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震了沒-花蓮地區地震災害之探究

專題名稱今天震了沒-花蓮地區地震災害之探究

專題描述花東縱谷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上,受板塊擠壓影響,地震活動頻繁。其中花蓮市區為花東縱谷人口最為稠密之區域,卻也是地震活動最為密集之區域,經中央氣象局統計今年(2021)至7/30日止約有超過2000起地震活動事件被記錄到,其中芮氏規模大於4的地震事件約有62起,這段時間的密集地震也不經讓人們想起2018年0206花蓮地震的恐懼。本專題透過文獻收集與實地訪視相關單位,重新認識花蓮地區地震的成因,彙整地震引發的災害,提出未來如何降災與減災的方案。

隊伍名稱震人君子

指導老師官振驤 

參賽學生黃于真 李沛軒 曾珮容 利竹涵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8作者 中央氣象局彙編
來源 中央氣象局
描述 1地震分類: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
2:地震波:(1)體波(body wave):可在地球內部傳播,依波動性質之不同又分為:P波/S波
(2)表面波(surface wave):沿地球表層或地球內部界面傳播,主要可分為:1 洛夫波(Love wave):質點沿著水平面產生
3:地震規模與震度:
4:地震觀測
5:地震的分布
6:地震發生時所伴隨的現象
利竹涵2021/9/26 下午 03:45:37
7作者 陳文山、楊志成、楊小青、顔一勤、陳勇全、黃能偉
來源 台灣地區活動斷層的古地震研究
描述 從現今台灣活動斷層的古地震研究結果,與其他國家所調查的活動斷層週期相比較,似乎台灣活動斷層的地震再現週期(或再現率)都非常短,目前日本的活動斷層研究,其最短的再現週期大約在700-1000年之間。但以台灣目前的初步研究而言,再現週期較為清楚的斷層為車籠埔斷層,兩千年以來計有6次,再現週期約300-400年;瑞穗地區的花東縱谷斷層在近400年以來至少發生三次大地震。為何台灣的活動斷層的再現週期較短(再現率較高)?雖然有待更近一步研究,但可能與快速的板塊擠壓活動有密切的關係。
曾珮容2021/9/26 下午 03:45:31
6作者 陳台融 、 王珮舲 、陳依右 、林美秀
來源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描述 大自然的威力是十分驚人的,它足以摧毀地球的人類,經由深入了解地震的過程中,更加以深信何謂天災。現今,科技的進步讓人類可以預知天災的來臨,以便建立完善的防災機制是當前的注重的課題。經由,台灣九二一大地震與日本阪神大地震相比較,就本組的主觀認定,台灣的都市防災體制架構並不夠健全,成長的空間尚大。由政府的危機管理得知,台灣缺乏完整的傳達系統,災情尚須經由新聞的播報,政府的官員得以獲知,其潛藏的隱憂何其大;其二,危險住宅建築物的檢查欠缺,當時倒塌的建築物大都由塑膠桶、汽油桶建構而成,顯而易見建築物的安全檢查出現漏洞,時至今日,政府當局遲遲未見改善;其三,受害者的救濟,由於政府的財政出現赤字,救濟
金大都來自於民間團體的幫助,然而,救濟金的運用卻不夠明朗化,是否貪污或挪用他處,不得而知。
綜合上述,為了保護台灣的人民安全,政府當局應該改善目前的防災體制。
曾珮容2021/9/26 下午 03:32:49
5作者 中央氣象局
來源 中央氣象局
描述 地震資訊主要內容:地震震源參數、發震時間、震央位置、震源深度、地震規模、地震震度、應用震度研判災情準則、氣象局地震速報作業流程、強震即時警報、強震警報第㇐時間緊急應變、地震預警的極限與挑戰、有感地震報告內容、地震報告震災應變動員.......
李沛軒2021/9/26 下午 03:30:44
4作者 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
來源 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
描述 20180206花蓮地震初步調查報告,內容包含災害調查、震央分佈與剖面、主震前後地震分佈、花蓮市區災情圖等照片。
李沛軒2021/9/26 下午 03:23:47
3作者 陳朝輝\張文彥
來源 中央氣象局
描述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帶,地震活動非常頻繁,而隨著
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各大都會區人囗密度不斷提高,高樓大廈林立,大幅增加
了地震災害的潛在危險。為使社會大眾對台灣地區的地震活動度及其相關研究的
認識,及對地震研究及地震教育的重視另一方面,近幾年來中央氣象局及許多研究單位,在台灣地區已建置上百個
GPS 連續觀測站,其主要目的用以監測台灣地區的地殼變動與斷層活動。 經由
GPS 資料的分析,可以瞭解地殼變動的速率及造成地殼變動的原因。 地震前兆
現象的研究對於地震預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我們在此報告中,也將彙
集在台灣地區進行有關地震前兆研究及其結果。其中包括 P 波衰減因子及剪波分
裂的等研究現況與結果。當前的地震預報,正是在成因不甚清楚的情況下,根據對地震活動的歷史資
料、地質構造分析,以及地震發生前出現的種種異常現象,於某些假設條件下進行的
利竹涵2021/9/26 下午 03:19:49
2作者 許秋玲、李香潔
來源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描述 震災後半年內,利用電訪方式調查,隨機抽取位於震度五級以上的家戶, 獲得 2,049 筆有效資料進行分析。問卷設計包含「地震災害知識與認 知」、「臨震與避難行為」、「保險意願」,以及「基本」等題組。
主要研究結果顯示,民眾在 0206 花蓮地震發生時的第一個反應, 以「未感覺地震或覺得地震很小,不需應變」的比例較高,占 37.0%。 對住家附近政府公告的避難地點,有 29.7%的民眾表示知道,而在 609 位知道住家附近政府公告的避難地點的民眾中,有 70.9%的民眾表示該 避難地點適用於地震災害。有 24.4%的民眾表示在 0206 地震發生時, 有到空曠處避難,而在 499 位有到空曠處避難的民眾中,有 13.1%的民 眾表示該避難空曠處是政府公告的避難地點。有 2.7%的民眾因為 0206 地震,必須去其他地方暫時住幾天,而在 55 位曾去其他地方暫時住幾 天的民眾中,以到「親友家」的比例較高,占 62.8%。民眾認為地震發 生時正確的行為,以「躲在黃金三角的比例」較高,占 48.6%。
黃于真2021/9/21 下午 07:06:20
1作者 黃明偉 吳子修 柯孝勳 張芝苓 劉淑燕 陳素櫻 柯明淳 陳秋雲 陳怡臻
來源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描述 地震災害的成因與機制複雜,不僅必要藉助各學門科研來了解,更需要跨單位 合作探討災害的因應對策,才能確實減輕災害衝擊。民國 99 年 3 月高雄發生規模 6.4 地震造成房屋損壞;同年海地規模 7 地震更造成逾 20 萬人的死亡,規模 8.8 智利地震造成約 450 人死亡。上述案例提供兩項思考,一是平時減災工作,如潛勢地 震考量與減災對策;二是震後災害評估與提升緊急應變效能。另外,收集建置地震 災害資料庫與災害潛勢資料庫,予以加值分析並增加災害評估模式;參考歷史災害 地震之應變時序,可以適度調整應變人員作業與資訊呈現;而臺灣地區之緊急需求推估參數的調整亦較能契合本土化需求。
黃于真2021/9/21 下午 05:06:43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閱讀文件
說明
今天我們閱讀些相關文件,標記重點並摘要
黃于真2021/10/3 下午 12:11:01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介紹簡易地震儀
說明
東台灣地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向我們介紹地震儀的原理和運作方式
利竹涵2021/10/3 下午 12:06:07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統計問卷調查
說明
我們把問卷收集回來後,進行了統計和彙整,並查看數據
利竹涵2021/10/3 下午 12:04:12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聽取東台灣地震研究中心簡報
說明
東台灣地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用簡報向我們介紹。
李沛軒2021/10/3 上午 11:37:58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參觀地震前兆園區
說明
東台灣地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帶我們參觀地震前兆園區相關設備。
李沛軒2021/10/3 上午 11:22:01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討論報告
說明
今天大家一起討論最後要繳交的報告,為了獲得一些關於文章內容的取向,我們參閱了一些之前幾屆的研究報告。
曾珮容2021/10/3 上午 11:19:40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問卷資料彙整
說明
今天我們將50份紙本問卷調查結果上傳至google 表單,我發現大家對地震看法與感受不盡相同。
黃于真2021/10/3 上午 11:16:13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摘書
說明
今天我們進行書籍的閱讀及摘要,共有五本書 ,分別是:人類文明小百科 、火山與地震、觀念地球科學II、大家的防災安心手冊、 天崩地裂-毀滅性地震
曾珮容2021/10/3 上午 10:55:20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曾珮容
標題 探查0206受災地區
內容
0206花蓮地震是在台灣時間2018年02月06日午夜23時50分42.6秒(世界時間2月6日15時50分 42.6秒)於台灣花蓮縣近海(花蓮縣政府北偏東方18.3公里)發生芮氏規模 ML6.0之地震,花蓮市、宜蘭南澳皆觀測到7級震度的大地震。主要的受災地點有統帥飯店、雲翠大樓和遠東百貨。看完這些受災地點,我發現大自然力量的偉大以及人類的渺小:人類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才是一切的主宰。

曾珮容2021/10/3 下午 12:21:16
9作者 利竹涵
標題 地震救難隊的身影
內容
英勇的救難大隊,哪裡需要救助,那裡就有他的身影。災難發生就會有救難隊的身影,大地震時許多房子都倒塌多災民受困在裡面,救難大隊就馬上行動,前往災難現場救助居民。有了救難大隊的奮不顧身,我們的生命安全多了一份保障。0206時這些救難英雄與時間競賽,一共在統帥飯店、雲門翠堤等大樓共救出200多人,包括其餘大地震驚恐的受影響民眾,有800多人安置在收容所。在很多人心中他們是如此的偉大。

利竹涵2021/10/3 上午 11:25:39
8作者 李沛軒
標題 戶外踏查
內容
我們去參訪國立東華大學的東台灣地震研究中心進行了野外踏查。我們首先參觀了振盪式震源車,它的功能是利用人工震源發送震波傳入地底,經地層界面反射返回地表後由接收器記錄;再來去地震前兆觀測實驗園區裡面的設備有地震儀、電離層觀測系統、地電觀測系統、土壤氡氣及二氧化碳觀測......等,透過這些觀測儀器了解地震前後電離層、土壤氣體變化,藉此推估未來地震的發生。這次的踏查讓我得知未來的地震有可預測的機率。

李沛軒2021/10/3 上午 11:13:34
7作者 利竹涵
標題 問卷調查的過程
內容
隊員們說可以用問卷調查來收集大家的看法,所以我們運用了課餘時間討論問卷的問題。我們使用了google表單和紙本問卷,我負責把紙本問卷給身旁的朋友填寫,而隊員們把google表單傳給親朋好友,成功募集到了4百多份,有了這些問卷的幫助使我們可以有更完整的的資料,從而瞭解被試對某一現象或問題的看法和意見。我認為這次的問卷調查對研究有非常大的意義,讓我們收集到許多寶貴的資訊及大家對於地震的想法。

利竹涵2021/10/3 上午 11:05:03
6作者 利竹涵
標題 對於地震我的想法
內容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平均每年發生2,200次以上之地震,地震對於我們來說可能很平凡,也可能很可怕可是當我們對於地震有相關的概念和安全意識時,就可以減少災害。與浩瀚的大自然相比,人類就如同滄海一粟般渺小我們也只能提升和保護好自己。還是期待能讓大家知災、防災,終極的目標是希望大家除了能主動「問問自己可以做什麼」,也能藉由各種知識的累積後,「想想自己能做什麼」。

利竹涵2021/10/3 上午 10:54:57
5作者 曾珮容
標題 尋找專題相關檔案
內容
我發現其實尋找合適的相關檔案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因為網路上的檔案資訊不一定正確,不能全部都相信,必須經過查證之後才能使用。最後我們找到一些相關科系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學術文章報告,因為這些檔案大部分都會經過一定程度上的求證,可信度和正確性會比一般坊間文張較能受保障。

曾珮容2021/10/3 上午 10:53:14
4作者 曾珮容
標題 預防地震
內容
台灣處於板塊邊緣的地震帶上,每年的大小地震不計其數,而靠近板塊交會處的花蓮更是經常發生地震。在遇到地震時,我們要做好趴下,掩護,掩住的三個步驟,趴下:,盡量放低自己的身體;掩護:尋找掩蔽物並保護好自己的頭、頸部;穩住:固定掩蔽物,使之堅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要冷靜的處裡狀況,才能平安脫離險境。

曾珮容2021/10/3 上午 10:48:15
3作者 黃于真
標題 問卷調查資料彙整
內容
今天我們把紙本問卷收集到的資料登打至google表單中,因為google表單可以依照設定方式,彙整資料進行初步統計。我們共發放50份紙本問卷,扣除1份無效問卷,其餘49份問卷全部登打在表單上方便彙整及統計。
本次調查共計有477份有效問卷可進行統計分析,本次填答問卷性別,約有2/3的受訪者為女性,1/3為男性約有半數為花蓮人。以下列取3個初步統計結果
1.地震發生的可能原因(本題項可複選)
(1)有99.6%(475人)的受訪者認為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會發生地震;(2)有79%(377人)的受訪者認為火山爆發會發生地震;(3)有63.7%(304人)的受訪者認為衝擊性(如隕石)會發生地震;(4)有58.7%(280人)%的受訪者認為人工因素(如核彈試驗)會發生地震;(5)有0.4%(2人)的受訪者不清楚地震發生原因。
因台灣位處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地震發生頻繁,大多數人都清楚地震發生原因與板塊運動有關。
2.請問您認為地震可能帶來的災害(本題項可複選)
(1)有98.3%(469人)的受訪者認為地震會造成建築物傾毀(如房屋倒塌、橋粱斷裂、道路坍方);(2)有95.2%(454人)的受訪者認為地震會造成海嘯;(3)有90.4%(431人)的受訪者認為地震會造成山崩;(4)有95.4%(455人)的受訪者認為地震會造成地面斷裂;(5)有69(329人)%的受訪者認為地震會造成岩層液化;(6)有0.2(1人)%的受訪者不清楚地震會造成的損害;
每當大地震發生,新聞總會不停播放地震災害現場,常造成的災害有房屋倒榻、道路坍方等,部分地震甚至引起大海嘯,造成更大的傷亡,大多數人都了解地震可能造成的災害。
3.請問您是否知道社區之避難場所
(1)有52.2%(249人)清楚社區之避難場所;(2)有47.8%(228人)不清楚社區之避難場所
由調查結果發現,約有一半的人不清楚社區的避難場所,政府仍須加強宣導災難逃生及避難所等相關資訊,如可透過學校防災演練時,進行相關宣導並請學生返家後與家人分享,以強化民眾防災訊息。

黃于真2021/10/3 上午 12:54:48
2作者 黃于真
標題 問卷題目設計
內容
今天我們運用課餘時間進行問卷題目討論,我大致區分成3部分,分別是:地震成因與災損、0206花蓮地震以及地震來臨的應對與預防三個面向。訪談對象包括全台各縣市居民(以現居縣市為準),也包含各年齡層的受訪者。前3題為基本資料(性別、年齡及現居縣市),2提地震成因與災損、3題0206花蓮地震相關問題、以及6題地震來臨的應對與預防。問卷分成網路表單和紙本問卷,網路表單請家長協助發放,受訪者以出社會人士為主。紙本問卷帶到學校(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受訪者以學生為主。

黃于真2021/10/2 下午 09:53:54
1作者 李沛軒
標題 參訪心得-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
內容
今天我們去了東華大學的地震研究中心,秘書向我們介紹了各種測量地震規模的儀器、接收P和S波的儀器和預警系統......等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簡易地震儀,他是由擺錘、彈簧和電子驅動線圈組成;原理是利用彈簧懸吊或支撐重錘,當地震發生時,重錘便開始擺動,並和電子感應線圈產生相對運動,隨著震動振幅的變化而傳送出大小不同的電磁感應訊號,藉著記錄器告訴我們地動的情形。

李沛軒2021/9/26 下午 04:35:45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8書名 地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地科祕密
作者 潘昌志 陳彥伶
出版社 親子天下
簡介(摘要)
因為地震常常降臨、影響我們的日常,從感受現象、探究背景因素到充實防災知識,地震正是能讓孩子利用經驗、跨領域學習的一個關鍵主題。本書匯整一百個融入日常生活、扣合學習內容的地震問題,由專業地震團隊執筆,配合文字簡答、豐富圖照、幽默具設計感的插畫與圖表,以及趣味實驗和小故事,引導孩子學習融會不同領域的資訊,輕鬆破解關於地震與地球科學的疑難雜症。這些深入淺出的帶領,能具體化孩子對地震的印象、了解可能的損害以及控制程度,以及越來越進步的地震觀測技術。破除孩子因為不了解地震而產生的迷思與懼怕,同時收穫滿滿的閱讀與探究樂趣!
導讀
市面上雖然有許多關於地震知識的書籍,但大多若不是闡述深奧的地科理論而讓人卻步,就是偏重防災步驟,較少提及地震成因與測量原理。然而,地震總是突如其來擾動大家的生活,如果不能從成因到預防災害──各方面真正「有感」了解地震及自己能做到的應對,對孩子而言,地震仍然會是不可掌握的怪獸。
曾珮容2021/10/3 下午 12:00:10
7書名 科學實驗王 15 地震與火山
作者 Gomdori co. 徐月珠 Hong Jong Hyu
出版社 三采
簡介(摘要)
分裂的大陸板塊,有可能再破鏡重圓嗎?小宇因為最後一場預賽的對手竟然是好友劉真,陷入一片混亂;心怡目睹了小倩對小宇的告白,也產生了莫名其妙的煩悶心情;再加上病情尚未完全康復的士元,無法好好專心操作實驗……。黎明國小實驗社猶如遭遇強烈大地震,究竟能否安然度過這一場危機呢?
導讀
全球90%以上的地震都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震撼程度和影響範圍擴及全世界,台灣也是位於此地震帶的國家之一更提醒了大家地震知識教育的重要性!請及早培養孩子學習正確的地震求生觀念吧!
黃于真2021/10/3 上午 11:35:59
6書名 地震概論
作者 吳善薇 趙克常
出版社 五南
簡介(摘要)
本書是是介紹和研究地震這種常見的自然現象的,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紹地震學的研究範圍和發展簡史;第二章研究地震波的類型及其性質;第三章敘述地震波傳播理論;第四章介紹地球內部的結構;第五章研究地震發震的機理;第六章講述地震儀的工作原理以及地震基本參數的測定方法;第七章論述地震預報的進展情況以及臨陣逃生技巧;第八章重點介紹宏觀地震調查、烈度以及工程地震學方面的內容;第九章敘述勘探地震學方法;第十章介紹由地震引發的海嘯的機制以及如何減輕海嘯災害。
導讀
本書通俗易懂,把地震學的基礎知識和研究方法介紹得系統而全面,對提高讀者自身的自然科學修養大有裨益。同時也是一本相近學科甚至是專業地震工作人員全面瞭解地震學新進展的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
黃于真2021/10/3 上午 11:26:05
5書名 天崩地裂-毀滅性地震
作者 作者: AnitaGaneri, MikePhillip 譯者: 鄧景元
出版社 如何
簡介(摘要)
有趣的自然科學探索系列、 圖文並茂、 內容幽默且深具知識性、 輕鬆閱讀 、揭開地震的秘密。
導讀
本書以簡淺的敘述方式,配以幽默的漫畫插圖,來告訴您一些歷史上著名大地震中發生的故事、地震的成因、自然知識、警示徵兆、逃生的要領等等。從輕鬆的閱讀中來探討這個恐怖的自然地理現象,進而了解它,並在發生時做正確的應變。
曾珮容2021/9/26 下午 04:22:19
4書名 圖解地球的奧妙
作者 劉海棲
出版社 晨曦出版社
簡介(摘要)
這是一套對大自然有深入研究的小百科
導讀
為了讓所有生命的小船初次使像知識的海洋變人感到探索的樂趣,我們給深奧的科學賦予了這樣哪一種輕鬆有趣的形式,希望讀過他的人能夠從中得到一點啟發,從此踏上一條嶄新的道路,我不敢保證哪一天世界不會在他手中改變了模樣。
利竹涵2021/9/26 下午 04:10:10
3書名 觀念地球科學II:地殼.地震
作者 呂特根 塔布克 塔沙 王季蘭 蔡菁芳
出版社 天下文化
簡介(摘要)
認識我們所在的美麗星球,掌握地球的變與不變。介紹地震相關知識。
導讀
盤古大陸是什麼?大陸到底有沒有漂移?
地球上的所有陸地,是不是曾經都黏在一起?
令人害怕的地震是怎麼來的?要怎麼找出震央的位置?
地震的規模有多大、強度有多強,又怎麼定出來的?
常常搖個不停的台灣,又是位在哪一個地震帶上?
世界上最高的喜馬拉雅山,是怎麼長成今日的模樣?
什麼時候火山會爆發?岩漿的黏度是否到處都相同?
火山活動和板塊構造之間,有什麼關連?
為什麼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西伯利亞有熱帶沼澤?
美國的加州將來是否真會沉入海中?
我們的地球,看起來似乎亙古不變,
仔細端詳,卻又是歷經萬變。
黃于真2021/9/26 下午 04:03:21
2書名 大家的防災安心手冊:60分鐘學會180種最實用的防災智慧
作者 草野薰
出版社 時報文化
簡介(摘要)
全球大地震中的兩成發生在日本/震度與芮氏地震規模的不同/地震帶來的災害/預測外的災害每年襲來/記得自我判斷
導讀
從921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到日本311強震、尼泊爾大地震,災難形式多變,卻同樣奪人生命。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有一半時間隨時可能有強烈颱風造訪。加上氣候異常、過度開發等因素,災難,越來越像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平常可以怎麼準備?緊急逃生包裡該放入什麼?在電車裡或車站月台上遇到地震時?如何儲備水和食物?避難生活中須注意的事?斷水時怎麼上廁所?嬰兒的尿布和生理用衛生棉可以自己做?如何正確面對核災威脅?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知道,本書也將提供最淺顯易懂的答案。
李沛軒2021/9/26 下午 03:59:43
1書名 火山與地震
作者 JACQUES-MARIEBARDINTZEFF著;呂一民譯
出版社 三民書局
簡介(摘要)
介紹有關火山與避震的知識
導讀
人類一直對火山和地震懷著強烈的好奇心,但也對它們的威脅感到擔憂不已。火山呼吸的氣息,怕它一爆即發,瞬間毀滅一切。而火山熔岩的壯麗景觀,更激起人們情緒激盪。  
火山是如何生成的?如何爆發而至死亡?它們位於何處?是什麼樣的景觀?如何預知它們的爆發並妥善運用那豐沃的土壤?我們是否能避免地震帶來的可怕災難?這趟穿越世界各個地域乃至直達地心深處的旅行,將為你解開這 眾多的謎題。
曾珮容2021/9/26 下午 03:41:53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花東縱谷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上,受板塊擠壓影響,地震活動頻繁。其
中花蓮市區為花東縱谷人口最為稠密之區域,卻也是地震活動最為密集之區域,經中央
氣象局統計今年(2021)至 7 月 30 日止約有超過 2000 起地震活動事件被記錄到,其中芮
氏規模大於 4 的地震事件約有 62 起,這段時間的密集地震也不經讓人們想起 2018 年 2
月 6 日花蓮地震的恐懼。
本專題透過文獻收集與實地訪視相關單位,重新認識花蓮地區地震的成因,彙整地震
引發的災害及目前地震預警機制,以下為本專題的研究目的:
(一)探討地震的主要成因及其造成之災害。
(二)彙整花蓮歷年災害地震事件。
(三)了解地震預警發展概況及防災措施。
(四)了解大眾對地震的認知與防災觀念。
黃于真2021/10/9 下午 04: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