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來一家人─花蓮縣多元族群探討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林昱甫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03/2009033022263543.pdf 描述 這個網站主要在說台灣與美國飲食穿著的差別。 | 符方瑾 | |
9 | 作者 蔡宗德 來源 http://libwri.nhu.edu.tw:8081/Ejournal/AR01000304.pdf 描述 這篇文章主要在介紹爪哇的入神儀式形態、音樂特性、語社會功能。 | 符方瑾 | |
8 | 作者 關華山 來源 http://www.swan.org.tw/docdir/LC5YG8IDRN.pdf 描述 這篇文章討論和原住民建築有關的內容。 | 王亮為 | |
7 | 作者 蔡瓊玉、盧思涵、魏于婷 來源 http://www2.thu.edu.tw/~trc/1-epts/1-class/1.4.3.8.pdf 描述 「建築」是人類偉大的發明,雖然其他的動物也會築巢挖陶,但唯有人類能手腦並用,以卓越的技術克服環境的障礙,構築房屋、城堡、橋梁、寺廟、花園與墳墓等等,十分神奇! 中國建築的組合方式,信守均衡對稱的原則,主要的建築在中軸上,次要建築分列兩廂,形成重要的院廳,住宅、官署、宮殿、廟宇,原則都是相同的。而其建築的空間,則反應了中國社會倫理的觀念。以住宅為例,主房為主人所居住,其後之院落為主人之長輩所居住,而左右兩廂則為晚輩們居住,左尊右卑,依在家庭中的身分配到居住的位置。 中國建築的另一特色是木材結構的間架,三面繞以土壁,正面為門窗。中國自數千年前即使用木材,發明柱樑間架。因為木質象徵生命,而中國文化強調生命的感覺,因此這種特色一直保留至今,沒有改變。 明、清時期的建築,大都為傳統的閩南風格,建材以石頭、木材、磚塊為主,格局嚴謹,講究對稱,且裝潢精緻。此時期的建築,就功能而言,約略可分為:宅第建第、庭園建築、文教建築、廟宇建築、紀念性建築、防衛及公共工程。這個網站能讓你瞭解中國建築之美與特色。 | 林依玄 | |
6 | 作者 黃界清 來源 http://b1.rimg.tw/aurorahope/087181de.pdf 描述 這篇文章是在講 : 台灣民族的形成與發展以及 四百年來的革命運動。台灣人抗爭史是一本研究台灣人歷史的作品。內容包含從台灣草創初期,荷蘭皇帝重商主義專制下的殖民統治,鄭氏王族與清朝封建專制下的殖民統治,談到日 本帝國主義下的殖民統治,直到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的時期。 | 林依玄 | |
5 | 作者 楊文琳 來源 http://www.nlpi.edu.tw/FileDownLoad/Publish/20151113141819020645.pdf 描述 中央研究院展出「經緯之間-編織原住民 生命故事特展」,運用數位典 藏影像與技術、實體服裝、織具文 物及互動性展示,引領觀眾一起走 入原住民的編織世界,體驗虹布彩衣裡精緻迷人的文化風景。 | 楊禮安 | |
4 | 作者 吳明義 來源 http://www.twcenter.org.tw/wp-content/uploads/2015/05/g02_03_02_07.pdf 描述 祭儀文化顧名思義就是與宗教有關的文化現象。換言之,它是從宗教的思維 與信念衍生出來的一種宗教活動。根據 約克遜(Samuel Macauley Jackson)的論點,原住民的傳統宗教是屬於原始宗教 (pri- mitive religion)的精靈崇拜(animism)範疇,它可以說是各種宗教發展 的原型與基礎。這篇文章在探討原住民的祭儀文化。 | 楊禮安 | |
3 | 作者 余珮瑄 來源 http://www.ncku.edu.tw/cseas/98CSEAS/report/Ind.pdf 描述 這個檔案介紹了印尼的地理位置、國旗、國徽、氣候、歷史發展、人口、語言、族群、宗教、立國精神與國體、政黨、經濟、消費市場特性、天然資源、熱帶雨林、風俗文化等,資料十分豐富,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印尼。 | 王亮為 | |
2 | 作者 林淑慧 來源 http://libwri.nhu.edu.tw:8081/Ejournal/AB05001804.pdf 描述 早期的台灣方志不僅保存歷史脈絡下的情境,也蘊含 17到19世紀臺灣文化的研究素材。從 爬梳府志、廳志、縣志、採訪冊等方志的文字記錄中,將可發掘台灣早期飲食文化與禮儀的意涵。為詮釋台灣方志中信仰、禮儀與飲食文化的關聯,本文從兩層面加以論述,(1)宗教儀式與飲食文化方面:先就平埔族巫俗儀式與祭品,以及耕作儀式與飲食文化的關係;在論漢族民間信仰除役巫淑俗與媒介食物,以及媽祖信仰與飲食文化的象徵意涵。(2)探討台灣方志中的生命禮儀與飲食文化:詮釋生產階段、 滿月到 一級成年禮屬於飲食文化的關聯;再從實務與婚前禮、親迎禮、婚後禮 等婚姻禮俗儀式中的作用;最後論析飲食文化與治喪、出殯及出殯後科儀在喪葬禮俗中的意涵。 | 林依玄 | |
1 | 作者 連慧珠 來源 http://ir.lib.ctu.edu.tw/bitstream/310909700/6499/3/%E5%BE%9E%E9%82%82%E9%80%85%E5%88%B0%E3%80%8C%E5%B1%B1%E3%80%8D%E7%9B%9F%E3%80%8C%E6%B5%B7%E3%80%8D%E8%AA%93%EF%BC%9A%E5%8F%B0%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6%87%E5%8C%96%E5%82%B3%E6%92%AD 描述 原住民不同的社會型態,分別在其部落社會中發展出極其獨特而有別 於漢人社會的藝術與文化,一直以來,往往被框架在「載歌載舞」的 表現形式文化想像中,在漢人的優勢文化挾帶「學而優則仕」的傳統 價值觀影響下,原住民文化往往遭扭曲而被邊緣化。本文透過原住民 在漫長的台灣發展史裡,以包容、海納不同文化觀點的個性,在不同 時代裡如何與主體的漢族文化共同生存。 關鍵詞:原住民、平埔族、高砂族、山地人 | 楊禮安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楊禮安 標題 採訪札記 內容 這是我們第一次去其他班級採訪,這次我們採訪的主題是想知道各班級族群人數分佈的狀況。我們拿著採訪單到教室門口會感覺怕怕的,不太敢自己走進去,採訪時真的非常需要膽子才能順利完成,所以我們採訪時,會找其他同學陪我們,這樣我們才有勇氣走進教室去採訪。 當我們去採訪班級老師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些同學的媽媽是越南人、爸爸卻是外省人,那麼他們到底要算哪個族群才是對的呢? 或者是父母兩個人都是大陸人,然後居住在台灣,這樣算是外國人還是算本國人。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後來我們按照訪問單的題目一一向老師提問,然後看著採訪單上的問題慢慢的完成了,當我離開其他班級的教室時,我心中的大石頭也立刻放下。有些老師動作比較慢, 所以要去那個班級很多很多次才收得到那份問卷表;有些老師動作特別快,採訪後馬上就寫出來了。在採訪後我們會送老師一些餅乾糖果,不過大部分的老師都很客氣,都退回來了。訪問時,也會知道一些好玩的事,尤其是有一位老師還跟我們講他自己是閩南人,真的很有趣。 我覺得這次去訪問,我學到很多,像採訪的時候要懂得禮貌,說話的技巧之類的等等。 | 楊禮安 |
9 | 作者 楊禮安 標題 上網填寫小論文資料 內容 幾乎每天中午,我們會利用午休時間,上網找小論文的相關資料。我們大家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老師討論後,大家分配工作,然後開始各自找資料。我們找到很多可以繼續研究的項目,例如:人口分布、祭典、日常生活用語、樂舞等項目,然後我們再從其中找出適合我們繼續研究的內容。 一開始我們找到的資料內容都很多,老師會請我們練習把不重要的刪掉。這項工作可能會重複很多次,才能呈現出大家比較滿意的內容。 從這些活動中,我學會了找資料、整理資料、找重點........,讓我學到很多。 | 楊禮安 |
8 | 作者 王亮為 標題 學校族群人數調查 內容 今天,我們到六年級去訪問老師關於他們班學生的族群人數分配情形,而且是由我負責訪問。走進教室前,我非常緊張,但出乎意料的,老師對我們十分親切,還請我們搬椅子坐下;因為是第一次訪問,在訪問的過程中,我不知道該說什麼,老師就開始引導我,也問我幾個問題,讓我十分放心,慢慢的我就進入狀況了,就根據問卷上的題目一題一題的訪問老師。對於我的提問,老師對答如流,我趕緊把老師說的答案記下來;我們為了感謝老師在百忙之中抽空來讓我們提問,我們送小點心給被訪問的老師,以示感謝。在訪問完成後,我鬆了一口氣,終於完成訪問了!從這次訪問中我學習到了與人對話的技巧及訪問應該注意的事情,例如:訪問時應該要禮貌大方、說話流暢,也要先把該提出的問題在腦袋中想一次,才不會在訪問的時候想不到要問什麼問題,就會很緊張 。如果下次還有機會訪問別人,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 王亮為 |
7 | 作者 符方瑾 標題 第四次 小論文培訓~~在電腦教室 內容 今天我們到學校的電腦教室查資料,有的同學查詢"本省人及外省人的文化", 有的查詢"新住民飲食、服裝及配偶"的資料,有的同學上傳小論文資料, 而我在做藏書閣。我們從暑假就開始整理資料,我們利用了星期六、日的假期及星期一到五的午休時間到電腦教室來整理資料。暑假期間我們大部分都在討論小論文的題目,開學後,才開始做做藏書閣、札記本及專題報告。札記本是我們在做小論文過程中的紀錄,我們也運用剛開始老師叫我們寫的重點心得組合之後再稍微修改而成札記的。 我們也到學校的圖書館找關於多元族群的書,有些是以有趣的漫畫方式呈現。而專題報告是我們先用學校的雲端硬碟製作,再上傳到小論文網站上。其中我們運用了語音輸入的方式來增加輸入文字的速度。過程中,我們遇到了無法登入論文網站的困難、打字會太慢、一直有錯字........。不過,自己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進步喔! | 符方瑾 |
6 | 作者 符方瑾 標題 製作小論文檔案庫及相關連結 內容 今天早上我在電腦教室製作小論文檔案庫的資料,老師教我如何把word檔轉成pdf檔,但是中間我不小心按到了關機鍵,所以原先找到的資料全部都不見了,只好重新再來了,幸好已經上傳的資料沒有不見!經過了這次的經驗,以後我會更小心,要注意以後打字時手指放的位置,避免觸碰到其他按鍵。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問題,例如:已經貼好資料的word檔沒有辦法轉成pdf檔,後來試了好幾次終於成功了。之後,我就開始製作相關連結,找到了許多很好的網站,這時我發現其他的網站上也有相關的網址,於是我就點進去,發現裡頭的資料更多元,這次的經驗讓我學到了要善用別人的資料再延伸出新的資料,這樣既方便又能寫得好,真是一大收穫,以後也能用在其他電腦作業中呢! | 符方瑾 |
5 | 作者 林依玄 標題 認識小論文比賽 內容 今天是小論文的第一次培訓。老師簡單介紹了甚麼是[論文],論文是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加以討論。老師還跟我們說了小論文有四種研究主題,社會人文、自然科學、本土關懷、和各類議題。 我們要運用這四種主題來發展出自己要研究的項目。在整個小論文比賽內,需要有專題簡介、研究歷程、活動集、雜記本、藏書閣、相關連結、書面報告、以及專題報告,而且,並不是一次就把全部內容上傳,而是在某個日期前,上傳某個部分,然後一部份、一部份上傳,循序漸進的完成。老師也讓我們看了以前得獎同學的作品,讓我們參考。老師還教我們可以「大題小作」和「小題大作」,「大題小作」的意思是把一個範圍很大的題目一直縮小,變成一個比較具體的小題目,再來針對它作研究。例:植物,草本植物,含羞草。而「小題大作」則是把一個題目不斷延伸出各種相關小子題。例:小寶寶,在哪一個國家,人類。同時,我們也學到了,雖然題目範圍是社會人文類,但主題的選擇還是很多且類型廣泛,同樣的,得到主題靈感的管道也非常多,舉凡課本、課外讀物、網路、報紙、雜誌等,都是我們可以得到靈感的管道喔! | 林依玄 |
4 | 作者 林依玄 標題 參觀原住民文物館 內容 9月13日的下午,我們到了慈濟科技大學的原住民文化館, 要找關於原住民的資料。幫我們導覽的是在慈科大任教的吳老師。老師對我們非常親切,他向我們介紹了: 原住民有些種族需要紋面、紋手 ,像是泰雅族和太魯閣族, 在6歲時, 要先紋額紋, 女生要很會織布,而男生則要很會打獵, 才有資格紋頰紋。 還有,在原住民部落內是只有貴族才能紋手的,一般的人如果要取得紋手的機會,得向部落內的酋長用各種方式奉獻來取得這個貴族才擁有的機會。例如:有個人給了長老一頭豬,長老就會跟部落的人說,並讓這個人取得紋手的機會,這個人也會因此而提高他在部落的地位。可是現在,已經很少人再紋面及紋手了。 另外,老師也向我們介紹了原住民的日常用品都是用一些隨手可得的東西做成的。例如 :他們用竹子編成一個空心的球狀物,裡面放個鈴鐺,再加一個把手,就是一個手搖鈴了。老師還介紹了好多有趣的事,真讓我大開眼界! 經過這次的參觀,讓我更了解原住民的文化和我們文化的差異,也讓我學會尊重原住民的傳統 。 | 林依玄 |
3 | 作者 林依玄 標題 小論文第二次培訓 內容 第二次培訓時,我們把第一次培訓時和回家時找的題目 ,先寫在黑板上,再讓每個人上台填寫自己認為比較可行的題目,最後選出五個大家都認同最可行的題目 ,如:原住民的生命禮俗 、花蓮的建築特色和圖書館之謎等......。大家再回家針對每個題目尋找相關書籍及網址 ,我們找到了 :政府原民處、 維基百科和吉安鄉公所......等的網址 ,還有 :台灣島民的生命禮俗 、台灣建築史 以及 阿美族傳統文化......等的相關書籍 。在這次的培訓中,讓我學到了根據一個主題內容,如何上網查詢各種相關書籍和網址。 | 林依玄 |
2 | 作者 林依玄 標題 訪談美國轉學生 內容 9月21號的午休時間,我們訪問了從美國轉來的同學一些關於美國的問題。在訪問的過程中,我們問的問題他有些聽不懂,我們就一一跟他解釋,如:他聽不懂什麼叫首都,我們就舉例台灣的首都是台北,那美國的首都是哪裡呢?他聽懂後,就說他知道美國的首都是哪裡,但是他不會美國首都的中文,所以,我們請他說英文,他說了”Washington ‘,我們馬上就知道了是華盛頓。 在這次的訪問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解釋到能讓人聽得懂 ,並得到想要的答案。 | 林依玄 |
1 | 作者 王亮為 標題 布農族音樂 內容 我看了關於布農族音樂的影片,影片中提到,布農族的音樂Pasibutbut是臺灣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原住民音樂,Pasibutbut在布農族有兩種傳說,南投的布農族認為是族人上山工作時聽到瀑布的聲音;而住在臺東、花蓮的布農族則認為某一次族人狩獵時,有一根空樹幹擋在路上,裡面有許多蜜蜂,發出極大的聲響。但是兩種都是模仿大自然的聲音而成的。我覺得這種音樂十分有趣,因為它是一種古老的音樂,所以讓我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真是一種特別的原住民傳統音樂! | 王亮為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各國舞蹈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91%E6%97%8F%E8%88%9E%E8%B9%88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介紹一些各國舞蹈的特色。 | 符方瑾 | |
19 | 網站名稱 印尼挫牙習俗 網址 https://kknews.cc/zh-tw/news/yaqkxpb.html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在介紹印尼挫牙的習俗。 | 符方瑾 | |
18 | 網站名稱 歐洲歷史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6%B4%B2%E5%8E%86%E5%8F%B2 網站簡介 從這個網站可以了解歐洲的歷史喔! | 楊禮安 | |
17 | 網站名稱 新竹縣 新住民專區網站 網址 http://bilweb.hchg.gov.tw/newinhabitants/content/cultural/cultural01.aspx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介紹了新住民的傳統節慶和美食,能讓我們學習到許多關於新住民文化的知識。 | 王亮為 | |
16 | 網站名稱 生命禮俗 網址 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local/chayi/dalin/htm/5-6.htm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介紹台灣相關的生命禮俗。 | 林依玄 | |
15 | 網站名稱 本省人─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C%E7%9C%81%E4%BA%BA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介紹本省人的相關資料。 | 林依玄 | |
14 | 網站名稱 花蓮縣新住民服務網 網址 http://immigrant.hl.gov.tw/bin/home.php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包含許多資源與公告,讓大家能透過這個網站來了解關於新住民服務據點的最新消息,也能讓想參加活動或需要服務的新住民透過這個網站來解決他們的需求,是一個實用性極高的網站。 | 王亮為 | |
13 | 網站名稱 印尼的社交風俗 網址 http://article.bridgat.com/big5/guide/culture/culture33.html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以清楚的文字描述印尼的社交風俗、一般禮儀(禮節)、首次見面的問候方式、交談時應該注意的事項等,這個網站實用的地方在於,你將來如果到印尼旅遊,這個網站就可以提醒你,什麼是該做的事,什麼事不該做的事。 | 王亮為 | |
12 | 網站名稱 交通部觀光局 網址 http://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23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介紹了台灣有16個原住民族, 有阿美族、卑南族等。這個網站也有介紹 一些族群的特色祭典 ,也有對也有對這些祭典做詳細的介紹,例如:鄒族的戰祭和布農族的打耳祭等,也能讓我們學習到許多關於原住民的知識。 | 王亮為 | |
11 | 網站名稱 DNA溯源之旅 網址 http://www.vmovier.com/49228 網站簡介 科學家進行了一場讓人省思的科學實驗",科學家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67名受試者,詢問他們的國籍、對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看法,以及他們不喜歡的國家。此後他們收集並檢測這67人的DNA,為每個人生成一份DNA來源分析報告。報告中詳細地展示了受試者基因中各國家血統所占比例,並且為每人各提供一份獨一無二的DNA地圖。 測試結果令人咋舌,卻也說明了一件事:你與他人的共同之處,比你以為的更多。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是“世界之子”。 正如接受測試的Aurelie所說,或許每個人都應該做一下這個測試。如果人們知道他們的血統其實比自己想像得要驚人得多,也許世界上就不會有種族主義、極端主義這樣的事。如果知曉自己與他人的共同點多得超出自己的認知,也許就能以更包容的心態對待他人。 | 王亮為 | |
10 | 網站名稱 探討少數民族傳承,慈科大研討會 網址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052150 網站簡介 慈濟科技大學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舉辦二○一七世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暨教學創新」國際研討會,邀請五國二十三校三十位專家學者,分別來自俄羅斯、日本、越南、馬來西亞與中國大陸,針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族群文化、創新教育、文化創意等各面向,公開發表十六篇論文與三場主題演講,深具學術研究價值。同時,慈濟科技大學也邀請海外專家學者,走訪宜蘭和花蓮部落,瞭解風土民情、生活習性等差異,更從中領略台灣原住民族特色。 | 王亮為 | |
9 | 網站名稱 花蓮爭取原博館 選址小組實勘 網址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0955293 網站簡介 原住民族委員會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選址評估小組召集人汪明輝及多位委員昨天上午前往花蓮縣秀林鄉水源部落現勘,隨後至縣府聽取簡報,由花蓮縣長傅崐萁、縣府原住民行政處長陳建村口頭簡報,提出人口特色、文化多樣性、歷史現場、活的博物館、觀光大縣、區域平衡、學術後盾、迎向南島等八大理由,全力爭取原民博物館落腳花蓮。 | 符方瑾 | |
8 | 網站名稱 印尼的音樂與舞蹈 網址 http://indonesia988.pixnet.net/blog/post/93705388-%E5%8D%B0%E5%B0%BC%E7%9A%84%E9%9F%B3%E6%A8%82%E8%88%87%E8%88%9E%E8%B9%88 網站簡介 台灣人普遍對印尼的的印象就是印傭、印尼新娘、巴里島;其實印尼也是個傳統古文化國家,有著許多美麗的傳統與文化,這個網站介紹印尼的音樂與舞蹈。 | 楊禮安 | |
7 | 網站名稱 高雄市原住民祖韻樂舞團 網址 http://www.zuyun.com.tw/intro_04.html 網站簡介 在祖韻裡經常會有大大小小的表演活動,每次一有活動,我們都非常興奮而且就像是出去玩一樣非常的開心,大家相處就像是兄弟姊妹一樣,而且大家也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彼此的默契。 我們的活動多采多姿有歡笑有淚水令人回憶!最重要的是在這些表演的過程當中學到了不少事物及經驗,除了了解傳承文化的重要使命之外也了解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我們雖然不是什麼大明星,但倒也可以自信的站在舞台上表演,我們精彩的表演也贏得在場觀眾熱情的掌聲,前題是你必須得下功夫用心學習。祖韻的團員你們不也是這樣走來的嗎?若不「盡心」,何來「盡興」。 | 楊禮安 | |
6 | 網站名稱 台灣古蹟學習知識庫 網址 http://service.wordpedia.com/wordpedia_m/Cognition.aspx?docid=2056&rootid=2054 網站簡介 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原住民的生活形態較為原始,完全由自然環境來決定生存方式,以耕作、飲水、向陽及防禦功能為選擇居地的重要條件。建材是竹、木、石、茅草、樹皮等就地取得的自然材料,建築形式配合環境地勢而建,是因地制宜的最佳範例,展現出人類在環境條件限制下的營建智慧 | 楊禮安 | |
5 | 網站名稱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網址 http://www.tacp.gov.tw/home02.aspx?ID=$3091&IDK=2&EXEC=L 網站簡介 隨著時代的變遷,台灣原住民族逐漸認知族群文化保存的重要性,遂在族群領袖及各界有識之士之建議下,終於開啟政府設置原住民戶外博物館的文化園區。 這個網站配合原住民戶外博物館的文化園區,網站中有各族的原住民介紹、各種原住民展覽介紹、相關文獻報告等資料。 | 楊禮安 | |
4 | 網站名稱 原住民傳統知識及鄉部落特色專區 網址 http://ecocommunity.ieco.tw/AboriginalInfo/Craft/Studio?p=69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介紹原住民各族群、原鄉旅遊、慶典、原民工藝等資料。 | 楊禮安 | |
3 | 網站名稱 漢人傳統服飾 網址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CcD3NlvOB08C&pg=PA43&lpg=PA43&dq=%E5%A4%A7%E9%99%B8%E7%9A%84%E5%82%B3%E7%B5%B1%E6%9C%8D%E9%A3%BE&source=bl&ots=_3exrIP0ns&sig=yethv5M56bJkOKNfzXEqGv18muQ&hl=zh-TW&sa=X&ved=0ahUKEwi84bCP1avWAhUDObwKHYmdADcQ6AEIXjAN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介紹台灣早期漢人的傳統服飾。 | 符方瑾 | |
2 | 網站名稱 中國服飾史 網址 http://www.wikiwand.com/zh-tw/%E4%B8%AD%E5%9B%BD%E6%9C%8D%E9%A5%B0%E5%8F%B2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在介紹中國歷代的服飾 | 符方瑾 | |
1 | 網站名稱 中國建築特色 網址 http://www.shute.kh.edu.tw/~d941520/index1.htm 網站簡介 「建築」是人類偉大的發明,雖然其他的動物也會築巢挖陶,但唯有人類能手腦並用,以卓越的技術克服環境的障礙,構築房屋、城堡、橋梁、寺廟、花園與墳墓等等,十分神奇! 中國建築的組合方式,信守均衡對稱的原則,主要的建築在中軸上,次要建築分列兩廂,形成重要的院廳,住宅、官署、宮殿、廟宇,原則都是相同的。而其建築的空間,則反應了中國社會倫理的觀念。以住宅為例,主房為主人所居住,其後之院落為主人之長輩所居住,而左右兩廂則為晚輩們居住,左尊右卑,依在家庭中的身分配到居住的位置。 中國建築的另一特色是木材結構的間架,三面繞以土壁,正面為門窗。中國自數千年前即使用木材,發明柱樑間架。因為木質象徵生命,而中國文化強調生命的感覺,因此這種特色一直保留至今,沒有改變。 明、清時期的建築,大都為傳統的閩南風格,建材以石頭、木材、磚塊為主,格局嚴謹,講究對稱,且裝潢精緻。此時期的建築,就功能而言,約略可分為:宅第建第、庭園建築、文教建築、廟宇建築、紀念性建築、防衛及公共工程。這個網站能讓你瞭解中國建築之美與特色。 | 符方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