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的宮鬥心理戰——探究國中生排擠行為之成因及其影響

專題名稱同學們的宮鬥心理戰——探究國中生排擠行為之成因及其影響

專題描述從國小升到國中後,很多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尤其是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在班上可以主導很多事情(其中還包括排擠他人的主導權);而缺乏人際關係的同學,最後通常都會變成受到排擠的弱勢,甚至因為害怕被排擠也成為了排擠他人的成員之一。自己曾經也有這樣的遭遇,可以感同身受同學的難過,但是班上的排擠原因其實不單單只是我舉例的以上兩點而已。
(一)研究動機 :
因此,我們很想透過本次研究了解國中生同儕間的排擠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是我們論文的主要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
此外,我們也在觀察受到排擠後可能對青少年的成長階段產生甚麼影響 ? 以及遭遇到被排擠情況時,我們可以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而不讓自己陷入情緒的深淵,上述正是我們小論文的研究目的。

隊伍名稱肥嘟嘟佐衛門

指導老師黃孟浩 芙代‧谷木‧母那烈

參賽學生少瑪‧汝那‧母那烈 幾赫‧汝那‧母那烈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黃立雯
來源 我和他們共構的團體故事~被同儕排擠青少年之人際關係團體諮商的敘說研究
描述 作者曾帶領過三個遭受同儕排擠的青少年的團體諮商,發現即使經過八次共16小時的團體,他們在團體中的成長仍無法在班級環境中立即體現,不過在安全的團體諮商中,可更清楚看到這些青少年在人際中的感受及放大青少年的人際互動模式。希望能透過團體故事敘說,讓教育工作者、助人者瞭解到被同儕排擠青少年的處境,且塑造一個安全的同儕團體環境對人際受創孩子的重要性。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10/7 下午 11:13:20
9作者 王明傳,雷庚玲
來源 青少年前期的間接攻擊行為:同儕估計法的建構效度
描述 本研究旨在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社會計量地位差異,以及性別與年齡差異等三方面探討同儕估計法所測得的青少年前期間接攻擊行為之建構效度。間接攻擊行為的定義乃是攻擊者以迂迴的方式,利用第三者為工具來襲擊他人,並透過有意圖的社會操弄(social manipulate)和控制,或毀損他人的社會關係,或藉由左右、操縱他人的人際關係,採取社會排斥的行動,散播謠言、擾斷他人的友誼或撤銷友誼來傷人(Crick, 1996; Lagerspetz et al., 1988)。例如:採用社會排擠手段來排斥或驅逐特定對象、說別人閒話、撥弄是非、操弄團體中的人際網絡,或揚言要抖出對方個人重要且隱私的訊息來報復對方等。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21 下午 01:21:42
8作者 陳坤虎,雷庚玲,吳英璋
來源 不同階段青少年之自我認同內容及危機探索之發展差異
描述 本篇論文研究之目的有四,一為測量青少年早期、中期、晚期在各種認同內容上之消長與差異。二為瞭解個體在認同形成的各種生活嚐試中實際面臨的困惑與探索,因此加入詢問個體對各種認同內容是否曾探索或困擾過的題項。三為將認同內容的指涉範圍擴大,以反應 Erikson 認為青少年面臨之社會脈絡與實際生活課題對認同有貢獻的看法。四為加入個體對於認同之「同一感」、「連續感」的評量,稱之為自我認同「確定性」。研究中指出 :從開始密集面臨認同危機的青少年早期到自我概念得以重組、統合之間,青少年需經歷過一段自我解構危機探索與自我成長的階段。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1 下午 01:18:07
7作者 孫慧芳 游振鵬
來源 青少年霸凌行為與教育因應策略
描述 本研究以「理論分析」與「文獻分析法」為研究方法。在「理論分析」上,研究者
將針對 Olweus 對於校園霸凌之定義、類型,及其所帶來的衝擊之論述進行分析與詮釋,
並藉由各專家學者所提出之觀點,從中探討校園霸凌之內涵,研究者透過質性的資料收集與分析的原則,重視研究者的反省及其文件兩者的交互作用,以深入瞭解校園霸凌現象所處脈絡與其交互作用所產生之深層意義。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17 下午 10:24:06
6作者 李淑菁
來源 <校園霸凌、性霸凌與性騷擾之概念釐清與討論> 社區發展季刊 130 期
描述 2006年兒福特別針對兒童校園性霸凌現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孩童有性霸凌的受害經驗,8成的孩子有旁觀經驗。
「霸凌」是台灣近年來教育界出現的新語彙,然而絕對不是一個新現象。它一直存在於各種場合,包括工作、家庭、監獄及療養院或養護中心等,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校園霸凌。此文將分別說明校園霸凌的各種型態、性霸凌與性騷擾的定義,藉以釐清三者之間的關聯性與區別,俾使學校教師、行政人員或其他政策執行者(包括各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在執行相關法令或政策時,能有
較具體清楚的參考依據。
黃孟浩2021/9/17 下午 09:59:35
5作者 林宛慧
來源 國中生人際關係、人際衝突因應策略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
描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之人際關係、人際衝突因應策略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並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最後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對未來的教育工作及理念提出建議。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17 下午 09:26:39
4作者 張育慈
來源 霸凌旁觀者行為傾向影響因素探討-以高雄市都會區國中學生為例
描述 本研究將霸凌旁觀者區分成保護者以及局外者,過往研究發現兩者雖都是霸凌事件之旁觀者,然其行為結果卻有截然不同的影響。保護者行為的出現,可使學生對校園安全感受提高並有助於降低霸凌發生率,局外者行為則否。透過本研究了解國中學生旁觀霸凌事件的反應傾向,以及影響旁觀者行為之個人及同儕因素。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17 下午 09:24:00
3作者 謝宛靜
來源 國中資優生校園霸凌經驗之調查研究
描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資優生校園霸凌之現況及其在性別與年級上的差異情形。以臺北市246名國中資優資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自己設計的「國中資優生校園欺凌經驗調查問卷」作為研究的工具,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預期主管支持對同儕排擠與情緒耗竭間之弱化效果並未顯著。本研究最後會進一步提出理論與實務意涵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17 下午 09:14:26
2作者 李宜芳
來源 校園社工回應校園之霸凌事件之研究
描述 2010年自2011年新北市的校安霸凌通報案件累積有176件,數量頗高,校原本是讓孩子快樂求學的地方,至今卻成了部分學生的噩夢,而在校園霸凌中,輔導師和社工的意義重大。本研究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想透過瞭解學校社工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的經驗,提供對校園霸凌事件的看法與建議。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17 下午 09:05:04
1作者 張信務
來源 營造友善校園- 「從去霸凌開始」
描述 學校作為學習的場所,傳遞各種知識、文化與技能,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能量與生命力的地方,要讓學生與老師都能在其中自在、舒適地進行學習活動,學校應營造安全友善的校園,給學生免虞恐懼的學習環境,避免霸凌事件的產生,因為,若漠視校園霸凌行為蔓延,學生的學習效能必然降低,也會視到學校為畏途,教育績效無法彰顯,最後也將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
黃孟浩2021/9/17 下午 08:50:40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至圖書館找書
說明
與孟浩、少瑪、幾赫討論後,選定了這兩本閱讀書籍,經過少瑪與幾赫上網協助查詢後,發現家裡附近的圖書館就有這兩本書,我們實在是太幸運了。
芙代‧谷木‧母那烈2021/10/4 下午 04:22:48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九:撰寫本文
說明
在經過漫長的蒐集和調查,今天終於要開始書寫本文了,10頁的篇幅不算多,但如何在這萬言書內呈現出最佳的論證,就得努力琢磨了,希望一切順利~~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10/4 上午 11:23:50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八:研究大綱及研究架構圖討論會
說明
今天家中的三位成員跟孟浩老師用google meet 進行研究大綱及研究架構討論會,也給彼此加油打氣,要開始進入論文本文撰寫了!
黃孟浩2021/10/1 下午 11:52:44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七:訪問心理師
說明
這次訪問的是有心理師執照的一位老師,和其他訪談較為不同,這次訪談我們從待三方的角度出發,討論該如何面對排擠行為以及學校可以用甚麼方式減少這件事的發生。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10/1 下午 07:27:33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六 : 問卷調查討論與Google表單設計
說明
針對這次的研究主題,我和老師和爸爸也開了google meet 討論會,討論我們要設計給各國中生填寫的問卷,其後我把Google表單完成後,便由老師在臉書發文邀請臉友填答,而我也打電話詢問花蓮縣的各個學校可否請學生老師幫忙填寫,很開心很多學校都很熱心很樂意幫忙!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8 下午 04:23:51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五 : 訪問瑞穗國中小論文團隊
說明
老師將自己指導的四個國中四組成員集合在一起做了一次小論文聯誼會,因為我們四組是不同組的,不會有互相廝殺的問題,所以我們彼此間都能互助合作,也相互交流意見,互相幫彼此填寫問卷並接受採訪,同時成為採訪著與被採訪者,換個角色思考問題也蠻不錯的呢!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8 下午 04:23:41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四 : 採訪光復善牧基金會社工師及太巴塱青年階層幹部
說明
今天進行的訪談內容主要是在聚焦於成人對於排擠行為的看法,以及自身經歷帶給個人的影響,叔叔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論調與思考,給了我們很多新的研究方向。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8 下午 04:23:35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三 : 大風吹 - 每個孩子都玩過的排擠遊戲
說明
老師要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怎麼玩大風吹 ?
八張椅子九個人,大風吹,吹什麼 ? 吹.....吹有被排擠過的人?
坐著的你會承認你被排擠過而站起來嗎 ? 起身當鬼的你不是也正陷在一場排擠遊戲裡嗎?
結果老師就被排擠了~ 哈哈!
(第二張為大風吹遊戲馬賽克處理示意圖)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8 下午 04:23:27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二 : 夏比安咖啡館工作進度討論會議
說明
利用中秋連續假期的第三天,我們到了光復秘境咖啡廳夏比安,來場午後的田園咖啡小聚會,這天我們這組成員和指導老師們終於全員到齊了,一定要來合拍一下呀 ! 隨後我們就論文的進度做討論並分配這一周的工作,以及接下來訪談活動日期的安排。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8 下午 03:47:01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活動一 : 颱風夜的線上討論會
說明
由於原定的討論時間遇上燦樹颱風的侵襲,所以改為GOOGLE MEET線上討論,除了學校的線上課程外,我們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會議,感覺很特別,這次的內容主要是討論統整這次論文的方向,以及排定活動時間以及進度。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3 下午 04:42:23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幾赫‧汝那‧母那烈
標題 瑞穗國中訪談
內容
在星期六上午,我和小隊到了花蓮,跟瑞穗國中的一些同學一起參訪了原住民野菜學校,順便也採訪瑞穗國中的同學,在這次訪談中提到瑞穗國中的一位學生因為排擠而自殺,原本以為排擠可能最多只是導致個人在國小階段的陰影,或是社交障礙,沒想到他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所以應該對霸凌更加重視。相信沒有國中生是沒有聽過關於霸凌的宣導,但是為什麼他還是發生了?
以一個國中生來講,處於霸凌階段時,明明已經向師長或學校求助過了,但他們根本完全不知道自己只處理了事情的表面,霸凌還在背地裡繼續,傷痛不斷地深割難癒,因而倒置了事情的惡化。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10/4 上午 11:17:23
9作者 芙代‧谷木‧母那烈
標題 寫手戰隊大爆發
內容
這個周末,我與少瑪、幾赫一起進行腦部的發想運動,各自為所分配到的任務努力。自己很喜歡參與一群人同時為一個目標向前邁進的過程,人的受挫不再孤單、無助,因為還有夥伴陪著,即便惱人的撞牆期,停滯無法向前,仍能給予彼此一點心理上的慰藉,這是團隊有別於單打獨鬥的優勢。
對於一個熱衷團隊活動的人們而言,排擠這主題帶些諷刺與質疑意味,就過去個人經驗,團隊夥伴彼此會因個人喜好、習慣、價值觀等等因素,透過溝通表達,傳達個人的選擇,在這過程中,接受與否就成為個體夥伴的選擇,因此,也容易成為彼此助力或阻力,排擠像是在團隊運作過程中,不會缺席的元素,但可以透過多一點的溝通,提升彼此的了解,進而接納與我不同的觀點,甚至調整自己的看法。
很慶幸有機會能夠跟孟浩、少瑪與幾赫成為團隊,成為寫手戰隊,期待近期的文字大爆發,衝啊!

芙代‧谷木‧母那烈2021/10/3 上午 10:39:46
8作者 少瑪‧汝那‧母那烈
標題 瑞穗國中訪談與意見交流會
內容
今天上午,除了陪同我們指導老師另兩個小組瑞穗國中的成員去參加野菜文化的研習,下午還順便訪談了這些同學,雖然我們都是同齡人,可是對於排擠的看法卻差很多,其中有幾個同學讓我很印象深刻,在我的認知裡面有排擠就一定有傷害,但是瑞中的同學給了我一個意料之外的回答,如果有一個人在班上外人看起來他是屬於被排擠的,不過他個人本身並沒有感覺自己是被排擠的,這樣算是被排擠嗎?上述所說的這類人我們班上也有,經過觀察的確就像他們說的,這類人不會因為排擠而受到很大的重創,因為她根本不在乎他人的排擠而為自己形成一個隔離網保護罩,這類人通常在做很多事的時候會比別人來的更專注一些,因為沒有什麼朋友,所以也習慣了獨自完成自己某階段的人生歷程,所以想想其實排擠的影響也不一定都是壞的,或許適當的排擠是有助於我們的進步喔 !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8 下午 04:31:44
7作者 少瑪‧汝那‧母那烈
標題 成人對排擠行為的看法
內容
9/25那晚,在爸爸的安排下幾位部落裡的叔叔們來訪,因為他們在部落青年階層中都為重要幹部,阿美族又是很重視群體與階層的部族,我跟妹妹就趁此機會訪問了幾位叔叔關於排擠的議題與經驗。
這次的訪談我真的覺得我吸收到了很多東西,果然大人看到的真的比較廣,在對於排擠的看法中他們有提到真正該學會的不是如何去防治排擠,國高中算是對我們來說第一個人際交流網,排擠是人際交流中必定會遇到的,從家庭的排擠到職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出現,既然我們知道排擠行為是無法避免的,那為甚麼在很多時候大家都只在乎防治排擠呢?防治只是一層外表,自己該如何面對排擠才是重點。
懂得如何調適的人可以化悲憤為力量,讓寂寞成為自己成長的動力,逐漸變成更好的自己,而失去面對被排擠的能力時,就真的是輸了,很多事情其實就是差那一個(轉念),把思想轉過來看其實能看到的東西真的會不一樣。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8 下午 04:30:51
6作者 幾赫‧汝那‧母那烈
標題 訪問光復善牧基金會社工師的心得
內容
經過昨天的訪談,我自己整理歸納得到的結果如下:
會出現排擠的原因大多出於自己與大家的不同、自己的優秀被其他人嫉妒,霸凌者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得到別人認同,而強化自己。而在第一階段被霸凌的那個人(受害者),在第二階段或許就會再找一個替罪羊,讓大家轉移注意力。
而受害者在被霸凌後的反應有兩種,第一種比較樂觀,可以透過「霸凌」此事來檢討自己的缺點、改正,或是去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域。但是第二種反而會成為人生中的陰影,他已經向家人及學校求救過了,但他們或許只處理了事情表面後,就覺得事情已經過去了,但他一樣正在受到霸凌,甚至會被說是大嘴巴,沒有人支持他,於是性格會開始自我否定,最後留下陰影,甚至出現反社會化的性格。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27 下午 11:17:39
5作者 黃孟浩
標題 太巴塱部落家訪
內容
這大概是我帶小論文競賽以來,難得可以不用花我的錢吃這麼豐盛又飽足的晚餐吧!謝謝芙代校長夫婦的招待,席間我們也帶著少瑪和幾赫兩姐妹進行了部落家庭座談會。
與會人士都是太巴塱青年階層的優秀幹部,在鳳林卜蜂養雞場案認識同為法律系背景 的胖甫、太巴塱國小的專輔老師、光復善牧基金會的社工師,話題時而沉重時而爆笑,但也提供了我們小論文不同的思考角度與觀點。
回想那些年當我們被排擠霸凌的青春記憶被喚醒,如今也都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給孩子們的分享,更轉化為我們 好好長成了大人的養分。
大雨過後,回家的路上,抬頭望了月亮,身體的毛細孔透進幾絲涼意,心卻能持續溫暖著,然後就一路憑藉著月光的支持,渡過了前方的黑暗~~~暗……少瑪妳家為什麼在要在墓仔埔旁邊啦!!!(嚇哭)

黃孟浩2021/9/27 下午 11:11:00
4作者 少瑪‧汝那‧母那烈
標題 分工
內容
最近我們展開小論文的研究進程,很多事情都要逐漸進行,我們這一組比較特別,除了跨校也是跨縣參賽,小論文是一個極度需要團隊合作的比賽,身處在兩個縣市要做到團隊合作相對於別組我覺得難度比較高,因此以我們這組來說工作分配是我們最要重視的問題,再開始做小論文的蒐集資料時,我發現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搶妹妹的工作,我在那時覺得一個人處理工作不管是要修改還是要更動都會比較容易,要分工的話事情會變得很麻煩,可是我卻忽略了我們是一個團隊,小論文之所以禁止一個人參賽的原因就是希望藉由比賽培養我們團隊分工的能力,而不是自己各弄各的,經過一番的思考後,我終於意識到我哪裡需要改進,小論文是團隊互助合作與分析討論的結晶,搶工作只會破壞其他隊員展現的機會,這一點我一定會好好改善,希望能透過這次比賽能增進我與人之間團隊合作的能力。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23 上午 12:01:55
3作者 幾赫‧汝那‧母那烈
標題 關於排擠的親身經歷
內容
在國小階段的排擠行為可以說算是非常頻繁,甚至在那個時候總會有一個人成為「大姊大」,不順從她的意時,便會嚐到被其他的學姊不斷排斥的感受,我甚至也曾經為了和最喜歡的學姊一起玩,因為害怕失去害怕被排擠,而去排擠她所討厭的對象,而目標大多都是新同學,但是到最後我卻反而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學姊只是想拉攏大批人馬一起排擠她,並從未真心的去對待我想與我為友,而在新同學處於低潮陷入被排擠的狀態當下,我卻沒能去跟她說句話,釋出一些善意,我就這樣錯失了一個能夠交心的朋友,心裡其實是懊悔與惋惜的。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20 下午 11:54:29
2作者 少瑪‧汝那‧母那烈
標題 對國中校園排擠的想法
內容
「排擠」是大家極度抗拒,卻又無法制止的一種矛盾現象,在每個人的人生經驗裡,都或多或少有被排擠,甚至也可能排擠了別人。
在升上國中後,我對於「排擠」有了突破性且更深刻的了解,在國小階段我還沒有接觸到所謂的「排擠」,頂多就會跟朋友說 : 「切八段 ! 我要跟你絕交 ! 」然後明天就又和好如初的那種,但到了國中後,我才意識到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你的人緣在國中就好比一張評價表,當你的人緣還不錯是個受歡迎的人物時,在班上可以享有很多特權,是帶動班上氣氛的主軸,是領導者,也是擁有排擠他人權力的最高者,而人緣不好受排擠孤立的人,便只剩下受欺凌或被漠視的角色,有時形同隱形人,有時也只能選擇「無聲」,而在大人眼裡,我們青少年間的排擠行為常常被淡化,認為這只是小朋友吵架,應該等等就和好,只要不是嚴重的打鬧受傷,長輩們總覺得「沒事兒!」,以至於心靈受傷的同學總是沒辦法得到及時的陪伴。
青少年階段意味著我們從小孩轉大人的過程,這個階段我們的思想會開始變得複雜,逐漸擁有大人敏銳的觀察力,又保留了小孩的脆弱,當遇到排擠時能清楚看到別人對自己異樣的眼光與各種有形無形的傷害,卻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沒有辦法抗拒,以至於更嚴重的後果產生。排擠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簡單,影響排擠最初的原因是人的心理,可能來自於各種「羨慕嫉妒恨」或「鄙視」,心裡的想法不是這麼容易改變的,如果容易改變的話,那為什麼學校即使不斷宣導反制排擠,國中生間排擠的這種現象也並未減緩 ? 很多事情都可以改,但本性難移,我覺得學校把時間拿去教我們不排擠別人,倒不如教我們當自己遇到排擠時,該怎麼安慰自己勇敢去面對它 !
在排擠中的角色分為了三種,受害人、加害人、旁觀者,我覺得這三種角色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我覺得思想是受環境影響的,可是要在哪裡生活並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以家庭狀況來說,家庭狀況較健全的小孩通常比較少有喝酒抽菸等行為,面對自己也比較有自律,反之,在家庭狀況較不健全的情況下,較容易發生喝酒抽煙或不自律的行為,但並不是全部都是這樣,還是有例外的,只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人,我們可以做的並不是去指責加害人,而是透過陪伴去治療他們。這一次的小論文比賽我希望可以更了解排擠的因果關係,包含同學內心的狀況,藉由了解他人也能更深一層了解自己。

少瑪‧汝那‧母那烈2021/9/17 下午 04:01:13
1作者 幾赫‧汝那‧母那烈
標題 關於沉默型排擠文章的讀後感
內容
我看了一篇關於沉默型排擠的文章,排擠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生,以各種形式存在。在家裡、在學校、在職場,「他們」做了什麼嗎?沒有,他們只是吃東西沒找他,全組聚餐沒找他,當「被害著」想要告狀時,卻常常發現他竟沒有一絲一毫有裡證據可以證明他受到侵害或「他們」故意排擠他。
排擠分為三段,分別是受傷、邊受傷邊治療試著服從、放棄掙扎但卻繼續受傷,亦即感受到自己被排擠了、我被排擠了我真是個不受歡迎的人、我根本就配不上那群體根本就值得一直被排擠,這可能陷入越來越深的沉淪。我認為在被排擠的過程中,被害著是完全沒有反抗的力量,因為除了局外人,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他,除非是站在同一線上被排擠的人,或許在複雜的社會生活當中可以選擇逃離這些群體,但如果是在較單純的家庭或學校當中,那麼那個人將會變成永無止境的沉默,因為,「他」已經沒有地方躲了。
就像尚未社會化的青少年國中生,家庭與同儕團體對國中階段的我們影響很大,如果在群體裡被排擠了,那種感受真的是孤立於援啊 !所以當這種現象產生時,就會需要其他局外人將這件事提出來,去讓更多不知情的人看看也好,看看周遭是否有受到排擠的人,跟他說句話或暖心地陪伴,或許只是那句話或那杯熱茶,便能將他從谷底拉了上來。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17 下午 03:57:31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排擠別人原來也不好受
作者 宇治勲
出版社 大穎文化
簡介(摘要)
有自信的孩,,是不會去嫉妒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
本書原文為日文。是一個關於羨慕與嫉妒、認識自己與自信的小故事。雖是一個淺顯易懂的繪本,但背後意喻的卻是每個人在成長階段必經的路程,我們該學著接納也自己的缺點,欣賞別人的優點,也同理別人的困頓與難處,擁抱自己也擁抱別人。

導讀
一個小池塘裡,住著一隻烏龜、一隻蝌蚪和一條魚。小池塘的中間,有一個小島,只有烏龜能夠毫無困難的爬上小島曬太陽。魚和蝌蚪都無法離開水,牠們好羨慕烏龜啊!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管魚願不願意,蝌蚪總是硬拉著魚一起冷落烏龜。烏龜好傷心朋友這樣對待牠。
其實烏龜、蝌蚪和魚各有優點。蝌蚪如果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變成青蛙,就不會被嫉妒心影響,連合魚一起欺負烏龜;魚如果懂得欣賞自己天生是個游泳高手,可以悠遊自在,就會有勇氣拒絕蝌蚪的壞主意;烏龜如果了解自己與生具有的能力,就能夠以自己的能力為傲,有足夠的自信心去面對朋友這樣的對待。
懂得欣賞自己的孩子也會是個有自信的孩子;有自信的孩子就不會去嫉妒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所擁有的有形的無形的一切;鼓勵孩子、讚美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自信」是對抗「嫉妒」的最佳利器。
黃孟浩2021/9/21 下午 02:08:02
9書名 青少年心理學:發展、關係與文化(第二版)
作者 作者: Kim Gale Dolgin 新功能介紹 譯者: 洪光遠, 連廷嘉
出版社 學富文化
簡介(摘要)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青少年時期承接了兒童期與成年期的過渡:個體由依賴的小孩轉變成獨立的大人。在這段時期,青少年於生理及心理兩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變化。身心的成長,使得青少年比起兒童來,發展出了更具邏輯性、抽象化的思考能力,但是經驗與成熟度的不足,也使得青少年需再接受數年的磨練後,才有能力承擔起成人的責任。
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反映出青少年期似乎是充滿了「矛盾」的一段時期。青少年有抽象思考的能力了,但在做判斷時卻常過於主觀,而顯得自我中心;青少年體驗到豐富的情緒感受,但也常受情緒激烈波動之苦;青少年懷抱無比的勇氣與遠大的理想,卻未盡有符合現實環境的考量,而常被認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青少年有著發展過程的可塑性,同時也承擔著發展結果的不確定性。
導讀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狀況與發展特徵應該是首要之務。但是,國內目前針對青少年時期各發展層面做詳細介紹的專書卻不多見。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所翻譯出版的《青少年心理學》呈現了一本有助於了解青少年發展現象的教科書與參考書。
了解本身就是一種協助,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對於發展中的個體─不管是兒童或是青少年─提出合理的要求、合情的期望、與合適的指導。相信本書對於青少年本身、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關心青少年發展的學校教師、輔導人員及社會大眾,在了解與協助青少年的發展過程中必能有所貢獻。
黃孟浩2021/9/21 下午 01:54:19
8書名 不讓你孤單
作者 王意中
出版社 寶瓶文化
簡介(摘要)
他能表達,卻因說話太直、缺少同理而被排擠;他很聰明,對興趣專注鑽研,卻窄化了與同學的互動;他超執著,計畫中的事未達成,就大哭大鬧……所有亞斯兒教養的困難,都在上學第一天開始,愈演愈烈。王意中心理師,從24則親師都能感同身受的小故事說起,接著針對亞斯兒的兩大核心問題:待加強的社會與溝通能力、固著的想法與行為模式,親授「溫柔教養」的祕訣,讓總是獨來獨往的亞斯兒也能快樂上學、順利交友,在被理解中成長。
導讀
獨來獨往的亞斯,容易被捉弄的亞斯,對身體距離敏感的亞斯,歇斯底里的亞斯,不看人的亞斯,容易誤解外在訊息的亞斯……所有令亞斯兒父母擔憂的困境,用最溫柔、對症的教養方式解決。
「亞斯伯格症」在臨床診斷上被除名,但孩子原有的亞斯特質依然存在。這些學齡前易被忽視的特質,到了學校便會隨團體生活一一浮現,甚至引來排擠、霸凌現象。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21 下午 01:46:42
7書名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
作者 原文作者: 씨리얼 譯者: 尹嘉玄
出版社 野人
簡介(摘要)
我們曾經是一群「與其到學校被霸凌被排擠,不如選擇去死」的孩子,如今皆已成為比誰都還要溫暖、勇敢且充滿自信的大人。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你知道,「我們不是孤單一人,所以別怕,沒有關係。」
導讀
包含書裡的10名受訪者在內,總共402名受訪者當中,96%的人皆表示當年被霸凌的記憶對現在造成了很深的影響,等於是經歷過霸凌的人,大部分都在自尊尚未修復的狀態下已成大人,而且還伴隨著那些大大小小的陰影。
究竟我們該如何面對或者看待這些陰影呢?雖然,許多精神科醫師強調,為了克服內心陰影,最重要的是必須找個人訴說自己的傷痛,但通常這些傷痛都難堪的讓人難以啟齒。假如正在閱讀這些文字的你也有被人孤立、排擠的經驗,或者曾受到難以抹滅的傷害,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你放心地得到溫暖。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21 下午 01:42:23
6書名 霸凌者:從兒童到成人、從校園到社會,15個觸目驚心的血色告白
作者 陳嵐
出版社 高寶
簡介(摘要)
本書作者認為,99%的霸凌事件都可歸因於家庭教育!
孩子、青少年要建立起善惡觀是需要成年人引導的,但學校和家庭中有許多成人本身就是創傷下長大的孩子,當他們內心深處還是一個絕望的巨嬰時,又怎能引導孩子建立正直的人格?
因此,無論是加害人還是被害者,是武力暴凌還是言語霸凌,探究霸淩的核心,那些霸淩者和被霸淩者的成因,是他們的家庭。他們索求的愛,大多是朝向家庭的;發洩的憤怒,也更多是來自家庭。
導讀
本書的15個故事,全部取材於真實案例,故事分兩個層級:來自兒童的惡和來自成人的惡。透過文字從家庭、學校、社會、個人、心理、背景、經歷做全景俯瞰,更深入到極其微小的細節和心理狀態,最大程度地還原事件的幽微精深。因為,看到真相,才是解決問題之始。我們應當一同面對這些問題,因為一個社會,只有好人都沉默時,邪惡才能橫行。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21 下午 01:31:03
5書名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 作者: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譯者: 葉小燕
出版社 究竟
簡介(摘要)
在自我價值的一千零一夜中,有位智慧長者陪伴我們一起探索……《被討厭的勇氣》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那些潛藏於青年時期,在那個知識毫不留情地灌注腦袋的年代,我們心裡其實早浮現許多疑問,只是還來不及尋求解答:
  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我們想要的自由?
  什麼是現狀?什麼是讓我們不滿的現狀?
  什麼是當下?怎樣才叫活在當下?
  什麼叫分離?不再滿足別人的期待算不算分離?
  什麼叫勇氣?被討厭為什麼是一種奔向自由的勇氣?……
導讀
這是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它振振有詞地否定了我們舊時的心理創傷,讓人無法辯駁;並指出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認同」的需求,與他人的課題分離。然後非常務實地告訴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中心,認真地活在當下。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21 上午 01:19:56
4書名 危險心靈【全新版】
作者 侯文詠
出版社 皇冠
簡介(摘要)
變成大人之前的最後一次回望,侯文詠寫給我們都經歷過的掙扎青春。此書出版後撼動社會,引爆熱烈迴響,橫掃誠品、金石堂排行榜第一名!為公視改編同名電視劇。
國三這一年,小傑被趕出教室,淪為只能在走廊上課的「次等公民」。他原本不該那麼慘,但也得承認事出必有因,他停掉了導師的課後補習,在課堂上看漫畫,又喜歡亂開玩笑影響其他同學的讀書情緒。
現實很殘酷,面對同學們的訕笑、家長們的異樣眼光,他只能選擇每天躲在廁所裡吃午餐。日復一日的屈辱終於讓他忍無可忍,小傑鼓起勇氣向校長投訴,卻反而被要求道歉,還換來班導的一陣拳打腳踢。
事件如滾雪球般擴大,隨著媒體的介入、學校的懲處,原本單純的師生衝突演變成一個國中生抵抗體制巨獸的不對稱戰爭。面對鋪天蓋地的排擠、抹黑、謾罵、打壓,原本只想「討公道」的小傑發現自己所相信的世界逐漸崩解,就像連鎖反應一樣想停也停不下來,小傑還不知道,十五歲的他,正在經歷一場名為「教育」的黑暗成人式……

導讀
這本暢銷書又重新再版了。這表示同樣的議題仍然受到持續的關注與迴響。對於作者,這固然值得欣慰,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像謝政傑這樣的孩子在教育體系承受的痛苦,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的孩子仍舊感同身受,假如有那麼一天,學校成為一個像沈韋所說的「學習思考、體會、尊重、分享,好讓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賦予我的一切,更懂得熱愛這個世界」的地方,假如有一天,國中生、高中生不再能夠感同身受謝政傑經歷的痛苦,假如有一天,《危險心靈》這本書因此不再得到迴響、關注,那時候,我們終於能夠驕傲地說,我們經歷過了一個大家都不滿意,但又不曉得該怎麼辦的年代,但經過一起將心比心的努力,現在已經過去了。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21 上午 12:42:19
3書名 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
作者 朱浤源主編
出版社 正中書局
簡介(摘要)
本書為研究所用書,其內容提綱挈領,告訴讀者,如何撰寫超越國際,領導國際的論文。內容豐富,涵蓋國內外精華。

導讀
本書具備的特色如下:
1.具體舉例
2.科技整合
3.中外兼顧
4.數位化
5.兼顧傳統與現代
6.大量學者的參與
黃孟浩2021/9/21 上午 12:06:42
2書名 陪孩子面對霸凌:父母師長的行動指南
作者 芭芭拉.科婁羅索
出版社 心靈工坊
簡介(摘要)
校園霸凌是重要的大事!父母師長和同學們都不能再輕忽它或漠視它!
但我們也不必過度恐慌。因為,霸凌是學來的行為,它同樣可以透過學習而修正、改變。
導讀
霸凌行為包含了三種角色:小霸王、出氣筒、旁觀者。本書除了分析這三種角色的內在心理動力,更追本溯源,探討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以及學校該如何輔導處置,以防止傷害和悲劇發生。
不管是小霸王或出氣筒,都是需要被了解、被幫助的孩子。透過這本書,希望大人們聽見孩子的呼救聲,一起攜手打破霸凌的惡性循環,讓校園和家庭成為守護孩子成長的安全港灣。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19 下午 11:20:07
1書名 14歲的SOS
作者 林慧樹
出版社 文經社
簡介(摘要)
天才型少女的【被霸凌告白】
「○○縣XX中學女學生,從二樓教室的窗戶一躍而下。該名女學生重傷,目前尚未恢復意識……」
原本應該揮霍青春、快樂無憂的國中生,因為霸凌,一切變了調……
導讀
彗佳是個活潑開朗的國中二年級少女。某天,班上的大姐頭陽子,以"遊戲"為名義,開始捉弄欺負千夏。一向沉默寡言的千夏,突然間成了同學的霸凌對象,被當成垃圾一般地對待。慧佳看不下去,出言阻止她們的霸凌行為,結果,目標便轉移到彗佳的身上……。為了從地獄般的學校中解脫,彗佳從教室一躍而下,引起騷動,而她變成了幽魂浮游在人間……。
「不准你對任何人說出去,否則我就……」揮不去那猙獰的容顏,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只能獨自含著委屈和恐懼的眼淚過下去……。
這樣的情節似乎在校園裡某一角落,不斷上演。
幾赫‧汝那‧母那烈2021/9/19 下午 04:58:44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從國小升到國中後,很多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尤其是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若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在班上可以主導很多事情(其中還包括排擠他人的主導權);而缺乏人際關係的同學,最後通常都會變成受到排擠的弱勢,甚至因為害怕被排擠也成為了排擠他人的成員之一。這樣的情況把國中生活比擬成宮廷劇也不過分。在國中這個階段排擠現象非常普遍,即使學校透過各種宣導活動與課程,進行反制排擠的宣導,而這個現象並沒有因此有所減緩。自己曾經也有這樣的遭遇,可以感同身受同學的難過,因此,筆者很想透過本次研究了解國中生同儕間的排擠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芙代‧谷木‧母那烈2021/10/8 上午 09: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