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重建蛙鳴再現

專題名稱 棲地重建蛙鳴再現

專題描述 我們營造了三種不同的水生棲地,三種棲地的建立,可以提供校園、民宿及住家的參考。畢竟有個豐富的生態環境,才能讓人領受大自然造物的偉大,而能珍惜愛護這片居住的大地。棲地的建置不但可喚起人類對大地的愛,也可帶動生態體驗、生態攝影或生態觀察,極具知識學習與教育功能。蛙類棲地之生態記錄,推動愛鄉愛土之人文關懷。

隊伍名稱 呱呱叫

指導老師 陳錦松 李建華

參賽學生 詹佩諠 陳美純 黃昱婷 田岳璁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高雄縣鳥松鄉大華國民小學
來源 第四十五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
描述 魔法速速淨‐‐探究水生植物淨化 污水的能力
陳美純
9作者 樹湖愛鄉協進會
來源 花蓮縣壽豐鄉樹湖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描述 花蓮縣壽豐鄉樹湖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陳美純
8作者 楊懿如
來源 台灣動物季刊
描述 臺灣蛙類的分布及棲地利用
陳美純
7作者 黃文霖
來源 青蛙過馬路教案(112 KB )
描述 -兩生類青蛙的種類與生活史介紹
詹佩諠
6作者 黃基森、 薛翔泰、王派鋒
來源 http://mail.tmue.edu.tw/~fireant/epaper10205/Frogs.pdf
描述 外來種兩棲類-斑腿樹蛙、美洲⽜蛙簡介!
陳美純
5作者 楊懿如
來源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R2cVk3zr2rAJ:learning.froghome.org/B/demo_ppt/ppt/frog_of_Taiwan_PPT.ppt+&cd=6&hl=zh-TW&ct=clnk&gl=tw
描述 台灣的蛙類與野外調查
陳美純
4作者 楊懿如副教授
來源 東華大學(美崙校區)
描述 一隻青蛙一張嘴-談台灣蛙類生態
陳美純
3作者 台灣博物季刊
來源 http://learning.froghome.org/H/download/paper10.pdf
描述 臺灣蛙類的分布及棲地利用
陳美純
2作者 楊懿如
來源 輔仁大學生物系
描述 保育專題—台灣的青蛙
田岳璁
1作者 李宗諺
來源 東海大學
描述 保育生物學報告
諸羅樹蛙
黃昱婷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住家棲地
說明
家裡的水池也是小青蛙的天堂
陳錦松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學校圍牆外的有機農園
說明
有機農園不灑農藥
植物自然生長值得大力推廣
但產量過剩任由腐爛
田岳璁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民宿棲地來了好多青蛙
說明
我們在山邊的水溝所建立的棲地
來了好多青蛙
田岳璁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小青蛙成長紀錄
說明
校園棲地有小青蛙長大了
我們記錄小青蛙的成長
田岳璁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v校園棲地
說明
我們在學校的生態園區挖水池,建立水生棲地
田岳璁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民宿棲地
說明
在學長家的民宿附近建置蛙類棲地
田岳璁

序號內容上傳者
5作者 田岳璁
標題 無毒農業的困境
內容
我們學校後面是壽豐的無毒農業區。
感覺無毒農業應該是很受大家接受的。
但是我們發現,學校四周的無毒農作,
生長得都很好,校園棲地建置期間,
我們也用心觀察了四周的農田,
我們的家鄉以無毒農業自豪,
除了有乾淨的水源,更有無污染的土地。
看著四周農田裡的各種作物,
有高麗菜,茄子,玉米,水稻,
真是種什麼有什麼,而且是天然無毒的農作物。
但也因產量過剩,高麗菜根本沒採收任其腐爛,
看到鄉親心血沒有回收,
我們也呼籲政府單位要有效規劃種植農作物的區塊,
讓靠天吃飯的鄉下農人,辛苦不白費。

田岳璁
4作者 田岳璁
標題 住家棲地的建立
內容
我們在學長家民宿附近的棲地營造得很成功,就帶著客人跟隨著我們的腳步做夜間的生態之旅。原本只能在專業的生態攝影圖集才能看到的景像,竟然能身歷其境,讓民宿的客人們有了一趟難忘的知性之旅。看到城市裡來的客人,羡慕著我們生長的鄉土,我們都覺得好幸福也好驕傲哦!

後來我們也在我們的同學家裡建立一個水生棲地。班上有位家長以剪檳榔批發為業的同學,家人想要挖一個大水池養魚和洗檳榔,我們也提供了我們的想法,同學的家人也欣然同意,也營造出很棒的水生棲地。我們建議要在水池的岸邊要留一段淺淺薄薄的岸灘,讓青蛙可以在岸邊產卵,又不怕被魚吃掉,晚上也能夠聽青蛙的叫聲睡覺,真是最棒的鄉間生活。

田岳璁
3作者 黃昱婷
標題 民宿的棲地
內容
為了協助學長家的民宿生意,我們提供了生態旅遊的點子,學長和他的家人都表示讚許,同意我們把校園營建棲地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山邊的民宿。
(一)找到民宿邊的廢棄水溝當做棲地
我們在山邊的廢棄水溝,找到了一個做棲地的好地方。這個地方是山邊的落石堆,把水溝封住了,水溝剛好有傾斜可以儲水。

山邊的落石堆,把水溝封住了,水溝剛好有斜度可以儲水,我們挖掉水溝的污泥。

我們在邊坡吊掛些椰子樹,讓青蛙可攀爬,也可產卵在葉縫裡,水芙蓉可淨化水質。

學長的家人從民宿的山泉水管,拉了水線到棲地。棲地的水一點一滴在增加。
(二)一個禮拜的時間就有發現有青蛙的水芙蓉的葉片上
忙碌的上課時間過去了,我們利用假日到棲地觀察,發現竟然已經有青蛙的卵在水芙蓉的葉片上了。這真是讓我們欣喜若狂,因為我們在學校的棲地可是足足等了半年,才有青蛙到棲地交配產卵。又過了一個星期,我們發現水池裡竟然多了青蛙的卵泡,表示我們的棲地建置的非常成功,這讓我們要想辦法如何在放學下課後,做完整的棲地觀察。

第一個禮拜我們發現有青蛙卵,第二個禮拜發現有卵泡在水池裡,表示青蛙交配不久。
(三)我們決定夜間觀察,探訪熱鬧的夜生活
經過了二個禮拜,就有這麼豐富的成果。我們決定在夜間做青蛙生態的觀察,老師擔心我們的安全,特別請學長的爸爸陪伴,以免發生危險。
沒進行夜間觀察,真的不知道蛙類的夜生活這麼的豐富熱鬧。第一天我們就看到了「莫氏樹蛙」在求偶。接著每天都有不同的戲碼上演,我們查了蛙類圖鑑之後,發現有白頷樹蛙,有小雨蛙,有拉度西赤蛙而且每天都有青蛙的到來,甚至連青竹絲和鎖鍊蛇都出現了。

在沒有下雨的晚上,我們都會提著探照燈,做夜間觀察,第一個晚上就遇上了莫氏樹蛙。

跳上腳踏車的白頷樹蛙,蛙鳴陣陣,後來吸引了母蛙交配產卵。

在拉都希赤蛙陣陣求偶聲中,母蛙總算探出頭來,公蛙得以一償宿願。

小雨蛙出場,位於喉嚨下方的鳴囊脹大如鼓,可見小雨蛙為了求偶,真是博命演出。

我們的棲地營造得太成功了,吸引了蛇類出沒。也造成了一些蛙類的犧牲,深感愧疚。
(四)民宿客人一起造訪青蛙的夜生活
學長的家人看我們的棲地營造得很成功,就帶著客人跟隨著我們的腳步做夜間的生態之旅。原本只能在專業的生態攝影圖集才能看到的景像,竟然能身歷其境,讓民宿的客人們有了一趟難忘的知性之旅。看到城市裡來的客人,羡慕著我們生長的鄉土,我們都覺得好幸福也好驕傲哦!

民宿客人跟隨著我們的腳步做夜間的生態之旅,我們覺得好有成就感哦!

黃昱婷
2作者 詹佩諠
標題 前言
內容
壹、研究背景與動機
去年2013年10月,齊柏林導演「看見台灣」的紀錄片開始上映,學校的童軍團長在花蓮電影院包場,以較便宜的票價讓我們和其他學校的童軍團一起觀看這部電影。我們看了之後覺得非常感動,記得住在玉里的親戚曾說過,齊柏林導演有來玉里拍電影,要大家在稻田裡割很大的腳印,除了象徵台灣人一步一腳印的精神,更要喚醒大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愛,讓大家「看見台灣」。雖然我不知道這個腳印是怎麼割出來的,但是我們知道這個腳印是在花蓮的稻田裡完成的,讓我們更與有榮焉。
和我們一起去看電影的學長,說他家裡是開民宿的,民宿的生意並不穩定,看了電影之後,覺得如果能讓客人能看見「壽豐之美」,有一段美好的生態旅遊,應該有助於民宿的經營。對於一個生長在鄉下的小孩而言,我們熱愛鄉土,所以找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要學習這位導演的精神,來協助達成學長的想法,用我們的方式讓大家「看見壽豐」。
我們的鄉土為人所知的就是無毒農業,但在食安問題不斷的台灣社會,即使標榜無毒農業,也不見得讓人安心。因此我們的研究除了建置一個可供生態旅遊的知性之旅,更可針對鄉土的環境做檢測,檢測的方式就是重建棲地,如果會有生物聚集的話,那就表示環境是乾淨的,而檢驗的指標以青蛙為主要依據。因為沒有乾淨的土壤和乾淨的水,就不會有青蛙。

腳印是在花蓮的稻田裡完成的,讓我們更與有榮焉。
象徵台灣人一步一腳印的精神,更要喚醒大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愛。

詹佩諠
1作者 陳美純
標題 校園棲息地心得
內容

去年的夏天的梅雨季,雨量驚人,校園圍牆外的水溝幾乎都積滿了水(因為水溝已廢棄多年,無法排水)。我們去打掃水溝的時候,發現了有青蛙的卵泡和一些小蝌蚪,老師要我們停止打掃不要破壞。後來我們發現了學校有一塊荒廢很久的生態園區,我們就向老師建議利用其中一個角落,做個生態水池建立棲地,吸引青蛙來交配產卵,老師也同意,就放手讓我們進行。
我們在校園圍牆外的水溝成功地復育了青蛙的生態園區。我們想將復育的模式套用在不同的地方,營造不同的水生棲地,吸引不同物種的聚集,打造美好的生態家園,
對於生長在鄉下的小孩而言,從小就喜歡在田間捉青蛙,養蝌蚪。不過隨著年紀日漸長大,我們發現小時候隨時可以聽到的青蛙叫聲,愈來愈不容易聽到了。限於我們的興趣與能力,我們只能營造些不同的水生棲地,吸引青蛙到棲地交配產卵,重溫小時候的回憶。因為青蛙會藉由溼潤的皮膚幫助呼吸,所以沒有乾淨的水質,就很難會有蛙類的聚集。因此,我們可用蛙類當作水質檢驗的依據,證明環境是否純淨無染。
生態水池建好之後,原本想說就等青蛙來吧。結果天不從人願,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的棲地發生了一些狀況,除了受到人為污染外(被外掃的同學倒落葉),也有便當盒掉落,產生大量油漬,污染了水源。在我們全力拯救之下,我們的生態水池才逃過一劫。
我們每天中午都會到圍牆水溝和生態復育池做青蛙的生態記錄。我們期待的是會不會有青蛙交配後留下來的卵泡?經過兩個月的觀察,一點收穫都沒有,有的只是上述的人為破壞與污染。不過在失望嘆氣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生態池裡竟然有小青蛙,因為有保護色,所以不易觀察。幾天的觀察之後,發現是「小蟾蜍」,而且數量愈來愈多。這讓我們士氣大振,同時也懷疑這些小蟾蜍會不會是從水溝跳過來的。
本來我們是用鮮豔的塑膠布,這次我們用透明的塑膠布,感覺上會和土地的顏色融合在一起,這樣青蛙或許會更多。同時也在水池四週圍上長條磚,防止下雨時邊坡的泥沙流入池裡造成淤積污染。重新「裝潢」後的生態水池,感覺更優雅清淨,相信可以吸引青蛙到這池子交配產卵。經過了二個多月的等待,我們每天中午到生態水池觀察,發現水池非常清澈,環境優雅,青蛙應該會喜歡這樣的環境吧!將近二個多月的漫漫等待,只看到布袋蓮不斷的繁殖,小水芙蓉不斷增生,整個水池都擠爆了,仍不見蛙類過來交配產卵。
在布袋蓮爆量增生之下,我們決定移除一些到圍牆外水溝,我們發現,水池裡竟然已經有些小蝌蚪了,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青蛙來過了,只是沒被我們發現,我們的辛苦值得了。

寒假過後,我們重建棲地,改用透明塑膠布,貼近土地的顏色,融入四周環境。

重新裝潢後的生態水池,原來四株布袋蓮的水池,逐漸繁殖成一大片。

布袋蓮長滿了水池,我們把布袋蓮移走,發現已有蝌蚪在水池裡了,讓我們非常開心。
校園棲地,我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建置成功。我們覺得建構棲地一定要先向學輔處報備,避免打掃時遭到同學們的破壞,而棲地四週最好有告示讓週遭的住戶知道,學校有棲地在進行研究。而我們用的防水布,原本是色彩繽紛的海報帆布,反而會讓蛙類和生物不敢靠近,建議是用透明的塑膠布,比較貼近泥土的顏色,會有較多的生物聚集。

陳美純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台灣賞蛙記
作者 潘智敏
出版社 天下文化
簡介(摘要)
1966年生於台中;1983年投入專業攝影;曾任教於台中縣青年高中電影電視科十年;2000年完成『台灣賞蛙記』的拍攝與寫作,至今仍持續以攝影記錄台灣蛙類生態;2000年起,開始尋訪台灣的老樹,共拍攝了400棵分佈於全台各地的老樹。 2000年七月,『台灣賞蛙記』甫一推出,潘智敏的攝影立即受到矚目,該書也獲得各項好書獎與推薦。六、七年的努力,在一度的開花結果之後,潘智敏未做任何停留,隨即又展開老樹的拍攝工作,一動身,又是兩個年頭過去。這期間,他完全浸身在老樹雄厚溫潤、寧靜平和的雰圍中,有時進入民宅庭院,有時跨入一片田野、郊山;和樹下的長者談當地的民情、老樹的故事,或獨自在樹前樹下凝望神往,直至日落前捕捉樹與霞光相映的美景。也曾有夜宿老樹下,卻被警察驅趕的經驗。長時間的駐足,是因為有感於熟稔精湛的攝影技巧已不足以詮釋老樹之美,唯有進入它生命的內涵與精神,並體驗它與當地人建立的情感,才能為老樹造相。
導讀
本書以生動精采的攝影解說台灣蛙類的生態與種類,並以原尺寸的蛙類圖鑑提供每一季節的野外賞蛙資訊,完整收錄台灣31種蛙類的生活百態,書末並附有實用的蛙類攝影入門以及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青蛙花園。
  隨書附贈光碟,完整收錄25種台灣蛙類的鳴聲,是黑夜辨識蛙類的最佳輔助利器。除了讓讀者明白蛙類鳴囊與發聲的意義之外,更可讓讀者藉由聆聽蛙類鳴聲,直接認識台灣各科的蛙類﹝樹蛙科?狹口蛙科?赤蛙科?樹蟾科?蟾蜍科﹞。
  本書作者潘智敏由於長時間浸淫在自然生態攝影,在發揮精湛的攝影技巧之同時,也注入個人的豐富情感,為自然生命造相。在他的生花巧筆與絕妙攝影之下,蛙族生動有趣的生活面貌十分引人入勝,讀者可隨本書在不同的季節,一一欣賞台灣蛙類之美。
黃昱婷
4書名 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
作者 詹照欽
出版社 行政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簡介(摘要)
台灣由於自然環就特殊,蘊育了豐富的動植物,野生動物之種類和珍奇舉世聞名兩棲類就有30多種呢還有昆蟲,哺乳類 魚類等等,其中特有中高達60%,如此豐富的動物資源在學術研究,資源保育利用國際觀光上皆深具價值
導讀
台灣由於自然環就特殊,蘊育了豐富的動植物,野生動物之種類和珍奇舉世聞名兩棲類就有30多種呢還有昆蟲,哺乳類 魚類等等,其中特有中高達60%,如此豐富的動物資源在學術研究,資源保育利用國際觀光上皆深具價值
陳美純
3書名 新知識 兩生動物
作者 郭震唐
出版社 錦繡文化
簡介(摘要)
青蛙屬於兩生動物,大致了解他們的棲息地環境離不開水,所以只要和水有關的地方,例如小池塘,小溪邊,水田,沼澤,潮濕,都可以找到青蛙的蹤影 雖然一般人把青蛙和蟾蜍兩大類,但是他們屬於蛙目,而蛙目共有18科,蟾蜍只占其中一科,其他包含箭毒蛙科,赤蛙科,樹蛙科,而我們最常見的都屬於赤蛙科 樹蛙科 蟾蜍

導讀
幾乎所有的人都看過青蛙和蟾蜍,也知道他們都是蝌蚪變的,但是對兩生動物這個名詞,就不一定完全清楚了,兩生動物指的是他一生的生命史中,有一段時間是完全在水裡
陳美純
2書名 背著蝌蚪跳的青蛙
作者 瑪蒂.克朗伯
出版社 商周
簡介(摘要)
本書讚頌令人驚嘆連連的動物世界,文間呈現稀奇古怪的動物行為。
作者克朗伯博士是位專研熱帶動物的野性生物學家,
以研究兩棲動物生殖行為聞名。
本書滿載生物學知識,令人欣然嚮往,收穫滿滿。
導讀
本書讚頌令人驚嘆連連的動物世界,文間呈現稀奇古怪的動物行為。
作者克朗伯博士是位專研熱帶動物的野性生物學家,
以研究兩棲動物生殖行為聞名。
本書滿載生物學知識,令人欣然嚮往,收穫滿滿。
黃昱婷
1書名 動物生態
作者 教育部
出版社 教育部
簡介(摘要)
這些年來,台灣的生態環境,由於都市化,
土地過度開發及產業持續發展的結果,
不但使許多野生動植物的棲地受到嚴重的破壞,
也使許多自然美景因而變色。
本書希望能透過教育的手段,
喚起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重視,
進而愛護台灣這塊土地。
導讀
這些年來,台灣的生態環境,由於都市化,
土地過度開發及產業持續發展的結果,
不但使許多野生動植物的棲地受到嚴重的破壞,
也使許多自然美景因而變色。
本書希望能透過教育的手段,
喚起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重視,
進而愛護台灣這塊土地。
陳美純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我們建立了三種棲地,可以提供校園、民宿及住家的參考。畢竟有個豐富的生態環境,才能讓人領受大自然造物的偉大,而能珍惜愛護這片居住的大地。棲地的建置不但可喚起人類對大地的愛,也可帶動生態體驗、生態攝影或生態觀察,極具知識學習與教育功能。陳美純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棲地重建蛙鳴再現---專題報告ppt詹佩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