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也喜歡喝一杯?
爸爸的有機小農場,因為採取不噴灑農藥、無化學肥料的自然栽種方式,常常發現才剛發芽的農作物早就讓不速之客-蝸牛,偷偷啃食殆盡,造成重大損害,因此希望能找出在不破壞原有自然栽種方式下而能將蝸牛一網打盡的辦法,幫助爸爸解決蝸牛危害。蝸牛屬雜食性軟體動物,喜歡陰濕環境,多半啃食植株的嫩葉、莖及新芽,爬過之處,會留下透明黏液的痕跡。白天牠們通常都躲在盆土下或是盆下出水口的地方,到了夜間或是濕雨天氣才會出沒,尤其在高溫多雨的環境活動頻繁,生長繁殖迅速,嗜吃植物嫩芽,對農作物有害。
藉此實驗,希望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飲品,哪些能吸引蝸牛先生過來坐客,進而將其一舉殲滅。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
5 | 作者 溫宏治 來源 http://web.tari.gov.tw/techcd/%E6%9E%9C%E6%A8%B9/%E5%B8%B8%E7%B6%A0%E6%9E%9C%E6%A8%B9/%E6%9C%A8%E7%93%9C/%E8%9F%B2%E5%AE%B3/%E6%9C%A8%E7%93%9C-%E9%9D%9E%E6%B4%B2%E5%A4%A7%E8%9D%B8%E7%89%9B.htm 描述 蝸牛對果樹的危害及防治 | 吳金倫 | |
4 | 作者 洪思明 來源 瑞祥高中圖書館 描述 蝸牛的研究 | 吳金倫 | |
3 | 作者 洪銘成 來源 經典雜誌 146期 2010.09 描述 農園大食客 福壽螺與非洲大蝸牛 | 吳金倫 | |
2 | 作者 王清玲 來源 http://kmweb.coa.gov.tw/techcd/%E4%BD%9C%E7%89%A9%E7%97%85%E8%9F%B2%E5%AE%B3%E8%88%87%E8%82%A5%E5%9F%B9%E7%AE%A1%E7%90%86%E6%8A%80%E8%A1%93%E8%B3%87%E6%96%99/%E5%85%B6%E4%BB%96/%E6%9C%89%E5%AE%B3%E5%8B%95%E7%89%A9/蝸牛簡介.htm 描述 非洲蝸牛及扁蝸牛簡介 | 吳金倫 | |
1 | 作者 何明輝先生 來源 https://tw.search.yahoo.com/search?fr=yfp-t-900-s-tw&p=%E8%87%AA%E7%84%B6%E8%BE%B2%E4%BD%9C%E6%B3%95 描述 自然農法介紹ppt | 吳金倫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江璽恩 標題 研究心得 內容 岑晏家鄰居的農場是採用不噴灑農藥、無化學肥料的自然栽種方式,常常面臨到蝸牛的危害,一般農夫會採用在農作物上噴灑農藥,與使用毒藥來害死牠們,我們看了自然農法,無毒農業,有機栽培相關的資料,了解到不能用化學的方式,希望透過研究的方式找出解決的方法,來將他們趕走,替鄰居解決問題。 | 江璽恩 |
9 | 作者 魏岑晏 標題 研究心得 內容 透過這次的研究,我體認到以化學肥料栽種農作物是一件沒有道德的行為,雖然蝸牛被農夫視為破壞農作物的兇手, 但是只要運用方法還是可以將牠們清除掉, 參加這次的活動讓我學到如何作研究, 收穫很多. | 魏岑晏 |
8 | 作者 江璽恩 標題 非洲大蝸牛的防治方法整理 內容 非洲大蝸牛,晝伏夜出,給防治帶來一定的困難,目前的防治方法大致可分為以下4種 : (一)機械防治: (1)可利用蝸牛活動覓食的時間進行人工捕殺,還可利用食物誘殺。 (2)可用苛性碳酸鈉、石灰、鉀鹽鎂礬在田中拌土形成一條保護帶,阻止蝸牛的侵入 (3)可用銅板,鋅板形成隔離圍牆。 (二)農業防治: 蝸牛喜歡潮濕但是忌諱水,水、旱輪作可滅殺蝸牛,剷除園地雜草,可減輕蝸牛危害的發生。 (三)化學防治: (1)用四聚乙醛噴霧。 (2)用四聚乙醛粉劑、氨基甲酸酯、硫酸銅、硫酸鐵噴霧。 (3)在下午5時後,用殺貝劑或氨溶液地面噴葯防治。 (4)用甲胺磷、樂果..農藥噴灑植物,蝸牛取食後中毒死亡。 (5)用毒餌誘殺也有一定效果,常用砷酸鈣與四聚乙醛混合與食物摻在一起作成毒餌 (四) 生物防治: 許多生物例如細菌、線蟲、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哺乳動物等可寄生或雞、鴨、鵝捕食蝸牛,但都沒有被廣泛應用,創造良好生態環境,保護自然天敵,或人工飼養釋放,是穩定控制非洲大蝸牛的有效途。 心得感想: 非洲大蝸牛是外來種的動物,在晚上會出來覓食,但是我們必須防治蝸牛,因此有人發現4種非洲大蝸牛的防治方法,例如機械防治、農藥防治、化學防治以及生物防治。 | 江璽恩 |
7 | 作者 魏岑晏 標題 蝸牛相關資料整理 內容 名稱 : 非洲大蝸牛 (Giant African snail) 學名:Achatina fulica Bowdich 入侵簡史 : 非洲大蝸牛自十九世紀起,從非洲擴散至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亞熱帶地區,1933年引進台灣後遭棄置,農民稱牠為「破壞農園之兇手」。二十世紀初,為防治其蔓延,東南亞國家居民撿拾作為家畜飼料,此種的蝸牛肉質鮮美,適合人類及家禽食用,用以補充蛋白質或其他肉類的不足,經過多年的捕捉販售,原本為一重要有害動物,目前一般平地已頗少見,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傳播方式 : 非洲大蝸牛是世界上人為傳播造成廣為分佈最為典型的事例之一。牠的自然傳播能力是有限的,成螺一晝夜可爬行50m左右。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透過人為引種傳入或是透過運輸工具和貨物包裝等傳播。 生態習性 : 夜行性,畏光怕熱,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極為敏感,卵產於地下約3~5公分處,一次50~200粒卵,當濕度、溫度不適宜時,蝸牛會將身體縮回殼中並分泌出粘液形成保護膜,封住殼口,克服不良環境的干擾,喜好潮濕的環境,生活環境為陸地,主要棲息於菜地、農田、果園、公園、雜草叢生、農作物繁茂陰暗潮濕的環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里、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 危害介紹: 非洲大蝸牛會危害多種農作物,個體大因此食量也大,在發生非洲大蝸牛災害的地區,葉菜類蔬菜無法種植,一晚的舔食可使植株面目全非,苗期植株遇此種大蝸牛則損失慘重,為害作物主要有白菜、甘藍、油菜以及雜草等20多種,雨季時發生最多。這種蝸牛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100種侵略性物種名單。 心得: 非洲大鍋牛是外來種生物, 卻造成農業上重大的危害, 所以不能隨便引進外來種生物, 我們一定要想一個好辦法來消滅牠們。 | 吳金倫 |
6 | 作者 黃于玥 標題 心得感想 內容 名稱 : 非洲大蝸牛 (Giant African snail) 學名:Achatina fulica Bowdich 入侵簡史 : 非洲大蝸牛自十九世紀起,從非洲擴散至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亞熱帶地區,1933年引進台灣後遭棄置,農民稱牠為「破壞農園之兇手」。二十世紀初,為防治其蔓延,東南亞國家居民撿拾作為家畜飼料,此種的蝸牛肉質鮮美,適合人類及家禽食用,用以補充蛋白質或其他肉類的不足,經過多年的捕捉販售,原本為一重要有害動物,目前一般平地已頗少見,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傳播方式 : 非洲大蝸牛是世界上人為傳播造成廣為分佈最為典型的事例之一。牠的自然傳播能力是有限的,成螺一晝夜可爬行50m左右。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透過人為引種傳入或是透過運輸工具和貨物包裝等傳播。 生態習性 : 夜行性,畏光怕熱,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極為敏感,卵產於地下約3~5公分處,一次50~200粒卵,當濕度、溫度不適宜時,蝸牛會將身體縮回殼中並分泌出粘液形成保護膜,封住殼口,克服不良環境的干擾,喜好潮濕的環境,生活環境為陸地,主要棲息於菜地、農田、果園、公園、雜草叢生、農作物繁茂陰暗潮濕的環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里、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 危害介紹: 非洲大蝸牛會危害多種農作物,個體大因此食量也大,在發生非洲大蝸牛災害的地區,葉菜類蔬菜無法種植,一晚的舔食可使植株面目全非,苗期植株遇此種大蝸牛則損失慘重,為害作物主要有白菜、甘藍、油菜以及雜草等20多種,雨季時發生最多。這種蝸牛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100種侵略性物種名單。 心得: 由於非洲大鍋牛會破壞農夫的心血,卻都躲在隱密之處,利用我們的實驗來解決問 題,實驗看看,蝸牛最喜歡哪一種液體,吸引牠們前來拜訪,再把牠們一同消滅。 | 吳金倫 |
5 | 作者 盧靜暄 標題 有機栽培法 內容 德國人Dr. Rudolf Steiner在一九二四年首先提倡農作物有機栽培法,但是當時世界農業發展的趨勢是追求農業的工業化與商品化,以提高產量,所以有機栽培法並未受到重視。根據農委會的定義:「有機農業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 | 盧靜暄 |
4 | 作者 黃于玥 標題 確定研究進行的方向 內容 魏岑晏爸爸的農場是採用不噴灑農藥、無化學肥料的自然栽種方式,常常面臨到蝸牛的危害,一般農夫會採用在農作物上噴灑農藥,與使用毒藥來害死牠們,我們看了自然農法,無毒農業,有機栽培相關的資料,了解到不能用化學的方式,希望透過研究的方式找出解決的方法,來將他們趕走,替岑晏爸爸解決問題。 | 吳金倫 |
3 | 作者 魏岑晏 標題 無毒農業簡介 內容 無毒農業是泛指生產不含有毒成分的農、林、漁、牧產品及加工品的產業,而其基本內容要求在各種栽培過程,環境及所使用材料皆無毒化,花蓮縣在幾年前率先推動此項政策,推廣「無毒農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還給地球一個自然、無毒的風貌,也希望藉由推廣不使用農藥、化肥等方式,提供民眾健康、安全的食品。 無毒農業就是依照大自然的法則種植作物,不以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來照顧農作物。雖說以化學農藥、肥料能除去害蟲,但這只是一時的好處,因為化學肥料與農藥會改變土壤的生化結構,一旦了解自然生態,蟲、作物、土壤與細菌的生態,以相生相剋的方式就能減低病蟲危害。 | 吳金倫 |
2 | 作者 江璽恩 標題 有機栽培法 內容 德國人Dr. Rudolf Steiner在一九二四年首先提倡農作物有機栽培法,但是當時世界農業發展的趨勢是追求農業的工業化與商品化,以提高產量,所以有機栽培法並未受到重視。根據農委會的定義:「有機農業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 為了趕走蝸牛,不能使用化學藥物,因此,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希望研究出其他較天然, 更好, 更正確的改善方法。 | 吳金倫 |
1 | 作者 李蕙宇 標題 自然農作法簡介 內容 自然農作法是依照大自然的法則來生產作物的農業生產方法,早期在沒有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的時代,農民都是依大自然運行的法則來耕種,田地由子子孫孫繼承,傳了幾千年,還是可以長出作物。 根據中華民國有機農業產銷經營協會( C.O.A.A.)的定義:依有機實施準則,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且必須完全使用未受污染之有機肥料,並採行自然方式防治病蟲害就是所謂自然農法。 對於蝸牛吃農作物的想法,自然農作法給予人們不同的做法,畢竟蝸牛吃我們的農作物也是為了生存,除了用毒藥消滅牠,更不如用和平相處的自然農作法來解決問題。 | 吳金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