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石雕藝術季

專題名稱 花蓮石雕藝術季

專題描述 花蓮是石頭的故鄉,石材加工業興盛孕育了許多石雕藝術創作者。1995年由石雕協會舉辦的「花蓮國際石雕戶外創作公開賽」開啟了花蓮石雕藝術創作的風潮,1997年首屆由官方舉辦的國際石雕創作營將花蓮石雕藝術帶向世界的舞台,至今年已經正式邁入第十屆。2014年石雕藝術季的主題為「藝術向東」,邀請了11名國內外石雕藝術家,在花蓮市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石雕戶外創作營」。我們將透過石雕藝術季的介紹手冊了解她的發展、特色及歷屆差異,探訪石雕博物館更進一步認識石雕作品,實際參與石雕藝術季活動「藝術家論壇」體會藝術家的創作理念,並訪問國寶級的在地石雕藝術家廖清雲老師,希望能在面對面的接觸過程中,體認石雕藝術家創作的辛苦,以及他們能憑藉興趣和熱情克服困難的歷程。

隊伍名稱 聽風的石雕

指導老師 趙毓圻 陳克惠

參賽學生 胡采靈 鄒政昇 張子強 張紫婕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9作者 花蓮文化局
來源 花蓮文化局
描述 邁入第九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是東部地區慶祝建國一百年頗具代表性活動之一,以「自然石尚」為主題,其中「戶外創作營」來自8國17位石雕藝術家在美麗的太平洋左岸進行現場創作,「以色列當代雕塑展」網羅該國當代5位知名藝術家聯合展出,讓大家看見不同國度豐饒、多樣性的創作力,「石雕科技展」以3D、互動裝置等手法展現雕塑的新風貌,「天地永恆-雕塑家楊英風展」則呈現台灣雕塑大師不同時期創作風格,共規劃23項多元精彩活動,充分展現花蓮的人文之美,令人感受石雕藝術的魅力及在地豐富的特色內涵。
張紫婕
8作者 花蓮文化局
來源 花蓮文化局
描述 2009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活動計畫,延續前幾屆石雕藝術季的中心理念構想,展現石雕藝術另一個新里程,一方面落實文化發展在「環境」「經濟」「社會」三領域取得適度的平衡,以建立「多元文化」、「組織營造」、「藝術創意」、「空間體驗」以及「文化產業」五個環節的緊密連結,另一方面透過多元性的展覽及產官學合作,為規劃中「花蓮國際雕塑文化園區」做區域性的資源整合,營造未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更寬廣的發展舞台。
張紫婕
7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
描述 2007年以「踏石築夢•樂活洄瀾」為主題,除了有國際參與性強的戶外創作營外,更精心規劃「藝時之選-國際名家雕塑特展」、「經典石刻-花蓮縣石彫協會聯展」、「石光流轉-石雕收藏展」、「洄瀾瑰寶-石藝特展」、「石紙蓮心-紙雕藝術展」、「原石密碼」等9項主題展覽,以及「尋夢樂園-親子藝文活動」、「夢想成真-國際石雕藝術研討會」、「樂活藝遊-文化之旅」、「愛石雕-攝影比賽」、「鑽石舞台魔力秀」等10項精采配合活動。讓參觀民眾體驗花蓮藝術造鎮的成果,以及在地文化特色的魅力。
趙笛雲
6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
描述 2005年以「點石成金」為藝術季的主題,主要意義是將花蓮所擁有的珍貴石材,配合藝術家豐富的創意化腐朽為神奇,使得冰冷的石頭因為有藝術性而產生無限的價值,為花蓮創造獨特的文化藝術資產。本屆活動成為文建會2005年福爾摩沙藝術節全國性評比為優質的縣市,此外民調亦評定石雕季活動為花蓮旅遊必看的3個節目之一。
趙笛雲
5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
描述 2003年則更進一步地跨登國際舞台,以締結姊妹市的方式,與義大利的著名石雕藝術城聖拉維薩市共同主辦當年的石雕藝術季,並以「石雕雙城會」為主題,以活動網路化為特色,帶動整個觀光的熱潮。
胡采靈
4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
描述 2001年第三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以「磊舞山海」為主題,延續第二屆的創意,塑造「石雕觀光城市」的特色,成功地再創石雕藝術季的風華。
胡采靈
3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
描述 1999年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以『雕塑春天』為主題,用花蓮最聞名傲人的海洋為創作背景,邀請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創作者針對花蓮太平洋景觀思索創作,延續上屆的活動本質,並融入本縣原住民傳統人文特色,使石雕藝術、世界文化與本地區域特色美好結合,更吸引五十五萬世界各地民眾蒞臨花蓮觀賞,為本地藝術活動再創高潮。
鄒政昇
2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
描述 1997年本縣在文建會輔導縣市辦理小型國際文化藝術活動政策的經費補助下策辦第一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以『花蓮的石頭在唱歌』為主題,全面性的揭開花蓮辦理國際石雕藝術季的序曲。
鄒政昇
1作者 指導老師趙毓圻、陳克惠
來源 學生學習單
描述 本檔案為「聽風的石雕」研究進度,兩位指導老師經過討論後將教學分為「準備階段」「界定問題」、「規劃策略」、「採取行動」和「整合評鑑」五個階段,研究進度包含實施節次、時間、教學活動名稱、重點,以及課堂對應之學習單,做為課程實施之記錄。
趙毓圻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1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16複審架構討論
說明
由於初審上傳已經完成,我們在10月30日一邊觀看活動集,一邊討論複審報告的呈現內容和方式,希望能夠完整的展現我們的學習歷程。
趙毓圻
1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15參觀戶外創作營
說明
石雕藝術季即將在10月31日畫下句點,我們在10月30日再度前往戶外創作營。經過一個月後,每顆原石經過石雕家一個月來辛苦的雕塑,終於完成美麗的藝術品。回想這兩個月的研究歷程,我們參觀了石雕博物館、藝術家論壇、訪問廖清雲老師,再次參觀戶外創作營,對自己家鄉的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真以花蓮的石雕藝術引以為榮呢。
趙毓圻
14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活動集14參觀戶外創作營
說明
專題研究隨著石雕藝術季的結束也進入尾聲,10/30我們再度前往戶外創作營,觀看完成的石雕作品。很幸運的,我們遇到正在現場進行創作的張書瑋老師,親切的向我們說明作品的創作理念和過程。
趙毓圻
1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13完成初審資料上傳
說明
我們在10月23日把經過討論整理好的上傳資料,包含檔案庫、活動集、相關連結以及札記本,提前在星期四達成我們的研究進度。接下來要準備討論複審報告的內容和形式,希望能完整呈現我們的研究歷程。10月24日同時也是廖清雲老師的生日,我們也把我們完成研究的照片傳給他,感謝他的協助,並祝他生日快樂。
趙毓圻
1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12研究架構整理
說明
研究進入了尾聲,老師引導我們回顧整個過程,以及整理研究架構。
張紫婕
11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活動集11訪談廖清雲老師(影片)
說明
廖清雲老師帶我們參觀他的工作室。
張紫婕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10訪談廖清雲老師
說明
10月13日我們訪談了在地的石雕大師廖清雲老師,廖老師很親切的跟我們介紹他的作品,以及他創作的理念與堅持。
張紫婕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09藝術一條街
說明
藝術一條街也是這次石雕藝術季的特色,藝術家論壇結束後,我們沿著大禹街走到鐵道商圈,尋找藏在市區裡的藝術。
趙笛雲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08藝術家論壇
說明
10月4日我們參加了藝術家論壇,對花蓮石雕協會的發展,還有本屆石雕作品的創作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看我們是不是很認真呢?
趙笛雲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07戶外創作營參觀
說明
戶外創作營是石雕藝術季的主要活動,我們看到了才剛開始準備雕刻的原石。
趙笛雲
6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活動集06參訪石雕博物館(影片)
說明
親切的導覽姐姐詳細的為我們解說館內的石雕作品。
胡采靈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05參訪石雕博物館
說明
10月2日我們參觀了石雕博物館,每個人都選定了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記錄。
胡采靈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04資料閱讀
說明
查網路的時候發現文化局上面有歷屆石雕藝術季的電子書,老師協助我們列印成冊,拿到資料時大家都迫不及待的開始翻閱。並且透過小組合作來認識歷屆石雕藝術季的特色,以及當中曾經參與的石雕藝術家。
胡采靈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03研究架構討論
說明
看完兩個和石雕藝術季有關的影片後,老師引導我們在課堂上思考研究架構。
鄒政昇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02題目選定
說明
我們從12個題目中經過第一輪初選,選出國樂、小黑蚊和石雕藝術季三個題目進入複審,最後由石雕藝術季脫穎而出做為我們的研究主題。圖片是我們的學習單。
鄒政昇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集01主題發想
說明
開學老師告訴我們要進行專題研究,我們一人想了三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準備在課堂中討論。圖片是我們的學習單。
鄒政昇

序號內容上傳者
6作者 胡采靈
標題 研究心得2:廖老師訪談記
內容
今天,我們要去訪談廖清雲廖老師,我們為此已經準備了一個多禮拜,光是問題就準備了一個多禮拜,我們還為了瞭解廖老師而四處蒐集關於他的資料,有關於他的書籍、個人資料和他的石雕作品,因為我們想的是【有深度的問題】而非【淺白的問題】。
來到了廖老師家,他先請我們吃顆巧克力,讓大家緊張的心情瞬間化解了不少,之後,我們便進入正題,開始訪問廖老師。廖老師簡直是有問必答,還告訴我們許多原本不知道的事,例如:石雕家也有職業傷害、如果作品賣不出去就只能靠失業救濟金生活等。後來,廖老師不但帶我們參觀他家、請我們吃香蕉,還帶我們參觀他的工作室呢!
如果沒有這個比賽,我就不會認識石雕,我也就不會了解石雕對花蓮的重要性,
我只想說:石雕,謝謝你!改變了我的想法,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胡采靈
5作者 張子強
標題 札記本:回味無窮的旅程
內容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小論文比賽,老師讓我們自己先選三個有興趣的題目,我選的是全家、石雕、唱片餅,然後再寫兩個問題接著開始投票,選出前三名進入複選以後,每個人再對一個題目問一個問題,然後投票選出第一名,結果第一名是石雕,我們就去參訪關於石雕的一些地方,我們最先參觀的是石雕博物館,我們進去之前先在外面拍照留念,進去之後,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石雕,有大腦、海綿、愛心枕頭、香腸、氣球等,讓我大開眼界,那次真是好玩,到現在還是讓我回味無窮。

張子強
4作者 張紫婕
標題 札記本:收穫多多的研究歷程
內容
一開始,我們投票選題目,每人想3個題目,經過初選和複選,最後由石雕藝術季做為我們的研究主題。
參觀石雕博物館時,導覽姐姐為我們解說石雕館石雕作品,我有看到一些風化石,還有一個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 . . . . ,當時老師給我們寫一張學習單,那張學習單上面寫著[把自己最喜歡的3個石雕記錄下來] 每個人都選定了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記錄。
10月13日我們訪問了石雕大師廖清雲老師,老師很親切的跟我們介紹他的作品,以及他創作的理念與堅持,我們第一次訪問一個大人物,廖老師回答我們很多問題,這次的收穫真的很多。

張紫婕
3作者 鄒政昇
標題 研究心得2:藝術家論壇
內容
我們要去參加藝術家論壇時,老師要我們帶筆、筆記本和資優班發的夾板,我昨天完全睡不著覺,隔天,我就抱著緊張和高興的心情搭爸爸媽媽的車去石來運轉集合,集合後我們先去參觀戶外創作營,我們看到了好多未完成的作品,原來石雕還沒完成時是這個樣子呀!後來我們去了鐵道文化園區,還有在防空洞裡面拍照喔!參觀完這兩個地方後我們才去看藝術家論壇一開始我們一直找不到位子,後來有一個好心的記者姐姐讓座給我們,我們才有了位子坐,後來,看完藝術家論壇時我們逛了一下就開心的回家了。一個星期後我們就開始閱讀廖清雲廖老師的書籍個人資料和他的石雕作品,並開始討論要問的問題,一星期後我們要去訪問廖老師了,廖老師一開始先請我們吃巧克力讓我們比較不緊張了,後來我們連續問了十個問題,廖老師都一一回答了,我們最後也參觀了廖老師的辦公室,廖老師還請我們吃香蕉呢!經過了這一次小論文比賽我們了解石雕家的辛苦也讓我們大開眼界。

鄒政昇
2作者 鄒政昇
標題 研究心得1:題目的選定
內容
開學時,我聽到要參加小論文時我非常的高興,隔天我們就開始討論了,老師要我們一個人想三個問題,並說明為甚麼想做這個題目,我想了小黑蚊、7-11,豐興餅鋪這三個問題,後來,要我們票選,最後才選了石雕這個題目。我們先閱讀歷屆石雕藝術季的簡介之後我們才去了石雕博物館,還有一個解說員姐姐幫我們解說,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是個很像兩顆大腦的作品,我還有看到漂流木做成的藝術品和一些照片,我們還有和自己喜歡的作品拍照,今天我好開心呀!

鄒政昇
1作者 胡采靈
標題 研究心得 1:石雕博物館參訪記
內容
一開始,老師叫我們決定一個題目,我原本選了三個題目,分別是夜市、麻糬和榮民,但都沒有被採用, 後來,當我們決定了石雕這個題目時,我覺得很爛,但當我了解石雕後,我覺得:真是天助我也啊!不但天時、地利、最重要的是人和啊!
 
之後我們去了石雕博物館,有漂亮的解說員姐姐幫我們做解說,看到了近百個石雕作品,這才讓我了解石雕的美麗,其中最讓我欣賞的作品是Happy Sister,雖然用多種不同的素材來做,卻一點違和感也沒有。我也看到了許多用漂流木做成的藝術品,順帶一提,我們還有和自己喜歡的作品拍照喔!
 
後來,我們參加了藝術家論壇,了解花蓮石雕協會的發展,還有本屆石雕作品的創作理念,雖然在藝術家論壇裡我們遇到了一點點困難,但我們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愈挫愈勇,此外,我們也參觀了藝術家戶外創作營,看到藝術家辛苦的創作。

胡采靈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點石成金:2005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作者 花蓮文化局
出版社 花蓮文化局
簡介(摘要)
2005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活動成果專輯
導讀
花蓮縣文化局編製,2005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以[點石成金]為主題,引領花蓮迎向石雕藝術新紀元,除了精彩的[E化石雕戶外創作營],[國際名家雕塑特展],[世界石雕遺址展],[石雕風華],[山海雕風走秀展]等主題展外,尚有一系列配合活動.親子活動.表演活動等實況紀錄。
張紫婕
4書名 1995-200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典藏品專輯
作者 花蓮文化局
出版社 花蓮文化局
簡介(摘要)
本書集結記錄1995至200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創作營作品,及2005-2007文化局大型典藏石雕作品。
導讀
花蓮山水之美一直以來即受世人稱羨,尤其是太魯閣峽谷在大自然經年累月的洗禮下,就如同一件大型雕塑藝術創作,到訪過的遊客無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花蓮從1995年起兩年一次的辦理國際石雕藝術季,17年來因為世界各國藝術家的爭相參與,包括今年第9屆將累積有26國117件國際級的戶外大型石雕藝術創作,他們以令人驚呼的神技完成一個個結合自然人文的創作,屹立在花蓮的縱谷、海岸、水灣,將與花蓮的好山好水進行一場場天地永恆的對話。
追求自然的朋友一定喜歡花蓮,曾幾何時,追求自然已成為最潮的時尚,2011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以「自然石尚」為題,規劃了精彩多元的系列活動,除了邀請所有喜歡自然、追求時尚的朋友一定要來體驗絕無僅有的花蓮,也看看大自然與石雕家們在花蓮以鬼斧神工共琢石尚。
趙笛雲
3書名 自然石尚:2011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作者 花蓮文化局
出版社 花蓮文化局
簡介(摘要)
2011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活動成果專輯
導讀
邁入第九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是東部地區慶祝建國一百年頗具代表性活動之一,以「自然石尚」為主題,其中「戶外創作營」來自8國17位石雕藝術家在美麗的太平洋左岸進行現場創作,「以色列當代雕塑展」網羅該國當代5位知名藝術家聯合展出,讓大家看見不同國度豐饒、多樣性的創作力,「石雕科技展」以3D、互動裝置等手法展現雕塑的新風貌,「天地永恆-雕塑家楊英風展」則呈現台灣雕塑大師不同時期創作風格,共規劃23項多元精彩活動,充分展現花蓮的人文之美,令人感受石雕藝術的魅力及在地豐富的特色內涵。
鄒政昇
2書名 經典石刻-200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作者 花蓮文化局
出版社 花蓮文化局
簡介(摘要)
200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活動成果專輯
導讀
2007年以「踏石築夢•樂活洄瀾」為主題,除了有國際參與性強的戶外創作營外,更精心規劃「藝時之選-國際名家雕塑特展」、「經典石刻-花蓮縣石彫協會聯展」、「石光流轉-石雕收藏展」、「洄瀾瑰寶-石藝特展」、「石紙蓮心-紙雕藝術展」、「原石密碼」等9項主題展覽,以及「尋夢樂園-親子藝文活動」、「夢想成真-國際石雕藝術研討會」、「樂活藝遊-文化之旅」、「愛石雕-攝影比賽」、「鑽石舞台魔力秀」等10項精采配合活動。讓參觀民眾體驗花蓮藝術造鎮的成果,以及在地文化特色的魅力。
胡采靈
1書名 遊於藝:廖清雲作品拾穗-洄瀾藝文叢書38
作者 廖清雲
出版社 花蓮文化局
簡介(摘要)
本書為雕塑及攝影論述集,以旅遊及石雕大師廖清雲創作之作品,分享他的心情。
導讀
石雕創作是一條艱辛的道路,體力的負荷,耐力的考驗,材質的認知這是基本要件。作品的創意、風格的呈現,大契大合的精神才是藝術家的風範。在此經歷多年的思索,總期望能在有生之年創作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滿足自己的心願。
趙笛雲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第一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以來,十餘年來累積了為數可觀的各國石雕藝術作品。經官方與民間的多年努力,花蓮石雕藝術已具備相當知名度,加上產官學與在地藝文界人士殷切盼望能針對保存此一獨特文化成立專屬館舍,於是在2001年「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正式成立,成為臺灣首座石雕專題博物館,推廣石雕文化,並成為臺灣與世界各地石雕文化保存、研究、展示、教育及資訊交流的中心,同時使花蓮特有的石雕藝術、工藝文化能帶給更多人感動。趙毓圻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石雕複審簡報(1113上傳版本)趙毓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