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住民文學看狩獵文化── 以〈最後的獵人〉、《番人之眼》及《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為例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伍彥潔 巫念涵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0/11/2010111511100942.pdf 描述 透過原住民作家亞隆榮˙撒可努之文學作品,探討獵人傳統文化、與自然的關係,及面臨衝擊的危機。 | 廖嘉筠 | |
9 | 作者 浦忠勇 來源 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 描述 以布農族作為依據,分析其傳統狩獵文化並探討當代獵人的狩獵經驗及狩獵文化之變遷與未來發展方向。 | 梁右暄 | |
8 | 作者 張光朋 來源 碩博士論文網 描述 依據生態旅遊觀光的特性,以原住民的文化傳承,獵人學校為架構,探討原住民的文化傳承,獵人學校與生態旅遊關聯性之探討。 | 黃文嫺 | |
7 | 作者 鍾英壕 黃心慈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7/04/2017040611324053.pdf 描述 蒐集關於太魯閣族狩獵神話、口傳文學及歌謠,並分析文本,探討其中富含的精神及內涵。 | 廖嘉筠 | |
6 | 作者 王皇玉 來源 臺大法學論叢 NTU Law Journal第 47 卷第2期 ∕Vol.47, No.2 (06 2018) 描述 從原住民狩獵文化與法律規範的衝突探討原住民狩獵文花被破壞之議題。 | 梁右暄 | |
5 | 作者 官大偉 來源 原教評論 描述 從原住民社會內部脈絡去理解狩獵文化的多重意涵,得知狩獵不僅是知識技術和社會組織規範的結合,也涉及信仰的實踐。 | 黃文嫺 | |
4 | 作者 古莉雯 羅潔雨 邱采虹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2/03/2012033009182750.pdf 描述 探討太魯閣族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部落觀光發展及永續經營。 | 廖嘉筠 | |
3 | 作者 楊思萍 來源 blog.ncue.edu.tw/sys/lib/read_attach.php?id=13839 描述 由原住民文學作品作為出發點,從中介紹各種原住民文化。 | 梁右暄 | |
2 | 作者 林庭 林婕妤 李約翰 來源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7/03/2017033109544192.pdf 描述 藉由探討阿美族對於課文議題的看法與差異,了解族人對於身分認同的想法。 | 黃文嫺 | |
1 | 作者 黃俐雯(2012) 來源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描述 藉由研究亞榮隆˙撒可努的作品了解作者如何透過文本呈現狩獵文化、獵人父親如何透過與自然對話的生命經驗述說獵人哲學,以及探討時代變遷後原住民狩獵文化如何定位,與生態保育法之衝突點。 | 廖嘉筠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廖嘉筠 標題 研究總心得 內容 接連幾個月密集的研究與探討,此次的研究也已經告一段落。從七年級下學期專題課開始,到如今已接近資料上傳截止日期,我們都收穫滿滿,學會了統整資料、撰寫書面報告,相信這些能力對我們日後的學習都會非常有幫助。在這段期間,隊員們在遇到瓶頸時互相鼓勵,在分工完成研究內容時彼此互相配合,過程中不亦樂乎。感謝老師不辭辛勞的指導,讓我們能夠順利的完成一個研究;感謝隊員們犧牲許多自己的時間,共同完成這份研究。此次小論文比賽,培養了我們管理時間的能力、文書處理的能力,及思辨判斷的能力,令我們難忘不已,也獲益匪淺。 | 廖嘉筠 |
9 | 作者 梁右暄 標題 書面報告完成! 內容 此研究的書面報告終於完成了!看著自己由空白文件,歷經了無數次的修改,反反覆覆的檢查,我們一步一步的向前進,終於!整份書面報告完工了!當下不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彷彿無法置信自己能順利完成此份報告。而在喜悅之餘,擁有更多的是踏實與成就感。所謂「團結力量大」,所有組員與指導老師都辛苦了,讓我們一同朝著下個研究階段邁進吧! | 梁右暄 |
8 | 作者 黃文嫺 標題 上傳資料 內容 我們的書面報告已完成將近百分之九十,同時,我們準備要上傳的資料也幾乎是處於完工階段了。隊員們分工合作,將每項資料一份一份的上傳至小論文網站,眼看著網站上的資料越來越齊全,黑色問號也一個接著一個的被綠色勾勾完美的取代,我們終於要邁向完成了!內心不禁充滿著興奮與激動,有了更大的動力將研究書面報告修改至最完美,期待迎接完成整份研究的那一天! | 黃文嫺 |
7 | 作者 廖嘉筠 標題 在逆境中成長──克服困難 內容 升上了八年級,各科的內容都比七年級困難許多,在如此繁重的課業壓力下,除了要完成每天的回家作業外,還得同時進行小論文比賽,我們必須在短時間內學習將時間以及精力平均分配。於是,隊員們各自分配好自己讀書以及進行小論文研究的時間後,終於能夠兩者兼顧,不僅使課業與小論文間的衝突減低,也學習到如何正確分配有限的時間資源,獲益良多。 | 廖嘉筠 |
6 | 作者 梁右暄 標題 開學後的專題課 內容 放學後的第八節是專題課,同學們一個接著一個離開,校園轉為空蕩而寧靜。歷經整日的勞累,身心疲憊的我們必須重新打起精神,陸陸續續準備上傳資料。每節專題課都有不同的進度必須完成,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除此之外,進度不如預期時,也會利用午休,犧牲其他社團的練習時間,只為能夠完成各自必須完成的進度,避免拖延時間,無法如期完成研究。 | 梁右暄 |
5 | 作者 黃文嫺 標題 暑假裡的小論文 內容 漫長的學期結束,終於來到暑假。即便是放鬆的假期期間,小論文研究仍馬不停蹄地持續進行著。由於無法見面,組員們只得透過網路的線上討論,繼續完成研究。即便如此,有時仍會遭遇組員聯繫不上的不方便。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決定分工,各自完成進度。所幸組員們都富有責任感,報告書在掌握之中,一步一步逐漸成形。這都要感謝每位組員的願意付出! | 黃文嫺 |
4 | 作者 廖嘉筠 標題 編輯書面報告 內容 整理完手上所得到的各方面資訊後,我們便開始將文字打上書面報告。在這過程,我們不斷地修改以及調整,並且時刻留意著格式的問題。經過組員們之間的討論、歷年的作品所提供的訊息和老師的建議之下,主要的內容與架構已漸漸地出現。在每次檢查文字敘述的同時,看著自己所醞釀出的內容,都頗有成就感,研究過程甚是愉悅。 | 廖嘉筠 |
3 | 作者 梁右暄 標題 資訊統整與歸納 內容 歷經文字的洗禮,組員們將所有研究書籍閱讀完畢。而後我們決定先進行資訊的擷取工作,於是開始費盡心思地蒐集每本書籍當中的有用資訊。到了最後的資訊統整,更能從塞滿便利貼的書上看見我們掏心掏肺的成果。此步驟雖看似容易,卻耗費了組員們不少的時間。除了要依據研究目的查找書中訊息,還要將其一一分類,再篩選出最後所使用之資料。大功告成之後,研究終於邁入下一個令人期待的階段。 | 梁右暄 |
2 | 作者 黃文嫺 標題 挑選參考書籍 內容 決定完主題,我們便進一步的尋找相關書籍,以利於日後的研究。經過討論與老師的協助之下,我們挑選了《悲情的山林》、《走風的人》及《番人 之眼》這三本作為主要參考的書籍資料。在閱讀之時,我們不僅了解了許多原住民獵人有趣的生活型態及一些平日小事等,也從書中獲取了大量的研究訊息。 | 黃文嫺 |
1 | 作者 廖嘉筠 標題 緣起 內容 在某次偶然我翻開了《未來少年》月刊,其中的一篇關於「獵人文化」的專題引起周遭有許多原住民朋友的我極大的好奇心。而在詳細閱讀完專題後,我回想起國小時,國文課本中的一篇《飛鼠大學》,內容與月刊中的專題有些相似,皆敘述著特殊而我卻不曾瞭解的原住民文化,使我有了更想進一步探討其的動力。今年終於有機會,帶著期待、探索未知的心情,為原住民獵人文化探索之旅揭開序章。 | 廖嘉筠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開放原住民狩獵的深層「文化」爭議 網址 http://www.lca.org.tw/column/node/864 網站簡介 如果我是原住民,我會進一步質疑道:如果「人頭祭」不好,奉獻狩獵成果的「山豬祭」也不好,那麼,漢民族酬神時數量更為龐大的「神豬祭、神羊祭、神雞祭」文化,在道德上又會好到哪裡去呢?為何保育界對此呶呶不休,對彼卻又出奇緘默?那不是偽善是什麼? | 黃文嫺 | |
19 | 網站名稱 趕走了原住民獵人之後?25年登山客這麼看 網址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82873/ 網站簡介 「其實獵人捕獵不是我們一般平地人想的那麼簡單,不是只有獵槍射出去的那幾秒,他平時會兩兩一組,像農人巡田水一樣整理獵路,確保路平坦容易搬運食物,捕到獵物後還要經過再處理,對他們而言,那是他們生活的型態和文化,但這數十年來卻因日本和漢人統治者的觀點,而遭到否定,獵人文化式微了,獵人也變少了。」 | 廖嘉筠 | |
18 | 網站名稱 文化與保育本不該對立!有了部落「禁忌條款」獵人也能是山老鼠終結者 網址 https://www.matataiwan.com/2016/08/22/hunter-as-profession-indigenous-hunting-rights/ 網站簡介 熟知原住民族狩獵文化者都知道,獵人上山狩獵是無法設定目標的,因為山給你什麼,你就只能拿什麼;有文化精神的獵人會依照季節狩獵、只取自己所需,不會毫無節制的濫殺、濫捕;動保專家也指出真正使動物瀕臨滅絕的原因是棲息地遭受人類大量開發破壞,而非獵人的捕殺。 | 梁右暄 | |
17 | 網站名稱 原住民狩獵與動物保護的平衡 網址 http://www.lca.org.tw/avot/6407 網站簡介 狩獵文化普遍存在台灣原住民傳統,千年來維護區域性糧食安全,也是文化實踐的重要基礎,過去幾次野生動物族群因獵捕遇到瓶頸,也有原住民狩獵的身影,而讓狩獵議題變得複雜難解。 | 黃文嫺 | |
16 | 網站名稱 「把原住民傳統文化還給我!」布農族獵人非常上訴出庭喊冤 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5429 網站簡介 他說,布農族最崇高的就是獵人,布農族男孩如果沒槍、不會狩獵,就會被族群取笑。布農族男人一定要學會狩獵,才是真正的布農族男人。 | 廖嘉筠 | |
15 | 網站名稱 發現,獵人精神 網址 http://140.135.67.5/Project/93GP/16/index.htm 網站簡介 獵人生活在丘陵或高山中,為了興趣,為了文化的傳承,為了使命感,而去打獵,一般人可能把獵人當作在傳說中或是在電影裡面才會看到的人物,卻不知當我們真正走進他們的世界跟他們的接觸,才會真正了解他們是多麼的友善,打獵這件事對於獵人有著神聖的意義,而在打獵之中有許許多多的規則.狩獵對布農族人而言,不僅是一種生活,它也是自我表現及爭取社會地位的絕佳機會。 | 梁右暄 | |
14 | 網站名稱 從獵槍誤傷案談──原住民的狩獵文化 網址 https://www.follaw.tw/f-comment/f02/11107/ 網站簡介 狩獵文化是什麼?狩獵與原住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最初,狩獵是原住民基於生存的基本需求所為之行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狩獵是山上原住民主要的取得蛋白質來源之方式。「原住民與土地的關係」,這是世界各地原住民的重要定義,如果把原住民族和土地分開,這樣原住民的特殊性也喪失了。 | 黃文嫺 | |
13 | 網站名稱 當原住民獵人成為法律的獵物 網址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311-taiwan-aboriginal-interests/ 網站簡介 漢人和原住民看待大自然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以漢人的角度來看,人是主體,大自然是客體,是需要被保護的對象。然而在原住民的觀念當中,正好與漢人相反,土地和大自然才是主體,是自然孕育了人,為人們提供了食物。 | 廖嘉筠 | |
12 | 網站名稱 原民狩獵爭議的五大迷思!你被誤導了你家裡人知道嗎? 網址 https://www.matataiwan.com/2015/12/14/indigenous-hunting-and-gun-rights/ 網站簡介 2 年前,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人 Talum(王光祿)因為 90 多歲老母親吃不慣一般家禽畜的肉,持「撿來的獵槍」在非傳統祭儀期間獵殺了保育類的台灣長鬃山羊與山羌給母親吃,遭檢方依據《槍炮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判刑 3 年半,併科罰金 7 萬元。 有別於以往族人狩獵衍生案例所受關注少,相反地,這個案子在今年 Talum 即將入獄服刑之際引爆到最高點,引起許多媒體爭相報導!但話題延燒至今,許多討論卻顯然失焦,例如許多媒體紛紛以「孝子入獄」、「為了慈母」類似關鍵字下標,或將此案對比最近當紅的頂新無罪事件,其實並不利於本案件的討論、無助解決不同族群間長期以來的誤解,更無法解決原住民權益的長期結構性問題。 | 梁右暄 | |
11 | 網站名稱 預設獵物數量視為泰雅族禁忌 - 原住民族電視台 -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網址 http://titv.ipcf.org.tw/news-16445 網站簡介 (溪口部落耆老 Watan‧Tanga Atayal) 這件事我們也要思考,我們去山上(打獵)三個人能揹多少,能獵到一大隻山豬,一百多斤,就已經夠三個人揹了,用這樣去衡量獵物數量。幾個人去?能獵多少?侷限於可以負載的能力,如此而已。而不是經過申請,要什麼?要多少?這樣的做法就已經違反受獵禁忌psaniq utux(超越了上天的禁忌)做法。法令的規定,無非是生態保育,但原住民幾千年來的狩獵文化,並不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可以重新去定義或規範。但耆老認為,只要沒有買賣的行為,傳統的狩獵文化是應該要受到尊重。 Psaniq utux 忌諱上天(超越了上天的禁忌之意) | 黃文嫺 | |
10 | 網站名稱 PChome24h_未來少年-月刊_第75期 網址 https://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AG0N-A9007X4SO 網站簡介 你農我農,農村好讚! | 廖嘉筠 | |
9 | 網站名稱 博客來-番人之眼(新版) 網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51526 網站簡介 內容簡介 - 部落觀點,泰雅獵人說故事 心中的部落有多大 文明與荒野的界限在哪 凝望大霸尖山的一雙眼 是獵人剽悍銳利的眼神 在荒草峻嶺間 華廈林立中 筆刀代番刀 進行觀點出草 透視現代泰雅人的部落心事 - 番人之眼,獵人之眼,透視部落觀點之眼;這是一雙關注於部落的眼。來自泰雅部落的瓦歷斯.諾幹,承繼泰雅獵人的血統,以獵人捕捉飛鼠的銳利目光,穿透文明與荒野的界線,傳述來自山海部落的原住民心事。文字間,或是幽默,或是嘲笑,或是不滿,或是沉重悲哀,……皆是語重心長的部落心事。 原住民的觀點來看城市文明如何一步步入侵山上部落、族人又如何在現代生活中求生存?例如城市菁英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泰雅頭目消逝之後的傳承問題、部落採集狩獵的自然生活……在精采幽默的散文字句中,透露出對於傳統文化受到威脅的憂心與省思。 | 梁右暄 | |
8 | 網站名稱 博客來-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 網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12681 網站簡介 內容簡介 我們希望能透過作者風趣、自然的筆觸,帶領我們回到與大自然共存的純真年代。讓不管是閱讀這本書的小孩和大人,都有一個幻想、夢想和希望的空間。牢勞蘭〈部落名,太陽升起第一道光芒照射的地方〉部落最後的獵人,擁有一雙祖先留下的雙手;一對能走很遠的雙腳,以及與山共同生存的智慧。小時候最喜歡看他帶著番刀的樣子。希望有一天能與他—我的父親一樣英勇。父親曾說過一段很棒的獵人哲學,他說:「獵人的孤獨和寂寞,是精神和力量最大的來源;兒子,你要學做一個好獵人,就要學會『等待』的耐性。」聽過這一句話後才知道,有些書上沒有的;然而在獵人學校裡,卻是必修的課程。如果叫我說與父親打獵的故事,說它個三天兩天都說不完。但在記憶裡,父親的獵人哲學,卻讓我上了一課原住民如何和所有事物維持平衡,和如何以人性的方法對待大自然。「爸,真的有山豬學校嗎?」 | 黃文嫺 | |
7 | 網站名稱 悲情的山林- 亞洲研究| 誠品網路書店 網址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7691425016 網站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了閩籍、客籍、外省籍、山地籍九位作家的11篇有關山地小說的作品,作品中反映了弱勢的原住民文化受到強勢漢人文化侵凌之後所呈現的價值失落、原住民對漢民族所撰寫的歪曲歷史的抗議、原住民傳統神話的新闡釋及傳統生活習俗的呈現。 ●作者簡介 吳錦發 1954年生,高雄美濃人,中興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曾任電影編導、台灣時報副刊主編、民眾日報藝文組主任,現任民眾日報主編。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吳濁流小說獎、聯合文學中篇小說獎。著有《秋菊》、《春秋茶室》、《流沙之坑》(以上三書為「青春三部曲」)、《台灣無用人》,並主編《悲情的山林》、《願嫁山地郎》、《原舞者》等書。 | 廖嘉筠 | |
6 | 網站名稱 林益仁:原住民狩獵—行或不行? 網址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3/article/327 網站簡介 原住民的狩獵文化亦然。原住民狩獵,不是行與不行之間的選擇題,這樣的理解大有問題。重點在於,怎樣的狩獵模式才是調和族群內外的合適途徑。原住民狩獵文化要如何具有其當代的社會意義,確實不能迴避來自於不同文化認知的質疑,這次動保團體的挑戰,或許可以從更正面的角度來思維。 | 梁右暄 | |
5 | 網站名稱 原民狩獵權與生態保育的平衡(下):自族自律、跨單位跨族群的認識 網址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806/1998968 網站簡介 原民狩獵權與生態保育如何保持平衡: -有效方法的之一,是道德自族自律 -不該讓原民狩獵100%解禁 -永續利用,不是不能利用 -入法鬆綁,總能遏止非法猖狂 -自族自律還包括了多方溝通 -認識的太少、誤解的太多 | 黃文嫺 | |
4 | 網站名稱 狩獵兼顧生態 你不知的原民文化 網址 http://www.tanews.org.tw/info/11671 網站簡介 中正大學教授浦忠勇表示,現今社會往往對原民狩獵有很深的誤解、甚至污名化,例如認為是殺害動物、不文明的行為等等。雖然現在每個人對狩獵文化可能都會有各自的解釋,不過追根究柢就是原住民長久發展下來的一套與生活、身份息息相關的規範。例如:獵物食用完後會保留頭骨形成獸骨屋、還需要每年祭拜,除此之外還有獸神、獸靈都牽涉到很深層的文化內涵。 | 廖嘉筠 | |
3 | 網站名稱 民族文化/台灣原住民的狩獵文化 網址 https://inkrculture.news/taiwan-aboriginal-hunting-culture/ 網站簡介 狩獵是傳統以山林為家的原住民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自我表現、爭取社會認同的方式,更是一種文化、祭典行為。例如,打耳祭是布農族有關狩獵活動的傳統重要祭典儀式,以示對天地神靈的感恩,祈求未來的收穫。 即便是有的部落有獵熊禁忌,因為黑熊兇猛且數量稀少,不易捕獲,打到熊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所以在傳統上,打過熊的獵人被視為是英雄,可以在此時誇耀獵熊的功績,是十分榮耀的事。由此可見,早期的原住民族一方面視熊危險而盡量迴避,另一方面也視殺熊為英雄行為。此種對於熊的曖昧態度不僅限於布農族,也可見於其他的原住民族,比如排灣族、泰雅族、阿美族、鄒族等。原住民在狩獵前會向祖先祈福,希望能打到「酒醉的動物、受傷的動物、生病的動物」,將這些要淘汰的動物賜給他們。這是原住民的狩獵文化。 | 梁右暄 | |
2 | 網站名稱 台灣文學群像-原住民文學簡介 網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enci37/post/1239924722 網站簡介 ◎原住民文學的興起及發展 原住民文學興起於民國七十年間(1980年),此時正為台灣社會面臨關鍵性轉之際,不論在政治、社會、文化的面向上,莫不以台灣「本土化」作為最強烈的改革訴求。原住民運動也於此波的熱潮趁勝興起,在不斷的熱血抗爭中開始凝聚出屬於原住民自己的「族群意識」。於是運動之外,以抗議為主題的原住民文學也漸漸地萌芽,作品在文字媒體上慢慢的取得發聲位置,如:莫那能《美麗的稻穗》、拓拔斯.塔瑪匹瑪《情人與妓女》和《最後的獵人》等,都極具代表性。1987年及1989年間吳錦發先生編輯兩本選集:《台灣山地小說選》及《台灣山地散文選》,二書中同時收入漢人與原住民描寫與山地相關的作品,並提出「山地文學」來界定此一特出的文類。到了1989年7月21日則調整為目前通用的「原住民文學」一詞,主要的原因在於:所謂原住民忠實的文學紀錄者已隨著社會現實的衝擊,以一支筆抗議整個體制對台灣原住民族的壓迫,遂產生了第一批原住民社會培養的優秀作家。…….台灣真正出現第一批原住民作家……. | 黃文嫺 | |
1 | 網站名稱 山海文化-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山海文學世界 網址 http://aborigine.moc.gov.tw 網站簡介 八○年代以後由於整個台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轉向多元化,以及本土意識抬頭,使得相關原住民的傳播活動開始與動態的社會現象連結在一起。許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開始將其注意力轉移到活生生的原住民處境,並試圖了解原住民與社會大環境之間互動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其中包括對原住民人權、經濟地位、政治參與、文化傳承、心理適應,以及土地、就業、醫療、雛妓、酗酒、教育等等問題的探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時期,「光復」以後受完整漢文教育的台灣原住民青壯年一代,對漢語使用的能力已臻成熟,可以漢文進行「主體」的書寫。禁錮了百年的主體,終於找到了新的工具來傳播自己的觀點、感受。第一人稱的主體,又開始說話了,只是它不再僅是「言說」,而是進入「書寫」的活動中了。 | 廖嘉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