乩童真的好神奇?初探乩童的養成方法及其文化地位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十次行動~總心得 內容 整個研究圓滿落幕了!在整個研究中,我真的學習到很多,不管是研究方法和流程、處理河面度問題的處能力......等方面,我獲益良多。說實在的,這次的研究過程中,一開始我一直認為研究不是一件難事,所以十分自滿、怠惰,總是不專心於研究上。直到真正開始進行文獻查詢時,我才明白……其實一開始我想研究的方向是有關於桌頭的(桌頭指的是乩童旁邊幫忙翻譯的角色),原因是因為桌頭其實比較少被研究到,在全國碩博士論文網上關於乩童的研究資料只有僅僅十一篇,研究桌頭的根本沒有!!!後來因為個人的懶惰,也沒有在網上找到適合的人選,就在倉促之下把研究範圍縮小到只剩下乩童的部分,並且只來得及問專家。 言歸正傳,這次的研究最主要的還是要感謝老師,忍受我的拖拉、搞不清楚狀況;感謝爸爸媽媽,容忍我的臨時抱佛腳,熬夜熬到一點;更要感謝在研究當中不斷折磨我的困境,因為有這些問題盤踞在我的腦中,我才能找出更號的描述、表達,讓研究更加圓滿。 | 何冠穎 |
9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九次行動~結束研究 內容 明天就是上傳資料的截止日了!目前,我也沒有什麼可以再補充上傳的,算是結束整個研究了。說實在的,這次的研究算是十分的圓滿,雖然在研究過程當中,我經歷了瓶頸、挫折和不知所措,甚至想放棄。但是,我終究完成了研究。請各位敬請期待我的總心得。 | 何冠穎 |
8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八次行動~補齊資料2 內容 今天是我的第八次行動,只是,我有點失落,因為補齊工作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容易,我遇到瓶頸了!!!原就是因為到獏前為止,我已經沒有任何的相關連結可以上傳,而且我這組只有我一個組員,所以札記相較於其他組,也比較少。但是這還不是最慘的,最糟的是,因我只有一人,所以連個一起討論的同學也沒有!但是,只是這些小狀況就能打倒我,何冠穎嗎?才不呢!我會繼續努力的! | 何冠穎 |
7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七次行動~補足不足之內容 內容 今天是我們這個小組的第七次動,也是倒數一、二次集合了,說實話,我有點不捨。言歸正傳,今天我主要的工作室將前幾天發現還不足的內容補齊,像我今就在補了數篇相關聯結,也把之前上傳的資料重新檢查,看看還有沒有錯字、不順的句子以及可以再補足的內容,使資料更齊全。一天的結束,代表明日的黎明不遠了,新的一天,新的開始,要更加努力,才不會辜負老師對我的關心、付出。何冠穎,加油! | 何冠穎 |
6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六次行動~察看進度 內容 今天是我這個小組的第七次行動,這次行動的內容主要是在察看目前我到底完成了哪些項目?又有哪些項目還未完成?又需要再花費多少時間才能趕快補齊?值得慶幸的是,我剩餘的部分並不是很多,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我覺得這次的研究算是十分的倉促,所以又許多的部分都不太完善,有諸多不足,但是還是希望在未來剩餘不多的幾天哩,能夠盡全力的補足殘缺部分,算是對研究的負責吧! | 何冠穎 |
5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五次行動~撰寫研究方法及對象 內容 今天我將研究方法及對象這個大魔王寫好了!真的是太太太開心了!我的研究方法及對象的內容大致如下: (一)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為訪談法。訪談對象是對於乩童方面有深厚研究的學者,分別為丁國芳先生(A)和林明華先生(B)。本研究所使用的編碼方式為受訪對象加訪問題目之題號。以A-1為例,A代表著受訪對象為丁國芳先生,1則代表本次引用之詞句出自於訪談丁國芳先生時的題目的第一題。丁國芳先生目前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文化學系碩士班,家中本身開有一間廟宇,其舅舅為在任乩童,從小幫忙於宮廟之中,對於乩童文化有深刻的體會;林明華先生現任職花蓮慈明道院院長、中國道教嗣漢天師府提派大法師(外加新聞文宣處處長),目前為張天師體系(詳見文獻探討第一筆資料)的已認證法師。 研究者希望能從一位旁人、有深厚的道教背景,並且能以公正、客觀的角度去詮釋研究者所提出的問題,故本研究者將研究問題分成兩個版本,根據兩位受訪者所有的經驗背景去設計題目,兩位受訪者皆使用屬於自己的那套版本逕行訪談,研究者希望能夠以此方法充分發揮兩位受訪者的專長來使研究更加完美。由附件之題目列表可以得知,在訪談林明華先生,本研究者追加了一條題目:被遴選出來的乩童真的就能勝任這份工作嗎?本研究者之所以會追加此項題目的原因是因研究者認為林明華先生本生接觸乩童養成訓練的機會較多,因此可能會較了解此區塊的事情。 | 何冠穎 |
4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四次行動~找文獻資料(二部曲) 內容 今天我總算找完了所有的參考文獻!真的是一大壯舉啊~以下就是我蒐集的文資料,先漏一波~ 參考文獻: 一、文獻探討 (四) 乩童在台灣文化的社會觀感 陳藝勻在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與自我認同這篇論文當中提到,台灣童乩之社會形象確有被負面建構的情形。雖然隨著政治解嚴、本土化意識高漲與多元文化蓬勃開展等因素,使批判童乩之聲漸趨和緩,但學界、官方、傳媒對童乩的評價仍是有待保留且傾向負面的。而台灣童乩面對其名被負面建構的困境,在陌生人面前往往表達出無奈、不得已成為童乩的心境,甚至否認其「童乩」身份。 另外在「跳出香火外,不再是非中」這篇文章中也寫到:被訪談者(阿財)在兩年的義務兵役中,極力的隱藏自己的身分,甚至時時刻意的避開廟宇、神壇。但是,偶爾仍然會有「靈動感應」,上課、出操、打野外、集合,甚至行軍,幾乎任何時候,有時好端端的坐著,突然腦袋昏昏沉沉的,大腿肌肉就開始了不自主的痙攣跳動著,忍不住就要「跳童」起來。碰到這種情形,阿財只好咬緊牙,暗中使勁去壓抑著大腿,經常憋得臉色發青,形容扭曲,十分的痛苦。在這樣的掙扎中,阿財的內心也起了強烈的交戰,對以往乩童生涯的種種越來越厭倦,也越來越不自在……終於他鼓足勇氣,向父親說明自己的意圖,決心永遠脫離乩童的生涯,他要像一般人一樣,正常的過往後的日子。 有此可知,乩童在台灣社會當中的地位還是屬於偏低狀態,原因要歸咎於台灣傳媒的評價是傾向負面。因此大多數的乩童在不情願、不得已的心境成為乩童,甚至會隱藏自己的身分、否定乩童身分。 (五) 如何辨別真假乩童 在辨別真假乩童時,我們必須注意到,乩童要與神明相應,召請下凡,必須具備的最大條件就是天人合一。如何天人合一?乩童本身的人格修養、心靈品質,必須與神明相附。換句話說,修行人要有修行人的樣,乩童也是修行人,當懂慈悲,不應執著,不貪名利,嚴戒女色,精進修持,如此之人才能真正天人合一,與神明相應。簡單一句話,看乩童的修養,即之請來的是否正神(Luzifur,2018)。 另外還有辨別真假乩童的方法,如果廟方人員一直鼓勵你捐錢,那極有可能是詐騙。因為正常的宮廟不會一直叫你捐錢,看一間宮廟有沒有問題,看廟裡的人就知道(拾回本心,2016) 辨別乩童真假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為觀察乩童的修養,二為觀察該宮廟裡的人行為是否正直。以上方法皆為觀察人品,也是我們平時常用來判斷一個人好壞的方法之一。 | 何冠穎 |
3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三次行動~找文獻資料(首部曲) 內容 今天我花了一整個晚上找到了許多的文獻資料,雖說乩童(通靈)這個議題之前曾因為電影二廣受大眾討論,但是與我所想研究之主題所相關的,真的不多呀!但是,最終我還是完成了今天所定的範圍!明天繼續努力吧! 今天蒐集的文獻: (一) 何為乩童 所謂的乩童指的就是具有借神附體或通神能力的人(宗教知識家,2018)。一般來說,擔任乩童者,往往在生命中忽然遇到生場大病的考驗,蒙獲神明的特別庇佑後,撿回一命,因而感激神明的慈悲護佑,也知道自己的「宗教使命」或「天命」,因而發願擔任有緣的宮廟或神壇的乩童(宗教知識家,2018)。宮廟和神壇皆為道教場所,因此推斷乩童為道教的神職人員。 (二) 我國的道教民俗習慣 臺灣地區現有主要宗教統計類別計有21種,有佛教、道教、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東正教等(中華民國國情簡介,2018)。其中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民間信仰的社會裡許多宮廟可能會有乩頭和桌頭互相配合問事情(宗教知識家,2017)。據民間說法,道的思想起源於軒轅皇帝、道家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創立了道的哲學,並沒有設立教派)、道教創始人是張道陵(張道陵則是開山第一宗大祖師,俗稱「張天師」(壹讀,2018),之所以會成為中國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道家忠孝仁義,2018)的原因是因為此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追溯其思想淵源有三:一是中國古代的鬼神崇拜;二是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三是秦漢時期的黃老道(壹讀,2018)。 (三) 乩童的遴選和養成方式 這些想當童乩的動機往往令人匪夷所思,但對他們來說這是神明的意思,他們必須聽從並且願意遵照神明的指示去救世幫助人們解決各種煩惱, 這些就是他們口中的使命。雖然有了當童乩的志向,但除此之外,還需要具備一些當童乩須具備的條件,當這些條件都符合要求的時候,才能與內心的意願配合而成乩(劉百里、鄭仲恩、陳泓璋、楊鈞凱,2018)有些童乩大多在兒童階段,依照他們的說法,神明會用託夢或顯靈的方式,使他們受到暗示,讓他們感覺到有神明在對他們指示說他們有救世的使命。所以,他們必須擔任神人間溝通的媒介童乩因為受到這樣的徵召,所以他們才會來開壇辦事,替神明服務,又稱做神召 ( 林富士,2018)。 像這種情形,閩南語稱之為抓童、取童、採童或關乩。 魁洛痕~萃昂之角在痞客幫上所撰的「【趣事】乩童養成計畫?」中提到,也有些老師傅(乩童)會在自己即將卸任前夕到宮廟所在的村莊找尋自己的接班人。當他們以目測方式找到適合人選,如未成年後再經過其父母同意後,準備一個小房間、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接著將人選關在裡頭七七四十九天。待時間到後老師傅會詢問孩童是否有什麼特別感覺,如沒有,則會在將孩童關上九九八十一天。如在第一或第二次有感之人,即能被神明開光成為乩童,無感之人則無法。 綜合上述,若要成為乩童,有兩種途徑:神明抓乩(又稱抓童、取童、採童或關乩)和原乩童指定下一任。在乩童的養成訓練方面,是已將被選之人觀在一個小房間,準備足夠的食物,將其關上七七四十九天或九九八十一天來判別此人是否能成為乩童。 | 何冠穎 |
2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二次行動~撰寫研究目的 內容 今天是我的第二次行動,在沒有老師的協助下,我獨立完成了研究目的,也算是一大壯舉呢!獨自完成研究目的對我來說真的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為在撰寫研究目的時,需要和研究動機中的內容環環相扣,並且符合研究主題所要探討的方向,一個研究動機必須專一,不能包含太多的方向。 今天的研究內容大致如下: (一)了解乩童的遴選方式、如何辨別真假乩童及其成為乩童的養成訓練 (二)了解乩童在台灣文化中的地位 (三)了解乩童的在被選中之後的心路歷程 啊~希望研究能繼續順利進行,在比賽結束前順利完成!!! | 何冠穎 |
1 | 作者 何冠穎 標題 第一次行動~發想 內容 今天是我和老師的第一次討論,在快要下課時,我終於擬好主題:乩童真的好神奇?初探乩童的養成方法及其文化地位。而我的研究動機,是因為......在五上專題課時,老師帶我們去花蓮勝安宮進行觀察法的實地練習,後來配合課程參加救國團舉辦的一個「神氣好小子」的宮廟活動。在一次次真實的接觸道教文化中,我對於那些載歌載舞的乩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老師鼓勵後,我開始將自己的心中問題以網路搜尋資料來尋求答案。閱讀文獻時,發現乩童在被選中後,可能會有內心反抗性的掙扎或是想要逃避的心理(無作者,2017),但文中並沒有詳細提到為什麼人們會產生這種想法。一般人對於乩童這種神職人員可能會投以比較特別的眼光,甚至是貼標籤(林富士,2018)。因此我也很好奇當乩童發現自己是神選之人時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為什麼在台灣乩童的社會地位普遍偏低,但是他們仍有不可或去的存在必要性?(林富士,2018)我們要如何去辨別乩童的真偽?乩童在被選中之後還需不需要再「進修」?但從全國碩博士論文網中發現,研究乩童主題的論文,只有少少十一篇,大多是講述單一廟宇當中的文化轉變,對於心理層面問題、乩童的遴選方式、訓練乩童……並未提及。因此我希望能藉由這次的研究來解答我的疑問,同時增進我們這一代對於傳統宗教文化的了解。 | 何冠穎 |
序號 | 封面 | 簡介(摘要) | 上傳者 |
---|---|---|---|
2 | 書名 石壁部堂林千代生命史 作者 彭盈潔 出版社 花木蘭文化 簡介(摘要) 本書作者為研究者五、六年級的班導師,本書概要講述林千代的一生,並在書中清楚的分析了靈媒、乩童......等易誤會的神職人員。 導讀 在閱讀本書前,你不仿先上網查查何謂乩童、靈媒,再到冒雨,試著自己去區分;接著在閱讀本書,你會發現你錯過很多多實用的區分小細節。 | 何冠穎 | |
1 | 書名 敲開陰間大門 作者 醉公子 出版社 皇冠文化 簡介(摘要) 本書主要講述作者(醉公子)訪談友人(一名乩童)的始末,並檢視了許多有關於乩童的真假、辨識方面的問題。 導讀 在閱讀本書前,不仿先約讀一些有關於乩童方面的文章、簡介,以便在閱讀本書內容時,更加方便,且更容易吸收。 | 何冠穎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14 | 網站名稱 乩童的內幕 網址 http://wtfgode04.pixnet.net/blog/post/48291058-%E5%AF%BA%E5%BB%9F%E5%AE%AE%E5%A3%87%E7%9A%84%E9%A9%9A%E4%BA%BA%E5%85%A7%E5%B9%95---%E4%B9%A9%E7%AB%A5%E7%9A%84%E5%85%A7%E5%B9%95 網站簡介 此網站之內容提到:民間人類一旦身體磁流衰弱(磁場脆弱)時,自然就能看得見陰界邪靈。這是人人都有可能發生的事,根本不是什麼「陰陽眼」之說、或「靠修道開天眼通」的謬論。但是,基於文獻的互相比較,發現無人另有此說,固本研究沒有採納此篇文章。 | 何冠穎 | |
13 | 網站名稱 文化觀點論乩童——從濟公童乩的文化價值談起 網址 https://goo.gl/GYZVkg 網站簡介 本網站之內容主要介紹有關於濟公童乩地的文化價值。其中在文中有提到:在台灣社會中,雖然童乩一直被冠上「迷信」、「騙術」、「神棍」等負面的詞語,卻一直活躍在各地的廟會活動中,盛行於台灣民間。但是,大部分的人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透過媒體或是廟會認識童乩。此部分和本研究有先聯,故本研究者有採納此篇研究。 | 何冠穎 | |
12 | 網站名稱 乩童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A9%E7%AB%A5 網站簡介 此網站大略簡介了何謂乩童、乩童的由來以及乩童的職務。其中提到,乩童亦是靈媒的一種,由鬼神附身到人的身上,以預言禍福,展示威力,乩童並不是道教儀式,屬於巫學。神明上身則稱為「起乩」,而整個過程則被稱為「扶乩」。 | 何冠穎 | |
11 | 網站名稱 世界宗教信仰人數和地區分部 網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720ea201010uyd.html 網站簡介 本網站介紹了目前世界上有記載的宗教種類,並大致介紹目前台灣有的宗教概略。 | 何冠穎 | |
10 | 網站名稱 道教的創立及其歷史發展 網址 https://read01.com/d2JJE.html#.Wro_1fluapq 網站簡介 本網站介紹了道教創立的祖宗、歷史發展......等方面知識。 | 何冠穎 | |
9 | 網站名稱 跳出香火外,不在是非中 網址 http://www.thinkerstar.com.tw/thinkers/inebriate/medium.html 網站簡介 本網站大略分析了有關於醉公子(詳見藏書閣)所撰之一書中的內容,並從書中擷取了許多發人省思的段落。 | 何冠穎 | |
8 | 網站名稱 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與自我認同 網址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jxYWSz/record?r1=1&h1=0 網站簡介 本論文依形象的社會面與自我面分為二部分。首先就訊息傳播與知識教導的權威來源與優勢力量進行文獻分析,即從學者專家、政府官方及傳播媒體這三方面的資料進行分析,呈現台灣社會環境建構童乩負面形象的過程與策略。 | 何冠穎 | |
7 | 網站名稱 百年難得一見 法師乩童同室受禁49天 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593036 網站簡介 本網站之文章為一篇網路新圍,內容大致撰寫有關於屏東某廟中乩童進行受禁(坐禁)時,出現了法師和乩童一同受禁的難得情景。 | 何冠穎 | |
6 | 網站名稱 乩童與桌頭----熱門潛力職業介紹 網址 http://web2.yzu.edu.tw/e_news/273/art/2.htm 網站簡介 本網站大略介紹了台灣的道教文化、風情,並詳細的以文字說明乩童和桌頭再到交文化當中的身分、職責。 | 何冠穎 | |
5 | 網站名稱 道教 網址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364 網站簡介 本網http://student.hlc.edu.tw/images/banner2016.JPG站主要解說到台灣道教的分布及概況,並解說了一些和道教密不可分的人物。 | 何冠穎 | |
4 | 網站名稱 童乩、桌頭 網址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416 網站簡介 本網站主要介紹到何萬乩童和桌頭以及其職責劃分,並詳解如何區分這兩種身分。 | 何冠穎 | |
3 | 網站名稱 延續台灣民俗文化的生命力 網址 http://www.folktw.com.tw/culture_view.php?info=84 網站簡介 本網站主要講述台灣目前的民俗風情及有關於民俗的法律條款。 | 何冠穎 | |
2 | 網站名稱 宗教信仰在臺灣 網址 https://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186F65C3242E46A1&sms=29D1A6CC2883568E&s=2A8C94127546D3AC 網站簡介 本網站主要講述台灣的宗教類別和宗教信仰分布、概略。 | 何冠穎 | |
1 | 網站名稱 如何辨別真假乩童 網址 http://luzifur.pixnet.net/blog/post/11545663-%E5%A6%82%E4%BD%95%E8%BE%A8%E8%AA%8D%E7%9C%9F%E5%81%87%E4%B9%A9%E7%AB%A5 網站簡介 本網站內容為介紹如何去辨別真假乩童。本研究引用了「乩童要與神明相應,召請下凡,必須具備的最大條件就是天人合一。如何天人合一?乩童本身的人格修養、心靈品質,必須與神明相附。換句話說,修行人要有修行人的樣,乩童也是修行人,當懂慈悲,不應執著,不貪名利,嚴戒女色,精進修持,如此之人才能真正天人合一,與神明相應。簡單一句話,看乩童的修養,即之請來的是否正神」這句話。 | 何冠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