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物界紅寶石-紅藜知多少

專題名稱 穀物界紅寶石-紅藜知多少

專題描述 近年來世界各地吹起了養身風潮,開始注重飲食,而其中有一種極具營養價值的作物,過去鮮為人知,但近年來開始受到關注,到底這一個作物有什麼厲害之處,它又和原住民有什麼的關聯,我們決定好好的去了解一番,希望能將這樣的好東西更加推廣,讓更多人了解甚至可以進而自行栽種。

隊伍名稱 健康零距「藜」

指導老師 林玟芬 張依庭

參賽學生 王怡婷 宋芸昕 林姿妤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王惠娟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1457032297603718915
描述 紅藜為南台灣屏東縣排灣族原住民傳統上使用之一年生作物,可供食用但較常用於釀製小米酒之酒麴原料。紅藜植株生長快速,但其生態生理學性狀尚少研究。本研究測定盆栽及田間栽植紅藜植株的光合作用光反應及溫度反應,並在田間栽植植株的整個生活史過程,測定不同發育階段形成之葉片的光合作用潛力、葉綠素濃度、葉綠素螢光反應,以及葉面積隨著葉齡改變的情形。
林姿妤
9作者 楊景雯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6850429204719958897
描述 高血壓是威脅全世界健康的主要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討紅藜 (WECF) 及其生物活性成分芸香苷 (Rutin) 和甜菜苷 (Betanin) 對原發性高血壓大鼠 (SHR) 的降血壓作用。
林姿妤
8作者 盧薇喬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8198136017934581654
描述 本研究以藝術人類學的觀點出發,探討在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原住民工作坊日益增加的同時,藝術所扮演的角色為何?藝術如何透過作品達成下列三個層面之溝通:一、創作者本身;二、原住民社會;三、文化。調查方法主要透過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村西魯凱族:陳春花女士,以手工傳承刺繡技藝製作之「紅藜娃娃」為主要分析對象,探討其創作概念與文化意義。
林姿妤
7作者 張軒慈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6457302179474829902
描述 紅藜,又稱台灣藜,為台灣原生特有種植物,是台灣原住民使用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近年研究已證實,其營養價值豐富,當中富含豐富的酚類與甜菜色(Betanin),為優質的抗氧化物與天然色素來源,有助於人體生理功能的提升,是極具潛力的台灣在地穀物。
林姿妤
6作者 吳佩樺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6321382692706986299
描述 紅藜,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及鮮豔色澤。其所具有抗發炎及驅蟲功效,咸信為其抗氧化的結果。然而這些成分會受植物的品種及採收季節等因素之影響。其色素為很好的天然色素來源,但很不穩定,特別容易受到pH值及高溫破壞。而省產紅藜相關營養成分及抗氧化成分尚未有人深入探討,故本研究以省產紅藜種子為原料,測定其一般營養成分、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力。再進一步探討品種 (黃色和紅色) 及季節 (夏季和冬季) 的影響。並將其抗氧化活性成分加以分離純化,以瞭解其貢獻程度。最後,以紅藜色素為模擬系統,針對有機酸之添加,探討其色素加熱再生後,顏色品質的變化及貯藏安定性。
林姿妤
5作者 王承語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1845100526467612998
描述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瑪家農場災後整備用地規劃為瑪家鄉紅藜農產推廣中心的空間模式與實質規劃。
屏東縣瑪家鄉在莫拉克風災後,為重建家園由世界展望會與屏東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協助下,於鄉內之瑪家農場設置永久屋,現階段除「居住與生活」的需求外,在原鄉的「地方產業」亦需要推動。瑪家鄉在近年來積極的發展紅藜產業,紅藜已列為是瑪家鄉的一鄉一產業,惟紅藜的行銷與推廣尚未進入成熟的階段,考量災後居民積極找尋原鄉地方產業的生機,及在日常生活中需有提供地方產業行銷及推廣並同時達到休閒遊憩的場所,故認為本研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林姿妤
4作者 李怡慧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89135394863056326383
描述 紅藜,為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的台灣特有種植物,分佈於台灣屏東三地門鄉、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及春日鄉等地。為台灣原住民族使用百年以上的傳統糧食作物。而紅藜嫩葉近年來常被當作蔬菜食用,但有關食用安全性之研究資料甚少,故本試驗利用紅藜嫩葉不同溶劑萃取物進行安氏試驗,並測定抗氧化能力與抗氧化成分分析。
宋芸昕
3作者 許志鴻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1106380409408232051
描述 微/奈米加工技術可有效提高機能性成分的取得。而台灣藜為台灣原生種榖類作物,具有相當豐富的機能性成分及紅豔的色素,但口感粗礪,不易利用,若能搭配微/奈米加工技術,將其粉末化,將有利於其在食品上之運用,但有關台灣藜微/奈米技術對其色澤、機能性成份及抗氧化力之影響,尚未見研究。
宋芸昕
2作者 蕭任宏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3634505020351537337
描述 紅藜為台灣原生種植物,被視為一種可食用的抗氧化植物,以往的文獻並沒有關於其美白功效的科學研究,而這也是我們實驗的研究目的之一。我們使用紅藜萃取液,進行了MTT細胞存活率,和一連串的美白實驗如蕈菇酪胺酸酶活性、B16F10及B16F1的細胞內酪胺酸酶活性以及黑色素含量。
宋芸昕
1作者 吳幸霖
來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9045963991158504908
描述 這是由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飲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的研究生吳幸霖所寫。
本研究設計欲了解國人對紅藜商品的認知及消費行為,進行市場問卷調查,並開發出一系列的臺灣紅藜特色商品。
本研究以臺灣紅藜結合紅藜盛產地(屏東、臺東)之特色食材,為減少食材運送過程中所產生之碳足跡,以取之當地、食之當季為主軸開發一系列臺灣紅藜特色商品。
期以本研究之臺灣紅藜於餐飲產業加值並推廣發揚。
王怡婷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15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紅黎田中的小番茄和花生
說明
我們拍下田野先生的紅黎田中的花生及小番茄!
林姿妤
14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田野先生的訪問-----影片2
說明
我們拍下訪問田野先生過程中的影片!
林姿妤
13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田野先生的訪問-----影片1
說明
在訪問田野先生的過程中所拍的影片!
林姿妤
1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紅藜餅乾
說明
我們在製作紅藜餅乾時拍的照片!
林姿妤
11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影片-紅藜餅乾
說明
我們將製作紅藜餅乾的過程拍起來,製作成一步影片!
林姿妤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二次製作成品-餅乾試吃
說明
將第一次版本改良,製作出更美味的紅藜餅乾,廣受教師與同學們的喜愛!
宋芸昕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一次製作成品-餅乾試吃
說明
將製作完成的餅乾給學校導師試吃並詢問需改進的點,將於第二次試作改進。
宋芸昕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餅乾製作過程及材料(相片版)
說明
製作餅乾的過程及製作所需的材料。
宋芸昕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問卷編碼
說明
將收回的問卷逐一編碼,以利轉換成數據資料。
宋芸昕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問卷調查
說明
在學校發放問卷、假日到觀光景點發放問卷。
宋芸昕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問田野先生之第一次直接接觸紅藜
說明
拜訪田野先生的紅藜田。這是我們第一次親眼見到尚未採收的紅藜,每株紅藜都長得比我們還高,走在裡頭彷彿置身紅藜森林般。
宋芸昕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找尋紅藜相關書籍
說明
找尋與紅藜有關的書籍並借閱,希望能從書中找出更多與紅藜相關的資訊。
宋芸昕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紅藜各類商品
說明
與紅藜相關的各類商品。
林姿妤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紅藜泡飲
說明
夏先生請我們品嘗紅藜沖泡出的飲品,味道似玉米鬚茶。
王怡婷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找資料
說明
查詢與紅藜相關的資訊,深入探討。
宋芸昕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宋芸昕
標題 小論文製作過程心得
內容
因為校長的介紹和老師的推薦,我們就此展開了紅藜論文!
起初由校長推薦老師參加這個比賽,我們的指導老師便到班上詢問是否有人有意願參加花蓮縣了論文比賽,我們三人自告奮勇的組成了「紅藜調查小隊」!在老師的協助下我們一天比一天更加了解紅藜的一切,包括:生長環境、營養價值、文化意涵、種植方式、生長方式......。
雖然過程中的路途崎嶇,不過我們憑藉著追求真理的心態而逐一克服重重難關,古人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關關難過關關過」,直到現在我們才真的深刻領悟到這些話的意涵。過程中我們遇到的難關肯定不是用一隻手的指頭能數出來的,例如:不曉得如何訪問賣家、不曉得資料如何搜尋、不曉得問卷怎麼發放......,最重要的是「與隊友之間的摩擦」。
我們曾因工作分配不均而鬧的彼此心裡不愉快,導致論文進度停滯不前,套一句我們老師常說的「能著多勞」話雖如此但還暗指著「會做的人都給他做」,我們明白這種心態如果出現在團隊任務中時肯定會出大問題!我們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就只好交由老師從中協調了,「當局著迷旁觀著清」我想這就是我們當時的情形吧!借助著老師的協助我們之間的問題也一一化解了,當然在不愉快之後都必須付出所謂的代價囉,我們利用課餘的閒暇時間將需要上傳的資料找齊,把進度補上,雖然我們的資料與內容可能不會是最完美、最完整、最完善的,但我們能拍胸脯保證,我們的資料都是花相當多的時間和心力心血在上頭,用心程度決不會低於任何一組。
現在回想起製作論文的這段時光,我們經歷了許多的「第一次」,好比說:第一次做論文、第一次發放問卷、第一次將問卷編碼、第一次製作紅藜食品,比這些都還重要的是第一次「接觸紅藜」。
我們之所以能夠與紅藜有這段緣份都要歸功於校長與我們的指導老師,謝謝他們讓我們三人有機會接觸這項文化與食品,並從中獲取許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這份感激存於我們心底,我們想,最好的回饋方式就是盡力做好全力以赴,而且不留下遺憾,才不會枉費老師們這些日子來用心良苦的幫助我們。
也要謝謝所有協助我們的民眾及老師,因為有他們的幫助與勉勵,才會我們現在這番成就!

宋芸昕
9作者 林姿妤
標題 試做紅藜餅乾2加影片後製-心得
內容
經由上次的經驗,我們發現了一個方法可以讓麵糰不那麼濕,就是因為上一次做的麵糰有把奶油融化,所以麵糰才會那麼濕,這次我們將整塊奶油加進去攪拌所以整個麵糰才沒那麼濕,因為這個步驟,所以餅乾才比較好定型,加上這次有準確的控制火候,餅乾烤出來的色澤也比上一次的好看。
隔天我們把做好的餅乾帶到學校再次請老師們試吃,這次的評價比上次更好,口感上也得到老師們的讚賞,讓我們非常開心。
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例如:腳架壞掉要利用別的方法支撐手機讓她固定在同一個視角,於是我們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請一個同學幫忙拿著自拍棒固定在同一個視角,而另一個同學繼續製做麵糰,在辛苦的拍攝過程結束後,我們開始剪片,利用威力導演這個程式,我們從食材準備的過程接到製作過程,再來是成品的照片,在這次剪片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製做一部影片並不簡單。

林姿妤
8作者 林姿妤
標題 試作紅藜餅乾之一心得
內容
老師建議我們要不要將紅藜試做成甜點,所以在我們討論的結果決定參考網路了做法將紅藜做成餅乾。
一開始老師有是做給我們吃吃看,但紅藜吃起來太硬了所以我們詢問其他老師的意見,有老師給我們一個意見是說可以把紅藜磨碎加進去,一開始我們一直找不到磨紅藜的器具,非常苦惱,後來終於在一位同學家找到,之後我們利用放學時間去購買食材,假日一起到同學家做餅乾,一開始我們將奶油溶化再將麵粉、雞蛋……等等的食材加入大碗中,但做出來的餅乾麵糰有太濕了,不太好定型,還好不影響烤出來的結果。除了一般的紅藜餅乾我們還做了不同的餅乾,試將餅乾外層鋪上一層紅藜燕麥粉,但鋪上一層粉的餅乾比較難烤,因為看不太餅乾是否烤熟。
之後我們帶到學校請老師們幫我們試吃紅藜餅乾,老師們的評價都還不錯,也有些老師喜歡鋪了紅藜燕麥粉的餅乾,也有些老師喜歡一般的餅乾,也有老師不太喜歡餅乾的口感。
我們很感謝老師給我們的寶貴意見,經由這次的經驗,我們想下次做的餅乾一定會更好、更符合大家的口味。
餅乾的做法:
1. 食材準備:中筋麵粉200克、奶油150克、紅藜35克、燕麥片35克、雞蛋1顆。
2. 將奶油加入大碗中。
3. 糖分3次加入攪拌。
4. 加入雞蛋。
5. 麵粉過篩再加入
6. 磨細紅藜再加入紅藜粉和燕麥片
7. 全部攪拌均勻
8. 定型再放進烤箱用200度烤10到15分鐘
9. 完成

林姿妤
7作者 王怡婷
標題 曬紅藜及嘗試種植紅藜
內容
田野先生在我們要回學校前送了我們兩株紅藜讓我們嘗試以「自然農法」來種植紅藜。

我們選在烈陽高照的某天,走到了學校中庭,將田野先生贈送的紅藜放在塊大石頭上讓它曬乾,田野先生有說:「要種紅藜之前要先曬種子,因為﹙一﹚這樣能使種子內部發熱變化,促進提早發芽。﹙二﹚可以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附著在種子外表的病菌。﹙三﹚有曬過的種子會長得較好」所以我們聽從田野先生的教導把紅藜拿去曬,希望他能長得好。

我們等了三天後,終於曬乾了。我們將曬好的紅藜拍一拍,讓曬好的種子掉下這樣比較好拿去種植。其實老實說拍的過程還滿療癒的,看著紅藜一小顆一小顆掉落,真的很放鬆,感覺平常上課所累積的壓力都得到釋放了。拍完之後,在學校找個空地,把紅藜種子隨意的灑向土地,仿大自然的種植方式。自然農法最接近自然的一種農法,它是一種有機農法,所生產的食材,勝過一般有機認證單位認可的農法。完全的自然農法,必須在一塊土地內,自行長時間堆肥、不作藥物或生物防治,僅做必要性的人工抓蟲與除草、並留下健康植株的種子繼續繁衍。我們灑完後,就放任它生長,不幫它澆水也不幫它施肥,讓它自己找尋水源及營養。田野先生說:「因為這樣做的話,紅藜就會有強韌的生命力,就可以長得更好!」所以我們相信田野先生的這段話,想說過幾天就會長出來……

結果……它竟然沒有長出苗,連一點動靜都沒有。紅藜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沒有好好的茁壯,反而自己消失!真是太奇怪了,理應當該長得很高,而且會長出紅藜穗啊!真的是讓我們很失望,讓我們很傷心。

在這一次的體驗後,雖然沒有飽滿的紅藜能享用,但是我們也體驗怎麼用自然農法種植作物,這也是一個好的收穫啦!

王怡婷
6作者 王怡婷
標題 製作問卷及發放問卷初體驗
內容
在之前,我們都沒有自己製作問卷的經歷。但在這次的小論文中,我們嘗試靠自己來製作有關於紅藜的問卷。老師給我們的建議是:先從基本資料開始,例如:性別、年齡……之類的當成起始問題,讓我們得知說是哪個年紀的人或是哪個性別方面比較多人聽過紅藜;之後再以真正有關於紅藜的問題來深入訪問,例如像是有沒有食用過紅藜?、您食用的紅藜是以哪種方式料理的?……等等問題來清楚了解說填寫問卷的人是從哪裡知道紅藜的食用方法;最後再以整份問卷的主角─對紅藜的認知度作為結尾,例如:您對紅藜的了解有多少?來真正明白填寫問卷的人是否對紅藜有相當程度的知識。
做完了這份紅藜問卷後,我們三個人就拿著辛辛苦苦做的問卷到校內找尋不是花蓮本地人的老師填寫,發放問卷的一路上有許多老師滿臉疑惑的尋問:我們紅藜是什麼?那是什麼東西,能吃嗎?我們這才發現原來那麼好的穀物竟然鮮少人知道,況且就在離家鄉如此近花蓮地區就有人在種植了,為什麼沒多少人知道它呢?不過在我們的細心講解下,老師們也知道了原來紅藜是那麼厲害的穀物,是穀物界的紅寶石。在之後,我們到觀光勝地─吉蒸牧場發放紅藜問卷,一開始,我們就像剛進入幼稚園的小孩一樣,不敢走過去請他們幫忙填寫問卷,但我們知道這樣不行,不努力的邁開第一步的話,就無法將手上的問卷發的一張不剩,所以我們硬著頭皮,朝著第一位民眾前進。
「您好,我是瑞穗國中紅藜小論文的組員,請問您現在方不方便幫我們填寫問卷呢?」我們鼓起勇氣走向前訪問那位民眾,那位民眾聽到我們在叫他後,略顯尷尬,但還是收下問卷開始填寫。過不到幾分鐘他就填完了,「謝謝您的幫助!」我們感激的說道。當我們收到第一份問卷後,心裡覺得十分踏實,他雖然大部分都沒填寫,但他的這份心意會使我們持續努力的發完問卷!
經過了二個禮拜多的時間,我們終於把一百張的問卷一張不剩的發完了。我們以時間與精力種植下的樹,終於長出了飽滿的果實。經由這次的付出,我們相信之後一定會長出良好的果實的!

王怡婷
5作者 宋芸昕
標題 找尋與紅藜相關書籍 心得
內容
說到與紅藜有關的書本我真的沒看過幾本書,在找書本的過程也遇到許多困難,比如:無法掌握關鍵字、無法得知內容是否與紅藜相關。在學校的圖書館翻箱倒櫃的找尋後只找出了一本相關書籍,雖然一開始在尋找的過程困難重重不過我也想出了第二個方案可以解決我們所遭遇的困難,就是「電子書」。
雖然我知道可能查詢電子書能夠查的到,但是內心還是十分糾結,深怕找到的書籍會是跟紅藜完全沾不上的,不過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我很順利的將五本相關書籍找出來了!內心莫名的有種成就感呢!
要不是有老師的協助與幫忙,我想到現在我還找不出任何的相關書籍吧!身旁的人給予的幫助我會心存感激的!也希望自己能夠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這次的相關書籍我查詢到的五本書分別是「藏種於民:全球保種時代來臨!一顆種子,對抗極端氣候、基改風險,打造我們的永續餐桌」、「餐桌上的五穀雜糧百科:從產地、料理到營養,關心身體與土地的全食材事典」、「極簡,豐盛!一碗即全餐的健康新時尚」、「好吃21:粗食主義!雜糧正夯,吃原豆、全榖的全食物提案」、「紅藜推廣手冊」。
雖然已經找到五本相關書籍了,但好奇心一但燃燒了就很難熄滅囉!我還會繼續找尋書籍並更深入了解書中的內容,不但能滿足我的好奇心,也能更充實自己的內在,只能說這次參加論文比賽真的一舉數得受益良多!

宋芸昕
4作者 宋芸昕
標題 田野先生訪談心得
內容
經由上次的訪談對象而得知這位種植紅藜的先生。一開始田先生帶著我們去他種植紅藜的地方,沿著陡峭的小路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放眼望去的是一大片色彩繽紛的紅藜田。
田野先生告訴我們他是採用所謂的「自然農法」來種植他的所有作物,何謂自然農法呢?有人叫它做自然農耕,根據中華民國有機農業產銷經營協會的定義:依有機實施準則,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且必須完全使用未受污染之有機肥料,並採行自然方式防治病蟲害。簡言之,就是跟著大自然的法則來生產作物的農業生產方法。田先生告訴我們,他的肥料就是過熟的番茄;他的水源就是早晨的露水與雨水;他防治病蟲害的方式是在周遭種植玉米讓其他病蟲去啃食玉米就不會傷害到紅藜。
田野先生在紅藜田的裡面也種植許多作物,例如:花生、小番茄、朝天椒、蔥......等許多作物。他帶著我們參觀他的紅藜田,在裡頭我們看見許多顏色的紅藜,例如:紅色、暗紅色、黃色、黑色,其中黑色的紅藜是因為過熟而產生黃麴毒素,所以田野先生將這些已產生黃麴毒素的紅藜當作種子不對外販售,因為好奇心作祟所以我們向田野先生提問「那產生黃麴毒素的紅藜種植下去會生長出含有皂素的紅藜嗎?」田野先生說並不會長出含有黃麴毒素的紅藜。
我們要感謝田野先生撥空接受我們的訪談,也讓我們更加充實與紅藜相關的知識,更要感謝田先生贈送我們兩小株紅藜讓我們帶回學校嘗試種植,我們相信這會是一個難得的體驗與經驗!

宋芸昕
3作者 王怡婷
標題 紅藜賣家訪問心得
內容
我們因為某個契機而得知這個賣家,一進到他的商店裡各類紅藜商品琳瑯滿目,使我們大開眼界,映入眼簾的是「紅藜米」、「紅藜面膜」、「紅藜精力湯」、「紅藜酵素」我們沒想到紅藜除了食用與泡飲外還能製作成其他商品。
他也幫助我們了解更多有關紅藜的知識,例如:
(一)紅藜一年四季除了6月不適合播種外其他都適合。
(二)種植紅藜不能積水、風大。
(三)早期只台東有紅藜 後來往北移。
(四)食用過量的帶殼紅藜會導致中毒。
(五)人一天可以食用60克的紅藜,不可以超過。
(六)可以輪作,指種紅藜種完後,可以再種其他的植物。
(七)老少咸宜,高纖高鈣。
(八)紅藜酵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九)可以做成很多產品。例如:面膜、精力湯。
(十)功能多,可以當作酒釀、裝飾品。
十分感激建國先生願意告訴我們如此多的資訊,幫助我們更了解有關紅藜的知識,也讓我們接觸到更多與紅藜有關的商品。也感謝他幫我們接線使我們能接觸到下一個訪問的對象。

王怡婷
2作者 林姿妤
標題 夏雨先生訪談心得
內容
在查詢資料後,我們整理了一些關於紅藜的問題,想找人為我們解答這些疑問,有了老師的幫忙,我們找到了夏雨先生,夏雨先生是一位阿美族的人,同時也有種植紅藜,於是我們在舞鶴的北回歸線找到了他的攤販,在他的攤販上可以看到有幾包不同顏色的紅藜,有紅的、黃的、黑的。
我們詢問了他幾個問題(一)您種植紅藜多長時間?(二)您是從何得知紅藜的資訊?(三)您種植紅藜的技術從何而學?(四)您以往的務農經驗對於種植紅藜是否有幫助?(五)請問您從哪裡引進紅藜?(六)請問紅藜適合在哪?

夏先生都十分有耐心的逐一回答,(一)已種植四年,四年前是由他的媽媽種植,由於媽媽告訴他無論如何都要繼續種植所以他就繼續種下去了,目前已快65歲。(二)從海南島的祖靈開始代代相傳下來的。(三)由母親傳授種植紅藜的技術。(四)有!多少都有幫助。(五)從海南島引進。(六)紅藜最怕沼澤潮濕地,水分重時容易斷,可以澆水但是只要濕就好了不要淹水,紅藜怕水,但同時也需要水。紅藜適合種植沙土,越乾越好。夏季種起來最辛苦,不是颱風就是乾旱,而冬天時寒流來襲容易凍傷(成長中)但超過兩尺後就不怕寒流。要提早20天播種,夏季成長較快,冬天較久一年可種植三次等於四個月採收一次。
在這之中我們也得知紅藜還有許多色彩、紅藜的益處與營養價值、紅藜食用方式、篩選紅藜的方法、紅藜保存方式、原住民與紅藜之間的緣分。

由衷的感謝夏先生撥空接受我們的訪問且不厭其煩的回答我們的所有問題,經由這次的訪談我們對於紅藜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受益良多。

林姿妤
1作者 宋芸昕
標題 找資料的收穫
內容
查詢過程:
(一)找尋關鍵字:紅藜。
(二)找尋發源地。
(三)找尋紅藜古時候用途。
在我們開始找資料以前對紅藜一無所知,但當我們上網查詢與紅藜有關的資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紅藜對人體有相當大的益處,也才對紅藜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點燃了我們想要更深入去探討紅藜的好奇心。起初我們先查詢了紅藜的發源處,發現許多地方都有紅藜的身影,好比說: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厄瓜多、哥倫比亞、秘魯等等都有紅藜生長。
我們發現了紅藜是台灣原住民耕作百年的作物,但大多數的人卻都沒聽說過紅藜,這點讓我們十分意外,所以我們想要讓更多人認識紅藜、了解紅藜。
我們查詢的資料如下:
紅藜是由阿美族與布農族最先開始種的,目前排灣族與魯凱族亦有跟著種植紅藜。紅藜的種子是從他們祖靈地留下來的,十年前都很少人去注意他,雖然有種但都是自給自足,早期是用紅藜的成品來接待長輩,例如:麻糬、飯糰,這代表著對長輩的敬意,而現在紅藜都用來給年輕一輩的孩子食用,因為他們認為好的東西要留給後代子孫。有些阿美族辦喜事會用紅藜做為頭上的裝飾或領帶,以顯現出五官之美。目前只知道卑南族喪事喜事皆會使用紅藜,而阿美族只有喜事或慶功宴會使用。
查詢過後我們明白紅藜在台灣原住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雖然紅藜與我們的生活環境相隔不遠,但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去了解紅藜的相關資訊,經過這幾天下來的資料查詢過程中我們終於明瞭紅藜的許多相關知識,也讓我們受益良多。

宋芸昕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極簡,豐盛!一碗即全餐的健康新時尚
作者 安娜.席玲羅.漢普頓
出版社 漫遊者
簡介(摘要)
明知外食不健康,下班卻總累到沒力氣為自己準備營養美味的餐點?
一個人生活,每次下廚的份量總是吃不完,得吃好幾天剩菜?
不想再吃營養貧乏的白米,卻無法滿足於口感與口味較差的糙米?
最愛與家人好友相聚野餐,卻變不出新菜色?
全營養,零負擔,不論早、午、晚餐或宵夜,隨時滿足飢餓的高纖美食!
導讀
總是外食而導致身體每況愈下,即使有空下廚菜色也都一成不變,面對喜愛與家人好友聚餐的你,是否有菜色上的問題呢?此書提供讀者多樣化的料理選擇,以高纖穀物為基地,保持健康又不用犧牲口腹的滿足!
宋芸昕
4書名 餐桌上的五穀雜糧百科:從產地、料理到營養,關心身體與土地的全食材事典》
作者 好吃編輯部
出版社 麥浩斯
簡介(摘要)
最近這幾年,每隔一陣子,總有些和食安相關的黑幕,弄得人心惶惶,不知從何下口。好好吃飯不只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更成為一種奢求,大家都想知道,什麼樣的食物可以讓我們安心下肚?
導讀
本書將顛覆大家對五榖雜糧等於不美味、選擇少等刻板印象,告訴你其實藜麥不只可以加在飯裡或沙拉,還可以做成鬆餅或薯餅;米豆加番茄入電鍋,就可以變出一道營養又漂亮的炊飯來;把紅藜、小米、黑糯、白糯混一起,不只可以吃到多元的營養,還可以捏成漂亮的珍珠丸子!
本書提供喜歡返璞歸真,吃粗食的讀者。可一窺雜糧在土地上的模樣。
宋芸昕
3書名 好吃21:粗食主義!雜糧正夯,吃原豆、全榖的全食物提案
作者 好吃編輯部
出版社 麥浩斯
簡介(摘要)
在歐美,藜麥正風行,小米成為下一個預測的超級食物,大家都在吃紅藜,低GI成為重要的飲食指標。
還在吃精緻的食物嗎?返璞歸真,五榖雜糧正流行!
導讀
擁有10個關鍵字讓你掌握世界與台灣的雜糧趨勢。
走入料理美學家、小麥農及雜糧行老闆的餐桌,聽他們的雜糧故事,學他們的雜糧私食譜。
讓日本百年穀物屋與台灣半世紀米糧行彼此露一手,看看他們如何以黃豆做常備菜、用紅藜做珍珠丸子、以鷹嘴豆做零食。
直擊產地內幕:當台灣最小麥農遇上台灣最大麵粉廠,兩位男人搏的是什麼樣的好感情?施明煌與黃北辰的小麥「艱」情。
好雜糧哪裡買、哪裡吃?編輯部嚴選食材好店、好餐廳與各種有態度的優質商品。
藍瓶咖啡、歐美祕魯菜、蘋果酒等飲食趨勢,一次告訴你!
宋芸昕
2書名 《藏種於民:全球保種時代來臨!一顆種子,對抗極端氣候、基改風險,打造我們的永續餐桌》
作者 果力文化編
出版社 果力文化
簡介(摘要)
全球保種時代來臨!面對氣候變遷、糧食安全、基改風險一顆種子,改變你我餐桌風景。
導讀
為我們的下一世代保留了生物多樣化的基因,也延續地方特色、生態智慧和飲食文化,這正是我們最為珍貴的文化根源和味蕾記憶。本書直擊國際現場,更深入台灣山野田間,挖掘民間保種達人的努力,從稻米、紅糯米、黑米、小米與部落原生作物、小麥豆類、五穀雜糧、季節蔬菜到水果,見證種子的力量,守護我們的餐桌!
宋芸昕
1書名 紅藜推廣手冊
作者 郭耀綸、楊遠波、蔡碧仁、葛孟杰
出版社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簡介(摘要)
甚麼是紅藜?一般人幾乎沒有聽說過,這是台灣原住民已利用上百年的
傳統穀類作物。但是,就現今的狀態來說,知道紅藜的原住民也不多,更遑
論它的利用了。
導讀
早年生活困苦的時候,原住民想要吃白米飯,是不可能的,紅藜就成了主食之一。獵人入山打獵時,長途跋涉體力負荷極重,質輕而富營養的紅藜種子,便於攜帶,也就成了最好的食物來源。
隨著紅藜知名度的提高,相信在園藝觀賞、新興食品及特色菜餚等方面都會有各式各樣的開發。因此,從栽種到加工利用,形成上、中、下游完整又多樣化的產業,可帶動一個新興作物的產業經濟。,對原住民社區或台灣整體農業體系及食品加工業都會
有很大的經濟利益。期待紅藜能成為你我日常食品的一份子。
林玟芬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近年來世界各地吹起了養身風潮,開始注重飲食,而其中有一種極具營養價值的作物,過去鮮為人知,但近年來開始受到關注,到底這一個作物有什麼厲害之處,它又和原住民有什麼的關聯,我們決定好好的去了解一番,希望能將這樣的好東西更加推廣,讓更多人了解甚至可以進而自行栽種。張依庭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紅藜專題簡報檔宋芸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