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部落觀光對原住民傳統祭儀的衝擊與應有之尊重

專題名稱 論部落觀光對原住民傳統祭儀的衝擊與應有之尊重

專題描述 一.研究動機:
部落歲時祭儀有其神聖不可侵犯性,但這幾年各部落間的族群認同意識逐漸提高,部落各自展現自主性,並訂定公約來規範外來遊客,原住民的傳統祭典究竟是否歡迎遊客觀光?豐年祭是原住民文化傳承重要的一環,又怎會淪為觀光行程呢?就此,本文將作一深入探討。

二.研究主題:
論部落觀光對原住民傳統祭儀的衝擊與應有之尊重。

三.研究內容:
本文將就花蓮縣的豐年祭及部落觀光的現況,及對原住民傳統祭儀期間所產生的影響與衝擊,從不同角度與面向逐一分析與探討,並做田野實察與問卷調查,試圖了解原住民族對於部落觀光的看法與支持程度,透過這樣的研究探討,希望部落與遊客之間能更有同理心,並期望各族群能更尊重多元文化的並存發展與共榮。

隊伍名稱 鳳凰中隊

指導老師 黃孟浩 

參賽學生 潘庭翊 吳慧欣 方以軒 少瑪.汝娜.母那烈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徐尚靈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z2p8ur
描述 論文名:原住民部落觀光之研究-以花蓮太魯閣族紅葉部落為例
觀光業的興盛能為部落帶來錢潮以及工作機會,但往往對部落文化帶來負面的衝擊更甚。本研究探討部落觀光發展要如何達到永續發展,且可以藉觀光帶來收益,同時又可以減少對部落的傷害,是傳統文化和觀光結合的要點。部落為了配合觀光在許多層面做出改變,使文化逐漸商品化,最正統的文化價值觀逐漸扭曲歪斜中。部落觀光能帶來經濟利益,卻也對部落傳統文化帶來衝擊,反映出原住民部落在發展觀光的矛盾。要能成功發展文化觀光,勢必要採取對部落各個層面衝擊都較少的方式行動,且須有一套完善的規劃措施,原住民觀光發展才會有前景。
少瑪.汝娜.母那烈
9作者 林錦師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26dq8p
描述 論文名:觀光節慶遊客真實性體驗之研究-以花蓮縣原住民豐年祭為例
近年來原住民文化因發展具有差異地點、時空、經驗與獨具的文化特色,成為台灣唯一具有發展異族文化觀光潛力的產業。隨著旅遊表演市場的發展,體驗原住民文化中的新奇與異樣風情更成為吸引遊客與觀光趨勢的風潮,而遊客會因好奇新鮮進而追求文化的真實性,其中遊客對原住民傳統的建築物與歌舞表演是最感興趣的。Gilmore and Pine (2008)認為任何產品與服務訴求均會運用天然的、原創的、獨特的、參照、影響的等五大類型真實性。在原住民傳統文化節慶與祭典儀式活動中,以一年一度的原住民族豐年祭活動最為盛大,且處處可以見到真實性的元素。所以本研究希望透過真實性體驗的觀點探討遊客反應與體驗價值,因此運用真實性概念導入劇場理論整合為同一構面發展為場景真實性、表演真實性、演員真實性、觀眾真實性來探討與遊憩涉入、人格特質、體驗價值等構面間之因果關係,以釐清瞭解在豐年祭活動體驗真實情境下,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變化,提供政府施政及業者經營管理之參考。
少瑪.汝娜.母那烈
8作者 石珮琪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4xq85y
描述 論文名:由社區聯繫力探討原住民社區對觀光發展之認知 -以可樂部落為例
自2001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WTO),傳統產業面臨重大的考驗,其競爭優勢逐漸沒落凋零,為了降低影響衝擊的層面,政府相關部門透過產業轉型,將原先扮演生產者角色的鄉野地區轉變為觀光遊憩提供者的方式為解決方法。而這些生產地之中,便包含了許多的原住民傳統領域,觀光對傳統部落的衝擊極大,傳統領域被入侵、生活品質變差,犧牲了這麼多,得到的利益往往只厚實了政府政治上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部落青年外移,導致部落只剩下老人與小孩,能成為帶動文化傳承的動力離開,便意味著部落文化將會慢慢的進入死亡。
少瑪.汝娜.母那烈
7作者 黃仲任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3mdtq9
描述 論文名:原住民觀光與部落永續發展:以阿朗壹部落為例
近幾年來,原住民文化及原住民地區觀光活動,已成為台灣觀光發展的趨勢。但伴隨著觀光發展而來的,卻是大型的公共建設、財團經營的飯店及遊樂園區。在這些外來經營者追求最大經濟效益時,往往忽略部落居民的需求,造成各種負面的影響。因此,越來越多的部落,自主性的推動部落深度旅遊,期待能透過觀光來解決部落的經濟、文化流失、環境破壞等問題。阿朗壹部落在部落居民的努力下,積極推動部落觀光,經過幾年的努力,雖稍具規模,但「觀光」真的能解決原住民生計的問題嗎?而部落觀光是否是適合部落發展的產業?是否能促進部落的永續發展?這些問題一直是部落居民心中的疑惑。因此本文希望透過瞭解阿朗壹部落在原住民觀光的推動歷程及運作現況來探討之。
少瑪.汝娜.母那烈
6作者 邱俊男
來源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20709730-201003-201304080021-201304080021-105-148
描述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 ; 7卷2期
論文名:原住民地區觀光發展之影響與衝擊-以霧鹿村與利稻村為例
自二十世紀後,觀光產業被視為最亮麗的明星產業。原住民部落由於大多處於較偏遠不便的地區,較能夠完整的保留自然風貌與傳統文化,而國內最近興起了原住民觀光的型態,遊客進入原住民地區節慶體驗與生活探索,造成大量旅遊人次進入原住民地區。而本研究實證地區之霧鹿村與利稻村,農業發展愈來愈難以支撐生活,近年觀光發展逐漸崛起,觀光發展造成的衝擊影響越來越明顯,此時此刻正面臨產業轉型的情況。
少瑪.汝娜.母那烈
5作者 王柏昌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hpkj5t
描述 論文名:「部落觀光」的危機與轉機 - 以阿里山鄉里佳社區之觀光發展為例
1990 年代中期開始,「部落觀光」逐漸成為原住民觀光的新興典範。政府部門大量運用公共政策將原住民部落的各項自然與文化資源轉化為觀光資本,以期協助部落脫離失業與貧窮狀態。因政策的驅使下原住民必須學會如何討好觀光客,也必須拋下原本的生活習慣,將這些都轉為觀光資源。王柏菖深入了里佳部落研究當地居民對於文化觀光的看法,經過多次的訪談,部落觀光在沒有政府健全的規劃下就只有失敗收場,除了失敗還有數不清的文化流失,部落觀光充滿著挑戰性,不是全盤皆贏就是全盤皆輸,而接受這些風險的也都是我們這些原住民.....
少瑪.汝娜.母那烈
4作者 張芳慈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ka8869
描述 論文名:觀光凝視、觀光真實性與地方依戀影響關係之研究 - 以原住民部落觀光為例
原住民部落觀光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對遊客深刻難忘的觀光凝視,以吸引遊客的目光,同時提供遊客真實性的旅遊體驗,讓遊客對原住民部落產生依戀。而觀光凝視及真實性能否進一步成為遊客對原住民部落的依戀,是觀光永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原住民部落觀光發展所需加以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以觀光凝視、觀光真實性與地方依戀的影響關係為研究主題,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原住民部落觀光為實證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於提升原住民部落觀光之發展,提供遊客優質的觀光體驗,強化原住民部落觀光在遊客心中的地位,增進原住民部落觀光之效益。
少瑪.汝娜.母那烈
3作者 王佳瓅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hnp674
描述 論文名:原住民傳統祭儀文化與觀光發展之衝突 - 以阿里山鄒族Mayazvi祭典為例
政府推動周休二日後,台灣的觀光產業備受矚目,而台灣的本土文化也是觀光產業其中一個的主軸。自2014年觀光局進一步的推廣部落文化觀光,成為了觀光新時代的亮點。儘管這些觀光似乎帶給了經濟較為弱勢的原住民明顯的助益,但開放性觀光確實對文化帶來了干擾,加上觀光客因對部落文化的不解,造成不尊重傳統祭儀之事眾多,導致部落反對聲浪頻起,而政府為了追求利益,用補助作為逃避手段,敷衍行事。難道觀光和傳統祭儀就是同時只能存在一個嗎?上述問題為此論文的重點之一,本文也探討了觀光對於文化帶來的強烈衝擊,以及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的議題。
黃孟浩
2作者 陳正豐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4r25a6
描述 論文名:原住民部落文化觀光發展之再現與衝突-以霧台部落為例
此研究以近年來在原住民觀光嶄露頭角之西魯凱族最大部落-「霧台」為研究案例,探討該原住民部落以族群意象營造配合觀光產業,將魯凱族文化做一種脈絡性呈現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文化變遷與衝突,並在研究的過程中試圖理解:(1)觀光發展對族群與部落族人的正面與負面影響為何?(2)在霧台部落發展觀光的過程中,對內與對外的衝突因子為何?(3)霧台部落在時代變遷、生產方式與生產工具改變下,頭目家族尊貴不再,對於部落資源分配有何影響?(4)族人在詮釋自我族群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彼此不同的觀點所導致的「文化再現危機」有哪些?(5)霧台部落在觀光發展的架構下,族人如何掌控文化詮釋的主動性及文化發展可能性?
少瑪.汝娜.母那烈
1作者 蔡重仁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d2fc98
描述 論文名:原住民部落觀光發展之研究-以牡丹鄉東源社區為例
原住民觀光在台灣發展觀光過程有其重要性,推動原住民族地區的觀光發展,已成為國家重要觀光政策,許多原住民部落選擇以觀光產業做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政策方針。台灣最南端的山地原住民鄉-屏東縣牡丹鄉,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環境,嘗試以觀光做為產業發展的重點,牡丹鄉公所對其轄區內的東源社區,近年來積極協助當地社區發展觀光產業。
本文透過質性研究,以次級資料彙整、深度訪談和參與觀察等方式蒐集資料進行內容分析,來瞭解牡丹鄉觀光產業發展脈絡,再以東源社區進行個案研究,記敘其社區觀光發展的歷程,描述其建立社區觀光的組織架構與運作方式,分析觀光發展的現象與影響,並利用資源基礎理論探討社區所具備的資源與特性。
少瑪.汝娜.母那烈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最後校正 + 小論文完成小小慶功宴
說明
利用今天還有一天的修正時間,我們從頭到尾將本團隊小論文的網站空間重新整理校正,及檢查論文本文格式一字一句地核對,確認無誤後,初賽部分的工作我們終於100%的完成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跟著孟浩老師學習,過程中老師不斷的鼓勵我們不要怕犯錯,有想法就去試試看,要對自己有自信,雖然除了學姐隊長外,我們都是七年級的學生,但我們終於做到了 ! 今晚我們在老師家小小慶功,希望我們有機會進入複賽,我們會繼續努力,做最好的呈現 !
潘庭翊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問卷調查(街頭問卷+Google表單問卷)分析課程
說明
除了GOOGLE表單的調查問卷,我們小論文團隊成員也各自到部落校園及街頭做問卷調查,回收問卷後我們再將所有問卷加總統計,並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如何分析問卷,問卷顯示的數據又代表了甚麼意義?在我們的研究中呈現了甚麼價值?
潘庭翊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Google表單調查問卷設計課程
說明
除了田野調查之外,老師希望能讓更多人參與我們的小論文研究,所以教導我們如何製作Google問卷及設計問題,是一堂有趣又實用的課程。
潘庭翊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李美玲老師田野調查實務初階技巧與調查倫理分享課程
說明
孟浩老師將之前在鳳林拾豆屋時,協助李美玲老師講授田野調查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及實務,還有田野調查所需具備問話的技巧和倫理,透過這堂課與我們做深入的探討與分享,讓我們在進行此次小論文研究的田野調查前,能迅速掌握住要點,能更得心應手。
黃孟浩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三次田野調查:馬太鞍部落踏查及專訪馬太鞍部落會議主席
說明
國慶日當天清晨我們在蔡依靜縣議員的協助下,前往馬太鞍濕地採訪馬太鞍部落發展協會的部落議會主席拉蘭叔叔,做了一個多小時精彩的訪談,結束後也前往馬太鞍部落的祭祀場及走訪部落。
黃孟浩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二次田野調查:萬榮部落踏查與TASIL樂團主唱專訪
說明
今年感恩祭剛好也是國慶連假,太魯閣族有許多的慶典於活動在此時舉行,我們趁著感恩祭期間也走訪了支亞干部落及萬榮部落,訪問了一些部落耆老及社區發展協會的大哥哥們,並專訪了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的Uhay姐姐,她同時也是太魯閣族TASIL樂團的當家女主唱,聽她談太魯閣族感恩祭的由來及對部落觀光的想法,還有對我們青少年原住民的期許與鼓勵,讓我們收穫良多。
潘庭翊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四次田野調查:支亞干部落專訪原住民委員會太魯閣族族群委員
說明
在萬榮部落的感恩祭歡慶活動中,透過西林部落幼兒早療協會的林乃馨老師介紹與聯繫,我們前往支亞干部落,專訪到了原住民委員會太魯閣族族群委員Yabung Haning,由於委員是感恩祭的司儀,所以對於感恩祭的傳統祭儀非常熟悉,也給了我們許多寶貴的建議。專訪後,我們跟老師也在支亞干部落踏查,觀察族人如何歡度感恩祭。
潘庭翊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一次田野調查:萬榮鄉太魯閣族感恩祭
說明
2020年的萬榮鄉太魯閣感恩祭10/8在林田山文化園區的祭祀廣場舉行盛大的傳統祭儀及感恩祭活動,我們鳳林國中所有的太魯閣族原住民也在今天回到部落,參與祭儀及歌舞演出,透過這樣的參與,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並在過程中詢問了部落的姐姐們一些關於祭儀過程中的禁忌,也從中觀察部落觀光對我們部落祭儀造成的種種影響。
黃孟浩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小論文寫作技巧概論課程與文獻探討
說明
由於我們四個都是第一次參與小論文研究,對於小論文該如何進行都不太清楚,於是老師很仔細的一步一步教我們研究的流程及研究的各種方法途徑,帶我們到學校新圖書館去蒐集文獻及相關資料,透過文獻分段共讀的方式,教我們如何閱讀與掌握文獻的重點。
潘庭翊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論文本文研究架構圖討論會
說明
在進入本文的撰寫前,老師要我們把論文本文的架構建置起來,透過先前的田野調查經驗及訪談內容,加上我們四個成員的想法與討論,開始繪製研究架構圖,把文章的起承轉合編排出來,讓我們在立論上能更清晰。
潘庭翊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吳慧欣
標題 2020太魯閣感恩祭實記及萬榮部落支亞干部落踏查
內容
札記本
2020太魯閣感恩祭實記及萬榮部落支亞干部落踏查
姓名: 吳慧欣
時間: 2020/10/08
一年一度的太魯閣感恩祭10/8在林田山文化園區外的祭祀場盛大的舉行,包括了傳統祭儀及歌舞表演,還有一些競賽活動,集結了萬榮鄉境內的各村各國中小,都熱情的參與了盛會。我們鳳林國中,在支亞干部落及萬榮部落也有為數不少的學生,所以學校今天讓我們放假參與部落的大慶典,大家都好開心。
我身為小論文團隊的一員,同時也是太魯閣族的孩子,我們藉著這次的慶典,全程的觀察傳統祭儀的進行,耆老們叮囑的話語,跟不能犯的禁忌,記錄每一個傳統祭典的進行,忙著拍照呀!攝影呀!跳舞啊!這些跟我們部落息息相關的文化與傳統,我們都想進一步的了解跟參與。
早上的祭典完成後,下午我們專訪了在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工作的Uhay Siqay烏海姊姊,她同時也是知名的太魯閣族樂團TASIL樂團的主唱,我們都很崇拜她!而且姊姊很親切,對我們的提問都能非常詳盡地給我們解答跟意見。以下就是專訪中我記錄的要點:
1.參與祭典的人:
Mqay Bari (感恩祭)主要還是官方推動的年度重要文化活動,官方的宣傳與資源挹注,增加活動的曝光,自然也會影響活動的參與度,這包括族人跟觀光客。部落面臨的人口外移與人口老化的問題,事實上沒有獲得緩解,雖然原民會有協助爭取原住民歲時祭儀實施放假的權益 (太魯閣族歲時祭儀為每年10/15),但實際辦理Mqay Bari是很彈性的,每年辦理日期不一定,當然也會影響來參與活動的狀況。不過,無論如何族人能夠踴躍參與比較重要啦!
2.觀光客是否因為祭典而進入部落消費?
觀察來參與Mqay Bari (感恩祭)的觀光客,可以說是來「感受」台灣多元文化,畢竟一次可以看到這麼多的原住民或太魯閣族在表現他們的文化,不論是祭儀文化、舞蹈歌唱、傳統競技跟技藝、文創產業與美食…,但能不能真的有所「體驗」或是進一步的「理解」到「欣賞」,我認為活動現場仍有許多值得努力的地方,特別是加強文化解說的規劃、歷史脈絡的陳述等,我必須這樣說,舉辦傳統祭儀或是文化活動,其實就是重拾過去被國家排斥的那些不文明的傳統、甚至被汙名的文化,像是狩獵文化跟採集文化,光這兩大項就牽涉到語言、土地倫理、生態永續、信仰價值觀甚至科學概念的傳統智慧,如何傳承又如何在我們的文化活動中成為亮點、特色,我覺得是Mqay Bari (感恩祭)辦理的核心啦。當然,面對現代化的消費型社會,活動上還是有需要協助部落文化產業的行銷,不過還是要強調消費不會是活動主軸,它只是附加價值。而且我認為跟部落配合深度文化體驗的活動或進入當地的文物館參觀,對部落與遊客來說才會是有實際互動、互惠的交流,就拿附近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的導覽規劃來做個參考,為什麼遊客願意花時間停留?園區又為地方產業留下了什麼、創造了什麼?我相信思考這些問題不會只想到消費而已。
3.觀光客在感恩祭的短暫停留帶給了部落什麼?
還是要回到Mqay Bari (感恩祭) 能夠「影響」觀光客什麼?就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我們Truku傳承了什麼重要的文化內涵,精神上的勤勞、分享、敬天、倫理、勇敢、正義等,智慧上的語言、狩獵、採集、歌謠、樂器、工藝等技術技藝的傳承,如何隨著時代變遷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與創新。觀光客願意來就代表對Truku文化有興趣啊,這一趟能夠真的理解Truku文化,不要再延伸過去的「刻板印象」或是創造更多的「文化無知」,其實這樣就夠了,其實也不太會去想一般社會的觀光客能夠帶給部落什麼餒。
4.感恩祭慶典的意義:
太魯閣族Mqay Bari祭儀,主要是在「正名運動」時期由Truku耆老根據傳統祭儀的類型中「整合」出來的,主要因為Truku經集體東遷後的部落型態已有些改變,後來的「太魯閣族抗日戰爭」部落組織又被瓦解,導致以部落為主體的傳統祭儀形式逐漸消失。那目前官方舉辦的Mqai Bar祭儀的形式大部分來說是重新創造出來的。不過,不代表我們Truku完全沒有傳統祭儀嘿,只是說傳統祭儀的主體會是以家族或是個別部落在運作,那它的核心呢其實是依據傳統農耕生產的活動為導向,像是Mqaras Tmukuy播種祭、Mqaras Knciyan收穫祭儀、Smapuh utux祖靈祭。那祖靈祭依照過去的說法,就是要虔誠的向祖靈獻上我們豐富的作物,感謝祖靈的庇佑,祖靈就是各自家族的先祖。從文獻上或是耆老的說法中,Mqay Bari感恩祭的概念就是承襲這一系列傳統農耕的信仰文化啦,只是祭祀的主體也就是要被族人感謝的對象,可能因文化變遷被整合成在眾祖靈上面的編織之神Utux Tminun。不過很有趣的是,這樣的詮釋觀,大多是被同一宗教背景的耆老、部落精英甚至神職人員的努力下持續推廣中。那今天我們看到的由官方統一辦理的Mqay Bari感恩祭,因為它已經被列為太魯閣族的歲時祭儀,相當於太魯閣族的紀念日,政府也許就有責任去協助推廣當地的重要節慶,所以現在的Mqay Bari感恩祭辦理型態已經被賦於多種意涵啦,傳承文化、族群認同、民族教育、文化產業、族群和諧、觀光效益…很多啦,政府辦活動要顧慮的面向還滿廣的,也可以說是有責任去滿足多元的社會期待。
5.祭儀中對族人及對觀光客的要求:
這部分其實就是保持尊重異文化的態度啦,當然族人也是要積極作為表率啦,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嘛,Mqay Bari感恩祭該努力的部分,建立有教育意義的措施或活動,儀式也許具有它的神聖性,如何有效提醒或指導現場活動不受干擾,即使是攝影或影像紀錄都應簽署部落文化詮釋權的切結書,保障我們Truku文化活動的內容不被曲解、捏造甚至不當的傳播跟利用。
6.在問到部落觀光與傳統祭儀文化的保留,兩者是否有衝突?姊姊認為,所有的汙名化與衝突產生,都是因為不了解或反客為主的心態,就太魯閣族的觀點來說,我們對很多事都是開放的觀念,這一次的祭典我們也沒有設藩籬,也沒有管控觀光客人數,祭儀進行的時間也不像阿美族豐年祭祭靈宴靈的時間比較長,我們希望更多的觀光客走進我們部落,讓我們的部落文化更能推展,也希望更多年輕族人回到部落,有更多的族群認同,跟我們一同經由感恩祭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最後,姐姐也告訴我們她回鄉工作,學習織布技術及創作母語歌的心路歷程,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是守舊,而是要了解,要內化,跟著時代演進,就像織布傳統上只有女人可以織布,但為了繼續傳承這項可能失傳的技藝,我們也請示我們的耆老,必須改變。傳統祭儀的傳承也是如此,觀光可能帶來災難,也可能帶給我們文化復興的轉機,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要更清楚知道自己是誰?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身分和使命,做個最優秀的Truku !

吳慧欣
9作者 黃孟浩
標題 走訪馬太鞍部落與訪談心得
內容

在開始這次小論文的田野調查時,我們最想要去的地方,就是在我們鳳林國中學區周遭的各個部落,然而當我們聯繫鳳信部落的耆老時,耆老告訴我們鳳信部落與鳳林的諸多阿美族部落,其實都是光復馬太鞍的分支,所以追本溯源的傳統祭儀部分,耆老們還是希望我們去請益馬太鞍部落的長者。
過程中,特別感謝最年輕有為的原住民縣議員 Lamen Panay 蔡依靜議員的全力協助,當我提出這個邀請時,議員毫不遲疑地答應了,而且非常高興我為部落孩子們充實這方面的知識與認同。
今天早晨,帶著孩子們走訪了馬太鞍濕地,議員還請助理專車來接我們,在當地我們採訪了議員的父親,馬太鞍村的村長、太巴塱國小家長會長、馬太鞍部落會議的主席、前光復鄉公所的祕書,Lalan Unak 馬太鞍 蔡義昌先生,訪談間才知道他和鳳林文史工作理事長劉青松叔叔及少瑪的爸爸都是舊識,在各自族群的文化傳承上努力也相互扶持。
拉藍叔叔的閱歷豐富,致力於部落文化傳承,成立了馬太鞍邦查文史工作室,馬太鞍部落生態文化產業發展中心,他的觀念思維能與時俱進,不墨守成規,所以整個訪談內容非常地精彩,讓孩子們更進一步的了解了自己的文化與使命,我們因為這一趟專訪更充實了我們的研究。
專訪結束後,我們也參觀了馬太鞍部落及馬太鞍的祭祀場,深入部落中踏查,讓孩子們不是只是閱讀論文期刊,更能藉由它們的觀察與走訪,真實的感受部落所帶給她們的啟發與感動!

黃孟浩
8作者 方以軒
標題 馬太鞍部落踏查心得
內容
札記本
馬太鞍部落踏查心得
姓名:方以軒
日期:2020/10/10
今天早上7:00時,我從自己最愛的被窩裡起床,接著去刷牙洗臉,洗臉完感覺整個人都清醒了呢!趁有時間我寫了一些功課,快8:00時,我就帶著整理好的東西(馬太鞍部落專訪的一些問卷以及檔案)坐上爸爸的貨車到光復火車站,等待大家時,我先去買了早餐,和大家相遇後,就一起坐上蔡依靜議員姊姊的車子前往目的地。
到達馬太鞍部落後,我們就一人選一個舒適的座位,拿出紙筆記錄過程,我們訪問的是一位馬太鞍發展協會的部落議會主席(蔡義昌)先生,訪談中我記錄下了一些重點,第一是在祭典中,做哪些事是對部落的不尊重?叔叔說他以前覺得觀光客都是不好的,因為他們只會給部落帶來破壞。但經濟無法自主的困境下,我們必須仰賴政府的資源,政府也希望靠部落觀光帶來一些收益,於是我們的想法慢慢的調和,「希望觀光客能了解部落豐年祭,因為了解,才可以讓部落有更好的改變 !」
第二,在祭祀時也希望遊客不要打擾祭祀的人,例如:在祭祀時有人衝上去想跟頭目合照!但在真正祭祀時不能這麼做,「所以光復這兩大部落的人(馬太鞍和太巴塱)都規定不能和頭目合拍!」
第三,叔叔認為可用外在的經濟來改變部落,例如:在外蓋關於部落的7-11。這個想法我覺得很有創意 !
而就部落的族人整體而言,是否歡迎觀光客前來參與豐年祭?希望是抱持著怎麼樣的態度、心態?叔叔認為部落內部仍是歡迎遊客可以前來參加這個祭典,也希望他們是抱持這「尊重」與「學習」的心態前來,遊客應該要知道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
在遊客這一邊,部落也引起了不好的紛爭,例如:有些人認為應該要讓遊客來,但有些人認為不要有遊客會比較好!就我的觀點來說,我可能是希望遊客比例能夠少一點,「管控人數」或許是個方法,過多的遊客有可能會干擾或失去原有的風俗文化!
這次的田野調查,真是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可以學到以前沒學到的新知識!!我們這一個研究小組,學習著共同討論提問,分工合作,紀錄訪談過程,大家也因此成為很好的朋友!

方以軒
7作者 吳慧欣
標題 馬太鞍部落踏查心得
內容
札記本
馬太鞍部落踏查心得
姓名:吳慧欣
日期:2020/10/10
今天2020/10/10是我們的小論文團隊的田野調查採訪日,今天調查的地方是馬太鞍部落生態文化產業發展館,訪問的人物是拉藍·吾那克,他是馬太鞍部落議會的主席。
在訪問時我們有提問到:對於觀光客來參與豐年祭有什麼想法?他說道,希望觀光客可以不要打擾豐年祭的祭典,以前的人會比較哪個部落的豐年祭觀光客多,那個部落就是最好,但是現在意識到觀光客太多是對豐年祭較負面的影響,因為遊客們在短暫的一週就可以留下來許多破壞,並沒有帶給部落和族人什麼好處。
主席表示,有些觀光客一到祭典場所就立馬捐錢,很像老大一樣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過去認為money is power,掌握資源的人就掌握了祭典發展方向的權力,到了現在我們要讓年輕人知道知識才是力量,自主意識才是力量,我們要有能力主導屬於我們的祭典。
我們配合著政府發展部落觀光,但在不瞭解部落傳統文化的狀況,對族人們對祖靈都是很不尊重的,所以主席希望豐年祭將來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給部落的人祭拜祖先、祖靈,感恩祂們可以讓這一年過的平平安安,那觀光客的就再另外辦一個觀光豐年祭,這個是讓遊客們了解、學習原住民的文化,知道原住民是怎麼來的等等⋯
最後,主席有感而發說道,有些老人會一直堅持要用最傳統的方式來做事,比如說取火,不一定是要用鑽木取火,時代的進步可以讓事情變得更有效率,我可以用打火機點火,這樣是不是就比較快?主席說,一些耆老可能已經很老了,要他們改變觀念學習新知太強人所難了,我們一樣尊敬他,但是到主席這一輩已經有許多長輩可以有較開放的思考與觀念。講到對於我們部落青年與國高中生的期許,主席希望我們可以對自己族群傳統有信心,就可以保留更多傳統文化,不墨守成規就可以達到衝突之間的平衡,希望之後像我們這樣的青少年國中生可以把以前的傳統慢慢變回來,例如可以把祭祀場變成露天的可與神靈直接溝通,這些都是主席對我們的期許,也是建議。

吳慧欣
6作者 潘庭翊
標題 馬太鞍部落田野調查
內容
札記本
馬太鞍部落田野調查心得
姓名:潘庭翊
日期:2020/10/10
這個週六老師帶著我們前往馬太鞍濕地做田野調查,我們訪問了馬太鞍部落發展協會部落議會主席,我們周四的午休時間在學校就先討論了9個問題在今天請教主席,而主席也非常仔細地向我們解說,其中我記錄到的要點是:
1.以往參加豐年祭的遊客多嗎?
馬太鞍部落的遊客比較多,遊覽車一車車,常常祭祀場擠得滿滿都是人,因為在台九線上。而太巴塱部落因為他們辦在較隱秘的地方,比較接近193縣道,所以那邊遊客干擾會比較少。
2.遊客在豐年祭那一週的停留帶給部落什麼?
主席談話中認為,觀光客也沒有帶給我們什麼,只是喝酒亂丟垃圾,讓大家以為豐年祭只是在喝酒,造成族人和觀光客對立,有一派是希望觀光客來,有一派則是態度強硬希望觀光客不要來。
3.部落的族人整體而言,是否歡迎遊客前來豐年祭?而族人希望遊客進來部落是抱持什麼心態?
主席認為,當然心態是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心態,如此,族人也必會保持大方親切歡迎賓客的熱情來迎接,人的交流都是要互相尊重的。
4.祭典中對馬太鞍和太巴塱的族人來說,你覺得那些是對族人不尊重的行為?
我印象較深的是主席認為在祭儀進行中,無論任何人,即便是政府長官, 都不應該打斷祭儀的進行,請尊重我們的祖靈和傳統文化,不能因為趕行程就想中斷祭典上台發表談話,這是主席非常堅持的一點。
5.對於青少年和國中生有什麼樣的期許?主席認為,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有些傳統祭儀文化是必須被保留的,有些則已經脫離了現實,也許有更好的做法,我們要孩子們瞭解傳統祭儀,瞭解發展的脈絡,但比如說鑽木取火,現在都用打火機了,噴燈了,跟上時代吧 !
我覺得主席真的很風趣,不像一般不知變通的阿公阿嬤,這次訪談我覺得很有趣也學習到了很多,收穫滿滿。

潘庭翊
5作者 少瑪.汝娜.母那烈
標題 馬太鞍部落田野調查心得
內容
札記本
馬太鞍部落田野調查心得
姓名:少瑪
日期:2020/10/10
今天老師帶著我們去馬太鞍部落,訪問馬太鞍部落會議的主席lalan叔叔。光復鄉是我生長的地方,所以這次的訪談,我的感受特別深刻,在叔叔的解說中,我發現我現在所認為的傳統,對這些老人家來說,都已經是不完整的文化了,文化流逝的太快,快得我們連自己文化原初的模樣都不是這麼清楚了......心裡確實感到難過。
叔叔娓娓道來,自部落觀光興盛開始,傳統祭儀文化開始改變,以馬太鞍部落來說,因為祭祀廣場靠近主要幹道,每當祭典來臨時,「一台又一台的遊覽車擋住了祭場的出口,同時也擋住了文化的傳承。」,在這個以「錢」為主的時代,有錢有勢力,而經濟較差的階層則成為了犧牲。我們必須和政府要錢來進行傳統祭儀,照著政府的想法進行,讓祭典成為政府操作的棋盤。「有些人可能認為觀光能為部落帶來經濟,但我說過我們因接受了政府的補助,必須為他們賣命,大部份的錢都被漢人攤販賺走了,反而對部落來說並沒有得到什麼,當一件事情是為了討好別人,我們的文化總有一天會成為被觀光包裝成的商品。」
為了政府所想得到的觀光利益,我們開始改變,許多傳統價值觀扭曲,像在豐年祭時,每個階層要負責不同的工作,沒有人在領所謂的薪水,但現在祭典逐漸商品化,大家也逐漸認為我是一個員工,我必須拿到我所付出的.....在以前根本不是這樣!部落是大家一起的,不是分成你是你的我是我的,豐年祭真正想要我們學到的其實是內在的想法,是文化的傳承,用文化認同自己,這才是豐年祭的意義。
叔叔認為,時代在改變,要懂得融合,將過去和現在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不會讓文化成為時代進步下的犧牲品。再者,如果想要為部落帶來經濟,又不想文化過度地流逝,首先要有的就是「經濟自主」,讓自己成為主導;再來,可以把祭典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觀光用,一個是真正的豐年祭,只要觀光和祭典同時進行一定會出現矛盾,分為兩次的祭典可以清楚的將文化和觀光被清除的分開,卻又可以達到經濟效果,一舉兩得的妙招,我覺得這個想法還不錯,可以值得一試。
在今天的訪談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想要保留自己的文化,最主要還是要多多留在部落,不要讓自己忘記了自己也曾是一個部落的孩子!

少瑪.汝娜.母那烈
4作者 潘庭翊
標題 參與此次小論文研究的感想分享
內容
札記本
參與此次小論文研究的感想分享
時間:2020/10/05
剛開始老師請我們「自我介紹」,我非常尷尬,因為我都不認識大家,看著老師還緊張的滿頭大汗。第二次上課,來了一個學姐,他的名字很長、很特別。老師開始解釋論文的意思,還給我們好幾份的相關文章,要我們回家閱讀的。
第三次上課,老師教我們如何登錄網站、上傳功課,晚上突然看到一個群組,裡面是我們的論文小團隊"鳳凰中隊"覺得這個隊名取得很有趣,代表了鳳中,也代表了團結奮鬥,我們都希望能為鳳中首次參與小論文競賽拚得好成績。第四次上課,老師說因為這是一個團隊競賽,所以很重要的就是,要在過程中展現我們團隊的分工合作與團隊默契,所以老師依照我們每個人的興趣和專長,分派了不同的工作讓我們逐步完成,而我的工作是負責活動集,要點在活動的規劃與活動成果的展現,把每次老師上傳fb的活動、課程截圖下來,上傳到網站上面。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這麼特別的競賽活動,雖然剛開始的課程要讀好多書跟文章,我不喜歡寫文章,但是老師分派給我的工作是活動的紀錄跟攝影,他希望我們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意,在每次的活動中能"從玩樂中學習",我就覺得很有趣,所以老師出的功課我會盡量把他完成,也希望之後的課程或活動可以非常好玩。

潘庭翊
3作者 方以軒
標題 參與此次小論文研究的感想分享
內容
札記本
姓名:方以軒
日期:2020/10/03
這學期很開心能跟著老師參與小論文的研究,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類似「寫論文」這件事,我以前在國小時都只是寫寫心得感想而已,上國中後,班導師覺得我的文筆還不錯,於是班導向小論文指導老師推薦了我。
加入之後,我覺得這個小論文團隊特別有趣,雖然從開始到現在短短的一週內,老師從教我們如何選定題目、如何蒐集資料、如何解讀文獻與共讀討論、如何頂定論文架構、以及田野調查的技巧和該有的調查倫理……等等,一週內讀了好多的文獻資料,但因為老師之前在別的學校有帶了兩屆的小論文競賽,所以也跟我們分享了過去研究過程的種種趣事與實作經驗,看老師談笑風生,加上這次的主題就是原住民議題,跟自己的文化與生活這麼切切相關,所以我們都覺得很期待能做出好成績來!
另外我發現,這個小論文團隊要用到網路跟電腦的時間好多,而我以前最不擅長的就是電腦類的東西,而且我打字也好慢,家裡也沒有電腦可以使用,覺得壓力有點大,但老師說只要我們學習態度正確,願意花時間付出努力,老師也願盡量地陪伴我們,並給我們適切的幫助,讓我們更有信心去完成這項看起來對國中生很艱難的任務!
從這過程中,我不但可以學到許多跟原住民相關的新知,還可以順便了解一些電腦的操作與PPT的製作,覺得收穫良多,接下來還有20天的時間,我們還有好多的分項研究要逐步進行,又快要第一次段考了,但我相信我們的團隊成員都會齊心努力,團結合作,完成這次的小論文競賽,為學校及自己爭取最佳榮譽的!

方以軒
2作者 吳慧欣
標題 研究心得
內容
這兩個禮拜裡老師教我們如何寫出一篇好的論文,關於這次主題原住民祭典的尊重與衝擊,在老師發給我們的其中一篇文章裡有提到:「祭典本就是與祖靈、神靈對話的過程,不是為了給遊客玩開心、看得爽快而舉辦的」身為原住民的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不是觀光客們想看重頭戲就可以直接跳到那部分,且台灣原住民部落對觀光客的規範已經非常溫柔隨和了,但還是有觀光客直接拿著相機走到祭典場中,甚至指揮族人擺動作給他們拍照,部落文化穿成已經很不易了,這樣的觀光是否會造成族人對遊客們產生裂質想法呢?
「來客是者」是台灣社會的不合理程度的服務業邏輯,主人待客有禮並不意味著客人就能夠為所欲為,那漢人遊客聽不懂祭儀時的族語歌曲時,是不是得換成流行歌曲?這些都是需要被尊重的;有些遊覽車上載著大多數是陸客團的遊客,可能會吃不慣原住民的小吃而去買所謂的「台灣小吃」馬路對面正是部落但卻少少有人跨越那短短的馬路進到裡頭,只在乎外面的美麗風景,也不願意去真正的了解台灣原住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嗎?
以上是我從一些文章裡取得的重點以及我對觀光客們行為的看法,之後寫論文做田野調查時,我會想問問族群裡的老人對這樣的觀光行為有什麼感受,我會再寫進論文裡探討研究。

吳慧欣
1作者 少瑪.汝娜.母那烈
標題 文獻閱讀與小組討論心得
內容
札記本
閱讀文獻與小組討論心得
姓名:少瑪
日期:2020/10/02
這學期的小論文競賽,我們這個小組在經過討論後,選定了主題為「部落觀光對原住民傳統祭儀之衝擊及應有的尊重」,這個主題對我來說非常有親切感,因為它確確實實地發生在我們部落,在台灣的觀光產業還沒有這麼盛行時,記得以前的豐年祭,沒有過多的觀光客,只有多到不行的族人,每個人都穿著族服,都很開心很自在,這個印象到我國小二年級開始就開始看不到了,原本樸實的舞蹈,為了討好觀光客而加入了現代舞的元素,音樂不再是族人吟唱,大多是直接撥放音檔,年輕的族人們有的連自己跳的舞都不會唱了,我覺得這已經失去豐年祭的意義。我相信部落的人都有發現這些事,在過去也有人站出來為部落發聲,但這樣的陳情大多被忽略並以失敗收場。豐年祭為政府帶來的觀光收益,是政府不想放棄且極力擴張的,於是使用補助輕鬆帶過,於是原住民傳統祭儀無奈地變身成為政府的搖錢樹。
在老師這一週發給我們閱讀及我們在圖書館中找到的文獻中有提到,近年來部落族人對於參加傳統祭儀的遊客的態度,從原先的「以客為尊」,到後來轉折成覺得遊客有「反客為主」的現象,根本就把我們的文化當作「服務業」在賣,各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等人物便是這個現象的領頭羊,他們常藉著媒體傳播或是個人的影響力,將數不清的觀光客帶入部落的傳統祭典,我們必須要好好的「服務」他們、討他們歡心,當觀光客抱怨聽不懂大會在說什麼時,我們就需要另外請翻譯;當觀光客吃不慣原住民的食物時,我們就要請一大堆攤販圍著會場賣……而這些觀光客並不知道傳統祭典本身的神聖性,只是理所當然地把它當成了旅行的一部分,或只是一場華麗的表演……
傳統祭儀期間出現這樣劣質的觀光文化,作為主人的我們卻不能結束它,它已經侵犯了我們,有時甚至也讓我們自己迷失,讓我們自己也成了觀光客的角色,照樣學樣,越玩越超過,而拋下了對文化祭儀的傳承與尊重,讓自己成了「隱觀光客」。
對於這些現象,大多數的族人都知道要改變,但政策列車仍舊往商業的方向行駛過去,而真正拿到錢的人也都已經認為文化是屬於觀光的人的,而那些堅持尊重自己文化祭典的人,卻什麼都沒有,在未來,我們族人還剩下什麼?得到一點點的錢?然後還是繼續一次又一次無意義變質的祭典嗎?
上面提到了那麼多觀光對於傳統祭儀之衝擊的議題,老師問我們:「那麼觀光和文化有可能同時共存嗎?」在我看來,我認為是可以的,但是「觀光客」這個身份必須轉化為「參訪者」。作為「參訪者」,應該要抱持著尊重不同文化的心態,試圖去理解和認識與自己不同的文化,不要因為自己覺得奇怪就去排斥它或要求他改正。有高品質的觀光,也才能讓部落觀光和部落的文化傳承同時並存。
這一週在老師的指導與和團隊夥伴的文獻共讀與討論下,我感受很深刻,我想在田野調查的時候去採訪部落裡的阿公阿嬤,想知道在60多年前的傳統祭典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盛況,時至今日的種種改變,阿公阿嬤們又有什麼看法與對下一代的期許?
這次我們探討的主題與文化與我有著密切的連結,看著傳統原住民的文化正漸漸地消失,將來該做些甚麼,才能使我們的文化在觀光業的摧殘下保留下來,身為原住民下一代的我們,必須好好的思考。

少瑪.汝娜.母那烈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
作者 作者: 厄夫.錢伯斯 譯者: 李宗義, 許雅淑
出版社 游擊文化
簡介(摘要)
隨著旅遊風氣的興盛,有愈來愈多人湧向觀光景點,旅人玩什麼、吃什麼、住什麼、買什麼,無一不影響在地人的生活世界。許多國家也將觀光當成發展經濟的良方,認為可以振興都市空間、促進農村再生。但是,觀光真的能振興經濟嗎?當觀光衝擊在地文化時,該怎麼辦?本書整合了人類學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什麼因素影響了一地的觀光走向。

導讀
觀光對於每個地方的衝擊都不一樣,每個地方對於觀光客的接受度也大不相同,本書認為影響當地人適應觀光最重要的條件,取決於當地人有多大的自主性決定觀光的條件,像是遊客來訪的方式與時間,以及自身文化的哪一個部分可以或不應該拿到市場行銷或商品化。作者呼籲在發展觀光時,應將底下原則奉為圭臬:永續的資源管理、真實與公正地呈現旅遊地點與當地人、尋求觀光收益可以平均分配給當地人的辦法。
在台灣發展國際觀光及部落觀光之際,透過書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將能進一步思考我們為什麼要發展觀光、以及要發展哪一種觀光,其中的收穫與代價會是什麼?
黃孟浩
4書名 太魯閣族部落史與祭儀樂舞傳記
作者 旮日羿.吉宏
出版社 山海文化雜誌社
簡介(摘要)
此書從三個向度道出了太魯閣族群歷史與樂舞的相遇:首先,針對花蓮立霧溪流域與木瓜溪流域的太魯閣族進行口述調查,造訪耆老過程中,不僅迸發各自家族相異的山水遷徙經驗,也形塑了太魯閣族歷史想像與感性認知。其次,本書整理了早期太魯閣族祭儀的調查記錄,並與1991年復振的祖靈祭、感恩祭詞歌謠對照分析,從中探索並反思歷史變動的軌跡,此外,作者也透過太魯閣族音樂家之探訪,了解他們的部落經驗與樂舞體現,交會之際,無疑是大時代之下的真切回應。其三,有關太魯閣族歌謠樂舞的傳習體現,由「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成員們共同設計戲劇舞碼,以「尋回.失落的印記」為主軸,在舞台展演中敘述一段遙遠卻又貼近自身的族群記憶,在現代劇場與樂舞傳統的激盪下,觸動了太魯閣族人最深刻的靈魂。這是旮日羿.吉宏與「原舞者」合作之下,將田調資料轉化為動態樂舞的另一嘗試,書中也呈現其思考轉折與心路歷程。
導讀
這是一部消化日治時代文獻、步履太魯閣耆老馬紹.莫那(廖守臣)的芳表、加上作者的再踏查記錄所綜合集結而成的巨構,是旮日羿.吉宏十幾年來的心血結晶。如果從學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可視為原住民以第一人稱主體身分贏回本族人文化,並深化其歷史解釋權的一部作品,值得肯定與期待,若從傳記的角度來看,太魯閣族也將藉由此書留下生命的精彩。
黃孟浩
3書名 部落.文化.產業發展:達觀村文化資源與觀光產業調查研究
作者 萊撒.阿給佑
出版社 秀威資訊
簡介(摘要)
當台灣各地區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文化產業與觀光休閒產業的推展時,原住民部落土地亦難幸免地被政府與民間、或政商勾結的搶奪,他們都是「上山找希望」的有力人士,族人卻手無寸鐵的無力阻擋、族人卻守株待兔地看著他們進駐,亦眼睜睜地看著部落族人的生活空間愈來愈狹窄,族人建構文化及倫理的行動也遭到被排擠,太陽雖然照常昇起,部落族人們深深覺得部落之天空似乎愈來愈小、太陽似乎也愈來愈昏暗。
導讀
萊撒.阿給佑 Laysa Akyo,出生於台灣苗栗縣泰雅爾族部落,未曾離開部落,直到唸國中及高中時才淺嘗離鄉背井,也方知除了泰雅爾族以外,還有其他族群,如河洛人、客家人及外省人等;就讀神學院之後才認識原住民其他各族群及台灣豐富多元之文化。從此書中我們該特別關注的是,作者期望我們去思考原住民的部落「開發者」,他們為部落真正帶來了什麼呢?部落族人間又期待什麼樣的未來呢?
黃孟浩
2書名 移民.返鄉與傳統祭典-北臺灣都市阿美族原住民的豐年祭儀參與及文化認同
作者 謝世忠、劉瑞超
出版社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簡介(摘要)
透過對北台灣阿美族原住民所舉辦之相關活動,歸納出不同行政區域範圍族人參與傳統豐年祭典的情形,再分別進行田野調查,找出堅持延續舉行者與不熟衷祭儀辦理之群間的差異緣由、繼之,再觀察都會族人與原鄉部落間的連繫景況,透過都會與原鄉間人口移動和祭典舉辦及參與的動態性分析,使讀者充分瞭解傳統祭典在當下存在及質。
導讀
本書作者透過扎實的田野調查工作,收集許多珍貴的田野資料及圖片紀錄,再配合
兩位作者妙筆生花的筆觸,清楚而精采的將花東原鄉與北臺異鄉阿美族原住民的豐年祭祭儀展演活動展現於讀者面前。另外,今時今日原住民族群在異鄉的人數已不亞於原鄉地區,因此人類學者恐怕無法如同過去一般僅關注原鄉「傳統」(tradition)原住民部落的研究,欲關照臺灣原住民現今的文化蘊含,異鄉的原住民聚落絕對是人類學家無法迴避的問題。
黃孟浩
1書名 再燃庫巴之火:多元視角思考島嶼的弱勢與原住民族群
作者 浦忠成
出版社 山海文化雜誌社
簡介(摘要)
庫巴kuba是鄒族部落男子會所,鄒人不只在此舉行瑪雅士比mayasvi祭典的各種儀式,同時也是年輕男性學習知識、技能、待人處事的場域,集結宗教與文化的意義。庫巴中的火塘終年不熄,代表部落的活力與生命力生生不息。《再燃庫巴之火》有作者浦忠成對傳承鄒族文化、知識的自我期許與勉勵,也包含為台灣整體社會所提出的改進之道。

導讀
本書不只對主流社會、政府部門的發展偏斜與族群歧視提出批判與建言,同時也反思原住民部落的自我限制與困境。作者以犀利眼光,從族群自治、語言傳承、觀光產業、生態保育、自然主權、傳統領域劃設、轉型正義等面向切入,持續省思、丟出觀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除了批判性的政論文字,本書也可看浦忠成對小人物、弱勢族群的關懷。作者以從不停止觀察的雙眼,看見社會每個角落裡的故事,為台灣綿長的歷史與多元族群的社會留下更飽滿的記錄。
黃孟浩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論部落觀光對原住民傳統祭儀的衝擊與應有之尊重
原住民的傳統祭儀是原住民文化傳承中重要的一環,近年來祭儀過程與外界產生了許多的衝突與誤解,而神聖的傳統祭儀如今怎會淪為觀光行程呢?會產生這樣的轉折,有哪些主要的因素呢?該給予部落族人那些尊重 ? 我們將在本小論文研究中逐一探討。
少瑪.汝娜.母那烈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2說明 鳳林國中 鳳凰中隊
小論文口試相關新聞片段超連結
黃孟浩
1說明 鳳林國中 鳳凰中隊
論部落觀光與原住民傳統祭儀的衝擊與應有之尊重
論文口試PPT檔案
黃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