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裡的料理詩──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初探
專題名稱 | 廚房裡的料理詩──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初探 |
專題描述 | 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
隊伍名稱 | 吃貨探險隊 |
指導老師 | 康書恩 |
參賽學生 | 雷詔評 邱祖昂 林冠麒 林昕穎 |
序號 | 檔案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馬斯洛(A.H.Maslow) 來源 https://reurl.cc/95o1YV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2.探索性研究法。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的研究、實作成果。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網路文獻,增益研究者對「需求階層理論」的認識,並促發料理作為果腹用途外的更多可能性。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6:21:39 | |
9 | 作者 洪震宇 來源 《風土餐桌小旅行:12 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圖書文獻,增益研究者對於「在地風土文創化」的可能性。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6:18:32 | |
8 | 作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來源 https://www.coa.gov.tw/ws.php?id=13073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網路文獻,增益研究者對於花東縱谷「生態優勢」的認識,促發「風土文創化」的可能。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6:17:38 | |
7 | 作者 林積萍 來源 黎明技術學院餐飲管理學系《飲食文學教材運用於產學合作之研究》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網路文獻,加廣研究者對於「飲食文學」的欣賞面向,透過文學家之手眼所創作之動人文字,慢慢擴及「文創化」之產學合作的可能。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6:16:13 | |
6 | 作者 王淑慧 來源 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需求之相關理論與評估方式》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網路文獻,增益研究者對於馬斯洛「需求理論」有更深入之認識。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6:15:22 | |
5 | 作者 陳孟琳 來源 《飲食文學的人生滋味──淺談林文月的《飲膳札記》》專題小論文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網路文獻,增益研究者對於「藉料理說故事、傳達情意」的感通能力,並模擬以文字的形式描述舌尖上的味蕾感受。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6:14:29 | |
4 | 作者 柯乃文 來源 佛光人文學報第四期《飲食文學的耕耘者──焦桐於當代飲食文學之貢獻》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網路文獻,增益研究者對於臺灣飲食的意義與價值有更深入之瞭解,並模擬以文字的形式描述舌尖上的味蕾感受。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6:13:03 | |
3 | 作者 黎以萱、盧元媜、顏妤庭 來源 《焦桐《臺灣味道》的行文特色》專題小論文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網路文獻,增益研究者對於臺灣飲食的意義與價值有更深入之瞭解,並模擬以文字的形式描述舌尖上的味蕾感受。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6:12:12 | |
2 | 作者 王運之 來源 《消失中的飲食:探究都市阿美族之年長者飲食樣貌──以野菜為例》碩士論文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網路文獻,增益研究者對於阿美族「野菜文化」有更深入之認識,同時感通「野菜文化」對阿美族人的深刻意涵。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6:00:13 | |
1 | 作者 陳則宏、莊承憲 來源 《花蓮無毒農業的探討與分析》專題小論文 描述 ●專題研究動機:論文從飲食概念出發,透由對風土、在地農業與阿美族文化的實際勘察,加以連結現代詩的美感意象、結構經營等藝術表現手法,進而產出深具文化創意特色的數道料理,作為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的初探,並盼能自過程中體悟「以感性思維支撐社會」的終極目標。學習歷程中,研究者將大量嘗試以現代詩紀錄階段性的成長,增益另一種啟發。 ●專題理念與目標:近年來,網路科技與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然則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缺乏深度的物質追求,卻令人們的心靈層次愈加貧乏。因此為提升現代人對於生活質感的審美需求,以及讓人們重新連結土地經驗與文化認同,使幾近荒蕪的社會透過「慢活」注入更多感性思維,特此進一步做出相關討論、分析和實作,以實現上述繁複且仍未具體化之目標。 ●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藉由網路、特定圖書等,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應用。 ●預期效益:藉由閱讀此網路文獻,增益研究者對於花蓮在地特色農法「無毒農業」有更深入之認識。 | 康書恩 | 2021/10/5 下午 05:58:11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雷詔評 標題 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初探──第一次研討會 內容 一月下旬的一個陰天,老師和我正如火如荼的討論著小論文,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程,起因於一段故事。 去年十月,老師在課堂上詢問:「是否有人願意參加『小論文』比賽?」接著說明「小論文」的研究型式、競賽章程,並補充若有志參與的同學,會要利用課堂外的閒暇時間進行研究,有其一定程度的辛苦。那時是我生平第一次聽到「小論文」這個名詞,感到新奇、躍躍欲試,卻又唯恐自己的程度不足,因而躊躇不前,遲遲沒有向老師報名。 沒想到後來,老師竟主動向我提出參賽組隊的邀請,在和媽媽討論過後,我決定接受這個挑戰。因為,不論結果如何,過程都是一種學習。 等了又等,終於等到了小論文的第一次文獻研讀討論會,那天,我顯得格外興奮。我們探討了「有機農業」和「無毒農業」的差別:「有機農業」不使用農藥但使用化學肥料;「無毒農業」則既不使用農藥,也不使用化學肥料,是純天然的農法,因此「無毒農業」的健康程度更勝於「有機農業」,「無毒農業」還是我們花蓮具有認證的驕傲。 儘管目前只進行第一次討論,但卻覺得愈來愈有趣,舉凡在圖書館尋找適合的文獻、上網找資料等,都令我學習到非常多課堂以外的知識。相信未來,在老師的持續引導下,我們的小論文會更加豐富,而我也會不斷的成長。 只知 「有機」好 不知 「無毒」勝「有機」 美味的料理 需要 最健康的食材 「有機」為亞 「無毒」為冠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10:02:59 |
9 | 作者 雷詔評 標題 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初探──第二次研討會及第一次田野調查 內容 時光飛逝,我們的研究愈來愈有骨架了,當我在研讀《台灣新野菜主義》一書時,除了對於阿美族人的文化感到驚艷和敬佩,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們獨特的烹飪方法「石煮法」。 「石煮法」的原理是,將洗乾淨的石頭烤得比火熱後,丟入放有清水和野菜的鍋中,等待片刻,藉由「熱傳導」原理熟成料理。也許這會成為我們實作文創料理的方法之一,而我也想將這個知識分享給家人,自製「石頭火鍋」! 一個擁有獨特文化的族群 一個曾被貶低的族群 一個與自然共生的組群 一個就地取材的族群 一個與眾不同的族群 一個文化逐漸流失的族群 誤會造成了隔閡 歷史的錯誤還來得及彌補 認識它們,瞭解他們 保存它們,體驗他們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10:00:18 |
8 | 作者 雷詔評 標題 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初探──第三次研討會及第二次田野調查 內容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有所謂「需求階層理論」,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需求」,是一段漸進的過程。 人類在飲食文化的發展也是循序成長的,一開始對食物的需求,乃由於要溫飽肚子、生存下去;但當生活環境逐漸安全、不致匱乏以後,人們開始追求色、香、味等「審美需求」,甚至還會反思自己所食的原料是否足夠「健康」,這真是有趣的新發現! 努力 和碳足跡說分手 然後轉身 認識原鄉的野花、野菜、 香草植物、多肉植物 還有種在溫室內的蘭花 原住民婆婆的菜圃裡 有沿著牆邊生長的龍鬚菜 攀爬藤架的冬瓜 還有泥土縫中 迸出笑容的蝶豆花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09:59:28 |
7 | 作者 雷詔評 標題 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初探──第四次研討會及第三次田野調查 內容 在《好吃》這本書中有許多有趣的描述,例如:古時候的人不惜冒險,也要吃到肉質鮮美、但劇毒無比的河豚魚,他們會在餐桌旁準備一個糞桶,等到毒素反應時再喝下糞水,並送醫診治。這種經驗是身處現代的我們無法想像的,所以讀到時不禁令我捧腹大笑。 此書還論道:「美食是一種回憶,美食是一種積累,美食甚至是一種天賦。但美食更多的還是一種個人經驗。」世界各地都有當地的名產,每到一處旅行,品嚐在地美食的經驗便成為了一種回憶,例如:吃到椪餅就會想到臺南;吃到牛舌餅就會想到宜蘭。去過的地方愈多,吃過的美食也就愈多,回憶也就愈厚。美食,連結了世界的脈絡。 逛原住民市集 親切、活潑的氛圍 阿姨耐心介紹品項 初見野菜、樹豆、甜酒釀 晚餐,成了盤中飧 混合著天然的泥土味 嚐起來有淡淡的苦,淡淡的甘 是原鄉的好滋味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09:58:36 |
6 | 作者 雷詔評 標題 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志業初探──第五次研討會及料理實作 內容 音樂響起 意象的文字映現鍋中 再加入標點 融合最適宜的修辭調理 趕緊準備音韻和 節奏── 哇,真是味覺與心靈的 雙重饗宴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09:57:51 |
5 | 作者 林冠麒 標題 新世代獨領風騷的「體驗經濟」 內容 在這次的研究中,經由閱讀《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一書,我認識了「體驗經濟」這個名詞,它讓我想起過去一趟美食之旅的經驗。 那時,我們一家人前往屏東,不顧路途遙遠,就為了嚐到「幾拿母(cinamo)」。這令我相當好奇:究竟是多麼稀有的食物,值得我們千里迢迢去品嚐? 開了一陣子的山路,我們到了阿嬤家,我一頭霧水:不是要去吃幾拿母嗎?怎麼會來這兒?媽媽似乎是看懂了我的疑惑,便告訴我,做幾拿母的廚師就是阿嬤!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幾拿母竟是我們家餐桌上常見的菜色! 大老遠跑來屏東,就為了吃這道豬肉裹著檳榔葉的家常菜?真是愈來愈困惑了。媽媽這才解釋道,幾拿母是阿美族代代相傳的菜、是記憶的傳承,它的美味源自於簡單。媽媽還補充道,阿公曾為了這道菜,在捕獵山豬的過程中受了重傷,這件事讓她永生難忘。 邊聽這些故事,邊吃著口中充滿葉香、鹹鹹的幾拿母,再看看周遭樸實的用餐環境、阿嬤親和的笑容,如此簡單的菜,頓時變得美味無比,回甘再回甘,像是施了魔法一般,令我印象深刻。 透過那次旅程經驗,連結《風土經濟學》的概念,使我明白,「美食」的意義,並不一定是料理有多精緻,而是餐飲中揉雜了新奇、故事以及人情。沁入骨髓的感動,創造了永恆的價值,也驅動著不斷消費的可能性,這便是「體驗經濟」在新世代獨領風騷的關鍵。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09:56:54 |
4 | 作者 林冠麒 標題 飲食,不簡單 內容 透過這次的小論文,我們閱讀了許多文獻,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好吃》書中的一句話:「三年出得了一個狀元,三年出不了一隻火腿」,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火腿的製作過程繁雜,要是沒有足夠的品味、技藝,一道可以「吃入人心」的料理便難以完成。 所以,真正的好料理,其實樣樣都是「功夫菜」,除了食材必須自然鮮甜、有品質保障外,廚師還得擁有深厚的智慧與經驗,才能將料理創作得恰到好處。飲食,真不簡單!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09:56:11 |
3 | 作者 邱祖昂 標題 吃「草」的民族 內容 小時候我很疑惑,為什麼每天晚餐都是吃草?直到上了大班我才知道那並非「草」,而是阿美族人日常的飲食───野菜。這是母語老師告訴我的知識。 老師說,我們是最擅長實用野菜的原住民族,大自然就像我們的冰箱,蔬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就地取材,新鮮立刻送到家。 聽完老師的說明,我感到非常驚喜;如今,又因參加這次的小論文比賽,閱讀了《台灣新野菜主義》這本書,使我更深入了解野菜,也讓我感到很榮幸,原來我們阿美族的文化這麼有智慧。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09:55:31 |
2 | 作者 邱祖昂 標題 阿美族人的智慧 內容 在此次的小論文研究中,我尤其喜歡《好吃》這本書,更對於它「三年出得了一個狀元,三年出不了一隻火腿」這句論述感到印象深刻。 這令我想起我曾在某家餐廳點過的一道菜,菜名喚作「情人的眼淚」,聽起來相當有詩意。它所使用的食材僅是阿美族人熟悉的野菜,不過卻因這植物只會在下過雨的角落生長出來,故而有了這麼應景又動人的名字。 於是當它被煮成湯時,那種鹹鹹、滲入人心的滋味,不由得讓我為阿美族人的創意而感動。所以,料理真的是人們生活縮影與智慧的結晶啊!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09:54:51 |
1 | 作者 林昕穎 標題 一趟充滿驚喜的研究之旅 內容 經由這次的研究,我發現在生活中不只是阿美族人,即使是客家人的外婆也會去路邊採野菜,那些不起眼的「小草」,對內行人來說可是美食呢,且因為純天然,所以從不必擔心農藥殘留。 還記得年幼時,我就已經嚐過野菜,但直至今日才對野菜有更多瞭解:地木耳、雨來菇、情人的眼淚,這些都是常見的野菜。聽媽媽說,雨來菇的清洗相當麻煩,若搓揉得太大力,就會破破爛爛;但如果沒有好好洗滌,又會吃到滿口沙。原來一盤軟綿滑順、美味小巧的雨來菇,在料理前竟要如此費工! 而透過這次編寫小論文的過程,研讀了《台灣新野菜主義》一書,我才知道餐桌上易見的龍鬚菜,居然也是野菜的一種!在阿美族人的「野菜市集」,甚至還有輪胎、十心菜、阿里鳳鳳等未曾見過的野菜,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花蓮風土文創料理實作的當下,更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大地調色盤」和「洄來」這二道菜,竟然真的可以把人們的生活影像和心路歷程,藉由料理傳達出來,實在是太新奇了,為我的小小世界增添回味無窮的風采! | 康書恩 | 2021/10/5 上午 09:54:06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網站名稱 意識流與自我認識 網址 https://www.theschooloflife.com/taipei/blog/page-4403/ 網站簡介 簡述「意識流」一詞的意義及操作方法。此網站用以協助研究者創發料理背後感性的故事和概念。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01:49:31 | |
9 | 網站名稱 專題報導──何謂體驗經濟? 網址 https://innoservice.org/9378/%E4%B8%BB%E9%A1%8C%E9%80%B1%E5%B0%88%E9%A1%8C%E5%A0%B1%E5%B0%8E-%E4%BD%95%E8%AC%82%E9%AB%94%E9%A9%97%E7%B6%93%E6%BF%9F/ 網站簡介 簡述「體驗經濟」的十項特徵。此網站用以提點本次研究欲將花蓮風土飲食「文創化」的種種可行方式。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01:46:00 | |
8 | 網站名稱 陳黎文學倉庫 網址 http://faculty.ndhu.edu.tw/~chenli/ 網站簡介 知名詩人、作家陳黎的電子化作品總集。此網站協助本次研究注入創意、感性思維,從詩中觸動料理,也將料理發想為詩,對「文化創意」頗有啟發。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01:41:23 | |
7 | 網站名稱 品味台灣特色美食,致力推廣飲食文學──作家焦桐專訪 網址 https://showwe.tw/news/news.aspx?n=1266 網站簡介 簡介知名作家、美食家焦桐的經驗歷程,及其飲食觀。此網站協助本次研究注入創意、健康、感性思維,從文學中摸索料理,也從料理中摸索文學,對「文化創意」及「美好生活」頗有啟發。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01:34:59 | |
6 | 網站名稱 來自大自然的調色盤:讓這些食材為料理調色 網址 https://nommagazine.com/%E4%BE%86%E8%87%AA%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A%BF%E8%89%B2%E7%9B%A4%EF%BC%9A%E8%AE%93%E9%80%99%E4%BA%9B%E9%A3%9F%E6%9D%90%E7%82%BA%E6%96%99%E7%90%86%E8%AA%BF%E8%89%B2/ 網站簡介 簡介各種天然色素的做法。此網站用以增能實作料理的創發。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01:27:30 | |
5 | 網站名稱 別被花大錢的「假精緻」綁架!真正儀式感是將細碎甚至有點糟糕的日子,過得認真而講究。 網址 https://www.vogue.com.tw/beauty/article/%E8%A2%AB%E5%88%A5%E8%8A%B1%E5%A4%A7%E9%8C%A2%E7%9A%84%E5%81%87%E7%B2%BE%E7%B7%BB%E7%B6%81%E6%9E%B6 網站簡介 人們熱衷於在社交網站上曬出自己精緻的生活,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炫耀欲,想傳達的不是「我買了一個商品」,而是「我有消費名牌的經濟實力」,即使買這件東西需要透支生活費抑或是分期購入的,都不重要,充其量不過是戴上虛偽帽子的「偽儀式感」。此網站用以釐清、補充說明本次研究所主張的「追求美好生活」為何物,更確立「精緻」實則與金錢無關,不是物質的堆砌,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生活態度。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01:24:37 | |
4 | 網站名稱 米其林攻頂前停下腳步,江振誠「星級的體悟」: 完美的1%在自己身上 網址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0478/raw-2020 網站簡介 簡介名廚江振誠的經驗歷程、獨創的「八角哲學」,並整合其對於料理乃至於是藝術無止盡的追求意義。此網站用以探究料理背後允許何等創意及感性思維的注入,助益此次研究在飲食及文創化的啟發。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01:14:31 | |
3 | 網站名稱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網址 http://ntnumot.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網站簡介 說明撰寫論文所需的各類型研究方法。此網站用以確立本次小論文可以採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01:04:01 | |
2 | 網站名稱 《風土記》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 網址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41617 網站簡介 中國晉朝周處所撰《風土記》全文。此網站用以探究「風土」一詞的意涵。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01:00:21 | |
1 | 網站名稱 地方創生不缺口號,缺的是方法──專訪洪震宇《風土經濟學》 網址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2802 網站簡介 延伸洪震宇《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一書,探訪其著書動機和立論要點。此網站用以深入「地方創生」的旨意,以及研究「風土」可以如何成為「經濟」。 | 康書恩 | 2021/10/1 下午 12:5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