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秘密,麴之道

專題名稱 黴菌秘密,麴之道

專題描述 在報章、網路常見到花生發霉而汙染黃麴毒素的新聞, 從文獻得知, 黃麴毒素是最強的天然致癌物質,會引起肝癌 ,也具有肝毒性,甚至導致死亡,是國際間很受重視的食安問題。這不禁使我好奇只有花生會受黃麴毒素的汙染嗎?其它食物是不是也會呢?含有花生與蔗糖的花生糖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為了瞭解黴菌在不同食物上的生長情形與產生黃麴毒素的能力,我們取了幾種日常生活中常拿來食用的太白粉、蔗糖、咖啡粉與主要的花生粉和花生醬,製作成洋菜培養基後,再接踵由花生分離出的麴黴菌,觀察麴黴菌在各種培養基的生長速率,再萃取黃麴毒素,量測螢光強度推算黃麴毒素含量。
預期能瞭解麴黴菌在哪些食物最容易生長與產生黃麴毒素, 提醒民眾避開易汙染黃麴毒素的食物。

隊伍名稱 麴菌達人隊

指導老師 蔣樹銘 賴珮瑄

參賽學生 陳宣語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陳瑩珊、康浚維
來源 中華民國第51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生物科
描述 擠『黴』弄『演』—研究麵包黴菌間的競爭關係
現實生活中,已被命名的黴菌高達20多萬種,競爭的結果並非只有一種黴菌存在。麵包黴菌實驗發現孢子濃度及溫度是影響族群數量的主要因素。在相同孢子濃度下,同時植入根黴菌與青黴菌,在不同溫度下二者的生長分布會出現差異。溫度在30℃以上只有根黴菌生長,溫度在20℃時青黴菌具有優勢,在不同的溫度環境下黴菌生長的情形不同。利用環境溫度差異區隔生長,黴菌間的競爭演化出不同的生態棲位。
陳宣語
9作者 衛署公告食品中黴菌毒素檢驗方法-黃麴毒素之檢驗
來源 News Express Vol. F117 / November 2009
描述 黃麴毒素是一種有強烈生物毒性及致癌性的化學物質,主要有B1、B2、G1 與G2 等4 種,其中又以B1 的毒性最強;除會引起組織失血、厭食等症狀,更使動物及人類肝臟發生病變。
並表列花生、玉米 、米、高粱、豆類、麥類及堅果類、食用油脂等總黃麴毒素限量。
陳宣語
8作者 陳銘在 許元馨 詹蕙嘉 方雅玄 王慈穗 王貞懿 王德原  邱秀儀
來源 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7:67-75 2016
描述 為市售食品中真菌毒素(mycotoxin)污染管理,針對已制訂限量之食品與毒素實施監測,無限量標準者進行污染調查,共抽取512件檢體,依公告檢驗方法,檢測黃麴毒素、赭麴毒素A、橘黴素,咖啡檢驗赭麴毒素A,另花生粉加驗赭麴毒素A,薏仁、玉米與麥類加驗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玉米赤黴毒素、T-2/HT-2與伏馬黴素。
檢驗結果,污染量超過限量者共29件(5.7%),其中花生糖4件、花生粉3件、玉米1件與薏仁1件為黃麴毒素超標,20件紅麴米為橘黴素超標。咖啡抽驗87件,均與規定相符。193件調查檢體中,參考國際間限量,有10件花生粉中赭麴毒素A高於我國咖啡中限量,3件薏仁中玉米赤黴毒素、2件麥類與1件玉米中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超出歐盟限量,1件有機藜麥(非屬麥類)中赭麴毒素A超過麥類中限量。不合格產品均通知衛生局辦理供貨來源追查、不合格產品回收銷毀、違規業者處辦,進口業者加強邊境管制,並已發佈新聞3則。對不合格紅麴米主要製售廠商啟動專案稽查輔導,改善製程並加強產品品管,經抽驗改善後檢體,結果為合格。建議制訂花生粉中赭麴毒素A限量標準,已納入真菌毒素限量標準修訂草案提送「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委員會」審議。麥類、玉米與薏仁應持續實施多重真菌毒素污染調查,供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修訂參考。
陳宣語
7作者 劉仲康
來源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描述 殺真菌抗生素寧司泰定的發現者–瑞秋.富勒.布朗
由於真菌屬於真核細胞,與人類細胞相近,因此要找到可毒殺真菌而對人類無副作用的抗生素,其困難度比一般殺細菌的抗生素高。寧司泰定(nystatin)是一種重要的殺真菌抗生素,除了可以治療常見的諸多真菌感染疾病外,也用來處理發霉的古畫或藝術品。在近代細胞學上,這抗生素也常用在胞噬作用和細胞膜離子通道方面的研究中。
瑞秋.富勒.布朗(Rachel Fuller Brown, 1898 − 1980)博士是一位醫學微生物學家,她與依麗莎白.哈珍(Elizabeth Hazen, 1888 − 1975)因共同發現了第一個殺真菌的抗生素–寧司泰定–而聞名。她們兩人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工作,以促進人類福祉為目標,拒絕接受因發現寧司泰定申請專利所獲得的權利金,而以這些因銷售藥物獲利的權利金成立了一個布朗.哈珍基金會,用來資助醫學研究,尤其是女性科學家。
陳宣語
6作者 孫璐西
來源 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描述 落實新法規範 為食品安全把關
臺灣歷年來所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如米糠油多氯聯苯,西施舌中毒事件,則是天然毒素「麻痺性貝毒」所造成。天然毒素不僅存在海洋生物中,植物界亦有許多天然毒素,其中具致死性的植物氰毒(cyanogen),存在於桃李杏梅的核仁、樹薯及竹筍中。另一類致死性的食品中毒案件,則是由細菌中毒所導致如肉毒桿菌造成傷亡,。肉毒桿菌為厭氣菌,真空包裝的食物若殺菌不完全,則會引發肉毒桿菌中毒。
近年來廣受民眾關注的食安問題,多與化學物質有關,2003 年戴奧辛汙染彰化地區的鴨蛋事件,中國進口大閘蟹含禁用致癌物「硝基呋喃」,2011 年的起雲劑中含有DEHP 等塑化劑之事件。產官學研各界在2011 年6 月衛生署召開的「全國食品安全會議」中一致要求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加強食品添加物的管理,複方食品添加物須標示用途及成分,強化食品製造業者正確使用原物料,建立加工食品之追溯與追蹤系統以杜絕化工原料進入食品中。正當政府各單位在努力重建臺灣食品安全的體系時,2013 年又爆發了順丁烯二酸(酐),橄欖油中攙有棉籽油以及銅葉綠素非法使用於食品及油脂中。這些事件其實和以往的食安事件有極大的不同,無論是順丁烯二酸(酐)、棉籽油或是銅葉綠素皆非毒性物質,對國人健康不構成威脅,因此嚴格說來並非食品安全事件。事實上皆是攙偽或假冒,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食品衛生管理法》乃再次修法,將2013 年6 月19 日才經總統明令公佈之《食品衛生管理法》於2014 年2 月5 日更名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強調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並修改了若干條文。修改的條文中(1)將食品添加物分為「單方」與「複方」兩種,分別管理之,(2)加強對基因改造食品之管理,(3)建構「食品風險」之評估及諮議體系,(4)保障檢舉人之隱私,(5)提高罰則,(6)設立「食品安全保護基金」,(7)要求地方政府協助民眾提起消費訴訟。
臺灣的食品在此新法的規範及食品業者痛定思痛的自律下,相信必能邁入世界上安全食品的行列中,讓我們拭目以待。
陳宣語
5作者 洪儷玲、鍾瑩慧、楊榮季
來源 公 共 衛 生 藥 學 暨 藥 事 管 理
描述 溫暖、潮濕、充足營養的基質是黴菌生長的主要條件。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區,西部主要城市年平均相對溼度均在75%以上,梅雨季時更高達90%以上,屬於黴菌容易生長的環境。黴菌所含的毒素以黃麴毒素 (aflatoxin) 對人類的威脅最大,已知黃麴毒素具有累積效應以及增加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癌形成之風險。國人B型肝炎帶原者眾,日常飲食中時常可見容易受黃麴毒素污染的花生、辣椒粉、胡椒粉、咖哩等辛香料及麴菌發酵製品與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因此更需注意食材藥材中黃麴毒素污染的問題。
陳宣語
4作者 陳映君 廖家鼎 卓憲駿 王璽權 林旭陽 闕麗卿 羅吉方
來源 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第2期
描述 於99年1-3月於25個縣市抽驗花生製品135件,包括花生糖(含花生酥、花
生角)107件、花生粉20件及粒狀花生8件,依據98年11月16日衛署署授食字第0981800468號公告「食品中黴菌毒素檢驗方法-黃麴毒素之檢驗」進行總黃麴毒素(B1、B2、G1、G2)檢驗,結果有130件符合規定,2件花生糖製品及3件花生粉含有超量之黃麴毒素,最高者達53.3 ppb,超過規定限量(15 ppb) 3.5倍。另以穀類、豆類等可食成分為主之輔助嬰兒食品進行總黃麴毒素(B1、B2、G1、G2)檢驗;嬰兒配方食品及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則進行黃麴毒素M1檢驗,嬰兒配方食品及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係依據93年7月衛署署授食字第0939316919號公告「食品中黴菌毒素檢驗方法-乳製品中黃麴毒素M1之檢驗」進行黃麴毒素M1檢驗,抽驗嬰兒食品43件,結果43件均符合規定
陳宣語
3作者 陳宣語, 陳伯淵, 張誠真, 白美恩,
來源 2015年花蓮縣小論文競賽
描述 我們在吃花生的時候,發現一顆發霉的花生,為什麼食物都會發霉呢?因此我們就利用花生上的兩種黴菌和饅頭的黴菌來當作主實驗材料,而這也使我們想起了一個關於佛萊明發現抗生素的故事:他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皿中偶然生長一種青綠色黴菌,黴菌菌落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被溶解,可見它的分泌物可抑菌,稱之為抗生素。由於這個故事,我們想了解黴菌對細菌的作用。
黃綠黴菌培養產物: 會形成不完全的抑菌圈,可能是部 分抑菌作用,或該產物容易分解而 失去益菌效果,讓細菌再度生長。
黑黴菌培養產物: 細菌形成一圈不透明的乳白色,可 能有促進細菌生長作用,或是有其 他未知的作用。
青黴菌培養物:
對細菌稍有抑菌作用。
陳宣語
2作者 詹平喜
來源 花蓮區農業推廣簡訊 5(4):12-13
描述 黃麴霉是一種「好氣性」的黴菌,它必須在有氧的環境下才能生存,產毒;同時酸鹼度與黃麴毒菌產生也有密切關係,一般而言,酸鹼度在5.6左右,其他條件皆在適合的情況下,則24小時內即可產生黃麴毒素,一般人以為穀類和食品被黃麴毒菌污染後,就會產生黃麴毒素,其實不然,黃麴毒菌必須在適當的溫度、濕度及穀物含水量下才能產生毒素,譬如最適合於產毒的溫度大約在25℃∼30℃之間,相對濕度在75%以上,主要雜糧穀粒(玉米、大豆、落花生、高梁)含水量在16∼20%左右。其次是黴菌再經過煮、炒、油、炸後是會被殺死的。但黃麴毒素需在260℃以上才能被破壞。
陳宣語
1作者 曾信雄
來源 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第19屆化學科
描述 黃麴毒素是由黃麴菌數等多種霉菌所產生對人類或動物具有高度高度毒性的自身有毒代謝產物。它不僅以被證明對某些動物引起原發性肝癌更由於流行病學之研究解釋與人類肝癌的發生似乎具有密切的關係,是一種可怕的致癌因子。產生黃菊毒素之霉菌廣布與自然界中,無論在穀類、食物、種子,飼料等只要在環境因子適當的條件下,皆有受到該毒素感染的危險,而直接或間接影響人數知識人數生命之安全。
陳宣語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8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樣品注入HPLC
說明
黃麴毒素是由黃麴菌數等多種霉菌所產生對人類或動物具有高度高度毒性的自身有毒代謝產物。它不僅以被證明對某些動物引起原發性肝癌更由於流行病學之研究解釋與人類肝癌的發生似乎具有密切的關係,是一種可怕的致癌因子。產生黃菊毒素之霉菌廣布與自然界中,無論在穀類、食物、種子,飼料等只要在環境因子適當的條件下,皆有受到該毒素感染的危險,而直接或間接影響人數知識人數生命之安全。
陳宣語
7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液相層析儀的分析與圖譜繪製
說明
黃麴毒素是由黃麴菌數等多種霉菌所產生對人類或動物具有高度高度毒性的自身有毒代謝產物。它不僅以被證明對某些動物引起原發性肝癌更由於流行病學之研究解釋與人類肝癌的發生似乎具有密切的關係,是一種可怕的致癌因子。產生黃菊毒素之霉菌廣布與自然界中,無論在穀類、食物、種子,飼料等只要在環境因子適當的條件下,皆有受到該毒素感染的危險,而直接或間接影響人數知識人數生命之安全。
陳宣語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螢光物質分析
說明
使用液相層析儀(不使用層析管),移動相為50%乙醇,流速0.8 mL/分,每一檢體注射量為0.05 mL,最後以螢光偵測器檢測,激發波長為360 奈米,發射波長為440奈米,數據處理使用儀器附屬軟體。依檢體波峰面積扣除空白對照檢體波峰面積值,以花生粉波峰面積值為比較基準,計算各種食品基質接種黴菌後產生黃麴毒素的比值,推算各種食品基質產生黃麴毒素的相對能力。
陳宣語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螢光物質萃取
說明
以離心管口切取培養基,秤量,加入乙醇以均質機均質,收集均質液,離心,收集上清液,
吸取上清液置入樣品瓶備用
陳宣語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黴菌菌落型態觀察與直徑量取
說明
1.每日觀察菌落直徑變化並量取直徑長度,記錄,最後以EXCEL繪製生長曲線
2. 每日觀察菌落顏色變化,比較各組顏色深淺,比較中央部位顏色與周圍菌絲顏色與寬度
陳宣語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花生粉與糖產生黃麴毒素之實驗
說明
以糖與花生粉依糖0%, 2%, 10%, 30%, 50%比率混合接種麴黴菌,7日,再以酒精精均質基均質後,以濾紙過濾,取濾液加入酒精至30 mL
陳宣語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培養基製作及滅菌
說明
我們先前挑選了七種製作培養基的主要材料,花生粉、花生醬、太白粉、咖啡粉和蔗糖,材料備齊後,秤取各組所需的公克數,再加入兩克的洋菜,加水至一百毫升,攪拌均勻後,便放入高壓滅菌釜中進行殺菌。
陳宣語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顯微鏡下孢子照片集
說明
在十天的生長試驗結束後,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各組培養基的差異,我們使用5*10倍的顯微鏡來觀察麴黴菌的型態。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楚觀察麴黴菌的生長,藉由調整焦距,不但可以比較出各組孢子的多寡、大小,也可以看看菌絲的疏密程度。
陳宣語

序號內容上傳者
6作者 陳宣語
標題 麴黴菌菌落的觀察
內容
為了解開糖含量與黃麴毒素兩者之間的秘密,我們搭配不同的糖濃度培養基,觀察反應後黃麴毒素的生成和差異。
在這幾天的觀察中,看著毛茸茸的黴菌菌落愈長愈茂密,也開始長出一顆顆綠色孢子囊,整個菌落呈現墨綠色,不禁使我讚嘆黴菌的繁殖能力。希望在觀察幾天後,又會有許多不同的、新奇的發現。

陳宣語
5作者 陳宣語
標題 黃麴毒素的發現及實驗動機
內容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看到許多和黃麴毒素有關的新聞報導,在花生、玉米、米、麥、豆類等食物,或像花生糖這樣的相關加工食品,都常被檢出有受黃麴毒素的汙染。這不禁使我疑惑,究竟黃麴毒素的產生是受糖分的影響?還是花生呢?又或者是相輔相成的效果?各自受汙染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因此,我們挑選了現在日常生活中幾種常見的食物,以及麴黴菌喜愛生長的花生製品以及蔗糖,來作為我們製作培養基的材料,觀察黴菌在不同培養基中生長的情形與差異。

陳宣語
4作者 陳宣語
標題 麴菌生長觀察與準備
內容
從這禮拜,老師開始帶著我進行實驗的準備,將各個培養基接踵上麴黴菌後,觀察並記錄其生長變化與面積、直徑的闊張。讓我驚訝的是,黴菌生長的速度竟是如此快速,才在這短短幾天內,直徑便來到了6、7公分,除此之外,在當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和以前實驗的不同與細節,當我仔細看,黴菌生長的範圍、菌絲的高度、孢子的集中區域甚至孢子的多寡等都是值得我研究的實驗題材。
雖然近年來網路發達,打開電腦便可以查詢所要的資訊,但若自己動手實驗,並保有科學家不放棄的精神,不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嗎?藉著暑假,我開始跟隨老師的腳步進行實驗,也同時學習如何做一位實驗者,當一位小小科學家。

陳宣語
3作者 陳宣語
標題 操作液相層析儀
內容
第一次在實驗室中使用液相層析儀,好奇的我不斷摸索機器的各個管線與內件,並將上次實驗離心機所分離出的各培養基酒精液體與花生、蔗糖、米、咖啡四瓶培養液對照組放入機器中,開始進行今天黃麴毒素的螢光檢測。
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到像這樣稍微複雜的實驗儀器,還不了解,也不熟悉,看著螢幕上頭一大堆的英文字母和一連串的數字,不禁使我一個頭兩個大,經過老師的說明與詳細指導後,才又更進一步的認識了液相層析儀的內部構造與實驗操作每一步驟的涵意。

陳宣語
2作者 陳宣語
標題 黃麴毒素含量觀察與比較
內容
各組培養基生長試驗結束後,除了比較營養菌絲向外擴張的速率,更要比較培養基中所含黃麴黃麴的含量,去了解究竟在哪種食物中,最容易使黃麴菌生長,產生最多量的黃麴毒素,來避免掉人們受黃麴毒素中毒的發生率。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利用「液相層析儀」的螢光偵測器,酒精(C2H5OH)萃取在各培養基的麴黴菌,檢測各組黃麴菌所產生的螢光強度,透過螢光強度來推算黃麴毒素的含量。
經過儀器測量後,我們發現B組花生醬(含蔗糖12%)培養基是各組中黃麴毒素產生量最高的,且數值遠多於排行第二的A組花生粉(無糖)培養基,而其餘的培養基黃麴毒素含量由高到低則依序為: D(咖啡粉)> C(太白粉)>G(10%蔗糖)>F(5%蔗糖)>E(2%蔗糖)。
由此結果我們推估,造成黃麴毒素含量有如此大幅度增加的主因,應該是「糖分」這項因素所造成的,否則A、B兩組同樣都是花生粉,只區區多了12%的糖,就能使其產生如此大的差異。
為了瞭解糖含量和黃麴毒素之間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針對這項課題,我們絞盡腦汁,製作了接下來的實驗。

陳宣語
1作者 陳宣語
標題 蔗糖培養基的比較
內容
將第一個實驗的結果繪製成圖表後,把三組不同蔗糖濃度E(2%)、F(5%)、G(10%)的蔗糖培養基來做比較,我發現當糖分含量愈高時,這種麴黴菌生長的效率就愈快。雖然孢子囊數量不像其他培養基生長明顯、茂盛,只在中間接種處長出了幾朵,看起來都稀稀疏疏的,與其它培養基比較起來,就明顯少了許多。但在營養菌絲方面,糖培養基向外擴張的速率卻也相當快速,在僅僅一天的時間,便有辦法向外生長1至1.5公分,不輸給其他培養基上的黴菌呢!
為了能夠證明我們這次實驗所做出的結果,到底在糖愈多的情況下,我們所培養出的這種麴黴菌是否會長的愈快?還是反而會造成抑菌的結果呢?因此,我們繼續設計了兩組蔗糖濃度分別為20%的H培養基,和含糖30%的I培養基,一樣接踵上麴黴菌,作為對照組,來與各個糖培養基之間互相比較,仔細觀察看看又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與發現。

陳宣語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黴菌毒素
作者 呂鋒洲
出版社 正中書局
簡介(摘要)
1959年,羅塞蒂號由巴西運載了一船花生粉到英國, 傪入飼料,很快就引起火雞中毒,,大量死亡,病雞皮下出血,肝藏受損,稱為火雞X疾病. 研就人員從花生粉抽取毒素,餵食火雞,出現相似症狀,在鴨子,雉雞,小牛,豬狗,鳟魚也會發病,後來證實是由黃麴黴菌所產生,
以甲醇萃取毒素會對小鴨子產生膽增生症狀,用紫外光照射下呈現藍色螢光。
導讀
黃麴毒素由黃麴菌產生,花生,米,預米,黃豆,小麥都會受其汙染.
用甲醇可以萃取黃麴毒素,書中提到用紫外光照射,會被黃麴毒素吸收,然後放出螢光,坡嘗試425 nm, 會呈現藍色。藉量測螢光強度可以推估黃麴毒素濃度
麴菌在不同食物基質產生黃麴毒素的能力有所不同,也會受濕度與溫度的影響. 去掉水分會降低黃麴毒素的 產生量
完整完好的花生粒很少受麴黴菌汙染 在受昆蟲蛀蝕或機械損傷才會受侵犯
陳宣語
4書名 超簡單黑心食品速驗法
作者 李馥
出版社 大喜文化
簡介(摘要)
飲食,是我們身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從農漁牧產品到消費者端的飲食,種類型態與變化組合越來越豐富多元。工商社會的快速變化,科技與食品加工技術的日新月異,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也隱藏著不少危機。
本書以輕鬆淺顯的方式介紹民眾關心又容易忽略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帶給讀者正確而易懂的食品安全衛生觀念。
導讀
本書分成七大章,關於本研究的篇章,在第六章當中的天然毒素介紹,列舉了植物性、動物性、細菌性與黴菌性食品中毒。文中提到黃麴毒素為典型代表,是一種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黃麴黴菌在霉變的米、豆類、花生、玉米等穀物中產生。黃麴黴菌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其毒素以一般的烹飪方式並無法去除。
蔣樹銘
3書名 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第7期
作者 陳銘在
出版社 食品藥物管理署
簡介(摘要)
為市售食品中真菌毒素(mycotoxin)污染管理,針對已制訂限量之食品與毒素實
施監測,無限量標準者進行污染調查,共抽取512件檢體,依公告檢驗方法,檢測黃麴毒素,另花生粉加驗赭麴毒素A,污染量超過限量者共29件(5.7%),其中花生糖4件、花生粉3件與薏仁1件為黃麴毒素超標
以食品中黴菌毒素檢驗方法-黃麴毒素、橘黴素與食品中多重毒素之檢驗(16)。

導讀
為市售食品中真菌毒素(mycotoxin)污染管理,針對已制訂限量之食品與毒素實
施監測,無限量標準者進行污染調查,共抽取512件檢體,依公告檢驗方法,檢測黃麴毒素,另花生粉加驗赭麴毒素A,污染量超過限量者共29件(5.7%),其中花生糖4件、花生粉3件與薏仁1件為黃麴毒素超標
以食品中黴菌毒素檢驗方法-黃麴毒素、橘黴素與食品中多重毒素之檢驗(16)。
陳宣語
2書名 新高效液相層析技科技
作者 陳孟英
出版社 國力邊立編譯管館
簡介(摘要)
高效液相層析法係只指樣品在中個成份在固相與液相間以物理方法分離,分離之成份再以適當之偵測器撿測。系統組成包含溶劑槽、幫浦、管注射器、管柱 、偵測器,螢光是因為物質吸收紫外光,,使電子能量增加,隨後能量釋放,以螢光型式放出。

導讀
因為物質吸收紫外光,,使電子能量增加,隨後能量釋放,以螢光型式放出。
螢光偵測器用來偵測檢液中特定波長螢光的強度,包含激發光源,激發光源選擇器,流測管, 螢光收集透鏡, 放射波長選擇器 訊號處理器
借用液相層析儀的輸液幫浦,使50%乙醇乙穩定速率流經細長中空塑膠管,通過螢光偵測器時,雖照射紫外光,但不會發螢光,再用自動注射器注入檢液進入 50%乙醇流,形成兩端50%乙醇包夾檢液,當流過螢光偵測器時,若檢液吸收紫外光,則會發射出特定波長螢光,經訊號處理器轉換成波的型式,檢液中濃度越高,則測得波面積越大
陳宣語
1書名 食品工業微生物學
作者 邱健人
出版社 復文書局
簡介(摘要)
近年來,以微生物為生產手段之微生物發酵工業,進步相當神速,我們熟知的麴菌就是其中之一。麴菌分為很多種,有用的麴菌便常被用於釀造醬油、酒或味噌等食品之製造;有害的麴菌,有些會造成人類的疾病,有些則會產生毒素。其中黃麴黴菌是一種會產生黃麴毒素的麴菌,所產生的黃麴毒素具有肝毒性,若進入人體,可能會造成肝癌,導致死亡。另外酵母菌、綠藻、多種黴菌也常用於食品加工中。
導讀
會產生菌絲的絲狀真菌稱為黴菌,而菌絲的集合體稱為菌絲體。菌絲體可分為營養菌絲與子實體,兩者具有攝取營養及繁殖的功能;子實體一般向空中直立,頂端會形成孢子囊,產生許多孢子,當飄散的孢子遇到適當的環境,又會重新長成一個新菌落。麴菌生長會需要不同的營養,不同的營養會影響麴菌生長的速度與形態,甚至想毒素的生成。藉由不同的因素,可作為我們實驗研究的參考。
陳宣語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一、研究動機
近幾年,食安問題這個現在進行式,受到民眾高度重視。在報章、網路常見到花生發霉而汙染黃麴毒素的新聞。從文獻得知,黃麴毒素是最強的天然致癌物質,會引起肝癌,也具有肝毒性,甚至會死亡,是國際間很受重視的食安問題。很好奇為什麼是花生?其他食物會汙染黃麴毒素嗎?糖可用為防腐劑,含有花生與糖的花生糖又如何?為何花生糖還會有黃麴毒素呢?
二、 研究目的
(一) 了解黴菌在不同食物生長情形與產生黃麴毒素的能力
(二) 了解麴黴菌在不同糖濃度下,生長情形與產生黃麴毒素的能力
(三) 糖份對麴黴菌在花生粉中產生黃麴毒素的影響。
三、 研究方法
(一) 取花生、花生醬、澱粉、糖與咖啡等常食用的食品製作洋菜培養基,再接種由花生分離出的麴黴菌,觀察麴黴菌在各種培養基的生長速率,再萃取黃麴毒素,量測螢光強度推算黃麴毒素含量。
(二) 麴黴菌接種於不同糖濃度下的洋菜培養基,觀察麴黴菌的生長速率與型態變化,再量測所產生的黃麴毒素含量。
(三) 配製含不同糖濃度的花生粉,接種麴黴菌,量測所產生的黃麴毒素含量。
(四) 接種於花生粉與糖份不同組合,量測麴黴菌黃麴毒素產生量
四、 預期能了解麴黴菌在哪些食物最容易生長與產生黃麴毒素,提醒民眾避開
易汙染黃麴毒素的食物。
陳宣語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4說明 1我的主題是:黴菌秘密,麴之道 ~麴黴菌 與 黃麴毒素生成初探
在網路上,常常看到花生發黴而產生黃麴毒素的新聞,麴黴菌 容易在花生製品上,產生高濃度的黃麴毒素,這讓我不禁思考,在其他食物上 ,也會產生高濃度的黃麴毒素嗎?
此外,糖具有防腐的功能。如果將糖作為唯一的營養源,糖份的含量 對麴黴菌的生長和黃麴毒素的生成有沒有影響呢?
第三,當糖跟花生加在一起時,調整含糖量,對黃麴毒素的生成 又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結果?
為了了解這些疑問 我們進行了這個研究
由我們的實驗 我們發現
1.花生製品 的確比其他食物容易產生黃麴毒素。
2.當糖作為麴黴菌的單一營養源時,黃麴毒素並不會隨糖濃度增加。
3.糖會促進麴黴菌在花生粉中螢光物質的產生,當糖含量提高至一定濃度時,促進
作用成鈍化,不再有明顯提升。
4.因為糖會促進麴黴菌中螢光物質的生成,因此我們並不建議在花生製品中加
入糖,因為這樣可能會增加致癌的機率。
5.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再繼續進行無糖與含糖食物在黃麴毒素生成上的比較,進一
步了解糖在黃麴毒素生成上扮演的角色。
陳宣語
3說明 螢光簡介與螢光物質陳宣語
2說明 液相層析簡介與未使用層析管柱的原因陳宣語
1說明 我國公告黃麴毒素檢驗方法陳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