螢火蟲發光生理基礎研究工作上獲得良好的成果。為能加強保育臺灣螢火蟲,生活史研究是重要的基礎工作,由於在陸生熠螢類螢火蟲飼育研究上起步較晚,且論述甚少,有關生活史、飼育空間、食物分配、天敵捕食、疾病傳染及種內攻擊等諸多問題,仍須兊服解決。 Ballantyneetal.(2013)之分類文章中曾提及本種幼蟲以麵包蟲(Tenebriomolitor)當作食餌,飼育邊褐端黑螢幼蟲能完成其生活史,但未提及詳細的飼育方法。何等(2014)曾以自行設計“陸生垄熠螢幼蟲飼育法”裝置飼育黑翅螢幼蟲,已成功利用舉尾蟻(Crematogasterspp.)飼育幼蟲,且能夠完成其生活史,而黑翅螢與邊褐端黑螢為同屬之螢火蟲,食性也相似,本研究依據此一方法再進行改良,以探討其生活史,並建立其生物台灣生物多樣性研究(TWJ.ofBiodivers.)20(2):85-95,201887學的基礎資料。惟邊褐端黑螢在臺灣分布現況尚缺乏有系統性的完整調查,拜10年來網路與科普推廣之賜,透遍資料蒐集比較與分析,有助於擬定其未來保育策略,供作保育行政上之參考。 | 黃軍皓 | |
9 | 作者 何健鎔、張秀姈、蔡娜樺、姜碧惠、朱建昇、劉榮源 來源 嘉義山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及生態導覽解說手冊製作 描述 嘉義山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及生態導覽解說手冊製作 本研究自 94 年 3 月至 95 年 2 月間調查嘉義山區之螢火蟲資源,調查區包 括阿里山鄉、梅山鄉、竹崎鄉、番路鄉等四個鄉鎮,共記錄 2 科 11 屬 37 種, 分別為黃胸黑翅螢、黑翅螢、大端黑螢、三節熠螢、端黑螢、紅胸黑翅螢、 小紅胸黑翅螢、紋螢、擬紋螢、高山紋螢、暗褐脈翅螢、黃頭脈翅螢、長翅 脈翅螢、黃肩脈翅螢、梭德氏脈翅螢、台灣窗螢、山窗螢、紅胸窗螢、突胸 窗螢、赤腹窗螢、橙螢、鋸角雪螢、蓬萊短角窗螢、神木螢、雪螢、北方鋸 角螢、細身鋸角螢、雲南扁螢、赤腹櫛角螢、黑腹櫛角螢、赤雙櫛角螢、雙 色垂鬚螢、奧氏弩螢、洛氏弩螢、紅弩螢、姬弩螢及大場雌光螢等。選擇 14 處樣點,作全面詳盡調查,紀錄各類之物種、數量、分布地點、海拔高度、 棲地類型等之基本資料,以瞭解調查區域內螢火蟲分佈的概況,分析棲地完 整性及影響螢火蟲生存的環境因子,作為螢火蟲棲地保育經營管理之參考。 依螢火蟲種類、數量、景觀性、安全性與遊客體能等項目,評估區內適當賞 螢地點,作為開發新型態之生態旅遊,提高嘉義山區的旅遊品質及生態產值。 依據嘉義山區螢火蟲資源調查的結果,編撰出版「諸羅賞螢趣」生態旅遊推 廣書刊,提供相關單位、業者與遊客更多的螢火蟲基本生態資料與相關旅遊 訊息,以便作為導覽解說與後續旅遊景點規劃之參考,讓休閒觀光旅遊內容 更為豐富。 | 黃軍皓 | |
8 | 作者 何健鎔、吳加雄、陳郁蕙、楊平世 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E7%99%BC%E5%B1%95%E8%9E%A2%E7%81%AB%E8%9F%B2%E7%94%9F%E6%85%8B%E7%94%A3%E6%A5%AD.pdf 描述 生態產業新趨勢-以阿里山賞螢產值及發展為例 整理阿里山地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共紀錄2科11屬42種,依據成蟲出現的季節種類可規劃賞螢活動:春季為黑翅螢、大端黑螢;夏季為端黑螢、三節熠螢;秋季為山窗螢、橙螢;冬季為神木螢、鋸角雪螢。 | 黃軍淇 | |
7 | 作者 鄭明倫 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E8%9E%A2%E7%81%AB%E8%9F%B2%E7%99%BC%E5%85%89%E9%9B%8C%E8%9F%B2.pdf 描述 專題報導-螢火蟲的傳承之道 螢火蟲在分類上屬鞘翅目螢科,全世 界大約有二千餘種,分布在極地和紐西蘭 以外的世界各地,熱帶地區的種類較多。 跟其他甲蟲相較,牠們的外殼較軟,腹部 各節的連結較具彈性。已知的螢火蟲幼蟲 都會發光,但約有1/4 到1/3 種類的成蟲 是在白天活動,只能發出微弱光或根本不 發光,主要依靠氣味尋找配偶。 夜間活動的種類則可分成 3 種主要的 發光求偶形式:第一類是雌蟲發光,吸引 不發光或僅發微弱光的雄蟲前來;第二類 是兩性都會發出持續光或斷續光;第三類 是兩性都會發出閃光,可以利用閃光訊號 「對話」,當中有某些種類演化出齊爍行 為。但是無論何種發光類型,化學訊號或 多或少仍在求偶過程中發揮功能。 許多螢火蟲體內含有有毒或辛辣的化 學物質,對一般的捕食性天敵來說不好吃, 甚至可能致死,因此發光也被認為具有警 告夜行性天敵的功能,如同鮮豔或高反差 的警戒色之於日行性天敵一般。幼蟲是肉 食性的,獵殺小型無脊椎動物或取食其他 動物屍骸。大多數種類羽化為成蟲後便不 再進食,或僅舔食露水或植物的蜜露,但 美洲有一個類群的成蟲會捕食其他種類的 螢火蟲,甚至同類相殘,是當中的異數。 | 黃軍淇 | |
6 | 作者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及復育規劃 (期末報告) 來源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家圖書館) 描述 本研究調查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之螢火蟲資源,調查區包括茶亭、林間教室、竹林、櫻花林等四個區域。截至 96 年 3 月底共記錄 5 屬 11 種,分別為大端黑螢( Luciola anceyi )、黑翅螢(Luciola cerata )、三節熠螢(Luciola trilucida)、紅胸黑翅螢(Luciola kagiana )、小紅胸黑翅螢(Luciola satoi)、紋螢(Luciolafiliformis)、梭德氏脈翅螢(Curtos sauteri)、紅胸窗螢(Pyrocoelia formosana)、山窗螢(Pyrocoelia praetexta)、橙螢(Diaphanes citrinus)、赤腹櫛角螢(Vestaimpressicollis)。本研究作全面詳盡調查,紀錄各類之物種、數量、分布地點、棲地類型等之基本資料,以瞭解調查區域內螢火蟲分佈的概況,分析棲地完整性及影響螢火蟲生存的環境因子,作為螢火蟲棲地保育經營管理之參考。就賞螢資源而言,4 月間的賞螢種類以黑翅螢及大端黑螢為主要。5 月間的賞螢種類以三節熠螢及小紅胸黑翅螢為主。四處賞螢地點,經估評结果以林間教室較優,但必需管制光害問題,才能提昇賞螢的品質。 | 黃軍淇 | |
5 | 作者 吳加雄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fv8k2r 描述 從1998年11月至2000年4月,選擇東勢林場進行場內螢火蟲資源的定性及定量調查,經1年多的調查發現東勢林場共有螢火蟲5屬9種即熠螢屬之黑翅螢(Luciola cerata)、紅胸黑翅螢(L. kagiana)、大端黑螢(L. anceyi)、端黑螢(L. gorhami);脈翅螢屬之梭德氏脈翅螢(Curtis sauteri);窗螢屬之大窗螢(Pyrocoelia praetexta)及紅胸窗螢(P. formosana);短角窗螢屬之橙螢(Diaphanes citrinus);及垂鬚螢屬之雙色垂鬚螢(Stenocladius bicoloripe)。其發生時間分別是:黑翅螢成蟲從3月底至5月中旬,大端黑螢成蟲從4月初至4月中旬,紅胸黑翅螢成蟲從4月初至4月中旬,端黑螢成蟲從7月中至7月底,橙螢成蟲從10月中至11月初,大窗螢成蟲從10月底至11月底,梭德氏脈翅螢成蟲從5月初至5月中旬,雙色垂鬚螢成蟲出現在10月底,紅胸窗螢成蟲出現在3月初到3月底。而以發生數量來說,3月到5月,以黑翅螢為優勢種;6月至7月則是大窗螢幼蟲及端黑螢成蟲最常見;8月至10月以大窗螢幼蟲及橙螢幼蟲最常見,11月則是橙螢及大窗螢成蟲最常見;而從11月至次年4月以端黑螢及黑翅螢的幼蟲為最常見。東勢林場內螢火蟲資源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有小木屋太多及螢火蟲棲地附近燈光所帶來的的燈光干擾、整地造成的棲地破壞、賞螢遊客的捕捉及賞螢時手電筒所帶來的干擾、經營管理者的態度。 | 黃軍皓 | |
4 | 作者 葛兆年、許詩涵、陳一銘、楊懿如 來源 林業論壇file:///C:/Users/fyjh%E5%9C%96%E6%9B%B8%E9%A4%A8/Downloads/%E5%B0%88%E8%A8%8A_150-2-3.pdf 描述 大農大富平地造林對保育本土生物多樣性的貢獻―以鳥類為例 | 馬曉瑜 | |
3 | 作者 陳燦榮、鄭明倫 來源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委託辦理計畫 描述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資源調查暨解說手冊出版計畫結案報告書 | 馬曉瑜 | |
2 | 作者 葛兆年、陳一銘、許詩涵 、王立豪、艾慶華 來源 林業研究專訊 ,第20卷第6期,頁26-31 描述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人工林棲地動物調查報告 | 馬曉瑜 | |
1 | 作者 吳加雄、何健鎔、鄭明倫、楊平世 來源 台灣昆蟲雜誌,第32卷,頁249-269 描述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及其資源利用 | 馬曉瑜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黃軍皓 標題 反思 內容 身為學生我們可以做什麼? 黃軍皓 做一個研究是相當困難,具有挑戰性的,在監測過程中會學到生活中不會學到的知識,像是環境層面的議題,而這些議題能夠讓我更深刻體會到人與環境的生態系,我希望能透過一個環境的研究,讓更多人知道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能變成現在不是一蹴可成。 馬曉瑜 雖然參與的活動較少,多為軍皓告訴我,讓我在螢火蟲季帶人進行英語解說有更多可以進行分享,透過跟願意參與這項活動的人分享更多有關螢火蟲保育的方式以及可以怎麼去看螢火蟲,既不會干擾螢火蟲,自己也能夠看到螢火蟲的美。 黃軍淇 我會在校內跟同學分享螢火蟲的保育知識,為在地生態盡一份心力,讓更多人知道破壞遠比復育來得容易,但是要讓一個地區的生態復育,需要更長久的時間。所以我覺得這份論文其實就是在告訴大家,在我們不經意的地方,有很多人在為了我們居住的環境付出,可是我們通常只看到表面的榮光,而忽略背後的艱辛歷程。 | 黃軍皓 |
9 | 作者 黃軍皓 標題 寫小論文的心路歷程 內容 一開始選擇了這個題目是因為餐宇了解說員、導覽員、監測員的活動,有機會在學校發揮自己的專長是一個非常開心的事情,所以決定用這個當作小論文的主題。從領起點開始,對於小論文是一問三不知,並在課程中慢慢地學習,期間與老師、父親、同學、在地專家布段的討論修改,逐步累積自己的常識與知識,也慢慢地學會論文的格式、架構、內文應該要如何寫會比較好,而當完成那一刻,真的讓我喜極而泣。學習這些絕不是為了比賽,而是為了未來的自己,我未來想要成為一個為家鄉出一份心力的人。 | 黃軍皓 |
8 | 作者 黃軍淇 標題 跟父親和哥哥一起討論小論文 內容 小論文由哥哥主導,我覺得自己在其中只是小螺絲釘,但現在我比較知道小論文在寫什麼,架構又要如何進行,跟哥哥一組就是大部分的論文書寫的人較多是哥哥,我的部分只有在訪談時的紀錄,在寫論文的部分因為我還沒有上課,所以不太清楚,現在比較清楚的是論文內容如何進行表達。在跟父親與哥哥討論之後,有比較理解如何去跟哥哥一起修改小論文的內容。 | 黃軍淇 |
7 | 作者 黃軍淇 標題 暑假的大農大富論壇 內容 當日有東華大學的老師來教氣象觀測,在大農大富放置了多個氣象站,以便往後觀察大農大富的氣象變化。在論壇中父親分享時提到自己在書局中翻閱的書中有勘誤的部分,當時我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因為這件事情只是在我生活中提到,並未想到父親會在這樣盛大的場合跟大家分享。我哥哥黃軍皓也有上台進行各社區的報告,哥哥代表大豐社區去進行監測分享,哥哥在台上分享時,我覺得明年不知道我會不會也有上台分享的機會。 | 黃軍淇 |
6 | 作者 馬曉瑜 標題 製作小論文 內容 在每次自主專題研究課程中,老師教小論文的架構分別是要寫什麼,然後幫我們報名花蓮縣小論文競賽,讓我好緊張,因為我的知識不如同組的黃軍皓、黃軍淇從國小就跟著爸爸、媽媽在做螢火蟲監測,也有考到解說員的證照,所以對於這一部分非常的了解,讓我很擔心自己不夠認識螢火蟲,沒辦法一起完成,但是軍皓就鼓勵我,希望我加油一起來完成我們的小論文。 | 馬曉瑜 |
5 | 作者 黃軍皓 標題 訪談的心得 內容 在2020年10月2日由軍皓和軍淇至青陽農場訪談葉美青與傅元陽老師,在訪問兩位老師對於棲地保育看法的過程中,觀察到老是們對這件事情相當的認真,不管事在敘述環境、人、物種三個面向,表現出了相當的專業與嚴肅的態度,而這些都是我們在做事時因有的態度。 除此之外也在訪談後更加了解了,棲地對動植物的重要性,要是沒有好的棲地就不會有生物出現,至樣也會連帶影響我們的人類的生活。 | 黃軍皓 |
4 | 作者 馬曉瑜 標題 第一次接觸螢火蟲 內容 心得 第一次接觸螢火蟲是因為社區與學校的螢火蟲課程,也在當時加入了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英文導覽,在這當中也和我的組員一起討論了在大農大富的螢火蟲種類和習性,在學習導覽的過程當中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對我的英文能力是非常欠缺自信的,害怕帶了導覽連一句話都不會說,但在這當中上了許多課程,把學弟妹當成觀光客一樣的練習,之後也這樣更加有了自信。 | 馬曉瑜 |
3 | 作者 黃軍淇 標題 深度訪談心得 內容 2020年10月2號,我們到青陽農場拜訪傅元陽老師和葉美青老師,去作深度訪談,老師們當天剛好有空可以接受訪談,所以我們訪談就在連假的星期五下午展開了。 一開始,我們先問比較廣泛的問題:「如何保育?」,老師回答:「首先要把保育分成保護棲地和培育物種,而保育一定要由棲地開始做起,剛開始平森要種樹時,是老師向臺糖公司要求未來不能使用農藥除草,所以現在才有螢火蟲可以看。」,接下來,我們又問老師:「如果我們的身分不同要怎麼執行保育?像是志工、一般民眾或是學生?」,老師回答:「我們身分不同能做的事也不同,志工可以向民眾推廣保育的重要;學生可以在校內可以宣傳,發揮同儕之間的影響力。」 我們用互動式的訪談,讓受訪者以十分輕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不便表達的訊息,應用角色互換的模式產生議題上的共鳴,進一步了解研究主題的核心資訊,這就是深度訪談有趣的地方,今天的訪談讓我獲益良多。 | 黃軍淇 |
2 | 作者 黃軍淇 標題 第一年螢火蟲監測心得 內容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就在我家隔壁,但是在我的小時候根本不認識大農大富,直到上了小六才跟著父母接觸大農大富的相關活動,一開始我們就是從賞螢開始認識大農大富,我們先後參加2017到2020的賞螢季,但是螢火蟲長久以來關於大農大富螢火蟲的監測調查資料並不完整,所以由葉美青老師、傅元陽老師以及陳燦榮老師所帶領的監測志工隊從2018年8月開始慢慢展開了。 第一年,我們一家被分配在最有看頭的一個地點,因為剛開始的監測調查是在秋冬季節,所以螢火蟲種類雖然不少但是數量卻沒有觀賞價值,直到到了春天數量才有回溫的跡象,一直到高峰期的3、4月,抓到數量竟然有450隻,450隻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大概只有這個時候有那麼多。 在第一年的監測中我得到平常上課得不到的知識,知道了一些親身無體驗才知道的事情,我覺得監測對當地有益無害,但是怎麼持續變成大家的共同問題。 | 黃軍淇 |
1 | 作者 黃軍皓 標題 螢火蟲調查心得 內容 心得 從2018年起,因家庭活動參與了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間測調查,在監測的過程中學到了螢火蟲的生活習性,例如:黃緣螢都在靠水的地方飛行,另外也看見了螢火蟲棲地的變化,就在2019年11月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林下經濟計畫,在本研究者監測路徑上種下了山藍,並於隔年3至4月出現了大量的黑翅會螢族群。但在2020年6月時因林試所的混農林計畫(注一),要將黑翅晦螢另一個重要棲地開挖,在本研究推測下會大大影響到螢火蟲的數量,研究者也會繼續做監測。 在做調查的過程中,讓我學習到了不只是螢火蟲,還有觀察力。透過自己的觀察能有自己的想法,而這也想法能用監測的結果來驗證對錯,也希望這些有關環境教育的想法讓大家知道,讓台灣和世界更美好。 注一 混農林計畫:林業試驗所近年來執行之混農林業相關研究,主要目標是在已開墾之農地上造林,以發展適合台灣山地永續經營的混農林業系統。(林業試驗所。2016) https://www.tfri.gov.tw/main/page_view.aspx?siteid=&ver=&usid=&mode=&mnuid=5366&modid=1400&cid=1433&noframe=) | 黃軍皓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網址 https://hdl.handle.net/11296/fv8k2r 網站簡介 從1998年11月至2000年4月,選擇東勢林場進行場內螢火蟲資源的定性及定量調查,經1年多的調查發現東勢林場共有螢火蟲5屬9種即熠螢屬之黑翅螢(Luciola cerata)、紅胸黑翅螢(L. kagiana)、大端黑螢(L. anceyi)、端黑螢(L. gorhami);脈翅螢屬之梭德氏脈翅螢(Curtis sauteri);窗螢屬之大窗螢(Pyrocoelia praetexta)及紅胸窗螢(P. formosana);短角窗螢屬之橙螢(Diaphanes citrinus);及垂鬚螢屬之雙色垂鬚螢(Stenocladius bicoloripe)。其發生時間分別是:黑翅螢成蟲從3月底至5月中旬,大端黑螢成蟲從4月初至4月中旬,紅胸黑翅螢成蟲從4月初至4月中旬,端黑螢成蟲從7月中至7月底,橙螢成蟲從10月中至11月初,大窗螢成蟲從10月底至11月底,梭德氏脈翅螢成蟲從5月初至5月中旬,雙色垂鬚螢成蟲出現在10月底,紅胸窗螢成蟲出現在3月初到3月底。而以發生數量來說,3月到5月,以黑翅螢為優勢種;6月至7月則是大窗螢幼蟲及端黑螢成蟲最常見;8月至10月以大窗螢幼蟲及橙螢幼蟲最常見,11月則是橙螢及大窗螢成蟲最常見;而從11月至次年4月以端黑螢及黑翅螢的幼蟲為最常見。東勢林場內螢火蟲資源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有小木屋太多及螢火蟲棲地附近燈光所帶來的的燈光干擾、整地造成的棲地破壞、賞螢遊客的捕捉及賞螢時手電筒所帶來的干擾、經營管理者的態度。 | 黃軍皓 | |
19 | 網站名稱 國家公園螢火蟲復育研究計畫 網址 http://ebooks.lib.ntu.edu.tw/1_file/ysnp/report_501/86-2.pdf 網站簡介 台灣位處熱帶、亞熱帶,全島面積㆗有 52%為森林所覆蓋,林㆞之㆗又有62%維持原始狀態;島㆖動植物種類繁多,其生物歧異度(diversity)在學術研究與生態保育占有極重大意義。國家公園為保護國家特有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古蹟,並供國民育樂及研究,自七十㆔年以來陸續成立有墾㆜、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及金門等六座國家公園,前五座在台灣本島區域所涵蓋面積約占 8.4%,為生物提供㆒完整的生態環境。 昆蟲乃生態系㆗重要成員,在國家公園內亦為主要動物資源之㆒;在分類學㆖屬於節肢動物門之昆蟲綱,台灣已訂名昆蟲種類有㆒萬七千餘種,是已知動物種類最多的㆒群,國家公園對於昆蟲相之調查雖不遺餘力,但對於特殊物種並未深入研究。以螢火蟲為例,螢火蟲是夏季常見的昆蟲之㆒,台灣已知種類有 40 餘種(Satô,1995);後經增訂(賴及楊,1996)已知者共有 44 種(見所附名錄),但國㆟對螢火蟲的研究是少之又少,除少數舊有文獻記載外,實有必要對於螢火蟲投入更多的研究與關懷;又由於我們的生活環境隨時都遭到劇烈的改變,野生動物棲息環境也隨著我們㆟類開發的改變而受到相當大的破壞,螢火蟲也可以當作當㆞環境變化之㆒種指標生物,而國家公園成立之後,並未對螢火蟲資源進行相關生態研究,故本研究擬以㆕年為期盡速建立螢火蟲有關資料,以期在還沒有遭受㆟類刻意環境干擾之國家公園區域內作有關生態與保育或復育,瞭解環境變遷過程㆗與螢火蟲所扮演的角色,並藉生態之旅及生態展示螢火蟲的方式,以喚起國㆟對環境品質的重視。 螢火蟲逐漸消失的原因不外乎:(1)棲㆞遭到破壞:不論是水棲或陸棲種類,㆒旦棲㆞遭到破壞螢火蟲便很難存活,螢火蟲便逐漸消失;(2)水污染引起環境劣化:家庭廢水、工業廢水及農業廢水均會造成水質劣化而不適合其食物-水生螺類及昆蟲的生長,同時也直接為害其幼蟲;(3)農藥大量使用:包括殺蟲劑、除草劑及殺菌劑等大量使用,直間接對螢火蟲及其食物鏈造成衝擊;(4)河道、溝渠水泥化:水棲種類因化蛹場所在河岸或溝渠兩岸,因水泥砌成使其缺乏自然化蛹場所。另外,溝渠水泥化也影響水流速度及水㆗微環境,對螢火蟲幼蟲造成不利影響;(5)光害:光會直接影響螢火蟲之求偶,致使螢火蟲遠離㆟類活動的環境(勝野,1968;大場,1986;小野奈,1989;楊,1988)。 其實,這也是許多工業化國家螢火蟲逐漸消失的原因。以日本為例,1924年被日本政府列為㆝然紀念物之源氏螢(Luciola cruciata)亦因棲㆞破壞及環境衝擊而瀕臨絕種(㆗根及大場,1984;票林,1989),最後由生態保育界㆟士提出積極保護之呼籲,並結合許多民間團體在當㆞博物館、動物園及學者專家協助之㆘,陸續成立大約 500 個「螢火蟲守望會」、「螢火蟲保護協會」之類的團體,以共同維護當㆞環境及飼養復育、野放的方式,並藉「螢火蟲祭 」、「螢火蟲觀察之旅」、「螢火蟲研習活動」、「螢火蟲研討會」… .等宣導、教育策略,喚起全民重視環境品質,並同維護社區環境(未具 名,1991,1992;藤永,1992);由此可知螢火蟲這種發光昆蟲不但令㆟懷舊,也是喚起㆟類從逐漸劣化環境㆗覺醒的指標動物。是故,螢火蟲除了充滿㆟文、藝術情懷之外,也兼具自然和生態保育色彩。所以,保護螢火蟲的運動不但是科學的、自然的、生態的,也是具有濃厚的㆟文、鄉土的意識。 根據文獻記載台灣產螢火蟲有 10 屬 40 種(Satô,1995),但據作者多年之採集經驗應不止這些種類,目前最少有 44 種(楊及賴,1996),有關螢科名錄及㆗名、學名如附;惟螢火蟲之分佈、生活史、棲㆞環境、食物….等,猶待進㆒步研究。近幾年來,有關螢火蟲之調查研究,除楊等(1990,1991,1992)在進行昆蟲資源調查有零星之記錄外,僅張(1994,未發表)之研究;故欲保護這種動物資源,除廣泛蒐集相關文獻,作綜合評述之外,亦應就台灣㆞區種類調查、分佈、棲㆞生態進行深入研究。另外,對於水陸棲具有觀賞及保育價值之螢火蟲,亦應探討其大量繁殖之方法和技術,以為推廣解說教育、展示及保育研究之依據。 | 黃軍淇 | |
18 | 網站名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署新竹林區管理處-政府資訊估開-重要政策-平地森林園區 網址 https://hsinchu.forest.gov.tw/0000193 網站簡介 一、前言 農委會林務局於全國各地推動各項造林政策,截至104年10月止,總計完成造林面積29,801公頃,相當於1,192個大安森林公園,為國人增加了平均每人12.96平方公尺的綠地面積。為有效運用平地造林成果及結合其週邊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產業,爰規劃設置3處平地森林園區,以發展平地多元遊憩活動,增加民眾戶外休閒空間,並創造休閒旅遊場所,活絡平地休閒產業,帶動地方永續發展。 二、平地森林園區業務辦理情形 設置大型平地森林園區係愛台12建設—綠色造林計畫之重要工作之一,為審慎選定計畫地點,農委會林務局於97年6月邀請專家學者及相關單位共11人組成專案評選小組,擬訂選定原則,海拔500公尺以下面積至少1,000公頃、景觀資源、交通運輸可及性、鄰近遊憩景點及地理環境等條件。 經公開徵求用地,專案評選小組3次現勘,於11月召開會議辦理評選作業後,農委會12月核定選定具發展潛力之花蓮大農及大富農場、屏東林後等農場、嘉義東石及鰲鼓農場等3處為設置地點。 經邀請地方政府、保育團體、當地人士、台糖公司及專家學者參與各園規劃工作,並辦理16場次之說明會與座談會,於99年度完成各園整體規劃作業,3處園區規劃定位與辦理情形說明如下: 三、計畫效益: 平地森林園區擁有遊憩之經濟效益與生態價值,未來可與鄰近地區之景點與連結成旅遊軸帶,提供國人作為生態旅遊導向之戶外休閒場域,並結合區域週邊之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產業,以兼顧生態保育和地方產業之永續發展。自100年5月21日迄今遊客量累計逾193萬人次,以交通部觀光局10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每人每次旅遊平均費用新臺幣1,979元計算,為地方帶動37億元之經濟效益。 另民眾從事森林生態旅遊,亦可達到健康促進之效益,據研究結果顯示遊客在參與遊程後正向情緒、壓力、心理疲勞等心理層面健康指數比遊程前平均提高,顯示森林生態旅遊對健康具有顯著改善效益,將間接節省健康保險等醫療支出。 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花東緃谷風景區之北端,計畫面積1,250公頃,廣闊林地複合有機稻作與田園風光的縱谷景觀為其特色。定位為樂活森林園區,作為休閒樂活、有機生產、土地歷史與環境療癒、在地文化及永續發展等多元遊憩體驗之縱谷園區,並結合花東鐵道慢遊之旅。規劃為核心服務區、森林經營體驗區、樂活休閒區、自然探索區、環境保全緩衝區等五分區。 | 黃軍淇 | |
17 | 網站名稱 報導者-平地造林,何去何從(一)那些長不大的樹──平地造林20年亂象叢生,百億經費如何收尾? 網址 https://www.twreporter.org/a/afforestation-in-the-plain-area-1 網站簡介 實施20年的平地造林政策即將在2021年到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首度宣示,期滿後平地造林政策將走入歷史。然而回顧20年造林成效,卻和一開始發展林業、景觀功能的目標大相逕庭,主要造林區屏東、花蓮種植的桃花心木、印度紫檀,樹圍僅有一個手掌寬,根本難以進入木材市場,部分造林位在人煙罕至的堤防邊,景觀功能付之闕如,甚至造林地中間還種著香蕉,讓人分不清平地造林的經營目標。 未來台糖、經濟部工業局有意在造林期滿後砍樹發展綠能、闢建工業區,更令人質疑,政府至今已投入124億元的造林政策彷彿只是南柯一夢。 | 馬曉瑜 | |
16 | 網站名稱 痞客幫-【花蓮。光復】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網址 http://1817box.tw/blog/post/342137868 網站簡介 【花蓮。光復】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花東縱谷中的一顆翠綠寶石。花蓮版伯朗大道。大農大富螢火蟲。福爾摩沙島的平地森林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地處花東縱谷,兩側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 | 馬曉瑜 | |
15 | 網站名稱 台灣山林優游網-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網址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Forest/FP?typ=2&typ_id=08001 網站簡介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地處花東縱谷,兩側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從縱谷一路南下,約莫到了中段,過花蓮糖廠煙囪,緊接著就是一大片連綿不絕的森林。森林的外圍,有多元民族共同書寫的歷史。台灣是一座處處森林的美麗島嶼,但數百年的開發讓原始森林退出平野。21世紀開始,林務局積極推動平地造林,十年樹木,花蓮人擁有了全國第一座平地森林--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1,250公頃的園區,相當於48座大安森林公園,可說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吸碳造氧機。這裡種了近20種,逾百萬株低海拔常見的樹種,好看、好用,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涵養大地,供應人類與其他動物日常所需,它們的丰姿、色彩,是大地最美的一頁詩篇。整體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規劃以結合周邊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產業與資源,打造符合生態、節能、減碳、健康導向的規劃與設計,企圖形成多元知性旅遊場域,且與縱谷內遊憩景點連線,提供優質遊憩服務,同時希冀可為平地森林、在地生態景觀、地方居民生活、國人身心健康與環境產業的永續再創新機。 | 馬曉瑜 | |
14 | 網站名稱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臺灣首座平地森林園區 絕美的楓林自行車道 有著大片連綿不絕的森林 【花蓮光復景點】 網址 https://car0126.pixnet.net/blog/post/44807155 網站簡介 賞螢注意事項 1.著長袖衣服與長褲,以避免蚊蟲叮咬。 2.穿雨鞋或布鞋,防止被蛇咬傷。 3.賞螢火蟲請輕聲細語,勿大聲喧嘩,並請注意腳步。 3.勿在大雨、地震後上山賞螢,以免土石崩落產生危險。 4.太陽剛下山,天色轉暗時,螢火蟲會漸漸增多,活力也最強,九點以後發光的情形就會減少。 5.勿任意捕捉或帶回,讓螢火蟲能繼續繁衍下一代。 6.山區燈光灰暗請注意安全,攜帶手電筒請覆蓋紅色玻璃紙,並請勿直接照射螢火蟲,降低干擾。 7.如有攝影機在拍攝時,請勿開燈,如有開燈請照地上。 | 馬曉瑜 | |
13 | 網站名稱 行政院農委會102年1月(第247期) 網址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446805 網站簡介 花海、樹海、社區漫遊─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紀有亭.陳靜儀.陳美彤 縱谷間的森林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地處花東縱谷,兩側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腹地寬廣,面積廣達 1,250 公頃 。園區座落於縱谷地勢最高的地段,花蓮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河川南北分流,以北為花蓮溪流域,以南為秀姑巒溪流域。 2002 年林務局從全國各地調撥了千百萬株樹苗栽植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使早期吐出悠悠糖香的花東縱谷搖身變為價值不斐的「綠金」產業。 花海 花海主要基地在園區服務中心前方,是長、寬約 330 公尺方正的土地,面積約 11 公頃,早期為台糖蔗田,從 100 年園區開園,經過二年的花海景觀營造,現今已成為縱谷旅遊亮點,成為指標性旅遊特色。本期花期將從 102 年 1 月的元旦假期起至 2 月的農曆春節,長達兩個月的花季,將會成為遊客最佳的駐足點。 花海規劃分為四大主軸: 1. 圖騰花海區; 2. 波斯光芒區; 3. 油菜花田區; 4. 大農大富字樣。圖騰花海區:運用「在地特色」、「花卉美學」及「永續生態」為基礎理念,設計以阿美族男、女樁米圖像為園區的主要核心花海區塊,搭配彩色四季草花推疊出彩虹意象。波斯光芒區:以波斯菊營造原住民遠古故事太陽光芒為意象,呈現花東縱谷狀況景象,從空拍圖可以看出圖騰的壯闊,這片花海亦稱作「上帝的圖騰」,如有機會搭乘飛機或輕航機由空中觀看,一定會讚嘆不已。油菜花田區:將以在地農作,營造 3 公頃油菜花田,黃橙橙的油菜花,迎風搖曳,美不勝收。另外利用一串紅、雞冠花、萬壽菊營造 0.25 公頃「大農大富字樣」,希望提供民眾進入園區即可感受春節花開富貴之景象,為來年帶來好運。 樹海 園區植樹區域沿用早期農場劃分的整齊分格, 90 年開始迄今陸續種植,區內栽植了近 20 種常見樹木,縱橫交織形成廣大的樹海,走進林間,雖然未有古木蓊鬱的感受,但遙望中央山脈綿延至海岸山脈這一大片隨風似綠波搖曳的森林,仍不減心中的感動。 這裡的樹木雖然年輕,林相卻多樣且豐富,可見台灣櫸、烏心石、樟樹、光臘樹、楓香、大葉楠、茄苳、青剛櫟、烏桕、台灣欒樹 … 等。園區利用早期農路規劃了南、北二條主環道,循著環道可見在蒼綠的樹冠中出現幾片鮮亮的紅葉,好像為森林撲了淡粧,它就是 “ 杜英 ” 了,杜英的樹皮可作染料,木材為栽培香菇的良好段木,橢圓形的果實似橄欖可食,杜英樹形秀美,為觀賞紅葉的樹種之一。秋天可見鮮黃花序點綴枝頭, “ 台灣欒樹 ” 花的顏色繽紛,從淡黃色、鵝黃到橙橘色、淡紅、深褐色,多層次的色澤,隨著秋風灑落一地金黃。地上所拾如掌般五裂葉,果實如竹蜻蜓般由空中旋轉飛翔掉落,秋天溫度對了, “ 青楓 ” 全株艷紅,美不勝收。「櫸」與「舉」同音, 天涼入秋,滿樹紅黃,別號雞油的 “ 台灣櫸 ” ,身居臺灣闊葉五木之首, 挾著「種櫸」即「中舉」的態勢, 園區中 廣植, 處處可見。葉似青楓,一樣在秋冬季節葉子會由綠轉黃或紅,細看葉子大都為三裂,果實有如球形狼牙棒般,這是 “ 楓香 ” ,除了增添林間風情萬種的賞楓功能外,木材曾是用來種植香菇的段木。一直以來,成為鄉間民眾休憩、聚集絕佳場所,嫩葉還能入菜,三~四月結果時,總吸引許多鳥類飽食的 “ 茄苳 ” 更是園區不能缺少的主角,別名 “ 重陽木 ” 在臺灣的老樹中占有一席之地。 社區 遊客中心往北行,可進入馬佛社區,馬佛是阿美族「豐收富饒之地」之意,這裡有溼地、地下湧泉,土地肥沃,社區可見栽種小米、藤心、刺蔥等等許多原住民食用植物,馬佛有個 “ 綠野香波 ” 的別名,這裡除了柚子花和檳榔花的香味外,不同季節,空氣中會瀰漫參雜著大雨落入土地的泥土香、整地割草時的野草香、烈日陽光下的稻穗香。沿著馬佛溪,可以看到成片的甜根子草抽出白茫茫的芒花,或見田間蘿蔔的小碎白花與澄黃黃的油菜花田交織。穿過馬佛就進了大進村,花蓮光復糖廠就位於大進村內,是糖業興盛時期最繁榮的區域,早期的員工宿舍修繕成了別具風格的日式老屋,要瞭解製糖的大小事,就往糖廠文物館去,珍貴的老照片、糖種機、手搖電話,藏著說不完的糖業故事。 園區的西邊,是大富、大豐、大興和已廢村的大農,在日治時期稱為 “ 大和 ” 。台 9 線公路 255 公里處是大富村的入口,隨著平地森林園區的成立,串起社區的故事及濃密的人情味。由平地森林園區趨車或鐵馬前往大富村,村子一整條街不過 200 公尺,早期因糖業蔗糖文化,繁華一時,戲院、旅社、茶室、診所、雜貨店 … 樣樣俱全,透過存留的老房舍依稀可嗅出繁華的景象,街上的柑仔店、客家擂茶,四、五十年味道不變的手工豆腐,傳遞了濃厚、淳樸的客家庄味道。再往內向中央山脈前行,地勢較高的大豐村種滿了黃豆、黑糯米、赤道櫻草、假人蔘、山苦瓜等野菜,田園風光,有機菜園,值得騎鐵馬、輕裝、徐行,細細體會。 位於園區最南端的富興村,社區四周映入眼簾盡是鳳梨,因氣候適宜,鳳梨成為富興的特產,土鳳梨酥、醃鳳梨、鳳梨果醬、鳳梨乾、鳳梨冰棒 … ,全都是社區媽媽用心的研發製作,絕對真材實料。社區內有條富興步道又名「廟仔坑步道」,步道全長約 670 公尺,行走起來距離短而舒適。同樣位於園區南端近中央山脈,有拔仔溪貫穿的富源村,早期因蝴蝶種類及數量多有蝴蝶谷的美名,富源森林遊樂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景觀,是賞鳥賞螢的好去處。進入富源村,可先至「常民文化館」一覽拔仔庄的生活歷史文物,拔仔庄的阿嬤喜愛畫畫、染布、蠟染、絹印,這些獨一無二的作品在靚染工坊都可看見。每年農曆 5 月 13 日是拔仔庄的年度盛事「鼓王爭霸賽」,當初因社區為重拾傳統所辦理的活動,如今成為富源的一大文化特色。 | 黃軍皓 | |
12 | 網站名稱 隨意窩-201009151524螢火蟲幼蟲 網址 https://blog.xuite.net/kungo1955/twblog/120343234-%E8%9E%A2%E7%81%AB%E8%9F%B2%E5%B9%BC%E8%9F%B2 網站簡介 初夏是由螢火蟲揭開序幕的,初秋的山野也仍是賞螢的時刻。螢火蟲的幼蟲也會發光,山徑旁的草叢裡,不時可見和螢光點點。幼蟲不停歇的在地面上和花草間尋覓,找尋蝸牛大餐。 | 黃軍皓 | |
11 | 網站名稱 健行筆記-螢火蟲介紹 網址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13394 網站簡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9-04-16 發表 螢火蟲 螢火蟲的名字很多,閩南語稱螢火蟲為「火金姑」、客家話稱「火燄蟲」,中國大陸地方方言稱為「亮火巴巴」、「游火蟲」,英文名稱Firefly等;牠是中國昆蟲文化中,與蝴蝶和蟋蟀齊名,長久以來受到文化界重視的一類小昆蟲。生物學上屬於鞘翅目螢科,是一種既神秘又有趣的小昆蟲。夜晚在野外看到一盞盞小燈籠在空中飛舞的景象,充滿著詩情畫意,也因此螢火蟲經常成詩詞傳頌的好題材,唐朝詩人杜牧在『秋夜』中如此描述: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 本土的台灣童謠中也有一首將火金姑擬人化,把螢火蟲說得很可愛,讓人感到逗趣的童謠: 火金姑來食茶,茶燒燒食根蕉, 根蕉冷冷,食龍眼, 龍眼愛撥殼,換來食藍菝仔,藍菝仔全全籽, 害阮食一下落喙齒,害阮食一下落喙齒。 《螢火蟲種類》 全世界己記載的螢火蟲種類約有2000種,台灣大約有56種。依照螢火蟲幼蟲生活的環境,將螢火蟲分為三大類: 水生螢火蟲:幼蟲多生活在終年有水,水質清澈的山間小水澗,或底層為泥漿的水田裡。如黃緣螢.黃胸黑翅螢及條背螢。 半水生螢火蟲:幼蟲在清澈溪水所流過的潮濕駁坎或岩壁上棲息。紅翅螢的幼蟲是唯一的半水生螢火蟲,幼蟲有群居現象,有時會有數百隻共同生活在潮濕岩壁上。 陸生螢火蟲:幼蟲棲息在陰涼、地面略微濕、山區的落葉間或小草上,有些則生活在開闊草地上。大部分螢火蟲都是陸生,包括:臺灣窗螢、紅胸黑翅螢、紋螢、橙螢、擬紋螢、梭德氏脈翅螢、黑翅螢等。 螢火蟲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經歷四個過程,其中幼蟲期長達10個月,而成蟲卻只有20天左右的短暫生命。水生螢火蟲像黃緣螢通常只要四個月就可以完成一個世代,一年有二個世代,而陸生螢火蟲像臺灣山窗螢則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一個世代。 卵期:圓形,通常淡黃色、白色或粉紅色,卵孵化時間約需20天左右。 幼蟲期:共有六齡,幼蟲期有蛻皮現象。幼蟲身體長而扁平,頭部有明顯的深褐色針狀大顎。胸部有三節,腹部九節,和六隻細長的腳,第八腹節有兩枚發光器,第九腹節有一個如吸盤般的尾足,用來吸附於物體。走起路來一屈一伸的,向尺蠖蛾的幼蟲一般。 蛹期:約七天,體色為淡黃色或白色,屬裸蛹。可以清楚的看見牠的複眼、口器、觸角、足、及各體節等。 成蟲期:黃緣螢生活約十天左右,其它種類的螢火蟲有些較長。成蟲有兩對翅膀,前翅為革質,後翅為膜質,頭部上方有一對觸角和兩個水汪汪的複眼,約佔整個頭部的三分之二,視覺十分敏銳。 螢火蟲在成蟲期,大多以露水或花蜜為生,不再捕食;幼蟲期獵食時,會先用大顎攻擊獵物,同時發射麻痺性毒液使其癱瘓後,再分泌消化脢來分解獵物: 水生及半水生螢火蟲:以水中的中小型螺、貝類做食物,有時也會獵食其他生物的屍體,像蝌蚪、蛙類、蚯蚓等,採集體進食。 陸生螢火蟲:以陸地上的小型蝸牛、蛞蝓為主,有些則捕食蚯蚓或其他生物,通常有獨食的習慣。 《螢火蟲的綠光》 螢火蟲成蟲藉由腹部的發光器發光,雄蟲二節,雌蟲一節。有些種類則雌雄均只發兩點光,有些甚至不會發光,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螢火蟲都會發光哦!幼蟲則在其腹部第八腹節有兩枚發光器,多數種的螢火蟲蛹也會發光。而螢火蟲如何發出神秘的綠光?發光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原來在螢火蟲腹部末端長有由發光細胞、反射細胞、透明表皮、氣管等組合而成的發光器。其中由螢光素、螢光酵素、三磷酸和氧作用,產生複雜的氧化還原反應,而產生亮光。光由反射細胞反射,經由透明的表皮透射出來。而這樣的綠光其發光效率極高,只有2~10%的能量轉變為熱能,其餘能量均用來發光,稱之為「冷光」,也就說明了螢火蟲的光是不燙人的哦! 每種螢火蟲發光的顏色與頻率都不同,如台灣窗螢發著持續的黃綠色光,而黃緣螢則是發閃爍的黃色光。螢火蟲的光閃爍著特定的節奏,是螢火蟲用來交換彼此訊息的語言,也是雄蟲利用亮光,找尋雌蟲達成交尾的工具。此外,螢火蟲的發光行為還有誘集、警戒、對捕食者的恫嚇、照明、偽裝及族群調節等目的。 《螢火蟲出現時間》 一般我們所稱的螢火蟲是指成蟲期,台灣現有的螢火蟲一年中,大約有三季成群出現時段: 第一季:3月下旬到6月下旬,多在平地到低海拔山區出現螢火蟲成蟲,如黑翅螢、黃胸黑翅螢、紅胸黑翅螢、小紅胸黑翅螢、紋螢、擬紋螢、大端黑螢、梭德氏脈翅螢、端黑螢、紅胸窗螢、黃緣螢、條背螢、赤腹窗螢、赤腹櫛角螢等。這一季出現的螢火蟲種類最多,也最壯觀。 第二季:7月初到8月底,出現的螢火蟲種類不多,以條背螢、黃緣螢、邊褐端黑螢、臺灣窗螢為主。 第三季:10月中旬到12月底,當水生螢火蟲如黃緣螢、條背螢逐漸減少後,接續出現的是中、低海拔山區的螢火蟲,像山窗螢、橙螢、雲南扁螢、雙色垂鬚螢,之後則是中、高海拔山區的螢火蟲,如黃緣短角窗螢、鋸角雪螢、雪螢、灰翅雪螢及神木螢等。 《螢火蟲的天敵》 1.蜘蛛:螢火蟲成蟲的頭號天敵,張網捕捉的,或是爬行地面獵捕的蜘蛛,都能輕易地捕獲螢火蟲捕獲。 2.蟎類:寄生螢火蟲的幼蟲。 3.椿象:捕食螢火蟲成蟲。 4.沼蠅:寄生螢火蟲的幼蟲。 5.長臂蝦、吳郭魚、水蠆:捕食水生螢火蟲的幼蟲。 6.人類:河川污染,工廠廢水的排放、農藥的大量使用,加上山坡及沼澤地的開發,造成螢火蟲和牠的食物失去棲息環境。光害使雄蟲無法找到雌蟲,達成交尾繁衍後代的目的。河床不當的整治,水泥護岸使水生螢火蟲無法產卵,也無法上陸化蛹。 | 黃軍皓 | |
10 | 網站名稱 螢火蟲生活習性和生態(資料來源由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提供) 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wwwfirefly/%E8%9E%A2%E7%81%AB%E8%9F%B2%E7%94%9F%E6%B4%BB%E7%BF%92%E6%80%A7%E5%92%8C%E7%94%9F%E6%85%8B 網站簡介 螢火蟲生活習性 螢火蟲的幼蟲呈蠕蟲狀,身體側扁或稍呈筒形;攝食時會分泌唾液把螺類、蝸牛或其他獵物麻痺,再分泌消化液把獵物肉質溶化,吸食肉汁為生。成蟲通常只吃露水,也有些種類會吃花粉、花蜜;少數種類會捕食其他小蟲;在野外壽命一般為3-7天,但也有長達10-20天者。多數種類由卵至成蟲,各期都會發光。 由於牠們是夜行性昆蟲,因此只在夜間發光;攝食活動也是以入夜以後為主。所以在白天時,牠們大多靜靜地憩息在隱蔽的地方,很少活動,也不發光;但是如果受到騷擾,仍會發光。光是雌雄間求偶的訊號;交尾時,雌雄都會同時發光;交尾時間可長達數十分鐘或數小時。交尾之後雄蟲在1、2天內死亡,而雌蟲則在產完卵後香消玉殞。 螢火蟲生態 螢火蟲依幼蟲之棲息環境,可分為水棲及陸棲兩大類;但也有人把水棲中幼蟲會上陸的種類另歸一類——半水棲。 一、陸棲螢火蟲 1. 幼蟲特徵: 陸棲螢火蟲幼蟲身體側扁或略呈筒形,體節分節明顯;頭部可完全縮入前胸背板下方;腹部第九節的兩側各有一個發光器,尾節有一叢帶黏膜的絲狀物可用來吸附在穩定的物體上以固定幼蟲本身。活動時會以尾節先向前移動,固定後,再以腳爬向前,所以身體時而彎曲,時而伸直。如受干擾會把頭縮進前胸背板下,甚至呈假死狀態。 螢火蟲的幼蟲與部份種類的雌蟲形狀相似;但陸棲螢火蟲幼蟲的觸角只有三節,而雌蟲觸角節數在10節以上;幼蟲只有簡單的複眼,並具有尾節的固定器,所以可藉這些特徵來區分幼蟲與部分無翅型或短翅型種類的雌蟲。 2. 幼蟲食物: 陸棲幼蟲的獵物有:蝸牛、蛞蝓、蚯蚓及彈尾目昆蟲等。幼蟲尋獲獵物後,首先透過中空之鐮刀狀的大顎,將麻醉物質注入獵物體內,待獵物被麻醉後,注入消化液,使獵物的組織形成肉糜狀,再吸入口中;幼蟲平均一至二日的時間才會離開獵物。此時,若獵物為蝸牛,則只剩下一個空殼;若為蛞蝓或蚯蚓,則只剩下殘骸。 3. 幼蟲棲息地: 陸棲螢火蟲幼蟲之棲地,多位於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對濕度高之林間小徑。因為遮蔽度高小徑不受陽光直射,可保持棲地溫度的穩定,並可涵養森林中的水分使其不易散失,而幼蟲便棲息其間;而且這種環境也是牠們獵物喜歡棲息的場所。 二、 水棲螢火蟲 1. 幼蟲的習性: 水棲螢火蟲的幼蟲通常是以水域中的螺貝類或小型水棲昆蟲為食物。捕食獵物的模式與陸棲螢火蟲相似。根據牠們所棲息環境可分為靜水域及流水域兩種。靜水域的種類就如大家常看到的,如黃緣螢 (Luciola fica);牠們生活於水田中,捕食螺類為食,老熟的幼蟲會攀到田埂上化蛹;化蛹時會築一至二公分深的蛹室;約40日後成蟲羽化;再經一至二日後便可進行交尾,交尾後一至二日便會產卵。流水型種類,例如黃胸黑翅螢,棲息在河流緩流的地方。 2. 棲息場所: 水棲的螢火蟲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生態棲位;蛹期在水邊岸上渡過;成蟲則依雄蟲及雌蟲分為水上方開闊水域及水邊的植物上。卵期則在岸邊。由此可知,水棲螢火蟲的棲地需要包括田埂、水域、水域上方的開闊空間及水域旁的植物等。目前許多農村由於現代化,將田埂及田間的溝渠水泥化,這種建設方式容易導致螢火蟲蛹及卵的環境遭到破壞,幼蟲無法尋覓化蛹地點,成蟲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下蛋! 3. 成蟲活動時間: 螢火蟲成蟲依種類不同,活動的時間也有差異;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及夜行性的種類。夜間活動的種類出現的時間,由傍晚六點至清晨三、四點都有。一般而言,多數種類是在日落後開始活動,而且大多在晚上八、九點休息;以黃緣螢來說,通常活動高峰在晚上七點半左右,到八、九點就很少飛翔了。 其實,除了水棲種類和陸棲種類,螢火蟲也有所謂半水棲的種類;這類螢火蟲幼蟲是棲息水邊,但覓食時則進入水中,以捕捉螺類為主食。 | 黃軍皓 | |
9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 螢科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0%A4%E7%A7%91 網站簡介 螢科(學名:Lampyridae)是鞘翅目(甲蟲)裡面的一個科,該科在全世界有2000多種。俗稱螢火蟲,又稱火金姑 (台語)、火焰蟲(客語)、游火蟲(江蘇)、亮火蟲(四川)、火火蟲(雲南);古稱耀夜、景天、熠燿等。 該科裡很多種蟲能發光,但並不是全部都可以。通常,只要有發光器官的甲蟲,就會被稱為螢火蟲。所以,狹義的螢火蟲單指螢科,而廣義的螢火蟲則包括光螢科(Phengodidae)和其他科的一些種。 螢火蟲幼蟲是屬於肉食性,最常吃到的是小型蝸牛、蛞蝓、蚯蚓,水生螢火蟲幼蟲則吃貝螺。 | 黃軍皓 | |
8 | 網站名稱 FB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粉絲專業 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MASADIFOREST/posts/1941043035976582/ 網站簡介 大農大富的歷史介紹 許多人不知「大農」與「大富」, 怎麼來的?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地名來自於「大農」與「大富」兩座農場,這兩座農場曾經是花蓮種植原料乾蔗的中心,它的開發歷史須追朔到日治時期。 光復後「一農場」改稱為「大農農場」,「二農場」改稱為「大富農場」,三農場則分別劃入「大農」與「大富」農場,兩大農場持續產蔗。 1960年代,國際糖價開始起伏不定,至1980年代大跌,台糖在各地的糖廠陸續關閉,2004年4月2日上午11點鐘「花蓮糖廠」停爐,農場不在播下蔗苗。 2002年農委會提出「6年平地造林」政策,縱谷間共兩千多公頃的休耕地,由林務局與台糖公司合作造林,林務局提供苗木與造林補助,並負責一半土地面積的植苗工作。占地1,250公頃的「大農」與「大富」農場。 林務局估算1,250公頃就需要1,875,000顆,經規劃種植地區,由屏東、台中等地運來共百餘萬株的樹苗,卡車載著一袋袋苗木進入花蓮。考慮防止病蟲害及森林火災,且為了便於管理及適地適種的原則,種下的幾乎全是台灣原生樹種。 林務局與地主台糖公司的通力合作下,「大農」、「大富」農場結束了近80年的製糖歲月,開啟「平地造林」的時代。 | 黃軍皓 | |
7 | 網站名稱 行政院農委會-103年2月(第260期) 網址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0757 網站簡介 壹 . 緣起與目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為因應我國加入 WTO 後,國內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針對釋出農地,配合獎勵與補貼輔導農民造林,推動植樹造林相關計畫,迄今已完成造林面積 26,280 公頃(約 1,051 個大安森林公園)。 為多元運用平地造林成果,增加民眾休閒旅遊空間並帶動在地產業永續發展,政府將設置大型平地森林園區列為愛臺 12 建設綠色造林計畫重要工作之一,期有效利用平地造林成果,並結合其周邊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環境教育等產業,維護平地生態環境,發展平地多元遊憩活動,增加民眾戶外休閒空間,並創造休閒旅遊場所,活絡平地休閒產業,帶動地方永續發展。 貳 . 設置及規劃 林務局於 97 年遴選出具備海拔 500 公尺以下、面積至少 1,000 公頃、景觀資源、交通運輸可及性、鄰近遊憩景點及地理環境等條件之 3 處平地造林地作為園區設置地點。於 98 年委託專業規劃團隊,透過與在地民眾、保育團體及國內外專家學者多次舉辦說明會方式進行交流,並與各界保持溝通廣納各方意見作為規劃參考, 3 處園區於 99 年完成資源調查與整體規劃工作,並於 100 年開始進行園區建設工作。 3 處園區之定位及發展方向、整體配置計畫如下: 一 . 定位及發展方向 (一)花蓮大農大富園區-樂活森林園區:位於花東縱谷風景區之北端,計畫面積約 1,250 公頃,廣闊之林地、複合之有機稻作與田園風光及縱谷景觀為其特色。定位發展為休閒樂活、有機生產、土地歷史與環境療癒、在地文化及永續發展等多元遊憩體驗之縱谷園區,並結合花東鐵道慢遊之旅。 二 . 園區配置計畫 整體規劃工作,依據各園區發展定位與願景,擬定配置計畫如次: (一)花蓮大農大富園區 目前規劃為核心服務區、森林經營體驗區、樂活休閒區、自然探索區、環境保全緩衝區等五分區,分區規劃示意圖及各分區之主要活動與設施等規劃略述如下: 1. 核心服務區 提供遊客必要之遊憩服務設施,扮演基地心臟之重要角色,包括意象入口、縱谷彩廊、景觀農作區、遊客中心、自然教育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停車場、活動大草坪、景觀滯洪池、彩虹釣竿橋等。 2. 森林經營體驗區 規劃經營撫育林木景觀,使遊客體驗平地森林之美與大自然之秀麗,包括織布森林、林冠走廊、中央景觀塔、創意林場、森林生態系經營區、景觀風致林區、苗圃、種子銀行等。 3. 自然探索區 以自然探索與極限運動場域為主題,邀請喜愛探索與體能挑戰的遊客參與,或透過觀看他人運動、奔馳等超越自我的過程,感受生命的活躍能量,包括大地勇士人型圖騰區(極限運動場)、太陽環道與自然原野林區等。 4. 樂活休閒區 為綠色休閒( Green Leisrue )教育之學習場域與慢活與慢食之示範展現區塊,讓人舒壓身心、沉澱心靈的自然休閒區,包括大富綠廊、童玩森林、樂活廣場、樂活特產中心、樂活雜菜麵店、益康花園、療癒園林、多功能大草原、景觀生態滯洪池、疏林花海、大水車、健康農業活動體驗區、多功能活動大草坪和漂流木藝術場等。 5. 環境保全緩衝區 園區之環境保全緩衝地帶,亦為重要的生物廊道,包含景觀保安林、洪泛緩衝區與環境保全區。 參 . 園區建設成果 3 處園區尚持續推動園區公共建設之整建與景觀綠美化相關工程建設,目前各園區雖尚在興設階段,惟為讓各界能瞭解園區建設進度與蛻變過程,林務局設置園區網站,以展現園區不同階段之轉變及未來景致,已開園之花蓮大農大富及嘉義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並規劃有符合園區生態旅遊發展特色之各項活動,自開園迄今,已吸引遊客數約 119 萬人次。各園區建設成果如次: 一 . 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園區於 100 年 5 月 21 日開園,區內已設置有廣大「日地」草坡廣場、並以「月池」弦月形滯洪池環繞於側,占地達 11 公頃花海景觀區為花東地區最大花海,栽植四季花卉及原住民作物,營造在地文化與景觀意象,並有橫跨大和溪之七彩釣杆橋, 101 年度完成 3 條園區連結社區自行車道, 102 年再完成園區慢跑道。 園區開園時辦理為期 2 個月之國際藝術節開園活動,邀請美、德、日及臺灣等 8 位藝術家參與設計作品,讓參與活動之國人皆能體驗地景藝術與平地森林完美融合的豐美綠境,目前園區尚保留 6 件大型地景作品。開園期間辦理千人瑜珈、定向運動、家庭樹及食物森林活動、社區及園區鐵馬小旅行、春節森林鐵馬花海遊等活動。 101 年至 102 年持續辦理園區鐵馬小旅行、定向運動、音樂會及圖騰花海樹海跨年等活動。 102 年除辦理「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健走森呼吸」之千人健走及「春之頌音樂會」活動外,並於 6 月 22 日至 9 月 1 日期間,協助花蓮縣政府於園區辦理「熱氣球花蓮遨翔季活動」,為園區吸引高達 60 萬觀光人潮; 102 年 11 月 23-24 日辦理「快樂鳥日子導覽解說活動」,帶領民眾認識園區內鳥類的多樣性,本園區開園迄今遊客量逾 96 萬人次。 肆 . 結語 林務局規劃之 3 處平地森林園區興設完成後,除可與鄰近地區景點連結成旅遊軸帶,提供國人作為生態旅遊導向之戶外休閒場域,發揮森林遊憩之經濟效益與生態價值外,林務局更期望 3 處園區未來能成為環境教育的推展場域,教導民眾及學童對資源環境的尊重、對社區的認知、對生態的概念及對生活的態度,如此才能真正達成綠色造林的價值! | 黃軍皓 | |
6 | 網站名稱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網址 https://www.erv-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193 網站簡介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為臺灣首座平地森林園區,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春天賞花、夏季賞螢與賞鳥、秋冬賞楓,一年四季皆有不同風采。園區內設有北環、南環自行車道,讓人能夠邊騎單車邊吸收芬多精,幸運時還可以看見環頸雉出來覓食,聽著蟲鳴鳥叫,愜意騎車享受森林浴。 | 黃軍淇 | |
5 | 網站名稱 螢的種類 網址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C0427420004/c-1-2.htm 網站簡介 介紹七種脈翅螢屬〈別名:狹翅螢屬〉-Genus Curtos Motschulsky | 馬曉瑜 | |
4 | 網站名稱 螢火蟲 維基百科 網址 https://zh-yue.wikipedia.org/wiki/%E8%9E%A2%E7%81%AB%E8%9F%B2 網站簡介 螢火蟲最出名嘅特徵係有多個品種嘅成蟲都識得發光,所以先俾人嗌做「螢火」蟲。螢火蟲運用佢哋下腹部嘅化學物嚟到發出黃、綠、或者淡紅等多種色水嘅光,並且用呢啲光喺黃昏同傍晚嗰陣吸引伴侶或者獵物。螢火蟲發嘅光嘅波長一般都係喺 510 至 670 納米之間,呢啲光係所謂嘅「凍光」-啲光當中並冇任何嘅紅外線或者紫外線。 | 黃軍皓 | |
3 | 網站名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螢火蟲介紹- 健行筆記 網址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13394 網站簡介 螢火蟲的名字很多,閩南語稱螢火蟲為「火金姑」、客家話稱「火燄蟲」,中國大陸地方方言稱為「亮火巴巴」、「游火蟲」,英文名稱Firefly等;牠是中國昆蟲文化中,與蝴蝶和蟋蟀齊名,長久以來受到文化界重視的一類小昆蟲。生物學上屬於鞘翅目螢科,是一種既神秘又有趣的小昆蟲。夜晚在野外看到一盞盞小燈籠在空中飛舞的景象。 | 黃軍皓 | |
2 | 網站名稱 聯合新聞網 台灣螢火蟲種類密度居世界第三 賞螢「三不一沒有」 記者黑中亮 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470/4439440 網站簡介 又到了賞螢的季節,遊客夜間上山林間賞螢時,賞螢專家建議,應遵守「三不一沒有」,不用網子、不拿手電筒直接照射、不抓螢火蟲及沒有光害,才能讓螢火蟲開心生存,因為螢火蟲多躲藏在山上,欲前往觀賞建議多帶一件外套,穿著方便行走的鞋子,也不要雨天出門,手電筒要覆以紅色的玻璃紙,並小心蛇類出沒。 | 黃軍皓 | |
1 | 網站名稱 窗螢屬 網址 http://s5b15.cdps.ntpc.edu.tw/rong/firefly/name/namea4.htm 網站簡介 窗螢屬是螢科中體型最大的一屬,目前在台灣已發表命名的種共有5種。 外型主要特徵:前胸背板很大,頭部完成隱藏在前胸背板下。在前胸背板前緣有兩個透明窗點,此為「窗螢」一名的原因。雄蟲翅完整,而雌蟲無後翅,翅鞘則幾乎完全退化或僅具短翅鞘。 習性上:分為日行性,夜行性或日夜行性,均會發光,但日行性的種類發光不明顯。夜行性的雄蟲發光現象為發兩節光;雌蟲發光現象為四點或六點發光。發日行性種類則不論雌、雄蟲均發兩點光。 幼蟲部份:本屬的幼蟲均為陸生,以蝸牛為主食。(陳燦榮/台灣螢火蟲/2003) | 黃軍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