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秀林鄉文創商品之調查-以太魯閣文創園區為例

專題名稱 花蓮縣秀林鄉文創商品之調查-以太魯閣文創園區為例

專題描述 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文化園區自2017年揭牌儀式,每年本鄉會在園區內舉辦春之頌全鄉活動,讓太魯閣文創園區又增加一處創生場域。研究團隊希望藉著太魯閣文化園區進行商品調查,除了解少數族群的文化產業外,也希望珍視及保存自己族群文化的重要,故本研究以此為題探究之。
本研究試圖以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文化園區為例,首先,將闡明太魯閣文化園區之演變脈絡;其次,收集旅遊景點文化產業相關文獻;最後,整理出太魯閣文化園區商品開發之類別與特色,所得之研究結果供園區進一步探究遊客對園區商品滿意度之參考為研究目的。
首先,本研究的方法是將日據、光復後及參與觀察田野所收集文獻,以文本分析法歸納、分析文創園區所建構之文化產業商品與其背後文化涵義;接著,輔以民具法將園內文創商品系統性地彙整;最後,期望透過質性與量化之探究,將園區商品之優勢呈現,走訪之遊客更能瞭解在地的文化產業及其文化內涵,為秀林鄉太魯閣文化園區產業發展盡棉薄之力。

關鍵字:太魯閣族、文化產業、文本分析

隊伍名稱 武士林隊

指導老師 蔡俊雄 高慧珍

參賽學生 陳敏鳳 金語亭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8未上傳作者 陳培雯、蘇意晴
來源 太魯閣族菱形紋圖騰象徵與設計運用
描述 太魯閣族織布的主要顏色為藍、黃、紅、白、黑,雖然與泰雅族相同,但是所占的比例卻大不相同。相較於泰雅族紅色為底的熱情,太魯閣族以白色為主,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以白色為主是太魯閣族的重要指標,在不改變白色部分的條件下,將延伸設計的圖紋與普普藝術做結合,雖然色彩多變,卻仍保有最初的感覺。
一、研究動機
在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有一個隱沒的族群,在過去他們曾為守護家園因而與日本抗爭,這次為了以傳統圖騰延伸設計現代化布紋,而探討特殊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之圖騰與傳說,我們以太魯閣族為研究對象,找出不被多數人注意的文化,探究不一樣的原住民族群特色,如此一來更加能夠顯示原住民族文化的獨特。
二、研究目的
(一) 了解太魯閣族文化特色。
(二) 探索太魯閣族圖騰之涵義。
(三) 以傳統原住民元素延伸圖案布紋設計
三、研究方法
參閱相關書籍、報章雜誌、網路資料,加以統整分析,形成完整報告。
参‧結論
(一) 太魯閣族文化特色
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且具有意義,每個圖騰、每個祭典背後都有一個特別的傳說與故事,每個祭典都是對天地、對祖靈的感謝,每個圖騰都是別具意義的印記,這些圖騰代表著太魯閣族的文化傳承,個個都是意義深重。
(二) 太魯閣族圖騰之涵義
在織布的表現上,條紋即代表神聖的虹橋,菱形紋象徵祖靈之眼,配合織布的主要色彩,並加入紋面的元素,融合設計出四種不同的創新圖騰。
(三) 以傳統原住民元素延伸圖案布紋設計
在了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後,想要宣揚原住民文化的念頭在腦中擴散,
或許,我們該呼籲社會大眾回頭看看台灣特有的原住民族的文化藝術,而非持續不斷的接收外來的西方文化,導致原本現有的文化逐漸示微。
高慧珍
7作者 王昱心
來源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報告第五卷第一期
描述 本文基於近年來部落產業與文創產業的興起,大量政府資金與
民間團體進入部落協助發展部落特色產業,以往的傳統工藝是因為
族群生活所需,生活日用、祭典儀式、婚嫁聘禮而生產製作,而現
今的工藝已成為人文傳統的延續,與文化特色傳播、知識體系轉換
成知識經濟,逐漸形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甚至於發展成原住民文化
產業的模式。因此,本文針對在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的新社香蕉
絲工坊觀察,說明傳統工藝的重要性與文化資產之間的關聯性,藉
由傳統工藝復振、在地扎根與文化定位,才能發展部落文創產業,
並且提出部落文創產業的分析與未來可能性。
一、 香蕉絲工藝與無形文化資產
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工藝是台灣原住民族群目前還持續傳承的織做方
式。編織工藝原本是噶瑪蘭族重要的農業勞動。早期曬稻穀鋪在土砂地上
的織布、裝稻榖的大幅織袋、遮雨遮陽用的服飾、採集野菜用的背袋、平
時外出的背包、乃至貼身衣物等,都是噶瑪蘭族婦女自採、剝絲抽繭處理來的原生材料,香蕉絲織物則是其中的最大宗之。
事實上,編織原本就是原住民各族的重要生計勞動,並開創出各族文
化圖騰的重要表現媒介。在過往的歷史中,噶瑪蘭族人曾利用各種材料編
織,如香蕉絲、苧麻、鹼草、黃麻及一些野生樹等天然材料;因此,對噶
瑪蘭族來說,編織也是文化工藝復育重要的一環。而不論是以傳統材料的
自然纖維編織,或者後來引入的人造纖維編織,除了文化圖紋的創造外,
新社部落在編織方面得以和台灣其他原住民族區辨的重要文化特色,便是
以亞熱帶風味的「香蕉絲織布」最為特別,也是台灣其他族群鮮少的文化
特色。正因香蕉絲織布的獨特性,讓新社部落的族人把香蕉斯工藝當做噶
瑪蘭族文化復振的媒介之一,藉以突顯噶瑪蘭族獨特的技藝和傳統文化。
各品種的香蕉在台灣的歷史上曾被多個族群利用過,目前在台灣普遍
種植並帶有濃郁香味的品種為北蕉(Musa sapientum L.),為巴蕉屬
(Musa),是狹義的食用蕉之總稱。北蕉(Musa sapientum L.)屬於蘘荷
目(Scitamineae)中的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正蕉宗(Eumusa)。
結論:
過去,香蕉絲編織工藝與噶瑪蘭族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香蕉絲是噶
瑪蘭族服飾與生活用品的主要編織材料之一,它是原生、天然、環保、在
地、傳統的。二十年來,新社部落將香蕉絲編織工藝朝向創新化、精緻化
發展,藉由手的勞動、心的感動,集體發揮編織創意巧思來轉化各式各樣
生活織品。爾後,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大力推廣新社部落香蕉絲文化
產業,期望日後成為重要的部落自主產業。十年來,協會大力推展香蕉絲
工藝文化,除了舉辦展覽、演出、秀場外,同時研發工序步驟,加入染色
技能,藉此提升質感。前期協會基於工藝師老年凋零的憂慮,先著重技藝
文化傳承之人才養成,近年來加入設計師合作、年輕設計師參與工坊學習
香蕉絲織作,在多次研發打樣多樣產品試圖與工坊合作中找到文創產業的
出路。五年前曾經在新社香蕉絲工坊擔任專案經理與編織工藝教師的張秀
蔥曾憂心表示,「在部落逐漸老年化,協會空間與設備設限下,加之原生
材料的栽種與取材需因運颱風與日照兩大要素,造成無法充裕提供織作,
因而推移進展遲緩……」
金語亭
6作者 田彥慈、石珮琦、潘宏偉。
來源 淺談太魯閣族文化
描述 一、太魯閣族與其他相似族群的了解:
根據家人的口述,賽德克族與泰雅族跟我們的族群相似,有相似的習性
與文化,例如:紋面,特徵是女性族人學會織布,男性族人成年以及成功狩
獵;傳統樂器,以口簧琴、木琴為主;飲食習慣,以竹筒飯、小米糕、香蕉
飯、小米酒、獸肉、地瓜、芋頭為主;祭典,大都由各村落的長老討論而定;
分布地區,大都在東北部及中部地區,此外,以我們知道太魯閣族平常飲食
及日常生活,各個族人們都有田地可以讓我們種植許多蔬菜、稻米、養牛豬
等。
一、研究動機
我們同為原住民兼太魯閣族的族人,雖然我們沒有歷經打獵、織布、出
草、紋面,但透過「賽德克巴萊」這部影片讓我們對太魯閣族的文化,有了
更深刻及感人的印象,在這次研究中我們普遍發現一般人對太魯閣族的文化
常有許多的誤解,但我們族人卻往往沒有加以說明或澄清。
二、研究目的
我們認知的太魯閣族文化並沒有這麼深入,我們想藉由此論文,來更深
入的了解其文化。
三、研究方法
(一)、網路資料
(二)、書面資料
(三)、採訪太魯閣族的長者
(四)、訪問族人
二、太魯閣族服飾:
「太魯閣族織布之色彩以藍、黃、紅、黑、白組成,運用白色作布底,
族人擅長以簡單的顏色創造出彩色斑斕的熱鬧織品」,伴隨著圖騰,頭上戴
著頭巾,手臂上穿著袖套,小腿上穿著護套,服飾上的圖騰有著特殊的含意,
淺談太魯閣族2
菱形同案代表著祖靈的眼睛,女性族人要織成菱形狀,要學會一定的技巧,
菱形圖案織的越多,代表著女性地位越高。
三、太魯閣族祭典─祖靈祭、感恩祭
祖靈祭是由三個部落的長老討論出來而定,其目的在於族人勤奮勞務,
男性族人守護獵場,女性族人勤勞織布,由男性族人獵到獵物所舉辦的祖靈
祭,在過去,「祭祀祖靈的祖靈祭,是為了出外順利狩獵而舉行的狩獵祭。」,
祭祀當天,帶著小米酒、竹筒飯、獸肉等祭品給祖靈享用,這些祭品族人不
可以食用。
參●結論
一、個人想法:
台灣有分布許多原住民,各有各的特色,我們針對其一來做了解,每場
豐年祭都不同唯有一樣是歡樂的氣氛共襄盛舉的傳承下去小米酒、糯米飯,
炒山羌是道地原住民的美味,且天生幽默的原住民會不由自主地帶動氣氛長
老們都會把歷史傳承給下一代孫子分享。
二、太魯閣族文化遭人誤解說明:
(一) 「紋面」,大部分的人認為紋面就一定是泰雅族,在台灣有紋面
文化的族群有太魯閣族、泰雅族、賽德克族,這三個族群的文化
大致上相似,都有紋面文化的習俗。
(二) 「出草」,大部分的人認為原住民是野蠻的、粗魯的,對於太魯
閣族的出草來說,認為我們族群的出草是隨便砍殺一個人的頭顱,
沒有目標的亂砍殺,但是出草並非如此,出草的目的:「復仇、
爭得英雄之名、通過祖靈橋、婦女受到凌辱、族人受到欺負、證
明清白、解決紛爭等等。」,在出草之前,必須得到長老的同意,
不可以擅自前往,通常出草是由團體行動,少部分是單獨一人。
(三) 「狩獵」,大部分的人認為原住民隨隨便便就狩獵,但實際上狩
獵並不是這麼容易的,在狩獵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傷亡,而且
狩獵有一定的規矩,狩獵的方式大多都會先設陷阱,以方便捕捉,
狩獵的器具,以弓箭、刀為主,狩獵到的獵物帶回部落與族人一
起享用。
(四) 「取名的來源」,大部分的人認為原住民都是母系社會,但是太
魯閣族是父系社會,取名的方式由父親來命名,名字後面慣上父
親的名字。
(五) 「織布」,大部分的人認為織出來的衣服上面的圖騰只是為了美
觀而設計的,但是每個族群設計的圖騰都有不同的含意,太魯閣
族族服上的圖騰,以菱形狀為主,代表的意義是祖靈的眼睛。
(六) 「祭典」大部分的人認為祭典都是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同
一個目的舉辦的,但是實際上每個族群的祭典都有不一樣的含意,
淺談太魯閣族
陳敏鳳
5作者 黃麗文、楊炫叡
來源 2015中華印刷科技年報
描述 香水具有散發芳香,尚可成為呈現文化特徵與內涵體驗的媒介,因此,本研究透過產業香水設計,原住民神話的文化特徵與神話情境氛圍,開發文化香水創造出原住民神話之創新價值。
(1):研究目地:
1. 結合原住民神話與香水時尚產業,開發神話香水,創造原住民神話創新價值。
2. 研究流程:
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產業設計、結論
(2):研究架構:
1.用文創商品設計模式以原住民神話為設計主題,透過設計手法直喻、隱喻、類比等,將其轉成香水香調。
(3):研究對象:
1.將原住民神話故事進行特徵分析,以田哲益編撰之(台灣原住民十大族群口傳文學)內之13型之文化分類為軸線,並以故事明確且完成的魯凱族愛情故事一鬼湖之戀作為設計對象。
(4):文心商品設計模式:
1.透過文本分所萃取的文化素材,將設計透諣類比、直喻、隱喻的設計方法,轉換於香水的香調設計。
(5)統計結果分析:
1.評價量表中原含(文化表現)、(設計評價)、(經濟價值)的三個構面,經效度的檢驗後,重新分類為(文創價值)、(藝術價值)、(質感設計)三個構面。
(6)研究結果:
透過文創商品設計模式的轉化,可挑選出精油性格、心靈療效等特徵與其目符之精油,進行香水的前、中、後調香氣的組合設計。開發設計出獨具原住民文化特色之香水。
陳敏鳳
4作者 陳培雯、蘇意晴
來源 太魯閣族菱形紋圖騰象徵與設計運用
描述 描述:太魯閣族織布的主要顏色為藍、黃、紅、白、黑,雖然與泰雅族相同,但是所占的比例卻大不相同。相較於泰雅族紅色為底的熱情,太魯閣族以白色為主,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以白色為主是太魯閣族的重要指標,在不改變白色部分的條件下,將延伸設計的圖紋與普普藝術做結合,雖然色彩多變,卻仍保有最初的感覺。
一、研究動機
在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有一個隱沒的族群,在過去他們曾為守護家園因而與日本抗爭,這次為了以傳統圖騰延伸設計現代化布紋,而探討特殊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之圖騰與傳說,我們以太魯閣族為研究對象,找出不被多數人注意的文化,探究不一樣的原住民族群特色,如此一來更加能夠顯示原住民族文化的獨特。
二、研究目的
(一) 了解太魯閣族文化特色。
(二) 探索太魯閣族圖騰之涵義。
(三) 以傳統原住民元素延伸圖案布紋設計
三、研究方法
參閱相關書籍、報章雜誌、網路資料,加以統整分析,形成完整報告。
参‧結論
(一) 太魯閣族文化特色
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且具有意義,每個圖騰、每個祭典背後都有一個特別的傳說與故事,每個祭典都是對天地、對祖靈的感謝,每個圖騰都是別具意義的印記,這些圖騰代表著太魯閣族的文化傳承,個個都是意義深重。
(二) 太魯閣族圖騰之涵義
在織布的表現上,條紋即代表神聖的虹橋,菱形紋象徵祖靈之眼,配合織布的主要色彩,並加入紋面的元素,融合設計出四種不同的創新圖騰。
(三) 以傳統原住民元素延伸圖案布紋設計
在了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後,想要宣揚原住民文化的念頭在腦中擴散,
或許,我們該呼籲社會大眾回頭看看台灣特有的原住民族的文化藝術,而非持續不斷的接收外來的西方文化,導致原本現有的文化逐漸示微。
金語亭
3作者 徐啟賢、林榮泰、邱文科
來源 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
描述 一、 研究目的:
(一) 探討各族群的物質文化特色,提出歸納分析物質文化、紋飾呈現、及其深層社會文化意涵的資料整理架構。
(二) 探討消費者對於現今市售原住民文化產品的設計評價及設計期望認知。
(三) 提供文化設計創新的參考依據。
二、 本研究分為二個階段:
(一) 將著重在原住民文化的相關文獻蒐集,探討各族群間的物質文化特色,並提出原住民文化資料歸納分析的架構,包括視覺圖像、形成意涵、以及與原住民實際生活關聯性的整理。
(二) 探討市售原住民文化產品,並以問卷調查具設計背景或原住民血統的受訪者,探討其對原住民各族群特色、產品設計期望的認知。
三、 研究範圍:以原住民高山十族統稱之,所以研究的範圍仍是以此為主。
四、 原住民文化歸納分析架構:彙整內容分項區分為族群、器物品名、類型、圖像、材質運用、色彩運用、外形特徵、操作使用、紋樣類型、造型文法、造型構成、造型形式、內部意涵、文化意義與資料來源。
五、 市場調查問卷
(一) 第一部分為12題關於原住民文化的是非題,藉以調查受訪者對於原住民文化的瞭解程度。
(二) 第二部分則是以17個題目調查受訪者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喜愛態度及認知程度,七個評估尺度。
(三) 第三部分則是以18個題目調查受訪者原住民文化轉換應用在現今工業產品的看法及設計期望。
六、 研究結果與建議:
(一) 臺灣原住民在住居形式、儀式器物、服飾、製陶、鞣皮、竹木工具等方面的呈現,能表現出極高的工藝成就。在部落社會中,藝術與實用工藝並不是對立的,藝術行為普化在日常生活中。
(二) 根據已開發國家的經驗,文化產業的催生與融合正是另一波帶動產業向上成長的關鍵力量。因此在台灣推動應用原住民多元且獨特的生活文化創意產業,似乎是少數能解決產業發展問題的答案之一。
(三) 台灣原住民文化風格的多樣性及原創性,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源。如能在產品設計上,經由適宜有效的轉換運用,成為台灣產品設計中的一股風格,產生商業價值,則可吸引更多的人投注在原住民文化的探索上,一方面衍生更多創新價值,一方則更可以將原住民文化的傳統精髓適宜的保存,這兩方面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蔡俊雄
2作者 賴顯松、辛羽雲
來源 紡織綜合研究期刊
描述 一、 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藉由文化與時下科技商品iPad連結,將原住民圖紋擷取轉化設計與其周邊商品iPad Sleeve為研究出發點。
二、 本究就分為四個階段:
(一) 文獻收集分析。
(二) 原住民圖紋iPad Sleeve設計以及意象形容詞篩選。
(三) 意象問卷調查表及SPSS統計。
(四) 結果討論及建議。
三、 研究方法:
(一) 研究樣本:收集三族(泰雅族、排灣族、達悟族),15個原住民圖紋樣本。
(二) 意象形容詞樣本篩選:
1、10種原住民圖紋
2、11組意象形容詞:華麗的-撲實的;國際的-本土的;科技的-手工的;印象的-易忘本;流線的-幾何的;複雜的-簡潔的;個性的-大眾的;時尚的-傳統的;輕巧的-厚重的;活潑的-單調的;喜歡的-討厭的。
3、Likert七點量表。
4、三個構面:時尚性構面、印象性構面、設計性構面。
四、 研究結果:
(一) 21~30歲對15個原住民圖紋的形容無評價為本土、傳統、手工、印象、活潑、幾何、簡單、個性、輕巧的意象評價。
(二) 無論受測背景皆喜歡「輕巧」、「簡潔」意象之圖紋設計。
(三) 因素分析中,以時尚性構面的份量最高。
蔡俊雄
1作者 葉秀燕、吳孟蓉
來源 台灣原住民研究季刊,第7卷,第3期,頁1-37,2014年
描述 一、 研究目的:如何透過現代化觀光文化創意產業,了解其背後傳統部落文化受觀光商品化的影響與被形塑的意義,及分析高度提倡原住民文化觀光產業下,太魯閣女性如何透過文化生產女性培力的目的。
二、 研究對象:8位太魯閣族女性工藝創作者、3位太魯閣族女性工藝代工者。
三、 研究場域:秀林鄉太魯閣部落織布的文化創業產業為主要場域。
四、 研究方法:採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法。
五、 研究期程:2009.6-2012.9。
六、 研究結果:
(一) 編織的東西一定要有故事和價值,重點是美感和娛樂,如果文化變遷以及價值。更重要的是藉由部落婦女來編織,甚至他們以創新的傳統風潮來激發文化的傳承。
(二) 早期主流社會觀光相關政策涉入影響傳統部落的文化創意產業,現今開始出現太魯閣族女性與織品透過展演,變成與族群之間溝通的象徵符碼,不僅聯絡織品與人之間的主觀情感,更成為太魯閣族的認同與標誌。
(三) 對觀光客而言,過太魯閣族織物紀念品的流通,轉化成為社會經濟及人際關係之間的聯繫交換。就織布生產者的主體而言,係能夠經由原住民觀光化現象達到傳承與交流的目的。
(四) 傳統要素經由文化產業重在包裝進入部落,透過符碼與再現,讓逐漸消逝的織布文化再度活絡。從現今原住民文化產業市場上見的千篇一律技術仿效,雖然強調純手工與獨一無二,但在創造思考上,仍多數尚未萌芽。
(五) 當文化發展成為產業,傳統文化脈絡、織布文藝的根本與織布創新產業三者之間共同前進,期待創造當代族群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多元性。
高慧珍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訪談、田調太魯閣族文創商品工作坊
說明
一、以民具法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商品如下:
1.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大小。
2.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材質。
3.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紋路。
4.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顏色。
5.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形狀。
6.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文化意象。
二、以訪談方式,請問耆老商品背後的文化意象。
三、以訪談方式,請問耆老文創園區的前後歷史由來。
金語亭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參訪太魯閣族文創園區(一)
說明
1.參觀館內文創商品的類別
2.請館內解說員說明商品的文化意象
3.與館內Q&A,釐清文獻資料及報告的完整性
4.園區前身台糖踏查
陳敏鳳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太魯閣族文創園區商品之調查
說明
本團隊主要針對太魯閣族文創商品進行調查,學生按照產品之大小、顏色、紋路、材質、設計意象及用途給於表格化,以便下一步資料歸納分析之用。在調查過程中,若有不太清楚之處,本團隊以訪談方式,忠實地呈現資料。
蔡俊雄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探訪太魯閣族文創園區研究場域
說明
本團隊為了解研究場域,特地實地踏查,了解研究場域的空間、位置,俾便團隊小論文書寫。另一方面,聯繫園區管理員,以便後續進行調查訪問。
蔡俊雄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20180922討論研究主題與方向
說明
一開始,大家先針對研究主題「花蓮縣秀林鄉文創商品之調查-以太魯閣文創園區為例」進行研討。例如: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介紹及研究的脈絡逐一討論。之後指導小朋友如何透過民具學的方法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商品的資料填寫。再來,指導小朋友上網查「太魯閣族文化園區」的由來等。最後,討論下一次要進行的工作進度。
蔡俊雄

序號內容上傳者
6作者 陳敏鳳
標題 討論文獻
內容
二、討論日期:107.09.29
三、今日參與工作人員:敏鳳、語亭、慧珍、
今天的工作重點:討論如何把香水創意以及葛瑪蘭香蕉絲的檔案資理整理。
1.指導教師說明,本次研究的研究方法,如以文本分析法來整理與分析文獻。
2.設計想法:以香水及香蕉絲的文創作品進行調查紋路,具有原住民在的的特色。
3.生活上需求:以新潮的紋路來制作一些生活日用品的結構。
五、今天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
1.因文創的擺設只有一個工作坊,所以調查的沒有那麼多。
2.調查產品內容填寫一開始有些困難,請益指導老師後不斷地練習,我們慢慢的會撰寫報告資料,不懂的在繼續請問指導老 。
五、今天有趣的故事、難過的事情、生氣的事情或一些感想。
因文獻找的不足及時間不足,所以沒有辦法作足文本分析的內容。

陳敏鳳
5作者 金語亭
標題 上網查花蓮縣秀林鄉花蓮縣原住民文化教育福利關懷協會
內容
一、 今日參與工作人員:敏鳳、語亭、慧珍、俊雄
二、 今天的工作重點
三、今天工作重點
1.這是我第一次上網查有關成果資料的網頁,有些我不知道怎麼找關鍵字,我會跟老師尋求支援,最後我終於能運用關鍵字解決當前的問題。
2.當我上傳資料時,有些困難,我還是請老師協助指導我如何處理。
四、今天的研討結果:http://sixstar.moc.gov.tw/blog/bb418526/myBlogAction.do?method=doViewMyBlogIndex&articleTypeI
1. 傳統織帶拼布手機袋,手機拿取很方便不容易掉可隨身攜帶超方便
2. 手機袋顏色 有 紅 白 米 所配成的顏色
3. 手機紋路 有菱形幾何圖形看似很簡單,但要完成有創意的作品可不容易啊
4. 不但可以當手機袋也可以放一些私房錢 還可以放鈔票 信用卡。
五、我的發現:
1.手機袋隨身攜帶超方便,與我研究目的一有相似的結果。
2.手機袋顏色有紅、白、米 所配成的顏色,其中紅與白是本研究在文創商品出現的次數滿高的。
3. 手機紋路有菱形幾何圖形出現,這與我們研究的目的三有相類似的結果。

金語亭
4作者 蔡俊雄
標題 討論研究方向
內容
一、今日參與工作人員:敏鳳、語亭、慧珍、俊雄
1.今天的工作重點:討論本次研究主題與方向,例如到文創園區進行作文創產品的調查。
2.指導教師說明,本次研究的研究方法,如以文本分析法來整理與分析文獻;以民具學來整理文創商品的類別、顏色、大小等等。
3.小朋友練習如何整理文創商品成表格化,如面紙盒織布帶,並以錢包當作回家作業練習。
4.上網練習尋找文獻資料:例如太魯閣文創園區的由來。
二、今天的研討結果:調查文創產品品名:面紙盒織布帶。
1.文創產品大小:長26cm、寬19cm、高18cm。
2.材質:布料。
3.紋路:平行線條。
4.顏色:白、藍、紅、綠。
5.形狀:長方型。
6.設計想法:以織布進行面紙盒創作,具有原住民在的的特色。
7.生活上需求:以便利抽取為主,和方便外出攜帶。
三、今天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
1.相關連結的網址查詢有些困難,經團隊集思廣益,請益指導老師,我們可以上網查詢並資料整理。
2.調查產品內容填寫一開始有些困難,請益指導老師後不斷地練習,我們慢慢的會撰寫報告資料,不懂的在繼續請問指導老 。
四、今天有趣的故事、難過的事情、生氣的事情或一些感想。
第一次跟老師做使命式小論研究,心情非常的忐忑不安,非常期待。一開有些困難,經過指導老師的解說與團隊的集思廣益,慢慢理解所要進行的研究主題。第一次研究跟族群文有關的小論文,非常有使命感,更加讓我們想要完成,加油!

蔡俊雄
3作者 金語亭
標題 彙整太魯閣原創商品調查資料
內容
一、 今日參與工作人員:敏鳳、語亭、慧珍、俊雄
二、今天的工作重點:
1.再整理太魯閣族文創商品調查資料時,發現書寫的內容的和所拍的照片完全不同,再彙整資料時,造成我的捆擾,經過指導教師說明整理的要領,讓我茅塞頓開,順利完成資料。
2.再文創商品顏色而言,本團隊覺得有些文創商品的顏色與早期太魯閣族的傳統商品不太一樣。傳統的顏色是以白、紅、藍、綠為主色,現在卻有混搭奶茶綠、粉紅,這是本團隊在彙整資料時發現其不同之處。
3.文創商品形狀而論,現在的形狀非常多元,有的心形、三角形、交叉形,和我之前看到的有些出入,早期看的紋路都是菱形、桃形與平行線條形。隨著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之際,從調查中確實看到傳統產品與現在文創的差異。
4.今天整理雖然有些不開心 但我發現只要我認真努力做,我就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一天下來上課已經很累,還要繼續挑戰此項作業,對我來說有些….,但我還是想要或的最佳的成績,加油!.

蔡俊雄
2作者 陳敏鳳
標題 導讀「紋?Ptasan」
內容
一、今日參與工作人員:敏鳳、語亭、慧珍、俊雄
二、今天的工作重點:導讀一本書:「紋?Ptasan」繪本。
三、今天的研討結果:
(一)「紋?Ptasan」的一本書中介紹了很多太魯閣族紋面的習俗、文化含意,例:如
1.男人的行為和態度要積極認真、要有能力負擔家中的生計等。
2.女人一定要細心處、會打理家務、用心照顧孩子,更要懂的織布的計術。
3.在太魯格族文創商品的紋路裡,書中的圖片及設計意象非常的相似。
四、今天有趣的故事、難過的事情、生氣的事情或一些感想。
1.在導讀紋的時後有一些的字我不會,和裡面有一些單字我也不會,後來我問老師老師也一一告訴我這個字的名稱,和族語單字的名稱,老師教過我後我同時也知到怎麼寫。
2.我導讀完我才知道只有有紋面的人,死後才能有資格走過彩紅橋與祖先相聚。

陳敏鳳
1作者 陳敏鳳
標題 查尋原住民商城,原著小書包,太魯閣族,花蓮原鄉e市集
內容
一、今日參與工作人員:敏鳳、語亭、慧珍、俊雄
二、今天的工作重點:
1.查尋原住民商城-原著小書包,太魯閣族,花蓮原鄉e市集
三、今天的研討結果:
1.包包它很環保又不單調和攜帶簡易,與小報告結論似。
2.包包圖形是黑色和白色結合成的顏色。
3.外關是有菱形做成的圖形,與小報告結論似,裡面有著柔柔軟軟的棉布可防止物品刮傷。
4.這款包包的外形很精緻又很耐用。
5.包包的外關很有時尚感,和配色豐富。
四、今天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
1.不知道怎麼複製網路上的東西、和不知道怎麼上傳我寫的報告……,只要問老師老師就會迅速的回答我怎麼複製、怎麼上傳我寫的報告……。
五、今天有趣的故事、難過的事情、生氣的事情或一些感想
1.今天我很開心,因為我從一開始到現在我越來越有成就感與信心,因為老師教完後我就會了我就決得越來越簡單了。

陳敏鳳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設計研究方法
作者 管倖生等
出版社 全華
簡介(摘要)
此書分為六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什摩是質性研究
第二部分:介紹常用來蒐集資料的方法
第三部分:介紹設計研究較未重視的實驗研究法
第四部份:介紹團體研究法、專家研究法
第五部分:整合性研究法
第六部分:比較研究法及彙整研究法
導讀
本研究主要是與文本分析法有關
1.何謂文本
2.文本的意涵
3.文本的研究目的
4.文本的如何運用
從定義上而言,「文本」通常指的是一種印刷刊物或書籍形式的產品,從研究分析的角度而言,不僅僅是產品本身,同時包含「詮釋」的過程,其中所蘊含的關係(管倖生,2010)。而學者Tudor(1995:81)試著將文本更為寬廣的脈絡中描述,認為從文學(literary)的脈絡下來說,文本(text)是從作品(work)逐漸發展演變過來的。
依此,文本分析法的應用上,研究者搜尋全國博碩士論文篇數如語文領域上學者莊梅萍(2007)運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國民中學學生在聯絡簿上所表達的內容及含意;陳亞平(2008)企圖找出教科書內容與生活經驗「疏離」、「不誠懇」的潛在課程;王榆旭(2012) 以文本分析方法探討圖片與文本的功能,以及以小學高年級適用的英文文法,以提供教案設計的基準;邱佳琪(2013)採用文本分析法分析記敘文構成模式進行教學及陳虹瑋(2016)以自我對話理論運用文本分析私我書寫與網路書寫之自我建構。除此在量化研究而言,學者張鑭 (2013) 運用文本分析法對產業政策文本進行了深入研究;曾少明(2014)採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對其旅遊意象進行了分析等等。
文本分析法從文學作品發展到到各領域上的應用已甚為蓬勃,而學者張鑭 (2013)認為,文本分析的研究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對政策文本進行年度分佈統計、發文單位統計和主題詞詞頻統計等;二是定性分析,多從不同角度對單一或多個政策文本物件進行闡述和解釋;三是綜合性分析。因此,本研究透過文本分析法以定性分析主要的目的除了分析「太魯閣族歲時祭儀」的文獻內容與意義之外,應包含分析其內容以外的「事物」,這「事物」包括作者透過儀式所欲表達之圖騰意義、同時還能夠呈現當時的社會現象(管倖升等,2010)。
陳敏鳳
4書名 質性研究
作者 胡幼慧
出版社 巨流圖書公司
簡介(摘要)
一、.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理論篇、方法篇及實例篇
二、一開始便了解到最新觀念的理論基礎和最具發展潛力的質性方法。
三、質性研究不僅是研究技術性的另類模式,而且是依科學典範。
導讀
一、.本次主要了解第二部分:方法篇P185的資料收集
二、.資料收集分為訪問大綱及資料收集方法
三、訪問大綱:
1.包括:人?時?如何影響?.....等
2.對當下工作的感覺...
3.未來的生活計畫
4.生活經驗.....
四、資料收集方法:
1.訪談:利用同理心、接納的態度。
2.其他收集資料方法:
(1).以不計名方式收集書寫資料
(2).小組討論
3.資料分析:
(1).故事資料重寫
(2).訪問登錄
金語亭
3書名 移動的記憶(佳民村)
作者 王玫瑰
出版社 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簡介(摘要)
凝聚族人共識,歷經多年爭取,2004年太魯閣族終於正名成功,至今己歷11年。從過去散亂的文獻概推屬於太魯閣族系列的文化歷史,到近年來逐步恢復傳統祭典、傳統領域調查以及推動太魯閣民族自治等….為此秀林鄉公所於2006年開始,積極召集耆老、文史工作者及學者,於各部落進行田野調查,並保存具有太魯閣族象徵之代表文物,透過文字撰述予以記錄。
導讀
一、由於村落地理環境特殊,族人在青山綠水的四季循環中,傳承祖先的織布、竹編、籐編、木雕、石雕等精美技藝,在農特產品方面則以山蘇、蕨菜為主,種植於村落山腳台地。
二、佳民村各工坊簡介
一、石城原住民藝術坊
一石城(天的圖書館)為奇木奇石藝術工坊。工作室除有木雕工作區外,尚有奇石藝品展示區,館內珍貴的天然奇石藝品,為多年一步一腳怎地累積,涉足花蓮東海岸沿岸。
二、葛督桑工作室
葛督桑在太魯閣語為復活或重生之義。原住民藝術家彼得洛.烏嘎,以原住民傳統歌謠與藝術的方式感動來賓。為支撐其推動關於紋面民族馘首、宗教、環境、歷史與生態的文化研究,工作室會幫人從事錄音、編曲、形象包裝設計及一些表演等,在不靠任何公家經貴的情形下,提供生活所需的來源。
三、東籬陶藝工作坊
東籬陶藝工作坊於2009成立,由愛陶、學陶、製陶到成立工作室進行產品創作及教學,近期更將自製自用的手工皂,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推出山上的孩子手工皂品牌,工作坊用料選擇的作品來分享自己的創作。
四、莉牟工作室
莉牟依工作室以製作太魯閣傳統服飾為主,改良式族服及時裝製成為輔,莉牟依使用棉製麻布取代製族服的厚重材質,使服裝有良好透風性,能舒適的出席適當的合,改良式族服時裝樣款囊括套裝、正式禮服、結婚禮服等等。


高慧珍
2書名 紋Ptasan
作者 拉罕•羅幸、瑁瑁瑪邵
出版社 秀林鄉公所
簡介(摘要)
Rasi善勇祖先和勇士臉上的紋面圖騰,但現代的生活中卻不存在的紋面,就與Baki的對話中了解紋面習俗是很嚴謹的且具意義的
導讀
一、 Rasi他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關於原住民的電影,才知道以前的族人有在臉上紋面的習俗,心中突然興起在臉上紋面的念頭。
二、 Rasi問baki有關太魯閣族的習俗與文化,baki說:「以前太魯閣族人確實有紋面習俗,而且紋面是要符合條件
(一) 【男】:
1、 一個男人態度要積極認真
2、 要有能力負擔家中的生計等。
(二) 【女】
1、 一定要細心做事
2、 學會打理家務
3、 用心照顧孩子
4、 更要懂得之不技術。
三、 有紋面的人,死後才有資格走彩虹橋與祖靈相聚。
二、 與研究主題有關的內容:可以知道紋面的習俗和紋面的文化涵義外,研究團隊意再文創商品中發現,設計者會運用紋面意象進行文創商品的設計。
蔡俊雄
1書名 永不消失的榮耀記憶
作者 田貴實、劉仁祥
出版社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簡介(摘要)
文面除了具有族群識別、成年印記、表彰個人英勇才能之意義外,亦是最具文化代表之一。台灣諸多原住民族中,只有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及賽夏族擁有文面習俗,在日治時期因陋習為由遭禁。本書採訪六位文面耆老,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述說文面的文化內涵、美感經驗、儀式和規範。對原住民而言,除能喚回族人對文面的關注與了解,進而產生對自己族群的向心力。
導讀
一、 分三組進行導讀
(一) P.1-P.53由蔡老師負責導讀。
(二) P.54-P.106由金語亭負責導讀。
(三) P.107-P.157由陳敏鳳負責導讀。
二、 蔡老師心得:
(一) 重點:
1、原住民稱呼的歷史演變:生番、熟番→高砂族→山地同胞、原住民。
2、介紹紋面的意義:美麗的象徵、成年的印記、貞節的表徵、祖靈信仰及禁忌與規範。
3、不同紋面的紋路構造:11種額文形式、5種頤文形式及2種頰文形式。
4、紋面與gaga得關係:文面之前須經過巫醫決定,舉行儀式,才能文面。否則文面者臉上的圖文會潰爛。
三、 金語亭心得:
(一) 重點:
1、文面對女性是一種煎熬。
2、日本將紋面的工具沒收。
3、女孩一定要紋面,才可以與族人結婚。
四、 陳敏鳳心得:
(一) 文面是一種榮耀的象徵。
(二) 會文面的女性皆會織傳統織布的技藝,謹守gaga規範,非常的勤老。
(三) 看到書中的圖片,文面耆老會吹口簧琴及唱歌謠。
五、 與研究主題有關的內容:看到本書文面的圖紋,線條的排列組合,在本研究團隊第一次調查太魯閣文創商品中發現,臉頰形式非常的相似,如菱形紋;在織布商品中,也可以看到其設計意象與額文形式的關係。
蔡俊雄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一、研究題目:花蓮縣秀林鄉文創商品之調查-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為例
二、研究目的:
(一) 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大小。
(二) 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材質。
(三) 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紋路。
(四) 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顏色。
(五) 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形狀。
(六) 調查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文化意象。
三、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民具學及訪談
四、研究結果:
(一) 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大小皆以「輕巧、體積小且攜帶方便」為主。再進行創作過程中,偶爾會出現較為大型的文創商品。
(二) 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材質主要是「布料」為主,為讓產品更多元化,會在作品裡添加布料、皮革、琉璃珠、木質、金屬、塑膠等媒材。
(三) 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紋路還是以菱形紋居多,從研究報告中發現,與其背後之文化意涵使然有關。
(四) 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顏色以「白」為主,經研究團調田野觀察及文獻資料所示,苧麻製作及灰燼漂白過程可以讓布料呈現均白的顏色。
(五) 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形狀「長條」居多,早期傳統手工業以長條布料為主,因生活使用上,近年來文創產品亦呈現圓形、帽子形等。
(六) 太魯閣族文創園區文創產品之設計意象大部分以「功能性」較多,隨著社會環境丕變,愈來愈多的產品也從文化的意象設計產出。
金語亭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4說明 此為專題報告之簡報檔,本團隊將成果報告擷取重點,以office365簡報軟體製作,並以短片插入模式,直接簡報。內容包括言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資料分析及研究結果與建議。陳敏鳳
3說明 老師教導學生採用民具學方式,將文創商品之大小、材質、紋路、顏色、形狀及設計意象逐一做成紀錄,以利進行本研究主要之研究目的。影片製作短短14秒,完全由學生製作,作為專題報告連結用。金語亭
2說明 本團隊將文創園區商品,透過民具學將調查結果整理成表格,再以調查訪談方式,主要是要知道作者對商品其背後的設計想法為何?以作為資料分析與文獻交叉分析。短短18秒,完全由小朋友剪輯製作,作為專題報告連結用。金語亭
1說明 訪問園區館長,小朋友及指導老師訪問太魯閣族文創園區的由來,知道早期是由台電官舍用途,影片短短10秒,全由小朋友剪輯製作,作為連結專題報告用。陳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