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

專題名稱 美麗人生

專題描述 前陣子,新聞常常報導關於戰爭的社會問題以及產生的難民,我們想找出戰爭如何發生?以及難民為什麼會想遺棄他們的國家,或許他們正追尋著他們的的美麗人生。

隊伍名稱 育庭隊

指導老師 劉厚德 劉盈孜

參賽學生 涂育慈 謝竹庭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維基百科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8B%89%E4%BC%AF%E4%B9%8B%E6%98%A5
描述 阿拉伯之春(阿拉伯語:ا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英語:Arab Spring)是西方主流媒體所稱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鎮爆發民主運動以來,阿拉伯世界一些國家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推翻本國的專制政體的行動,並樂觀地把「一個新中東即將誕生」預見為這個運動的前景,認為這個「阿拉伯之春」屬於「諳熟網際網路、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區一樣享有基本民主權利的年輕一代」。然而各穆斯林國家的命運並不相同,使得這場波及多國的民主化運動蒙上陰影。截至2016年7月,只有突尼西亞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實現民主轉型的國家。除了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趁亂局崛起,控制大片區域外,其他多個國家均陷入長期動亂和戰爭中,已經引發了歐洲移民危機,稱為阿拉伯之冬
涂育慈
9作者 維基百科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99%E5%88%A9%E4%BA%9A%E5%86%85%E6%88%98#%E4%BA%BA%E6%9D%83%E7%8A%B6%E5%86%B5
描述 敘利亞的人權狀況一直都廣泛被一些世界性組織所批評。緊急狀態法賦予該國安全部隊以極大的逮捕和監禁的權力;由於該國實行一黨制,所以不存在自由選舉;當局也曾經騷擾和關押著一些批評政府的人士;言論表達、集會和結社等公民憲法權利的活動一直被政府所嚴格控制;婦女和少數種族可能也面臨歧視性待遇。根據2010年人權觀察發布的報告,總統阿薩德自上任以來在過去十年所做的改善本國人權狀況的做法是失敗的,同時該組織聲稱敘利亞的人權狀況是世界上非常惡劣的其中一個。
謝竹庭
8作者 維基百科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99%E5%88%A9%E4%BA%9A%E5%86%85%E6%88%98
描述 支持敘利亞政府的國家
主條目:敘利亞內戰期間伊朗對敘利亞的援助和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的軍事介入
支持敘利亞政府的勢力最主要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兩者都提供軍事裝備、訓練和作戰部隊等,在政治和後勤方面參與這場戰爭。此外,俄羅斯也提供顯著的政治支持敘利亞政府也從俄羅斯得到武器,直接接受格魯烏的情報。2015年9月30日起,俄羅斯空軍開始空襲敘利亞的反政府部隊。
作為敘利亞政府的盟友,伊朗官方起初把示威運動稱為「外國勢力製造的陰謀」,後來總統內賈德於2011年10月23日表態強烈批評敘政府針對本國民眾的「殺戮和屠殺」,有報導顯示,伊朗政府提供軍事和情報援助暗中協助敘利亞政府以加強對反對派的鎮壓。俄羅斯和中國堅決反對外國干預敘利亞內部事務,中俄兩國還分別於2011年10月4日、2012年2月4日和2012年7月19日的安理會上三次否決了向敘政府施壓的決議草案。
敘利亞內戰起源於西方策動的阿拉伯之春活動和伊拉克戰爭的後續效應,敘利亞總統是親俄派,當地也有俄羅斯在中東唯一軍事基地,普京在2011年至今的過程中巧妙運用實力引導局勢,並結合伊朗與敘利亞總統天然的什葉派同盟關係,瓦解了美國歐巴馬總統原本預定對敘政府實施武力推翻的圖謀,之後事件走向國際聯合打擊IS組織,俄國因為得到當地所有反美群眾的情報支援,以相對美國少得多的空軍實力卻對IS造成關鍵重創大幅擴增中東影響力,之後促成一股混合軍隊,也就是什葉派民兵與敘政府軍為主體,伊朗軍隊派出少量精銳以志願軍名義潛入擔任骨幹,混合軍隊擔任地面推進戰鬥任務,至2017年底已經收復92%領土。殘餘IS和美國支援的叛軍被壓縮在北部靠近土耳其的邊陲地帶。
其中兩大關鍵事件是土耳其未遂政變和庫德族獨立問題,這是美國自身的戰略失誤被普京反向利用,目前北約的土耳其已經走向親俄,俄國獲取了重大戰略利益
謝竹庭
7作者 維基百科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99%E5%88%A9%E4%BA%9A%E5%86%85%E6%88%98
描述 敘利亞概況
1963年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伊拉克成功奪權後,同年3月8日復興黨也很快通過軍事政變掌握了敘利亞的政權。儘管國內的權力發生了改變,但是復興黨通過「1966年行動」 和「1970年敘利亞校正革命」,使該黨成為敘利亞唯一的執政黨,敘利亞議會裡不存在多黨選舉。
1970年時任國防部長的哈菲茲·阿薩德通過軍事政變上台,此後直到2000年去世他統治的這30年裡,他一直禁止任何反對黨(後來有許多新建的黨派被當局宣布是非法組織)或非執政黨候選人參與任何選舉活動。哈菲茲死後,其未到法定總統年齡的兒子巴沙爾·阿薩德通過修改憲法繼任為總統,到2011年已統治11年。巴沙爾會講英語和法語,並有一位英國出生的妻子(阿斯瑪·阿薩德),2000年1月有過一次關於政治和社會方面重要改革內容的「大馬士革之春」的辯論,他被人認為具有迫切的改革願望。
敘利亞自從1962年就一直處於緊急狀態法的管理之下,這項法令禁止群眾集會和組織運動;當局也有權盤問任何人,並監督私人通訊和審查媒體。因此該法導致敘利亞公民大部分的憲法權利事實上的缺失。敘利亞政府以與以色列交戰來為緊急狀態法的實施進行辯護。

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與他的弟弟里法特·阿薩德在一起,兩人是哈馬大屠殺事件的主謀。
1976年開始的伊斯蘭勢力叛亂持續了六年,1982年2月發生在西部城市哈馬的哈馬大屠殺成為這些事件的一個高潮:哈菲茲·阿薩德將叛亂歸因於是哈馬的穆斯林兄弟會發動的,對哈馬的遜尼派穆斯林實施了焦土政策,派出軍事力量進行了鎮壓,導致一萬多人到3.8萬人被殺。
2004年東北城市卡米什利的庫德人發動了反政府的暴亂。暴亂開始於一場混亂的足球賽,當時一些人揮舞著庫德旗幟,後來比賽演變為一場政治衝突。此後數月,敘利亞警察與當地的庫德人和阿拉伯部落之間爆發了激烈的對峙和衝突,造成至少30人死亡,有人宣稱死亡數字是100人。
巴沙爾·阿薩德家族屬於阿拉維派教徒(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支派)。阿拉維派僅占敘利亞總人口約6%至12%。不過阿拉維派人士控制著該國的安全部隊,敘利亞政府也一直完全依靠著阿拉維派控制的軍隊來打擊反對政府的人:巴沙爾的弟弟馬赫爾·阿薩德領導著該國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和第四裝甲部隊,巴沙爾的姐夫阿瑟夫·沙烏卡特(巴沙爾的姐姐布舒拉·阿薩德的丈夫)是軍隊的副總參謀長。這使得遜尼派民眾對此產生了深深的怨恨。作為該國少數種族的庫德人也對此產生了許多抱怨和抗議事件。
此外,嚴重的貪腐現象和失業問題,也是敘利亞民眾不滿政府的主要原因。]有關研究數據顯示:2002年敘利亞15到24歲之間的年青人的失業率占全國總失業人口的77%,2005年年青人占本國人口的25.4%,年青人的失業率(25%)是成人失業率(4%)的6倍,雖然中東國家年青人的失業率普遍比較高,不過中東國家年青人的失業率平均只是成人失業率的3.3倍,全球平均數字是3.5倍
謝竹庭
6作者 上報
來源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7769
描述 勢力分布圖
涂育慈
5作者 風傳煤
來源 敘利亞內戰最後一役》反抗軍炸毀橋樑、挖掘壕溝備戰 伊德利卜省300萬人恐慘遭血洗
描述 政府軍與俄國軍隊近幾個月開始加大對伊省的轟炸力度,住宅區、救災單位、醫院在狂轟濫炸下已不堪負荷,醫療服務無法應付大規模死傷情況。此外農田損失慘重,導致糧食供給出現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發出警告,伊省內居民營養不良的情況日益嚴重,有多達160萬人仰賴糧食援助。
聯合國(UN)官員預估,最終戰事爆發的話,將迫使約80萬平民流離失所,逃往敘土邊境。《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分析,土耳其當局或將在此壓力下開放難民入境,也可能堅持封鎖入境管道,讓難民在邊境口紮營,畢竟土耳其境內已收容350萬來自敘利亞的難民,難再撥出空間容納更多人。
涂育慈
4作者 維基百科
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415001156-260408
描述 敘利亞內戰本是宗教和意識形態對立的兩方,逐漸成了權力之爭,但真正讓敘利亞內戰更加複雜且難以收尾的,卻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崛起。從伊拉克到敘利亞,讓這個古老國度出現了「三強鼎立」的局面:政府軍與反對派廝殺、政府與反對派又分別打擊伊斯蘭國、伊斯蘭國帶入眾多「不定時炸彈」的聖戰士和極端條款,介入外國勢力在幫忙剿滅伊斯蘭國同時,依然呈現支持政府或反對派的對立局面,極為複雜的排列組合,最終讓大批平民身受其害。
謝竹庭
3作者 維基百科
來源 https://www.storm.mg/article/136843
描述 利亞內戰進入第6年,境內660萬人流離失所,逃往國外的敘利亞難民超過400萬人,兒童佔受影響人口的一半,數百萬失學兒童待在廢墟與難民營裡度過童年。逃往國外的敘利亞難民處境悲慘,溫飽困難,毫無尊嚴,沒有希望的未來讓越來越多絕望的敘利亞難民兒童與青少年選擇走上自殺一途。
黎巴嫩北部大城的黎波里(Tripoli)的臨時難民營裡,12歲的敘利亞少女考菈(Khowla)的五官精緻,擁有蜜色肌膚與深褐色眼眸,身上穿著最愛的黑白條紋洋裝,但年紀輕輕的她曾試圖自殺。今年2月,她吞下難民營裡的老鼠藥,考菈的母親莎娜回到帳篷,發現考菈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並嘔吐,考菈待在加護病房18天才撿回一命。
莎娜問考菈為何要自殺,考菈說:「媽媽,我們家有7個人,妳拚命工作來餵飽我們,但妳養不起我們。我死了,妳就可以少養一個人。」
謝竹庭
2作者 中央社
來源 http://info.hibarn.com/2014/04/12/懶人包敘利亞為何內戰/
描述 2011年年初的「阿拉伯之春」撼動突尼西亞和埃及政權,敘利亞人也發動遊行要求民主改革,最終卻演變成內戰。
根據聯合國統計,敘利亞自2011年3月爆發衝突以來,除了200萬難民跨境逃難,境內還有650萬人流離失所,更有超過13萬人喪生。
2013年屢傳化學武器攻擊事件,震撼國際社會。
我們注意到,敘利亞內戰是屬於 阿拉伯之春的一環,在這一連串的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革命活動之中,許多國家的政權紛紛發生變更甚至更替。
基本上來說,阿拉伯之春象徵著對反專制的要求,它的理念是民主與選舉。
涂育慈
1作者 維基百科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99%E5%88%A9%E4%BA%9A%E5%86%85%E6%88%98
描述 === 各國敘利亞難民人數整理 ===
{| class="wikitable"
|土耳其
|2,715,789人已申請(3.2016)
|保加利亞
|17,089人已申請 (12.2015)
|-
|黎巴嫩
|境內約1,500,000人1,067,785人已申請(12.2015)
|亞美尼亞
|約17,000人 (7.2015)
|-
|約旦
|境內約1,265,000人639,204人已申請(11.2015)
|比利時
|14,850人已申請 (12.2015)
|-
|德國
|境內約484,000
218,816人已申請 (12.2015)
|瑞士
|11,974人已申請 (12.2015)
|-
|希臘
|境內約480,000 (3.2016)
5,129人已申請(12.2015)
|挪威
|11,246人已申請 (12.2015)
|-
|沙烏地阿拉伯
|約420,000人非法居留 (2015)
|法國
|10,281人已申請 (12.2015)
|-
|馬其頓
|境內約400,000
2,109人已申請 (12.2015)
|巴西
|9,000人獲承認
2,097人已安置(11.2015)
|-
|塞爾維亞
|313,035人已申請 (12.2015)
|英國
|8,792人已申請 (12.2015)
5,102人已安置 (2015)
|-
|伊拉克/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
|約239,000人於伊拉克庫爾德斯坦
約6,000人於其餘伊拉克境內
245,543人已申請(3.2015)
|西班牙
|8,365人已申請 (12.2015)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約242,000人非法居留 (2015)
|俄羅斯
|約5,000人 (2015)
|-
|科威特
|155,000人非法居留(6.2015)
|馬來西亞
|約5,000人 (8.2015)
|-
|埃及
|118,512人已申請
|澳洲
|約4,500人 (2015)
|-
|瑞典
|105,889人已申請 (12.2015) 
|突尼西亞
|約4,000人 (9.2015)
|-
|匈牙利
|72,004人已申請 (12.2015) 
|巴林
|約3,500人 (6.2015)
|-
|克羅埃西亞
|境內約55,000人 (9.2015)
365人已申請 (12.2015)
|賽普勒斯
|3,185人已申請 (12.2015)
|-
|阿爾及利亞
|境內約43,000人 
5,721人已申請 (11.2015)
|美國
|3,097人已安置
|-
|加拿大
|42,886人已申請
28,910人獲承認
26,213人已安置
|蒙特內哥羅
|2,975人已申請 (12.2015)
|-
|卡塔尔
|約40,000人非法居留
42人已申請 (2015)
|羅馬尼亞
|2,470人已申請 (12.2015)
|-
|奧地利
|34,154人已申請 (12.2015)
|義大利
|2,451人已申請 (12.2015)
|-
|荷蘭
|29,813人已申請 (12.2015) 
|馬爾他
|1,222人已申請 (12.2015)
|-
|利比亞
|26,672人已申請 (12.2015)
|芬蘭
|1,127人已申請 (12.2015)
|-
|丹麥
|17,913人已申請 (12.2015)
|加薩走廊
|約1,000人 (12.2013)
|}
謝竹庭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無家可歸
說明
由於美軍和俄軍的無差別轟炸,造成許多人民的家甚至生命都在一夕之間全化為烏有。有些孩子一出生就只知道「戰爭」和「活下去」,整個童年只能在廢虛中度過.....
涂育慈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敘利亞難民的心裡狀況
說明
如圖,你看到的是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戰爭剝奪他的快樂的童年。
謝竹庭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敘利亞人民 示威抗議行動
說明
敘利亞人民的示威行動,據說當時有人直接把一桶汽油倒在自己身上然後點火自燃,想藉此行為表達心中憤怒。
涂育慈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空襲中的孩子
說明
如圖,他就是當年在空襲中幸存下來的孩子。
當時的他大概才一歲上下,但他即使受了傷卻不哭鬧,反而安安靜靜地等待救護人員們。
或許大家好奇他是如何那麼乖巧的,誰教的?
我想是「戰爭」教的。戰爭對他的影響絕非我們能想像。
涂育慈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敘利亞內戰原因
說明
因阿拉伯之春慢慢地傳到敘利亞,以及政府的專制統治,使人民們心身不滿...,而後上街遊行抗議之,後又遭到武力鎮壓......內戰爆發
涂育慈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涂育慈
標題 沒有權力制衡機制的獨裁者政府,帶給其人民及世界的只有不幸與災難。
內容
獨裁真的好嗎?其實不盡然!
來說說一個例子,為甚麼會爆發敘利亞內戰?不就是政府的貪汙,讓人民心中不滿,累積久了,不就變成了戰爭的導火線!
我認為不管是政府還是反抗兵,他們都有錯!就因為他們引發的戰爭,毀掉了多少的家庭,多少個孩子的童年,我覺得這是最可恥的!

涂育慈
9作者 涂育慈
標題 該怎麼幫助他們
內容
你覺得該怎麼幫助那些敘利亞難民,想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的想法是捐款給有影響力的組織,並且深入了解這件事,然後去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
這並不只是他們的事,我覺得能幫多少就幫多少!

涂育慈
8作者 涂育慈
標題 做小論文的心得感想
內容
透過了這次小論文,我接觸到了平常我們不大會知道的事,也接觸到了人心的黑暗面!
戰爭,為甚麼一直都不停止;戰爭,為甚麼都那麼無情,也許這就是人心吧。
現在我所希望的應該是一方能收手,而不是打到沒完沒了!

涂育慈
7作者 涂育慈
標題 查資料的心得感想
內容
當時在找資料要用的照片時,看到了許多辛酸的照片,當下除了難過還是難過!受傷的那些小孩,真的很勇敢,被戰火波及到,卻不哭不鬧!
換作是我,我大概會一直鬧一直鬧,有時真的會很佩服他們能生活在那哩!

涂育慈
6作者 謝竹庭
標題 難民們是真的想要離開家鄉嗎
內容
當時在做提問單時,我們問了這個問題,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是逼迫的,不過我認為是她們自願的!
如果是你,你會想住在發生戰爭的地方嗎?
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想住在那哩,那為甚麼是逼迫的呢?

謝竹庭
5作者 謝竹庭
標題 我們無時不刻都被攻擊…,炸彈、火箭、戰機…,那些槍砲就像雨一樣落在我們身上
內容
在做小論文的資料時,我看到了一段很悲傷的話:「我們無時不刻都被攻擊…,炸彈、火箭、戰機…,那些槍砲就像雨一樣落在我們身上」
看到這段話時,心裡真的很難過,如果沒有這場內戰的話,也許大家都可以快快樂樂的生活;如果沒有這場內戰的話,也許就沒多人無辜死掉!

謝竹庭
4作者 謝竹庭
標題 內戰打不完的其中一個原因
內容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其中,操控他們的是美國及俄羅斯,支持反對派的是美國,支持政府的是俄羅斯,他們都提供很大的金錢讓他們能買很多戰爭必需品,所以導致這個內戰都打不完。

謝竹庭
3作者 謝竹庭
標題 你覺得敘利亞內戰該使用暴力嗎?
內容
剛做小論文時,我們有在問卷上問過一個問題,「你覺得使用暴力是好的嗎?」,這沒有誰對誰錯,畢竟這個問題有好有壞,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絕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支持使用暴力,但如果你是那些難民、政府,你大概會覺得這是必須的,畢竟他們都有彼此想說的話!
如果是你,你的答案會是甚麼?

謝竹庭
2作者 涂育慈
標題 戰爭,必要嗎? 戰爭中,誰對誰錯?
內容
我們在問卷中有問一題「戰爭必要嗎?」,有絕大多數人都回答「沒必要」,但也有少數人說「有必要」,而我個人則是有一個中立的想法,我認為回答「沒必要」的人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至於回答「有必要」的人則是站在政府的方向去想。由於我們都只是旁觀者所以多數人都認為沒必要。
至於對或錯,我想,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會有不同的對錯想法,有時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傾聽雙方的說詞,你會認為雙方都是對的又或者認為雙方都是錯的,所以誰對誰錯?這以經沒有對錯了。

涂育慈
1作者 謝竹庭
標題 關於敘利亞內戰與難民的感想
內容
做了這個有關敘利亞內戰的小論文,我覺得裡面最可憐的人是那些小孩,明明他們還那麼小,就要接受失去家鄉、失去家庭,甚至失去本來該有的快樂童年!
他們明明是小孩,卻要被迫接受「長大」這件事,小小年紀就要拿著武器保護家人,這本該不是他們的義務!
做這些資料時,有時候越看越捨不得,5歲的我跟5歲的他們截然不同,一個是擁有快樂的生活,一個是活在不知道明天會不會活下來的生活,明明都住在地球我們卻看見不同的世界!說真的,真的很心疼他們…
為甚麼要這樣無情的打仗?為甚麼不能好好談談?我的心裡也有很多OS
也許,當人忍無可忍時,會用暴力解決問題,但他們有沒有想這樣會使很多人會離開這世界,如果是你,你覺得這樣值得嗎?
希望他們戰爭能結束,真的很不希望又有人因為內戰的關係而逝世!

謝竹庭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
作者 薩瑪‧雅茲別克
出版社 遠足文化
簡介(摘要)
一個流亡巴黎的敘利亞作家、記者薩瑪•雅茲別克,在故鄉的民主革命爆發流血衝突後,三度偷渡回國,以自己的眼見證,並以無比的勇氣,深入死亡之地,以外國記者無法關照的角度寫下第一手報導,保存戰火中的人民紀實。
  雅茲別克不是媒體中常見的逃出之人,而是「翻回家鄉」,打撈、撿拾故事碎片的人。她回到敘利亞蒐集身陷內戰的人民證詞。
  
  我們可能以為自己知道敘利亞是怎麼一回事,畢竟看過新聞,知道那裡從2011年起就在打仗,不過他們過的生活實際上是這樣的:
  「墓地開始與活人並存,如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跟商店、房屋間的巷弄一樣。」
  
  「現在是齋戒月,這裡的居民希望一天之中能吃東西的時間來臨前,家人的頭還沒斷,父親不需要從大砲或桶裝炸彈造成的廢墟中拖出孩子的屍體。」
  
  「此地日日被轟炸兩年半之後,最明顯的改變是人們改變了與天空的新關係,三句不離天空。每個人出門前,一定先仰望天空,或是先爬到屋頂研究天空,看看下一次炸彈會從藍空哪個方向過來。」
  
  在《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一書中,她完整呈現了敘利亞當前的惡劣現實。她記述了第一場民主活動、敘利亞自由軍,敘利亞最初只是從事民主和平抗議,卻演變為失控的難戰,動盪中,ISIS趁機崛起,人民在苦難之中試圖生存。在不止歇的大屠殺中,看到了政府軍用桶裝炸彈轟炸自己的人民,極端團體殘虐百姓;在艱難又殘酷的處境中,她也見到人性的光輝:人們如何在狙擊手的注視下,互相掩護生活、有原則的政府軍士兵如何反抗上司泯滅人性的命令,寧死不屈……
  
  雅茲別克記錄了受困在敘利亞內戰裡的人民,在不間斷的空襲、地面攻擊中,如何不屈不撓奮力地活下去,並寫下敘利亞人血與淚的證詞與目擊者的紀錄。
導讀
  作者薩瑪・雅茲別克,出身於與總統阿薩德相同的伊斯蘭阿拉維派,由於參與反政府抗議,被保守人士視為叛徒而逃往巴黎;因止不住對家鄉的掛念,於二○一二到二○一三年間冒生命危險「三進三出」,穿越邊境回到敘利亞。但在以遜尼派為主的敘利亞,她不得不隱藏她的阿拉維身分,避免被極端分子視為政權同謀。
  在這片她熟悉的土地上,人們不再以「敘利亞人」來認可彼此,取而代之的是狹隘的教派身份。同時,也出現愈來愈多的蒙面外國戰士,持槍決定本地人的生死。原本只是要求更多公民權利的抗議,淪為周邊大國和武裝組織較勁的場所。
  究竟是誰和誰,參與在敘利亞混亂的戰火中?這些外來的個人、組織與國家,如同尖刀,插入敘利亞的心臟。
  當阿拉伯之春也擴散到了敘利亞時,作為阿拉伯大國之一,阿薩德家族已經專制統治敘利亞長達四十年的時間。二○一一年三月開始爆發抗議時,不少人預料二○○○年繼承父業的小阿薩德(Basar Assad)會如同其他的阿拉伯獨裁者般,走入歷史。
  然而,不同於其他也受到阿拉伯之春席捲的國家,掌權的小阿薩德正值壯年,敘利亞政府回應的手段更為強硬。
       *再多刀也插不死敘利亞人的堅強
   然而,在作者回到敘利亞期間,與在戰火中結交的朋友住在一起,探訪並記錄努力推動公民教育、女性識字等權利的敘利亞人。他們在生存之外,更努力改善敘利亞社會。比起冰冷的統計數字與戰爭的鐵血殘酷,敘利亞人堅強的生命韌性,顯得格外珍貴與令人動容。
  半年多前,我遇到來台演講的兩位大馬士革的年輕人,他們在自己的家鄉舉辦工作坊,教育因戰爭失學的年輕人。他們堅信,戰爭有一天會結束,而他們必須為重建做好準備。一如作者在遊走敘利亞各處所關注的公民運動與組織,在最慘烈的狀況下,也不放棄公民社會的理想。本書描述了許多的生命經驗與個人故事,撥開那一把又一把交錯插入敘利亞心臟的尖刀,在心臟深處,仍可以看到那些渺小卻堅強的希望。
謝竹庭
4書名 敘利亞戰爭:美國從不公開的中東地緣博奕與野心
作者 作者:史蒂芬.高望斯 原文作者:Stephen Gowans 譯者:黃開
出版社 大寫出版
簡介(摘要)
2011年春天,阿拉伯世界因為多起動亂劇變而地動山搖。這場大狂熱後來演變成如今為世人所知的「阿拉伯之春」。
那年三月敘利亞也發生暴動,並且迅速激化為內部叛亂。華盛頓方面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呼籲其阿拉伯宿敵巴沙爾.阿薩德下台謝罪。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告阿薩德政權已失去合法性,官方則將他形塑成殘暴的獨裁者,同時支持推翻阿薩德的一切反抗行動,在整個西方世界眼中,這彷彿是幅唾棄暴政、擁護民主的場景。
然而,事實的全貌並非如此,也遠非如此。其實這場戰爭早就開始了……
導讀
其實這不是美國第一次處心積慮去除以阿薩德為首的復興黨政府,自1963年哈菲茲‧阿薩德當政以來,美國便持續在明裡暗裡支持以穆斯林兄弟會為首的敘利亞反抗勢力。這是因為復興黨政府始終奉行阿拉伯民族主義──企圖團結全球4億阿拉伯人,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人國家,並且不受外來勢力,尤其是前殖民地和美國統治的影響。這些主張,完全牴觸了以重商利益為導向的美國外交政策,美國向來企圖建立全球優先地位,並促進美國金融業、投資者和企業的利益。
阿薩德不是唯一支持阿拉伯民族主義的中東國家領導人,過去還包括了埃及的伽馬爾‧阿卜杜勒‧納賽爾、伊拉克的薩達姆‧海珊、利比亞的卡扎菲。為了消滅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勢力,美國針對這些國家展開長時間的戰爭,甚至不惜與手段暴虐的政治伊斯蘭教結盟(例如前所述的穆斯林兄弟會)。
到了2011年,這些國家裡面只剩下敘利亞仍支持阿拉伯民族主義……
謝竹庭
3書名 私運書的人︰敘利亞戰地祕密圖書館紀事
作者 原文作者: Delphine Minoui 譯者: 許淳涵
出版社 商周出版
簡介(摘要)
如果你厭倦了戰爭的故事、正義的吶喊,
如果你以為追求自由必須向暴君開槍,
請看看這群戰地青年如何以閱讀織起希望,
以書捍衛身而為人的尊嚴。
書,不會稱霸統御;它伸手給予。
書,不宰割,它綻放。
導讀
她看著一張從敘利亞的恐怖地獄流出來的照片,畫面中不見血跡與彈痕。兩個男子側面而立,被整面書牆包圍。一人俯首看書,一人上下打量著架上的書……在這座深陷囹圄的城市,頭上隨時有炸彈掉下來,為什麼他們還顧得及看書?
二〇一五年,作者米努依無意間在臉書專頁「敘利亞的人們」(Humans of Syria)看見上述這張照片。好奇心驅使下,她發現這張照片拍攝於敘利亞達拉雅(Daraya)的地下公共圖書館。她透過網路認識了那群為達拉雅圖書館努力,並從中得到精神支持和閱讀快樂的當地青年。他們是造就這座圖書館的志工,冒著無預警轟炸的危險,在大街小巷的斷垣殘壁中蒐集遺留的書籍,運輸至地下圖書館集中保存。有了圖書館,達拉雅市民便能在閱讀以及圖書館辦的講座、英文課、政治思想討論座談中探尋自我價值、追求不受權威箝制的自由所涵蓋的意義與如何達成的進路,並在閱讀與交談的時光中,感受被戰爭剝奪殆盡的活著的快樂。
每當人們發掘了字裡行間的寶藏而露出一抹微笑,那都是面對戰爭混亂的渺小勝利。故事主角之一赫勒墩說︰「戰爭太變態了,它會讓人徹底改變,殺掉所有情感、所有煎熬、所有畏懼。當我們打仗時,我們看世界的方式也變了。看書很好玩,它讓我們保有生活的意識。若問我們看書要做什麼,我們看書,首先是想還能當個人。」
他們讀伊斯蘭政治、阿拉伯詩歌和心理學;最受歡迎的書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因為它談的是他們所仰望的自我追尋與自我挑戰;他們讀莎士比亞和莫里哀的劇作,還有普魯斯特的小說、聖修伯里的《小王子》。那些書救了他們。書是抵抗蒙昧主義最好的盾牌,一個代表更好明天的信物。書讓他們醞釀出了耐心,讓人抱著一線希望。
謝竹庭
2書名 我只想活著:七歲女孩的敘利亞烽火日常
作者 芭娜.阿拉貝得
出版社 天下文化
簡介(摘要)
我好怕活不過今晚。──芭娜.阿拉貝得,推特,2016年10月2日
  不要殺我們。──芭娜.阿拉貝得,推特,2016年10月6日
  一段歷經殘暴恐怖的歲月,仍保有愛與勇氣的故事。
  一個熬過無法想像的難關的七歲女孩,親自訴說的經歷。——J.K.羅琳 困在
內戰連綿的祖國,她擁有的,只是勇氣。
  她發了一則簡單訊息,啟發了全世界:
  我需要和平。芭娜 #阿勒坡

導讀
 那一年芭娜.阿拉貝得七歲,開始上推特描述自己和家人在飽經戰火摧殘的敘利亞所經歷的恐懼。她以一則又一則令人揪心的訊息感動世人,並為數百萬名無辜的孩童發聲。
  
  芭娜三歲大時,敘利亞暴發內戰,讓她原本快樂的童年瞬間被打亂。接下來的四年裡,除了轟炸、毀滅和恐懼之外,她什麼也不知道。她的苦難在一場殘酷的圍攻中達到高點,她、父母和兩個弟弟被困在阿勒坡,幾乎被斷了糧食、飲水、藥物和其他必需品。
  
  炸彈一次又一次無情轟炸他們生活周遭,熱愛閱讀的她學校被摧毀、最好的朋友被炸死,他們的家也被夷為平地。面對這樣的死亡威脅,芭娜和家人展開前往土耳其的危險逃難旅程。
  七歲女孩的文字簡單卻充滿力量,書中還收錄幾篇母親法特瑪令人動容的短篇章節。這不只是一部描寫一個家庭飽受戰爭威脅的動人故事,更以孩子的觀點,呈現這件史上最嚴重的人道危機事件,讓更多人重新思索戰爭帶來的影響。
  芭娜持續為自己,以及世界各地因戰爭受害、淪為難民、值得過更好生活的孩子發聲。這是一個極富張力的故事,提醒我們人性的韌性、孩子堅不可摧的勇氣,以及希望的永久力量。這個故事將會為你帶來改變。
謝竹庭
1書名 逃離敘利亞
作者 桑姆雅.庫拉布
出版社 立緒
簡介(摘要)
 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難民流亡潮
  為何本應風平浪靜的敘利亞,會從2011年「阿拉伯之春」起,陷入連綿不絕的戰火?七年內戰無止盡,據2017年報導,已有超過5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600萬人在敘利亞境內流離失所……
  「我拚了命想要留下來,但最後還是不得不離去。」
  ―—2014年,敘利亞霍姆斯某座牆面的噴漆塗鴉
  我們無處容身,我們無處可去。
導讀
2015年9月,一張敘利亞小難民伏屍土耳其海岸的新聞照片,震驚了國際社會。敘利亞籍的庫德族三歲男童艾蘭.庫爾迪,在隨家人偷渡逃往歐洲的過程中遭遇船難,溺斃於地中海。
  庫迪一家的悲慘遭遇,與本書主角阿米娜的際遇如此雷同―—為了逃離內戰殺戮及伊斯蘭國的暴虐侵略,甘冒渡海偷渡的危險,一家人被迫遠走他鄉,輾轉於黎巴嫩、土耳其等鄰國的難民營,在艱困苛刻的條件下戮力求生,並試圖向歐美當局尋求庇護…...無論是阿米娜或庫迪家族的故事,全都是無數敘利亞難民其真實境遇的縮影。
謝竹庭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前陣子,新聞常常報導關於戰爭的社會問題以及產生的難民,我們想找出戰爭如何發生?以及難民為什麼會想遺棄他們的國家,或許他們正追尋著他們的的美麗人生。謝竹庭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關於敘利亞內戰以及難民的介紹謝竹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