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友善農業大進擊

專題名稱 花蓮友善農業大進擊

專題描述 我們花東縱谷平原得天獨厚,土壤肥沃、水源純淨,沒有工業污染,極適合發展有機農業及友善環境耕作,而且這裡的農業生態多樣又豐富,如果能結合花蓮的好山好水與在地人文,將友善農業六級產業化,這樣對花蓮在地鄉親以及環境永續都是雙贏的。
透過拜訪農糧署東區分署、友善耕種農場、農會超市等,從農政、供給、消費三個層面來探討現行實施的狀況,並勾勒出花蓮友善農業的美好願景。

隊伍名稱 農耕小尖兵

指導老師 江拓霖 蕭幸青

參賽學生 陳嘉旭 林恩瑀 詹丞佐 蔡沐恩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蕭靜雅、蕭雅美、黃韶顏
來源 台北城市大學學報第35期
描述 近年來由於國人對生活品質要求日益提高及對於營養健康的重視,漸漸地吹起一
股養身風潮,其中有機蔬菜的消費型態更是以健康為主,因此有機蔬菜的推廣更是目
前廣受消費大眾的青睞。本研究針對國人對有機蔬果認知及購買意願作深入探討。
江拓霖
9作者 賴明陽
來源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6838
描述 農糧署推動花東地區友善耕作環境,辦理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施,為實踐里山倡議及友善環境耕作教育研習、工作坊及設立示範點,預期從擴大友善耕作生產能量,建置產銷通路,穩定友善工作農友的收益,未來並建構成六級化有機及友善產業,促進永續發展。
蔡沐恩
8作者 李明聰、林佩瑋
來源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描述 本研究是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以高雄市消費者為研究對象,利用便利抽樣法獲得研究樣本,有效問卷共301份。此份問卷主要分為7個部分,分別為消費者社經背景、環境友善行為、購買有機農產品的認知結果、購買頻率、購買意向、購買態度以及有機驗證農產品的認知重要性。透過問卷分析研究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的購買意向。
蕭幸青
7作者 黃雲龍
來源 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系
描述 本文是在探討友善環境的農業供應鏈關鍵議題。文中從農場經營管理實務、中介農產運銷與顧客服務介面、農業科技、產品認證與食品安全的關鍵科技與知識管理,以及整體的產業價值系統來探討農業供應鏈。
蕭幸青
6作者 黃樹民
來源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描述 本文透過討論臺灣農業發展所經歷的三個明顯變化階段,來看臺灣近20多年來
有機農業的發展與限制。最初,現代科學農業的推廣者忽視本土原有的農業知識及生產流程,以為可以透過一些科技方法或觀念,來解決本地的需求,但是後來世上農學者基於對現代農業過度依賴生化科技的反思,重新檢視過去的傳統農作方式,並重新評估其對現代生活的意義,而發展出具有永續潛力的有機農業取向。
本文並以臺灣田野調查的實例,具體說明有機農業在結構面與社會關係上的發展與面臨的困境。
江拓霖
5作者 鍾仁賜
來源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
描述 本文在介紹什麼是有機農業?有機農業的原理是什麼?有機農業如何推行?以及簡單介紹有機農業在臺灣發展之背景。
林恩瑀
4作者 黃璋如
來源 國立宜蘭大學經濟系
描述 臺灣目前有機農產品之主要銷售管道包括:有機商店、超市有機專櫃、定期宅配、農場,以及有機餐飲等。近來有業者將傳銷方式引入有機農產品市場,是值得觀察的一種新興宅配方式。由於物流宅配的興起,未來以網路銷售的方式將值得大家重視,因有機消費者與網路使用者之特性相似,其所得較高、學歷較高且偏好方便,因此網路訂貨、付款,以及宅配送貨等之便利性都將獲得網路使用者之青睞。
陳嘉旭
3作者 黃璋如
來源 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四期
描述 產業規劃是農村發展與規劃中重要的一環,他關係到農民的生計,影響到農村規劃與建設的成敗,更是農村發展的基礎,因此不容在農村建設與規劃時繼續遭受忽視。
本文以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產業—有機農業為例,依據本文設計之產業規劃檢查項目,提出有機農業之規劃與發展方向,可作為台灣發展有機農業之參考。
陳嘉旭
2作者 黃山內、林傳琦
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描述 敘述台灣地區有機農業之發展現況與展望。為兼顧消費者與生產者需求,除需建立有機農產品認證及品管制度,以確保有機農產品品質外,更需積極辦理有機產品促銷展售活動,以健全有機農產品市場資訊及物流管道,而積極開拓有機農產品市場,更是有機農業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江拓霖
1作者 周俊吉
來源 巨農有機農場
描述 介紹有機農場的申請輔導、農產品商品化、技術改良、申請認證、 經營管理等相關介紹。
江拓霖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問卷調查後續統計以及分析
說明
統計問卷各項題目真是一件苦差事,一邊按計算機,一邊要輸入電腦,我們眼睛都快花了。不過,等統計好了,所有數據呈現在眼前,會得到什麼結果呢?真期待。
林恩瑀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於花蓮市農會超市自強店及田埔店進行問卷調查
說明
我們在星期天的早上,到花蓮市農會超市自強店及田埔店進行調查。問卷發放方式採對顧客實際購買行為後進行調查。本研究共計發放100 份,實際回收100 份,樣本有效率為100%。
江拓霖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設計問卷
說明
我們希望從市場面來瞭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了解消費者購買友善耕作/ 有機農產品的動機、消費特性、決策過程、評估因素,並藉由消費者通路調查瞭解友善耕作/ 有機農產品的行銷策略。因此設計一分問卷,於花蓮市農會超市自強店及田埔店進行調查。
江拓霖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拜訪青農陳哥哥的有機農場
說明
風和日麗的早上,我們來到了位於花蓮志學地有機農場,遠遠的就看到了陳哥哥正在樹蔭下等著我們。 陳哥哥向我們介紹了這片農場的土壤、水源、耕種作物、輪作管理以及銷售管道等等。 原來,友善耕作有這麼大的學問,我們真是不虛此行啊!
江拓霖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林阿姨的有機火龍果園
說明
這一天早上,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到位於吉安鄉林阿姨的有機火龍果園。林阿姨採用草生栽培法,只見她的果園中,除了火龍果以外,看得到滿滿的草,喔!錯了,草裡面竟然還有許多的野菜呢!除了有機植物之外,果園裡還有數不盡的昆蟲們、鳥類以及恐怖的蛇,是的,你沒有看錯,裡面真的有蛇。這真的是太自然了吧!
林恩瑀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至農糧署東區分署拜訪
說明
為了瞭解花蓮縣推行友善農業的緣由以及現況,我們來到了位於花蓮市中華路的農糧署東區分署辦公室,向余叔叔請益。
江拓霖
4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有機稻米的乾淨灌溉水源
說明
我們伸手摸了摸這乾淨無汙染的灌溉水,來自壽豐鄉鯉魚潭山的獨立水源。灌溉水純淨沁涼,種出的稻米一定非常美味。
江拓霖
3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拜訪志學東華新世紀有機農場
說明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們從學校出發,前往志學的有機農場,我們要訪問的青農陳哥哥已經在田埂上等我們了。現在年輕人陸續回鄉從農,他就是其中一位。
他向我們展示他的農田,我發現有些田有作物,有些則沒有。他說友善耕作一定要尊重大自然,農田要休耕和輪耕,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吸肥力,要以季節時令來替換作物,才能培養地力,作物才會長得好。
江拓霖
2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友善農耕草生栽法
說明
今天,我們去南華一位實施草生栽法的林阿姨家,他們的主要農作物是火龍果。林阿姨主張與動物共存,包括蟲也是。聽林阿姨說,他們那裏有很多昆蟲和動物,但是,林阿姨並不會去傷害他們,反而放任那些鳥去吃它辛苦種植的火龍果,當下我並不了解為什麼要那麼做,聽了林阿姨解釋才發現,其實林阿姨真的是一位非常善良並且懂得與大地一起生息的農人呢!
江拓霖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友善農業讀書會
說明
經過一個暑假的選書以及閱讀,開學後我們利用每週二及週四的午休時間,一起分享、討論閱讀的心得。
江拓霖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陳嘉旭
標題 有機農產品的銷售
內容
實地到農糧局採訪余先生後,我們了解到許多關於友善農業政府面的問題。
其實近年來有不少有心想投入有機農業的農民,但由於有機栽培十分辛苦,生產品項和數目也不多,無法交付大型通路商,造成銷售上的困難,原本滿懷熱血的農夫也只能打消有機栽種的念頭。有效的產銷機制不僅解決了有機農民銷售上的困難,也嚴格的把關產品的品質,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更能放心盡全力投入有機作物的栽培,消費者也能信任這樣的銷售管道,輕鬆買到健康又安全的有機產品。其中,我有問到小農銷售農產品的管道,有量販店、超市、農會、傳統市場、超商、宅配,或自產自銷等。如果我是農民,我應該會選擇農會,他有專設友善小農的區域,還掃描QR code了解蔬菜的身世,提高消費者的注意,進而購買。
另一個問題是,超市、農會、超商、量販店、宅配都會檢驗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重金屬等,但傳統市場呢?原來傳統市場是農糧局派人隨機抽驗,總會有漏洞,由於友善這個標誌不須官方認證即可張貼,所以可信度令人質疑。
下次買菜時,希望還是購買超市或農會的有機蔬菜,可信度較高,吃了有益健康;不過,就算是從一般超市買回來的慣性農產蔬菜,一定要沖洗乾淨。才不會有農藥殘留的問題。

陳嘉旭
9作者 陳嘉旭
標題 友善大地
內容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們從學校出發,前往志學的一處小農家,主人陳哥哥已經在田埂上等我們了。現在年輕人陸續回鄉從農,他就是其中一位。
在這片農場裡,鳥語、蟲鳴不絕於耳,遍地野花在風裡搖曳生姿,園區占地數十公頃,全面禁止使用農藥與化肥。因此放眼望去,灌溉溝渠是清澈的、田埂雜草是茂盛的,深深吸進一口氣,青草的氣味混著泥土的味兒,頓時間,我們像重新甦醒過來一般,精神氣爽,那種味道是在繁擾城市中不曾感受到的─「大自然的氣味」。
陳哥哥向我們展示他的農田,我發現有些田有作物,有些則沒有。他說農田要休耕和輪耕,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吸肥力,要隨時替換作物,才能培養地力,作物才會長得好。我們在田地上有看到蔥、米和玉米。這些作物都是適合在夏天種的作物,每個時節都會有不同的作物,而不能只看消費者的意願。有些時候客人想要不適在那個時候該種的植物,即使量再多、價錢再好,陳哥哥都會毅然決然地婉拒。又或者某些客人想宅配到府,但只要一、兩包,他也會拒絕,種的過程友善大地,運輸卻會造成汙染,同樣的污染和成本,運輸一箱和一包,是不是差很多呢?最後,他還有在田裡放了許多「誦經機」,誦讀「六字大明咒」防止田鼠過來,還有晚上時,小偷聽到這誦經聲,是不是會落荒而逃呢?
當我問陳哥哥從事有機農業有何願景和理念的時候,他表情有些靦腆的笑了,「其實沒有多偉大的理念,只是很單純覺得,種有機比較好啦!」哥哥說,種植有機蔬果最大的目的是想讓大家都能吃到無毒的蔬果,一方面大家可以吃得健康,另一方面則是想要疼惜這片土地。「慣行農業的農藥噴太多,對身體和環境都有害,做有機才能保護這塊土地。」是啊!我們住在這片大地,所有的食物也都是來自這片大地,誰說可以不去友善大地呢?

陳嘉旭
8作者 詹丞佐
標題 友善耕作
內容
在做這篇小論文之前呢,我只是個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天天說笑、打籃球的小學生,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的食物與土地,因為我總覺得離我好遠。
但是就在訪問農糧局的余叔叔後,我知道了在政府推行友善耕作、甚至是有機農業。政策與施政雖好,但總會遇到的困難:像是有些農人做有機農業,但是鄰田別人不一定也跟你一樣不用化學肥料或是不施農藥,所以可能會被鄰田污染而驗出有農藥,最後還會有驗證不過這方面的問題,實在很麻煩。
如果是做友善農業的人,有可能會有銷售管道的問題,因為友善 農業是沒有經過政府認證團體就可以標示的;但是有機農業不是,它是需要被多方面(灌溉水源、土質以及肥料成分…)檢驗才可以標示的。
在銷售管道的方面, 叔叔說,他們可以透過農會以及普通市場,販售他們的農產品,雖然我覺得這樣做不好, 應該建立一個有機和友善農業專賣區,讓他們去販賣他們的農產品。
完成訪問之後,我覺得自己對友善農業的了解又更進一步了,我覺得花蓮政府對於友善農業六級化需要有更進一步的推行,才能讓農友之間與政府的配合可以更好 ,友善農業變得更進步。

詹丞佐
7作者 蔡沐恩
標題 林阿姨的有機果園
內容
今天,7:30老師帶著我們前往農家,路途中,我沿路看到的是花蓮最驕傲的東西:鄉村、農地,欣賞著一片一片的農地,有著花蓮獨特的鄉村風味,讓我心情好起來。我們今天要到兩位農家的農田裡參觀還有了解。我最深刻的是種火龍果的林阿姨,她是阿美族人,相信一定是個純樸的鄉下人。
林阿姨的農田很特別,她的農田是草生栽培的所以生態環境非常豐富,有蚯蚓、鳥、昆蟲、蜜蜂還有螢火蟲,聽阿姨說在她那可以看到黃蜂、虎頭蜂還有野蜂,1朵花上大概會有100百多隻,螢火蟲在夏天也會出現,我聽到這裡時很驚訝:這裡的生態也太好了吧!原來林阿姨不會做驅趕昆蟲的動作,她說我們需要有個生存的環境,昆蟲、動物也要這樣子貢生不是很好嗎?林阿姨重的火龍果會套上網子,但是她也會留些火龍果不套網子給小鳥吃,她說只要換個想法就好了:「很多人不喜歡小鳥還有昆蟲來,所以就灑農藥,但我的想法不一樣,只是幾顆火龍果,小鳥們也要吃飯啊,我留幾棵給它們也不會虧。」我很佩服這位林阿姨,她脫離偏見,換成自己的想法讓他的農田融入生態。
在討論銷售的時候林阿姨強調什麼季節吃甚麼蔬菜、水果,不要再不適合的時節吃不適合的東西,這樣不斷大地會錯亂掉,動物也會錯亂掉,對人也不好,更重要的是作物需要輪流休息,不然那片地就永遠種不出什麼東西了。林阿姨的火龍果有與農會、好市集合作,他們給錢的制度是賣多給多、賣少給少,如果產品有問題的話就會下架。現在的好市集大部分都是老人而年輕人較少,老人大部分都是為了養生,所以會去買有機產品,所以好市集跟以前的人數量差的有點多。
阿姨的認知讓我感到驚訝,原來種田還可以這樣種,雖然收入不多,但是是對大自然最好的耕種方式,阿姨家前面也是草皮,可見阿姨對大自然是多的重視,如果有機會,我希望可以多跟她討教一些關於友善農業的事!

蔡沐恩
6作者 蔡沐恩
標題 農業與農藥
內容
以前認為小論文是很簡單的東西,但是自己真的在做研究之後就覺得小論文沒有認真是做不來的。我們的主題是友善農業,前幾天也有去農糧署拜訪,叔叔講到了許多種友善田地的人的困難,也講到了友善農業的好處,而我最深刻的是農藥,大部分撒的農藥是為了除草,有些人認為撒一點點還好,但是這樣一直撒一直撒,就會撒的太習慣,久而久之,這片農田就不能用了。
小時候認為做友善農業很容易,但是真的深入去了解後,才發現做友善農業的人需要投入很大的功夫,像是其他人用除草劑,而他們得撥出時間來除草、其他人撒農藥來趕小鳥、昆蟲,他們得要製作稻草人等來驅趕。所以做友善農業的人需要克服很多困難。而友善跟有機也有不同:友善是指需要維護水土資源、在耕作時不能用農藥等方式殺害動物、不使用化肥等合成化學物質、基改生物與產品。而有機是指不能使用化學農藥、化肥、基改產品製劑、產品不能檢驗出有禁止使用物質的殘留,所以如果附近噴灑農藥然後沾到的話也是不能。
近幾年友善和有機越來越被大家重視,但是花蓮友善農業在可耕農地裡只有佔4%,只有4%的友善農業面積,所以代表還有很多人在使用農藥來種田或除草,而叔叔說農糧署會慢慢禁止使用農藥,如果一下子全部都禁止,一定會造成農民的不滿。
我很佩服農民與農糧署的叔叔和阿姨能夠把許多遇到的問題盡全力去想辦法解決,而這些問題很有可能牽扯到地球的未來,全在於一念之間:要不要解決這個問題,幸好他們決定解決了,而我們也需要慢慢地重視這些事情,珍惜現在還有的東西

蔡沐恩
5作者 林恩瑀
標題 草生栽培火龍果
內容
今天,我們去南華一位實施草生栽培的林阿姨家,他們的主要農作物是火龍果。林阿姨主張與動物共存,包括蟲也是。聽林阿姨說,他們那裏有很多昆蟲和動物,但是,林阿姨並不會去傷害他們,反而放任那些鳥去吃它辛苦種植的火龍果,當下我並不了解為什麼要那麼做,聽了林阿姨解釋才發現,其實林阿姨真的是一位非常善良的農人呢!林阿姨覺得,她要與這些大自然的生物共存,那些動物吃他的果子,都會有回報,小鳥在那裏排泄的時候,可能又飛去偷吃別人的作物,所以會有一些林阿姨本生沒有種的蔬果,聽說,有一次還帶了番茄,有時候也會帶蔬菜的種子回來 ,所以,他們那裏的道路,雖然看起來都是草,可是那些其實是野菜呢。
林阿姨也有提到,她說很多噴灑農藥的人都只是為了賺錢,才去從農,其實,他有一個名詞叫做「經濟作物」,基本上,經濟作物不是甚麼好東西,那些農人會為了利潤,使用農藥和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可是,土壤酸化的話,種出來的作物,基本上也會汙染,還噴灑了農藥,像梨山的高麗菜就是一個例子。許多人在夏天時都想吃高麗菜,那些所謂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民們就會在梨山下面開始種高麗菜,可是,台灣夏天實在太熱了,高麗菜基本上長不太出來,那些農人們就會想盡辦法,不論是用化肥、農藥之類的東西,一定會想辦法讓這些高麗菜長出來 好讓他們賺錢,可是,梨山下面有一座水庫,叫德基水庫,是中部地區的重要水庫,要是中部的人們喝了那些水,不就已經危害到人們了嗎?哪一天,說不定他自己也有可能喝到他自己「做出來」的水,使用了這些東西,最後害到的還不是人類自己!
今天在林阿姨那裏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有些東西,真的要自己實際去了才會知道,大熱天的,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蔬果,一定要好好珍惜,林阿姨也說,他幾乎每天都要被蜜蜂叮上5、6包,真的很辛苦!
這些小農們也是非常盡力的做到友善農業,有些甚至已經可以說是有機農業了,可是,有些人也會去惡意破壞林阿姨的田地,摘個果子就走了,實在是很沒有品德,以後,我們看到蔬果,都一定要好好謝謝這些農民,因為有了他們辛苦的付出,我們每天才能吃得很飽。

林恩瑀
4作者 詹丞佐
標題 志學東華新世紀的美麗農場
內容
今天氣很好,老師載著我們前往友善耕種小農住的地方, 並且跟這些小農做訪問。
第一個來到的是位於志學東華新世紀陳叔叔的農場,他的地好大一片,整理起來應該要花費很多人力以及時間的,所以裡面種了四五十種的蔬菜水果,每一樣都只有種一兩分地,他們使用的銷售方法是,以多樣性為主,一個月只出80箱蔬菜水果, 如果客人他們向陳叔叔訂菜,一次就是一個月的量,裡面會有蔬菜水果。
陳叔叔的農場是做有機農業的, 所以種的東西當然也是有機的, 我們在訪問陳叔叔的時候他說舊一代的農業與新一代的農業就像新舊時代的交替。
在訪問的過程中陳叔叔有提到,他們的農場是用一種叫做輪種方法在運行的, 這樣的種植方法有什麼好處呢? 我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樣一個叫做輪種的方法, 有可以幫助農田回復原有肥沃的型態的好處。
跟叔叔說他常與跟他買菜的人們談一件事, 他們不應該要求農民種這個時候不該有的農作物, 這麼一來生態會被混亂,昆蟲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是哪個季節,應該是他們配合銷售端的供應來買菜, 這樣既可以保護土壤, 又可以練習廚藝,這樣雙贏不是很棒嗎。
透過這次的訪問,我學到了很多有關有機農業的事,也學會了與昆蟲和其他在這個土地上生活的生物共存的好處。

詹丞佐
3作者 蔡沐恩
標題 友善農業
內容
看完了友善農業的書與資料,我了解到了友善農業的辛苦與困難。我看的書的名字叫「超人氣農特產就要這樣賣!」這是在日本的小農寫的書,這位小農的商品從頭到尾都由自己與家人共同完成,沒有依靠加工場等。風來(農園)的加工食品是由他的太太完成的,也會製作蔬菜組合在網路上販售,每樣商品獲得客人的喜愛。風來在日本是最小的農園,雖然農地小,但只要運用智慧,就可以在每個季節都受或滿滿。
這位源桑(小農綽號)每天都有完整的規劃,像是什麼時候下田、什麼時候搭配合都有一個規律。有些農家會選擇貸款,相對的也會有還債的壓力,但如果是用較小的農田不需要貸款,也不會太操勞。
有時會後農家會應為產品賣不出去而感到困擾,這時可以試試舉辦教學課程或搭配組合,這是有些農家想不到的事。如果不想在加工的方面多花錢,可以試著加工在農閒期製作或者讓家人嘗試就可以省下一筆費用。
他們農田裡的肥料是向附近畜牧場的雞糞之類的不需要花到錢,也不會造成汙染,損害大地。
近年來,各國不斷提倡有機的農業,也有許多有機農業的農民創出了有機創意,如果我們在現在與未來還是不斷的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這片土地很快就不能耕種了,希望農民們不要再因為一時的糊塗,而傷害了這片大地!

蔡沐恩
2作者 陳嘉旭
標題 讀農業教授教你種出安心有機餐桌一書的心得
內容
本書主要在講在自家庭園自給自足,地小,比較好管理。從爬藤到葡萄,各種蔬果都有,每種蔬果的生展方式、環境、需求都不一樣,方法也不一樣。我最有興趣的是有機的肥料。「微生物資材」一詞在以前我都沒聽過,原來微生物對土地的養分非常重要,農藥則會殺死微生物,有點像揠苗助長,硬性提供養分,長期下來對土地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微生物則順應土地,自然的產出養分。友善耕作使用的堆肥還是要以植物性的(例如落葉、腐土、稻草等)為佳,只有利用這些植物性的有機堆肥所種出來的農作才是值得人安心的農產品。
我認為書中的內容是由一般人對友善農業的知識的延伸。我們知道友善農業不撒化學藥劑,但要用甚麼替代呢?微生物是個好東西,千百萬年前,沒有農藥和肥料這種東西,微生物就派上用場了!農藥、肥料也是近100年來的發明,比起微生物的歷史,真的是天差地遠啊!

陳嘉旭
1作者 林恩瑀
標題 友善農業Go!
內容
台灣的農業發展在大家一起努力下,漸漸地改善,雖然還是有農民使用農藥,但是這幾年,政府努力推廣友善農業以及有機農業,就是為了保護大自然、土地和水源的乾淨,同時也保護人民不吃到農藥的有毒物質,所以在這幾年之中,不使用農藥的農民持續增加了。而在問卷的訪談中,許多民眾都是因為健康,知道有機農業不會使用農藥才買的,這也就代表說近幾年有機農業可能會非常盛行。
另外,暑假時間,我們讀了人造恐慌-擊破謠言和謬誤這本書,書裏頭告訴大家,真正的基改食品與有機農業。書中有提到其實在日治時期前,台灣的農業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農藥,直到後來日本引進了農業給農民後,才會開始一連串的食安風暴,倘若當時日本沒有引進農藥,但台灣到最後還是會因為科技的關係,而接觸到這種會影響人類健康的肥料,這是目前台灣需要面臨的問題,因為目前使用農藥的農民依舊很多,而要如何改變這些問題,就要大家一起來提倡環境保育與健康安心的食用環境了。
因為做這些研究,讓我知道如何選購有機的食品,也讓我充分的了解如何分辨有機標章。最近的癌症率也愈來愈高,就是因為我們接觸到太多的化學物質,這其中可能就是因為吃了有化學肥料或基因改造或農藥的食物,而且,生病的可不只有我們,還有土地,要是有一天土地都不能耕作了,害到的只是我們自己!如何讓環境永續使用,發展永續農業就在從友善農業開始!因此友善農業可不是跟我們完全沒有關係,食物和我們是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靠著食物生存,可不是讓食物危害到我們的生命,為了我們以後的生命,友善農業一定要持續推廣下去!直達最終目標的全面有機農業!

林恩瑀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立志做小」的農夫CEO
作者 陳禮龍
出版社 遠流
簡介(摘要)
本書作者曾經是科技業總經理的陳禮龍說:「做什麼,就要像什麼!」他的目標不僅是透過有機耕作恢復大地生機,將農藥島淨化為生態島,還要以「善」的循環,來幫助「綠」的永續。如此一體共生、生生不息,致力讓有機小農經營模式複製到每個地區,逐步點亮台灣,點亮世界。
有機小農的經營之道,必須要有獨特的小農思維。作者所經營的「頤禾園有機農園」,是台灣第一個有SOP、經由MOA認證的有機小農場,也是一個融入美學、文化、環境教育與觀光的新興休閒、體驗、教學示範型農園。
有別於慣性農法,有機耕作既是充滿著科學方法,又回到最原始的與大地共生息。
導讀
我發現作者不是隱居務農,而是將他在科技業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在有機農場的創新創業。他以本身的網路專業,結合網路科技與有機農業,建構農場無線網路,不僅方便田地現場資訊及時上傳,也可網路遠端監控農田。另外,消費者可利用網路,透過雲端下單及便利的繳款機制,完成購買。
他從「善」出發,以善做「綠」,敬天順時,師法自然,推行生產、生態、生活的綠色產業。他更走向國際化,廣泛與國外有機農場交換心得,開辦國際有機農場體驗營,招收國外學生來農場實習,把台灣小農行銷到全世界。
雖然只是小農,他不忘善盡社會責任。「吃好米、做好事、送好鞋」,義賣自己生產的好米,義賣所得買新鞋子送給新竹五峰鄉尖石村深山裡的弱勢學童;推動「手心翻轉」計畫,幫助天主教竹東世光教養院拙茁家園收容的身心障礙兒童,自己種蔬菜,從手心向上接受幫助,轉換成手心向下播種,自食其力。歷經十年的奮鬥,如今斐然有成。陳園長不吝將他的經驗與心得寫成了這本書,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把社區有機小農的理念,散播出去。這真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
林恩瑀
4書名 向大自然學種菜!活化地力,最低程度介入的奇蹟栽培法
作者 作者: 鏡山悅子,譯者: 岩切澪, 蔣汝國
出版社 果力文化
簡介(摘要)
自然農強調不需翻土耕作、無農藥、無化肥,只要恢復土壤健康的生態系,就能種出健康作物、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這其中的奧秘,就是與自然共生,善待自然、回復自然的生命哲學。自然農主張,只要創造出一個健康平衡的土壤生態系,讓作物、蟲草、微生物在生命舞台上自然循環,土地便會恢復地力、變得更豐饒,蔬菜作物則會運用自然力與地力生長,完全不需要添加肥料和農藥等人工物——這,其實也正是創造出蘋果的奇蹟、木村秋則先生所奉行的自然栽培法。
自然農,則可說是對於當代食安、農業與環境問題的深刻反省,更是一種向大自然學習、友善環境的生命哲學。
導讀
自然農最重視的,是我們平常肉眼看不到的,地表下的土壤和根系;有了肥饒的土壤、形成健康的生態系後,作物很自然就可以生生不息,不需投入外來資材,避免人為施加於大自然的壓力,因此可將田間管理的人力降到最低程度。
本書作者從一年四季的實作經驗出發,教你創造微生物豐富的生態系、發揮土壤本來的力量;實施自然農法的田地,活用雜草覆土,形成一層厚厚的腐植質,保水性極佳,各種蟲草生命在其中豐富生長,有如一個隨時節變換的生命舞台,稻米、蔬果都能順利生長,為生活與心靈帶來豐美的收穫。
詹丞佐
3書名 人造恐慌:擊破謠言和謬誤,告訴你真實的「基改食品」與「有機農業」!
作者 作者: J.M.穆萊特,譯者: 葉淑吟
出版社 方舟文化
簡介(摘要)
飲食和健康其實都是人類最基本的科學,食物的熟成、存放、烹飪和人體消化代謝過程,食物時時發生著質變。然而現在「餐桌上只有神話和謊言,卻沒有物理和化學?」網路和媒體不需經過食品衛生署的批准就能輕易把食物「鍍金」或「妖魔化」,我們所知道的飲食知識,有一半以上都是錯誤的。
不管是跟朋友、家人還是同事聊天,每一天都會聊到現在的食物有多麼糟糕,添加很多化學物質,引起越來越多的食物過敏。可是所有的數據卻跟事實說的相反:食物越來越安全,越多樣化,品質越來越好。Mulet 在這本書以非常輕鬆易懂的方式提出他的見解。
導讀
基因改造技術,從某些角度來看,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30多年前它已經給製藥業造成巨大的突破,帶來了全新的生物技術藥品系列,近20年來它也開始改變農作物的生產。但同時,對基改作物的謠言和毀謗不時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衆口鑠金之下,在公衆眼裏「基改作物」幾乎已成了妖魔的代名詞。這是怎麽回事?真相究竟何在?本書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什麽是基改作物,它對人體和環境的安全性,以及未來將成為世界大趨勢。相對地,「有機食品」又真的是神人級的飲食首選嗎?「有機農業」真的達成生態環保?愛土地愛地球嗎?
本書從科學、經濟、文化、生態…等全面的角度,提出真實的考據與眾多有趣實例,探討過去我們曾經誤解或未曾深思的真實飲食樣貌。對於目前市面充斥的不實傳言、誇張神話與錯誤迷思,作者以幽默風趣和生活化的筆觸,一一解答,仔細過濾目前氾濫成災的食物和飲食方式資訊,提供讀者用不同角度來思考有機農作。
蔡沐恩
2書名 農業教授教你種出安心有機餐桌:放心吃、健康活~自給自足最豐富!
作者 作者: 佐倉朗夫 ,譯者: 余明村, 高詹燦
出版社 瑞昇
簡介(摘要)
近代農業由於技術日新月異,生產效率因而突飛猛進;另一方面,由於慣性農業過度施肥與使用農藥,不僅對自然環境造成問題,對於蔬菜的營養、味道及人體健康也產生不良影響。
  
這種對近代農業的反省所提倡的「有機栽培」,因只有使用少量的肥料及不使用農藥,對於以依賴農業為生的專業農家會冒很大的風險。不過,家庭菜園的目的並非是用來做為產業的農業。其目的在於除可享受栽培的樂趣、收穫的喜悅、體驗汗流浹背的舒暢感之外,同時又可種出安心、安全的蔬菜。只需學會基本的栽培技術,就足以從事家庭菜園的「有機栽培」,這絕非難事。因此,希望家庭菜園能推動「有機栽培」。並非「因是家庭菜園才適合有機栽培」,而是同時也需探究「因是家庭菜園才可嚐到蔬菜的可口美味」。
  

導讀
在佐倉式「有機栽培」一書中,重新檢視受到傳統經驗及直覺所左右的有機農業之栽培技術,並加入新的知識見解,淺顯易懂,一般人也很容易就可學會,並致力於有機栽培。對剛開始從事家庭菜園的人們,我們建議的栽培方法當然也是「有機栽培」。依靠自然力量,就可將作物的生長活力提高到極限。
以無農藥、無化學肥料進行栽培,在有機栽培的本質上是非常重要之要件。不過,佐倉式栽培與只是無農藥、無化肥的栽培稍有不同,佐倉式認為,在自然的生態結構中需確實掌握人類的定位,並以宏觀的觀點深思熟慮乃是無比重要的事。佐倉式栽培係以依靠自然界的生態結構,恢復「本來的農業面貌」為目標。這種栽培方法就是不使用不存在於自然界的化肥及化學農藥,此事自然無庸贅言,而且還更進一步重視自然界的循環與生存於自然界的多樣化生物。
陳嘉旭
1書名 超人氣農特產就要這樣賣!─日本第一小農的創意經營術
作者 原文作者: 西田栄喜
出版社 常常生活文創
簡介(摘要)
西田栄喜和妻子返回家鄉石川縣,成立「風來」農園。這片農地只有三十公畝,是日本一般農地十分之一的大小。當時,日本尚未出現成功的小農經營案例,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西田將「風來」經營成全日本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小農事業,是全日本「農地最小,獲利最大」的第一名!
  一開始,這片農地十分貧瘠,西田從養地開始做起,堅持採用不施農藥、自然有機的「碳循環農法」,種出令人吃得安心的蔬菜。為了提升農地生產效率,西田採用「自然混植法」,從播種到採收,不同種類的作物都能「無縫接軌」,每個月都有收成,小小一片農地,每年竟可產出五十種不同類型的蔬菜!
  西田秉持著「務農只需要一把鋤頭就夠了」這樣的初衷創業,但經歷一段時間的農耕生活之後,他發現,要把農業做好,只顧著種菜是不夠的,更該思考的是如何把菜賣掉。西田從擺攤叫賣做起,透過與消費者的直接互動吸取經驗和靈感,他將食材加工成人氣商品,也將作物搭配成組合箱販售,他樂於與當地其他小農結盟,舉辦農業聚會,成功地將許多遠在車程一個小時以上之外的消費者吸引過來,不僅為自家農園帶來豐富的收益,更促進了當地的農業繁榮!
導讀
1. 本書能協助讀者深入了解小型農業從生產到銷售的一切運作,提供讀者最務實小農經營的觀念與原則。
2.作者詳細記載豐富的務農知識與方法,包括養地、自然農法、提升效率的栽培方式、延續食材產品壽命的加工方式、行銷、在地經營、群眾募資等等,提供讀者充實的小農經營知識以及必備技能。
3.作者西田榮喜創立「風來」農園,他曾擔任當地新聞社文化中心的「菜園生活講座」講師,並致力於推廣在地農業,在石川縣舉辦許多農業社群活動,諸如體驗教室、技術座談、工作坊等,書中將這些經驗做了很豐富的介紹。
林恩瑀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我們花東縱谷平原得天獨厚,土壤肥沃、水源純淨,沒有工業污染,非常適合發展友善大地的耕作方式,而且這裡的農業生態多樣又豐富,適合農委會推行的「里山倡議」,如東華大學李光中教授針對「里山倡議」五個關鍵點所提出的:保全土地健康、活用自然資源、發揚農村(或是原住民部落)傳統智慧、促進社區本位的群策群力以及活絡社群經濟。如果能結合花蓮的好山好水與在地人文,將友善農業六級產業化,並做適當合宜的管理,這樣對花蓮在地鄉親以及環境永續都是雙贏的。
我們透過拜訪農糧署東區分署、友善耕種農場、農會超市等,從農政、供給、消費三個層面來探討現行實施的狀況。
以「里山倡議」精神為本懷,施行對土地友善的耕作方式,結合農產品、農村休閒產業、在地文化體驗以及生態導覽觀光,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形成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安心健康的食品、食農教育的良好關係。只要我們找到對土地友善,找回人類跟土地環境的真正價值,這樣的努力最終一定可以獲得消費者的支持。也許每個人的力量很小,但如果大家都願意把手伸出來, 這樣可以結合更多人的力量,讓花蓮友善農業成功大進擊。
江拓霖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花蓮友善農業大進擊
以「里山倡議」精神為本懷,施行對土地友善的耕作方式,結合農產品、農村休閒產業、在地文化體驗以及生態導覽觀光,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形成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安心健康的食品、食農教育的良好關係。只要我們找到對土地友善,找回人類跟土地環境的真正價值,這樣的努力最終一定可以獲得消費者的支持。也許每個人的力量很小,但如果大家都願意把手伸出來, 這樣可以結合更多人的力量,讓花蓮友善農業成功大進擊。
江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