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散步的鼻涕蟲-發現校園中的無殼蝸牛

專題名稱 愛散步的鼻涕蟲-發現校園中的無殼蝸牛

專題描述 希望透過研究,來觀察蛞蝓的外觀特徵、觀察蛞蝓的呼吸和鼻涕、觀察蛞蝓的生活史和繁殖方法、觀察蛞蝓的習性和再生能力、觀察蛞蝓對食物的喜好、觀察蛞蝓和水蛭的不同。同時,亦希望透過本研究之分析結果,希望能對校園中飼養蛞蝓的行為觀察有進一步瞭解與描述,而可以作為蛞蝓在校園中的保育與自然科學應用之參考。

隊伍名稱 愛小蛞研究團

指導老師 洪麗淑 余旻諺

參賽學生 劉恩瑋 徐維辰 袁莉庭 楊佳珮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這是小明的部落格
來源 http://seiming.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4691.html
描述 雙線蛞蝓
雙線蛞蝓:99.3.5日在田園菜園邊看到了一隻雙線蛞蝓,不知其夜間是否偷食菜葉,以往在田園中很常見,但目前已較少看到,拍照記錄如下:(以下文參載自網路資料)
雙線蛞蝓:綱名:腹足綱(Gastropoda) 目名: 柄眼目(Stylommatophora) 科名: 黏液蛞蝓科(Philomycidae)
黏液蛞蝓科:體呈瘦長、半圓柱形,外套膜覆蓋整個身體背部,但無殼,足部完整沒有分開,體色花紋變化大,生殖孔在頭部右側方。雙線蛞蝓棲所環境: 潮濕落葉、岩縫。
袁莉庭
9作者 维基百科
來源 http://www.wikiwand.com/zh/%E8%9B%9E%E8%9D%93
描述 蛞蝓[1],又稱水蜒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ㄧㄢˊ ㄧㄡˊ(不是蚰蜒),俗稱鼻涕蟲,是一種軟體動物,与部分蝸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體,外表看起來像無殼蝸牛[2],體表溼潤有黏液,對農作物有害,對人體無害。在野外草地中有時會被誤認為水蛭。而蛞蝓會吃糞便中的纖維和水份。蛞蝓是萬年青屬植物的花粉傳授者,故在萬年青上常可見蛞蝓出沒。
劉恩瑋
8作者 危機共享資源
來源 http://www.wikiwand.com/zh-tw/%E6%9F%84%E7%9C%BC%E9%A1%9E
描述 柄眼類,來自希臘語,意為眼睛長在柄上,舊作柄眼目,是腹足綱之下的一個分類支序,包括有會呼吸空氣的蝸牛和蛞蝓。本分支舊屬肺螺亞綱,皆為能持久生活在陸地上的物種,本為一個目級或下目級的分類,現時為不分等支序。本分類是所有蝸牛和陸生蛞蝓的主流分類。
它們與生活在淡水中的基眼目相比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基眼目只有一對觸角,而柄眼目有兩對可伸縮的觸角,其中後面的那對的尖端長著眼睛。除此之外,其肉足的表皮內長有一條長長的腺體,叫做足腺。這兩個都是柄眼類物種的重要衍徵。另外,本分類有多個科的物種都會在交配時伸出名為戀矢的交配器插進對方的生殖孔,以交換精子。
楊佳珮
7作者 林漢偉
來源 http://scistore.colife.org.tw/management/Upload/dragon/20170102103737583_[81].p
描述 當陸生蛞蝓緩慢爬行時,其爬行過後的地方會留下黏著物質的足跡,此種物質為蛞蝓足部所產生的黏液。蛞蝓的黏液是由水和部分多醣體及部分蛋白質所組成。蛞蝓的爬行方式既不輕鬆也不迅速,為一種遲緩的移動形式。
但它們的移動方式非常神奇,既不是使用纖毛幫助移動也不是利用像是蚯蚓般的蠕動方式來移動。它們利用分泌黏液的方式,一種黏彈性的行為達移動能力。此種移動機制被認為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行為。
徐維辰
6作者 壹讀
來源 https://read01.com/km00n.html#.WdHIlxKbgnh
描述 通過半米長的粘液懸在樹枝上,兩隻體型和古巴雪茄相近的蛞蝓在半空中來了一次激情啪啪啪。他們像麻花一樣相互糾纏,摩擦。一隻蛞蝓從頭部附近的生殖孔里伸出其異常漂亮的生殖器官——如鐘乳石般閃耀著冰川藍光。
像雜技團表演空中特技的柔體演員那樣,這兩隻蛞蝓也在半空中旋轉,上升。由於蛞蝓是雌雄同體並且生殖孔位於其頭部右側,它們通過順時針的旋轉來使生殖孔保持在直線上。它們探出各自的丁丁纏在一起,突出的末端相抵呈扇形展開,形成一個半透明的球狀物。它們的棒狀觸角突出來,相抵的末端開始交換精原細胞。當交換完成時,此次交配也就結束了。
楊佳珮
5作者 搜狗百科
來源 http://baike.sogou.com/v1367502.htm
描述 蛞蝓,學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又稱水蜒蚰、鼻涕蟲,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稱蜒蚰(不是蚰蜒),俗稱鼻涕蟲,是一種軟體動物,與部分蝸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體,外表看起來像沒殼的蝸牛,體表濕潤有黏液,民間流傳在其身上撒鹽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殺方法。
楊佳珮
4作者 美濃國小
來源 http://www.mnp.ks.edu.tw/science/s7/s7.htm
描述 從尋找蛞蝓得知其棲息地,由此來了解其習性,爬行路線的研究更有助於掌握其行蹤。從溫度及光線的實驗中,了解其負趨光性的原因。水對蛞蝓的影響的研究,配合光線及溫度,更可以來了解到為什麼下雨天的黃昏亦可見其足跡。從其習性中了解到蛞蝓有牠可愛的一面,但也有令有人不悅的地方。雖然不會像水蛭一般直接加害人類,為害農作物、盆栽植物卻令人討厭,藉由蛞蝓對酸或鹼的偏好及一些常見的物質的反應,或許可以找出一些簡便、經濟又無害的方式防治牠們。
袁莉庭
3作者 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50821/5156606
描述 在天雨連綿的日子,大埔元洲仔公園內數十棵靠海的樹木近日出現數百條滿身黏液、滑潺潺的蛞蝓(粵音:闊如),狀甚可怖。大埔區議員黃碧嬌稱,日前收到居民投訴指,發現蛞蝓進食樹葉,並將樹木蛀空,有居民擔心枯樹終有一日會腐爛倒塌。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大埔康樂事務經理麥治齊昨晨視察後表示,署方收到投訴後,在現場的大葉榕樹上發現蛞蝓,已灑上農藥,並以鹽水及石灰粉清除了數十條蛞蝓。他指,蛞蝓主要食枯葉,有時亦會進食嫩葉新芽。由於蛞蝓為大自然食物鏈其中一環,因此不能過份清除,以免破壞生態平衡。
俗稱「鼻涕蟲」的蛞蝓,又名「無殼蝸牛」,牠們和許多貝類及蝸牛同樣是腹足綱的軟體動物,只不過蛞蝓在演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原有的殼逐漸退化變小或者消失,所以才被人們稱為「無殼蝸牛」。牠們體長三至八公分,普遍生活在潮濕多雨的地區,主要在傍晚活動。
袁莉庭
2作者 中華語文知識庫
來源 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clk/search/%E8%9B%9E%E8%9D%93/110927/209357?srchType=1
描述 文中描述蛞蝓兩個字的字音和字義:軟體動物名。身體像蝸牛而無殼,能分泌黏液,爬行時留有銀白色痕跡。生活在陰暗潮溼處,吃植物葉子,危害果樹、蔬菜等。俗稱「鼻涕蟲」。也作「蜒蚰」。
袁莉庭
1作者 萌娘百科
來源 https://zh.moegirl.org/zh-hant/%E8%9B%9E%E8%9D%93
描述 蛞蝓是對腹足綱肺螺類的多個無殼的科(多系群)的一大類動物的通稱。
蛞蝓的外表看起來像是沒有殼的蝸牛,頭上也有一對眼柄,體表有黏液。蛞蝓是雌雄同體。部分蛞蝓會對人類的農作物、園藝作物等造成危害,屬於害蟲。由於蛞蝓身體大部是水分,通過撒鹽,可以使蛞蝓因滲透原理而脫水而死。
由於蛞蝓黏糊糊的外表,在部分人類眼中是非常令人厭惡的生物。
在中醫藥學中,蛞蝓是一味中藥,可以清熱解毒、疏風鎮靜、止咳平喘、防治痔瘡脫肛等。

劉恩瑋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60915洗手台發現鼻涕蟲
說明
學生在校園中的洗手檯裡發現蛞蝓的蹤跡,討論蛞蝓出現的相關因素。
余旻諺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60929尋找校園中的鼻涕蟲
說明
趁著前一天下雨後,校園潮濕,尋找校園中出沒的蛞蝓。
余旻諺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60930尋找鼻涕蟲的家
說明
尋找校園潮濕陰暗的角落,探訪蛞蝓的家。
余旻諺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60926發現水溝邊散步的鼻涕蟲
說明
潮濕陰暗的水溝邊,發現散步中的蛞蝓,附近找找還有沒有......。
余旻諺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60908登錄系統並上網查資料
說明
練習登錄系統,上網搜尋相關資料並上傳。
余旻諺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袁莉庭
標題 我發現蛞蝓乾
內容
我在馬路上發現蛞蝓乾,牠有可能是被太陽曬乾的。我覺得蛞蝓雖然少了殼的保護,但身體卻也更加靈活,也比有殼蝸牛爬行得更快,而且更能鑽進有殼蝸牛所無法鑽進的石縫或樹縫間,一樣可以找到保護。這些對有殼蝸牛而言都是無法想像的優點。雖然,殼終究是個防止水分散失的良好構造,如果蛞蝓遇到大旱,或是在烈日曝曬前還未回家,就很容易乾死,這正是為什麼我會在路上看見「蛞蝓乾」的原因。

袁莉庭
9作者 楊佳珮
標題 從「鼻涕蟲」的蛞蝓分泌的黏液中獲得靈感發明新藥
內容
我在網路上讀了一個資料,發現蛞蝓竟然可以救人。美國哈佛大學科研人員從俗稱「鼻涕蟲」的蛞蝓分泌的黏液中獲得靈感,設計出一種強力、無毒的醫用「膠水」,在溼潤環境中也能與生物組織緊密結合,還可經受頻繁的變形而不開裂。研究人員用這種黏合劑修補豬的心臟損傷,發現它經受數萬次心臟收縮與舒張後仍保持穩定,這個發現真是太棒了。
蛞蝓身體會分泌大量黏液,這些液體具有很強的黏性,使蛞蝓能牢固地附著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避免被捕食者輕易抓走。研究人員倣照蛞蝓黏液的成分,設計出了這種新型黏合劑。我覺得美國人竟然可以從一隻動物身上發現牠的特點,進而發明對人類有用的藥物,真是非常的厲害。

楊佳珮
8作者 楊佳珮
標題 從「鼻涕蟲」的蛞蝓分泌的黏液中獲得靈感發明新藥
內容
我在網路上讀了一個資料,發現蛞蝓竟然可以救人。美國哈佛大學科研人員從俗稱「鼻涕蟲」的蛞蝓分泌的黏液中獲得靈感,設計出一種強力、無毒的醫用「膠水」,在溼潤環境中也能與生物組織緊密結合,還可經受頻繁的變形而不開裂。研究人員用這種黏合劑修補豬的心臟損傷,發現它經受數萬次心臟收縮與舒張後仍保持穩定,這個發現真是太棒了。
蛞蝓身體會分泌大量黏液,這些液體具有很強的黏性,使蛞蝓能牢固地附著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避免被捕食者輕易抓走。研究人員倣照蛞蝓黏液的成分,設計出了這種新型黏合劑。我覺得美國人竟然可以從一隻動物身上發現牠的特點,進而發明對人類有用的藥物,真是非常的厲害。

楊佳珮
7作者 劉恩瑋
標題 水蛭不是蝸牛的親戚,而是蚯蚓的親戚
內容
我發現雖然蝸牛的定義是:生活於陸地上的軟體動物,但並不是所有身體柔軟的陸域生物都是蝸牛。例如常見的蚯蚓,是屬於「環節動物門」,仔細觀察,會發現牠們的身體具有一圈一圈的環帶。而蚯蚓的親戚──吸血的「螞蝗」與「水蛭」,也是環節動物門的一員(水蛭綱),雖然沒有蚯蚓那麼長,卻也有環節的特徵。
除了蚯蚓之外,與蛞蝓長相相似、身體一樣扁平的陸生「渦蟲」,則是屬於「扁形動物門」。這些身體柔軟的動物,因為缺少觸角,所以很容易與蝸牛區分。除此之外,還有一群與蝸牛長得不一樣,但喜歡假扮蝸牛的動物──「寄居蟹」,牠們常居住在蝸牛的空殼,當作臨時的家,等到長大之後再去找合適的殼。這件事情真是令人驚訝呀 !

劉恩瑋
6作者 徐維辰
標題 蛞蝓吃什麼?
內容
我查書想知道蛞蝓吃什麼?發現一本書寫蛞蝓喜歡吃 :草莓、甘藍、花椰菜、白菜、瓢兒白、菠菜、萵苣、牛皮菜、茄子、番茄、豆瓣菜、青花菜、紫甘藍、百合、芹菜、豆類等農作物及雜草。又發現一本書寫如果蛞蝓吃的蔬菜有農藥牠就不吃了。暑假時我又發現蛞蝓在洗手台上可是當時只有榕樹和金露花的葉子我覺得他應該是吃這兩種葉子。

徐維辰
5作者 楊佳珮
標題 無殼蝸牛不會吸人的血
內容
我常常聽到無殼蝸牛這個詞,因為有一種動物常被人類拿來比喻沒有自己房子居住的人。那就是大名鼎鼎 的「蛞蝓」。恐怕知道的人並不多,有些人偶爾看見牠們,卻不大了解牠們;有些人以為牠們是吸血蟲,怕牠們「會吸人的血」,就拿大把的鹽巴撒在牠們身上,企圖將「蛞蝓」溶解或殺死。這可真是奇怪的行為呀!
無殼蝸牛正式的名稱該叫做「蛞蝓」。牠們和許多的貝類和蝸牛同樣是腹足綱的軟體動物,只不過是蛞蝓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了要適應生存環境,原有的殼逐漸退化變小或者消失了,所以才被人們稱為「無殼蝸牛」。
在台灣,因為本土的蛞蝓種類不多,而且大部分的蛞蝓只在夜裡才活動,所以認識牠們的人並不多。不過,有兩種蛞蝓族群龐大,遍布全台灣,只要你仔細留意,不難發現牠們的蹤跡。

楊佳珮
4作者 袁莉庭
標題 我發現逃跑速度比蝸牛還快的蛞蝓
內容
有一天下雨天,同學在潮濕的洗手台上看到了幾個熟悉的怪東西,就叫我們來看。我覺得很奇怪,牠們到底是哪裡來的呢?老師說是蛞蝓。牠們成群結隊的在洗手台上,樣子像蝸牛,只是看起來像脱了殼的蝸牛,全身滑溜溜的,皮色是褐色的,身後還有一條细長的、灰色的條紋。
我用一張白紙,小心翼翼地把牠挑起来放到玻璃罐子裡來觀察,又去查閱書籍资料,原來不只地上有蛞蝓,海底也有蛞蝓,海裡的蛞蝓名字叫「海蛞蝓」,海裡的蛞蝓比陸地上的蛞蝓好看多了,五顏六色的真是漂亮,而且種類非常多。
其實蛞蝓還是愛吃菜的害蟲呢!他們寄生在草莓、高麗菜、花椰菜、白菜、等這些植物上。蛞蝓的别名又叫鼻涕蟲、水蜒蚰、黏黏蟲。我打開放蛞蝓的玻璃罐蓋子想看看牠的樣子,想不到牠逃跑的速度相當快,爬行速度比蝸牛還快,一溜煙就不見了!真是氣人!
大自然的秘密真不少,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大自然中的奥秘!

袁莉庭
3作者 楊佳珮
標題 愛散步的無殼蝸牛
內容
我們在學校的洗手台發現一隻蛞蝓,牠很像無殼的蝸牛,我拿尺量牠的身長,是7.5公分。結果,牠發現我在看牠,就快速的想要逃跑,躲在洗手台的洞裡。我覺得牠像蝸牛,可能愛吃菜,可是,這個洗手台附近並沒有菜園,所以,我覺得很奇怪,我看一看周邊的環境,想知道牠的家在哪裡,於是發現牠竟然住在洗手台的洞裡,我們一直等待抓他的機會,但是牠並不是每天都出來散步。有時候發現六隻;有時候發現一隻,有時候都沒發現。晴天、雨天都不一定會出現。

楊佳珮
2作者 劉恩瑋
標題 蛞蝓、半蛞蝓是蝸牛退化的嗎
內容
我在書上看到蛞蝓和蝸牛的圖片,發現牠們的長相與習性很類似。如果我們把蝸牛的殼遮住不看,幾乎就和蛞蝓一模一樣。加上很多解剖與 DNA 的證據顯示這兩群動物確實關係匪淺,因此目前科學家們都認為蛞蝓的祖先就是有殼蝸牛。
蝸牛殼就好像一座移動城堡,可以抵禦天敵的侵襲,減少水分散失。讓蝸牛可以安心地躲在殼中進行夏眠或冬眠。某一種類的蛞蝓剛好介於兩者之間,只剩下一小片尚末退化完全的外殼(背盾)。這一類動物便被稱為「半蛞蝓 ,這也是蛞蝓從蝸牛演化而來的活證據之一。我覺得這個發現很有趣。

劉恩瑋
1作者 劉恩瑋
標題 發現無殼鍋牛
內容
暑假時天氣很熱,我在洗手台發現很多隻奇怪的動物緩緩爬行。我以為牠是可怕的水蛭,就嚇了一大跳!我問老師,才知道原來牠叫蛞蝓,又稱鼻涕蟲或無殼蝸牛,和令人恐怖的水蛭根本就是兩回事,只是有點噁心罷了。我馬上去網路查了資料才知道的蛞蝓的資料和研究真是少得可憐,圖書館裡才找到4本相關的書,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決定動手去飼養。

劉恩瑋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神奇酷科學(2):蟲的驚奇世界
作者 尼克.阿諾
出版社 小天下
簡介(摘要)
昆蟲如何吸你的血?
蛞蝓的黏液有什麼作用?
為什麼蒼蠅會一邊吐、一邊吃東西?
最酷、最神奇的答案就在《蟲的驚奇世界》!
科學不應該是讓人愈聽愈糊塗,愈聽愈無趣的學問。好比本書將介紹的蟲子,只要抬起一塊石頭,或是往任何黑暗、陰森的角落望去都會看到蟲子,甚至一大清早沖個澡,可能就會發現自己正跟一隻毛茸茸的大蜘蛛泡在一起。快走進惡名昭彰的蟲子家族,見識牠們驚人又爆笑的生存實況!
導讀
科學一定是正經八百又枯燥乏味?
那你一定沒看過《神奇酷科學》!
三度榮獲國際艾凡提斯科學書大獎、全球狂銷千萬冊!
一套讓你捧腹大笑、忍不住一口氣看完的科學「故事」書!
書裡有幽默的說明、可愛的插畫、有趣的實驗,
還有最勁爆的科學軼聞,帶領孩子走進
100%神奇、100%酷的科學世界!
劉恩瑋
4書名 世界動物百科
作者 林國華
出版社 好兄弟出版社
簡介(摘要)
括於是蝸牛的同類,背後的殼退化後變小。棲息在陰濕處,牠所喜愛的食物是洋菇,也有一種喜歡吃蚯蚓的蛞蝓。石勃卒、蛞蝓魚和薩爾帕等雖然是無脊椎動物,但有時終生、有時一生一次在某段時期擁有稱為脊索的原始脊椎,所以,牠們比較接近脊椎動物,在進化的觀點上,屬於極重要的一類。
導讀
動物可以略分為有脊椎動物,以及沒有脊椎的無脊椎動物。全世界可知的150萬左右的動物種類,無脊椎動物就囊括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五。而在無脊椎動物之中,昆蟲又占了其中的80萬種。牠們是夜行性動物,白晝藏身於黑暗處。不過,如果遇到雨天或潮濕的天氣,牠們也會在白天出動,尋找他們愛吃的菇類或蕈類,大快朵頤,因此,有時會對菇農帶來無比的煩惱。
楊佳珮
3書名 蝸牛
作者 李彥錚
出版社 親親文化
簡介(摘要)
蝸牛為了適應陸地上的環境,必須克服許多生理上的限制。首先是水分散失的問題,蝸牛為了減少水分散失,因此一般多於夜間、清晨或下雨天出來活動。
導讀
大家一定都看過蝸牛,但是蝸牛究竟包括哪些呢?大概很少人能完整回答這個問題。廣義來說全世界大約有60.000種蝸牛,約有25.000種生活在海洋,5.000種生活在淡水水域,另外約30.000種生活在陸地上。但一般而言我們只稱陸棲性的貝類為蝸牛,因此在本書中我們必須定義,蝸牛是一生中各個階段,也整是整個生駛都在陸地上進行的貝類。
袁莉庭
2書名 蝸牛不思議
作者 謝伯捐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我們一般無殼的蝸牛為蛞蝓,牠們分屬於皺族蛞蝓科。蝸牛的頭部還有一個既奇特又重要的器官,那便是位在口腔囊內的齒舌。俗語說民以食為天,這個蝸牛用來吃飯的構造可是十分考究。
導讀
殼就像是蝸牛的招牌,每種蝸牛殼的大小、形狀、構造與顏色都長得不太一樣,我們可以藉由殼的外觀初步來區分蝸牛的種類。殼最主要的功能其實是在保護蝸牛柔軟的身體與內臟,不僅能遮風避雨、躲避敵害,同時還能避免體內水分的過度散失。
楊佳珮
1書名 蝸牛和蛞蝓
作者 賴景陽
出版社 錦繡文化企業
簡介(摘要)
下雨過後,蝸牛會出來活動。蛞蝓沒有殼,軟軟滑滑的身體,能夠爬過任何細縫或洞穴。蛞蝓最喜愛菇類,也吃水果。
導讀
下雨過後,蝸牛會出來活動。蛞蝓沒有殼,軟軟滑滑的身體,能夠爬過任何細縫或洞穴。蛞蝓最喜愛菇類,也吃水果。
楊佳珮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近年來,九年一貫教育將環境議題與鄉土教材融入國中、小教育中,在學校設計規劃「自然生態箱」作為校園教學區。蛞蝓是種漂亮且乾淨的軟體動物,飼養簡單又不需花費太多錢,可以每天觀察、記錄它們的成長過程,進而體驗動物生長的奧妙。
觀察蛞蝓的生活史和繁殖方法、觀察蛞蝓的習性和再生能力、觀察蛞蝓對食物的喜好、觀察蛞蝓和水蛭的不同。同時,亦希望透過本研究之分析結果,希望能對校園中飼養蛞蝓的行為觀察有進一步瞭解與描述,而可以作為蛞蝓在校園中的保育與自然科學應用之參考。
楊佳珮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在蝸牛家族裡,大部分的蝸牛都有殼,但是有一群蝸牛卻沒有殼。有人稱他們為「蛞蝓」(slug),牠們為什們不要殼呢?
蛞蝓雖然少了殼的保護,但身體卻更加靈活,可以比有殼蝸牛爬行得更快,更能鑽進有殼蝸牛所無法鑽進的石縫或樹縫間,一樣可以找到保護。
由於蛞蝓沒有殼來防止水分散失,所以牠們分泌像膠水般濃稠的黏液,減緩體內水分的散失,也可以潤滑爬行時所遇到的粗糙表面。因此稱牠為「鼻涕蟲」。
徐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