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漁夫與海-逐漸沒落的鏢魚業
這種保育及產業都能一次到位的良好捕魚法為何沒有傳承,還逐漸沒落?為甚麼年輕人不會想去做鏢魚業?大家在以後還會在秋冬季節的海上看到鏢魚船在海上飄揚嗎?
所以,我們想要透過我們的研究,解答以下三個研究目的:
(一)了解花蓮縣漁業現況
(二)了解漁人在鏢魚工作的心路歷程與傳承
(三)了解友善漁法與民眾消費現況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
10 | 作者 沈祐睿 標題 「老漁夫與海」─ 逐漸沒落的鏢魚業 心得 內容 3年級時,我們知道了黑潮,我們發現黑潮是一個洋流,從菲律賓到日本,因為他很溫暖,水流又快,所以會有魚群玩樂,因此許多漁民會在黑潮捕魚,我們還了解了黑潮的流向、黑潮的作用。有一種魚叫做丁挽,他會在東北季風來的時候在黑潮,所以有一種魚法叫做鏢旗魚,是腳套在向前傾斜30度甲板的腳籠裡,十分危險,也因為鏢漁業太危險、利潤低,導致現在沒人要做,所以鏢漁業逐漸沒落,也就是我們的主題「老漁夫與海」─ 逐漸沒落的鏢魚業。我們從5年級就開始做這份文件,剛開始我們在決定要做的主題,就決定用1.了解花蓮的友善漁法、2.了解漁人的心路歷程、3.了解友善漁法,來當作我們研究的目的,初期我們先寫前言,之後蒐集文獻,一個一個目的的做,我們先從網路上找到資料,一個目的要找5-6個資料,再將網路上的資料整理到word文件上,還要將網址、網站名稱、作者、年代通通打到word文件上,如果缺少一個,就要把那一篇資料找出並將缺漏的部分寫好,最後還要一起檢討,回家改需要修正的地方,就這樣好幾個禮拜過去了,我們才完成了文獻探討的部分。我們在做訪談時,從對象、訪談方法及訪談工具時,我很幸運選到了最簡單的訪談工具,回家之後,我將所有訪談工具的名稱、圖片及使用目的做成了『訪談工具一覽表』的表格及一段的說明。在訪談的時候,我們第一個訪談的對象是陳成阿伯,我們訪談了60分鐘,最後還遇到從蘇澳回來的俊男哥哥(陳成的兒子);而我們第2個訪談的對象是俊男哥哥及文龍船長,我們約在美崙海鮮餐廳吃飯,順便訪談;第3次我們到漁會訪問葛股長,他還親自帶我們到鏢台上體驗鏢魚手的感覺,還帶我們到漁船停靠的地方,我們看到的魚有鯊魚、曼波漁、旗魚等,他們還當場剖開給我們看,最後我們還有到零下-16度到-75度的冷凍庫,裡面有很重的魚腥味,漁夫們很辛苦。在打逐字稿的時候我們發現第1次及第3次的訪談較好寫逐字稿,因為第2次訪談是在餐廳,所以會有許多雜音,導致錄音檔要聽好幾遍才聽得懂他在講什麼,第1次陳成阿伯的訪談一人負責11分鐘,所以我打了很久,而第2次俊男哥哥及文龍船長只有6分鐘左右,所以不會很難,第3次葛迎昕股長的逐字搞一人只有分配到5分鐘,打得非常輕鬆。之後我們還互相檢察以及抓出我們3個目的的重點,並用色框標示出來,最後再統整為訪談資料放在word上。在做問卷的部分時,2位同學先將問題列在google文件上,經過我們及老師的修改與更正,最後再將google文件上的題目一個個的複製到google表單上,再做google表單是遇到了一些困難,例如:有些題目的題型在google表單上找不到,所以要改變問題的問法,最後,我們收到了175份問卷,我們一個一個的檢查問卷,如果遇到填外縣市,或者是沒有買過魚的,都必須計為無效問卷,當時我和另外一位同學一人88份,一人87份,花了2個小時又10分鐘,找到了10份無效問卷,也就是說,只有160份是有效問卷,大概1/13的機率,當時我們只要看到問卷回覆是外縣市或是沒有買過魚的人就說後面題目無須填答還硬要填答的時候就會崩潰,在後面要打成表格時必須將原本的題目的統計數減掉無效題目的數量,並將各個題目的選項做成百分比,而且如果遇到除不盡的數字例如:5.333333到後面無止盡的時候就要想辦法讓題目的選項百分比加起來是100%數據才算正確,統整完確認問卷資料無誤之後,老師幫我們打問卷的分析,由我們打結論。最後我再列了5個總結論及3個建議,終於完成了這篇小論文。 | 沈祐睿 |
9 | 作者 廖妘柔 標題 研究總心得 內容 三年級時,因為看了廖鴻基老師的文章,所以我們從黑潮開始研究,了解了黑潮的流向、黑潮的作用、及流經的地方。我們發現黑潮能夠吸引魚類,因為它很溫暖。另外,有一種魚叫做丁挽,他會在東北季風來的時候順著黑潮來到花蓮、台東一帶,頑皮的丁挽,喜歡挑挑釁漁船,同時也擁有寧死不屈的精神。要捕丁挽的船就叫做鏢魚船,它是一種友善漁法,現今已經逐漸沒落。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做海報、在漁港發表等.......都讓我們累積了特別的經驗,也能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為我們之後的行動帶來很大的幫助。 四年級時,我們發現,花蓮是一塊寶地,因為有黑潮這樣珍貴的資源,讓花蓮的魚貨量長年數以萬計。但卻在近十年來,漁貨量逐漸下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原來現今漁業已經美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了!因為破壞性魚法快速、漁貨量多、獲利高,是它漸漸的取代了原有的傳統魚法,因為這樣的大肆捕撈,造成了「過漁」的狀況,而原本使用傳統漁法的漁民,也因無魚可捕,被迫「同流合汙」,導致漁貨量逐年遞減。 到了五年級,我們認識了友善漁法,進一步的去研究,它跟破壞性漁法相較起來,需要比較多時間,捕到的魚貨也比較少,價格也比較貴,但相對的新鮮,魚身完整,也不會捕到太小的魚,或是破壞生態,但是現在從事友善漁法的漁民少之又少,畢竟魚都減少了,利潤也會越來越低。 接下來,我們將上述資料(花蓮魚業、友善漁法、鏢魚技術)書籍和文獻,一一整理在表格中,在表格後面加上引註資料。然後,我們選了四位訪談者進行訪談,分別是鏢魚資歷豐富的陳成阿伯,還有從事賞鯨業的文龍船長及俊男哥哥,以及漁業署推廣股的葛股長。在訪談後,我更加了解了鏢漁業以及花蓮漁業的現況,並試著以我們這些小小的力量,把它研究的更透徹。除此之外,我們也發放網路問卷進行統整,我們的書面資料即將完成,感謝辛苦指導我們的老師,填寫問卷的民眾,讓我們的資料更豐富多樣,最後,希望友善魚法能推行在生活中。 | 廖妘柔 |
8 | 作者 蔡松霖 標題 研究總心得 內容 我在五年級時才開始接觸這個主題,雖然比其他同學晚了許多,但我也漸漸地跟上其他人的腳步,和其他人一起研究,了解花蓮漁業的狀況。 在我們做研究的這段期間做了許多事情,一開始先針對我們要研究的主題進行資料查尋,閱讀相關網路資料和書籍後進行摘要,在一起進行統整確認和修改,取得我們真正需要的資料,並將這些資料通順的連接在一起,我們也學習到如何將零零散散的資料統整為一份通順的文章。接著我們分別打出研究流程、研究方法集研究對象等,經過修改統整後,我們製作出一份完整的書面資料。 接下來我們要去訪問專業人士,聆聽他們每個人對魚業的看法以及特別的經驗或有用的資料等,我們先擬定出我們所想要問的問題,在經過修正以及增加後,開始將問題分類,依照我們所要訪問的各個專業人士分類,最後去訪問他們。我們依序訪談了老鏢手陳成阿伯、年輕鏢手文龍船長和沒有繼承鏢漁業的俊男哥哥以及漁會的推廣股股長葛迎昕,我們在訪談的過程中,雖然在每個不同的受訪者口中都有接受到不同的資訊,但這4位受訪者都有講說:現在的鏢漁業逐漸落沒,而且也不只鏢漁業,許多友善魚法也都逐漸落沒,主要原因就是現在的流刺網所捕的魚數量非常驚人,而且大魚小魚通通抓,因此導致其他的友善漁法捕不到魚,便開始逐漸落沒,這四位受訪者雖然對魚業各有不同的認知,但卻說出類似的話語,充分的表示流刺網的傷害嚴重性。我們去漁會訪談葛股長的時後,葛股長親自帶我們去體驗鏢魚手站鏢台的感覺,非常危險,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極度良好的技術才不太有可能出事。 經過一連串的訪談之後,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來打逐字稿,我們在打逐字稿的時候發現了許多問題,例如我們不應該在受訪者回答時和受訪者同時講話,還有如果我們遇到可以追問的問題時要把握時機追問下去,不要之後才發現失去了機會,而且也沒問清楚而當我們再問問題的時候應該大聲的把問題說清楚,不要讓問題需要重複問好幾遍,讓受訪者難以理解、回答你的問題。逐字稿打好之後,我們開始閱讀統整好之後的逐字稿,從裡面抓取重點並編號,之後再將每個重點分類統整,我也在這之中學習到了如何有效的統整資料,將資料分類。 正當我們在將資料分類時,另一組同學也開始發想問卷題目,因為我們除了想知道專業人士對魚業的看法之外,也想知道一般大眾對魚業的看法,所以我們設計了問卷題目,要知道一般買過魚的當地居民對近年來的魚貨有甚麼看法,我們在老師的協助指導下完成了問卷題目,並將它轉化成電子問卷在網路上發放,沒有過多久的時間我們就收到了175份問卷,我們原本預期是要收到100份有效問卷,但卻沒有想到我們所收到的問卷數量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多,我們才趕緊停止發放問卷,並且開始統整問卷的答案,在我們統整問卷的答案時,我們看到了許多不該有的答案,也就是無效答案以及無效問卷, 滿載統計的過程中也得將他一一記下來,需要非常久的時間而且我們也快要崩潰了,當我們統整完之後,我們正確的有效問卷數量是160份,得到了正確的數量後,我們便開始使用百分比的機率方式來計算每一題的答案,但過程中又出了一些差錯,也會使答案整理工作變得更麻煩。最後我們依照所算出來的百分比機率打出研究結果,再添加一點零零散散的東西,我們才順利地完成小論文。 我們在研究的所有過程中都花了非常多勞力和心力,但也在過程中學習到非常多知識,不管是在資料整理中,還是訪談和打逐字稿時,或是到最後的問卷統整,都從中學習到非常多東西,雖然有時候覺得自己已經快崩潰了,不想再因為小論文繼續往前,但是堅強的意志力和決心總是引領著我們繼續前進,當我們發現自己完成之後,就會為自己感到無比的榮耀。 | 蔡松霖 |
7 | 作者 楊悅彤 標題 研究總心得 內容 在三年級時,我們就已經開始為了這次的小論文做準備了,我們的隊員有五位,當時在認識黑潮,後來在看廖鴻基老師的文章時,認識了鏢魚,鏢魚是一種友善漁法,是由日本傳入的,我我們還做了鏢魚的海報呢!三年級時,大家還不太會做海報,所以琦老還教導了大家如何畫海報、整理重點。 後來在長達兩年的研究中,不知不覺中了解了工業化大量捕撈對環境的破壞,也知道了有善漁法沒落的殘酷原因,原來花蓮的捕魚方法主要是流刺網,而流刺網又是破壞性魚法,雖然會影響生態,但卻因為獲利多而吸引許多漁夫去從事危害海洋的漁業,因此,魚的數量不斷的減少,導致捕魚方法雖然已經變成工業化的捕撈方法,但卻因為海洋資源減少而讓漁獲量逐年減少。 在了解了海洋的危機後,我們開始在五下開始進行訪談的工作,我們訪談的對象有老漁夫、年輕漁夫和漁會的幹事,訪問老漁夫與年輕漁夫是為了對比兩個不同時代漁人的同異處與他們對於漁業轉型的不同看法。而訪問漁會幹部是為了解現在的漁貨量與漁船量,以幫助我們來更深入研究漁業。 我覺得在漁業中最困難的部分是在打逐字稿的時候,因為我們選擇的訪問地點是一間海鮮餐廳,裡面的客人十分的吵,所以在打逐字稿的時後很痛苦,需要分辨出客人發出的吵雜聲和受訪者講話的聲音,而且,打逐字稿時,有時會打錯字,看不懂又要回去重新聽錄音檔,接著再打一遍逐字稿。接下來在打完逐字稿後,還得從中摘要出重點,最後把重點分類整理,串連成幾篇文章,放進文書資料中,來看研究結論長什麼模樣,最後開始進行檢查工作,但就在快完成時,發生了一件讓大家十分生氣的事情,沈祐睿和蔡松霖把逐字稿中的陳成阿伯和葛股長的編碼搞混,害我們的重點整理與文章得通通從做一遍!令人憤怒! 最後,我覺得這次的研究中收穫最大的部分,就是在於細部的暸解到了花蓮的漁業現況,包括了漁民們對於漁業以前與現在不同的看法,還有花蓮的漁船、捕魚方法、漁獲量如何......等。 | 楊悅彤 |
6 | 作者 林嘉琦 標題 研究總心得(梓勤) 內容 想一想,當初三年級剛入班時,三年級專題課嘉琦老師帶我們五個我、沈祐睿、廖妘柔、楊悅彤和潘碩上認識黑潮的課,有一次大家在討論的時候,看到海洋文學家廖鴻基老師的文章「丁挽」裡面提到,每年中秋過後,在東北季風和黑潮交會浪很大時,會出現一種旗魚:丁挽,丁挽個性調皮大膽,常常挑戰漁船,此時漁人就會開著鏢漁船與丁挽在海上搏鬥,我們大家看了這一段文字,都覺得這種身強體壯卻有高度智慧的魚種很稀奇,決定繼續認識在於黑潮裡的魚類旗魚,我們先從捕捉旗魚的鏢魚船開始認識起,大家查了查才知道原來鏢魚不是原本就在台灣的漁業,而是從日本傳來的,船頭比其他船高了許多,最頂稍微往下傾斜,我跟本無法想像人站在上面有多危險,但那地方就是專門給鏢魚的人站的,站在上面的人只靠一個用麻繩織的東西套腳,再拿一個叫做腳籠的東西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站在上面的人還要拿一支從13到14公斤的三叉魚叉,在風雨交加的時候, 舉著魚叉瞄準旗魚插下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接著還會有另外兩個船員,一個是開船的船長,另一個是幫忙看旗魚的動向,就靠這三個重點船員維持運作,如果捕到魚的話就會賺到很多錢,大家聽到了,都覺得非常酷,所以到了四年級我們專題課要開始做小論文,我們就決定做鏢魚業,這時候我們隊員轉來了一個新的同學叫做蔡松霖,多了幫手後,我們開始討論我們的研究動機,我們擬訂了三個想要了解的問題,一花蓮漁業現況丶二了解鏢漁夫的心路歷程丶三了解友善漁法,想完研究動機,我們就繼續完成小論文其他部份,到了五年級我們的一位隊員潘碩轉學轉到台南離開了我們,那時我們的進度已經完成到三分之一,五年級下學期的時後我們已經做好訪問,並且要在暑假時打好逐字稿,到了六年級上學期,因為小論文一隊只有四個人,所以我自願不參加,變成了旁邊的小助手,今天10月3號我們終於完成了小論文,想當初我們三年級的時候,我們上認識黑潮的課,到現在我們竟然在做鏢魚業的小論文,真是不可思議。 | 林嘉琦 |
5 | 作者 林嘉琦 標題 訪談漁人心得(梓勤) 內容 在這3次訪談中,我們訪談了陳成阿伯(老船長)、文龍船長(從事漁業的年輕船員)和俊男哥哥(無從事漁業的年輕船員)、和漁會葛股長,這次的訪談讓我了解花蓮漁業這十幾年的變化是多慘烈,漁民們述說著以前誇張且驚人的漁獲量,和現在比對,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現在因為漁業的獲利太過稀少,需要用的力卻非常龐大,因為這樣,許多年輕人都不選擇參加漁業,使得漁業越來越落沒,我們訪談的這三個人也有收到一個重點,就是,漁業的技術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剛起步時會很辛苦,然而因為現代科技的關係,年輕人卻是越來越不耐勞,因為眾多因素使得現在沒有年輕人想要從事漁業。從訪談中我們還得知為何魚會一直減少,各種原因中聽起來最有可能的是人為因素破壞,人類花掉自然資源速度太快太大,快到大自然無法回復到原況再供人類使用,海洋廢棄物、大型漁船的過度捕撈都會快速讓魚類大量減少,甚至滅種,到頭來原因還是因為人類,所以現在漁民們都不捕到魚,現在老一輩的漁民們紛紛退休,卻沒有新的一代來傳承,如果再繼續下去,我們將眼睜睜的看著漁業衰敗。 訪談的過程中,我得知了很多原本不知道的訊息和漁人以前捕魚的經驗,花蓮位於靠海,也是台灣海面的地形最特別的地方,位於暖流旁邊,本來應該是從事漁業的天堂,但因各種人為破壞把這個大自然養殖場變成魚群們的葬身之地,未來我們將如何面對這個問題?這次訪談對我來說可說是受益良多。 | 林嘉琦 |
4 | 作者 蔡松霖 標題 訪談漁人心得 內容 在我們做研究的這段期間,我們分別對不同的人進行訪談,聆聽他們對鏢魚的看法。我們先訪談了經驗最豐富的陳成阿伯,陳成阿伯說使海洋中的魚快速且大量減少的第一元兇就是流刺網,第二個就是海豚,因為海豚的數量很多,而且又禁捕,所以1天就會吃掉非常多的魚,正因為魚逐年減少,所以鏢漁業就漸漸落沒了,但我們在第二次訪談時,受訪者文龍船長和俊男哥哥說:其實捕魚漁獲量逐年減少不是因為海豚的原因,因為海豚所吃的魚和漁民捕的魚不一樣,所以和海豚並沒有關係,但漁民通常會認為這件事情是流刺網和海豚的錯。我們在第三次去漁會訪談的時候,跟著受訪者葛股長在漁會參觀了許多事情,也體驗了鏢手出海時站在標台上的感覺,非常危險,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很好的技術。 在打逐字稿時,我們發現了許多我們再訪談時需要改進的地方和訪談時的技巧,例如受訪者在講話時,我們不應該和受訪者同時講話,還有遇到可以追問的問題時要把握時機追問下去,而當我們再問問題的時候應該大聲的把問題說清楚,不要讓問題需要重複問好幾遍,讓受訪者難以理解、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在三次的訪談中得到了許多和鏢魚有關的知識,也學到在做訪談時的技巧還有要注意的地方,這三次的訪談讓我受益良多。 | 蔡松霖 |
3 | 作者 沈祐睿 標題 訪談漁人心得 內容 在這3次的訪談中,我們訪談了曾經從事過漁業的老漁夫、未從事過漁業的年輕漁人以及漁會的葛股長,在訪談過程中,被訪問者告訴了我們一些現在以及以前漁業的現況,以及他們抓過的魚、用過的魚具、各種魚的特性,讓我們了解非常多關於漁業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魚類的特性、吃的食物等,我發現很多人都轉型成賞鯨魚業。最重要的是,我們知到了現在海洋的危機,例如:海水汙染、地球暖化,所以我們應該更努力的來保護我們海洋的生態,避免惡性循環,造成海洋生物滅絕,最後也體驗了鏢手出海時站在標台上的感覺。 打逐字稿時,我發現了許多訪談時要我們有做錯的地方,例如受訪者在講話時,我們和受訪者同時講話,所以打逐字稿時要聽好幾遍,有多餘的時間時沒有追問,得到的知識不夠多,而當我們再問問題的時候太小聲了,受訪者聽不懂,就要重複問很多遍,讓受訪者難以理解、回答你的問題,而且在打逐字稿時也不知道要怎麼打。 我覺得下次在訪問時,我們應該更認真的仔細聽受訪者所講出的話,再打逐字稿時才能比較輕鬆不用重複聽好幾遍,還有在講話時應該大聲一點,避免受訪者聽不到或是聽不清楚要在講很多遍,而且會浪費寶貴的受訪時間,在這次的訪談中,讓我受益良多,學到很多知識。 | 沈祐睿 |
2 | 作者 楊悅彤 標題 訪談漁人心得 內容 在六月十二以及六月十九、六月二一,大家在進行關於友善魚法的採訪,第一次是採訪陳成船長,第二次時採訪的是文龍船長與俊男哥哥,第三次採訪的是漁會股長,在每一次採訪中,大家都努力的思考哪些題目可以訪問,哪些地方可以追問,不然如果錯過這些訪問機會就慘了! 在採訪中,我不但了解了我們需要的資料,還得到了一些新的知識,像是花蓮漁會曾抓到一隻巨口鯊,有900多公斤重,就是很難得可貴的消息,了解一隻巨口鯊重量竟然可以到達九百多公斤重。也知道了在中秋節過後漁夫是捕丁挽的,而在天氣逐漸變暖和時,因為丁挽是洄游性的魚類,所以漁夫就會改捕鯊魚賣來賺錢。 在進行這次關於友善魚法的採訪中,我覺得自己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在於當訪問者在問問題或受訪者在回答問題時,其他人要安靜一點,盡量不要製造出噪音,不然會在打逐字稿的時後會聽不清楚,甚至可能會打出錯誤訊息,而得到了錯誤訊息,而且,採訪中,不能在受訪者正在講話時插話,不然的話可能就會有一些訊息沒聽到,還有,下次在訪談時如果有聽不懂的部分,要先問好受訪者這句話的意思,否則就會有訊息不知道甚麼意思因此不能使用了! 這次的訪談裡,讓我受益良多,了解了許多訪談技巧,也得到了許多有用訊息。 | 楊悅彤 |
1 | 作者 廖妘柔 標題 訪談漁人心得 內容 在經過這三次的訪談,我深刻地感受到,這些受訪者,也就是陳成阿伯、文龍船長、俊男哥哥、與葛股長對大海的熱情與嘆息。在近十年,許多漁業世家,紛紛轉型為賞鯨漁業,這就是現今漁業最現實的一面,不過這也是不得已的,因為流刺網濫捕,導致魚越來越少,讓許多使用友善漁法的漁民捕不到魚,無法支撐經濟,只好轉型成觀光漁業或是改為使用破壞性魚法。所以,這一些友善漁法漸漸的消失,而那專精的技術,也都一一失傳。 陳成阿伯當了二十多年的鏢手,在訪談過程中,他提到:「我媳婦不想要我兒子像我們捕魚的一樣,喝酒阿,賭博阿,打打麻將阿」所以,這也代表這項傳統技術並沒有被傳承下去。有了陳成阿伯的例子,我們發現,現在人認為漁人生活不適合他們,因為常常要喝酒、賭博,而且經濟狀況不穩定,所以現在更少人從事鏢漁業了。 在訪談後,我更加了解了鏢漁業以及花蓮漁業的現況,並試著以我們這些小小的力量,把它研究的更透徹,最後則要去問問民眾們對友善魚法的看法,看看花蓮民眾對友善魚法的認知如何。在最後,非常感謝以下受訪者們:陳成阿伯、文龍船長、俊男哥哥、與葛股長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花蓮漁業的現況,希望能把失傳的技術找回來! | 廖妘柔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
20 | 網站名稱 鏢旗魚與科技的另類 結合(2018) 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ZL3.htm 網站簡介 「旗魚鏢旗魚」漁法有賴「正鏢手」、「副鏢手」及駕駛漁船者之間 的良好默契,鏢手們需在鏢臺上觀察旗魚尾鰭浮出水面的短暫時機, 在旗魚現身時,清楚運用手勢傳達給駛船的船長,以抓準「下鏢」時 機,在技巧上有賴於船員長期經驗的累積及彼此默契的養成。 | 沈祐睿 | |
19 | 網站名稱 世界僅存漁法!台東成功60歲「鏢魚手」戰浪換漁獲(2018) 網址 https://reurl.cc/2bgpv 網站簡介 旗魚船通常備有「正鏢手」與「副鏢手」,鏢手們在鏢臺上僅用腳掌勾住兩條環狀布塊,緊握俗稱的「三叉魚鏢」,而觀察旗魚現身與否,「背鰭」浮出水面的短暫時間是關鍵,在魚現身之時,必須清楚運用手勢傳達給駛船的船長,在一來一往追尋時,抓準時機「下鏢」捕魚,因此鏢手與船長之間需有非常良好的默契。 | 楊悅彤 | |
18 | 網站名稱 年輕鏢手只剩3人 台東鏢旗魚文化恐走入歷史(2017-11-12) 網址 https://reurl.cc/AgbEY 網站簡介 當鏢手辛苦又危險,除了要站在5、6公尺高又沒有依靠的鏢台上以外,還要頂著大風大浪,一不小心就會落海,「鏢手斷手、斷腳的機率10人有8人」。目前新港漁港只剩下20艘鏢旗魚船,主力鏢手都已經40歲了,而根據新港區漁會的統計,漁貨量正以一年800萬公噸的速度遞減,直到去年僅剩下3800萬公噸,漁業的快速萎縮,使年輕人不敢再投入漁業。 | 楊悅彤 | |
17 | 網站名稱 鏢旗魚達人─專訪陳永福船長(98 年 12 月) 網址 https://reurl.cc/ZQlYl 網站簡介 所謂的「鏢旗魚」,就是被稱為沿海鏢刺漁業的捕魚方式,它是一種傳承久遠的古老漁獵法之一,是在日據時期由日本琉球群島傳入,再由台灣討海人改良後的一種漁獵方式,這種古老的鏢刺漁業一直存在於東海岸,傳承了一代又一代,堪稱為台灣少數健康且自然的捕魚方式。旗魚是海裡游的最快的魚類, 每年 11 、 12 月, 東北季風吹起,海上湧起大浪的時候, 正好是旗魚 洄 游到花東海域的季節。 | 楊悅彤 | |
16 | 網站名稱 專題文章:戰浪—人與魚的榮譽對決|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網址 https://reurl.cc/bzd6X 網站簡介 工業化的大量捕撈,除了直接影響到小規模、自然的漁法之外,受害最深的還是大自然。當大小型魚類紛紛落網,海洋生態系被嚴重破壞的時候,我們將面臨無魚可吃的窘境。這樣的年代,我們迫切地尋找跟自然共存的方式,共生共榮。 這群成功鎮的鏢手並不是揮著大旗的環保鬥士,他們只是遵循傳統,用一根鏢竿和旗魚搏鬥,身處於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島嶼,對於海洋,以及拼搏的漁人,我們應該多一份崇敬。 | 楊悅彤 | |
15 | 網站名稱 漁源枯竭、年輕人怕吃苦鏢旗魚古老漁法面臨消失- 中時電子報 網址 https://reurl.cc/E2mKR 網站簡介 「鏢旗魚」為台東縣成功鎮古老傳統漁法,因捕魚技術改善、加上漁源枯竭、年輕人怕吃苦等原因,目前鎮內鏢旗魚手剩不到20位,年齡且在5、60歲,這種獨有傳統海洋漁業文化逐漸式微,未來恐怕要面臨消失。 | 楊悅彤 | |
14 | 網站名稱 戰浪(2013) (2018閱讀) 網址 https://ppt.cc/faStXx 網站簡介 沒鏢旗魚他們就不能生活,現在因為流刺網,大量的魚被過度捕撈,包括旗魚,這讓牠們的數量明顯減少,持續下去的話有瀕危的可能,這樣不但會讓漁民無法生存,也會少了許多物種 | 沈祐睿 | |
13 | 網站名稱 自由時報(2017) 網址 https://ppt.cc/fH4ePx 網站簡介 目前新港漁港只剩下20艘鏢旗魚船,主力鏢手都已經40歲了。 | 沈祐睿 | |
12 | 網站名稱 台灣養殖漁業的危機與轉機(2001) 網址 https://ppt.cc/fYvMzx 網站簡介 全球漁業不景氣,為聯合國所公認的六大公海捕魚國之一的台灣,未來漁業發展十分「悲情」。 | 沈祐睿 | |
11 | 網站名稱 我國沿近海漁業發展沿革、現況及面臨問題(2013) 網址 https://ppt.cc/fRiH6x 網站簡介 民國40年,政府鼓勵民間造船,沿近海漁業逐漸恢復民國70年沿近海漁業產量達到高峰約40萬公噸 | 沈祐睿 | |
10 | 網站名稱 蹦火仔漁船夜空耀眼 壯觀魚群震撼 網址 https://reurl.cc/9ZXgO 網站簡介 火炬的強光,吸引趨光性的青鱗魚聚集,並躍出水面,蹦火仔漁船再使用叉手網捕撈。因為作業範圍小、作業時間較短暫,只有在5到9月的夜間才會作業,是種「環境友善漁法」。 | 廖妘柔 | |
9 | 網站名稱 [水下。島上]最年輕的鏢魚手 網址 https://reurl.cc/8ynQj 網站簡介 古老的傳統漁法,鏢旗魚!鏢魚手必須站在特製的鏢台,手拿重達20多公斤的鏢竿,朝旗魚投射,每趟出海,都向拿命在拼搏。 | 廖妘柔 | |
8 | 網站名稱 旗魚「鏢手」吐心聲:10個有8個斷手斷腳 網址 https://reurl.cc/E2zEk 網站簡介 不是每個人都能當鏢手,鏢手要藝高膽大,站在鏢台上,高5、6公尺,雙腳套在「腳籠」上,手持18公尺、重6公斤的鏢槍,頂著大浪找旗魚,相當危險。 | 廖妘柔 | |
7 | 網站名稱 擋風戰浪的鏢魚手 網址 https://reurl.cc/R61A6 網站簡介 老漁夫們也只能用渾身的本領繼續拼搏,在風浪中抓緊最後的希望:希望這項獨特的鏢旗魚技術不要消失、希望我們的海洋仍豐富滿盈,更希望,漁民的文化和氣概,能成為島嶼永不褪色的篇章。 | 廖妘柔 | |
6 | 網站名稱 邁向永續海洋,環團舉辦聯合永續海鮮尾牙(2018) 網址 https://www.sow.org.tw/info/news/20150123/3408 網站簡介 荒野保護協會從2010年開始倡議「永續海鮮」,推出永續海鮮挑選守則,以守護地球最大的生物棲地─海洋;2011年發起大規模的「愛鯊計劃」,關注魚翅和鯊魚撈捕管理與消費問題,因身為頂端掠食者的鯊魚,是維持海洋生態系健全的關鍵。今年很高興有機會透過尾牙宴,再次讓大家知道,如何運用「吃」與「消費者」的力量影響漁業模式,確保有限的地球資源能永續利用。透過海洋漁業的綠繪本教材,讓孩子珍惜海洋資源的環保意識扎根茁壯。我們也關心家庭汙水、濫用清潔劑對海洋與漁業的毒害。透過綠色飲食教育,讓消費者瞭解漁業資源枯竭、慎選海鮮。 | 蔡松霖 | |
5 | 網站名稱 台灣漁業願景(2018) 網址 https://goo.gl/9G8Qgb 網站簡介 漁業是海島型經濟的重要產業。40年來台灣漁業在政府輔導、學術及試驗研究機構及業者努力經營下,發展成果斐然,漁產量由民國41年之12萬餘公噸,增加到87年130萬餘公噸,產值亦由新台幣5億餘元增加到980億餘元。 | 蔡松霖 | |
4 | 網站名稱 成功鎮討海人傳承老 法「鏢旗魚」!(2018) 網址 https://goo.gl/NpWtmf 網站簡介 在台東成功鎮,當中秋過後,強勁的東北季風開始咻咻吹起,黑潮洋流開始衝向東台灣沿岸,常激起驚滔駭浪,而這正是台東討海人忙碌海上生活的開始。老鏢手穩穩地站在窄小鏢台上,雙手握著沉甸甸的「三叉仔」,只得將雙腳套在船頭架前的「腳籠」上,隨船身上下搖晃,這是自日據時期起便代代相傳的古老方式,「鏢旗魚」!船長銳利的眼神,隨時注視著水面上的變化,長年與大海搏鬥的經驗,讓「頭手」一下標就穩穩獵到游速敏捷的旗魚,那俐落的身影、下標的速度,是人與旗魚一對一的對決,是數十年生活紀錄的縮影,也是一代又一代流傳的生命經驗! | 蔡松霖 | |
3 | 網站名稱 近海資源幾近枯竭,是因台灣消費者太無知?(2018) 網址 https://goo.gl/OKKpe4 網站簡介 台灣人對海鮮最大的迷思就是魩仔魚可以補充鈣質,應該多吃,其實很多食物裡面也都有含鈣質,但這些魚苗其實是海裡很多小魚的食物,如果把這些魚苗都吃光了,小魚就沒有食物,連帶大魚的食物也會變少。 | 蔡松霖 | |
2 | 網站名稱 鏢旗魚達人─專訪陳永福船長(2018) 網址 https://reurl.cc/dV5KM 網站簡介 所謂的「鏢旗魚」,就是被稱為沿海鏢刺漁業的捕魚方式,它是一種傳承久遠的古老漁獵法之一,是在日據時期由日本琉球群島傳入,再由台灣討海人改良後的一種漁獵方式,這種古老的鏢刺漁業一直存在於東海岸,傳承了一代又一代,堪稱為台灣少數健康且自然的捕魚方式。 | 蔡松霖 | |
1 | 網站名稱 鏢旗魚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1) 網址 https://reurl.cc/3NLG0 網站簡介 鏢旗魚、鏢丁挽或正式一點被稱為沿海鏢刺漁業,是一種傳承久遠的漁獵法之一。據說是日據時代由日本琉球人傳入,再由台灣討海人改良後的漁獵法。在漁業技術與裝備日新月異的今天,各種高效率的漁撈法不斷被研發或被引進,鏢刺漁業卻始終維持著原始風貌數十年沒有太大改變。也許這是鏢刺漁業無可避免逐漸式微的主要原因。 | 楊悅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