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國民教育的今昔與族群文化認同

專題名稱 原住民國民教育的今昔與族群文化認同

專題描述 由於上次小論文比賽,我們到支亞干部落訪談織布師,讓我對原住民文化非常有興趣,在過程中剛好路過部落裡的番童教育所,而這不就是我們社會課上的日治時期的歷史,因此我們將此做為小論文的新主題。
我們透過資料蒐集及文獻探討並透過專家訪談,來了解從日治時期至中華民國的原住民教育之歷史及課程設計之轉變及探討老師及學生對原住民文化之認同。

隊伍名稱 大開眼界

指導老師 陳霈語 劉盈孜

參賽學生 惲謙 陳德恩 林柏辰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陳宜莉
來源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6-8/free/08.pdf
描述 本文以作者的經歷結合文獻分析,來分析原住民民族教育推動的現況,並以紐西蘭的毛利語政策復興為借鏡,提出振興臺灣原住民民族教育的建議與看法
惲謙
9作者 教育部統計處
來源 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7native.pdf
描述 本文自 96 學年起按年進行原住民教育概況統計分析與比較,藉以了解原住民族學生之教育現況,俾利教育資源更能有效地予以分配與運用,增進原住民族教育的品質及水準。
陳德恩
8作者 黃秀蓉
來源 https://reurl.cc/bRmrE3
描述 本文內容以原住民教育問題與因應對策為重點,透過相關研究及文字的闡述,來幫助行政單位能更瞭解原住民重點學校現況,以期能在未來做出更合適的政策。
陳德恩
7作者 魏琬蓉
來源 https://mail.nhu.edu.tw/~society/e-j/102/a25.htm
描述 以多元文化教育觀探討國中社會教科書中關於原住民族之內容
陳德恩
6作者 徐 瑛
來源 http://ir.npt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8581/1/081.pdf
描述 本文通過對原住民族教育法進行政策分析,從立法沿革、背景、特點及省思進行梳理,以把握臺灣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特點和經驗,為改進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提
供借鑒和策進。
林柏辰
5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
來源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93/pta_5038_7415564_99768.pdf
描述 描述原住民教育的現況及相關政策與法律
林柏辰
4作者 惲謙 張帛官 廖家慧 
來源 https://student.hlc.edu.tw/action/show_detail.asp?id=2706
描述 本文主要以太魯閣織布文化為重心,介紹太魯閣的織布文化和織布器具及操作步驟,由於現今太魯閣織布文化正在面臨失傳的危機,文中也提到了太魯閣織布的意涵、布料上的織紋代表的意義等等……
林柏辰
3作者 王睿 張宇婕 吳宜蓉 劉存崧
來源 https://student.hlc.edu.tw/action/show_detail.asp?id=350
描述 探討太魯閣族紋面文化內涵及太魯閣族祖先們紋面的經歷與過程,尋找太魯閣文化傳承的可能性。
林柏辰
2作者 陳宜莉
來源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6-8/free/08.pdf?fbclid=IwAR1PmkKDworYcnMB429iI8r-JUSBDOBf6cBv1Jaalmfsv4yCitpT0QwXWaA
描述 描述原住民文化在教育等方面受限,分析錯誤迷思,最後再統整出建議
惲謙
1作者 溫振華
來源 http://dweb.cjcu.edu.tw/ShepherdFiles/C0203/File/20180814172810197.pdf
描述 描述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教育方法與歷史上的沿革。
惲謙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1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探訪西林部落
說明
前往西林國小實地蒐集資料,在校內發現牆上貼有日常用語語原住民語的對照圖、竹子與木材搭建的穀倉與瞭望台、日治時期的精神標語和原住民特已的圖騰,學校內部還圈養了山豬與山羊等動物。
陳德恩
1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同學
說明
向三位漢人及原住民同學訪問對原住民文化的認知及文化認同
陳德恩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討論研究題目
說明
登入小論文網站註冊參賽,初步提出研究動機與方法並討論研究大綱與正文的發展。
惲謙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支亞干部落--番童小學
說明
金田實地探訪支亞干部落的番童小學,族人帶領下見識到當時學校的規模,深入菜園尋找舊時的泳池,看見當時的升旗台,發現學校外部由水泥與石頭砌成,而在部落四周的圍牆繪有原住民圖騰,象徵祖靈的雙眼,離開前意外發現一片可能為日治時期建造的房屋,在尋找的途中以手機拍攝各處,試圖發現新的事物。
陳德恩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資料整理
說明
統整訪談逐字稿、將內文做排版與字體修改,將蒐集的資料編輯並融合內文。
林柏辰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整理研究資料
說明
處理我們從網路上收集來並討論後決定採用的資料,最後選用論文與報導類資料,將內容加以編輯成表格並統整。
陳德恩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班導
說明
於中午以先前編輯訪談表格來訪談班導關於原住民教育之認同等問題並詳加記錄。
陳德恩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學校老師
說明
於中午以先前編輯訪談表格來訪談老師關於原住民教育之認同等問題並詳加記錄。
陳德恩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老師(太魯閣族)
說明
於中午進行第一次訪談,訪談太魯閣族男老師,另一同學以紙筆紀錄老師回應,老師認為國民教育對原民文化沒有太大幫助,表明對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與復興。
陳德恩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假日分工
說明
將訪談題目分類並修正逐字稿內容,最後將分類好的訪談內容進行分析,模擬詢問時的問法並預測回應。
另一名同學則分析花蓮縣原住民小學的歷史沿革。
陳德恩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參訪部落學校
說明
前往見晴國小實地蒐集資料,在校內發現牆上貼有日常用語語原住民語的對照圖、原住民特已的圖騰,學校內部採用紅土跑道,頗具歷史。
陳德恩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學校老師
說明
今天午休我和同學訪問老師,發現老師在原住民教育上非常看重,也積極投入文化傳承,復興自我文化,老師也提到了課程設計,認為可以在課程中融入各族知識,使學生能更加瞭解。
陳德恩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惲謙
標題 前往圖書館借閱書籍供參考
內容
今天下午前往文化局圖書館尋找花蓮縣誌,但由於花蓮縣誌並未在館內而讓我非常頭痛,因為原住民教育的相關書籍已經很少了,而又無法借閱,因此我到火車站前的圖書館尋找有無相關書籍,查詢後發現在別館,到了之後館員幫忙我尋找藏書,但是找不到花蓮縣誌,因此我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別本,此書內容豐富且全面,由於是教育部親自編印的,所以非常專業,內部又有許多表格,將眼花撩亂的文字統整出來,雖然借書的過程東奔西跑,非常受挫,但是過程是充實的。

惲謙
9作者 林柏辰
標題 原住民教育步入國民教育之轉變
內容
今天中午我訪問了我們班的班導對於原住民教育步入國民教育的看法。老師覺得108課綱把原住民文化的內容帶入到社會時事中,能增加台灣人民對原住民的認知,對於原住民的文化傳承也有一定的幫助。但也不必將所有的課題都帶入原住民的元素,在主流的的科目不跑偏的情況下適當地融入原住民議題是可行的。而老師覺得可以先試試設立原住民課程或社團等方式,讓漢人和原住民的學生都能有一個管道可以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的內涵。如果效果不錯的話,再將原住民課題帶入到主流教學中。

林柏辰
8作者 林柏辰
標題 原住民教育問題訪談
內容
今天中午向學校老師訪問有關原住民教育歷史方面的問題。老師認為就原住民教育而言,舊課綱的內容只有大略帶過原住民方面的議題,而無深入探討原住民的文化對於臺灣文化內涵的重要性,而在新課綱的內容裡,則在各歷史及公民的單元中提到原住民,更佳重視台灣原住民的文化,也能讓臺灣人民了解到距離不遠,卻相當陌生的原住民文化。我個人認為每種文化都有其意義以及存在價值,而屬於文化本生的重要性絕不能被主流文化所掩蓋,導致被人們所遺忘。原住民也是台灣的一份子,我希望台灣人民都能深入去了解原住民。而擁有原住民身分的學生們,也能去了解自己族群的知識與傳統文化。

林柏辰
7作者 林柏辰
標題 教師訪問
內容
今天中午和陳德恩訪問了在學校擁有原住民身分的老師。老師認為,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相當重要的資產,而老師喜歡自己擁有的原住民身分,也想把自己族群的文化傳承下去。老師常將關於原住民的知識帶入到課程教學中,讓自己的學生能了解關於原住民的文化。我覺得老師相當的偉大,將把文化傳承給後輩當成自己的使命,雖然有時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但老師還是用著自己的方法,把祖先的智慧和知識傳達給後輩。而老師也希望原住民的文化可以受到更多重視,並一代代的傳下去。

林柏辰
6作者 惲謙
標題 向實習老師訪談原民教育
內容
今天中午我和陳徳恩去訪談一位實習老師,而老師則是織布師依貝老師介紹的,因為老師也是原住民,並在花崗任教,今天我的訪談場所是在兩間電腦教室中間的工具室,
,有一點悶,所以表現的沒有那麼好,心浮氣躁的,我問老師的問題老師都講述了很多自己的經歷,例如老師把文化講述跟下一代的過程、傳承文化的動機等等,比較特別的是老師說自己母親都很少接觸文化,但是老師自己卻想認識,很少人會有這樣的心,我也覺得很了不起,老師還表示自己對日式教育的想法,並且在每一個問題都用『世界觀』來看待,因此會出現不同的層面與觀點。
在訪談的其中一個問題,老師清楚的表明了國民教育沒有辦法傳授原住民知識,這個回答就如同先前訪問的幾個老師一樣,由此可見老師們都有意識到這一點。
今天的訪談有一些小差錯,例如我沒有清楚的了解老師的原住民名字等等,還好老師有介紹另一位老師讓我們訪談,補充這次訪談中的不足之處,由於這次我錯誤百出,有謝問題也沒有抓到重點,所以我希望下次自己能更努力、發揮自己的能力。

惲謙
5作者 惲謙
標題 實地探訪蕃童小學與其周邊
內容
我曾因為去年做小論文的緣故訪談了一位指導老師的朋友,在老師帶領下恰好認識了一間蕃童教育所,因此今天我們為了蒐集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教育資料而前往西林香的蕃童教育所,教育所目前已經成為族人的住宅了,我們經過住戶的同意後便前往內部,首先我跨過一片草堆,這裡是原本種植香蕉樹的園區,園區後面則是一個一立方公尺左右的升旗台,但是升旗台據說被破壞過,上方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了,之後我們前往原先的游泳池,也就是現在的山蘇園,裡面種了大片的山蘇,徒步通過頗有難度,奏進去後映入眼簾的是泳池的池畔,規模雖然偏小,但能想像游泳於其中的照片,在住戶伯伯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了以前教室的遺址,現在已經變成是幾個水泥做的長方形框框了,就如同泳池一般。
走訪完蕃童教育所之後,老師開車帶我們前往了西林國小,那邊原來也是原住民就讀的學校,但是現在改為一般學校了,而內部還是保有了原住民的色彩,例如牆上的海報貼有原民的語言、舊教室遺址保存完好、牆壁和司令台上的特殊圖騰等等,探訪完這幾個原住民學校之後,我發現這些學校的共同點就是校園內皆保有原本的校舍遺址或,而且學校也都是從原先的教育所演變而成的,今天的這趟走訪是我增廣了對原住民的見聞,也使小論文的資料蒐集方面有了更多的依據。

惲謙
4作者 陳德恩
標題 設計訪談題目
內容
在我們處理完研究動機後,大家開始討論訪談老師的題目,這對於第一次做小論文的我無疑是一種考驗。一開始,光是第一題就讓我絞盡腦汁,可是依然想不出來。後來經過一系列參考前輩們的作品,我總算是在九十分鐘後,依樣畫葫蘆地想出了三題題目。反觀一旁的惲謙,在這段時間內已經做出了一整串訪談內容,相比之下,我真是小巫見大巫...看來要像惲謙一樣熟練,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呢!

陳德恩
3作者 林柏辰
標題 新體驗
內容
今天是我參加小論文的第一天,也是我第一次參加小論文。對我來說是種既新奇又有點艱難的新挑戰。剛踏入電腦教室有些緊張,因為是第一次,怕可能會趕不上該有的進度。不過不試試,總不會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吧!今天老師將小論文的基本結構和概念講給我們聽。聽著聽著,感覺就不會那麼緊張了。老師也提供給我們一些紙本的資料,也給我們看了一些得獎作品,其中也包括我們的隊員以前的作品。希望我們這次的成果能獲得肯定。我也一定會努力!

林柏辰
2作者 陳德恩
標題 初乍來到
內容
今天我們進行了第一次的小組討論,在兩位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們提交了參賽表,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小論文競賽,也是第一次在中午進入電腦教室,一開始有些緊張,害怕因為動作太慢趕不上進度,還好在老師們有將做小論文的基本概念跟我說,我也慢慢的熟悉這裡的環境,老師提供了我們許多的紙本資料,也把之前高中小論文比賽組別的作品給我們參考。今天中午的討論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也感謝老師的協助,希望我們比賽順利!

陳德恩
1作者 惲謙
標題 再次挑戰小論文
內容
今天中午我和我的組員在電腦教室討論小論文的組別名稱、研究方法等大致走向,老師給了我一份其他學校同樣探討原民教育的論文紙本,而我則要閱讀其內容來整理出有用的資料,資料內文很長,因此整理過程不太容易,只能自己慢慢看,而且不能太急躁,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我對文章的敏銳度很低,也時常抓錯重點,但是我還是有將一些容易解讀的文字稀釋出來。
先前做小論文時,我因為態度比較不積極導致沒有達到理想成績,今年我們多了兩個新的成員,因此我的壓力也很大,怕自己再次做錯,而這次同學主動邀請我與他們做小論文,老師也鼓勵我並期許我可以血恥,我必須全力以赴!希望這次的我能夠在小組中有效的貢獻心力,不要重蹈覆轍。

惲謙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導論
作者 王雅萍
出版社 教育部
簡介(摘要)
描述台灣原住民教育發展歷程,詮釋原住民教育經驗,描述原住民教育的重要性。
導讀
閱讀後了解台灣原住民之教育發展,並透過字句了解早期原住民教育文化的重要,文中特別提到原住民教育體制的建構和相關法規、原住民的族語課程與教材的選擇與編排和原住民教育中的困境。
惲謙
4書名 台灣原住民族導論:文化教育篇
作者 吳天泰、陳紫娥、王蘭君、李淑儀、官孟璋、官秀珠、姜明義、陳克惠
出版社 五南
簡介(摘要)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呈現論文十篇。在原住民文化教育的「省思」方面,對於阿美族母系社會自然與人文的互動、原住民民族學院、少數民族的自助文化研究、原住民教育實務等議題,提出發展藍圖。
  在「田野工作」方面,描繪出原住民文化教育的部分現況。探討現階段原住民婦女的婚姻現象;探討原住民社區的教育成就;探索高中原住民學生的文化認同與學校適應情況;察看原住民專班建構過程、校園調適與族群關係;透過泰雅族少年的狩獵態式,凸顯他們面對不同脈絡的歷史層疊;探究原住民研究生發揮潛能追求成長的過程。

導讀
本書由兩位教授與六位碩士及博士班學生共同創作而成,從原民文化教育省思和原住民教育的田野工作兩大面向來探討原住民的文化教育。
陳德恩
3書名 2008館藏臺灣學研究書展專輯
作者 黃雯瑜, 蔡蕙頻, 張谷源
出版社 國立臺灣圖書館
簡介(摘要)
本書根據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藏臺灣學研究書展」內容編輯而成。共分為七項主題:「教育類-近代教育的萌芽」、「建築類-近代建設的推手」、「原住民類-原住民采風實錄」、「博物類-走進臺灣的博物探險」、「美術設計類-臺灣設計的歷史顯影」、「醫療衛生類-從瘴癘之地到清潔之島」及「寫真帖-用快門寫臺灣史」。
導讀
本書的內容分為本書的由七項主題再加上十六項子題來呈現該領域的發展歷程及影響,以典籍或實物搭配展出,展品包括書籍、雜誌、報紙、寫真帖、各種調查報告書等,期望透過書展介紹日治時期臺灣的各種面向。
林柏辰
2書名 國家與部落的對峙:日治時期的臺灣原住民教育
作者 張耀宗
出版社 華騰文化
簡介(摘要)
本書由從事日治時期原住民教育研究的文章所組成,描述日治時期原住民所承受的教育,除了殖民教育的性格外,也具有近代文明意涵的內容,在兩者的交織之下,使得日本殖民者對於原住民所實施的教育,呈現多樣的影響層面。此外,從殖民關係來看,被殖民者從沒有主體詮釋的機會,本書透過與原住民長者的訪談,重現當時接受教育的經驗。
導讀
由於日治時期的思想影響,造成當時原住民教育文化受到很大的影響,由於默默接受來自殖民者的一切,導致能看見原住民教育上的差別之處。
惲謙
1書名 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
作者 游珮芸
出版社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日治時期與台灣兒童相關的教育,多半以殖民地的教育政策、教育的內容與思想為主軸,並以同化政策來制定教學的基礎,設法讓各個台灣的孩童皆能夠接受日本的教育方法,而教材則以當時的教科書為材料。此過程反映了日治時期對台灣孩童教育文化造成的影響,也釐清了日本人對於台灣多民族、語言豐的看法。
導讀
自從解嚴後,日本對台灣的統治對台灣兒童造成了莫大的影響,藉由日本與台灣的互動關係,來掌握日治時期台灣兒童文化的狀況,並進一步探討殖民地兒童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問題。
惲謙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我們透過資料蒐集,實地探查及文獻探討並透過專家訪談,來了解從日治時期至中華民國的原住民教育之歷史及課程設計之轉變及探討老師及學生對原住民文化之認同。陳德恩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了解原住民教育的歷史沿革,分析原住民對於族群文化的認同及意識。惲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