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翻身大作戰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劉茲妤 來源 https://twsf.ntsec.gov.tw/activity/race-2/2018/pdf/TISF2018-050005.pdf 描述 在蟑螂攝入酒精後五分鐘,脂肪體的觸酶活性已明顯被促進,若在攝入後一天進行實驗,促進程度更加顯著。我們認為蟑螂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乙醇氧化成乙醛)可能產生過多過氧化物,需由觸酶分解這些過氧化物以維持恆定,或是觸酶直接參與酒精的代謝過成,而這些代謝活動並非短期可以完成,故相隔一日後,脂肪體的觸酶活性仍持續增加而維持高活性。在步足反射實驗中我們發現,攝入酒精後的蟑螂,其步足因電擊伸直及反射縮回的角速度皆增加,曹(民 105)曾發現,美洲蟑螂腦神經節與腹部神經節具有抑制反射作用的功能,因此我們推測,酒精抑制了蟑螂的中樞神經,使其無法抑制周邊肢體的運動,因而增加反射作用的幅度。 | 簡佑任 | |
9 | 作者 張舒甯,蔡任圃* 來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RgcOUBEaMmsNt75NVNHVVtzSDVkWa1T_/view 描述 Stegemann (2006)及 Jernvall 與 Thesleff (2012)曾描述哺乳類動物牙齒的形狀與食性有密切的關係(圖一),草食性動物的齒型屬於研磨型,由於所吃的食物多含纖維,需要較多的平板狀臼齒,和較長的上、下顎以容納更多的牙齒,利於研磨。肉食性動物的齒型屬於剪切型,利於切割、撕裂食物,且其門齒及犬齒較為發達,其上、下顎較短使咬力更強,有利於攻擊獵物。雜食性動物的齒型屬於對壓型,同時擁有肉食性和草食性動物牙齒的特徵。Santana 等人(2011)曾研究蝙蝠牙齒,發現食果性蝙蝠齒形的複雜程度遠高於食蟲性和食肉性蝙蝠。 | 鄭楷蓁 | |
8 | 作者 毛靖雯,姚乃筠,蔡任圃* 來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8yAnBMd6mHhurj4mvTFPRY5GjWIK_B4G/view 描述 費洛蒙(pheromone,又稱訊息素)為生物種內個體間的訊息物質 , 具有多種功能,例如:費洛蒙可吸引異性;追蹤費洛蒙可引導其他個體的行進路徑;聚集費洛蒙可吸引族群聚集;警告費洛蒙可引發其他個體逃亡或攻擊。其中「警告費洛蒙(alarm heromone)」常見於社會性昆蟲,例如蜂(Vespula squamosa)(Landolt, et al.,1999)、蟻(Regnier and Wilson, 1968),而非社會性 昆蟲的 相關研 究較少 。 蜚蠊目(Order Blattaria)中,目前已發現一種原始的 蟑 螂 — 七 星 蟑 螂 (seven-spottedcockroach, Therea petiveriana)在受到干擾時會舉起翅膀,同時其腹部第 2、3 節間的囊袋可分泌警告性 物質 (Brossut, 1983;Erienne, et al., 2002),具有驅離同種個體的效應。德國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的唾腺中亦發現有警告費洛蒙(Faulde, et al.,1990),Nakayama 等人(1987)及 Rollo 等人(1995) 則 發 現 美 洲 蟑 螂 (Periplaneta americana)腹部含有警告費洛蒙,可將同種個體由遮蔽物下驅散,且無論何種性別或年齡皆有效果,但Capinera(2008)指出這些研究 是由死 的蟲體 萃取出 警告費洛蒙,活的蟲體是否會分泌警告費洛蒙仍無定論。Takahashi and Kitamura (1972)雖嘗試探討活的美洲蟑螂在受刺激時,所分泌之警告費洛蒙的作用,但因實驗設計與量化方法過於主觀,結論不足為信。我們觀察到當蟑螂受刺激時(例如被鑷子夾起),常會由口流出唾液,肛門亦排出軟便,可能像德國 蟑螂的唾液含有警告 物質一 般(Faulde, et al., 1990)。 | 簡佑任 | |
7 | 作者 蔡佳勳,范晴雯,蔡任圃* 來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4z6Gpyjau5UGRjR1doOHhqWEE/view 描述 本校因飼養蟑螂進行教學與研究,在飼養箱內常可觀察到瘦蜂,瘦蜂的後腳明顯比另外兩對腳還長。已知蝗蟲、蟑螂也有後腳長於前腳與中腳的特點,以助跳躍、逃亡,但瘦蜂並不擅於跳躍、逃亡,而常在地面與牆縫中爬行尋找蟑螂卵鞘。瘦蜂擅長在水面或是垂直面上的爬行運動,其後腳在爬行過程是否也有特別作用? | 簡佑任 | |
6 | 作者 陳韻安,李欣玫,蔡任圃* 來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9gBDNCcKhvsMWxYpiZOAcAQbnYDiXXCh/view 描述 常常看到蟑螂在各種角度的壁面上爬行,引發我們的好奇心:蟑螂是否知道身體往上爬?還是往下爬呢?人體如果上下顛倒,除了視覺上的改變,前庭系統中的耳石也可因重力方向改變,引起毛細胞電位變化而產生神經訊息,傳入中樞產生知覺。但依據前人的研究(Hengstenberg, 1993),許多飛行性的昆蟲(如:蒼蠅),是藉由視覺來感知周遭環境,並保持身體與頭部的平衡。這些昆蟲的身體上並未發現重力感知的器官,在爬行時亦間接藉由本體感受器,利用重力方向改變時,身體各部位承受的壓力狀態的差異,調整重力方向並保持平衡。 | 沈柏樂 | |
5 | 作者 黃瑜緹、施雯文、蔡任圃 來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6L6Vv4wQDd6nTIMZuR7vfrT_B75L-3h/view 描述 氧化還原電位 (Oxidation-ReductionPotential, ORP)是評估物質之氧化還原狀態的指標,例如:可用氧化還原電位作為評估飼養池底土狀態(周與葉,2010;周與葉,2013),底土依氧化還原電位可分為氧化 態 (400 至 700mV)、低還原態 (100 至400mV)、還原態(100 至-100mV)以及高還原態(-100 至-300mV)。氧化還原電位越低,代表本身愈為還原態,愈容易使其他物質氧化(失去電子);氧化還原電位越高,代表本身愈為氧化態,愈容易使其他物質還原(獲得電子)。 | 沈柏樂 | |
4 | 作者 黃常宇,蔡任圃 來源 http://www.sec.ntnu.edu.tw/Monthly/96(296-305)/304-pdf/04.pdf 描述 無論是國中、高中或大學課程,循環系統是生物課程中的重要章節。循環系統可分成開放式(open circulatory systems)與閉鎖式(closed circulatory systems)兩種系統,而生物課程多著重於閉鎖式循環,因為那是我們人體的循環方式,故先熟悉自己的身體,方能瞭解其他動物的循環系統。因此,課堂上或課本中對於開放式循環系統的介紹可謂少之又少,坊間的科普書籍亦難尋覓相關資料與知識,使得學生與教師對該系統的認識較淺。本文希望透過對開放式循環系統的介紹,使讀者對動物的循環系統具進一步的認識,亦能作為生物課堂上的補充資料,或是發展成相關的實驗活動。 | 溫韋辰 | |
3 | 作者 盛怡樺,蔡任圃 來源 http://140.122.127.138/bitstream/20.500.12235/78200/1/ntnulib_ja_K0201_0372_026.pdf 描述 昆蟲是除了鳥類以外,另一群具高超飛行能力的生物,其所消耗的能量也相對較低。許多科學家觀察與研究昆蟲的飛行行為,例如:蝗蟲、蜜蜂、螳螂、火蟻等昆蟲(David and Michael, 1990;Gui, et al.,2010; Hengstenberg, 1993; Michael andWolfram, 1993;楊與陳,2010),卻很少人研究擁有翅膀超過三億五千萬年的蟑螂。 許多研究探討昆蟲翅膀的振翅模式與生物力學(楊與陳,2010),而探討環境因子影響昆蟲振翅運動的研究較少。在變動的環境中,各項因子的刺激應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例如:蝙蝠所發出的超音波可影響螳螂飛行時的振翅模式 (David and Michael, 1990)。蟑螂具負趨光性,照光刺激會調節其逃亡運動(蔡 ,2002)。蟑螂並非擅長飛行的昆蟲,其振翅頻率較慢,適合進行振翅運動的分析與量化(周等人,2008)。經我們的測試,飛行中的蟑螂若經單側照光刺激,則蟲體會明顯旋轉遠離光源,例如:右側照光,飛行中的蟑螂會旋轉至左側。照光刺激是如何影響蟑螂的振翅運動,進而改變其飛行方向呢?本文探討照光刺激對蟑螂飛行模式的調節作用。 | 溫韋辰 | |
2 | 作者 蔡任圃 來源 http://www.sec.ntnu.edu.tw/Monthly/95(286-295)/289-pdf/03.pdf 描述 一般生物課程中的生態調查,多以附近公園或校園做為調查地點,這些地方都是我們生活周遭的環境,瞭解這些地方有其意義。但真正最接近我們生活的環境,應該是在家中。因此在家中尋找並觀察身邊常見的生物,使我們能從住家為起點,逐漸認識生活周遭的生態環境與生物特性。家中常見動物有蟑螂、螞蟻、蛾、壁虎、蚊子等等,其中蟑螂是最常見、體型也較大的動物,以牠作為觀察的對象非常適合。 | 溫韋辰 | |
1 | 作者 劉茲妤,陳郁婷, 蔡任圃 來源 http://www.sec.ntnu.edu.tw/Monthly/107(406-415)/415-PDF/2-P14-33-107037-%E8%94%A1%E4%BB%BB%E5%9C%83-%E7%A7%91%E5%AD%B8%E6%95%99%E5%AE%A4-%E8%AA%8D%E8%AD%98%E8%BA%AB%E6%97%81%E7%9A%84%E5%B0%8F%E5%82%A2%E4%BC%9921-%E9%85%92%E7%B2%BE%E5%B0%8D%E8%9F%91%E 描述 人體飲酒後,行為表徵與生理作用皆會出現變化:短時間大量飲酒後造成血液中酒精濃度升高,腦神經系統的各種機能受到抑制而降低,甚至運動機能失調、走路顛簸。出現此現象時,即已進入急性酒精中毒的狀態,俗稱「酒醉」。最嚴重時會因腦幹機能受抑制,導致呼吸系統麻痺而死亡。但並不是每個人一飲酒就酒醉,個體中毒症狀與飲酒量、血中乙醇含量呈正相關,也與個體敏感性有關。飲酒量的不同,可產生不同程度的的表徵,大致分為三期:1.興奮期:患者出現頭昏、乏力、自控力喪失,顏面潮紅或蒼白。2.共濟失調期:患者動作不協調、語無倫次、眼球震顫、躁動、複視等。3.昏睡期:患者沉睡、顏面蒼白、體溫降低、口唇呈紫紺色並伴有瞳孔散大。嚴重者深度昏迷、呼吸緩慢衰竭、大小便失禁,更可能因呼吸衰竭導致死亡。以上三期表徵,飲酒量較多較容易進入後期,故此三期表徵即為飲用低、中與高等劑量酒精時的不同效應。 前人對飲酒後影響心血管系統的相關研究指出:低到中等劑量的酒精造成短暫且輕微的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血管、肌肉收縮,但表層的血管舒張,增加散熱,所以面部潮紅;高劑量的酒精造成心力(power)下降,心電圖異常,體溫下降,且恆溫能力下降。因此,中低劑量的酒精會促進人體的一些生理表徵,而高劑量則抑制,也就是一般人所知的「喝一點可嗨,喝太多就茫」現象。上述酒精在不同劑量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應,與一般的線性劑量效應 (linearmodel)不同,這種雙相劑量效應關係曲線在藥理、毒理與醫學等領域稱為 Hormesis。 | 鄭楷蓁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溫韋辰 標題 介紹蟑螂以及飼養的方法 內容 我們這次的實驗對象為美洲大蠊(American cockroach,俗名美洲蟑螂,學名為:Periplanetaamericana)成蟲體長約3-4公分。實驗的進行皆以色澤明亮、身體外表無破損的蟑螂來進行實驗,因為我們蟑螂是以網路購買,所以不能選擇雌雄,因此可能有雌性蟑螂是產卵週期,活動力下降,可能導致些微誤差。生命週期母蟑螂繁殖出卵鞘,並將之附於腹部後端,一端突出體外持續約兩天後脫離母體,之後卵鞘通常被放置在隱密的地方。卵鞘約0.9公分長,呈棕色囊狀。約6到8個星期,未發育成熟的小蟑螂們就會從卵鞘裡冒出,並花費6到12個月的 時間來長大成蟲。成蟲的蟑螂可活到一年(六月~四年)之久,這時間足以夠母蟑螂生孕後代,每隻母蟑螂一年平均可產150隻小蟑螂。飼養時每隻以小盒子分開裝,以免大量繁殖以及互相廝殺,每三天清洗蟑螂住的小盒子(不然盒子裡面會因為飼料或著是蟑螂的排泄物以及一些分泌物發霉、長果蠅),以果凍為主食。 | 溫韋辰 |
9 | 作者 溫韋辰 標題 飼養的地方 內容 一開始我們從網路上買蟑螂,然後蟑螂到的時候是被賣家全部統一裝在一個透明的杯子裡面,我們怕蟑螂大量的繁殖,於是一開始的飼養方法就是一隻一隻的用小布丁和分開飼養,定期清洗小布丁盒裡面,並且給予果凍當飼料,但是到最後蟑螂會慢慢的死亡,起初我們也不知道原因,但後來拜訪完北一女的蔡老師之後,才知道是因為蟑螂會分泌秘佖物質,所以一隻一隻分開裝的蟑螂秘佖物質會分泌比較少,導致沒有安感,所以才會一隻隻死去,後來我們知道會這樣後,就沒有一隻一隻的分開飼養了,改為全部飼養在飼養箱裡面,定期清洗,放飼料。 | 溫韋辰 |
8 | 作者 沈柏樂 標題 不同材質時對蟑螂翻身時間的影響 內容 不同的材質是否會影響蟑螂翻身速度,這讓我們覺得好奇,而且這跟實驗有較大的關聯所以我們測試了磨石子地板、木頭製桌子、泡棉版,探討不同材質對蟑螂翻身時間的影響,我們測試了六隻蟑螂,每隻的時間各有所不同,代表需要取平均值。 實驗結果 磨石子地板.135,124,95,110,102,134 木頭製桌子.110,104,95,67,102,127 泡棉版.102,94,87,64,104,129 平均 磨石子地板.117 木頭製桌子.101 泡棉版.97 我們發現泡棉版的翻身平均時間最快,其次是木頭製桌子,最慢的是磨石子地板,推測應該是因為每材質的摩擦力不同,導致翻身時間也不同 | 沈柏樂 |
7 | 作者 溫韋辰 標題 測試切除頭部,經不同處理後對蟑螂翻正的影響 內容 蟑螂的頭部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所以我們想實驗切除蟑螂的頭部後,再用酒精悶會對蟑螂有什麼影響,我們的實驗分為三種,互相比較時間上的差異。第一種是直接切除頭部,測試無酒精悶的時間(對照組)。第二種是先切除頭部後,再經酒精處理20分鐘。第三種是先酒精悶20分鐘後,在切除頭部,測試蟑螂翻正所需要花的時間,因為被斷頭的蟑螂第二天就會死,所以因為被斷頭的蟑螂第二天就會死,所以每隻蟑螂只能進行一次實驗。以下為實驗結果。 1.先斷頭後酒精經處理20分鐘翻身所需時間 蟑螂一.123,128,124,150 2.蟑螂先酒精經處理20分鐘後斷頭翻身所需時間 蟑螂一.125,128,132,124 蟑螂二128,140,136,121 蟑螂三.145,151,132,124 蟑螂四.153,183,169,143 從實驗中可得知,.先斷頭後酒精經處理20分鐘翻身所需時間和蟑螂先酒精經處理20分鐘後斷頭翻身所需時間並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先斷頭或後斷頭的對翻身時間並沒有影響。 | 溫韋辰 |
6 | 作者 簡佑任 標題 拜訪到北一女蔡老師 內容 我們跟北一女的蔡任圃老師聯繫,並且詢問老師在哪個地點拿蟑螂,幾點比較適合。買伴手禮、買火車票,跟北一女老師約時間、地點。 把跟蔡任圃老師一起討論的事情打在電腦裡,並繼續查閱文獻。討論酒精實驗該如何進行,然後把實驗步驟打上。 實驗一:未處理時,測要多久才能翻正。 1. 29(落地2秒)(翅膀) 2. 35 4. 90(翅膀) 4. 未成功(落地2秒) 每隻吸入酒精都會翹起來,而且非常好動 實驗二:用酒精悶蟑螂,悶1分鐘,測要多久才能翻正。 第一次: 1. (落地2秒多)(未成功) 2. (未成功) 3. 補(未成功)(摸,7秒) 4. (翅膀)(一摸就翻)(未成功) 5. 補(摸,8秒) 第二次: 1. (未成功)(摸,13) 2. (未成功)(摸,14) 3. (未成功)(摸,3) 4. 120 5. (未成功)(摸,14) 第三次: 1. (未成功)(摸,14) 2. (未成功)(摸,5) 3. (未成功)(摸,7) 實驗三:用酒精悶蟑螂,悶5分鐘,測要多久才能翻正。 第一次: 1. 死亡 2. 死亡 3. 50 第二次: 1. ? 2. 死亡 3. (未成功)(摸,1) 實驗四:將蟑螂放入酒精盒裡30分鐘並且用手機拍攝,紀錄蟑螂的情形。 | 簡佑任 |
5 | 作者 溫韋辰 標題 測試用酒精悶蟑螂5分鐘 內容 我們之前已經測試過蟑螂在沒有被酒精悶時間當作對照組,再來才是用濃度95/100的酒精悶蟑螂5分鐘。實驗結果大部分都是對照組的時間會小於實驗組的時間,但有些反而是實驗組小於對照組的時間,這使我們產生好奇心。以下為我們的實驗數據。前面的是對照組【未經酒精處理】,後面的是實驗組【經酒精處理5分鐘】 實驗一.38,153 實驗二.20,161 實驗三.61,41 實驗四.163,740 | 溫韋辰 |
4 | 作者 沈柏樂 標題 用酒精悶蟑螂,測試蟑螂多久後會翻正 內容 經過我們的討論與思考後,我們決定把蟑螂用悶的,因為直接噴酒精可能會噴到他的其他部位而影響實驗的進行,一開始先測試悶一分鐘,以他翻身的速度作為基準值。我們使用5mm的酒精,測試蟑螂一分鐘與五分鐘各別的翻身速度,發現悶一分鐘的成功時間較短,推測是1分鐘還沒醉,五分鐘的成功時間最長,有一些需要摸一下後腳才可以翻身,但這些被摸過翅膀的都不算成功,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不管悶幾分鐘的蟑螂,只要有吸入一點點的酒精,都會因此而變得好動或活蹦亂跳,尤其是悶五分鐘的會特別好動。但是在實驗中,有一隻蟑螂度小心碰到一滴濃度95/100的酒精,過沒多久她就死掉了,從這裡發現,蟑螂只能用悶的,如果碰到會立馬死亡。在今天的實驗裡,我們得知蟑螂會因悶的時間不同翻身時間也會有所改變。所以我們希望改天可以測試其他更長久的時間,來實驗蟑螂被悶的時間變長,他的翻身時間是否會變短。 | 沈柏樂 |
3 | 作者 鄭楷蓁 標題 內容 今天蟑螂的狀況較穩定,因為在之前的實驗中發現,如果進行過一次實驗的蟑螂,進行第二次就會顯得很無力,我們推測應該是蟑螂與費洛蒙的關係,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會將有實驗過的蟑螂與沒實驗過的分開,避免有些蟑螂的精神不好會影響實驗,並且將實驗過的蟑螂連同盒子一起放到蟑螂的家裡,希望這個做法,可以讓蟑螂的情況好以點。 我們實驗分為5分鐘、10分鐘、20分鐘、30分鐘,經由多次的實驗後,我們發現悶的時間不同,蟑螂的反應平均時間也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地質上,也會影響平均翻身時間。 | 鄭楷蓁 |
2 | 作者 鄭楷蓁 標題 用電擊測試蟑螂翻身速度 內容 我們在網路上搜尋許許久,終於找到可以有效電擊蟑螂的線,以及適用於電擊的電池,這種電池在網路上較難找,幸好在我們努力搜索下,還是有找到適用的。找到了之後,我們立刻來進行測試,首先,先分清楚蟑螂的頭部、胸部、腹部,準備好拍攝器具後,就可以從蟑螂的腹部開始電擊,在蟑螂翻身後,必須計時蟑螂翻回正面的速度,接下來如同上步驟依序電擊及胸部及頭部,在我們的計時驗證下,突然發現,他如果要恢復成原本活蹦亂跳的樣子,在牠被電擊三種部位的時候,其恢復時間各有所不同,其中被電擊腹部的回覆時間,比胸部、頭部還要久,而電擊頭部的回覆時間,比腹部,胸部還要快。做完實驗後,我們也有想到可以用酒精來測試牠翻身的速度,只是我們目前還要繼續思考是要用直接噴在蟑螂各部位,還是用氣牠比較容易觀察的方式來進行。 | 鄭楷蓁 |
1 | 作者 簡佑任 標題 整理蟑螂的房子、給他們飼料 內容 今天幫蟑螂清理房子和幫蟑螂換水,以免因沒水喝而死掉,在整理的過程中,突然發現有一些蟑螂死了而且屍體是乾掉的,代表牠死掉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死掉的原因目前還不確定,我們推斷應該是食物長細菌或是被寄生蟲咬死而導致死亡,我們想了許多辦法好讓蟑螂不被寄生蟲咬死,可惜有許多方法似乎都行不通,最後我們決定把他們一隻一隻地放在較小的透明盒子哩,這樣可以方便觀察與紀錄,後來我們發現,全部裝在一起被寄生的機率比較高,大概是因為大箱子裡面有些死掉的蟑螂,死掉的蟑螂通常上面都會有許多細菌跟寄生蟲,所以其他隻才會因此而死亡。我們也有幫他們準備飼料,準備的方式也是一隻一隻地放在盒子裡面餵,以免有些蟑螂吃太多,把其他隻的食物都吃光,雖然有點不方便,但是我們目前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希望我們的做法,可以讓蟑螂的存活率提升,也可以在之後的實驗中,讓我們方便觀察與測試。 | 簡佑任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橘子皮殺蟑螂 網址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509/694462.htm 網站簡介 將曬乾的橘子皮或檸檬放在室內,不但成為現成的香味劑,還能有效的驅除蟑螂。 | 鄭楷蓁 | |
19 | 網站名稱 小蘇打+糖殺蟑螂 網址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509/694462.htm 網站簡介 小蘇打取代硼砂,更能確保家中孩童與寵物安全。利用小蘇打粉與糖的混合物,能夠產生氣體慢慢殺死蟑螂,灑在它常出沒的低方,約3~14天蟑螂就會絕跡。 | 鄭楷蓁 | |
18 | 網站名稱 蟑螂無法忍受香味 網址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509/694462.htm 網站簡介 你知道蟑螂其實無法忍受香味嗎?它們透過皮膚呼吸,因此衣物柔軟精取代肥皂水是更好的選擇。只需要將水與柔軟精混合,倒入噴霧瓶噴灑,即完成自製的天然殺蟲劑。 | 鄭楷蓁 | |
17 | 網站名稱 咖啡渣收集蟑螂 網址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509/694462.htm 網站簡介 使用啤酒玻璃瓶等較高的瓶子,加入咖啡渣、水,不蓋瓶蓋放在廚房水槽底下,必須傾斜角度靠牆,幾天後即可「收集一堆蟑螂」,隨後再將卡在瓶底爬不出來的蟑螂倒進垃圾袋即大功告成 | 鄭楷蓁 | |
16 | 網站名稱 硼酸拖地防蟑螂 網址 https://kikinote.net/158747 網站簡介 硼酸是一種無機酸,常被用來消毒、殺蟲、防腐,可以利用硼酸水拖地板,等到硼酸的結晶在水分乾燥後,就會滲進地板的每個縫隙內,會釋放出蟑螂討厭的氣味,除了可以驅趕,爬過硼酸結晶的蟑螂也會中毒,只要準備一條抹布、一桶熱水跟硼酸一杯,將硼酸倒進熱水攪拌至溶解,就可以拿來拖地、擦拭蟑螂常出現的地方喔! | 鄭楷蓁 | |
15 | 網站名稱 製作蟑螂藥 網址 https://kikinote.net/158747 網站簡介 先準備小半碗米飯,加入一勺洗衣粉、一勺紅糖,再倒入半杯清水,攪拌均勻,最後把混和的米飯放在一個容器中,並擺在角落,紅糖會吸引蟑螂靠近,等牠們吃掉含有洗衣粉的米飯後,就會上西天啦~ | 簡佑任 | |
14 | 網站名稱 蟑螂藥 網址 https://kikinote.net/158747 網站簡介 首先,準備一個小碗,1:1加入小蘇打和白糖。接著倒入清水並攪拌均勻,最後,擺到小強常常出沒的角落吧!他只要喝了這碗,把小蘇打吃進去後,蟑螂慢慢地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囉! | 沈柏樂 | |
13 | 網站名稱 蟑螂不愛的食物 網址 https://kikinote.net/158747 網站簡介 如果真的不想至牠們於死地,就用洋蔥吧!蟑螂不喜歡刺鼻的味道,切一些洋蔥放在碗裡,放在蟑螂常出沒的地方,蟑螂就會乖乖地離開,利用洋蔥刺鼻的味道,可以趕走蟑螂~除此之外,還有九層塔、辣椒加胡椒粉也都是小強討厭的味道喔! | 沈柏樂 | |
12 | 網站名稱 蟑螂防治 網址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9531 網站簡介 神出鬼沒的蟑螂,最愛隱身於廚房裡, 面對「打不死的蟑螂」,辦法是: 將一塊浴用香皂切成數小塊, 置於容器內注入清水,擺放在蟑螂出沒的櫥櫃內, 不出數日,打開櫥櫃將令您訝異: 蟑螂不僅無影無蹤,櫥櫃內還多了怡人的香味, 想要效果持續,僅須定期補充香皂容器內的清水。 | 沈柏樂 | |
11 | 網站名稱 蟑螂圖鑑 網址 http://gaga.biodiv.tw/new23/cp03_71.htm 網站簡介 俗稱蟑螂,生活史為卵→若蟲→成蟲,屬於漸進變態昆蟲。身體扁平,頭小向下置於前胸背板下,觸角絲狀 ,口器咀嚼式,各腳細長具刺毛,善於疾走。停棲時左、右翅重疊覆,少數種類無翅或退化。壽命有1 - 5年,屬於夜行性昆蟲,常棲息於居家或山區。全世界有29科2300多種,台灣已知75種 | 沈柏樂 | |
10 | 網站名稱 蟑螂為何會飛? 網址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64311 網站簡介 夏季是蚊蟲出沒季節,其中蟑螂神出鬼沒,生命力又異常頑強,還會散播病菌,且難以根絕,有些小強甚至還會「飛」,驚嚇指數破表,常讓民眾困惱不已。對此,環保署指出,其實大多數蟑螂是爬行性的昆蟲,只有受驚擾、長距離移動或雄蟑螂追求雌蟑螂時才會飛行,且通常不會飛向人類,除非是飛行失控。 根據環保署網站,多數蟑螂是爬行性昆蟲(有的蟑螂翅已退化或很短),且牠們的前翅為革質化,較硬且具有保護作用,只有後翅質薄適於飛行,因此蟑螂並不常起飛,只有受驚擾或長距離移動,又或是雄蟑螂在追求雌蟑螂時,才會展翅飛行,而有時蟑螂會突然衝向人類,恐怕是飛行失控所導致的結果。 | 沈柏樂 | |
9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F%91%E8%9E%82 網站簡介 蟑螂是一種有著數億年演化歷史的雜食性昆蟲。過往泛指所有屬於「蜚蠊目」(Blattodea)的昆蟲,目前已發現大約有4100多種,與人類的食性重疊,而只有部份蟑螂才會進入到人類的家居,牠們被稱為「家棲蟑螂」,牠們繁殖力強,在人類家居棲身及覓食的同時,因家棲蟑螂長期生活在被人類污染的環境中,導致牠們身上會攜帶一些細菌,因此蟑螂被普遍認為是害蟲。雖然蟑螂不受歡迎,但在自然食物鏈中蟑螂是分解淨化者,而在歷史上有過東亞、東南亞等地居民食用蟑螂的紀錄,在中國也有用「土鱉」做中藥的記錄。 以現代的生物分類學,蟑螂約有4000種,其中約有數十種被認為是害蟲。除了其中大約有數十種會入侵人類家居,又有數種作為人類寵物飼養及寵物糧食外,絕大部份品種只能在野外山澗樹林或昆蟲博物館中見到。家居最常見的蟑螂,大的有美洲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澳洲蟑螂(Periplaneta australasiae)及短翅的斑蠊(Neostylopyga rhombifolia);小的有體長約15 mm的德國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日本姬蠊(Blattella bisignata)及亞洲姬蠊(Blattella asahinai),熱帶地區的蟑螂一般比較巨大。家居蟑螂普遍夜行及畏光,野外蟑螂因品種而異,趨光性有正亦有負。 | 簡佑任 | |
8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86%E8%99%AB 網站簡介 昆蟲 (外顎類)在分類學上屬於昆蟲綱(學名:Insecta)。目前普遍採用的狹義昆蟲的定義是指包括石蛃目、衣魚目、有翅類昆蟲(包括翅退化的種類)在內的一個集合,稱為外顎類Ectognatha。昆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超過100萬種。其中單鞘翅目(Coleoptera)中所含的種數佔全動物界所有物種之25%。昆字原作䖵。 昆蟲的構造有異於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並沒有內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層由幾丁質(英文 chitin)構成的殼。這層殼會分節以利於運動,猶如騎士的甲冑。昆蟲的身體會分為頭、胸、腹三節,有六隻腿,複眼及一對觸角。昆蟲有脂肪體,成分類似脊椎動物的脂肪組織,但作用不同,主要為代謝功能,類似脊椎動物的肝。 昆蟲在生態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蟲媒花需要得到昆蟲的幫助,才能傳播花粉。而蜜蜂採集的蜂蜜,也是人們喜歡的食品之一。昆蟲是蜥蜴、青蛙、小型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在東南亞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蟲本身就是當地人的食品。 但昆蟲也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如蝗蟲會破壞農作物,白蟻破壞木材及建築物。而有一些昆蟲,例如蚊子,還是疾病的傳播者。 有一些昆蟲能夠藉由毒液或是叮咬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例如虎頭蜂(一般蜜蜂)在有人入侵地盤時會以螫針注入毒液等。紅火蟻會分泌有毒物質使接觸動物和人類出現症狀甚至致命。 | 簡佑任 | |
7 | 網站名稱 昆蟲圖庫 網址 網址 http://icontent.nkps.tp.edu.tw/insectinfo/OrderShow.aspx?orderID=13 網站簡介 鞘翅目中的所有成員,我們通稱為「甲蟲」,因為牠的翅膀呈硬殼狀,好像身上披了一件盔甲一樣,與其它的昆蟲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台灣約有一萬種以上,牠們的共同特色就是:上翅特化成硬鞘,所以稱為「鞘翅目」。常見的如步行蟲、鍬形蟲、虎甲蟲、金龜子....等。 | 簡佑任 | |
6 | 網站名稱 蟑螂致病原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F%91%E8%9E%82 網站簡介 蟑螂穿梭於人類、食物和垃圾之間意味著它們可能會傳播多種疾病的病原體,包括:麻風分枝桿菌、傷寒桿菌、痢疾內變形蟲、鼠疫桿菌、鉤蟲、腸病毒、肝炎病毒、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以及鏈球菌。當它們進食的時候,經常會從嗉囊里反芻出一點食物,留下少量上一餐吃的東西,好吃下更多新鮮的食物。它們在移動和進食的時候還會排便,從體後掉下的褐色的微小排泄物和辣椒末一樣大,這都使得蟑螂能夠輕易傳播疾病。1960年代,UCLA的研究者發現在南加州的卡梅麗塔斯國民住宅小區通過統一藥殺蟑螂後,幾乎消滅了這個小區原本高發的A型肝炎。家居的蟑螂的身體上帶有大量的過敏原,約50%哮喘病患者對蟑螂過敏。 就像很多其他昆蟲一樣,蟑螂的中樞神經不在頭部,牠的生命力十分頑強,蟑螂就算被去除頭部後也可以活動至一星期長的時間才死去。 | 簡佑任 | |
5 | 網站名稱 蟑螂擔任的角色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F%91%E8%9E%82 網站簡介 某些蟑螂在生態上屬於「清除者」的角色,亦有一些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某些品種的卵在澳洲、泰國、日本及美國都被認為是高蛋白食品;而中華真地鱉是沿用已久的中藥,主治月經閉止、乳汁不通、筋骨折傷、瘀血痛腫等病症。 美國德州大學生物學教授指出,大多數種類的蟑螂靠腐敗的有機物維生,這些物質裡含有大量氮元素,蟑螂食用這些有機物後,會透過糞便把含氮有機物排放到土壤中,再由植物利用。假如蟑螂滅絕,將對地球的氮循環造成嚴重破壞。 | 溫韋辰 | |
4 | 網站名稱 存活力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F%91%E8%9E%82 網站簡介 昆蟲學家發現12種蟑螂可以靠漿糊活一個星期,美國蟑螂光喝水可以活一個月,若什麼都沒有可以活三個星期。另外,蟑螂亦可以閉氣達45分鐘。亦可以減慢心跳,降低新陳代謝以延長生命。雖然蟑螂比起其他脊椎動物有較高的抗輻射性,輻射致命劑量比人類高出6至15倍不等,然而果蠅的抗輻射性比蟑螂更加高。蟑螂的高抗輻射性相信是與細胞週期有關。輻射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會造成較大的傷害。蟑螂只會在蛻皮的時候進行細胞分裂,而一個星期之內最多只蛻皮一次。蛻皮大概需要48小時完成。期間若有輻射侵襲,蟑螂的細胞將會受到影響。但並非所有蟑螂皆於同一時間蛻皮,即是說可能有部分蟑螂不受輻射影響。即使蟑螂在蛻皮的時候遭受輻射塵的侵襲,生存率仍然比人類高出很多。科學家利用肢解的蟑螂身體及頭部進行過很多實驗,以探討一些嚴肅的議題。例如,蟑螂頭部有控制成熟的腺體,少了頭的身體就不再受到此類激素的影響,這個發現有助於昆蟲變態與繁殖現象的研究;而少了身體的頭部,則說明昆蟲的神經元如何發揮功能。蟑螂是一種變溫動物,也就是俗稱的冷血動物,因此不必耗費能量來維持體溫,需要的食物量比人類少很多。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生理及生化學家康凱爾(Joseph G. Kunkel)說,牠們吃一餐就能存活數週,「只要沒有天敵出現,牠們可以一直待在同一個地方不移動。」 | 溫韋辰 | |
3 | 網站名稱 蟑螂為麼可以爬牆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F%91%E8%9E%82 網站簡介 蟑螂的腳會分泌直徑微米級(10的負六次方)的油脂,靠油脂表面張力產生的毛細現象順利爬上爬下,所以能攀爬牆面不掉落。 | 溫韋辰 | |
2 | 網站名稱 蟑螂抗藥性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F%91%E8%9E%82 網站簡介 在人類用化學藥物殺滅之前,植物早就會分泌毒素殺滅害蟲了。有大約5000萬年進化史的蟑螂,進化出擁有較強的抗藥性能力。 德國蟑螂相比於其他類型的蟑螂,它每個卵囊可產生更多的卵、孵化到性成熟的間隔也最短,於是種群數量上升得也最快,突變的類型多,抗藥性形成更快;雌性一直攜帶卵夾,有利於卵在卵囊內安全進行胚胎發育;比很多種類的蟑螂體型更小,可以到達小夾縫中;即使雌蟲死掉或卵囊提前掉下,在高濕的情況下,卵囊也可存活幾小時以上,並正常孵化出若蟲。要是有水的話,成蟲能在無食物的情況下大約活1個月,但是小若蟲在內就會死去。因此,德國蟑螂是對人類危害最大、抗藥性最強的蟑螂物種。一般來說不可能將蟑螂一次性殺滅,只能將其危害程度降低。中國各地長期使用具有廣譜殺蟲性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不少德國蟑螂對該類藥已經產生了抗性,所以應該慎用此種殺蟲劑。 | 溫韋辰 | |
1 | 網站名稱 蟑螂天敵 網址 https://kknews.cc/zh-tw/home/j6bjgey.html 網站簡介 蟑螂的天敵是蜘蛛、蠍子、蜈蚣、螞蟻、蟾蜍、蜥蜴、壁虎等。貓、猴子及老鼠也會捕食蟑螂,是蟑螂的天敵。生物防治是消滅蟑螂的最有效的辦法。能在家裡養的以及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就只有貓了,不過貓咪一般都是把蟑螂打個半死,蟑螂不動了它也失去興趣了,而有實驗表明頭被擰斷的蟑螂最多活了九天,而死因是——餓死。還有就是白額高腳蜘蛛,它以蟑螂為主食,一次能吃十幾隻蟑螂且對人無害,網上也有網上上網淘這種蜘蛛回家治蟑螂且反應效果不錯。 | 溫韋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