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不息:相聲在花蓮
專題名稱 | 聲聲不息:相聲在花蓮 |
專題描述 | 說唱藝術是傳統的中華文化,花蓮雖然發展較慢,但文化多元,我們小組成員熱愛相聲,希望藉由探討花蓮相聲的淵源,更進一步思考如何將說唱藝術紮根於花蓮。 |
隊伍名稱 | 笑傲江湖 |
指導老師 | 黃淑卿 陳霈語 |
參賽學生 | 陳嘉柏 朱恩燦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王友梅 來源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 描述 研究相聲發現一個有趣、也很重要的現象,就是相聲與戲劇有著前世今生糾結的關聯,「相聲」這門藝術雖然誕生於清代,至今才一百多年,但它絕非從天而降,追其淵源,吸取了唐代「參軍戲」及明代「隔壁戲」的養分;傳統相聲的演員為什麼經常以古典戲劇(戲曲)為素材,既能唱又能演?京劇中的丑角對話,為什麼看起來和相聲有類似的語言諧趣?現代的「相聲劇」、「小品」,運用了大量戲劇表演元素,到底是相聲?還是戲劇?本文視相聲為一有機體,將之擬人化,從戲劇觀點切入,除了追溯相聲在成型前——「前世」的戲曲元素,並分析相聲「今生」發展中的戲曲素材,以及向戲曲靠攏的表演形式,更從「相聲」與「戲曲」兩者相互影響的關聯中,剖析相聲藝術,對相聲作一現象分析,除了對相聲的「前世」作深入探源之外,更期望相聲的今生、來世都活得精采。 | 朱恩燦 | 2021/9/17 下午 01:11:11 | |
9 | 作者 汪俊彥 來源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 描述 本文透過解讀賴聲川「相聲劇」的風格與形式,思考賴聲川對於「中國」作為民族國家的認識與挑戰。本文首先以邱貴芬思考戰後臺灣文學生產的「翻譯驅動力」觀點,將賴聲川脈絡化在此框架中,並以「傳統」、「鄉土」這兩個概念來分析以中國與臺灣作為支撐民族國家的文化想像。然後再透過酒井直樹的翻譯理論,分析賴聲川「相聲劇」的美學形式與內容。最後試圖回答,在鄉土文學論戰之後的賴聲川,如何以不連續的傳統與歷史,挑戰了民族國家的主體想像?這個挑戰又如何在臺灣的歷史情境中,提示並回答作為問題的「中國」? | 朱恩燦 | 2021/9/17 下午 01:06:44 | |
8 | 作者 劉宇翔。 陳曉玟 來源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20/03/2020031 描述 中華文化的快速發展,有許多所謂的「現代文化」慢慢興起,但也因為這樣讓許多 從以前流傳至今的文化與藝術,如:相聲、京劇、八角鼓……等,慢慢地被人們遺忘, 漸漸的消失,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財產,我們開始研究關於相聲方面的傳統藝術, 研究使用何種方法不讓相聲文化消失,不被許多現代的新興文化取而代之。 讓現代人感興趣的是現在流行的單口喜劇,例如: 《博恩夜夜秀》 、 《龍龍個人秀》…… 等,雖然性質與相聲相仿,但實際運作的形式和傳統相聲有所差異,藉由研究兩個不同 的文化,了解為何現代人喜愛的表演趨勢愈來愈走向單口喜劇。 | 朱恩燦 | 2021/9/17 下午 01:03:39 | |
7 | 作者 周育綺 來源 http://eportfolio.lib.ksu.edu.tw/user/4/9/4970T087 描述 相聲貣源於北京,流行於中國各地。 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 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貣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聲」演變 而來的。到了晚清年代,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講,各 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方言相聲」 | 朱恩燦 | 2021/9/16 下午 12:49:02 | |
6 | 作者 雷國威 來源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 描述 一、 為何選擇「普通話與表演藝術」這個選修單元?為何要讓學生欣賞相聲? 二、 教學前先思考的問題 三、 何謂相聲? 四、 對口相聲的表演方法 五、 簡介一些相聲的基本元素 六、 簡介單口相聲 七、 簡介相聲的諷刺 八、 讓學生欣賞、評論、創作 九、 簡介相聲語言和表演藝術 十、 介紹相聲的謙卑和捧哏的重要性 十一、總結 | 朱恩燦 | 2021/9/16 下午 12:45:05 | |
5 | 作者 劉銘真 來源 http://203.72.96.2/lib/userfiles/%E6%B7%BA%E8%AB%8 描述 相聲總是能帶給我們歡樂、開心的大笑。小時後接觸相聲表演,是觀賞相聲比賽。 從那時起,便有了觀賞相聲的興趣。在每場相聲表演,放眼望去整個會場作無虛 席,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期待的神情,或是看著節目表討論。在表演中,沒有一個 人不是捧腹大笑的。不管是早期的相聲、現代相聲;老段子、新段子,由不同的 人演出,總是會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表演方式,不同的笑點。 | 朱恩燦 | 2021/9/15 下午 01:10:14 | |
4 | 作者 王維新 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e49kd2 描述 第一章「緒論」,針對研究動機、研究目地進行說明。 第二章「研究範圍與方法」,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及採取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文獻探討」,以相聲及幽默為主題,回顧這二個主題的專書、論文研究、期刊的現況及成果。 第四章「相聲概論」,分別探討相聲表演的形式、相聲的基本功夫、相聲中的笑點--包袱、相聲的結構、相聲演員的表演素質、相聲表演中應用修辭技巧的方式。 第五章「幽默概論」,分述幽默的界定、研究取向與理論、相聲幽默的語用策略、相聲幽默的應用--以相聲劇為例。 第六章「相聲集錦分析」,先探討相聲依內容、文體的分類方式,再將相聲集錦依內容分為四類,進行內容分析。 第七章「應用相聲幽默技法之創作作品及分析」,應用本研究所整理之相聲技法,進行相聲創作,並分析創作作品內所應用的技法。 第八章「結論」,對本研究進行總結。期待本研究整理之相聲幽默技法,能有助未來欣賞、編寫相聲之參考,並做出建議與展望。 | 朱恩燦 | 2021/9/15 下午 01:07:03 | |
3 | 作者 張哲維。 蔣依平。張笠 來源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03/2009033 描述 一、研究動機:今年公視推出一系列農曆年的特別節目,其中播放了【表演工作 坊】一系列的相聲劇,其詼諧對話、誇張動作、諷刺言論,著實令人著迷不 已,即使看完之後依舊回味再三。亦因著迷,更加深對相聲的興趣,且向友人商借其他相聲劇來觀賞,而開學之後,更招集班上對相聲有所興趣的同好,一起觀賞、研究、討論,希望能對相聲有所更進一步的了解,以便日後 能以更專業、更內行的眼光來觀賞每一齣相聲劇 | 朱恩燦 | 2021/9/15 下午 01:03:37 | |
2 | 作者 嚴韋翔。蔡長宏。 王政閔 來源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11/2009111 描述 在早期人們的第一印象中,相聲是枯燥乏味,像默劇一樣缺乏歡樂,當我看見那 一次的精采演出中,使我改變對相聲的看法,原來相聲是一門結合了「演說」及 「小劇場」獨特的表演,內容十分生動,引起我想研究相聲的熱忱。 一、研究動機 目前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假日的休閒活動往往是逛街購物 或是窩在家中打電腦,所以很少人會去參加一些藝文活動,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 下,我看見了相聲瓦舍的廣告,便開啟了我對相聲瓦舍的好奇,之後我便去看了 他們的演出,他們的談話內容幽默風趣,這才讓我了解到原來還有一種風趣的表 演方式稱作「相聲」。 二、研究目的 本文以相聲瓦舍為研究的對象,利用網際網路以及觀看他們的演出來蒐集相關資 料,目的是在於更了解相聲瓦舍的經營理念及內外在環境的分析 1.研究相聲的起源 2.研究相聲瓦舍的興起理念 3.本研究以五力分析及內外在環境(SWOT)分析來探討相聲瓦舍的外在競爭 4.提供一些問題來作為相聲瓦舍未來趨勢的參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先了解觀賞此演出的年齡層面,在到各網頁去搜尋所需的資料,之後再分 析此劇團的未來發展趨勢,藉由 SWOT 分析及五力分析了解此劇團內外環境的 競爭現況及 | 朱恩燦 | 2021/9/15 下午 12:59:36 | |
1 | 作者 劉佳霓 來源 https://ir.lib.nchu.edu.tw/handle/11455/88973?&loc 描述 臺灣相聲劇起始於一九八五年「表演工作坊」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承繼傳統相聲形式,加添戲劇濃度的臺灣相聲劇,承載著群眾的「集體記憶」,將觀眾吸引進劇場,分享舊的並創造新的「集體記憶」。 吳兆南與魏龍豪將相聲帶進台灣,風靡了數十年後逐漸沒落至消聲匿跡。賴聲川想為流逝的中華文化發聲,於是與李立群、李國修共同創作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沒想到受到廣大的歡迎。馮翊綱和宋少卿藉由「相聲瓦舍」,接續「表演工作坊」將相聲劇發揚光大。他們以每年約一部作品的定期演出,持續相聲劇的生命能量與活力。 本論文欲探究相聲劇如何承載眾人的集體記憶。在內容上,相聲劇貼近群眾生活,以眾人的集體生活記憶為主要探討範疇;在場域方面,相聲劇藉由特殊的時空:抗戰、反共、校園共築臺灣近代「歷史記憶」。在文化上,相聲劇善用中國漫長的歷史文化,數說三國、明朝以及近代的歷史故事。當然相聲最基本的喜劇娛樂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逗樂觀眾,是吸引忙碌、壓力大的現代人進劇場的重要因素。相聲劇用群眾的「集體記憶」製造「包袱」,觀眾在「集體記憶」這個後設元素存在下,同時同點哄堂大笑。 最末章節探討臺灣相聲劇所具備的功能和意義。臺灣相聲劇蘊含群眾的集體記憶,眾人在情感上能彼此理解與分享,讓社會情緒有抒發的管道,也在批判和嘲弄之餘,發人省思。臺灣相聲劇表現「集體記憶」,期望向歷史借鏡,讓社會環境更好。更重要的是期望能藉此,將中華文化以表演藝術方式留存下來,不至於隨時間而消逝。 相聲劇與傳統相聲相較,除了逗樂觀眾,相聲劇更蘊含了「公共論壇」的社會使命。從歷史事件到社會生活,無一不以眾人的共同記憶做為引發共鳴的要素。而此特徵讓相聲劇發揮了諷諭政治時局,及展現族群經驗交流的社會意義。讓相聲劇在文化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提升了相聲在文化上的地位。 | 朱恩燦 | 2021/9/15 下午 12:50:25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陳嘉柏 標題 設計訪問內容及訪談大師 內容 老師跟我們說:如果要做一篇小論文,一定要去訪問專家,蒐集專家或老師們給的意見,可以幫助我們的內容大大的加分,就是這麼剛好,我的隊友的父親剛好就是相聲巨擘-朱德剛大師,只要跟他敲定好時間,那我們就可以去訪問他了,真的好期待啊!!能跟聞名遐邇的相聲大師對話,一定是件很棒的經歷,不過我們還是得做足功課,不要臨陣磨槍,不然太沒誠意了,於是,我們便在訪問那天的早上,努力的參考文獻,設計出了許多問題,再經過老師的校對、修改,二十個極具意義的訪問問題就誕生了。 設計完問題後,就是要訪問了,哇!!我好緊張啊!!因為我們要訪問的人可是位大人物哇!!所以,在訪問之前,我都是抱持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呢!!聞名遐邇的相聲大師時,所有緊張的心情都煙消雲散了,不僅僅是因為眼前的這位大名人,更因為他那幽默、親切的態度,讓人有種放松鬆的感覺,而我們也從一開始緊張的問答,到後面的笑聲一片,真的很有趣,而在訪談的過程中,我也非常敬佩朱德剛大師獨特、精闢的的見解,實在是不虛此行啊~ | 陳嘉柏 | 2021/9/27 下午 04:12:51 |
9 | 作者 陳嘉柏 標題 要寫書面報告囉! 內容 在我們完成了許多進度之後,我迎來了小論文比賽中最麻煩的一個環節,那就是-書面報告!因為書面報告是濃縮了我們隊伍研究的精華,所以不能出半點差錯,我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的理解了要如何撰寫,而我也在寫書面報告時,體會到了它的困難之處,可是為了一篇好的書面報告,我一定會非常努力,而我也在慢慢地完成書面報告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加油囉!! | 陳嘉柏 | 2021/9/27 下午 01:10:38 |
8 | 作者 陳嘉柏 標題 訪問靜宜老師 內容 我們隊伍為了增加報告的豐富度,以及可以知道更多的東西、他人的看法,於是我們邀請了在我們學校對相聲有興趣的表演藝術老師-靜宜老師,而在我們邀請她時,她也非常樂意,於是我們便挑好日子及時間去訪問他,而經過了一次的訪問經驗,我們也更加熟悉了訪問的方式,默契也更好了,在訪問的過程中,我也知道了在教育界推廣相聲的一些感想,感覺很有趣,真的很感謝靜宜老師願意幫忙,增加我們報告的內容。 | 陳嘉柏 | 2021/9/27 下午 01:03:35 |
7 | 作者 朱恩燦 標題 有說有笑地訪問 內容 設計完訪談題目及研究目的後,一切準備就緒,就要去訪問我爸啦!因為是在假日時訪談,所以我就直接在我們辦公室等老師和另一名隊員。等著等著老師們就來了,但我爸似乎在接待其他客人,於是我們便先在辦公室的其他地方練習及討論,經過了無數次的練習,我爸準備好了,我們也萬事俱備了,於是我們便開始訪談,訪談的過程也有說有笑,也有嚴肅的時候, 最後我們還看了些相聲用具後,便結束了這次的訪談 | 朱恩燦 | 2021/9/23 下午 12:54:49 |
6 | 作者 朱恩燦 標題 訪談後的作業 內容 我們訪談結束之後再稍微處理一下相關連結、藏書閣及札記本的部分,書也準備要還給我爸了,接下來便是自己努力的時候了,到時還要在處裡書面報告呢!老實說在看別人做小論文時,我都只有看到輕鬆的部分,譬如說:拿獎品及不用上學等等.......,但自己來做時才知道,人家是經過了力才有獎品,不用上學其實是為了處裡論文啊!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飯菜啊! | 朱恩燦 | 2021/9/22 下午 01:10:25 |
5 | 作者 陳嘉柏 標題 閱讀文獻Go!!! 內容 當我訂好題目之後,找到了一位可謂是令我如魚得水的隊友,他的爸爸正是朱德剛大師,因此,他的爸爸慷慨地借了我們十本及其有用、珍貴的書,於是我便跟兩位老師討論後,決定來負責藏書閣,一開始,老師示範了一次如何將書本的資料弄上去,試過幾次後,越來越得心應手,雖然中間有許多沒有資料的書,要自己寫簡介,不過我也把它寫完了,真有成就感,不過我也得加快腳步,趕快把所有的書弄完,畢竟這是人家的!! | 陳嘉柏 | 2021/9/22 下午 01:00:40 |
4 | 作者 陳嘉柏 標題 小論文-first day 內容 能用小論文,是我一直意想不到的是,當我聽到這件事情時,心中似乎是五味雜陳的,有點緊張,有點陌生,有點害怕,但我可以確定,我絕對是非常期待的,起初,我還想不到題目要訂甚麼,因為真的有太多想法了,但後來我突然福至心靈:我畢業時的國小老師是相聲巨擘朱德剛大師的弟子,因此我對相聲有著基本的認識,再加上相聲很少人做,不如就來試看看吧!!感覺很有趣呢~ | 陳嘉柏 | 2021/9/22 下午 12:54:35 |
3 | 作者 朱恩燦 標題 設計訪談題目 內容 我們在禮拜六的時候,先去設定好研究目的,設計研究目的可真不簡單啊!即使我們只用了三個研究目的,也是得絞盡腦汁的思考及討論,在經過了一番討論後,老師讓我們短暫的休息,接下來就是設計題目了,必須依研究目的來設計訪談時題目,我們足足設計了15題!準備向專家訪談,我也越來越熟悉小論文的環境了 | 朱恩燦 | 2021/9/22 下午 12:53:55 |
2 | 作者 朱恩燦 標題 準備訪談問題 內容 今天是星期五,最近的好辛苦啊!星期日還要先看一些有關相聲的文獻、探討研究目的及設計訪談專家時用的題目,假日還要來學校可真累啊~~~,對於訪談這件事,我倒覺得沒什麼,畢竟那位專家就是我爸,朱德剛老師,我爸從台北到花蓮,只為了讓說唱藝術以及藝文戲劇和表演藝術課程在花蓮扎下戲劇的種子,但是這位專家我天都看得倒,我認為沒什麼好稀奇的,但或許我的組員很興奮吧!訪問也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要藉由專家說出來的觀點和理論,來支持自己所寫的論文。 | 朱恩燦 | 2021/9/17 下午 01:01:30 |
1 | 作者 朱恩燦 標題 第一次的小論文 內容 從小學到現在我從沒參加過文學類的比賽, 因為沒興趣 ,我又懶, 因此都沒有這類比賽的經驗,但都升上國中了,因為受到老師的邀約,加上組員一開始只有一個人, 我覺得可以試試 ,題目對我有些優勢, 也這感覺是新的體驗, 好像......蠻有趣的! 所以就參加了,如今已參加一個星期,我發現小論文比賽不僅能增加知識,也能知道一些查詢檔案的技巧,經過了這四天,我已經開始對論文比賽有了興趣,但既然都參加了,總不能來混吧,所以就全力以赴將小論文完成至100%,不對……是1000%! | 朱恩燦 | 2021/9/16 下午 01:11:12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網站名稱 華人百科 網址 https://www.itsfun.com.tw/%E5%82%B3%E7%B5%B1%E7%9B%B8%E8%81%B2/wiki-9025045 網站簡介 傳統相聲是在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吸收了各種藝術和生活的營養逐漸形成的。同所有的民間文學一樣,傳統相聲有它的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和傳承性的特點,一般沒有專業作者,也沒有固定的文學底本,往往經過了無數藝人的實踐,經過了觀眾的選擇、比較,最後才成為臻于成熟的作品。因此,被儲存下來的傳統相聲多不勝數,據說有六百多段,但是解放後記錄成稿的僅三百段左右。而這三百多段裏內容也互有重復或雷同,手法也間有穿插和近似之處 | 朱恩燦 | 2021/9/22 下午 12:46:07 | |
9 | 網站名稱 百度百科 網址 https://baike.baidu.hk/item/%E7%9B%B8%E8%81%B2/197857 網站簡介 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分為北派與南派。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摺扇、手絹、醒木。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羣口相聲等,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羣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 朱恩燦 | 2021/9/22 下午 12:44:24 | |
8 | 網站名稱 痞客幫-孤老的CANDY (朱德剛) 網址 https://greenraytheatre.pixnet.net/blog/post/45334347-%E5%AD%A4%E8%80%81%E7%9A%84candy--%28%E6%9C%B1%E5%BE%B7%E5%89%9B%29 網站簡介 朱德剛 在劇團裡大家都叫他"朱大哥" 或是暱稱"朱打嗝" 朱打嗝可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相聲演員喔 最近的"全國電子"廣告裡 也可以發現朱打嗝的身影喔 | 陳嘉柏 | 2021/9/22 下午 12:44:06 | |
7 | 網站名稱 .wikiwand 網址 https://www.wikiwand.com/zh-mo/%E7%9B%B8%E5%A3%B0 網站簡介 相聲是一種中國曲藝表演藝術,於清朝道光年間,在北京出現,其前身為八角鼓。 相聲一詞,古作像生,原指模擬別人的言行,後發展為象聲。象聲又稱隔壁戲。經清朝時期的發展直至民國初年,象聲逐漸從一個人摹擬口技發展成為單口笑話,名稱也就隨之轉變為相聲。由單口相聲,後來逐步發展出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綜合為一體,成為名副其實的相聲。經過多年的發展,對口相聲最終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相聲形式。普遍認為相聲存在四門功課,說學逗唱,而傳統的口技即為「學」。 在相聲傳承中,基本分成一般民眾與滿清旗人兩個源流。前者賣藝為吸引觀眾,多願意講述表演較粗俗的段子,比較反映人民思想及地道文化,被稱為濁派,也稱渾門;而後者多為喜好這門曲藝的八旗子弟,多少有些身分矜持,故喜好表演如文學、經史、戲劇等較為高雅的段子,被稱為清派,也稱清門。但到了發展後期,濁派傳人也會說清派段子,清派傳人也有向濁派學習的情況。至民國初年,基本已無特別的清濁之分。相聲隨後在兩岸三地有着不同的發展模式。 | 朱恩燦 | 2021/9/22 下午 12:42:33 | |
6 | 網站名稱 相聲演員 - 華人百科 網址 https://www.itsfun.com.tw/%E7%9B%B8%E8%81%B2%E6%BC%94%E5%93%A1/wiki-9811175 網站簡介 相聲演員既不是象評書及其它曲藝演員那樣主要以敘述者的身份進行表演,也不象戲劇演員那樣以劇中角色的身份進行表演,是以對話者的身份進行表演。相聲演員所使用的語言不是敘述性的語言,而是對話性(即問答式)的語言。在子母哏類型艙相聲中,這一點比較明顯。其實,在一頭沉類型的相聲中,逗哏和捧哏的演員同樣是在進行對話。逗哏演員的話語在內容上雖然確實有敘述的成份,但在形式上仍然表現為與捧眼演員之間的對話;在這裏,敘述的內容隻能作為答話說出來,而不能脫離具體的對話環境去講故事。 | 陳嘉柏 | 2021/9/22 下午 12:41:38 | |
5 | 網站名稱 相聲小館 網址 http://www.nhcue.edu.tw/~u9810551/HOMEWORK/History.html 網站簡介 在台灣的發展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一批相聲演員也到了臺灣。當年,魏龍豪(魏甦)和吳兆南(吳宗炎)結識,在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台等廣播電台一同主持相聲節目。 隨後在1967年起,開始收集資料灌製『相聲集錦』、『相聲選粹』、『相聲捕軼』以及『相聲拾穗』。 最初,相聲的主要聽眾是以眷村為主的外省人。近年來,由表演工作坊(簡稱「表坊」)於1985年推出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由李立群、李國修主演)之後,造成了轟動。 接著,「表坊」於1989年推出了《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由李立群、金士傑、陳立華三人主演),1991年推出《臺灣怪譚》(李立群單口相聲),1993年年推出《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由李立群、馮翊綱重新詮釋),1997年推出《又一夜,他們說相聲》(馮翊綱、趙自強、卜學亮三人主演),2000年,推出《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趙自強、金士傑、倪敏然三人主演)。最後,在2005年,推出了《這一夜,Women說相聲》(方芳、鄧程慧、蕭艾三人主演)。 在1988年四月,馮翊綱、宋少卿組成相聲瓦舍(2001年加入黃士偉),開啟了舞台劇融合相聲藝術的創作表演。在2004年7月8日,輔佐『可以演戲劇團』推出第一部作品『給我一個膠帶』。 1993年,台北曲藝團成立,除了相聲以外,同時推出許多中國特有的說唱藝術,如雙簧、數來寶、快書、京韻大鼓、梅花大鼓、河西大鼓、單弦、太平歌詞等。 在2004年,倪敏然和藝人夏禕、乾德門合演《大宅,門都沒有》,同年和倪嘉昇父子二人共同推出《沒大沒小說相聲》,於005年五月,獲得第16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曲藝專輯獎 | 朱恩燦 | 2021/9/22 下午 12:39:20 | |
4 | 網站名稱 說唱藝術在木柵 網址 http://mail.jwsh.tp.edu.tw/~goodjwsh/talk/0202.htm 網站簡介 介紹相聲相關資料,並加入了一些段子 「相聲」是說唱藝術之中,最為人們熟悉的項目,起源於北京地。相聲是語言的藝術,也是幽默的藝術, 它運用了各種說、學、逗、唱的技巧,組織「包袱」逗觀眾哈哈一笑,並有針砭世俗 、寓教於樂的功能。包袱又稱「哏」,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笑點 」。 若由字面上解釋,「相」指相貌,也就是演員的表情動作;「聲 」指聲音,也就是演員的語言發聲。因此 ,一段完整的相聲演出,應該包括「相」與「聲」。 相聲迷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聽相聲錄音帶,語言上不覺得有特殊之處,甚至演員當時並未出聲,但錄音帶中卻傳出現場觀眾的笑聲,通常就是因為演員正透過「 相」的部份 「抖包袱」。 | 陳嘉柏 | 2021/9/22 下午 12:39:12 | |
3 | 網站名稱 相聲簡介 台北曲藝團文教部 - 痞客邦 網址 https://tqte.pixnet.net/blog/post/39492766 網站簡介 介紹相聲的相關資料 | 陳嘉柏 | 2021/9/22 下午 12:36:03 | |
2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B%B8%E5%A3%B0 網站簡介 相聲是一種中國曲藝表演藝術,於清朝道光年間,在北京出現,其前身為八角鼓。 相聲一詞,古作像生,原指模擬別人的言行,後發展為象聲。象聲又稱隔壁戲。經清朝時期的發展直至民國初年,象聲逐漸從一個人摹擬口技發展成為單口笑話,名稱也就隨之轉變為相聲。由單口相聲,後來逐步發展出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綜合為一體,成為名副其實的相聲。經過多年的發展,對口相聲最終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相聲形式。普遍認為相聲存在四門功課,說學逗唱,而傳統的口技即為「學」。 在相聲傳承中,基本分成一般民眾與滿清旗人兩個源流。前者賣藝為吸引觀眾,多願意講述表演較粗俗的段子,比較反映人民思想及地道文化,被稱為濁派,也稱渾門;而後者多為喜好這門曲藝的八旗子弟,多少有些身分矜持,故喜好表演如文學、經史、戲劇等較為高雅的段子,被稱為清派,也稱清門。但到了發展後期,濁派傳人也會說清派段子,清派傳人也有向濁派學習的情況。至民國初年,基本已無特別的清濁之分。相聲隨後在兩岸三地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 | 朱恩燦 | 2021/9/22 下午 12:35:48 | |
1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朱德剛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5%BE%B7%E5%89%9B 網站簡介 朱德剛(1965年11月28日-)面部表情豐富,精於模仿亦善歌唱,嗓音渾厚,精通多地方言,反應機敏,喜感渾然天成。曾擔任憲兵司令部憲光藝工隊音樂組領班,並獲民國七十七年藝工團隊競賽最佳節目配樂獎。1991年服務於國防部藝術工作總隊,1995年加入台北曲藝團至今,並拜入中國國家一級相聲演員魏文亮先生門下。 曾與劉增鍇搭檔受邀參加2006年央視春晚表演相聲《繞口令》,以此獲得2006年該晚會最受觀眾喜愛節目獎。2009年再度受邀與劉增鍇搭檔參加央視春晚,並與樊光耀參加北京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2016 於花蓮成立"八斗喜說演班"。 | 陳嘉柏 | 2021/9/22 下午 12:3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