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骨?烤穀?是考古啦!—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初探
專題名稱 | 烤骨?烤穀?是考古啦!—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初探 |
專題描述 | 2021年1月24日花蓮縣考古博物館正式成立,座落於壽豐鄉豐山村。此博物館的成立,主要是因為花蓮縣境內有多處考古遺址,出土相當多的史前遺物,再加上豐山村這裡是知名「豐田玉」的出產地,在挖掘出的史前遺物裡,也有相當多玉製品,因此在妥善保管文物與玉的出產地的因素下,催生出考古博物館的誕生。 此外,最重要的是,因為花崗國中新校舍的校地曾是花岡山遺址的所在地,當時在興建新校舍的當下,為了讓史前遺跡不被破壞,曾經一度停止興建校舍,轉而開始將這些遺物一一挖掘出來,而這些遺物並沒有存放在花崗國中,而是先暫放他處,於2017年底才陸續移入博物館內。 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是花崗國中學生的身分,從考古博物館出發,去認識花蓮的史前遺址,也希望能藉由比較臺灣各地的考古博物館或史前博物館,也希望透過訪問花蓮縣考古博物館館長、現場訪問民眾,以及簡單的GOOGLE問卷,了解花蓮縣考古博物館目前的營運狀況、展出內容與活動的舉辦,是否能讓這些史前遺物更深入花蓮人的生活,讓花蓮的考古文化資產更有價值。 最後,我們會選擇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作為我們的小論文主題,其實也是因為博物館內有花岡山遺址出土的文物,對我們來說真的倍感親切,也會覺得我們和史前時代的人們生活在一起,希望透過小論文的呈現,讓我們對學校這塊生活空間與花蓮更有一種人親土親的感覺。 |
隊伍名稱 | 阿科阿樂橘 |
指導老師 | 邱鈺雯 劉厚德 |
參賽學生 | 蔡宜臻 胡玳舞 李詠筠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聯合報 / 記者王思慧/花蓮即時報導 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5200014 描述 2005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設立遺址專章以來,花蓮縣為釐清縣內遺址分布狀況與文化內涵,落實遺址監管保護工作,積極進行遺址調查研究工作,陸續完成四八高地考古遺址、花岡山考古遺址、嶺頂考古遺址、大坑考古遺址、萬榮平林考古遺址,今支亞干(萬榮.平林)考古遺址、水璉考古遺址、掃叭考古遺址,今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公埔考古遺址、上美崙II號考古遺址、富源考古遺址,以及崇德考古遺址與豐濱宮下考古遺址等考古發掘工作,出土數量豐富之珍貴史前遺物。 | 胡玳舞 | 2021/9/16 下午 01:00:28 | |
9 | 作者 公視新聞網 來源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38882 描述 花蓮市花崗山上的某處工地,民眾興建房屋打地基時發現地層下埋藏著不少陶物、玉器,報請文化局勘查後發現,地下埋藏著豐富的史前文化層,包括陶件、玉器,都是史前文物。 | 蔡宜臻 | 2021/9/16 下午 12:58:18 | |
8 | 作者 花蓮在地文化記憶庫 來源 https://culture.hccc.gov.tw/zh-tw/cultural-archive 描述 「花岡山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晚期,分佈地區包括奇萊平原、海岸山脈北段等,其中「花岡山考古遺址」位於花蓮市公園路東側、美崙溪河口南岸的台地上。遺址所在範圍現為花崗山運動公園,美崙溪流經遺址北側,西側為花崗國中,東側隔著北濱國小、海岸路與海岸比鄰。 | 李詠筠 | 2021/9/16 下午 12:56:36 | |
7 | 作者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花蓮縣文化局 來源 https://hlam.hccc.gov.tw/ 描述 2005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設立遺址專章以來,花蓮縣為釐清縣內遺址分布狀況與文化內涵,落實遺址監管保護工作,積極進行遺址調查研究工作,陸續完成四八高地考古遺址、花岡山考古遺址、嶺頂考古遺址、大坑考古遺址、萬榮平林考古遺址,今支亞干(萬榮.平林)考古遺址、水璉考古遺址、掃叭考古遺址,今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公埔考古遺址、上美崙II號考古遺址、富源考古遺址,以及崇德考古遺址與豐濱宮下考古遺址等考古發掘工作,出土數量豐富之珍貴史前遺物。 | 胡玳舞 | 2021/9/16 下午 12:54:11 | |
6 | 作者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來源 https://beta.nmp.gov.tw/enews/no429/page_02.html 描述 花岡山遺址位於花蓮市中心,所在地理位置為奇萊平原東側的濱海沙丘,自1929年以來經歷多次的發掘研究,逐步揭露地底下豐富的地層堆積與文化內涵。這裡至少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便有人群活動,一直到鐵器時代晚期,都不斷有人群在此居住。他們在此層層疊疊地留下了生活痕跡,再披上時光與塵土的厚衣,直到現代工程建設或考古發掘後,才又再度重現天日。 | 李詠筠 | 2021/9/16 下午 12:53:40 | |
5 | 作者 花蓮縣壽豐鄉公所 來源 https://www.shoufeng.gov.tw/News_Content.aspx?n=33 描述 壽豐文創館 改造為花蓮縣考古文化館 8月14日開工 賦予研究、典藏、展示等新機能 記者葉文杰/報導 花蓮縣考古文化館將於8月14日舉行修繕工程開工典禮。花蓮縣文化局在8月9日舉行施工前說明會,與壽豐鄉豐山村當地居民達成動工共識,豐山村長雷國萬表示,村民普遍對於將壽豐鄉文創館改造成為花蓮縣考古文化館,表示支持,寄望帶動產業發展。 | 李詠筠 | 2021/9/16 下午 12:50:19 | |
4 | 作者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hualienarchaeologicalmuse 描述 這是花蓮考古博物館的粉絲專頁,有公休公告,也可以預訂去現場參觀的時間! 裏頭承載花蓮史前的文化記憶,以建構在地文化脈絡為使命,展示花蓮悠久而精采的歷史發展軌跡。 | 胡玳舞 | 2021/9/16 下午 12:48:08 | |
3 | 作者 聯合新聞網 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5200014 描述 花蓮縣唯一的考古博物館今天正式開幕,由80萬文物輪流展出,2層樓分別展示史前文物及玉器、陶罐等,試營運期間免費參觀。其中鎮館之寶是花岡山文化的「月眉石槽」,是新石器時代保存下來的珍貴古物,之前差點變賣成為景觀池塘,幸虧民眾搶救回來,並捐贈予考古博物館。 | 蔡宜臻 | 2021/9/16 下午 12:47:14 | |
2 | 作者 中央通訊社 來源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01240119.aspx 描述 花蓮縣史前考古遺址總數已逾155處,約有80萬件文物,文化局與壽豐鄉公所合作,將原本的市場樓房改建成考古博物館,活化老建築賦予研究、典藏、展示、教育等新功能。 | 蔡宜臻 | 2021/9/16 下午 12:43:00 | |
1 | 作者 更生日報 來源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 描述 於今年正式開幕的花蓮縣考古博物館,是花蓮境內首座國立博物館,這棟建築物原是在民國七十三年興建的豐田市場,後來荒廢已久,期間想要活化為台灣玉文化館也未果,最後由花蓮縣文化局向文化部文資局爭取經費,斥資七千二百萬元改建活化成「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建物的外觀上還保留有豐田市場等字樣。 | 蔡宜臻 | 2021/9/16 下午 12:38:10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蔡宜臻 標題 Google問卷 內容 經過多次修改,整合了許多不同的問題,形成一份問卷 慢慢將問卷發出,一份份回覆也緩緩來到,成就感爆棚!! 整理大家的回覆後,發現雖然博物館才開幕半年,但在花蓮地區還是有不少名氣!! | 蔡宜臻 | 2021/10/3 下午 02:59:34 |
9 | 作者 胡玳舞 標題 對於努力到現在的感想!!! 內容 今天寫札記時,不經回想起之前到現在做小論文的點點滴滴。 雖然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小輪文,但還是格外的緊張呢! 這次的組員都是國小的朋友們,我們決定一起努力完成一篇小論文,或許還有機會得冠軍?! 反正這次我們都會好好加油的!!! | 胡玳舞 | 2021/10/3 下午 02:58:26 |
8 | 作者 蔡宜臻 標題 書面報告 內容 整理完Google表單後,我和組員們開始寫書面報告。 我們把之前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好,就開始去寫書面報告了,組員們都認真的去思考、查詢之前沒看到的資料~ 不久之後,我們就完成差不多一半的書面報告了! 今天就先告一段落了,明天也要繼續加油~ | 蔡宜臻 | 2021/10/3 下午 02:38:38 |
7 | 作者 李詠筠 標題 假日時來學要趕小論文 內容 今天我們要來學校趕小論文,我們有分工,我和一個同學是負責把札記完成,另一人做活動集,書面報告事先完成的那位同學做。 總結下來,就是把沒做完的東西都完成啦!!! | 李詠筠 | 2021/10/3 下午 02:30:06 |
6 | 作者 李詠筠 標題 去考古博物館-後 內容 去到了博物館時我們體驗了挖考古時的大概行程 ,就是拿一個正方形的框框,中間有九個框框,接著把兩個竹筷子插進沙子裡,之後把正方形框框拿起竹筷子不要拿起來,因為等等要再把正方形框框放回去,所以不能拔,接著把正方形框框放旁邊,接著用桶裡的小鏟子一點一點的把沙子挖走,之後等挖到東西時在用刷子刷乾淨,但不要在還沒刷時直接拔出來,刷好後,就把它拔起來,接著只要在把這個東西畫出來就好了。 | 李詠筠 | 2021/9/30 下午 12:53:47 |
5 | 作者 李詠筠 標題 壽豐考古博物館-行前準備 內容 準備的東西有:1.水壺2.筆記本3.筆4.最重要的是帶上自己的腦袋 準備問題和資料以及手機進行拍攝 接下來就準備當天要背的包包,因為防疫期間所以我們要準備酒精及口罩!!! 最後我們就準備去考古博物館啦~~!! | 李詠筠 | 2021/9/28 下午 12:47:50 |
4 | 作者 胡玳舞 標題 考古博物館-考古體驗趣 內容 昨天,我們去了壽豐考古博物館! 老師帶我們體驗該怎麼挖掘考古,工具有方格網 、鏟子、 挖勺等......把方格網對準後,兩旁插入竹筷,並用鏟子將考古所需的範圍畫出,便可以開始考古真正重要的任務了。一鏟一鏟地將最表層的沙清除,千萬不能一口氣挖下去(否則可能會不小心傷害到古物),我們就這樣慢慢地挖,博物館放的古物!! | 胡玳舞 | 2021/9/27 下午 12:50:57 |
3 | 作者 蔡宜臻 標題 初探考古 內容 對我來說,考古是一門藝術,歷史由考古發展,世人也由考古認識以前的世界。 但考古對於一般民眾來說,總是感覺隔著一面玻璃,怎麼摸也摸不透。 在進行探討之前,我對於考古也只有一些表面上的認識,期待經過小論文能讓我更深入了解考古,也希望能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考古這門不為人知的藝術。 | 蔡宜臻 | 2021/9/15 下午 12:50:36 |
2 | 作者 胡玳舞 標題 我們竟然要探討考古博物館!!! 內容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網路小論文競賽,這次要探討的主題對我來說真的很奇特!!!!我從來不知道花蓮有這種和歷史相關的博物館,聽到老師對於主題的建議,我和其他成員在當下就決定要往這個未知的目的地進行深入的探索。 | 胡玳舞 | 2021/9/13 下午 12:35:09 |
1 | 作者 李詠筠 標題 什麼!!??花蓮縣考古博物館!?花蓮有個考古博物館!!!!! 內容 老師說我們花崗山有個35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了繩紋陶片、石刀等文物! 當時的我好驚奇,原來古代遺跡可以離我的生活這麼近!我充滿著好奇,回家後用google大神搜尋了關鍵字「花蓮考古」,搜尋結果竟然出現了「花蓮縣考古博物館」的訊息。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花蓮也有博物館嗎???心中又充滿著疑惑,向爸爸、媽媽、哥哥、朋友們詢問知不知道「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他們給我的回答也是一臉驚訝的表情說著「花蓮縣考古博物館!?花蓮有博物館嗎???」 原來大家都跟我一樣,都不知道我們可愛的花蓮有個考古博物館呢,我想要瞭解這個博物館,向大家介紹它。 | 李詠筠 | 2021/9/11 下午 09:09:06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網站名稱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sshm.ntpc.gov.tw/ 網站簡介 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遺址」 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定名為十三行遺址,後經考古學者石璋如、臧振華、劉益 昌等人陸續發掘出極具代表性之文物及墓葬遺物等 為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中凱達格蘭族有關‧出土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其代表性 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因遺址施工進行搶救,故而決議興建博物館 民國78年至81年間,因八里污水廠將興建於遺址上,引起各方注意,形成搶救遺址熱潮 民國81年文建會邀集相關部會,確立遺址保留面積為3136.9平方公尺,其餘遺址面積則為污水廠所覆蓋 民國84年,中央各部會決議於污水廠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由中央及臺北縣分別編列預算興建 民國87年,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正式興建 民國92年4月24日,「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 | 胡玳舞 | 2021/9/15 下午 12:46:56 | |
9 | 網站名稱 嘉義市立博物館 網址 https://museum.chiayi.gov.tw/ 網站簡介 嘉義市立博物館於93 年3 月9 日正式開館啟用,起初由本市薛文吉先生捐贈畢生所藏2005件化石,展示內容涵蓋嘉義的「地質、化石、美術」三大主題,完整呈現嘉義市自然景觀及人文藝術等文化特色。 為因應博物館轉型,於107年9月3日起閉館進行博物館展示更新計畫,以呼應最初建館宗旨「嘉義人關心嘉義事」出發,再擴大為「嘉義人關心嘉義事、異鄉人探索嘉義市」之願景,並配合展示空間更新調整後,將重新定位為以「嘉義市」與「嘉義市在地特色」為主。 | 胡玳舞 | 2021/9/15 下午 12:45:43 | |
8 | 網站名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nmth.gov.tw/ 網站簡介 位於臺南市,以「世界中的臺灣」為視野,以新地方學為基底,透過臺灣文物保存與近用、歷史議題對話與國際合作、及知識平權共筆,闡明多元文化價值,做為促進臺灣文化認同及面對當代社會議題的國家級歷史博物館。 | 胡玳舞 | 2021/9/15 下午 12:43:17 | |
7 | 網站名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nmp.gov.tw/ 網站簡介 1980年7月臺東火車站新建工程,將地表下沉睡數千年之遺構、遺物大量揭露,並造成嚴重破壞,引起各方及輿論高度關切。隨即由臺大考古人類學系宋文薰、連照美二位教授主持,進行搶救考古。發掘面積廣達1萬平方公尺,出土石板棺近1600具,陶器、石器、玉器等遺物2萬餘件,此三者皆為臺灣考古史上之空前紀錄。卑南遺址為臺灣規模最大,具有最完整史前聚落型態與資料之遺址,也是環太平洋及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基於以上價值及重要性,宋文薰教授於1982年9月即建議選擇原址未經破壞處,就地興建遺址博物館。但由於原址位於遺址範圍內,不適於興建大型建物,爰改於康樂車站南方興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原址則規劃作為遺址公園,以做為現地保存展示場所。 | 蔡宜臻 | 2021/9/15 下午 12:41:19 | |
6 | 網站名稱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網址 http://www.khm.org.tw/ 網站簡介 由市役所、市政府到博物館 1924年(日本大正13年)12月25日,高雄街升格為市,高雄市役所設於湊町四丁目(今鼓山區代天宮一帶);1939年(日本昭和14年),鑒於市區中心東移,將高雄市役所遷至榮町,亦即現今鹽埕區本館現址;1945年二戰後,高雄市役所經接收並更名為高雄市政府,1947年(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本館為當時歷史現場之一,此後到1992年(民國81年)1月,一直是高雄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市政發展的行政中心。 1992年(民國81年)1月18日,市政府搬遷至苓雅區「合署辦公大樓」,舊市府建築完成階段性任務,功成身退。因其歷史地位意義重大,緊繫高雄市發展脈絡,市政府特於原址重新規劃設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藉以保存發揚高雄地區歷史文化,並於1998年(民國87年)10月25日正式開館,成為台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經營的歷史博物館。 2 | 蔡宜臻 | 2021/9/15 下午 12:40:57 | |
5 | 網站名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分館 網址 https://www.nmp.gov.tw/ 網站簡介 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臺南園區(以下簡稱「臺南園區」)座落於臺南市新市區、善化區及安定區;原屬臺糖公司之道爺和善化農場。1995年開始規劃為科學工業園區開發核心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在臺南園區進行遺址調查,財團法人樹谷文化基金會考古中心持續於南科特定區進行調查及發掘;迄今,南科及周邊地區所發現之遺址多達82處,其中位於南科園區的遺址共計28處,樹谷園區的遺址共計14處,其餘散佈在特定區及鄰近地區共計40處。遺址埋存之史前文化,最早距今約5000年,最晚則約300多年前,涵蓋時間範圍長達4500年。 | 蔡宜臻 | 2021/9/15 下午 12:40:31 | |
4 | 網站名稱 蘭陽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lym.gov.tw/ch/index.html 網站簡介 蘭陽博物館是一座與大地共生的建築,建築主體建造在烏石港礁遺址的西北側,以便完整保留濕地的自然生態,因特殊的建築外觀,成為宜蘭的著名地標。主建築物融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的形體。也為了呈現蘭陽平原四季的田野色調,以韋瓦第的四季主旋律做為發想,外牆採用有質感的石材,做排列組合,仿造單面山的岩石紋理,並隨著四季與天色的光影變化而有不同的色調。走在蘭陽博物館的走道上,抬頭看見館徽,館徽以葛瑪蘭族的傳統木刻人形圖案為設計理念,表達著「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及「人與歷史的聯想」。在館內常設展主題結合建築特色,由上而下分別設立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時光廊,藉由這些展覽來表現宜蘭的地理環境、人文歷史以及豐富的自然生態。除了看展覽,亦可造訪蘭陽博物館附近的景點,像是:烏石港、外澳海灘、龜山島、頭城老街等,並依照自己所排的假日時間,規劃一趟有深度的宜蘭之旅。 | 蔡宜臻 | 2021/9/15 下午 12:32:15 | |
3 | 網站名稱 國立歷史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nmh.gov.tw/ 網站簡介 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建於1955年12月4日。民國44年當時擔任教育部長的張其昀先生,有感於社會歷史教育的重要,在其任內推動建設「南海學園」,並首先成立「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以發揮宏揚歷史文化教育的功能,於是,政府遷台後開辦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館因而誕生,由包遵彭先生出任首任館長。1957年10月10日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正式更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 | 李詠筠 | 2021/9/12 下午 10:54:25 | |
2 | 網站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網址 https://www.npm.gov.tw/ 網站簡介 故宮文物因緣際會來到臺灣,成為臺灣多元文化源流極重要的一部分。回溯歷史,其承繼數千年中國文化之珍稀,肩負開物成務的重大使命。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文物,原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者,多係古物陳列所舊藏,為熱河、瀋陽行宮所有。今日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主體,實匯集北平、熱河、瀋陽三處清宮之文物。 | 李詠筠 | 2021/9/12 下午 10:52:20 | |
1 | 網站名稱 國立臺灣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ntm.gov.tw/ 網站簡介 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以自然史蒐藏為主要特色。自1908年開館時的陳列品主要分為地質鑛物、植物、動物、人類器用、歷史及教育資料、農業材料、林業資料、水產物、鑛業資料、工藝品、貿易類等,加上其他共十二類。這些項目大致分屬於三個範疇:自然史、工藝產業和歷史文物。 | 李詠筠 | 2021/9/12 下午 10:4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