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的宮鬥心理戰——探究國中生排擠行為之成因及其影響
專題名稱 | 同學們的宮鬥心理戰——探究國中生排擠行為之成因及其影響 |
專題描述 | 從國小升到國中後,很多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尤其是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在班上可以主導很多事情(其中還包括排擠他人的主導權);而缺乏人際關係的同學,最後通常都會變成受到排擠的弱勢,甚至因為害怕被排擠也成為了排擠他人的成員之一。自己曾經也有這樣的遭遇,可以感同身受同學的難過,但是班上的排擠原因其實不單單只是我舉例的以上兩點而已。 (一)研究動機 : 因此,我們很想透過本次研究了解國中生同儕間的排擠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是我們論文的主要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 此外,我們也在觀察受到排擠後可能對青少年的成長階段產生甚麼影響 ? 以及遭遇到被排擠情況時,我們可以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而不讓自己陷入情緒的深淵,上述正是我們小論文的研究目的。 |
隊伍名稱 | 肥嘟嘟佐衛門 |
指導老師 | 黃孟浩 芙代‧谷木‧母那烈 |
參賽學生 | 少瑪‧汝那‧母那烈 幾赫‧汝那‧母那烈 |
序號 | 內容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作者 幾赫‧汝那‧母那烈 標題 瑞穗國中訪談 內容 在星期六上午,我和小隊到了花蓮,跟瑞穗國中的一些同學一起參訪了原住民野菜學校,順便也採訪瑞穗國中的同學,在這次訪談中提到瑞穗國中的一位學生因為排擠而自殺,原本以為排擠可能最多只是導致個人在國小階段的陰影,或是社交障礙,沒想到他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所以應該對霸凌更加重視。相信沒有國中生是沒有聽過關於霸凌的宣導,但是為什麼他還是發生了? 以一個國中生來講,處於霸凌階段時,明明已經向師長或學校求助過了,但他們根本完全不知道自己只處理了事情的表面,霸凌還在背地裡繼續,傷痛不斷地深割難癒,因而倒置了事情的惡化。 | 幾赫‧汝那‧母那烈 | 2021/10/4 上午 11:17:23 |
9 | 作者 芙代‧谷木‧母那烈 標題 寫手戰隊大爆發 內容 這個周末,我與少瑪、幾赫一起進行腦部的發想運動,各自為所分配到的任務努力。自己很喜歡參與一群人同時為一個目標向前邁進的過程,人的受挫不再孤單、無助,因為還有夥伴陪著,即便惱人的撞牆期,停滯無法向前,仍能給予彼此一點心理上的慰藉,這是團隊有別於單打獨鬥的優勢。 對於一個熱衷團隊活動的人們而言,排擠這主題帶些諷刺與質疑意味,就過去個人經驗,團隊夥伴彼此會因個人喜好、習慣、價值觀等等因素,透過溝通表達,傳達個人的選擇,在這過程中,接受與否就成為個體夥伴的選擇,因此,也容易成為彼此助力或阻力,排擠像是在團隊運作過程中,不會缺席的元素,但可以透過多一點的溝通,提升彼此的了解,進而接納與我不同的觀點,甚至調整自己的看法。 很慶幸有機會能夠跟孟浩、少瑪與幾赫成為團隊,成為寫手戰隊,期待近期的文字大爆發,衝啊! | 芙代‧谷木‧母那烈 | 2021/10/3 上午 10:39:46 |
8 | 作者 少瑪‧汝那‧母那烈 標題 瑞穗國中訪談與意見交流會 內容 今天上午,除了陪同我們指導老師另兩個小組瑞穗國中的成員去參加野菜文化的研習,下午還順便訪談了這些同學,雖然我們都是同齡人,可是對於排擠的看法卻差很多,其中有幾個同學讓我很印象深刻,在我的認知裡面有排擠就一定有傷害,但是瑞中的同學給了我一個意料之外的回答,如果有一個人在班上外人看起來他是屬於被排擠的,不過他個人本身並沒有感覺自己是被排擠的,這樣算是被排擠嗎?上述所說的這類人我們班上也有,經過觀察的確就像他們說的,這類人不會因為排擠而受到很大的重創,因為她根本不在乎他人的排擠而為自己形成一個隔離網保護罩,這類人通常在做很多事的時候會比別人來的更專注一些,因為沒有什麼朋友,所以也習慣了獨自完成自己某階段的人生歷程,所以想想其實排擠的影響也不一定都是壞的,或許適當的排擠是有助於我們的進步喔 ! | 少瑪‧汝那‧母那烈 | 2021/9/28 下午 04:31:44 |
7 | 作者 少瑪‧汝那‧母那烈 標題 成人對排擠行為的看法 內容 9/25那晚,在爸爸的安排下幾位部落裡的叔叔們來訪,因為他們在部落青年階層中都為重要幹部,阿美族又是很重視群體與階層的部族,我跟妹妹就趁此機會訪問了幾位叔叔關於排擠的議題與經驗。 這次的訪談我真的覺得我吸收到了很多東西,果然大人看到的真的比較廣,在對於排擠的看法中他們有提到真正該學會的不是如何去防治排擠,國高中算是對我們來說第一個人際交流網,排擠是人際交流中必定會遇到的,從家庭的排擠到職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出現,既然我們知道排擠行為是無法避免的,那為甚麼在很多時候大家都只在乎防治排擠呢?防治只是一層外表,自己該如何面對排擠才是重點。 懂得如何調適的人可以化悲憤為力量,讓寂寞成為自己成長的動力,逐漸變成更好的自己,而失去面對被排擠的能力時,就真的是輸了,很多事情其實就是差那一個(轉念),把思想轉過來看其實能看到的東西真的會不一樣。 | 少瑪‧汝那‧母那烈 | 2021/9/28 下午 04:30:51 |
6 | 作者 幾赫‧汝那‧母那烈 標題 訪問光復善牧基金會社工師的心得 內容 經過昨天的訪談,我自己整理歸納得到的結果如下: 會出現排擠的原因大多出於自己與大家的不同、自己的優秀被其他人嫉妒,霸凌者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得到別人認同,而強化自己。而在第一階段被霸凌的那個人(受害者),在第二階段或許就會再找一個替罪羊,讓大家轉移注意力。 而受害者在被霸凌後的反應有兩種,第一種比較樂觀,可以透過「霸凌」此事來檢討自己的缺點、改正,或是去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域。但是第二種反而會成為人生中的陰影,他已經向家人及學校求救過了,但他們或許只處理了事情表面後,就覺得事情已經過去了,但他一樣正在受到霸凌,甚至會被說是大嘴巴,沒有人支持他,於是性格會開始自我否定,最後留下陰影,甚至出現反社會化的性格。 | 幾赫‧汝那‧母那烈 | 2021/9/27 下午 11:17:39 |
5 | 作者 黃孟浩 標題 太巴塱部落家訪 內容 這大概是我帶小論文競賽以來,難得可以不用花我的錢吃這麼豐盛又飽足的晚餐吧!謝謝芙代校長夫婦的招待,席間我們也帶著少瑪和幾赫兩姐妹進行了部落家庭座談會。 與會人士都是太巴塱青年階層的優秀幹部,在鳳林卜蜂養雞場案認識同為法律系背景 的胖甫、太巴塱國小的專輔老師、光復善牧基金會的社工師,話題時而沉重時而爆笑,但也提供了我們小論文不同的思考角度與觀點。 回想那些年當我們被排擠霸凌的青春記憶被喚醒,如今也都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給孩子們的分享,更轉化為我們 好好長成了大人的養分。 大雨過後,回家的路上,抬頭望了月亮,身體的毛細孔透進幾絲涼意,心卻能持續溫暖著,然後就一路憑藉著月光的支持,渡過了前方的黑暗~~~暗……少瑪妳家為什麼在要在墓仔埔旁邊啦!!!(嚇哭) | 黃孟浩 | 2021/9/27 下午 11:11:00 |
4 | 作者 少瑪‧汝那‧母那烈 標題 分工 內容 最近我們展開小論文的研究進程,很多事情都要逐漸進行,我們這一組比較特別,除了跨校也是跨縣參賽,小論文是一個極度需要團隊合作的比賽,身處在兩個縣市要做到團隊合作相對於別組我覺得難度比較高,因此以我們這組來說工作分配是我們最要重視的問題,再開始做小論文的蒐集資料時,我發現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搶妹妹的工作,我在那時覺得一個人處理工作不管是要修改還是要更動都會比較容易,要分工的話事情會變得很麻煩,可是我卻忽略了我們是一個團隊,小論文之所以禁止一個人參賽的原因就是希望藉由比賽培養我們團隊分工的能力,而不是自己各弄各的,經過一番的思考後,我終於意識到我哪裡需要改進,小論文是團隊互助合作與分析討論的結晶,搶工作只會破壞其他隊員展現的機會,這一點我一定會好好改善,希望能透過這次比賽能增進我與人之間團隊合作的能力。 | 少瑪‧汝那‧母那烈 | 2021/9/23 上午 12:01:55 |
3 | 作者 幾赫‧汝那‧母那烈 標題 關於排擠的親身經歷 內容 在國小階段的排擠行為可以說算是非常頻繁,甚至在那個時候總會有一個人成為「大姊大」,不順從她的意時,便會嚐到被其他的學姊不斷排斥的感受,我甚至也曾經為了和最喜歡的學姊一起玩,因為害怕失去害怕被排擠,而去排擠她所討厭的對象,而目標大多都是新同學,但是到最後我卻反而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學姊只是想拉攏大批人馬一起排擠她,並從未真心的去對待我想與我為友,而在新同學處於低潮陷入被排擠的狀態當下,我卻沒能去跟她說句話,釋出一些善意,我就這樣錯失了一個能夠交心的朋友,心裡其實是懊悔與惋惜的。 | 幾赫‧汝那‧母那烈 | 2021/9/20 下午 11:54:29 |
2 | 作者 少瑪‧汝那‧母那烈 標題 對國中校園排擠的想法 內容 「排擠」是大家極度抗拒,卻又無法制止的一種矛盾現象,在每個人的人生經驗裡,都或多或少有被排擠,甚至也可能排擠了別人。 在升上國中後,我對於「排擠」有了突破性且更深刻的了解,在國小階段我還沒有接觸到所謂的「排擠」,頂多就會跟朋友說 : 「切八段 ! 我要跟你絕交 ! 」然後明天就又和好如初的那種,但到了國中後,我才意識到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你的人緣在國中就好比一張評價表,當你的人緣還不錯是個受歡迎的人物時,在班上可以享有很多特權,是帶動班上氣氛的主軸,是領導者,也是擁有排擠他人權力的最高者,而人緣不好受排擠孤立的人,便只剩下受欺凌或被漠視的角色,有時形同隱形人,有時也只能選擇「無聲」,而在大人眼裡,我們青少年間的排擠行為常常被淡化,認為這只是小朋友吵架,應該等等就和好,只要不是嚴重的打鬧受傷,長輩們總覺得「沒事兒!」,以至於心靈受傷的同學總是沒辦法得到及時的陪伴。 青少年階段意味著我們從小孩轉大人的過程,這個階段我們的思想會開始變得複雜,逐漸擁有大人敏銳的觀察力,又保留了小孩的脆弱,當遇到排擠時能清楚看到別人對自己異樣的眼光與各種有形無形的傷害,卻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沒有辦法抗拒,以至於更嚴重的後果產生。排擠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簡單,影響排擠最初的原因是人的心理,可能來自於各種「羨慕嫉妒恨」或「鄙視」,心裡的想法不是這麼容易改變的,如果容易改變的話,那為什麼學校即使不斷宣導反制排擠,國中生間排擠的這種現象也並未減緩 ? 很多事情都可以改,但本性難移,我覺得學校把時間拿去教我們不排擠別人,倒不如教我們當自己遇到排擠時,該怎麼安慰自己勇敢去面對它 ! 在排擠中的角色分為了三種,受害人、加害人、旁觀者,我覺得這三種角色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我覺得思想是受環境影響的,可是要在哪裡生活並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以家庭狀況來說,家庭狀況較健全的小孩通常比較少有喝酒抽菸等行為,面對自己也比較有自律,反之,在家庭狀況較不健全的情況下,較容易發生喝酒抽煙或不自律的行為,但並不是全部都是這樣,還是有例外的,只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人,我們可以做的並不是去指責加害人,而是透過陪伴去治療他們。這一次的小論文比賽我希望可以更了解排擠的因果關係,包含同學內心的狀況,藉由了解他人也能更深一層了解自己。 | 少瑪‧汝那‧母那烈 | 2021/9/17 下午 04:01:13 |
1 | 作者 幾赫‧汝那‧母那烈 標題 關於沉默型排擠文章的讀後感 內容 我看了一篇關於沉默型排擠的文章,排擠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生,以各種形式存在。在家裡、在學校、在職場,「他們」做了什麼嗎?沒有,他們只是吃東西沒找他,全組聚餐沒找他,當「被害著」想要告狀時,卻常常發現他竟沒有一絲一毫有裡證據可以證明他受到侵害或「他們」故意排擠他。 排擠分為三段,分別是受傷、邊受傷邊治療試著服從、放棄掙扎但卻繼續受傷,亦即感受到自己被排擠了、我被排擠了我真是個不受歡迎的人、我根本就配不上那群體根本就值得一直被排擠,這可能陷入越來越深的沉淪。我認為在被排擠的過程中,被害著是完全沒有反抗的力量,因為除了局外人,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他,除非是站在同一線上被排擠的人,或許在複雜的社會生活當中可以選擇逃離這些群體,但如果是在較單純的家庭或學校當中,那麼那個人將會變成永無止境的沉默,因為,「他」已經沒有地方躲了。 就像尚未社會化的青少年國中生,家庭與同儕團體對國中階段的我們影響很大,如果在群體裡被排擠了,那種感受真的是孤立於援啊 !所以當這種現象產生時,就會需要其他局外人將這件事提出來,去讓更多不知情的人看看也好,看看周遭是否有受到排擠的人,跟他說句話或暖心地陪伴,或許只是那句話或那杯熱茶,便能將他從谷底拉了上來。 | 幾赫‧汝那‧母那烈 | 2021/9/17 下午 03:57:31 |
序號 | 截圖 | 網站簡介 | 上傳者 | 最後修改 |
---|---|---|---|---|
10 | ![]() | 網站名稱 eTeacher 網址 https://eteacher.edu.tw/ReadNews_m.aspx?id=712 網站簡介 文章中提到台灣被霸凌學生比列遠高於歐美國家,且發現在中學時期遭遇過霸凌的學生到高中大學甚至到社會都有極大的可能再次受到霸凌,學者建議,大學前曾被霸凌者,應視為高關懷族群,以防止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 少瑪‧汝那‧母那烈 | 2021/9/21 下午 03:07:44 |
9 | ![]() | 網站名稱 親子天下 網址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683 網站簡介 透過排擠行為中的三種角色_霸凌者、被霸凌者與旁觀者的不同立場的想法,建議師長和父母如何介入同學們間給予幫助。 | 少瑪‧汝那‧母那烈 | 2021/9/21 下午 03:04:09 |
8 | 網站名稱 中央研究院__研之有物 網址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teen-friend-network-bully/ 網站簡介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以社會學的角度,觀察青少年霸凌行為,大人長久忽略的青少年之間錯綜複雜的「友誼網絡」特性。 | 少瑪‧汝那‧母那烈 | 2021/9/21 下午 03:02:49 | |
7 | 網站名稱 亞東紀念醫院青少年健康中心 網址 http://depart.femh.org.tw/family/teen/index.html 網站簡介 本院家庭醫學科青少年健康中心自2003年開始辦理青少年預防保健門診,2004年承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青少年健康中心實驗計畫正式成立迄今;長期投入青少年保健服務,持續提供青少年預防保健門診、中小學校園服務以及電話與網路諮詢,提供有關青少年健康議題的各種資訊並協助相關諮詢服務。歷年除多次獲得國民健康局與台北縣衛生局補助的青少年保健計畫外,亦獲得明倫基金會專案贊助青少年校園健康促進計畫,擁有足夠的公部門與社會資源做為後盾。我們可以由此了解青少年的排擠行為及偏差行為的心理層面及其影響。 | 幾赫‧汝那‧母那烈 | 2021/9/21 下午 02:56:53 | |
6 | ![]() | 網站名稱 維基百科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E%92%E6%93%A0 網站簡介 解釋排擠之產生關係,以及提供相關學術文章。 | 幾赫‧汝那‧母那烈 | 2021/9/21 下午 02:53:30 |
5 | 網站名稱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網址 http://parentparticipatingeducation.blogspot.com/2014/05/blog-post_15.html?fbclid=IwAR0FDKuUPZOPoPte4P3cf3B6ogR6jDmk4H24sSLoh9aGzwRakXpYCVQ-xOY 網站簡介 本會成立宗旨在於透過親子共學機制,發展新的教育及教養方法,並讓「個體發展」、「群體合作」與「關懷他人及生存環境」在共學機制中並進,以期能逐步推展民主、正義、尊重差異及生態永續之概念與這些概念的落實。 在此網站中的討論裡,有就排擠的問題作一專文的探究 : 如果一個人在其他地方無法施展任何權力,而內在又是空虛,自我價值低落(無法認同自己),需要尋求外在認同的時候,排擠/霸凌一個人似乎是蠻容易讓自己滿足內在需求的方法。回歸到孩子的教養,一切仍然是得回到如何讓孩子長成一個獨立自主,自我價值高,內在不匱乏的孩子。一個不匱乏,對自己有信心的人,自然就不會害怕面對排擠或霸凌了,當然也無需霸凌或排擠別人了。 | 幾赫‧汝那‧母那烈 | 2021/9/21 下午 02:47:25 | |
4 | 網站名稱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網址 https://www.youthrights.org.tw/content/1 網站簡介 「台少盟」全名為「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是我國第一個關注與推動青少年福利與權益政策的聯盟團體。有感於臺灣長期缺乏整體性的青少年福利政策,且因未成年兒少沒有選票壓力,致使相關預算經費總是受到排擠與漠視,少年福利工作被邊緣化,因此2003年6月,勵馨基金會號召22個長期從事青少年福利工作的團體,共同組成「台少盟」,正式成為臺灣第一個青少年權益政策倡導團體。 台少盟致力於推動協助青少年順利轉大人的六大權益,包括:「社會參與權」、「文化休閒權」、「健康發展權」、「福利保障權」、「勞動保護權」與「公平受教權」,並且積極監督政府落實各項青少年與兒少政策及經費預算,研究青少年與兒少權益議題。 | 幾赫‧汝那‧母那烈 | 2021/9/21 下午 02:33:39 | |
3 | 網站名稱 兒童少年權益網 網址 https://www.cylaw.org.tw/ 網站簡介 兒少權益網是兒福聯盟設立的網站,希望社會大眾能透過本網站,獲得兒童人權相關的資訊,並和我們一起關注兒少的權益。 目前規劃有五個和兒童權益相關的主題,包括: 兒童權利公約:包含公約本文、任擇議定書、一般性意見書等和公約相關的文件和資訊。 兒少權益倡導:內容為兒盟歷年的兒童倡議和研究。 兒少法規政策:內容為與兒少相關的政策和法規推動。 兒少培力:內容包括兒少參與、兒少表意,以及兒少代表培力相關的文章。 聯盟工作:兒盟參與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等聯盟團體的工作和訊息。 | 幾赫‧汝那‧母那烈 | 2021/9/21 下午 02:25:40 | |
2 | 網站名稱 CRC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資訊網 網址 https://crc.sfaa.gov.tw/?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網站簡介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1.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四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30008535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 10 條;並自一百零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起施行 2.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六月十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800061681號令修正公布第6條條文 本資訊網之建立只在推動兒童權利公約的各項資訊流通與政策推行。 | 黃孟浩 | 2021/9/21 下午 02:16:47 | |
1 | ![]() | 網站名稱 全國法規資料庫 網址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80209 網站簡介 少年偏差行為預防及輔導辦法條文全文 | 黃孟浩 | 2021/9/17 下午 09:3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