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的故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調查及棲地環境影響之研究

專題名稱 「螢火蟲的故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調查及棲地環境影響之研究

專題描述 研究動機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就在學校旁,而在社區長老述說的歷史裡,原是一片青青草原,每到春、夏的夜晚,總是螢火紛飛,但到日治時期種了很多的甘蔗,為了增加產量來製糖,而噴撒了的化學肥料,導致許多生物跟著螢火蟲一起消失,直到2002年因愛台十二建設–綠色造林計畫(羅尤娟、廖秀蓉,2014)種下樹苗後才有動、植物回來,連生態指標螢火蟲也回來了。
  研究者從小學六年級時參與螢火蟲導覽課程,並考取解說員證照。與研究人員一同執行2018-2020兩年的監測調查,監測點為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南環4k處(以下稱為南一)如圖一,調查結果發現螢火蟲種類兩年由7種增加至9種,也察覺到棲地改變似乎會影響螢火蟲數量與種類,因此決定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棲地環境之研究」作為本次研究之主題。

理念與目標
(一)調查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種類與數量
(二)探討環境變化與螢火蟲數量之相關性。
(三)了解這段期間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如何保育。

研究方法
(一)調查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種類與數量
  先透過書籍翻閱及校內、校外大大小小螢火蟲的相關課程及講座,了解螢火蟲的相關知識,持續兩年每月兩次進行日、夜間的螢火蟲監測。
  日間監測使用攔截網調查法,利用透明布幕進行攔截螢火蟲,於布幕的下方盆子內倒入丙二醇和酒精(此溶液較不會破壞環境及造成環境汙染)以便收集標本,最後紀錄盆內螢火蟲種類及數量。
  夜間監測使用穿越線調查法,在一百公尺的範圍使用網子撈取螢火蟲採樣並記錄。
(二)探討環境變化與螢火蟲數量之相關性
  觀察記錄南一區環境的重大變化事件,再與螢火蟲的監測資料互相對照分析,找出兩者相關性調查。
(三)了解這段期間螢火蟲如何保育
  訪談棲地保育協會專家葉美青老師、及在地專家傅元陽老師,從中了解專家在棲地保育的看法及保育方法。

預期效益
要達到保育的效果要從學校開始,讓已成為導覽員的學員發揮同儕之間的影響力,去推動環境保育的觀念,落實在學生的生活中並有在地參與感。

隊伍名稱 富源 螢光平森

指導老師 何旻陵 郭馨憶

參賽學生 黃軍皓 黃軍淇 馬曉瑜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何健鎔、方華德、呂俊緯
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2019-03-14_1619028027.pdf
描述 臺灣產邊褐端黑螢之生活史特性與分布
  螢火蟲是早期臺灣農業生態系中的常見昆蟲,由於農業發展遍程中農藥的遍度使用、水稻品種及耕作方式的改變,導致原有的生態系昆蟲物種組成產生變化,從水田昆蟲相的改變便可略知(鄭及朱1999)。如邊褐端黑螢(Absconditaterminalis)是往昔農田間常見的螢火蟲之一,主要分布於山區果園、休耕農田及草生地等棲地,現今野外族群已不復往昔。近年來政府正積極推動生態旅遊,賞螢活動可兼顧螢火蟲保育與創造地方產值的雙贏局面(楊1998)。
  以阿里山地區為例,1989年起首推螢火蟲生態導覽活動後,引起各方的矚目,成為全臺最具代表性、指標性的賞螢地點之一(何等2009);自2003年起每,年於4月及5月間螢火蟲發生季節,由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嘉義縣政府及嘉義林區管理處共同舉辦「與螢共舞」系列活動,並藉助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之行銷來推廣與宣導,結合社區與民宿業者共同努力推動,增加遊客夜間自然體驗活動,提高山區的生態民宿經濟收入,對於當地的民宿賞螢活動估計每年有新臺幣9億元的年營收(何等2009),這是目前臺灣著名的生態產業項目之一。除了黑翅螢(Absconditacerata)是重要的賞螢明星物種外,邊褐端黑螢也是極具觀賞價值的物種,值得推廣與應用。螢火蟲發光是最吸引人矚目的焦點,也是科學家想要探討的現象。
  Tsaietal.(2014)與胡等(2016)曾以邊褐端黑螢作為研究材料,以X光影像探討螢火蟲發光機制,在螢火蟲發光生理基礎研究工作上獲得良好的成果。為能加強保育臺灣螢火蟲,生活史研究是重要的基礎工作,由於在陸生熠螢類螢火蟲飼育研究上起步較晚,且論述甚少,有關生活史、飼育空間、食物分配、天敵捕食、疾病傳染及種內攻擊等諸多問題,仍須兊服解決。
  Ballantyneetal.(2013)之分類文章中曾提及本種幼蟲以麵包蟲(Tenebriomolitor)當作食餌,飼育邊褐端黑螢幼蟲能完成其生活史,但未提及詳細的飼育方法。何等(2014)曾以自行設計“陸生垄熠螢幼蟲飼育法”裝置飼育黑翅螢幼蟲,已成功利用舉尾蟻(Crematogasterspp.)飼育幼蟲,且能夠完成其生活史,而黑翅螢與邊褐端黑螢為同屬之螢火蟲,食性也相似,本研究依據此一方法再進行改良,以探討其生活史,並建立其生物台灣生物多樣性研究(TWJ.ofBiodivers.)20(2):85-95,201887學的基礎資料。惟邊褐端黑螢在臺灣分布現況尚缺乏有系統性的完整調查,拜10年來網路與科普推廣之賜,透遍資料蒐集比較與分析,有助於擬定其未來保育策略,供作保育行政上之參考。
黃軍皓
9作者 何健鎔、張秀姈、蔡娜樺、姜碧惠、朱建昇、劉榮源
來源 嘉義山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及生態導覽解說手冊製作
描述 嘉義山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及生態導覽解說手冊製作
  本研究自 94 年 3 月至 95 年 2 月間調查嘉義山區之螢火蟲資源,調查區包 括阿里山鄉、梅山鄉、竹崎鄉、番路鄉等四個鄉鎮,共記錄 2 科 11 屬 37 種, 分別為黃胸黑翅螢、黑翅螢、大端黑螢、三節熠螢、端黑螢、紅胸黑翅螢、 小紅胸黑翅螢、紋螢、擬紋螢、高山紋螢、暗褐脈翅螢、黃頭脈翅螢、長翅 脈翅螢、黃肩脈翅螢、梭德氏脈翅螢、台灣窗螢、山窗螢、紅胸窗螢、突胸 窗螢、赤腹窗螢、橙螢、鋸角雪螢、蓬萊短角窗螢、神木螢、雪螢、北方鋸 角螢、細身鋸角螢、雲南扁螢、赤腹櫛角螢、黑腹櫛角螢、赤雙櫛角螢、雙 色垂鬚螢、奧氏弩螢、洛氏弩螢、紅弩螢、姬弩螢及大場雌光螢等。選擇 14 處樣點,作全面詳盡調查,紀錄各類之物種、數量、分布地點、海拔高度、 棲地類型等之基本資料,以瞭解調查區域內螢火蟲分佈的概況,分析棲地完 整性及影響螢火蟲生存的環境因子,作為螢火蟲棲地保育經營管理之參考。 依螢火蟲種類、數量、景觀性、安全性與遊客體能等項目,評估區內適當賞 螢地點,作為開發新型態之生態旅遊,提高嘉義山區的旅遊品質及生態產值。 依據嘉義山區螢火蟲資源調查的結果,編撰出版「諸羅賞螢趣」生態旅遊推 廣書刊,提供相關單位、業者與遊客更多的螢火蟲基本生態資料與相關旅遊 訊息,以便作為導覽解說與後續旅遊景點規劃之參考,讓休閒觀光旅遊內容 更為豐富。
黃軍皓
8作者 何健鎔、吳加雄、陳郁蕙、楊平世
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E7%99%BC%E5%B1%95%E8%9E%A2%E7%81%AB%E8%9F%B2%E7%94%9F%E6%85%8B%E7%94%A3%E6%A5%AD.pdf
描述 生態產業新趨勢-以阿里山賞螢產值及發展為例
整理阿里山地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共紀錄2科11屬42種,依據成蟲出現的季節種類可規劃賞螢活動:春季為黑翅螢、大端黑螢;夏季為端黑螢、三節熠螢;秋季為山窗螢、橙螢;冬季為神木螢、鋸角雪螢。
黃軍淇
7作者 鄭明倫
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E8%9E%A2%E7%81%AB%E8%9F%B2%E7%99%BC%E5%85%89%E9%9B%8C%E8%9F%B2.pdf
描述 專題報導-螢火蟲的傳承之道
  螢火蟲在分類上屬鞘翅目螢科,全世 界大約有二千餘種,分布在極地和紐西蘭 以外的世界各地,熱帶地區的種類較多。 跟其他甲蟲相較,牠們的外殼較軟,腹部 各節的連結較具彈性。已知的螢火蟲幼蟲 都會發光,但約有1/4 到1/3 種類的成蟲 是在白天活動,只能發出微弱光或根本不 發光,主要依靠氣味尋找配偶。 夜間活動的種類則可分成 3 種主要的 發光求偶形式:第一類是雌蟲發光,吸引 不發光或僅發微弱光的雄蟲前來;第二類 是兩性都會發出持續光或斷續光;第三類 是兩性都會發出閃光,可以利用閃光訊號 「對話」,當中有某些種類演化出齊爍行 為。但是無論何種發光類型,化學訊號或 多或少仍在求偶過程中發揮功能。 許多螢火蟲體內含有有毒或辛辣的化 學物質,對一般的捕食性天敵來說不好吃, 甚至可能致死,因此發光也被認為具有警 告夜行性天敵的功能,如同鮮豔或高反差 的警戒色之於日行性天敵一般。幼蟲是肉 食性的,獵殺小型無脊椎動物或取食其他 動物屍骸。大多數種類羽化為成蟲後便不 再進食,或僅舔食露水或植物的蜜露,但 美洲有一個類群的成蟲會捕食其他種類的 螢火蟲,甚至同類相殘,是當中的異數。
黃軍淇
6作者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及復育規劃 (期末報告)
來源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家圖書館)
描述   本研究調查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之螢火蟲資源,調查區包括茶亭、林間教室、竹林、櫻花林等四個區域。截至 96 年 3 月底共記錄 5 屬 11 種,分別為大端黑螢( Luciola anceyi )、黑翅螢(Luciola cerata )、三節熠螢(Luciola trilucida)、紅胸黑翅螢(Luciola kagiana )、小紅胸黑翅螢(Luciola satoi)、紋螢(Luciolafiliformis)、梭德氏脈翅螢(Curtos sauteri)、紅胸窗螢(Pyrocoelia formosana)、山窗螢(Pyrocoelia praetexta)、橙螢(Diaphanes citrinus)、赤腹櫛角螢(Vestaimpressicollis)。本研究作全面詳盡調查,紀錄各類之物種、數量、分布地點、棲地類型等之基本資料,以瞭解調查區域內螢火蟲分佈的概況,分析棲地完整性及影響螢火蟲生存的環境因子,作為螢火蟲棲地保育經營管理之參考。就賞螢資源而言,4 月間的賞螢種類以黑翅螢及大端黑螢為主要。5 月間的賞螢種類以三節熠螢及小紅胸黑翅螢為主。四處賞螢地點,經估評结果以林間教室較優,但必需管制光害問題,才能提昇賞螢的品質。
黃軍淇
5作者 吳加雄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fv8k2r
描述 從1998年11月至2000年4月,選擇東勢林場進行場內螢火蟲資源的定性及定量調查,經1年多的調查發現東勢林場共有螢火蟲5屬9種即熠螢屬之黑翅螢(Luciola cerata)、紅胸黑翅螢(L. kagiana)、大端黑螢(L. anceyi)、端黑螢(L. gorhami);脈翅螢屬之梭德氏脈翅螢(Curtis sauteri);窗螢屬之大窗螢(Pyrocoelia praetexta)及紅胸窗螢(P. formosana);短角窗螢屬之橙螢(Diaphanes citrinus);及垂鬚螢屬之雙色垂鬚螢(Stenocladius bicoloripe)。其發生時間分別是:黑翅螢成蟲從3月底至5月中旬,大端黑螢成蟲從4月初至4月中旬,紅胸黑翅螢成蟲從4月初至4月中旬,端黑螢成蟲從7月中至7月底,橙螢成蟲從10月中至11月初,大窗螢成蟲從10月底至11月底,梭德氏脈翅螢成蟲從5月初至5月中旬,雙色垂鬚螢成蟲出現在10月底,紅胸窗螢成蟲出現在3月初到3月底。而以發生數量來說,3月到5月,以黑翅螢為優勢種;6月至7月則是大窗螢幼蟲及端黑螢成蟲最常見;8月至10月以大窗螢幼蟲及橙螢幼蟲最常見,11月則是橙螢及大窗螢成蟲最常見;而從11月至次年4月以端黑螢及黑翅螢的幼蟲為最常見。東勢林場內螢火蟲資源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有小木屋太多及螢火蟲棲地附近燈光所帶來的的燈光干擾、整地造成的棲地破壞、賞螢遊客的捕捉及賞螢時手電筒所帶來的干擾、經營管理者的態度。
黃軍皓
4作者 葛兆年、許詩涵、陳一銘、楊懿如
來源 林業論壇file:///C:/Users/fyjh%E5%9C%96%E6%9B%B8%E9%A4%A8/Downloads/%E5%B0%88%E8%A8%8A_150-2-3.pdf
描述 大農大富平地造林對保育本土生物多樣性的貢獻―以鳥類為例
馬曉瑜
3作者 陳燦榮、鄭明倫
來源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委託辦理計畫
描述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資源調查暨解說手冊出版計畫結案報告書
馬曉瑜
2作者 葛兆年、陳一銘、許詩涵 、王立豪、艾慶華
來源 林業研究專訊 ,第20卷第6期,頁26-31
描述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人工林棲地動物調查報告
馬曉瑜
1作者 吳加雄、何健鎔、鄭明倫、楊平世
來源 台灣昆蟲雜誌,第32卷,頁249-269
描述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及其資源利用
馬曉瑜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請益黃廉芳先生
說明
透過線上作業,軍皓、軍淇詢問父親黃廉芳先生(軍皓、軍淇的父親)論文相關內容,因父親也正在進行螢火蟲的監測。
照片拍攝者為陳品蓉女士(軍皓、軍淇的母親)。
黃軍淇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2訪談葉美青老師、傅元陽老師之紀錄
說明
在10/2日時,訪談葉美青老師(圖片中穿白衣女子)與傅元陽老師(圖中穿藍衣男子)。
拍攝者為研究者的父親(黃廉芳先生)、母親(陳品蓉女士)。
黃軍皓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0803參與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生態產業整合論壇
說明
軍皓和軍淇在暑假參與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生態產業整合論壇,軍皓在台上說全家如何帶領遊客體驗農事小旅行,而軍淇也提到在書局看到《讓人出乎意料的動物演化史:動物的滅絕與進化圖鑑》(川崎悟司著,東販出版)第88頁麝香貓誤置為白鼻心的圖片時,可以立即指出錯誤。
圖片為花蓮林區管理處拍攝、賴鵬智的野FUN特區專頁中的賴鵬智拍攝。
黃軍淇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0916課堂中使用Google文件同步修改論文
說明
小組成員在課堂中使用Google同步修改論文,將上週整理全校同學給予回饋單進行論文修改。
拍攝者為郭馨憶老師。
馬曉瑜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0902在課堂中統整全校填寫的回饋單
說明
與同學一起整理全校同學填寫的回饋單,進行優、缺點統整,以利小組在接下來進行論文發展方向。
拍攝者為郭馨憶老師。
馬曉瑜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螢火蟲物種
說明
透過監測認識了物種,照片全是黃緣螢水生螢火蟲。
黃軍皓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全年監測調查
說明
在全年的監測過程中,從中學到很多知識,透過實作及每次紀錄,學習以往所不知道的相關知識,在此透過簡單的相片來呈現。
拍攝為研究者。
黃軍皓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黃軍皓
標題 反思
內容
身為學生我們可以做什麼?
黃軍皓
  做一個研究是相當困難,具有挑戰性的,在監測過程中會學到生活中不會學到的知識,像是環境層面的議題,而這些議題能夠讓我更深刻體會到人與環境的生態系,我希望能透過一個環境的研究,讓更多人知道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能變成現在不是一蹴可成。
馬曉瑜
  雖然參與的活動較少,多為軍皓告訴我,讓我在螢火蟲季帶人進行英語解說有更多可以進行分享,透過跟願意參與這項活動的人分享更多有關螢火蟲保育的方式以及可以怎麼去看螢火蟲,既不會干擾螢火蟲,自己也能夠看到螢火蟲的美。
黃軍淇
  我會在校內跟同學分享螢火蟲的保育知識,為在地生態盡一份心力,讓更多人知道破壞遠比復育來得容易,但是要讓一個地區的生態復育,需要更長久的時間。所以我覺得這份論文其實就是在告訴大家,在我們不經意的地方,有很多人在為了我們居住的環境付出,可是我們通常只看到表面的榮光,而忽略背後的艱辛歷程。

黃軍皓
9作者 黃軍皓
標題 寫小論文的心路歷程
內容
一開始選擇了這個題目是因為餐宇了解說員、導覽員、監測員的活動,有機會在學校發揮自己的專長是一個非常開心的事情,所以決定用這個當作小論文的主題。從領起點開始,對於小論文是一問三不知,並在課程中慢慢地學習,期間與老師、父親、同學、在地專家布段的討論修改,逐步累積自己的常識與知識,也慢慢地學會論文的格式、架構、內文應該要如何寫會比較好,而當完成那一刻,真的讓我喜極而泣。學習這些絕不是為了比賽,而是為了未來的自己,我未來想要成為一個為家鄉出一份心力的人。

黃軍皓
8作者 黃軍淇
標題 跟父親和哥哥一起討論小論文
內容
小論文由哥哥主導,我覺得自己在其中只是小螺絲釘,但現在我比較知道小論文在寫什麼,架構又要如何進行,跟哥哥一組就是大部分的論文書寫的人較多是哥哥,我的部分只有在訪談時的紀錄,在寫論文的部分因為我還沒有上課,所以不太清楚,現在比較清楚的是論文內容如何進行表達。在跟父親與哥哥討論之後,有比較理解如何去跟哥哥一起修改小論文的內容。

黃軍淇
7作者 黃軍淇
標題 暑假的大農大富論壇
內容
當日有東華大學的老師來教氣象觀測,在大農大富放置了多個氣象站,以便往後觀察大農大富的氣象變化。在論壇中父親分享時提到自己在書局中翻閱的書中有勘誤的部分,當時我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因為這件事情只是在我生活中提到,並未想到父親會在這樣盛大的場合跟大家分享。我哥哥黃軍皓也有上台進行各社區的報告,哥哥代表大豐社區去進行監測分享,哥哥在台上分享時,我覺得明年不知道我會不會也有上台分享的機會。

黃軍淇
6作者 馬曉瑜
標題 製作小論文
內容
在每次自主專題研究課程中,老師教小論文的架構分別是要寫什麼,然後幫我們報名花蓮縣小論文競賽,讓我好緊張,因為我的知識不如同組的黃軍皓、黃軍淇從國小就跟著爸爸、媽媽在做螢火蟲監測,也有考到解說員的證照,所以對於這一部分非常的了解,讓我很擔心自己不夠認識螢火蟲,沒辦法一起完成,但是軍皓就鼓勵我,希望我加油一起來完成我們的小論文。

馬曉瑜
5作者 黃軍皓
標題 訪談的心得
內容
在2020年10月2日由軍皓和軍淇至青陽農場訪談葉美青與傅元陽老師,在訪問兩位老師對於棲地保育看法的過程中,觀察到老是們對這件事情相當的認真,不管事在敘述環境、人、物種三個面向,表現出了相當的專業與嚴肅的態度,而這些都是我們在做事時因有的態度。
除此之外也在訪談後更加了解了,棲地對動植物的重要性,要是沒有好的棲地就不會有生物出現,至樣也會連帶影響我們的人類的生活。

黃軍皓
4作者 馬曉瑜
標題 第一次接觸螢火蟲
內容
心得
第一次接觸螢火蟲是因為社區與學校的螢火蟲課程,也在當時加入了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英文導覽,在這當中也和我的組員一起討論了在大農大富的螢火蟲種類和習性,在學習導覽的過程當中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對我的英文能力是非常欠缺自信的,害怕帶了導覽連一句話都不會說,但在這當中上了許多課程,把學弟妹當成觀光客一樣的練習,之後也這樣更加有了自信。

馬曉瑜
3作者 黃軍淇
標題 深度訪談心得
內容
2020年10月2號,我們到青陽農場拜訪傅元陽老師和葉美青老師,去作深度訪談,老師們當天剛好有空可以接受訪談,所以我們訪談就在連假的星期五下午展開了。
一開始,我們先問比較廣泛的問題:「如何保育?」,老師回答:「首先要把保育分成保護棲地和培育物種,而保育一定要由棲地開始做起,剛開始平森要種樹時,是老師向臺糖公司要求未來不能使用農藥除草,所以現在才有螢火蟲可以看。」,接下來,我們又問老師:「如果我們的身分不同要怎麼執行保育?像是志工、一般民眾或是學生?」,老師回答:「我們身分不同能做的事也不同,志工可以向民眾推廣保育的重要;學生可以在校內可以宣傳,發揮同儕之間的影響力。」
我們用互動式的訪談,讓受訪者以十分輕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不便表達的訊息,應用角色互換的模式產生議題上的共鳴,進一步了解研究主題的核心資訊,這就是深度訪談有趣的地方,今天的訪談讓我獲益良多。

黃軍淇
2作者 黃軍淇
標題 第一年螢火蟲監測心得
內容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就在我家隔壁,但是在我的小時候根本不認識大農大富,直到上了小六才跟著父母接觸大農大富的相關活動,一開始我們就是從賞螢開始認識大農大富,我們先後參加2017到2020的賞螢季,但是螢火蟲長久以來關於大農大富螢火蟲的監測調查資料並不完整,所以由葉美青老師、傅元陽老師以及陳燦榮老師所帶領的監測志工隊從2018年8月開始慢慢展開了。
第一年,我們一家被分配在最有看頭的一個地點,因為剛開始的監測調查是在秋冬季節,所以螢火蟲種類雖然不少但是數量卻沒有觀賞價值,直到到了春天數量才有回溫的跡象,一直到高峰期的3、4月,抓到數量竟然有450隻,450隻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大概只有這個時候有那麼多。
在第一年的監測中我得到平常上課得不到的知識,知道了一些親身無體驗才知道的事情,我覺得監測對當地有益無害,但是怎麼持續變成大家的共同問題。

黃軍淇
1作者 黃軍皓
標題 螢火蟲調查心得
內容
心得
從2018年起,因家庭活動參與了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間測調查,在監測的過程中學到了螢火蟲的生活習性,例如:黃緣螢都在靠水的地方飛行,另外也看見了螢火蟲棲地的變化,就在2019年11月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林下經濟計畫,在本研究者監測路徑上種下了山藍,並於隔年3至4月出現了大量的黑翅會螢族群。但在2020年6月時因林試所的混農林計畫(注一),要將黑翅晦螢另一個重要棲地開挖,在本研究推測下會大大影響到螢火蟲的數量,研究者也會繼續做監測。
在做調查的過程中,讓我學習到了不只是螢火蟲,還有觀察力。透過自己的觀察能有自己的想法,而這也想法能用監測的結果來驗證對錯,也希望這些有關環境教育的想法讓大家知道,讓台灣和世界更美好。
注一
混農林計畫:林業試驗所近年來執行之混農林業相關研究,主要目標是在已開墾之農地上造林,以發展適合台灣山地永續經營的混農林業系統。(林業試驗所。2016)
https://www.tfri.gov.tw/main/page_view.aspx?siteid=&ver=&usid=&mode=&mnuid=5366&modid=1400&cid=1433&noframe=)

黃軍皓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平野蔚為林
作者 李桃生
出版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簡介(摘要)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裡能看到的、摸到的、聽到的和學到的,是一本旅遊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必備的書籍。
導讀
黃軍皓
4書名 螢火蟲
作者 陳燦榮
出版社 親親文化
簡介(摘要)
每到春夏之交,山野間的螢火蟲在夜空中飛舞嬉戲,總是讓人驚喜不已。這些螢火蟲依據幼蟲習性可分為「水生」與「陸生」兩大類,而且分布在不同的海拔,活躍於不同的季節。
這本螢火蟲詳細介紹了螢火蟲從卵、幼蟲、化蛹到成蟲的詳細過程,並讓大家認識不同種類螢火蟲的外型、發生期、棲地和特徵,還告訴我們台灣適合賞螢的地方喔!讓我們一起和螢火蟲做朋友!
導讀
對螢火蟲基本知識做解說,是新手路們的好選擇。
黃軍皓
3書名 熠熠洄瀾
作者 陳燦榮、鄭明倫
出版社 農委會林務局花蓮管處
簡介(摘要)
本處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進行一整年螢火蟲生態資源調查,並彙整池南及富源 國家森林遊樂區歷年調查成果,出版「熠熠洄瀾」一書,期望解說志工們在與賞螢民眾 互動過程,能傳達正確賞螢態度及環境訊息,推廣環境保育及永續發展的概念
導讀
介紹螢火蟲
黃軍皓
2書名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人工林棲地動物調查報告
作者 葛兆年、陳一銘、許詩涵 、王立豪、艾慶華
出版社 林業試驗所
簡介(摘要)
林業研究專訊 第20卷 第6期 2013年出版
導讀
花蓮縣光復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於2011年5月21日正式開園,成為臺灣第一座成功復育新生的平地森林,也是人們最容易接近的森林。正式開園之後,自2012年開始進行全區一年四季的生物資源調查,初步以蜻蜓、蝶類、鳥類、兩棲爬蟲類及哺乳動物為主,建立園區生物多樣性的基線資料庫,提供園方永續經營之參考。以下分別就蜻蜓等動物類群說明調查結果,並提出動物資源經營之建議。
黃軍皓
1書名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螢火蟲資源調查及其資源利用
作者 吳加雄、何健鎔、鄭明倫、楊平世
出版社 林務局
簡介(摘要)
本研究螢火蟲族群調查依標識再捕法,於 2012 年 3~4 月,選定鯉魚山野餐步道出現之黑翅螢成蟲進行,3 月黑翅螢族群數量為 58.50 ± 11.03 隻,4 月為1012.38 ± 49.56 隻。2011 年 7 月至 2011 年 9 月,在池南區進行除草對於窗螢屬及短角窗螢屬螢火蟲幼蟲族群之影響調查,結果顯示除草會使窗螢屬及短角窗螢屬幼蟲移棲至除草區上方之未除草區,但後續調查結果顯示當除草區之植被逐漸恢復,幼蟲數量亦逐漸回復,故推論現行小規模除草方式對於窗螢屬及短角窗螢屬之較成熟幼蟲造成之所影響為暫時性的,並不造成幼蟲數量之下降。
導讀
於 2011 年 4 月至 2012 年 4 月,以穿越線調查法、飛行攔截板調查法及黃色黏
蟲板,於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之池南區、野餐觀景步道、賞鳥遠眺步道、荖溪四樣區內進行螢火蟲資源調查,結果發現共有日行性螢火蟲 1 屬 1 種,夜行性螢火蟲 6 屬17 種螢火蟲,合計 7 屬 18 種螢火蟲;分別為黑翅螢、紅胸黑翅螢、小紅胸黑翅螢、大端黑螢、紋螢、梭德氏脈翅螢、姬脈翅螢、黃肩脈翅螢、黃脈翅螢、橙螢、蓬萊短角窗螢、紅胸窗螢、長胸窗螢、赤腹窗螢、山窗螢、赤腹櫛角螢、雲南扁螢及奧氏弩螢;經計算四樣區內之夏農生物多樣性指數及夏農均勻度指數後,結果顯示此四樣區內皆有優勢螢種存在,而四樣區主要優勢螢種皆為黑翅螢,而每個月的主要螢種則各有不同。
黃軍淇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就在學校旁,而在社區長老述說的歷史裡,原是一片青青草原,每到春、夏的夜晚,總是螢火紛飛,但到日治時期種了很多的甘蔗,為了增加產量來製糖,而噴撒了的化學肥料,導致許多生物跟著螢火蟲一起消失,直到2002年因愛台十二建設–綠色造林計畫(羅尤娟、廖秀蓉,2014)種下樹苗後才有動、植物回來,連生態指標螢火蟲也回來了。
  研究者從小學六年級時參與螢火蟲導覽課程,並考取解說員證照。與研究人員一同執行2018-2020兩年的監測調查,監測點為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南環4k處(以下稱為南一)如圖一,調查結果發現螢火蟲種類兩年由7種增加至9種,也察覺到棲地改變似乎會影響螢火蟲數量與種類,因此決定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棲地環境之研究」作為本次研究之主題。
黃軍皓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3說明 「螢火蟲的故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螢火蟲與棲地環境發展探究
花蓮縣小論文複賽專用PPT
馬曉瑜
2說明 螢火蟲剪紙動畫黃軍淇
1說明 螢火蟲監測相關影片黃軍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