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來一家人─花蓮縣多元族群探討

專題名稱 「緣」來一家人─花蓮縣多元族群探討

專題描述 探討花蓮的本省人、原住民、新住民、外國籍的多元文化中有關建築、社會組織、生命禮俗等內容的探討。

隊伍名稱 博學多元隊

指導老師 徐楹茜 鄔雪惠

參賽學生 王亮為 林依玄 楊禮安 符方瑾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林昱甫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03/2009033022263543.pdf
描述 這個網站主要在說台灣與美國飲食穿著的差別。
符方瑾
9作者 蔡宗德
來源 http://libwri.nhu.edu.tw:8081/Ejournal/AR01000304.pdf
描述 這篇文章主要在介紹爪哇的入神儀式形態、音樂特性、語社會功能。
符方瑾
8作者 關華山
來源 http://www.swan.org.tw/docdir/LC5YG8IDRN.pdf
描述 這篇文章討論和原住民建築有關的內容。
王亮為
7作者 蔡瓊玉、盧思涵、魏于婷
來源 http://www2.thu.edu.tw/~trc/1-epts/1-class/1.4.3.8.pdf
描述 「建築」是人類偉大的發明,雖然其他的動物也會築巢挖陶,但唯有人類能手腦並用,以卓越的技術克服環境的障礙,構築房屋、城堡、橋梁、寺廟、花園與墳墓等等,十分神奇!
中國建築的組合方式,信守均衡對稱的原則,主要的建築在中軸上,次要建築分列兩廂,形成重要的院廳,住宅、官署、宮殿、廟宇,原則都是相同的。而其建築的空間,則反應了中國社會倫理的觀念。以住宅為例,主房為主人所居住,其後之院落為主人之長輩所居住,而左右兩廂則為晚輩們居住,左尊右卑,依在家庭中的身分配到居住的位置。
中國建築的另一特色是木材結構的間架,三面繞以土壁,正面為門窗。中國自數千年前即使用木材,發明柱樑間架。因為木質象徵生命,而中國文化強調生命的感覺,因此這種特色一直保留至今,沒有改變。
明、清時期的建築,大都為傳統的閩南風格,建材以石頭、木材、磚塊為主,格局嚴謹,講究對稱,且裝潢精緻。此時期的建築,就功能而言,約略可分為:宅第建第、庭園建築、文教建築、廟宇建築、紀念性建築、防衛及公共工程。這個網站能讓你瞭解中國建築之美與特色。
林依玄
6作者 黃界清
來源 http://b1.rimg.tw/aurorahope/087181de.pdf
描述 這篇文章是在講 : 台灣民族的形成與發展以及 四百年來的革命運動。台灣人抗爭史是一本研究台灣人歷史的作品。內容包含從台灣草創初期,荷蘭皇帝重商主義專制下的殖民統治,鄭氏王族與清朝封建專制下的殖民統治,談到日 本帝國主義下的殖民統治,直到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的時期。
林依玄
5作者 楊文琳
來源 http://www.nlpi.edu.tw/FileDownLoad/Publish/20151113141819020645.pdf
描述 中央研究院展出「經緯之間-編織原住民 生命故事特展」,運用數位典 藏影像與技術、實體服裝、織具文 物及互動性展示,引領觀眾一起走 入原住民的編織世界,體驗虹布彩衣裡精緻迷人的文化風景。
楊禮安
4作者 吳明義
來源 http://www.twcenter.org.tw/wp-content/uploads/2015/05/g02_03_02_07.pdf
描述 祭儀文化顧名思義就是與宗教有關的文化現象。換言之,它是從宗教的思維 與信念衍生出來的一種宗教活動。根據 約克遜(Samuel Macauley Jackson)的論點,原住民的傳統宗教是屬於原始宗教 (pri- mitive religion)的精靈崇拜(animism)範疇,它可以說是各種宗教發展 的原型與基礎。這篇文章在探討原住民的祭儀文化。
楊禮安
3作者 余珮瑄
來源 http://www.ncku.edu.tw/cseas/98CSEAS/report/Ind.pdf
描述 這個檔案介紹了印尼的地理位置、國旗、國徽、氣候、歷史發展、人口、語言、族群、宗教、立國精神與國體、政黨、經濟、消費市場特性、天然資源、熱帶雨林、風俗文化等,資料十分豐富,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印尼。
王亮為
2作者 林淑慧
來源 http://libwri.nhu.edu.tw:8081/Ejournal/AB05001804.pdf
描述 早期的台灣方志不僅保存歷史脈絡下的情境,也蘊含 17到19世紀臺灣文化的研究素材。從 爬梳府志、廳志、縣志、採訪冊等方志的文字記錄中,將可發掘台灣早期飲食文化與禮儀的意涵。為詮釋台灣方志中信仰、禮儀與飲食文化的關聯,本文從兩層面加以論述,(1)宗教儀式與飲食文化方面:先就平埔族巫俗儀式與祭品,以及耕作儀式與飲食文化的關係;在論漢族民間信仰除役巫淑俗與媒介食物,以及媽祖信仰與飲食文化的象徵意涵。(2)探討台灣方志中的生命禮儀與飲食文化:詮釋生產階段、 滿月到 一級成年禮屬於飲食文化的關聯;再從實務與婚前禮、親迎禮、婚後禮 等婚姻禮俗儀式中的作用;最後論析飲食文化與治喪、出殯及出殯後科儀在喪葬禮俗中的意涵。
林依玄
1作者 連慧珠
來源 http://ir.lib.ctu.edu.tw/bitstream/310909700/6499/3/%E5%BE%9E%E9%82%82%E9%80%85%E5%88%B0%E3%80%8C%E5%B1%B1%E3%80%8D%E7%9B%9F%E3%80%8C%E6%B5%B7%E3%80%8D%E8%AA%93%EF%BC%9A%E5%8F%B0%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6%87%E5%8C%96%E5%82%B3%E6%92%AD
描述 原住民不同的社會型態,分別在其部落社會中發展出極其獨特而有別 於漢人社會的藝術與文化,一直以來,往往被框架在「載歌載舞」的 表現形式文化想像中,在漢人的優勢文化挾帶「學而優則仕」的傳統 價值觀影響下,原住民文化往往遭扭曲而被邊緣化。本文透過原住民 在漫長的台灣發展史裡,以包容、海納不同文化觀點的個性,在不同 時代裡如何與主體的漢族文化共同生存。 關鍵詞:原住民、平埔族、高砂族、山地人
楊禮安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2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觀賞國小演講比賽得獎影片
說明
觀賞國小演講比賽得獎學生的影片,訓練上台發表的能力
王亮為
27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訪談美國籍\同學
說明
利用中午的時候,找美國籍同學,訪談他們的宗教信仰、歷史、特色小吃等問題。
林依玄
26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慈科大 傳承少數民族文化 教學創新研討
說明
慈濟科技大學有800多位原住民學生,占全校的四分之一,為了讓師生提高文化素養,校方連續兩年,舉辦世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暨教學創新」國際研討會,今年也邀請了五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總頭目,以傳統祈福儀式,為2017世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暨教學創新國際研討會祈福,這對擁有四分之一原住民學生的慈濟科技大學來說,意義重大。
這次邀請來自俄羅斯、日本、越南、馬來西亞與中國大陸的學者,針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族群文化等等面向,共同探討少數民族的現況。
莫斯科國立大學副教授 亞當斯:「原住民族人面對國際社會,不只文化也走向國際化,我們也常常移居各地,有時候會忘記自己是誰,但不要這麼做,不要忘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慈濟科技大學學生親自導覽原住民文化館,為期五天的研討會,也會邀請海外學者,走訪宜蘭和花蓮部落,透過實地踏查,更深入了台灣原住民的特色。
楊禮安
2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問卷~~訪問不同國籍的同學
說明
我們設計了一份問卷~~訪問印尼、美國2位不同國籍的同學。
楊禮安
2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喜好、興趣、感受問卷表
說明
我們製作了有關喜好、興趣、感受的問卷表,請台灣籍、還有其他來自不同國籍的同學幫忙填寫。
林依玄
2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各班級族群人數分布問卷表
說明
我們訪問各班級老師,班級的族群人數分布狀況,並完成問卷表。
林依玄
2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看布農族的音樂影片
說明
我們大家看布農族的音樂影片。
王亮為
2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整理、統計同學填寫的喜好、興趣問卷
說明
我們將同學填寫的喜好、興趣問卷,整理、統計數據,填入excel之後,再算出不同族群之間的異同。
符方瑾
20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分享查詢到的書籍、網址
說明
我們想了幾個主題,大家去找相關的書籍、網址,再互相分享。
林依玄
1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放學留下 打電腦
說明
我因為有一個星期天身體不舒服,所以沒來,導致進度嚴重落後,所以我在放學後留下來做,以趕上進度。
王亮為
18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布農族音樂影片
說明
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個關於布農族音樂的影片,讓我們寫成一篇札記,同時也讓我們學習到關於布農族音樂的知識。
王亮為
1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請同學填寫喜好、興趣問卷資料
說明
我們將同學的喜好、興趣問卷資料收回,並加以整理、統計。
符方瑾
1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觀看有關建蓋原博館的新聞
說明
我們發現,新聞有報導關於建蓋原博館的內容,大家一起觀看相關內容。
楊禮安
1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腦力激盪、構想訪談不同族群的同學,問卷內容的安排。
說明
從確定研究的主題後,老師讓我們想一想,訪問不同族群的同學,有關他們自己族群的相關問題,我們組員各自想了許多想要問他們的問題,最後再挑選出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問題,設計出這次的訪談問卷。
王亮為
1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觀看族群DNA探詢之旅影片
說明
從確定研究的主題後,老師讓我們想一想,訪問不同族群的同學,有關他們自己族群的相關問題,我們組員各自想了許多想要問他們的問題,最後再挑選出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問題,設計出這次的訪談問卷。
王亮為
1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調查同學的喜好、興趣的問卷製作。
說明
我們為了製作給同學寫的問卷(關於他們的喜好和興趣),並填上雲端硬碟。集思廣益想題目,甚至出現「搶選項」、比賽誰多、誰快的現象呢!
林依玄
12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訪談印尼籍同學
說明
利用中午的時候,找印尼同學,訪談他們的宗教信仰、歷史、特色小吃等問題。
王亮為
11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族群DNA地圖探詢之旅
說明
我們看了一段影片,科學家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67名受試者,詢問他們的國籍、對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看法,以及他們不喜歡的國家。此後他們收集並檢測這67人的DNA,為每個人生成一份DNA來源分析報告。報告中詳細地展示了受試者基因中各國家血統所占比例,並且為每人各提供一份獨一無二的DNA地圖。
測試結果令人咋舌,卻也說明了一件事:你與他人的共同之處,比你以為的更多。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是“世界之子”。
正如接受測試的Aurelie所說,或許每個人都應該做一下這個測試。如果人們知道他們的血統其實比自己想像得要驚人得多,也許世界上就不會有種族主義、極端主義這樣的事。如果知曉自己與他人的共同點多得超出自己的認知,也許就能以更包容的心態對待他人。
楊禮安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製作同學的多元族群統計圖
說明
我們將各班老師填寫的"族群人數問卷表"的資料作整理,並畫成圓餅圖、長條圖。
王亮為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報告找資料
說明
確定題目後大家回家蒐尋相關的網站並貼上網址,隔天同學上台報告該網址的內容,老師點入網址查看是否與題目有關,而有些同學無意中找到知識多元廣泛的網站,真是撿到寶!

符方瑾
8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慈科大原民館參訪
說明
20170913我們到慈濟科技大學原住民博物館參觀訪問。
符方瑾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慈科大原住民博物館參訪
說明
9月13日的下午,我們到了慈濟科技大學的原住民文化館參觀,讓我更了解原住民的文化和我們的文化差異 。現場有吳老師幫我們導覽。我學到了原住民的傳統樂器、達悟族的拼板舟、石頭火鍋及布農族如何生活等。原住民的樂器大多是就地取材,他們的樂器也十分特別,有的是用竹子做成的木琴, 還有將竹子直立並綁起來,然後利用軟狀物做成棒子,這樣敲出來的音樂就會有不同的高低,也有特別的鼻笛和口簧琴。有的是用樹皮做打擊樂器,還有的是運用獸皮做成的鼓。他們的趕鳥器是用竹子做成的,只要手握著前端上下搖動便會發出響亮的聲音將鳥趕走,而且他們也會將樹枝編在一起變成的防身用的盾牌,他們也將木頭前頭削尖, 做成了木刀。
達悟族會做很特別的拼板舟,拼板舟是用21片木板所組成的,當試乘典禮時,拼板舟上須載滿芋頭,芋頭很多就是家裡的田地很大,代表他們很富有,還要湊齊十個人來划拼板舟,可是試乘典禮的禁忌很多,例如畫上眼睛的拼板舟不能被女生碰到 ,因為他們覺得會影響漁獲的數量,還有不能在旁邊吃橘子等,這些都是很有趣的事。
而阿美族的的石頭火鍋也十分著名。他們用檳榔葉鞘當鍋子,將石頭先加熱到火紅,再將石頭放入鍋子裡,這樣食物就能煮熟了,這種煮的方式非常天然,也很健康。用餐之後,這些食器都能回歸自然,不會造成汙染。
經過這次的參觀後,我更了解了原住民的文化,也學習到了他們尊重大自然以及求生存的精神,真是收穫滿滿!
林依玄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搜尋參考資料
說明
老師集合大家到學校電腦教室查詢相關資料,大家開始埋頭苦幹找出許多相關的網站,而我把網站的資料複製貼到共用的表格中,我竟然貼了二百多頁遠超出標準呢!接著老師要我們練習刪除多餘的資料,我們又花了很多時間才將資料精簡得少一些。
符方瑾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老師說明小論文
說明
暑假期間,老師集合大夥到學校說明小論文的意義及發想題目。首先老師請同學試著在雲端硬碟上尋找靈感,隔天發表意見再由投票選出其中五道題目,將題目重新組合後選出最適當的題目。
符方瑾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到圖書館找資料
說明
我們到圖書館借閱和小論文題目相關的書籍。
楊禮安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各班族群人數問卷調查
說明
這是我們第一次去其他班級採訪,這次我們採訪的主題是想知道各班級族群人數分佈的狀況。
我們按照訪問單的題目一一向老師提問,然後的看著採訪單上的問題慢慢的完成了, 當我離開他班級的教室時,我心中的大石頭也立刻放下。有些老師動作比較慢, 所以要去那個班級很多很多次才收得到那份問卷表;有些老師動作特別快,採訪後馬上就寫出來了。
我覺得這次去訪問,我學到很多,像採訪的時候要懂得禮貌,說話的技巧之類的等。
楊禮安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假日來整理資料
說明
昨天是禮拜六要到學校補課,大家都還沒做完,所以禮拜日要學校整理資料。
楊禮安
1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族群共群居
說明
20170909下午在花蓮市立圖書館廣場舉辦了一場原住民舞蹈表演活動,裡面有許多不同族群的傳統舞蹈,讓人印象深刻‧
林依玄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楊禮安
標題 採訪札記
內容
這是我們第一次去其他班級採訪,這次我們採訪的主題是想知道各班級族群人數分佈的狀況。我們拿著採訪單到教室門口會感覺怕怕的,不太敢自己走進去,採訪時真的非常需要膽子才能順利完成,所以我們採訪時,會找其他同學陪我們,這樣我們才有勇氣走進教室去採訪。
當我們去採訪班級老師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些同學的媽媽是越南人、爸爸卻是外省人,那麼他們到底要算哪個族群才是對的呢? 或者是父母兩個人都是大陸人,然後居住在台灣,這樣算是外國人還是算本國人。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後來我們按照訪問單的題目一一向老師提問,然後看著採訪單上的問題慢慢的完成了,當我離開其他班級的教室時,我心中的大石頭也立刻放下。有些老師動作比較慢, 所以要去那個班級很多很多次才收得到那份問卷表;有些老師動作特別快,採訪後馬上就寫出來了。在採訪後我們會送老師一些餅乾糖果,不過大部分的老師都很客氣,都退回來了。訪問時,也會知道一些好玩的事,尤其是有一位老師還跟我們講他自己是閩南人,真的很有趣。
我覺得這次去訪問,我學到很多,像採訪的時候要懂得禮貌,說話的技巧之類的等等。

楊禮安
9作者 楊禮安
標題 上網填寫小論文資料
內容
幾乎每天中午,我們會利用午休時間,上網找小論文的相關資料。我們大家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老師討論後,大家分配工作,然後開始各自找資料。我們找到很多可以繼續研究的項目,例如:人口分布、祭典、日常生活用語、樂舞等項目,然後我們再從其中找出適合我們繼續研究的內容。
一開始我們找到的資料內容都很多,老師會請我們練習把不重要的刪掉。這項工作可能會重複很多次,才能呈現出大家比較滿意的內容。
從這些活動中,我學會了找資料、整理資料、找重點........,讓我學到很多。

楊禮安
8作者 王亮為
標題 學校族群人數調查
內容
今天,我們到六年級去訪問老師關於他們班學生的族群人數分配情形,而且是由我負責訪問。走進教室前,我非常緊張,但出乎意料的,老師對我們十分親切,還請我們搬椅子坐下;因為是第一次訪問,在訪問的過程中,我不知道該說什麼,老師就開始引導我,也問我幾個問題,讓我十分放心,慢慢的我就進入狀況了,就根據問卷上的題目一題一題的訪問老師。對於我的提問,老師對答如流,我趕緊把老師說的答案記下來;我們為了感謝老師在百忙之中抽空來讓我們提問,我們送小點心給被訪問的老師,以示感謝。在訪問完成後,我鬆了一口氣,終於完成訪問了!從這次訪問中我學習到了與人對話的技巧及訪問應該注意的事情,例如:訪問時應該要禮貌大方、說話流暢,也要先把該提出的問題在腦袋中想一次,才不會在訪問的時候想不到要問什麼問題,就會很緊張 。如果下次還有機會訪問別人,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王亮為
7作者 符方瑾
標題 第四次 小論文培訓~~在電腦教室
內容
今天我們到學校的電腦教室查資料,有的同學查詢"本省人及外省人的文化", 有的查詢"新住民飲食、服裝及配偶"的資料,有的同學上傳小論文資料, 而我在做藏書閣。我們從暑假就開始整理資料,我們利用了星期六、日的假期及星期一到五的午休時間到電腦教室來整理資料。暑假期間我們大部分都在討論小論文的題目,開學後,才開始做做藏書閣、札記本及專題報告。札記本是我們在做小論文過程中的紀錄,我們也運用剛開始老師叫我們寫的重點心得組合之後再稍微修改而成札記的。 我們也到學校的圖書館找關於多元族群的書,有些是以有趣的漫畫方式呈現。而專題報告是我們先用學校的雲端硬碟製作,再上傳到小論文網站上。其中我們運用了語音輸入的方式來增加輸入文字的速度。過程中,我們遇到了無法登入論文網站的困難、打字會太慢、一直有錯字........。不過,自己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進步喔!

符方瑾
6作者 符方瑾
標題 製作小論文檔案庫及相關連結
內容
今天早上我在電腦教室製作小論文檔案庫的資料,老師教我如何把word檔轉成pdf檔,但是中間我不小心按到了關機鍵,所以原先找到的資料全部都不見了,只好重新再來了,幸好已經上傳的資料沒有不見!經過了這次的經驗,以後我會更小心,要注意以後打字時手指放的位置,避免觸碰到其他按鍵。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問題,例如:已經貼好資料的word檔沒有辦法轉成pdf檔,後來試了好幾次終於成功了。之後,我就開始製作相關連結,找到了許多很好的網站,這時我發現其他的網站上也有相關的網址,於是我就點進去,發現裡頭的資料更多元,這次的經驗讓我學到了要善用別人的資料再延伸出新的資料,這樣既方便又能寫得好,真是一大收穫,以後也能用在其他電腦作業中呢!

符方瑾
5作者 林依玄
標題 認識小論文比賽
內容
今天是小論文的第一次培訓。老師簡單介紹了甚麼是[論文],論文是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加以討論。老師還跟我們說了小論文有四種研究主題,社會人文、自然科學、本土關懷、和各類議題。
我們要運用這四種主題來發展出自己要研究的項目。在整個小論文比賽內,需要有專題簡介、研究歷程、活動集、雜記本、藏書閣、相關連結、書面報告、以及專題報告,而且,並不是一次就把全部內容上傳,而是在某個日期前,上傳某個部分,然後一部份、一部份上傳,循序漸進的完成。老師也讓我們看了以前得獎同學的作品,讓我們參考。老師還教我們可以「大題小作」和「小題大作」,「大題小作」的意思是把一個範圍很大的題目一直縮小,變成一個比較具體的小題目,再來針對它作研究。例:植物,草本植物,含羞草。而「小題大作」則是把一個題目不斷延伸出各種相關小子題。例:小寶寶,在哪一個國家,人類。同時,我們也學到了,雖然題目範圍是社會人文類,但主題的選擇還是很多且類型廣泛,同樣的,得到主題靈感的管道也非常多,舉凡課本、課外讀物、網路、報紙、雜誌等,都是我們可以得到靈感的管道喔!

林依玄
4作者 林依玄
標題 參觀原住民文物館
內容
9月13日的下午,我們到了慈濟科技大學的原住民文化館, 要找關於原住民的資料。幫我們導覽的是在慈科大任教的吳老師。老師對我們非常親切,他向我們介紹了: 原住民有些種族需要紋面、紋手 ,像是泰雅族和太魯閣族, 在6歲時, 要先紋額紋, 女生要很會織布,而男生則要很會打獵, 才有資格紋頰紋。 還有,在原住民部落內是只有貴族才能紋手的,一般的人如果要取得紋手的機會,得向部落內的酋長用各種方式奉獻來取得這個貴族才擁有的機會。例如:有個人給了長老一頭豬,長老就會跟部落的人說,並讓這個人取得紋手的機會,這個人也會因此而提高他在部落的地位。可是現在,已經很少人再紋面及紋手了。
另外,老師也向我們介紹了原住民的日常用品都是用一些隨手可得的東西做成的。例如 :他們用竹子編成一個空心的球狀物,裡面放個鈴鐺,再加一個把手,就是一個手搖鈴了。老師還介紹了好多有趣的事,真讓我大開眼界!
經過這次的參觀,讓我更了解原住民的文化和我們文化的差異,也讓我學會尊重原住民的傳統 。

林依玄
3作者 林依玄
標題 小論文第二次培訓
內容
第二次培訓時,我們把第一次培訓時和回家時找的題目 ,先寫在黑板上,再讓每個人上台填寫自己認為比較可行的題目,最後選出五個大家都認同最可行的題目 ,如:原住民的生命禮俗 、花蓮的建築特色和圖書館之謎等......。大家再回家針對每個題目尋找相關書籍及網址 ,我們找到了 :政府原民處、 維基百科和吉安鄉公所......等的網址 ,還有 :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 、台灣建築史 以及 阿美族傳統文化......等的相關書籍 。在這次的培訓中,讓我學到了根據一個主題內容,如何上網查詢各種相關書籍和網址。

林依玄
2作者 林依玄
標題 訪談美國轉學生
內容
9月21號的午休時間,我們訪問了從美國轉來的同學一些關於美國的問題。在訪問的過程中,我們問的問題他有些聽不懂,我們就一一跟他解釋,如:他聽不懂什麼叫首都,我們就舉例台灣的首都是台北,那美國的首都是哪裡呢?他聽懂後,就說他知道美國的首都是哪裡,但是他不會美國首都的中文,所以,我們請他說英文,他說了”Washington ‘,我們馬上就知道了是華盛頓。 在這次的訪問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解釋到能讓人聽得懂 ,並得到想要的答案。

林依玄
1作者 王亮為
標題 布農族音樂
內容
我看了關於布農族音樂的影片,影片中提到,布農族的音樂Pasibutbut是臺灣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原住民音樂,Pasibutbut在布農族有兩種傳說,南投的布農族認為是族人上山工作時聽到瀑布的聲音;而住在臺東、花蓮的布農族則認為某一次族人狩獵時,有一根空樹幹擋在路上,裡面有許多蜜蜂,發出極大的聲響。但是兩種都是模仿大自然的聲音而成的。我覺得這種音樂十分有趣,因為它是一種古老的音樂,所以讓我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真是一種特別的原住民傳統音樂!

王亮為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原住民的生活
作者 作者 郝廣才
出版社 出版社 遠流出版
簡介(摘要)


這本書介紹, 阿美族、排灣族、達悟族、雅美族等的生活內容 。

導讀
漢人未到台灣發展前,原住民就已經在台灣生活8000年了,可是原住民怎麼來到台灣的至今還不知道,在漢人還沒到此地發展之前原民已透過燒墾、飼養、狩獵、捕魚、採集等為主來生活。
台灣的原住民可分為高山族、平埔族。平埔族有10個,高山族有9個,平埔族顧名思義就是在平地的族群,高山族顧名思義就是在高山上生活的族群。
平埔族因在平地,和漢人相處的機會較多,因此原住民文化反而流傳得比較少,平埔族幾乎漢化了!而高山族因為很少和漢人接觸,因此保有較多原住民的特有文化。而達悟族是在蘭嶼的原住民族,雖然是平埔族可是很少和漢人接觸,因為是在外島,因此大部分文化有沒有被影響到。
有一些族群因文化比較弱勢,因此會消失不見 。原住民族各族並不會互助合作,而是互相殘殺。因此他們會到其他部落獵捕人頭成為成人的象徵。但這個習俗至今已成為傳說
楊禮安
4書名 漢人與周邊社會
作者 徐正光
出版社 唐山出版社
簡介(摘要)
本書將分為四個篇章,即中國社會通論、台灣漢人社會研究、漢人社會研究、台灣原住民研究以及週邊社會研究。這些文章是基於對中國族群的關懷所成就的文章。
導讀
中國人是以家族為中心的民族,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7個民族所構成 ,漢民族有9億4千萬人,漢民族是以漢字來傳承文化,在大陸使用的是簡體字,和台灣的繁體字不同, 從大陸來的人被台灣稱為外省人。台灣是民主國家、大陸則是共產國家。民主國家就是指擁有自己的私人物品、共產國家就是指所有的財產都歸屬於政府的,沒有私人的物品。每個東西都有使用時間,比如房子在台灣可以直接買下永久持有權,但在中國大陸只能用租的,而且政府可以逼迫人民搬家。對我來說書裡的很多內容都是很新奇的事情。
書中也介紹了,中國人社會的人際關係架構,包括人情、面子,家族社會組織等,書中也提到了有關中國人對建築的想法,還有對祖先崇拜的思想觀念;在海外的華人社會的研究。
這本書是以 「漢人與周邊社會」為研究主題,所進行的討論,書中會從周邊來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
楊禮安
3書名 台灣的原住民族
作者 作者:宮本延人,譯者:魏桂邦
出版社 晨星出版
簡介(摘要)
以世界觀研究台灣原住民之作。這本書分成六個單元,一、台灣原住民研究之始末。二、自台灣出土之遺物種類。三、文獻上所記載的台灣諸民族。四、平埔族。五、高山族。六、台灣原住民的源流。
導讀
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知道,可以到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查有關原住民的資料。書本裡面介紹台灣出土的遺物,以及遺物和原住民文化的關係,書本上也介紹了曾經來過台灣的各民族,例如:漢民族、荷蘭人、烏鬼蕃等。 書裡也介紹了平埔族有哪些,怎麼分類;高山族有那些,例如:魯凱族、排灣族。除此之外, 也介紹了台灣原住民的源流和移動。從這本書裡面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原住民的知識。
王亮為
2書名 台灣歷史全知道
作者 吳新勳
出版社 風車圖書 出版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台灣島是如何誕生的呢?台灣最早的文化有哪些?早期,原住民在台灣有什麼有趣的傳說故事與特別的習俗? 中國歷代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樣呢?受到異族統治下的台灣人又有什麼血淚故事?這是台灣的歷史,更愛惜這片我們居住的土地。
導讀
台灣島是如何誕生的呢?台灣最早的文化有哪些?早期,原住民在台灣有什麼有趣的傳說故事與特別的習俗? 中國歷代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樣呢?受到異族統治下的台灣人又有什麼血淚故事?這是台灣的歷史,更愛惜這片我們居住的土地。
林依玄
1書名 漢人社會的成型
作者 郝廣才
出版社 遠流
簡介(摘要)
這本書在介紹漢人社會如何成型,它以漫畫的方式呈現,同時利用[寫實性]與[寫意性]的圖像表現方式,既可以敘述情節,又可以引發想像,一直受到兒童的普遍喜愛。
導讀
17世紀以來 , 中國東南海沿海的人民開始大量向海外移民。移民地區以南洋一代為最多,但只有台灣在漢人的殖民下,完全轉化為漢人社會,建立漢人的政權,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書裡還介紹了宜蘭的開發及吳沙開墾宜蘭的故事。
台灣的歷史發展,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它是近代中國漢民族向海外殖民成功的特例。
漢人社會有兩個特點, 1、是以小農為生產是的基礎。 2、是以儒教為文化的根本 。它大概在敘述:台灣如何在農業移民的開拓下完成「水田化」;如何經由科舉形成儒教化的歷史;他們如何開拓頭圍、壯圍等地。
漢人的開墾造成原住民的威脅,於是原住民被迫反抗,書中也介紹了漢人如何和原住民和解。
符方瑾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從班上來了一位印尼轉學生,引發探討多元族群的議題。研究問題包括:
(一)調查花蓮慈濟小學多元族群的人數比例
(二)分析與比較慈濟小學低中高各年段多元族群的變化
(三)花蓮縣多元族群的比較與分析(分布、建築、禮俗、服飾等)
王亮為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9說明 小論文比賽備用檔王亮為
8說明 20171104小論文比賽簡報檔-
緣來一家人
花蓮縣多元族群探討
王亮為
7說明 緣來一家人 專題報告林依玄
6說明 慈科大 傳承少數民族 教學創新研討林依玄
5說明 參觀原民館符方瑾
4說明 各類問卷符方瑾
3說明 一場讓人省思的科學實驗 DNA地圖影片王亮為
2說明 原住民的 居住文化王亮為
1說明 緣來一家人---花蓮縣多元族群探討王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