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旮薾"美"屋建造

專題名稱督旮薾"美"屋建造

專題描述我們學校正在建造督旮薾部落的阿美族傳統家屋,總務主任說建造過程中都沒有用到現代的建築材料,因此對這樣的一間屋子產生了好奇心,所以透過文獻探討、訪談、實作,以解開傳統家屋的建築面紗。

研究目的:
1.藉由文獻探索及訪談相互考證,了解本地阿美族在住屋的改變。
2.找尋督旮薾部落傳統屋的建築方式及工法。

隊伍名稱觀音Fancalay

指導老師高俊雄 洪秀香

參賽學生黃有生 宋姿嫺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鄭惠方、鍾宜芳、顏菱紅
來源 高中論文研究
描述 最真的人類-阿美族
臺灣有各種不同的文化,我們將阿美族作為論文研究,為了使大家更了解阿美族,了解才懂得保護、了解才懂得珍惜。
黃有生2021/10/6 上午 12:50:50
9作者 文字:林秀兒、圖:楊麗玲
來源 教育部原住民家庭教育繪本
描述 以文化為出發點探究排灣族遷移活動及家庭教育
黃有生2021/10/6 上午 12:46:35
8作者 魏梅欣
來源 高中論文研究
描述 台灣從南到北分布很多種不同的族,包括賽夏族、魯凱族、卑南族、泰雅族、
阿美族、布農族、雅美族、排灣族、邵族、鄒族、格瑪蘭族、太魯閣族等族。
每個不同的族類擁有他們與眾不同的文化。其中我最想介紹阿美族,無論是他們
獨特的服飾,或著是他們熱鬧的豐年祭。因為在生活周遭常有阿美族的出現,介
紹他們的文化,讓我們能夠更了解阿美族。
黃有生2021/10/6 上午 12:42:49
7作者 嚴新富
來源 館訊第267期
描述 探討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太巴塱部落;瑞穗奇美部落;玉里鎮呂福、高寮、安通部落,經實地訪查當地民族植物使用情形,同時參酌過去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共紀錄到64科133種阿美族藥用植物。
宋姿嫺2021/10/6 上午 12:39:57
6作者 簡美玲
來源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描述 說明阿美族發祥起源傳說,藉探討阿美族五個亞群間的類緣關係。
宋姿嫺2021/10/6 上午 12:35:07
5作者 關華山 /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來源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描述 卑南族較早漢化,同時日治期日本學者常將之歸屬排灣族,因此其建築的記
述不及他族來得多,使後學者難窺全貌。本文意在詳細爬梳少數日本學者當初
之第一手民族誌。從中理出卑南族「早期」或稱「傳統期」的建築風貌與居住
文化。
根據鳥居龍藏、森丑之助、佐山融吉、河野喜六、千千岩助太郎之記述,綜
合分析得到以下重要發現:
1. 卑南族家屋平面仍難確認其典型。但因不引入超凡物入屋,僅蘊涵日常生
活之功能,由母系家長承繼、管理、養育兒女。並有室內葬及棄屋等之習
俗,可知其只作為一定時限的「生命保育器」,雖亦為「文化性子宮」但非
永久的。
2. 真正屬靈界永存的是各母系氏族之「祖靈屋」,另外,巫師之住屋亦有「靈
屋」之意味,只是其隨巫師個人生命演替。二者是為部落主要與靈界溝通
之機構,以確保部落安好。
3. 少年會所單純是訓練少年技習之寄宿學校,所以設計自由度大。以竹構呈
高架,形式特殊。成年集會所則負擔各氏族及部落宗教、教育、政治、經
濟等多方面任務,尤其涉外性的。集會所本身仍屬功能性的,無特殊超凡
意義。
宋姿嫺2021/10/6 上午 12:31:28
4作者 周穎君
來源 台灣原住民各族聚落及建築基本資料委託研究案-阿美族篇
描述 描述阿美族文化、生活、家屋等內容
宋姿嫺2021/10/6 上午 12:30:15
3作者 林美慧、藍雅萍主編
來源 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描述 竹材中空有節,是個輕巧又具備韌性的材料,加上生長快速與易加工的特性,竹材早已是台灣常
民製作家具的慣用材料。然而,現行建築法規並無清楚規範竹結構該如何被設計,所以對於建築
結構設計而言,竹材仍然是陌生的材料。不過,從結構中的構架系統到力流傳遞,以及針對桿件
受力的基本思考是有跡可循的,其方法類似同樣是自然素材的木構造,用容許應力法(ASD 法) 來
設計即可,因此從結構系統設計、載重確認、到邊界條件的設定來決定桿件斷面,按部就班逐項
檢核亦可完成竹構設計。而這當中須仰賴建築師與結構師的通力合作,才可達到既美觀又合理的
竹構建築。
宋姿嫺2021/10/6 上午 12:28:19
2作者 朱雅琦、陳雪華
來源 圖書資訊學研究5:1 (December 2010):75-107
描述 近年來,原住民族知識組織架構愈來愈受各界的關注與重
視,然而由於過去原住民族知識大多皆以口傳,鮮少有文字記
載,故原住民族知識組織架構建構之不完整性是可想而知的。為
因應此劃時代之趨勢與需求,研究者在國科會「臺灣原住民族知
識體系建構之研究」計畫中,提出一套建構臺灣原住民族知識組
織架構之方法與步驟,以供原住民族相關單位與學者專家在未來
建構時之參考。然為使前述之方法步驟更趨實用,茲以臺灣原住
民族傳統知識領域中之一個面向( 阿美族物質文化)為測試對
象,期盼經由實證研究,進一步確認並落實前所設計之知識組織
架構之方法。
黃有生2021/10/4 下午 10:53:14
1作者 劉啟祥、劉昭雄
來源 花蓮區農業專訊
描述 黃藤是一種棕櫚科植物,具藤蔓性枝條,可纏繞其他植物而向上生長。台灣早期由海岸地區至海拔2000公尺山區均可見其生長,是編織手工藝品及製造家具的主要材料,但因長年的採收砍伐,目前不僅平地地區已經絕跡,中海拔山區亦少見其自然生長。黃藤莖部嫩心部位可供食用,食之略具苦味而後甘甜,風味鮮美獨特,是原住民的傳統食物之一。嫩心部位富含纖維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利人體健康;民間亦盛傳黃藤具清血退火之效用。黃藤生育強健,病蟲害極少,栽培期間可以完全不施用農藥,是無農藥殘留之虞的健康食品。目前在花蓮地區有人工栽培生產,面積達 150公頃以上,以光復、豐濱地區栽培較多。光豐地區農會除爭取有機肥料等生產資材補助外,並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合作輔導成立三個黃藤產銷班。本場亦協助光豐農會設置冷藏庫,合作舉辦黃藤生產觀摩會。此外,本場針對黃藤多刺蔓性等生育特性,積極進行栽培管理技術之研究,完成繁殖方法、定植株距、施肥、側枝留數等技術改進之外;目前另對黃藤採收後容易褐化變色之現象,進行相關保鮮冷藏之試驗研究,以期改善黃藤不耐長途運送之缺點,協助農民建立具地方特色之黃藤產業。
黃有生2021/10/4 下午 10:51:33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樣品屋模型施作
說明
依照部落工班的進度一步一步地完成我們的樣品屋施作
黃有生2021/10/6 下午 11:54:26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傳統屋-藤編床
說明
床的架高以及藤編床的施作
黃有生2021/10/6 下午 11:52:54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傳統屋-牆面
說明
縛編牆面,阿美族傳統家屋的牆面是要在地上編完後再立起來變成牆面,而不是直接在木頭上施作。
黃有生2021/10/6 下午 11:50:45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傳統屋-木料的技術
說明
卡榫式的建築工法紀錄
黃有生2021/10/6 下午 11:47:44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傳統屋-建築體
說明
木料蒐集完成之後,開始做基本架構的立柱,來穩固整個家。
黃有生2021/10/6 下午 11:44:53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傳統工法-藤編床耆老教學
說明
由部落耆老教導我們藤編方式,該怎麼利用藤皮以及藤條編成整面的藤床。
黃有生2021/10/3 下午 03:42:45
4類別 youtube影片
名稱 觀音國小-頭目種黃藤的智慧
說明
正在綁藤的耆老分享眾黃藤的智慧,聽完才知道是長輩的幽默,但是仔細回想才知道原住民的生活智慧是要對作物細心照顧,這也反映原住民敬天、敬神、敬萬物的態度。
高俊雄2021/10/3 下午 01:03:13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傳統建築工法-卡榫式
說明
觀看部落耆老及工班使用的建築方式,看的出來多使用與文獻相近的柱頭凹口及接榫法,不使用任何一項現在建築材料(鐵釘、螺絲、鐵絲等),使用最傳統的榫接方式就可以把整體的建築架構做得非常完善且牢固,但是在製作的過程中真的需要太多步驟以及丈量。我們現在有尺以及電子儀器,但是在傳統的阿美族人在建造房屋的時候並沒有使用相關的工具,可見需要很多的經驗累積。
宋姿嫺2021/10/2 下午 11:44:23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傳統建材-茅草蒐集去
說明
我們學校有一處廢棄的舊棒球場,上面長滿了芒草與茅草,而我們這一次正式要看部落的長輩們如何取得茅草以及綑綁,而且看看長輩是如何計算茅草的數量及分辨茅草與芒草的差異。
宋姿嫺2021/10/2 下午 11:37:23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傳統屋開工儀式
說明
因為在暑假期間,只由我與學校長、部落頭目、耆老以及工班的叔叔們舉行傳統屋的開工儀式。一開始會由頭目用米酒及檳榔敬天、敬地、敬祖靈,祈禱本次阿美族部落傳統家屋的建造可以順利進行。隨後頭目取一個不妨礙施工且穩固的地方,打上木樁,直到最後家屋落成前都不可以拔除,象徵本次的建造過程中可以順利、平安。
宋姿嫺2021/10/2 下午 11:31:39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宋姿嫺
標題 研究心得
內容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小論文的比賽,主任帶領我們一步一步的完成研究,讓我看到阿美族傳統家屋的面貌,附近學要所建造的阿美族傳統家屋都大同小異,只是幾些項目不相同,例如部分連床或是整面連床的藤編床,有些地方的床會用竹子來邊有些地方會用藤來編,但是只要是要綁,我們所研究出來的都是使用黃藤來編綁,可見黃藤對於阿美族的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部分,不過因為現在法規的規定,黃藤等作物都屬於森林的附屬植物,不可隨意的採集,然而問過耆老才知道,其實阿美族人在採集是有時間季節的,回在當季的植物才去採集,這也是了森林的永續發展,不是肆意地破壞及採集,我想禁止採集對於原住民比較不公平,所以傳統文化與現在的法令相衝突需要去協調,這是我在研究中發現原來還是會遇到材料不足的問題,或許可以購買進口的,但是如果能夠活用在地的材料是不是會更適當呢?

宋姿嫺2021/10/7 上午 11:06:01
9作者 黃有生
標題 研究心得
內容
完成整體的研究,從一開始主任所說的論文寫作,一聽到就覺得很麻煩很累,需要看書、看期刊,要先從書中上去探討才知道大概的模樣,之後才開始做研究,這個時間其實是很長的,不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然後主任又說要保持的批判的精神,讓我們光看書就覺得很累,不過一步一步的研究當中就能慢慢找到問題的答案。當中我們還有實作樣品屋的部分,實際簡單完成小型的家屋,雖然不比耆老們所做的這麼漂亮以及完善,但是可以體會出一間屋子需要的工法真的很細,光是綁藤就是一大工程了,這真的很辛苦。最後我們研究出來的成果才知道,原來各地的阿美族建造的房屋不是完全相同的,就以我們鄰近學校完成的家屋都不是完全相同,可見阿美族人在遷徙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內涵也是有一點點的不同,更別說還有語系的分別.透過這樣的研究我大概可以了解阿美族文化以及房屋的建造了解一點點,在未來如果還有機會也能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想要研究地方,透過這樣的方法找到答案。

黃有生2021/10/7 上午 10:36:39
8作者 黃有生
標題 訪問頭目建造過程
內容
110.10.5
今天訪問我們督旮薾部落的頭目,來問問看他在蓋傳統家屋的經驗以及遇到的困難。蓋我們傳統家屋的長輩平均年齡快要70歲了,最大的有80歲,年紀雖然這麼大了,但在傳統屋的經驗裡面只有看過以前的長輩蓋過,以及一點點學習的經驗,所以就我們認知的傳統家屋應該是已經百歲以上了吧!現在很多年輕族群都不會這樣的傳統技藝了,頭目說:蓋這樣的房子大約星期就可以蓋好了,但是準備材料才是一大工程,我們阿美族人在平常時間就會開始準備建造所需的材料,在夜晚烤火取暖的時候,老人家會拿著刀慢慢地削著黃藤,一條一條的把藤皮削出來,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用了,通常準備材料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而且所使用的木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尋找耐用、堅固的木頭。我們又再問為什麼茅草的屋頂不會漏水,頭目回答了,茅草要用到不用漏水是因為蓋得很密集,水會從尾端給排出去,所以在蒐集茅需要很多很多,還好我們學校旁邊有一塊地,地上長滿了茅草,正好可以用來蓋我們的傳統屋。今天訪問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以前的智慧要傳承需要大家的協助以及紀錄。

黃有生2021/10/6 下午 11:38:36
7作者 宋姿嫺
標題 關於家屋
內容
110.10.5
今天訪問了頭目許多關於家屋的問題,為什要用卡榫式的方式建造房屋?阿美族的房子為什麼都以長方形的為主?傳統屋的木頭材料會有限定嗎?許許多多的問題從頭目上面的回答就可以知道這裡面的知識是多麼的廣。就已基本的建築結構來說好了,以前沒有精準的尺以及儀器,許多老人家是使用墨斗來量跟校對,這樣才可以把房屋的整體架構弄得很整齊、工整,不會有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不穩的感覺,當然如果在更早以前使用甚麼工具我們就不知道。今天還聽到了房屋的編法,阿美族的家屋因為沒有使用釘子、螺絲,所以再用黃藤縛編的時候就很講究技巧了,編屋頂、柱子、床都是有它相對應的編法,這真的很厲害,從他的紋路就可以發現要完成一間屋子真的很不簡單。

宋姿嫺2021/10/6 下午 11:25:46
6作者 黃有生
標題 建造學習
內容
10/1今天來看阿公們做藤編床的本事,本來我們是從窗邊看阿公怎麼編?但是因為我們太矮了,看不到,所以我們輪流上到藤編床上去學,我還有動手去編了一下。阿公教導完我們之後,開始說我們家屋的故事、他以前上學的故事、抓蛇的故事。阿公先說抓蛇的故事,不過是假的,然後也說了山豬如何攻擊的故事,最後他帶領我們跳起原住民舞蹈,順便也試試看做的堅不堅固。今天學習到很多家屋的知識。

黃有生2021/10/4 下午 01:47:49
5作者 宋姿嫺
標題 藤編的學習
內容
10/1今天家屋的進度再做藤編床,老師說過了,阿美族傳統家屋大部分的床都是用黃藤編成的,而我們的家屋就是如此,那天我們輪流進去跟部落耆老學習藤編的技巧,很簡單,但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完成。他們已經很老了還記得編織的方法,希望有人可以把這個方法傳承下去。

宋姿嫺2021/10/4 下午 01:25:34
4作者 宋姿嫺
標題 家屋建造參觀
內容
今天我們上了原住民傳統家屋的課程,很好玩也很有趣,在那邊跟阿公一起唱歌跳舞,而且阿公也跟我們分享了他以前的事情。老師說每個家屋一定要有人及爐灶,所以我們家屋中間位置也有設計,我們聽了很多家屋及以前的生活方式。

宋姿嫺2021/10/4 下午 01:21:38
3作者 黃有生
標題 家屋建造參觀
內容
今天我們去學校的原住民家屋參觀工班們新建的過程,走過轉彎處後,映入眼簾的是還沒有完成的樣子,雖然還沒有完成,但族語老師還是跟我們說了家屋的興建材料,整體的過程及意義,有趣的是,老師說因為裡面不能煮飯,所以每個家屋外面都會有三個石頭用來煮飯,這就是簡易的廚房,而且你搬到哪裡那三顆石頭都要跟到哪裡,有點類似傳家寶的感覺。

黃有生2021/10/4 下午 01:17:39
2作者 黃有生
標題 傳統家屋的基本認識
內容
由於我們要參加小論文比賽,所以俊雄主任有幫我們上了第一次的論文課,這是我第一次很認真地要接觸論文,雖然不像碩、博士那樣仔細、有深度的內容,但就像主任所說的,我們都應該具備獨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這對我們的將來會有很大的用處。
  我們訂的主題是阿美族傳統家屋,也就是現在我們學校正在建造的屋子,主任所說的大致上的建築方式趨向太巴塱部落,或許是以前阿美族人遷移所留下的,沿著秀姑巒溪都能看到相似的影子,而且全部的材料都是使用自然的建材,沒有使用一根釘子,而是使用卡榫式以及橋接的方式來建造,再搭配黃藤來固定,簡單卻很耐用,但是因為式大自然的材料,所以每過幾年就要整修一遍,以維持房屋的耐用度。
  我們還看了一段影片,是一位台東成功的藝術家陳豪毅,紀錄著當地阿美族家屋的傳統知識,並且起身而行,而且帶領不同族群的人一起完成這件事情,還請了部落的長輩幫忙回想家屋的結構。
  雖然主任所說的有些很難,但是只要努力記下,相信之後對於我的未來會比較輕鬆吧!

黃有生2021/9/11 上午 11:33:22
1作者 宋姿嫺
標題 研究的起源
內容
開學這一天,總務主任提到我們六年級要試著寫小論文,希望六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參加,藉此培養我們的獨立思考跟批判的能力,我心裡想小論文是在做甚麼東西?經過主任的講解才讓我知道寫論文的目的與方法。
  因為這樣,我想到主任跟我說到觀音國小所在就是阿美族督旮薾部落,而主任正在為阿美族傳統家屋的建造忙碌,到底甚麼是傳統家屋?它代表的意義又是甚麼?為什麼要建造這樣的東西?主任順勢就說那我們就研究阿美族傳統家屋吧!看看以前的阿美族人再建造房屋的智慧與方法,課程開始主任就說到,一間家屋需要有火與人才算是家(roma’),所以屋子裏頭會有爐灶來生火以及最重要的人。雖然我是原住民,但我對家屋不是那麼的了解,但我可以透過這一次的研究,慢慢理解老人家的建築知識,希望一切都可順利。

宋姿嫺2021/9/11 上午 11:13:18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6書名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二冊‧阿美族 奇密社‧太巴塱社‧馬太鞍社‧海岸蕃
作者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簡介(摘要)
本書調查阿美族奇密社(奇美)、馬太鞍社、太巴塱社、海岸蕃研究各地傳說、社為狀態、歲時祭儀、宗教、出草、住居、生活狀況、人事、身體裝飾、歌謠舞蹈、遊戲玩具、教育圖案及色彩進行研究與探討。
導讀
本書為佐山融吉統籌編纂的《蕃族調查報告書》八冊的第二冊《阿美族奇密社、太巴塱社、馬太鞍社、海岸蕃》(1914),內容是承接第一冊,調查臺灣原住民族群中最大一族的阿美族。而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阿美族依據風俗的差異,可分為北、中、南三支,而北部的南勢阿美,以及南部之一的馬蘭社已於首冊介紹,其他中部及南部的海岸蕃則於本書敘述之。本書內容架構,包括:(1)總說;(2)社會狀態;(3)歲時祭儀;(4)宗教;(5)戰爭與媾和;(6)住居;(7)生活狀態;(8)人事;(9)身體裝飾;(10)遊戲與玩具;(11)歌謠與舞蹈;(12)教育、圖樣及色彩觀念;(13)傳說與童話。另末附錄「語言集」。這樣的架構安排與調查的背後,似乎隱含著統治者謀求蕃地統治順利平安,並將蕃人同化,進而使其成為效忠天皇的大日本帝國臣民的意圖。另一方面,書中協助調查者不乏學校校長、警察、頭目、長老或是支廳人員,由此看來,亦反映出殖民統治與學術調查之間的複雜關係。而書末附錄的「語言集」,也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理蕃計畫中曾明示,為能與蕃人溝通交流,獎勵在「蕃地」執勤的警察人員皆能學習蕃語。「語言集」中收錄了許多日常生活單字,其中稱呼「警察」為「大人」的用語特別值得留意,而以警察(或官員)身份口吻講出的話語,不論是親切的問候,還是威嚇的語氣,都很值得進一步分析。
宋姿嫺2021/10/2 下午 11:07:51
5書名 馬太安阿美族的物質文化
作者 李亦園 等著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簡介(摘要)
摘要:馬太安社的調查工作於民國47年9月開始,歷時二年之久。其中社會組織部份以「秀姑巒阿美族的社會組織」為題,由劉斌雄先生主筆,本書僅包括調查的物質文化部份。全報告共包括二十二節,依其性質分別歸納為五章,即總說、生產方法、生活方式、工藝技術與知識、娛樂與嗜好等。文中所註阿美族人土語均用正楷,不加括弧,人名和地名的土音拼音皆不大寫,至於附註英文則加括弧以識別。 (摘自本書)
導讀
從馬太安社看見阿美族文化的起源、生產方式、狩獵、漁撈、採集、生活方式、飲食、居住等部分,可見當時阿美族人傳統的生活方式。
宋姿嫺2021/10/2 下午 10:51:04
4書名 千千岩助太郎的臺灣原住民族家屋研究成果
作者 吳昱瑩
出版社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 2014 / 第三十期 / 頁59-81
簡介(摘要)
現今因為史料的發掘,一般以昭和11年(1936)起千千岩助太郎的研究,為原
住民家屋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千千岩助太郎的研究影響甚遠,在當時就已經影響藤
島亥治郎及田中大作,引用其資料寫成臺灣建築史專書。尤其是在日本本地進行民
家研究的藤島,更是比千千岩助太郎早先建立了臺灣原住民族平面及架構分類系統
的脈絡,千千岩助太郎則遲至戰後1962年,向九州大學提出博士學位時才建立分類
系統。千千岩助太郎求學階段就讀於重視實務操作的名古屋工業學校,因此雖說戰
前已完成龐大的調查資料,但分類架構至戰後才建立。
戰後,藤島亥治郎根據千千岩助太郎的調查資料,先提出一套論述。千千岩
在1962年提出博士學位之時,就受到這個前人論述以及當時建築學界學術論爭的影
響,因此千千岩所建立的架構,是以解決日本建築史問題為其目的。雖然如此,其
豐富的田野調查一手史料,對於當代在復原家屋或重新建立臺灣原住民族建築分類
架構論述時,顯得特別彌足珍貴。

導讀
過去臺灣原住民家屋研究,關注的焦點在傳統舊有部落家屋的研究1、日據至戰後的家屋變遷過程2、以及由各部落社區發展協會所主導的傳統家屋及聚會所復原,在建築物本身的研究已經累積不少成就;但是在研究史的部分,受限於史料之限制,因此以往相關研究成果不多。直到民國95年(2006),臺北科技大學接受千千岩助太郎家族捐贈調查手稿,經過數年的整理及數位化過程中,民國101年(2012)與政治大學共同舉辦「2012第五屆臺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研討會,千千岩助太郎的史料重要性以及研究成果才廣泛受到矚目。
宋姿嫺2021/10/2 下午 10:44:37
3書名 阿美族文化傳承與傳統教育
作者 吳明義
出版社 玉山神學院院報
簡介(摘要)
探討阿美族舊有的文化內涵以及教育,對於部落的發展與影響。
導讀
在地球表面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有教育的活動。所謂生活就是教育 (life is education)已是教育學者所公認的。不過教育的形式,卻因文明之繁簡層次之不同而有精與略之分。從自然主義的觀點來看,原住民的社會組織簡單,所有的教育僅侷限於生活習慣和經驗的傳承,教育的目的,在於保存傳統習以便傳之後代。學習的事物不外謀生活和自衛技術。學習的方法多由身歷其境參與戰爭和娛樂中模倣,或寓教於樂的方式在閑暇時加以教導與訓練。故原住民對其子女的教育,男童大多由父兄傳授有關日用品的製作,狩獵的技術。女子教育,由母及姊擔任為師之職責,教育內容侷限於家事方面。然而原住民文化的內涵,並未遜於所謂文化繁雜的族群,所以同樣地涵蓋精神生活文化、社會生活文化以及物質生活文化等三方面。為維護族群全體的文化與命脈,原住民同樣通過有組織的教育過程來實踐其教育的理想與目標。就以阿美族為範例,其有組織的教育是通過以下五個層面來實踐。一.領袖制度與社會文化的
傳承。二.年齡階級的體能訓練與生活教育。三.巫師制度中師徒間之授受關係。四.傳統習俗與倫理教育。五.寓於口傳文學中的歷史與人格教育等。茲因篇幅關係僅舉前兩項,以縱述的方式從民族誌的記錄以及田野調查所得資料,把領袖制度和年齡階級制度攤開來,透視其教育意義。在敘述過程中,有時以一.兩個部落為主軸,而有相關內容有值得引來佐證時再涉及其他部落
黃有生2021/9/28 上午 09:01:06
2書名 阿美族
作者 黃宣衛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你知道最重視女性地位的原住民是哪一族嗎?答案是「阿美族」。阿美族為目前臺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主要居住在臺灣東部,即花東縱谷與東海岸地區。一年一次的豐年祭是他們最盛大的慶典,曼妙的舞姿、嘹亮的歌聲,引領我們進入阿美族豐富的傳統文化。本書由阿美族的族群分布、文化特色,一直談到最近的社會文化變遷。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阿美族的傳統社會文化有相當獨特的形態,例如「母系親屬制度」及由男子組成的年齡組織,反映人類適應環境時的種種可能性,並因而激發出的文化原創力。另一方面,當面對世界性資本主義、國家行政體制等影響時,阿美社會文化的變遷、持續、轉化與創新等現象,也有其特殊意義。因此,當我們思索人類將何去何從,或者探討臺灣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向時,相信阿美族的故事可以提供一些素材,為我們注入更豐富、多元的想像空間。
導讀
1.阿美族概說
2.族名分類與分布
3.故地與遷徙
4.房屋建造與文化
黃有生2021/9/28 上午 08:56:30
1書名 阿美族傳統家屋之研究
作者 周穎君
出版社 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碩士學位論文
簡介(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阿美族的北阿美群、中阿美群與南阿美群之傳統家屋為研究對象,藉由文獻與訪談的互相印證,一方面追溯阿美族傳統家屋的空間構成特質與背後的文化意涵,另一方面以詮釋的方法探索阿美族人對於家屋所賦予的深層意義。希冀藉此了解阿美族傳統住居文化的基礎知識,同時也為檢討現今阿美族住屋以及未來興建相關建築時提供基礎規範。
研究內容因此主要在於追溯阿美族傳統家屋的空間形式、使用功能、構造、背後的文化意涵、以及影響空間形式構成的因子。根據本研究的分析討論,可以歸納出阿美族對自己家屋的使用與其文化背景、倫理道德、禁忌、神靈觀、宇宙觀、位序觀等居住觀念及營建方式與系統、材料的生產息息相關。關於阿美族傳統家屋的特性本研究獲得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其特性為群聚性並且為雙元主體關係。
(二)空間使用具有彈性。
(三)空間使用具有位序觀念。
(四)空間具有人與神靈共居的居住觀念。
(五)中介空間為不同功能空間的潤滑劑。
以此一結論為基礎,筆者試圖對此作進一步的詮釋。藉由「被標記的女體」來詮釋阿美族的傳統家屋──亦即從「被標記的女體」之構成元素中的「女體的本質」來探討群聚式雙元主體的關係、宇宙觀、神靈觀;以「標記」來說明位序觀、神靈觀;「影子和反影」作為越過界線,在不同空間遊走的中介空間;「複本」用來探討神靈觀與彈性使用性──筆者將得以描述出這些屬於「阿美族標記」的阿美族傳統家屋特性。
導讀
本論文主要紀錄阿美族傳統家屋的空間形式,從文化面、神靈觀、居住觀念等去介紹及研究阿美族在建造房屋所使用的方式及建材。透過我們部落與論文的相互考證,可以知道傳統族人的相關建造知識與方法。
黃有生2021/9/11 上午 11:50:12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我們在109學年度下學期時,總務主任跟全校的師生說他想建造一間阿美族傳統家屋,把傳統的文化技術與智慧能夠利用影像及文字記錄下來,也讓這一間家屋是我們在學習阿美族文化中一座很重要的文化學習場域。因為這樣我們就萌生了要怎麼蓋?請誰來蓋呢?有了想法之後,就請主任及族語老師帶領我們走上阿美族傳統文化建造之旅。
透過文獻探討、田野調查、耆老訪談、實作等方法,了解本校督旮薾部落建造傳統屋與其他地區的阿美族傳統家屋的異同。
黃有生2021/10/9 下午 04: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