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不息:相聲在花蓮

專題名稱聲聲不息:相聲在花蓮

專題描述說唱藝術是傳統的中華文化,花蓮雖然發展較慢,但文化多元,我們小組成員熱愛相聲,希望藉由探討花蓮相聲的淵源,更進一步思考如何將說唱藝術紮根於花蓮。

隊伍名稱笑傲江湖

指導老師黃淑卿 陳霈語

參賽學生陳嘉柏 朱恩燦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王友梅
來源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
描述 研究相聲發現一個有趣、也很重要的現象,就是相聲與戲劇有著前世今生糾結的關聯,「相聲」這門藝術雖然誕生於清代,至今才一百多年,但它絕非從天而降,追其淵源,吸取了唐代「參軍戲」及明代「隔壁戲」的養分;傳統相聲的演員為什麼經常以古典戲劇(戲曲)為素材,既能唱又能演?京劇中的丑角對話,為什麼看起來和相聲有類似的語言諧趣?現代的「相聲劇」、「小品」,運用了大量戲劇表演元素,到底是相聲?還是戲劇?本文視相聲為一有機體,將之擬人化,從戲劇觀點切入,除了追溯相聲在成型前——「前世」的戲曲元素,並分析相聲「今生」發展中的戲曲素材,以及向戲曲靠攏的表演形式,更從「相聲」與「戲曲」兩者相互影響的關聯中,剖析相聲藝術,對相聲作一現象分析,除了對相聲的「前世」作深入探源之外,更期望相聲的今生、來世都活得精采。
朱恩燦2021/9/17 下午 01:11:11
9作者 汪俊彥
來源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
描述 本文透過解讀賴聲川「相聲劇」的風格與形式,思考賴聲川對於「中國」作為民族國家的認識與挑戰。本文首先以邱貴芬思考戰後臺灣文學生產的「翻譯驅動力」觀點,將賴聲川脈絡化在此框架中,並以「傳統」、「鄉土」這兩個概念來分析以中國與臺灣作為支撐民族國家的文化想像。然後再透過酒井直樹的翻譯理論,分析賴聲川「相聲劇」的美學形式與內容。最後試圖回答,在鄉土文學論戰之後的賴聲川,如何以不連續的傳統與歷史,挑戰了民族國家的主體想像?這個挑戰又如何在臺灣的歷史情境中,提示並回答作為問題的「中國」?
朱恩燦2021/9/17 下午 01:06:44
8作者 劉宇翔。 陳曉玟
來源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20/03/2020031
描述 中華文化的快速發展,有許多所謂的「現代文化」慢慢興起,但也因為這樣讓許多 從以前流傳至今的文化與藝術,如:相聲、京劇、八角鼓……等,慢慢地被人們遺忘, 漸漸的消失,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財產,我們開始研究關於相聲方面的傳統藝術, 研究使用何種方法不讓相聲文化消失,不被許多現代的新興文化取而代之。

讓現代人感興趣的是現在流行的單口喜劇,例如: 《博恩夜夜秀》 、 《龍龍個人秀》…… 等,雖然性質與相聲相仿,但實際運作的形式和傳統相聲有所差異,藉由研究兩個不同 的文化,了解為何現代人喜愛的表演趨勢愈來愈走向單口喜劇。
朱恩燦2021/9/17 下午 01:03:39
7作者 周育綺
來源 http://eportfolio.lib.ksu.edu.tw/user/4/9/4970T087
描述 相聲貣源於北京,流行於中國各地。 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
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貣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聲」演變
而來的。到了晚清年代,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講,各
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方言相聲」
朱恩燦2021/9/16 下午 12:49:02
6作者 雷國威
來源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
描述 一、 為何選擇「普通話與表演藝術」這個選修單元?為何要讓學生欣賞相聲?
二、 教學前先思考的問題
三、 何謂相聲?
四、 對口相聲的表演方法
五、 簡介一些相聲的基本元素
六、 簡介單口相聲
七、 簡介相聲的諷刺
八、 讓學生欣賞、評論、創作
九、 簡介相聲語言和表演藝術
十、 介紹相聲的謙卑和捧哏的重要性
十一、總結
朱恩燦2021/9/16 下午 12:45:05
5作者 劉銘真
來源 http://203.72.96.2/lib/userfiles/%E6%B7%BA%E8%AB%8
描述 相聲總是能帶給我們歡樂、開心的大笑。小時後接觸相聲表演,是觀賞相聲比賽。 從那時起,便有了觀賞相聲的興趣。在每場相聲表演,放眼望去整個會場作無虛 席,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期待的神情,或是看著節目表討論。在表演中,沒有一個 人不是捧腹大笑的。不管是早期的相聲、現代相聲;老段子、新段子,由不同的 人演出,總是會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表演方式,不同的笑點。
朱恩燦2021/9/15 下午 01:10:14
4作者 王維新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e49kd2
描述 第一章「緒論」,針對研究動機、研究目地進行說明。
第二章「研究範圍與方法」,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及採取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文獻探討」,以相聲及幽默為主題,回顧這二個主題的專書、論文研究、期刊的現況及成果。
第四章「相聲概論」,分別探討相聲表演的形式、相聲的基本功夫、相聲中的笑點--包袱、相聲的結構、相聲演員的表演素質、相聲表演中應用修辭技巧的方式。
第五章「幽默概論」,分述幽默的界定、研究取向與理論、相聲幽默的語用策略、相聲幽默的應用--以相聲劇為例。
第六章「相聲集錦分析」,先探討相聲依內容、文體的分類方式,再將相聲集錦依內容分為四類,進行內容分析。
第七章「應用相聲幽默技法之創作作品及分析」,應用本研究所整理之相聲技法,進行相聲創作,並分析創作作品內所應用的技法。
第八章「結論」,對本研究進行總結。期待本研究整理之相聲幽默技法,能有助未來欣賞、編寫相聲之參考,並做出建議與展望。
朱恩燦2021/9/15 下午 01:07:03
3作者 張哲維。 蔣依平。張笠
來源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03/2009033
描述 一、研究動機:今年公視推出一系列農曆年的特別節目,其中播放了【表演工作 坊】一系列的相聲劇,其詼諧對話、誇張動作、諷刺言論,著實令人著迷不 已,即使看完之後依舊回味再三。亦因著迷,更加深對相聲的興趣,且向友人商借其他相聲劇來觀賞,而開學之後,更招集班上對相聲有所興趣的同好,一起觀賞、研究、討論,希望能對相聲有所更進一步的了解,以便日後 能以更專業、更內行的眼光來觀賞每一齣相聲劇
朱恩燦2021/9/15 下午 01:03:37
2作者 嚴韋翔。蔡長宏。 王政閔
來源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11/2009111
描述 在早期人們的第一印象中,相聲是枯燥乏味,像默劇一樣缺乏歡樂,當我看見那 一次的精采演出中,使我改變對相聲的看法,原來相聲是一門結合了「演說」及 「小劇場」獨特的表演,內容十分生動,引起我想研究相聲的熱忱。
一、研究動機
目前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假日的休閒活動往往是逛街購物 或是窩在家中打電腦,所以很少人會去參加一些藝文活動,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
下,我看見了相聲瓦舍的廣告,便開啟了我對相聲瓦舍的好奇,之後我便去看了 他們的演出,他們的談話內容幽默風趣,這才讓我了解到原來還有一種風趣的表 演方式稱作「相聲」。
二、研究目的
本文以相聲瓦舍為研究的對象,利用網際網路以及觀看他們的演出來蒐集相關資 料,目的是在於更了解相聲瓦舍的經營理念及內外在環境的分析
1.研究相聲的起源
2.研究相聲瓦舍的興起理念
3.本研究以五力分析及內外在環境(SWOT)分析來探討相聲瓦舍的外在競爭
4.提供一些問題來作為相聲瓦舍未來趨勢的參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先了解觀賞此演出的年齡層面,在到各網頁去搜尋所需的資料,之後再分
析此劇團的未來發展趨勢,藉由 SWOT 分析及五力分析了解此劇團內外環境的
競爭現況及
朱恩燦2021/9/15 下午 12:59:36
1作者 劉佳霓
來源 https://ir.lib.nchu.edu.tw/handle/11455/88973?&loc
描述 臺灣相聲劇起始於一九八五年「表演工作坊」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承繼傳統相聲形式,加添戲劇濃度的臺灣相聲劇,承載著群眾的「集體記憶」,將觀眾吸引進劇場,分享舊的並創造新的「集體記憶」。
吳兆南與魏龍豪將相聲帶進台灣,風靡了數十年後逐漸沒落至消聲匿跡。賴聲川想為流逝的中華文化發聲,於是與李立群、李國修共同創作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沒想到受到廣大的歡迎。馮翊綱和宋少卿藉由「相聲瓦舍」,接續「表演工作坊」將相聲劇發揚光大。他們以每年約一部作品的定期演出,持續相聲劇的生命能量與活力。
本論文欲探究相聲劇如何承載眾人的集體記憶。在內容上,相聲劇貼近群眾生活,以眾人的集體生活記憶為主要探討範疇;在場域方面,相聲劇藉由特殊的時空:抗戰、反共、校園共築臺灣近代「歷史記憶」。在文化上,相聲劇善用中國漫長的歷史文化,數說三國、明朝以及近代的歷史故事。當然相聲最基本的喜劇娛樂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逗樂觀眾,是吸引忙碌、壓力大的現代人進劇場的重要因素。相聲劇用群眾的「集體記憶」製造「包袱」,觀眾在「集體記憶」這個後設元素存在下,同時同點哄堂大笑。
最末章節探討臺灣相聲劇所具備的功能和意義。臺灣相聲劇蘊含群眾的集體記憶,眾人在情感上能彼此理解與分享,讓社會情緒有抒發的管道,也在批判和嘲弄之餘,發人省思。臺灣相聲劇表現「集體記憶」,期望向歷史借鏡,讓社會環境更好。更重要的是期望能藉此,將中華文化以表演藝術方式留存下來,不至於隨時間而消逝。
相聲劇與傳統相聲相較,除了逗樂觀眾,相聲劇更蘊含了「公共論壇」的社會使命。從歷史事件到社會生活,無一不以眾人的共同記憶做為引發共鳴的要素。而此特徵讓相聲劇發揮了諷諭政治時局,及展現族群經驗交流的社會意義。讓相聲劇在文化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提升了相聲在文化上的地位。
朱恩燦2021/9/15 下午 12:50:25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撰寫報告
說明
查文獻,討論小論文架構,寫報告
朱恩燦2021/10/2 下午 02:20:04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9/29訪問吳佩佩老師
說明
有關國中表藝課程的相聲教學歷程
陳嘉柏2021/9/29 下午 09:40:02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撰寫報告
說明
1.恩燦先負責幫忙逐字稿
2.嘉柏負責整理文獻寫報告
陳嘉柏2021/9/27 下午 12:44:48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9/19訪談朱德剛老師
說明
認識相聲文化
朱老師分享相聲教學歷程
陳嘉柏2021/9/27 下午 12:39:26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9/25訪談林楊順老師
說明
了解國小教師在相聲教學現場的歷程
陳嘉柏2021/9/27 下午 12:37:31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9/24訪談靜宜老師
說明
了解國中老師在相聲教學的歷程
朱恩燦2021/9/26 下午 03:50:56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9/25至玉里參與朱德剛相聲演出暨課程成果發表
說明
1.竹板教學
2.觀看相聲表演
朱恩燦2021/9/26 下午 03:48:47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閱讀文獻
說明
探討研究目的
設計訪談題目
陳嘉柏2021/9/20 下午 01:16:15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文獻探討
說明
收集資料的第一步,從書籍中找尋可用的素材,我們分工合作,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黃淑卿2021/9/17 下午 12:43:56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小論文初體驗
說明
我們的小論文研究現在開始啦!希望可以有好成績
黃淑卿2021/9/14 下午 12:59:55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陳嘉柏
標題 設計訪問內容及訪談大師
內容
老師跟我們說:如果要做一篇小論文,一定要去訪問專家,蒐集專家或老師們給的意見,可以幫助我們的內容大大的加分,就是這麼剛好,我的隊友的父親剛好就是相聲巨擘-朱德剛大師,只要跟他敲定好時間,那我們就可以去訪問他了,真的好期待啊!!能跟聞名遐邇的相聲大師對話,一定是件很棒的經歷,不過我們還是得做足功課,不要臨陣磨槍,不然太沒誠意了,於是,我們便在訪問那天的早上,努力的參考文獻,設計出了許多問題,再經過老師的校對、修改,二十個極具意義的訪問問題就誕生了。
設計完問題後,就是要訪問了,哇!!我好緊張啊!!因為我們要訪問的人可是位大人物哇!!所以,在訪問之前,我都是抱持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呢!!聞名遐邇的相聲大師時,所有緊張的心情都煙消雲散了,不僅僅是因為眼前的這位大名人,更因為他那幽默、親切的態度,讓人有種放松鬆的感覺,而我們也從一開始緊張的問答,到後面的笑聲一片,真的很有趣,而在訪談的過程中,我也非常敬佩朱德剛大師獨特、精闢的的見解,實在是不虛此行啊~

陳嘉柏2021/9/27 下午 04:12:51
9作者 陳嘉柏
標題 要寫書面報告囉!
內容
在我們完成了許多進度之後,我迎來了小論文比賽中最麻煩的一個環節,那就是-書面報告!因為書面報告是濃縮了我們隊伍研究的精華,所以不能出半點差錯,我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的理解了要如何撰寫,而我也在寫書面報告時,體會到了它的困難之處,可是為了一篇好的書面報告,我一定會非常努力,而我也在慢慢地完成書面報告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加油囉!!

陳嘉柏2021/9/27 下午 01:10:38
8作者 陳嘉柏
標題 訪問靜宜老師
內容
我們隊伍為了增加報告的豐富度,以及可以知道更多的東西、他人的看法,於是我們邀請了在我們學校對相聲有興趣的表演藝術老師-靜宜老師,而在我們邀請她時,她也非常樂意,於是我們便挑好日子及時間去訪問他,而經過了一次的訪問經驗,我們也更加熟悉了訪問的方式,默契也更好了,在訪問的過程中,我也知道了在教育界推廣相聲的一些感想,感覺很有趣,真的很感謝靜宜老師願意幫忙,增加我們報告的內容。

陳嘉柏2021/9/27 下午 01:03:35
7作者 朱恩燦
標題 有說有笑地訪問
內容
設計完訪談題目及研究目的後,一切準備就緒,就要去訪問我爸啦!因為是在假日時訪談,所以我就直接在我們辦公室等老師和另一名隊員。等著等著老師們就來了,但我爸似乎在接待其他客人,於是我們便先在辦公室的其他地方練習及討論,經過了無數次的練習,我爸準備好了,我們也萬事俱備了,於是我們便開始訪談,訪談的過程也有說有笑,也有嚴肅的時候, 最後我們還看了些相聲用具後,便結束了這次的訪談

朱恩燦2021/9/23 下午 12:54:49
6作者 朱恩燦
標題 訪談後的作業
內容
我們訪談結束之後再稍微處理一下相關連結、藏書閣及札記本的部分,書也準備要還給我爸了,接下來便是自己努力的時候了,到時還要在處裡書面報告呢!老實說在看別人做小論文時,我都只有看到輕鬆的部分,譬如說:拿獎品及不用上學等等.......,但自己來做時才知道,人家是經過了力才有獎品,不用上學其實是為了處裡論文啊!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飯菜啊!

朱恩燦2021/9/22 下午 01:10:25
5作者 陳嘉柏
標題 閱讀文獻Go!!!
內容
當我訂好題目之後,找到了一位可謂是令我如魚得水的隊友,他的爸爸正是朱德剛大師,因此,他的爸爸慷慨地借了我們十本及其有用、珍貴的書,於是我便跟兩位老師討論後,決定來負責藏書閣,一開始,老師示範了一次如何將書本的資料弄上去,試過幾次後,越來越得心應手,雖然中間有許多沒有資料的書,要自己寫簡介,不過我也把它寫完了,真有成就感,不過我也得加快腳步,趕快把所有的書弄完,畢竟這是人家的!!

陳嘉柏2021/9/22 下午 01:00:40
4作者 陳嘉柏
標題 小論文-first day
內容
能用小論文,是我一直意想不到的是,當我聽到這件事情時,心中似乎是五味雜陳的,有點緊張,有點陌生,有點害怕,但我可以確定,我絕對是非常期待的,起初,我還想不到題目要訂甚麼,因為真的有太多想法了,但後來我突然福至心靈:我畢業時的國小老師是相聲巨擘朱德剛大師的弟子,因此我對相聲有著基本的認識,再加上相聲很少人做,不如就來試看看吧!!感覺很有趣呢~

陳嘉柏2021/9/22 下午 12:54:35
3作者 朱恩燦
標題 設計訪談題目
內容
我們在禮拜六的時候,先去設定好研究目的,設計研究目的可真不簡單啊!即使我們只用了三個研究目的,也是得絞盡腦汁的思考及討論,在經過了一番討論後,老師讓我們短暫的休息,接下來就是設計題目了,必須依研究目的來設計訪談時題目,我們足足設計了15題!準備向專家訪談,我也越來越熟悉小論文的環境了

朱恩燦2021/9/22 下午 12:53:55
2作者 朱恩燦
標題 準備訪談問題
內容
今天是星期五,最近的好辛苦啊!星期日還要先看一些有關相聲的文獻、探討研究目的及設計訪談專家時用的題目,假日還要來學校可真累啊~~~,對於訪談這件事,我倒覺得沒什麼,畢竟那位專家就是我爸,朱德剛老師,我爸從台北到花蓮,只為了讓說唱藝術以及藝文戲劇和表演藝術課程在花蓮扎下戲劇的種子,但是這位專家我天都看得倒,我認為沒什麼好稀奇的,但或許我的組員很興奮吧!訪問也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要藉由專家說出來的觀點和理論,來支持自己所寫的論文。

朱恩燦2021/9/17 下午 01:01:30
1作者 朱恩燦
標題 第一次的小論文
內容
從小學到現在我從沒參加過文學類的比賽, 因為沒興趣 ,我又懶, 因此都沒有這類比賽的經驗,但都升上國中了,因為受到老師的邀約,加上組員一開始只有一個人, 我覺得可以試試 ,題目對我有些優勢, 也這感覺是新的體驗, 好像......蠻有趣的! 所以就參加了,如今已參加一個星期,我發現小論文比賽不僅能增加知識,也能知道一些查詢檔案的技巧,經過了這四天,我已經開始對論文比賽有了興趣,但既然都參加了,總不能來混吧,所以就全力以赴將小論文完成至100%,不對……是1000%!

朱恩燦2021/9/16 下午 01:11:12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相聲並不單純(二版)
作者 馮翊綱
出版社 幼獅文化
簡介(摘要)
相聲是怎麼來的?相聲有哪些樣式?相聲是誰在表演?相聲穿什麼?還有相聲演員的處境、相聲的結拜弟兄、相聲的未來……。臺灣當代作品最豐、演出最多、出版最暢旺、影響最廣遠的相聲大師馮翊綱,以不失幽默的嚴謹引領讀者欣賞相聲。
  
  本書是相聲世界幕後揭發、相聲演員養成必讀、相聲瓦舍創作祕笈,有圖有真相,聲音加影像。趕快推!不然別人以為我們看不懂。
導讀
以「解構傳統相聲」參與小劇場運動,多麼「例外」的項目。在現代劇場創意人群中,故意建構傳統視聽印象,多麼「例外」的形式。在本土的大氛圍裏,故意堅持字正腔圓,多麼「例外」的口音。在天然獨的大環境下,故意自稱「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多麼政治不正確、多麼「例外」的活著。
  
  歷經票房大挫敗、夥伴大反叛、補助大抽腿、劇場大拆除,每一下,都足以讓我們萬劫不復。但,就這麼命中注定似地,都挺下來了。
陳嘉柏2021/9/27 下午 01:02:15
9書名 快了快了:相聲瓦舍三十週年經典作品
作者 馮翊綱
出版社 聯合文學
簡介(摘要)
相聲瓦舍創團三十週年經典作品
幽崖之狐成群,陰壑之虺如車輪,亦必能葬爾於腹。
那是一隻白色的狐狸,臉上的花紋彷彿有人給牠畫了國劇臉譜。
正溫柔歡愉地舔著我的臉。
不一會兒把我吃了,牠就有充足的奶水,
回到窩裡餵養那六隻剛剛出生的小狐狸。
如此完美的結局,是奢望,可遇不可求。
快了快了。
導讀
二〇一七年七月二日,我的生命出現了一個轉折,正在演出《寶島一村》的舞台上,突發心肌梗塞。這個病徵的最嚴重結果…會很嚴重,但我在演出夥伴的集體照應下,洪福齊天,從徵兆、到症狀、送院、檢驗、手術,長達五個小時,全程沒有昏迷,這個指標,很關鍵!
  媒體為了善盡娛樂大眾的興奮,忘了守住平衡報導的本分,大量使用「急救」、「開刀」、「病危」…等等煽動性字眼,創造出一個「此人大概會」…的氣氛,不理會【相聲瓦舍】的正式聲明。更有根本不在狀況內的演藝人員,人來瘋,發表個人推測,加重了言論角度。以訛傳訛的過程中,馮某人更被傳以「倒在台上,陷入昏迷」的荒誕結局。
  心肌梗塞的前三小時,我繼續把戲演完,過程中,視覺、聽覺、體力、感知,進入前所未有的奇幻經驗。手術後接著幾天,在上海住院,承蒙院方極度看重「是台灣來的表演藝術家」,審慎處置,安排在加護病房,全時觀察。數日間,直如「瀕死經驗」選修課程,見聞、心境極度複雜,也前所未有地寂靜。
陳嘉柏2021/9/27 下午 12:52:50
8書名 魏文亮的故事
作者 魏巍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簡介(摘要)
魏文亮出生在一個藝人家庭,父親魏雅山是一位弦師,母親魏墨香則是一位老鴛鴦調演員,姐姐魏文華是一名相聲演員。他7歲登台演出,以“小怪物”的藝名在東北走紅,同年在錦州拜張文斌為師。1950年回津,1952年拜相聲大家武魁海為師,其表演技藝大增。1956年加入專業曲藝團體。1956年,年僅16的魏文亮加入了天津南開曲藝團,成了一名專業相聲演員。在此期間,他與張壽臣、馬三立、趙佩茹、侯寶林、高鳳山、李潤傑等大師們的合作讓他受益匪淺。這段時期的鍛鍊也使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1965年參加中央慰問團的為期半年的西南之行,那一次魏文亮走了萬里長征三分之一的路程,每台慰問演出,他的節目都是最多的,既要説對口詞又要表演相聲、快板,有時還要即興表演一段舞蹈。説起那段經歷,魏文亮感慨萬千:“那些日子,雖然很苦很累,但心裏卻永遠是甜的,能代表中央去慰問可愛的戰士們,我感到非常自豪。”慰問歸來,魏文亮獲了個三等功。而這個小怪物-魏文亮充滿傳奇的故事,就被記載再了這本書裡.........
導讀
《魏文亮的故事》主要內容包括:“小怪物”闖關東、挨了一頓狠狠的訓、在“大棚”火了、大年三十、轉戰綏中、“小怪物”相聲降“劫匪”、哎喲,可別尿褲!、心哀如死、回天津衛、永和茶樓露一手、天上掉下個好師父等。
陳嘉柏2021/9/18 下午 04:40:04
7書名 中國相聲精粹
作者 吳文科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簡介(摘要)
進一步發揮相聲藝術的特長及其多方面的藝術功能,創作和演出更多的好作品,好節目,以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藝術欣賞趣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豐富廣大羣眾的文化生活,是相聲工作者的光榮職責。這當然要靠相聲工作者艱苦不懈的努力;同時廣大羣眾的參與、支持和理論工作者的研究也很重要。青年學者吳文科同志選編這本《中國相聲精粹》的用意,就是為了向廣大相聲愛好者和從事專門研究的理論工作者提供閲讀和研究的方便
導讀
《中國相聲精粹》是1996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文科。本書的目的是向廣大相聲愛好者和從事專門研究的理論工作者提供閲讀和研究的方便,使大家能夠用較少的時間閲讀、欣賞到各種題材、風格和樣式的優秀相聲作品,並通過閲讀縱覽相聲創傷的歷史與現狀。
陳嘉柏2021/9/17 下午 12:55:37
6書名 中國曲藝.雜技.木偶戲.皮影戲
作者 陳義敏 / 吳文科 / 蔡源莉 / 劉峻驤 / 羅 斌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簡介(摘要)
中國雜技概述中國雜技悠久的歷史傳統中國雜技的藝術特色中國雜技名家名作選介三 中國木偶戲概述各地木偶藝術類敘中國木偶的藝術交流四 中國皮影戲概述皮影的操作與鏤刻藝術現代皮影戲的流派與名作。
導讀
中國曲藝、雜技、木偶戲、皮影戲,與中國傳統與民間文化本文血脈相聯,它們通過
自身敞開圓融的生命,敞開活生生的、毛茸茸的生活本相。在這些特定藝術樣式中,我們
不難看出,美很少是目的本身,而且從來不是首要的。
陳嘉柏2021/9/17 下午 12:54:19
5書名 相聲專輯: 單口對口說相聲 : 100年度臺北市國民中小學相聲比賽優良成果專輯
作者 丁亞雯、曾燦金、馮清皇、何雅娟、王永進、張育甄、陳幼君、廖金春、黃淑茹
出版社 臺北市教育局
簡介(摘要)
本書內容記載了102年度台北市國民中小學相聲比賽的優良成果。相聲表演就是,運用機智、詼諧和幽默的語言藝術,透過說、學、逗、唱的技巧,說出想表達的內容,展現個人風格,打開話匣,敞開心胸,發現感受,幽默趣味自然發生。所以相聲真實地展現了通俗易懂、明快動聽等許多的特色。是值得各年齡層的大小朋友學習的
導讀
本書內有許多102年度時在台北舉辦的國民中小學相聲比賽中的段子,不論是自編的或是改良過的,都非常具有紀錄的性質,也很適合想要學習相聲的中小學生。
陳嘉柏2021/9/17 下午 12:51:52
4書名 馬季傳:笑洒人间
作者 汪景壽、曾惠杰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簡介(摘要)
馬季(1934年8月2日-2006年12月20日),原名馬樹槐,男,祖籍天津寶坻,生於北京,中國相聲表演藝術家,第七代相聲演員,他在中國的相聲界被視為泰斗,可是在他出生的那個時代人們都不富有,因此他在銜接了新時代的那段童年,過得十分苦澀,但在馬季的努力下,終於脫穎而出,成為了人人景仰的相聲大師,本書是在馬季六十大壽時,由他的學生與本書作者提議寫下的,記錄下這位相聲泰斗傳奇一生。
導讀
馬季生於舊時代,成長於新時代。他的童年是苦澀的。最痛苦的是吃飯的時候,連不懂事的孩子也怯怯地東瞧瞧,西望望,不肯向飯桌上的盤子伸小手。媽媽心如刀絞:“這哪是家呀?殘燈、破廟, 完啦!”延續馬家門的香煙,她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是再也沒這個能耐了,唯一的希望只能在孩子身上。與其讓孩子們呆在家裡,坐以待斃,倒不如出外闖蕩,或許有一線生機呢!窮,像是無形的鞭子, “叭——叭——”幾下,就把這個家抽個七零八落:哥哥馬樹梁到天津學徒;妹妹馬淑珍去了河北香河;馬季呢,託給遠房親戚,帶到上海學徒……
陳嘉柏2021/9/16 下午 01:03:35
3書名 中國說唱藝術史論
作者 薛寶琨 / 鮑震培
出版社 薛寶琨 / 鮑震培
簡介(摘要)
這是一本曲藝理論專著。作者對唐說唱、宋金諸宮調、明清寶卷、清代子弟書的產生、發展和影響,作了詳盡的研究和論證。讀者在較為開闊的歷史和藝術背景下,可以窺測它們的藝術風範、歷史脈絡,體會說唱藝術的精髓。

導讀
這本資料就是為大家縮減篇幅、提煉重點,對中國傳統說唱藝術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可以加快同學們的複習進度。從唐說唱、宋金諸宮調、明清寶卷、清代子弟書的產生,到它們對中國藝術發展帶來的影響,書中都作了詳盡的論述,本書史料豐富,學術性強,是曲藝工作者和曲藝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陳嘉柏2021/9/16 下午 12:43:55
2書名 天橋史話
作者 成善卿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簡介(摘要)
天橋是舊日北京市民游覽和娛樂的場所,民國初年為最繁盛時期,來游者多城市平民,故關心北京都市生活及風俗習慣的學者、專家對天橋的歷史和當時的狀況做過不少調查研究,多有專著出版。友人張君次溪,早年服務于北平研究院,從事天橋社會歷史調查,繼其《天橋一覽》之後,撰《天橋志》一書,積稿盈尺,余曾先讀,忽忽已五十年矣。由于當時時局不定,未能問世。新中國成立後,《天橋志》始于1951年由北京修綆堂書店出版。書名曾擬改為《天橋新志》,最後定為《人民首都的天橋》。由于此書內容近于“新瓶裝入陳酒”,未能體現時代風貌。時當建國之初,隨著社會改革,天橋已發生巨大變化,書中所述,有的已成陳跡,有的正在消失,使讀者有新舊不分之感。
導讀
天橋是老北京平民遊藝場所聚集地和商品市場,內有眾多曲藝演出場所。位於前門外南緯路以北、永安路與曙光路西端以南、東經路以東、天壇西壇根以西廣大地區。元、明兩代及清前葉,為一片水鄉、沼澤,中有一建於元代的漢白玉單孔橋(位於今天橋南大街北口十字路口處),是明清帝王祭天時的必經之路,故名“天橋”,附近地區亦因此得名。
陳嘉柏2021/9/15 下午 12:58:41
1書名 語文變聲show
作者 葉怡均、台北市萬興國小ART創意教學團隊
出版社 幼獅文化
簡介(摘要)
本書由台北曲藝團葉怡均老師,及台北市萬興國小九位資深專業教師編寫,是一本可說又可玩的語文創意書,藉由逗趣的相聲內容與好玩的語文遊戲,讓孩子在笑聲中輕鬆學語文。
  書中共有九個單元,每個單元包含聽相聲、學語文、相聲仿作──粉墨登場說相聲、教學資源庫等四個部分,各提供三個有趣又好玩的學習活動,讓孩子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對相聲的興趣,並從中體會語文的趣味性。
每個學習活動後皆附有學習單,可修改或直接影印使用;另附贈光碟,內容含學習單文字檔及相聲段子聲音檔,使用非常方便。是一本「上手easy , go 輕鬆」的語文創意書,歡迎您一同進入歡笑的學習天地。
導讀
相聲的新使命
  相聲和語文密不可分!傳統相聲中不乏以語文為題的段目、不少相聲名家向語文學者請益、「玩語文遊戲」猶如相聲演員之必修!而我對語文的關注比起同行不多不少,不同的是我不單用語文作相聲的素材,還積極地把相聲導入教育體系、用來強化語文教育的基礎工程!這會是相聲的新使命嗎?我不明確!明確的是:語文是相聲的根!在這個語文與相聲同感困頓、失落的時代,應用相聲來豐富語文教學並藉此廣傳,這想法頗?一試!
  台灣的相聲演員本來不多,有像我這樣資歷的屈指可數,其中多數專注於成人市場,兒童相聲乏人問津,我算是個異數!我的動力來自於孩子:孩子的單純令我輕鬆、成長令我喜悅、笑聲令我著迷......我愛孩子!二十多年演編教的經驗使我清楚怎樣篩選才能讓孩子從相聲吸收到好的養份!緣此,我膽敢往各處鼓吹「少兒練功」的概念。而,自北曲開闢「少兒練功房」以來,每周六總是有家長帶著小孩從外地趕來,從這少數幸運兒身上我嗅出有更多孩子同樣愛相聲卻沒那麼好運;又,學校老師頻頻反應,為了介紹相聲他們好不容易地蒐集到一點資料卻錯誤百出、買了CD、VCD後來才明白那些原來是戲劇而不是相聲、想找段子給學生練習卻苦無所獲,自己寫段子又外行......諸多無助;對此,我既不忍且憂心,惟恐沒人認真看待、及早解決這些問題,相聲遲早與後人漸行漸遠!
  所以這幾年,?當我與國中小學老師相遇-通常是在教師研習營-我的開場白總是這樣:「說起相聲,我專業;但說到語文教學,你們比我專業;我盼望我們的專業互相結合,迸發出新的生命!」。可惜,「結合」的希望往往隨著活動結束而落空!直到與萬興國小老師一拍即合,這「新生命」才算獲得坐胎的機會!
我們的構想近乎完善:每一個單元設定語文教學的主題,由相聲打頭陣,它逗趣好笑,用它來點題、引發學習興趣並為後面一連串的教學活動布下線索;接著是針對低中高年級分別設計的教案與學習單,相聲的內容與之相呼應;最後設有仿作練習,以我寫的相聲為模本,由學生「DIY」改寫成自己的作品,這既可檢視教學成效、鼓勵創作,也使寫相聲不再遙不可及。此外,又錄製了由兒童發聲的相聲CD,它可配合課程也可單獨播放,光聽CD,學生不僅吸收語文常識且很快地能朗朗上口說上一段,這解決了老師的劇本之荒、教演之愁;縱然此前市面上也有用相聲教語文的出版品,但是這麼骨肉相連的,這本應是首創。
  想得不錯!等動起筆來,才發覺給自己找了個吃力又不一定討好的差事!寫這些段子要求:篇幅短小緊扣主題、「包袱」須在教育尺度內、五到十二歲全能笑出聲且結構得便於仿作......限制太多!好歹,最終把它生出來了!沒胎死腹中!
所有段子雖皆出自我手,但不可諱言其中有取自傳統相聲的成套、有師法於前人創意的,一來是相聲的資產豐厚而具媚惑力教人很難忍住不用,再者也是我特意如此,好提高閱聽人對相聲樣式、型態、規律與手法的熟悉度!仿作中,有些與原段略有出入,例如「繪聲繪影」顧及並非每個孩子都有口技天份,故仿作時採取了不同的路線;「語出驚人」原段將誇飾的對象聚焦在「說話」上,仿作時卻改成「力氣大」,使用者可提示不同的誇飾向度以激發孩子的想像;最難解釋的是「貽笑大方」,原段標示的甲、乙,到了仿作卻由甲說乙的詞、乙說甲的話,為什麼得掉換角色呢?那是因為在對口相聲中,標示「甲」通常是逗哏者、居於主導地位,「乙」通常是捧哏者、發揮輔助功能,仿作是從原段中裁切出片段來,但既然這片段獨立成段了,便理應依照其在段中所發揮的功能來重新定奪角色,這才有如此結果。
陳嘉柏2021/9/15 下午 12:46:34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本分報告內容是研究者彙整了所有訪問內容與觀看文獻資料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探討我們的家鄉-花蓮這塊鄉土上的相聲發展,並嘗試模擬花蓮相聲未來的藍圖。陳嘉柏2021/10/4 下午 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