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著純淨?洄瀾水域環境調查研究

專題名稱 流著純淨?洄瀾水域環境調查研究

專題描述 大家都說花蓮是好山、好水的好地方,但是曾經有新聞報導花蓮地區的部分工廠排放未處理的汙水,經過花蓮市區也會聞到濃濃的臭水溝味,這讓我們想了解花蓮真的有好水嗎?是否還有純淨的水源或溪流?現在花蓮的水環境和水質狀況究竟是如何呢?

隊伍名稱 活力向陽隊

指導老師 陳怡君 林嘉琦

參賽學生 趙庭毅 張詠忻 林有寬 黃怡瑄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林有寬
來源
描述
林有寬
9未上傳作者
來源 花蓮水產培育所
描述 台灣石賓
Acrosscheilus  paradoxus
中    文:台灣石賓、石斑、石賓
學    名:Acrosscheilus  paradoxus  Giither
形態特徵:吻圓鈍,稍突出,吻褶止於上唇基部。口略寬,位於吻部下位,腹面視之略呈弧形,唇稍厚,上唇包住上頜,下唇則與下頜前端分離,左右之褶或靠近,或略有間隙。有鬚二對,頜鬚略長於吻鬚。體側黃綠色,腹部略白,體側具有七條黑色橫帶,尤以幼魚最為明顯,成魚體色愈黑,橫帶則不明顯,如死亡後,體色變化甚大,斑紋亦不清楚。
生態習性:本種魚主要生活於各溪流中游,屬雜食性,主要以攝食石頭上的藻類以及水生昆蟲。繁殖季節為每年4~8月間,雌魚、雄魚的吻部均有追星。魚卵有毒,如誤食會引起腹瀉、頭暈、嘔吐、應特別注避免食用。
棲地分佈:本省西部各河川均極普遍分佈,而東部地區亦有某水域分佈,亦有私人進行養殖者。
黃怡瑄
8作者 黃怡瑄
來源 逐自搞 10~20分鐘
描述 台灣石賓
Acrosscheilus  paradoxus
中    文:台灣石賓、石斑、石賓
學    名:Acrosscheilus  paradoxus  Giither
形態特徵:吻圓鈍,稍突出,吻褶止於上唇基部。口略寬,位於吻部下位,腹面視之略呈弧形,唇稍厚,上唇包住上頜,下唇則與下頜前端分離,左右之褶或靠近,或略有間隙。有鬚二對,頜鬚略長於吻鬚。體側黃綠色,腹部略白,體側具有七條黑色橫帶,尤以幼魚最為明顯,成魚體色愈黑,橫帶則不明顯,如死亡後,體色變化甚大,斑紋亦不清楚。
生態習性:本種魚主要生活於各溪流中游,屬雜食性,主要以攝食石頭上的藻類以及水生昆蟲。繁殖季節為每年4~8月間,雌魚、雄魚的吻部均有追星。魚卵有毒,如誤食會引起腹瀉、頭暈、嘔吐、應特別注避免食用。
棲地分佈:本省西部各河川均極普遍分佈,而東部地區亦有某水域分佈,亦有私人進行養殖者。
黃怡瑄
7作者 林信輝1 李明儒2, 3 孫明德3 黃俊仁3
來源
描述 ph值:
在監測河段之pH值時,會隨排入之污染物質性質或水生物型態及海水的影響而改變。pH值一般用來表示水體之酸鹼度,在自來水處理過程中,pH值影響化學混凝、消毒軟化和管線腐蝕均有極重要的關係。如水源加氯消毒之操作,pH值控制在7.0~8.0之間最有效。在水產養殖方面,pH值維持於6.7~8.6之間有利於大部分魚類生存。灌溉用途方面,以6.5~8.0為最佳,惟土壤對灌溉水之pH,具有較大之緩衝能力;pH6.0~9.0之水質,是可以接受,對土壤之理化性及作物不致發生不良影響。pH值亦直接影響某些有毒物質對水中生物之毒性,由於大部分的工業廢水為強酸或強鹼之廢液,若排入河川將造成嚴重之化學污染。依據調查地點之量測結果可知,研究區域之pH值均在6.7~8.6之範圍內,適合魚類生存。
黃怡瑄
6作者 趙庭毅
來源
描述 黃教授逐字稿(前十分鐘)
趙庭毅
5作者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
來源 白鮑溪腳踏車步道導覽牌
描述 白鮑溪形成與現有生態環境
林嘉琦
4作者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
來源 白鮑溪腳踏車步道導覽牌
描述 白鮑溪自行車導覽圖
林嘉琦
3作者 張詠忻
來源 10/3與黃教授訪問
描述 10/3訪問對話逐字稿
20:00~30:00
張詠忻
2作者 花蓮縣環保局
來源 環保局活動資料
描述 為響應10/18全球水質監測日,10/19(日)花蓮縣環保局首次舉辦了淨溪與水質檢測的活動,活動內容如附件資料!大家一起來淨溪!監測水質喝好水!
林嘉琦
1作者 張詠忻錄製
來源
描述 10/8訪談黃國靖教授,怡君老師另外提問篇
陳怡君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
1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28研究結果撰寫討論
說明
討論研究結果如何撰寫,並做最後研究收尾分工。
林嘉琦
1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25研究報告討論與撰寫
說明
時間:10/25(六)
地點:資源教室D
一、活動內容回顧
二、架構小論文內容撰寫項度
三、撰寫內容討論
四、撰寫內容分工
林嘉琦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4.10.07東華大學圖書館借書
說明
資優資源班專題課程上到「圖書館使用」,有寬藉著這個機會,幫大家把需要的研究相關書籍一起借回來。
09.30初步擬定研究主題分層概念,和查詢要找的書籍
10.07到東華大學借書
10.14針對主題分層概念做深入討論
林嘉琦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21白鮑溪水質檢測+生物指標檢測+淨溪
說明
一、時間:10/21(二)下午2時至5時
二、地點:白鮑溪腳踏車步道4k、4.5k、8k
三、內容:
(1)進行三個檢測點的水質檢測,包含水硬度、溫度、濁度、酸鹼值、含氧量等
(2)進行水中生物指標檢測,從魚、蝦、螺、昆蟲幼蟲等進行環境污染程度判斷。
(3)觀察周遭環境,是否有居民、農田,或其他人為上的環境破壞,以及是否有其他生物/動物存在。
(4)淨溪:協助清理周遭環境的垃圾,讓生態永續。
林嘉琦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22研究資料整理與討論
說明
週三下午放學後,小組成員留下來整理最後的心得和資料
1.三次校外勘查/活動/檢測心得報告
2.整理白鮑溪水質檢測資料(表格化)
3.整理書籍資料並上傳
林嘉琦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21白鮑溪實驗器材
說明
1.行前器材準備,並做實驗流程確認
2.器材項目:簡易水質檢測包、TDS水質檢測筆、數位相機、廢水瓶、魚網、魚箱、碼表、計時器、水桶、鐵夾、量杯、記錄表、筆、塑膠手套
林嘉琦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歷次研究小組討論
說明
(1)小論文題目確認
(2)研究資料蒐集方式和研究方向討論
(3)專家訪談問題討論
林嘉琦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月21日水質檢測行前討論
說明
地點:資源D班
內容:
透過簡單流程圖將我們的研究從主題到目標及方法進行討論。我們決定運用兩種方式一起進行水質檢測,第一種是魚類生物指標,由林有寬和黃怡瑄負責;第二種是物理化學的檢測方式,我們運用簡易水質檢測包測試PH值、溶氧度、濁度、水溫等,這部分由趙庭毅與張詠忻負責。
陳怡君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22白鮑溪水中生物調查
說明
※針對昨日去白鮑溪三個檢測點帶回的生物進行調查記錄。
1.先翻圖鑑做生物名稱確認。
2.找張乃千主任來做生物類別確認,乃千主任推薦「渠道生態化的指標生物種類」網頁。
林嘉琦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8 專家訪談-黃國靖教授
說明
一開始大家先討論題綱與訪談題目到準備感謝卡和禮物,訪談當天還特別在白板上寫上歡迎詞,一切都是為了迎接東華大學黃國靖教授的到來。
最後在黃國靖教授深入淺出的訪談過程中,相信大家都收穫很多~
陳怡君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19環保局生態淨溪暨水質檢測活動【美崙溪】
說明
一、時間:10.19(日)下午2時至4時
二、地點:美崙溪中游(教育處旁河堤)
三、主辦單位:花蓮縣環保局/持修積善協會
四、活動內容:
1.了解美崙溪生態:今天看到了很多鳥類,而且了解了美崙溪周遭的生態環境,也看到了溪旁有汙臭及漂浮著油的水,原來是河堤附近有三間養豬場(約四千隻豬)。
2.淨溪活動:大家拿著鐵夾、水桶,認真撿拾溪流旁的垃圾。
3.水質檢測:今天學習檢測了水的酸鹼值、濁度、溫度、含氧量及硬度。整體而言,美崙溪的水質狀況還不錯喔!
4.其他:
(1)從鑄強國小曾主任那得知了上中下游的界定方式。
(2)河流取水的方式,若河流寬度小於6公尺,水深1.5公尺內,則至河流中間,由河底往上60%處取水。
(3)檢測過程一定要記得戴上手套,實驗完的水也要倒入廢水集水瓶中。
(4)花蓮的水質狀況不錯,其實家裡不需要加裝淨水器,但在煮水時要記得煮沸後要將蓋子打開五分鐘。
(5)花蓮水質會硬度較高(TDS值大於100),微偏鹼性(約PH=8)
林嘉琦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103.10.15白鮑溪、紅毛溪實地勘察
說明
今天終於前往白鮑溪和紅毛溪的源頭進行場地勘查,
在白鮑溪的上中下段,發現了水質狀況有些不同,也發現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生物
紅毛溪的源頭位在花蓮高農的園藝科夢幻湖中,也發現了許多的生物呢!
林嘉琦

序號內容上傳者
10作者 黃怡瑄
標題 白鮑溪探勘/美崙溪檢測體驗.白鮑溪水質檢測心得
內容
【白鮑溪探勘、美崙溪檢測體驗】
第一次去白鮑溪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如:要撈上游,還是下游,還是中游?要撈中層、下層、還是上層?還要怎麼測水質、PH值、水溫、濁度、溶氧......等等,所我以我們10/19參加世界水質檢測日,在過程當中,我看了許多鳥,如:大白鷺、烏鴉......等等,還有許多各種鳥類的腳印在溪邊。
鑄強國小的老師介紹了大白鷺、小白鷺、烏鴉......等等,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白鷺,鑄強國小的老師說:「大白鷺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脖子,牠的脖子是s型,真好笑,我們來美侖溪,不僅看到了許多鳥類,在那裏也學了怎麼檢測水質、PH值、水溫、濁度、溶氧......等等,在測水質的時候,我們放了一顆藥劑,我們放下去之後,我們一個一個輪流搖罐子,直到藥劑沒了,在這個體驗中,我感覺很好玩,也非常的有趣,希望下次還可以舉辦這個活動。不僅可以拿餐盒,還可以體會這種感覺,我下次還要參加!
【白鮑溪水質檢測心得】
因為我們要測水質,而來檢測,我的工作是在旁邊撈魚。我發現有許多蝌蚪和魚類、蝦子,還有青蛙、昆蟲,而最困難的是撈比較大隻的魚,雖然我們很認真的在撈大魚,但一條都沒撈到,真可惜!雖然我們撈到了很多的水生動物,例如:魚、蝦子等等,但是我們撈到的生物都很小隻,很難研究,所以我們決定帶回來討論。
在前往白鮑溪不同觀測點的路上,也發現了許多農舍和數不清的香蕉樹,也在溪旁發現了很多很多的垃圾,於是我們一邊做自己的研究工作,一邊淨溪。
在淨溪時,不僅有許多不會腐蝕的垃圾,還有許多菸蒂,讓我覺得根本就是撿不完的垃圾,我希望可以在白鮑溪設垃圾桶,讓遊玩的旅客有垃圾桶丟。

黃怡瑄
9作者 張詠忻
標題 白鮑溪10/15實地探查心得與10/21白鮑溪水質檢測與淨溪心得
內容
【10/15實地探查心得】
我覺得這次的白鮑溪、紅毛溪勘查讓我看到了不少我沒看過的生物,例如:白鮑溪裡有一隻特別的三腳青蛙、彈塗魚等等的,我也覺得白鮑溪外表看起來的水質與我之前去玩的時候差了好多,但是用手撈水起來,卻是清澈的,我想可能是有某種化學物質沉澱在水底下,所以看起來才會髒髒的,我們還有看到有人把沒吃完的麵包屑,放在溪邊給小蝌蚪吃。後來去了花蓮高農找紅毛溪的源頭,看了他們的"夢幻湖"之後,才知道原來那個湖的水是從地下裡冒出來的很稀奇;後來去看了紅毛溪,我覺得它的溪裡好髒,感覺裡面有好多垃圾,但是後面全都蓋起來了,覺得有點可惜,也希望住在那附近的人可以好好的保護紅毛溪,讓紅毛溪恢復生機。
【10/21水質檢測與淨溪活動】
我是負責物理化學部分的,我們是檢測ph值、溶氧、硬度、濁度與水溫,其實這些工作都還蠻簡單的,水溫大部分都處於24-26度之間、ph值大多都在8、濁度下半部與中間的地段都是40pt,上半部則是0pt,溶氧測出來的數值都在7~8之間,檢測實也沒有什麼困難啦!而白鮑溪的第三個檢測點,週遭全都有垃圾,所以我們就把垃圾撿起來,算是順手淨溪。然後在第一觀測點通往第二觀測點中,我觀察到有二間農舍且有人在撿台灣玉,另外第二觀測點的水流也比較快一些。水質表面看起來有點髒,但溪流旁邊有很多小蝌蚪,也有一些小魚會待在溪流旁游來游去,之後,前往第三觀測點的路途中,有三間農舍、二片香蕉園,在第三觀測點中,測完物理化學的時候,我也去參加了撈魚,在第三觀測點的魚其實很多,而且都是大魚,不過很難撈,所以都只有撈到幾隻魚,還有蝦子而已,然後在最後我們要離開第三觀測點的時候突然跑出了一隻螃蟹,真令我驚訝,可能是因為第三觀測的濁度是零的關係呢!
另外,我覺得白鮑溪的週遭環境都被垃圾給汙染了!像是第二觀測點有人在溪旁烤肉,有留下來沒有考完的木炭,我覺得去那裏烤肉要注意有沒有垃圾留下,我們也可以宣導大家去白鮑溪淨溪。
這次淨溪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淨溪是為了白鮑溪減少一份汙染,至於撈完魚回來我們怎麼處理?我們會先給他們氧氣、魚飼料,我們再查書看他們的品種囉!還可以知道水質狀況呢~

張詠忻
8作者 趙庭毅
標題 10/19響應世界水質檢測日-美崙溪檢測淨溪活動
內容
我對美崙溪起初覺得很好奇,後來覺得很好玩。一開始介紹生態的老師分享他對美崙溪的感情,所以我覺得很無聊,但是接下來他開始介紹如何檢測水質和美崙溪的環境,我們一邊淨溪、撿垃圾的過程中,還看到許多鳥類動物,十分有趣。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重頭戲,如何用物理化學的方法做水質調查,他拿出了一個道具,名為「簡易水質調查工具」,這套工具讓我們調查更方便、更快速,所以我很開心。

趙庭毅
7作者 林有寬
標題 美崙溪水質檢測/白鮑溪水質檢測心得
內容
美崙溪檢測心得
去白鮑溪之前,我們為了更了解水質檢測的步驟,所以我們先參加環保局生態淨美崙溪,水質檢測活動,美崙溪的源頭在七腳川山,美崙溪的長度有15.40公里,流域面積76.40平方公里,帶我們去淨溪的環保局阿姨、叔叔帶我們觀察溪流,我發現河裡有很多垃圾,原來中游旁邊養了4000多隻豬,那些豬的大便都流到美崙溪,還有上游有人在蓋房子,蓋好剩下來的材料流到美崙溪裡,有許多人把煙蒂丟到沙子上,造成美崙溪變髒,檢驗的時後我們犯了一個錯,是我們把試管放入太多水了,導至DO碇無法搖均勻,最後檢驗結果是:硬度200,DO質中性,PH質8,濁度很好,那時的溫度是26度,河水流動速度:慢,整體看來,美崙溪只有硬度比純水高100,和流動有點慢,其它都很不錯。
白鮑溪水質檢測心得
這次我們去白鮑溪,我們發現了一個超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石頭拿起來,又迅速的把魚抓起來?最後我們想到特好的方法,就是把石頭先搬開,四個人分別守在東西南北四個地方,牠跑出來的話,肯定會被抓到的,如果牠死不出來的話,那我們四個人就一起前進,把範圍縮小,最後再把牠抓起來,我們不抓蝌蚪的,但是魚都躲在蝌蚪的旁邊,讓我們抓不到牠,最後我們想出一個好方法,就是先把蝌蚪趕走,再把牠小心的抓起來。
我發現白鮑溪週遭環境有一些髒,有垃圾,例如:煤炭、便當盒等等,還有一些農舍在旁邊,和一條腳踏車步道,還有依些人在撿台灣玉,這些都會造成水質更加汙染。最後我們順便淨溪,我撿到一大堆垃圾,我建議要設置垃圾桶,再請環保局定期清掃。
我覺得這次去看白鮑溪的水質還蠻乾淨的,但是我們的結果還需要回教室研究。

林有寬
6作者 陳怡君
標題 10/20更新:固定集合時間與預訂工作內容
內容
1.10/22(三)前完成逐字搞
2. 請大家在札記本回饋的是「針對我們去白鮑溪、紅毛溪你看到什麼?感覺是什麼?
對於我們之後的做了研究有哪些決定?為什麼決定這樣?」
因此目前黃怡瑄和林有寬所寫的內容應該是要放在有寬最早分享的針對白鮑溪的介紹。所以請怡瑄和有寬必須要重新寫你們去實地踏查的心得與發現!
庭毅所寫的紅毛溪不做的理由是OK但是內容過於簡陋,除了紅毛溪之外請同時也寫去踏查的觀察發現,因此請修改!
3.10月18日是世界水質檢測日,如果你找到的資料比已經發表的同學還要更好或更貼近我們研究所需的,當然還可以放上來,老師有題到不是快就是好,獎勵是給資料蒐集最完整最棒的!
4.10/21 下午前往白鮑溪實際實驗與觀察,請穿著適當的服裝。
*****************************************************************************************
1.固定集合時間:每周二 早修打掃完後到資源D班
2.10/17(五) 15:10-16:40 (預計:討論逐字稿內容與研究器材與工具)
3.10/19(日) 13:30~17:30 實地調查!教學準備室集合
穿著雨鞋、戴帽子、水壺、小背包(內裝雨衣或傘具、文具、筆記本與其他相關實驗器材)

*************************************************************************************

經過10月8日訪談之後,大家已經討論出希望是以逐字稿的方式將內容整理出來,
逐字稿的做法是將對話一字一句的繕打成文字檔,可能需要反覆聆聽才能完成,所以大家要好好利用時間整理,分工如下:
1.請庭毅或詠忻將錄音檔上傳到檔案庫或MAIL給怡君老師(juna1120@gmail.com)
2.每人到檔案庫下載錄音檔後,庭毅負責(0:00-10:00)、怡瑄負責(10:01-20:00)、詠忻負責(20:01-30:00)、有寬負責(30:01-40:00或結束)。
3.完成逐字稿的日期是10/17(五)晚上7點前maii給有寬整理成一個檔案。

由於小論文活動截止日逼近,因此固定每周二早修集合,地點在資源教室D。

*******************************************************************************************
因為六年級畢業旅行,老師難得午休有空~
最新集合時間:
10/2 (四) 12:40~13:10 (午休)
集合地點:3F資源D班
注意!每次討論都要帶基本的文具用品,還有上一次要求的作業或蒐集到的資料喔!
※※※※※※※※※※※※※※※※※※※※※※※※
9/25 大家分配到的工作如下:
1.有寬 查詢白鮑溪相關的地圖、資料
2.庭毅 查詢虹毛溪相關的地圖、資料
3.詠忻 上網紀錄9/25會議紀錄並利用網路或圖書館查詢關於「生物指標」的資料。
4.怡瑄 查詢關於生物指標可能的「知識家」,從網路或水利署、環保署、大學等地方找到專業人員。
以上的工作除了負責項目外,對於這次主題不了解的地方也要自己積極去查資料瞭解。找到的資料請PO到小論文網站「札記本」
**************************************************
9/29 回家作業:
請大家到相關連結閱讀科展的專題報告(要點連結進去下載),一來了解專題小論文內容寫法,二來因為主題相關所以可以先了解以前的人是怎麼做的!!!
++++++++++++++++++++++++++++++++++++++++++
10/1
詠忻已經寫信給東華大學的黃國靖教授,老師今天下午接到教授來電表示同意讓你們訪談喔!只是時間還需要再跟大家討論,因此我們要問教授的問題必須要加緊趕工討論囉!!!


陳怡君
5作者 林有寬
標題 白鮑溪地理位置資料
內容
白鮑溪:
花蓮白鮑溪發源於中央山脈中段東部支稜的木瓜山南麓,是花蓮溪的支流,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全長約9000公尺。
台9丙線16~17k處為鯉魚潭,荖溪和白鮑溪在台9丙21k處匯流成為荖溪,從鯉魚潭方向過荖溪橋,於橋尾右轉就是往白鮑溪了,沿路都有明顯的指示,不用擔心迷路,看到派出所往前行大約200m,就是荖溪橋,走一小段路便會看到告示牌,你已經在攔砂壩的附近。
初來白鮑溪,一定會被清澈見底的溪水和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所吸引!白鮑溪谷段森林密布,溪流中有成群的魚悠遊,溪畔岩塊可見黑眶蟾蜍「疊羅漢」,沿途有紅嘴黑鵯、朱鸝、翠綠鳩等令人驚艷的稀有鳥類。
因溪水水量豐沛、水質潔淨,在溪中及溪床常可以看到蝦虎、苦花魚、拉氏清溪蟹、鉛色水鶇...等,宛如一處天然的生態教室。
水土保持生態工法教室,緩坡砌石護岸、砌石固床工、魚道..等,工程設計除了可達防災目的外,也為當地野生動植物打造一個安全穩固的新家。
交通資訊:
白鮑溪由花蓮市走台9丙線,經過鯉魚潭後直行,走至荖溪橋前約200公尺右轉進重光橋,是白鮑溪及荖溪交叉口,為水土保持局白鮑溪的生態教室。至荖溪橋頭右轉白鮑溪產業道路,約3公里抵林務局白鮑溪水工教室及溯溪起點。
(黃怡瑄補充)
白鮑溪特色:
其特色為溪床富含豐田玉及蛇紋石等寶石礦。在溪口處可以看到河川襲奪產生的襲奪彎等特殊地形,這裡的河川襲奪作用敘述著白鮑溪、荖溪、文蘭溪和鯉魚潭多年風貌,為非常特殊的歷史地景。
生態部分:因溪水水量豐沛、水質潔淨,在溪中及溪床常可以看到蝦虎、苦花魚、拉氏清溪蟹、鉛色水鶇等生物。
蝦虎魚科:
蝦虎魚即指魚類分類學鱸形目中的蝦虎魚科(Gobiidae),又作鰕虎魚科。它是魚類中最大的科之一,已知品種超過2000種。絕大多數體型細小,一般短於10厘米。世界上最短小的脊椎動物要數侏儒蝦虎魚(Trimmatom nanus)和矮蝦虎魚屬(Pandaka)也屬蝦虎魚科,它們成大後也短於1厘米。體型較大的蝦虎魚有擬蝦虎魚(Gobioides)的種類,體長可達30厘米,但這是少有的例外。儘管蝦虎魚本身不是人們的重要食物來源,但它們卻是許多經濟魚類(如鱈魚、黑線鱈、黑鱸和比目魚等)的重要食糧。有些蝦虎魚還是很受水族館歡迎的種類,如短蝦虎魚屬(Brachygobius)的種類等。
蝦虎魚類最突出的形態特徵就是其腹鰭癒合成一吸盤狀。該吸盤的功能與鮣的背鰭吸盤和圓鰭魚科的腹鰭吸盤類似,但在解剖上是十分不同的結構,因此只是趨同進化的結果。經常可以看到野生的蝦虎魚以吸盤吸附在岩石或珊瑚上,在水族箱中它們也很樂意吸在魚缸的玻璃上。
蝦虎魚基本上生存於淺海環境,包括潮間帶水坑、珊瑚礁和海草牧場,也大量存在於海水和河口棲息地,包括河流下游、紅樹林濕地和鹽沼地。只有少數種類可完全適應於淡水環境,當中包括亞洲河流中的吻蝦虎魚屬(Rhinogobius)、澳洲沙漠的雷蝦虎魚(Redigobius)及歐洲的淡水蝦虎魚(Padagobius martensii)。

苦花魚;
又名高山鯝魚,學名台灣鏟頷魚,俗稱苦花、苦偎、齊頭、齊頭威,泰雅族原住民叫牠蒂烈娜。分佈於全省各山地溪流,多棲於海拔三百到一千餘公尺的水域,主要以矽藻、蜉蝣的幼蟲或石蠶為食。
魚體銀白色,背部蒼黑色。幼魚各鰭淡紅色,雄魚金黃色,雌魚各鰭深紅色,吻向前略突,口下位成橫裂狀,有一對不明顯的短鬚,下頷前緣薄而平直,有一層如鑿般的角質鞘。背鰭有未分叉鰭條三枚、分叉鰭條八枚、臀鰭未分叉鰭條三枚、分叉鰭條五枚;側線鱗片數目約在41~45枚之間。通常一年生魚體約10~12公分,其後越長越慢,五年魚可生長至三十公分左右,而根據文獻記載,苦花最大可達六十公分。苦花僅見於水溫低於二十度的河川上游,對水質要求頗高。
身長大約十五至二十五公分,屬體型大的溪釣魚種,以岩石縫的藻類及小昆蟲為食,經濟價值甚高。

拉氏清溪蟹;
俗名澤蟹、石蟹,為台灣山區溪流中相當普遍易見的物種,拉氏清溪蟹主要生活在山澗河流的石頭下或石壁縫中,但亦有發現棲息於泥質洞穴中的。棲息範圍從小溪河口至海拔2000公尺的溪澗。
拉氏清溪蟹在 1914 年就被命名,是台灣第一個被命名的特有種蟹類。 牠在台灣的分佈廣泛,西部是從台北縣淡水河水系的南勢溪往南至恆春半島,東部則從立霧溪往南至恆春半島,從靠海的清澈小溪河口到海拔兩千公尺的高山溪流均有分佈。拉氏清溪蟹的最大特徵是螯足指節的尖端呈紅色,依此特徵可與其它所有可在台灣溪流中發現的蟹類區別。 牠的體型變異極大,中台灣地區的族群最大體型(指頭胸甲寬)僅 3 公分左右,恆春半島則有許多個體達 5 公分以上,而新竹山區的族群則為 4 公分左右。各地族群的體色也頗有差異,例如台灣西部個體一般均呈暗紅色,花東地區的族群則呈較鮮艷的紅色,恆春半島的族群則則在體側及附肢帶紫紅色。而利用 DNA 序列的分子親緣研究結果認為拉氏清溪蟹是最早拓殖到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物種之一,根據其基因差異可將其族群分成六群,東西部族群的地理隔離已達五百萬年。
拉氏清溪蟹一般生活在清澈的溪流裡,以夜行性為主,不過在人為干擾較少的地方,也常可看到在白天活動的情形。夜晚活動時不僅只在水中活動,在陸地上也常可發現牠的身影,算是一種水陸兩棲的動物。食性屬雜食性,甚麼東西都吃,水裡的藻類、水生昆蟲、魚類、蝦都是牠們愛吃的食物,除此之外,牠們也會捕食陸地上的蚯蚓及各種昆蟲,以及蛙類與螃蟹,甚至包括同種類的較小個體。

鉛色水鶇;
鉛色水鶇全身以灰藍色為主,牠們的性別可以由尾巴的顏色來分辨:雄鳥自腰部到尾部為棗紅色;而雌鳥除了尾羽基部為白色之外,其餘皆為黑褐色。鉛色水鶇的幼鳥體色大致上和雌鳥相仿,唯身上密佈著部多白色的小斑點,可以和雌性成鳥區別。
在台灣的溪流性鳥類中,鉛色水鶇是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鳥種之一。牠們的領域性很強,不但常在固定的溪澗地區活動,當遇到其他鳥類進入其勢力範圍時,也會像下逐客令般地加以追趕、驅逐。牠們還有一項特殊的行為:常常將牠們的尾羽張開成扇形,上下搖動以吸引其他動物的注意,也因為牠們是這樣行為大膽的鳥類,故非常容易觀察。
鉛色水鶇的主要食物是昆蟲,牠們每每站立在展望良好的石頭上,當看到有飛行中的昆蟲,如蜉蝣、石蛉、石蠶蛾經過,或小蟲漂在水面上時,牠們就會迅速的起飛捕食,再返回原地,動作可說相當敏捷。
鉛色水鶇多生活在台灣中、低海拔的山區溪流附近,原本是很普遍的種類。牠們多半在溪旁山壁的岩縫中築巢,並在附近覓食,有時候在人造的橋樑底下也能見著牠們。近年來,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污染以及人為的捕捉販賣,部份地區的鉛色水鶇族群已經不復以往了。現在正值寒冬將盡,希望新的春天來臨時,山間水邊還可聽見牠們嘹喨婉囀的鳴唱聲,以及看到牠們在石間飛躍的活潑身影。

陳怡君
4作者 林有寬
標題 實地勘查心得
內容
花蓮白鮑溪發源於中央山脈中段東部支稜的木瓜山南麓,是花蓮溪的支流,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全長約9000公尺這條溪就是我們要拜訪的溪,到了白鮑溪,緩流的地方有很多垃圾,例如:麵包屑、沒有被烤到的煤碳等等,我原本以為有垃圾的地方,就不會有魚或水生生物出現,觀察後才發現,有垃圾的地方竟然有很多水生生物,原來水生生物有些喜歡吃垃圾。到了紅毛溪,我們到了它的源頭「花農夢幻湖」,我們發現紅毛溪是重地底下冒出來的,但那裡的水質很髒。

林有寬
3作者 趙庭毅
標題 實地勘查(1)心得
內容
我覺得這次的實地勘查既好玩,又有趣,因為可以看到既有趣的生態,這也讓我覺得,如果沒把溪流的汙染量縮減到最小,保護河川的話,就沒辦法留給後代子孫看,或是像紅毛溪一樣,從美麗河流變成骯髒的臭水溝,引起民眾的抱怨(這同時也是我們放棄做紅毛溪的緣故,光聞就很臭了。)另外,隨著交通工具的演進,外地人也常常來花蓮遊玩,所以我們更要好好保護我們花蓮人的所有河川,也不可以隨著工業的發達,就遺忘了那既美妙又有趣的自然生態。

趙庭毅
2作者 張詠忻
標題 第2次研究內容討論會
內容
研究主題:花蓮水域環境的水質調查
1.研究工具:生物指標、指示液、石蕊試紙、視覺、嗅覺
2.研究對象:七腳川溪、白鮑溪、紅毛溪
3.資料來源:知識家(東華大學、慈濟大學)、Google、水利署、環保署、查詢書籍雜誌(圖書館)。

張詠忻
1作者 陳怡君
標題 與東華大學黃國靖教授有約
內容
親愛的小朋友們:
在詠忻寫信給東華大學黃教授希望能訪談老師獲得同意後,我們接獲黃教授目前確認訪談時間為10/8 (三) 16:00-17:00 地點就在宜昌國小,由於黃老師在我們原訂時間已經有其他約會,所以才調整時間,請小朋友再跟家長、安親班等知會一聲,星期一老師也會發下通知單。

陳怡君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
5書名 水汙染防治
作者 高肇籓
出版社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編行
簡介(摘要)
介紹台灣水汙染現況、汙染物性質、工業廢水之水質水量與處理、水汙染調查法、水質標準、下水排除、工業廢水處理、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等。
導讀
在水汙染調查法中提到擬定調查計畫的內容包括調查水域範圍、採水地點、採水次數、採水時間、流量測定、海流測量、水流狀況、工廠調查、水質檢驗。
水樣易受溫度變化及微生物作用,影響水質,故需迅速輸送及妥善保存,有些檢驗項目應在現場舉行,以免運輸途中其成分發生變化。
水質檢驗項目:氣溫、水溫、濁度、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懸浮固體物量、溶解氧量、氯化物等等。
河川汙染之生物指標:生物存在河川的種類和數量,受河川中營養的影響,營養少,食物供給受限制,生物種類較多而數量減少。因此,清淨的河川生物的種類多數量少,受汙染的河川,生物數量多而種類少。常用的生物指標有細菌、原蟲、藻類和軟體動物等。
張詠忻
4書名 貝類生物指標在環境變遷及 污染評估上的應用
作者 趙大衛
出版社 環境教育季刊
簡介(摘要)
簡介貝類的生物指標以及指標的計算方法
檔案連結網址
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2A%2BB%E6%B3%95+%E7%94%9F%E7%89%A9%E6%8C%87%E6%A8%99&source=web&cd=1&cad=rja&uact=8&ved=0CB4QFjAA&url=http%3A%2F%2Fwww.ntnu.edu.tw%2Feec%2Feeq%2F42%2Feeq42-9.doc&ei=jWxIVMFqh6maBav9gIgE&usg=AFQjCNEc6UeOkg5HvOy0_8_6DhGJHhlfgQ&sig2=VkFxqPWXycx_HE95IDFNgg
導讀
水質污染可以生物來評估,德國的污染生物學專家Liebmann依水質之有機污染程度,將水質分為貧腐水性(oligo- saprobic),β-中腐水性(β-mesosapro- bic),α-中腐水性(α-mesosaprobic)及強腐水性(polysaprobic)等四級,並記載各不同等級水質中之水生物。日本的津田松苗創生物指數法,特點是只看生物的種類而不看數量,將所採獲之肉眼能見的水生動物分為不耐污生物種(tolerant species, A)及耐污生物種(intolerant species, B),生物指數(biological index, B.I.)值為2A+B,生物指數值大於30者為貧腐水性,在l5-29之間者則為β-中腐水性,6-14之間者屬於α-中腐水性,若生物指數值小於5則為強腐水性。其他方法有美國俄亥俄州之河流水質監測(Stream Quality Monitoring)法,係將水棲大型無脊椎動物粗分成三群,再求其累積指數值(cumulative index value)將水質分級。歐美各國一般較常用的是群落變異指數(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 C.D.I.)法,同時使用底棲生物的種類與數量作為評估標準,一般底棲生物的種類愈多,而每一生物種的個體數愈少,則C.D.I.值愈大,水質就愈好。
林有寬
3書名 水質分析
作者 江漢全
出版社 三民書局
簡介(摘要)
水質分析已成為目前大專環境工程及科學教育中的重要課程,作者據其長期在水質分析方面的研究及教學經驗寫作本書,依現行最新水質檢測方法更新內容,且將原分散各章之行政院環保署公告標準檢驗方法彙整成獨立篇章,以期確實反映國內現況,更加符合教學需要。
導讀
本書有針對幾個水質檢測做說明:
一、濁度:濁度高的水,在外觀上容易給人不潔淨的感覺,在飲用時易受到排斥,在工程上也會因為過濾程序負荷增加,增加清洗費用。
二、硬度:一般而言,含石灰岩地區及土壤表層較厚地區,雨水與岩石及土壤接觸溶出較多之鈣鎂離子,故硬度較高。我國現行飲用水水質標準硬度限值為150。
三、氫離子(PH值):大部分水中生物均對水環境中的PH值範圍相當敏感,所以需要控制其PH值。
四、溶氧:由於所有生物均仰賴氧氣的維持代謝程序,並產生能量來生長與再生細胞,水中溶氧濃度對水生物相當重要。
林有寬
2書名 昆蟲小百科-水棲昆蟲
作者 總策畫‧陳文生 總編輯‧除永松
出版社 龍泰出版社
簡介(摘要)
本書介紹水棲昆蟲的定義以及特性,並且分別介紹常見的水棲昆蟲由卵、蛻變、成蟲以及生活習性等,書中有提到水棲昆蟲的種類包含有龍蝨、豉蟲、紅娘華、水螳螂、水黽、松藻蟲、田鼈、水蠆等。
導讀
我們要做的生物指標中其中一種為水棲昆蟲,而在與黃國靖教授訪談討論後,我們發現水棲昆蟲的學問不少,如果沒有好好認識水棲昆蟲的幼蟲,則去溪邊恐怕也無法撈到。
雖然經過大家討論之後,認為水棲昆蟲所需要使用的器材與方法是我們目前無法解決的,因此決定改採魚類水生生物指標做為研究方法,很湊巧的在10月21日到白鮑溪撈魚的過程中,組員撈捕了一條好似水棲昆蟲,我們觀察並且反覆查看但仍然無法確認是哪一種水棲困蟲的幼蟲,還需要再查一查其他圖鑑。
趙庭毅
1書名 溪流魚類(I)
作者 詹見平、吳世霖、張維佐
出版社 台中縣政府
簡介(摘要)
介紹溪流環境、魚類重要分布點,列出很多重要的溪流魚類,並附上魚類照片。另外還有針對溪流安全、魚類研究與採集方法做介紹。
導讀
這本書大部分是在介紹台中大甲溪的溪流環境和魚類,但是在魚類的照片和介紹,以及魚類研究、河流採集的內容可以做為我們研究的參考。
書裡面有提到,一般溪流生態調查有水溫、酸鹼值、溶氧量、海拔高度、溪寬、水深、流速、流量、魚類採集等。魚類採集有很多種方法,但是要遵守「非不得已不採集,一定要採的話,不可貪多,而且最好觀察、拍照及記錄後即刻放回原住」的原則,採集的方式也要遵守政府機關核准的方式,如果是保育類魚類就不能採集。
黃怡瑄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流著純淨?洄瀾水域環境調查陳怡君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
1說明 流著純淨?洄瀾水域環境調查報告用簡報
需搭配微軟正黑體、文鼎粗黑、文鼎行楷體
陳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