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祂神隱——馬蘭鉤溪河川汙染之現況

專題名稱勿讓祂神隱——馬蘭鉤溪河川汙染之現況

專題描述一、研究動機
  生活中的新聞隨處可見,但關於自己家鄉的新聞又有多少?在電視中難得看到介紹住家旁的馬蘭鉤溪,卻是因家鄉河川中的垃圾而被報導出來。在主播的報導下,她提到:「馬蘭鉤溪河床中推滿垃圾,甚至看見針頭,環保局表示會持續的關注,如果發現有連續丟棄的行為,將不排除在周邊裝置設影機來進行相關的蒐證,如果違反規定的話可以判處行為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有期徒行,因此提醒民眾避免觸法要維護自然生態。」聽到這些內容,讓我們心裡覺得好難過。
  最近正在上映中的「神隱少女」更是讓我們有所聯想,來到湯屋的河神白龍因為都市發展而被填平,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被湯婆婆所指揮困在了湯屋。而電影中出現的另一位本應受人尊敬的河神,則變成人人厭惡的腐爛神,從行動自如天空翱翔的龍轉為步履蹣跚、擁腫化膿的形象,因為千尋發現了那根「刺」,令人諷刺的是那是腳踏車的把手,河川汙染是多麼的誇張,連腳踏車都在河裡出現,只有十歲的千尋看見,同時也代表大家的視而不見,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習以為常,但這樣的日常真的是我們所想見到的未來?
  我們馬蘭鉤溪的河床中真的像新聞報導中的那麼髒嗎?這則新聞勾起了我們想要探究家鄉河川汙染的真相,同時在課程中我們學習到了假新聞及媒體識讀,更想要去了解這件事情的真實性。興起了想要為家鄉貢獻心力,去調查馬蘭鉤溪到底是受到汙染?還是並沒有受到汙染?或是受到汙染的區域是哪一塊?甚至是報導後有沒有改善?故我們行動了起來,進行了這一則小論文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瞭解馬蘭鉤溪河川水質現況;
(二)分析馬蘭鉤溪河川的垃圾種類;
(三)瞭解鄰近居民對於馬蘭鉤溪河川廢棄物的看法與建議。
三、研究問題
(一)馬蘭鉤溪是否如新聞所述受汙染?
(二)馬蘭鉤溪的河川廢棄物的種類有哪些?
(三)鄰近居民對於馬蘭鉤溪的使用概況及河川汙染認知為何?
四、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結合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量化研究法,進行環境研究調查。我們將透過以下兩種研究方法進行調查:
(一)文獻分析法:根據研究目的,透過蒐集資訊、文獻資料,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我們利用全國博碩士論文及電子資料庫蒐集「環境教育、溪流、水汙染」的相關文獻,以瞭解馬蘭鉤溪(富源溪)河川水質現況。
(二)田野調查法:實地觀察馬蘭鉤溪的馬遠二號橋、馬蘭鉤溪橋的河川廢棄物概況,藉此了解河川廢棄物分布情形。實地採集馬蘭鉤溪馬遠二號橋、馬蘭鉤溪橋的河川廢棄物、水質,取得河川廢棄物分布比例及水質分析。
(三)量化研究法:實地訪談、線上問卷訪問鄰近居民對馬蘭鉤溪的河川廢棄物的看法與建議,評析各項河川廢棄物防制與管理措施。
五、預期效益
讓學校的同儕、學弟學妹們知道我們的溪流一直受到的傷害,當我們自己意識到,在將我們實地踏查所見製作成簡報與全校師生分享,再讓同學們回家跟家長分享今天聽到的內容,藉此與附近村民提醒「垃圾不落地,還溪流清澈」。

隊伍名稱河川守護神

指導老師郭馨憶 張廣陵

參賽學生林煜展 林詩涵  

序號檔案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姜禮硯
來源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pomevk/record?r1=3&h1=5#XXX
描述 姜禮硯(2022)。桃園藻礁環境教育數位繪本《這是我溫暖的家》創作論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學術論文。
  臺灣西北海岸有著比珊瑚礁更為稀少、珍貴的藻礁生態系,其中桃園藻礁更是世界少見的高純度藻礁海岸地形,卻在近年能源政策的改變、群眾對其認知度不高的情況下,長期受到忽視、犧牲。本創作本著環境教育的理念,以環境教育數位繪本為媒介,傳達該生態系對生物的重要性,能夠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認知其重要性、投入自身情感,最後推廣該理念。
  本創作整理桃園藻礁的相關資料和議題,接著分析環境教育的理念和數位繪本的呈現特色,以該生態系的生物為角色,結合環境破壞的時事,創作出角色外型和基礎故事結構,以專家訪談法獲得的意見為依據,對作品做一次修正,並創作出以藻礁為主題的環境教育數位繪本。最後藉由親子訪談,驗證作品是否有達成創作目的,讓讀者了解桃園藻礁面臨的危機,並欣賞數位繪本在視覺、聽覺上的體驗。
  透過驗證結果得出以下結論,桃園藻礁環境教育數位繪本創作在大多情況下,能夠傳達藻礁的生態系統及其生態的重要性。在故事設計上,觀者會相對偏好有明確的結局。實拍手作人偶與實地背景拍攝的呈現方式,觀者全部皆給予正面評價,是可以應用於繪本創作的創作手法。
林詩涵2022/9/30 上午 12:47:56
9作者 高靜芳
來源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109NTTU5675015%22.&searchmod
描述 高靜芳(2021)。戶外教育對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態度、環境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學術論文。
從戶外教育的理論基礎來看,實施體驗式教育恰能彌補全人教育過程中缺少現場教育的環節,同時可以解決12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綱中所欲追求的自發、互動與共好之課程理念與願景。戶外教育工作者主張人們面對環境問題除了要有覺察能力,必須優先具備正確的環境知識,方能改變環境態度,進而影響環境行為的轉變。
林詩涵2022/9/29 下午 11:25:09
8作者 吳淑芬
來源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g0jsuR/record?r1=1&h1=1#XXX
描述 吳淑芬(2010)。屏東縣國小教育行政人員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教育行政人員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現況,以及三者間的關係。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屏東縣國小教育行政人員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調查問卷,研究對象以屏東縣九十八學年度公立國小教育行政人員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共計發出問卷716份、回收568份,回收率79.3%;經整理編碼、剔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有542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75.7%。有效問卷經輸入電腦後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17.0版進行資料的統計與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Pearson 積差相關。
林詩涵2022/9/29 下午 11:18:33
7作者 謝庭瑄、林哈拿、曾溢滔、朱撼妮、何詩婷、何瑞華
來源 http://yabit.et.nthu.edu.tw/2018yabit/award2.php
描述 我們喝的是「A夕(會死)----野溪的水」;你們呢?
家鄉北德拉曼山的林地面貌在無聲無息當中悄悄被改變了(如圖一、二),圖中顯示一堆巨大的石塊,是粗地的人為了方便耕種高麗菜所挖出來的,已經嚴重影響到本山斜地基的安全。在監測期間(每週1至2次),六處水源雖然沒有檢驗出有農藥殘留,但不表示水源未遭受到化學農藥的污染。各處水源的溶氧量均在標準範圍內(65-9.3mg/L之間),加上經過詳細的水中及用遺生物指標調查,發現許多小生物活動的跡象,尤其小蝦(如圖十一至圖二十八)。
林詩涵2022/9/29 下午 10:28:40
6作者 屏東縣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
來源 https://sci.ptc.edu.tw/Module/Work/Index.php?Work_Group=%E5%9C%8B%E4%B8%AD%E7%B5%84
描述 近年來,台灣的水質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溪流的水也越來越汙濁。希望藉由這項研究來了解淨化水質的方法,希望藉由實驗數據結果找出是否有較好、較實惠的方法來改善水質。
本研究的目的是透過在實驗室分組模擬自然環境下,光照與空氣對綠藻淨化水質的影響;先將取得的綠藻水與水溝水分組配置好,再利用濁度計和 pH 值檢測器每天測量,比較看看綠藻對淨化水質的程度與影響。
林煜展2022/9/29 下午 10:15:01
5作者 google
來源 google
描述 圖片中這段距離是從馬遠二號橋(出發地)到馬蘭鉤溪橋(目的地)的行車距離,我們先監測馬遠二號橋再到馬蘭鉤溪橋監測。
我們進行監測的兩座橋分別為馬遠二號橋和馬蘭鉤溪橋,前者是萬榮鄉馬遠村的對外兩座橋梁之一,後者是台九線的雙向大橋。
林煜展2022/9/28 下午 03:44:34
4作者 台典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來源 https://lib.wra.gov.tw/WraLib/wSite/books_51044
描述 台典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6)。技術文件秀姑巒溪沿岸集水區整體治理調查規劃成果報告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六工程所。
  秀姑巒溪中、上游集水區內源流陡急,崩塌地屢見,迨流至瑞穗,河道曲折,斷岸處處,峽谷迆邐;區內有多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危及區民生命財產安全。為使本區災害減至最低及維護當地居民及交通之安全,故選定本集水區做整體規劃;本規劃案結合治山防災、鄉村建設及坡地保育等範疇,整合土石流災害防治、突發性災害緊急處理及環境綠美化,以減少土砂災害發生,厚植水土資源,促進山坡地永續發展;另配合生態調查結果導入生態工法,建構萬物共榮的生態環境,維護自然生態環境推動鄉村新風貌,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之主軸,依據 2008 國家發展計畫及台灣新社區六星計畫,研擬鄉村綜合發展對策,營造優質、安全、休閒、生態之鄉村新風貌,期發揮加值效果,促進農村永續發展。
林煜展2022/9/26 上午 09:56:47
3作者 花蓮縣瑞穗鄉戶政事務所
來源 https://juisuihr.hl.gov.tw/News.aspx?n=930&sms=9455
描述 111年8月份人口統計月報表(111年8月)。取自花蓮縣瑞穗鄉戶政事務所https://juisuihr.hl.gov.tw/News.aspx?n=930&sms=9455
  根據花蓮縣瑞穗鄉戶政事務所111年8月份人口統計月報表,瑞穗鄉富源村總戶數為367戶,人口數為812人,男性452人、女性360人。
林煜展2022/9/26 上午 09:56:38
2作者 花蓮縣萬榮鄉戶政事務所
來源 https://wrhr.hl.gov.tw/News_Content.aspx?n=1080&s=102273
描述 111年8月份人口統計月報表(111年8月)。取自花蓮縣萬榮鄉戶政事務所https://wrhr.hl.gov.tw/News_Content.aspx?n=1080&s=102273
  根據花蓮縣萬榮鄉戶政事務所111年8月份人口統計月報表,萬榮鄉馬遠村共分為三個部落9鄰,總戶數數為391戶,人口數為1314人,男性691人、女性623人。
林煜展2022/9/26 上午 09:48:14
1作者 劉翠溶
來源 近二十年來(1986-2006)臺灣河川污染的防治
描述 1986-2006 年間河川污染的防治。本文討論的重點是工業廢水與畜牧廢水所造成的河川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執行方式與成效。政府採取的措施與執行方式包括稽查、取締、強制拆除、連續處罰、給予貸款改善廢水處理設備與技術輔導等。防治的結果,以生化需氧量計算的廢水量已由 1993 年的 77.1 萬公噸減至 2005 年的 31.5 萬公噸,至於河川嚴重污染的比率,在 2003 年曾達一個高峰,自 2004 年以來已有改善,但在 2006 年中度和嚴重污染的比率合計仍有25%左右。
林詩涵2022/6/20 下午 01:45:19

序號封面照內容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0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一次進行監測(馬遠二號橋、馬蘭鉤溪橋)看見的人為垃圾
說明
在監測過程中,沿路走過的地方就看見很多的人工垃圾,馬蘭溝溪二號橋可能因為已經封鎖,所以狀況比較好,垃圾大多數是之前留下來的,但是馬蘭鉤溪橋下就有很多新的人為垃圾,比如烤肉的殘骸、紙箱等。還遇到一個摩托車被閒置在這裡,但是後來我們要走的時候,就有人突然騎著摩托車從我們旁邊呼嘯而過。這個人在我們監測時在哪裡?我們並不知道,因為我們以為這台機車已經閒置已久,因為排氣管那邊還掛著綠色的小藤蔓。
林詩涵2022/9/30 上午 11:01:05
9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暑假已經結束,需要收心加速完成任務!
說明
看似漫長的暑假結束了,我們要趕快將暑假統整的資料,開始寫到論文當中。在暑假看的文獻當中,才發現台灣在世界地圖上小小的,但是我們的河川卻不少,原來我們馬蘭鉤溪(富源溪)其實是花蓮秀姑巒溪水系,同時秀姑巒溪也是花蓮的一個集水區。
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1:00:24
8類別 相簿集
名稱 村中訪談
說明
我們實地到富源村、富民村、馬遠村的居民集中場所,使用google表單進行訪談,因為村中長輩眾多,不太會使用線上表單填寫,而印製紙本不環保,所以我們使用手機、平板,並且幫助他們進行問卷填寫。
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0:58:44
7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二次進行監測(馬遠二號橋、馬蘭鉤溪橋)看見新增加的人為垃圾
說明
再第二次下來馬遠二號橋時,我們發現了新增加的橋墩下的烤肉處,因為這是在第一次來時並未看見的,而且沿路也發現新增加的啤酒罐和紙餐盒的包裝,所以我們在想在這個期間有鄰近居民到此烤肉,但是卻沒有將垃圾帶走,可能認為地震後這裡不太會有人來,就更加肆無忌憚。
林詩涵2022/9/30 上午 10:58:42
6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論文進度規劃與討論
說明
小論文剛開始製作,我們先規劃自己的論文進度,然後再去和老師討論,確定論文之後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方式,並且確定研究目的及問題,並且開始蒐集文獻。
因為不是很清楚論文的名詞定義要使用哪些,所先跟組員一起去詢問老師,請求老師告訴我們要如何尋找名詞定義,自己的論文有哪一些會成為名詞定義?而在老師告訴我們後,我們發現有很多的名詞是自己以往並未接收到的知識點,所以我們就像海綿一樣開始吸收、學習,充實知識。
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0:57:46
5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二次進行監測(馬遠二號橋、馬蘭鉤溪橋)
說明
第二次進行監測,我們熟門熟路,分工合作開始進行要做的事情,而在馬蘭鉤溪橋裝水時意外發現溪裡有魚苗,但是因為溪在馬蘭鉤溪橋下方變為短暫的小分流(因為橋梁的關係),但是來不及拍攝,魚苗就快速游走了。而我們因為這次待的時間比較久,其實也有發現橋梁上的排水系統可能將車輛露出的機油混雜著路面上的其他液體排到溪裡面,因為底下的石頭有些許的痕跡及氣味。
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0:50:49
4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一、二次進行監測(馬遠二號橋、馬蘭鉤溪橋)發現很突兀的空曠處和廢棄桌子、櫃子
說明
在兩次的監測過程中,我們發現馬蘭鉤溪橋橋下有一處很突兀的空曠處看起來似乎是有人進行大型的清理活動,因為看到很多黑黑的石頭,原本以為可能是有人放火燒掉,但是走近一看發現是因為上面的路樹根攀岩往下,將原本邊邊的路面擠壓破裂,因而掉落下來,所以我們猜測是有人定期清理。
因為第一次到馬蘭鉤溪橋橋下時,除了路邊看到被丟棄的廢棄桌子、櫃子,第二次來的時候竟然發現在溪床上再被丟棄桌子等大型家具,真的很誇張!
林詩涵2022/9/29 下午 09:02:24
3類別 相簿集
名稱 第一次進行監測(馬遠二號橋、馬蘭鉤溪橋)
說明
在監測過程中,我們其實發現看似乾淨的溪流其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簡單,當然我們也看到很快速流動的團葉,當下就馬上決定速度要加快,因為深山中可能下大雨,我們這邊很容易遇到溪水暴漲,所以到馬蘭鉤溪橋時,就很快速採集後離開,回到學校才進行細部的拍照,果然在我們回到學校後不久,就開始下起了大雨。
林煜展2022/9/29 上午 11:01:47
2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課程中教授論文的架構
說明
老師在課程中教導我們小論文的架構,要如何進行將論文的骨頭架構出來,然後讓論文慢慢長出肌肉,目前我們的論文只有骨頭,肌肉還在整理中,相信我們在之後就會把論文寫好。
林詩涵2022/9/29 上午 09:21:43
1類別 相簿集
名稱 老師在課堂中提醒我們各組資料上傳現況
說明
我們在課堂中被老師直接點出各組上傳資料現況,所以我們要加緊趕工把整理好的資料上傳上來,因為老師說只有上傳上來,老師才知道我們進度到哪裡?哪一個部分已經完成,文字有沒有寫錯,如果有寫錯可以提醒我們進行修改。
林詩涵2022/9/29 上午 09:14:06

序號內容上傳者最後修改
10作者 林詩涵
標題 趕論文中
內容
做論文的時間不到一個禮拜了,所以我們速度要再快一點,我們上禮拜三我們去做了實地探查,因為我之前都在散慢沒有去理會小論文,所以我們的時間很趕 ,不過我們有去第二次我們一樣是去馬蘭溝溪,第一次去時間有點久第二次的時候我們比較有經驗所以我們第二次監測的時間有稍微快一點。

林詩涵2022/9/30 上午 11:04:21
9作者 林煜展
標題 線上問卷及實體問卷發放
內容
在經過多次的修改之後,我們設計的問卷的最終版本出爐了!接下來寄售要發放出去,給鄰近居民、學校同學帶回家請家人幫忙填寫,將這些數據統整完畢進行資料分析後,很快就能完成我們的小論文了。
其實發放問卷很不容易,因為有想到阿公阿嬤可能不太會操作,特別跟學校借平板,字體會比較大,讓老人家容易進行閱讀,但是他們可能不太理解我們在做什麼,所以需要跟阿公阿嬤說,並且提醒親近溪流更要永續愛護我們的土地,垃圾不落地。

林煜展2022/9/29 下午 10:07:06
8作者 林煜展
標題 截稿日將至,壓力倍增
內容
明天就要截稿,而我卻還有一大堆尚未處理完的工作,截稿隔天又要出去鼓隊表演,手中還有其他學科的講義跟作業還沒完成,家裡也因為地震及地帶的關係導致災損嚴重,狀況十分危急,家裡忙得不可開交,學校也有接二連三的壓力,實在是讓人感到有些疲憊。

林煜展2022/9/29 下午 04:40:56
7作者 林煜展
標題 第一次實地探查馬遠二號橋和馬蘭鉤溪橋
內容
原本我們是想要監測三座橋梁,分別是馬遠大橋、馬遠二號橋、馬蘭鉤溪橋,我們先抵達馬遠大橋(單向橋),在兩邊都沒有找到可以下去馬蘭鉤溪的地方,所以只能放棄在此監測,來到另一邊的馬遠二號橋(雙向橋),在橋的兩岸進行觀察,發現另一邊因為地震掛起黃色封鎖線的地方有可以下去溪流的道路,我們便在此進行第一次實地踏查,再進行測試溪水的濁度、溶氧、酸鹼值、水溫時,我們手忙腳亂,請求指導老師支援我們,告訴我們步驟是什麼,雖然之前就已經有先閱讀過使用說明和預估的操作。

林煜展2022/9/29 上午 10:46:52
6作者 林煜展
標題 狀態不佳,難以集中思緒
內容
最近失眠狀況嚴重,狀態不太好,不太能集中思緒,無法閱讀長篇文章,也很難集中精神去收集、整理資料。覺得自己現在狀況有點糟糕,幸好現在是暑假,還有時間時間調整自己的狀況,慢慢去做論文的內容,慢慢去蒐集資料。

林煜展2022/9/29 上午 10:42:07
5作者 林詩涵
標題 第二次實地探查馬遠二號橋和馬蘭鉤溪橋
內容
今天早上十點,我和隊友煜展及指導我們的馨憶老師、協助支援載我們前往監測地點的國成老師一起前往監測地點。第二次監測相較於第一次監測,我們更加知道自己的要進行的步驟,不需要指導老師在旁邊提醒我們,我們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情,測試溪水的濁度、溶氧、酸鹼值、水溫。

林詩涵2022/9/29 上午 10:30:37
4作者 林詩涵
標題 選擇監測馬遠二號橋的原因
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mCy8v-uC38
這個影片中的地點也是我們進行監測的馬蘭二號橋下方,雖然目前已在地震後拉起黃色封鎖線,車道已經被封鎖因為靠近山坡有零星落石,而我們監測的路線現在也是有封閉,可是還是可以看到有人翻越後,到溪床烤肉。垃圾雖然大部分都是舊的,但是我們還是有看到新增加的啤酒罐。

林詩涵2022/9/29 上午 09:41:47
3作者 林詩涵
標題 小論文衝刺中
內容
升上國三之後,發現做論文的時間變少,我們不只要模擬考,明年就要會考,平日還要夜輔,我感覺壓力越來大。原本我想放棄這份論文,但是我思考了一下子,我就跟我的隊友說:我們都做了這麼久,放棄有點可惜,所以我鼓起勇氣努力的想把這份論文完成,即便沒有得獎也沒有關係,至少我和隊友努力完成。

林詩涵2022/9/12 下午 02:47:42
2作者 林煜展
標題 暑假過去了
內容
隨著段考結束,我們進入了暑假,原本我預計八月開工,解果這時候遇到了一件事,我家人不由分說將我的手機收走,以至於我八月完全沒有進展,直到開學的現在,我們再度開始動工,但我們又面臨一件極為嚴重的事態,暑假這段期間實在放掉太多,以至於我們現在距離交件日期不到三十天,所以會非常趕

林煜展2022/9/12 下午 02:44:16
1作者 林詩涵
標題 做論文太難了
內容
做這份論文,我個人是覺得這份論文對我來說太難也不至於到太難啦!只是不知道要幫我的隊友做些什麼!就怕會拖累我的隊友,不過我有幫到一些忙像是幫忙找資料 設計問卷,之前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新聞,報導的內容讓我很吃驚,報導的是自己的家鄉的垃圾......看了很傷心自己的家鄉被報導在新聞上,讓我很丟臉。

林詩涵2022/6/20 下午 01:39:47

序號封面簡介(摘要)上傳者最後修改
10書名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蝦圖鑑
作者 高瑞卿, 周銘泰, 張瑞宗, 廖竣
出版社 晨星
簡介(摘要)
本書是2011年出版《臺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的修訂新版,新版中加入了近年來學者們發表的新種與新紀錄種,並擴大淡水魚的定義,將凡是能進入河口區的海魚都編列進來,除此之外,更增列淡水蝦類的介紹。物種主要以科名英文字母依序介紹,講解關於其活動環境、生活習性、形態特徵、防禦方式及攝食種類,並於側欄標註物種的鹽度耐受度等資訊;至於常見外來種魚蝦部分則編列於書後以附錄方式簡介。
導讀
臺灣島上遍布溪流,除了大、小型溪流外,野塘池沼、水田溝渠、湖泊水庫或是河口汽水域都有機會觀察到淡水魚蝦的蹤跡,而淡水魚蝦是臺灣溪流生態中最重要的成員,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淡水魚蝦。
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0:30:05
9書名 我的水中夥伴: 生物學家談台灣溪流魚類和環境故事
作者 方力行
出版社 八旗文化
簡介(摘要)
台灣是個島嶼,為何會有淡水魚?以此為起點,生物學家開始了追尋答案的腳步……本書見證了台灣魚類的來源、配合島嶼生態而演化、以及面對自然災難和變故時,如何存續命脈的韌性和適應性。還有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部台灣魚類生命史,一部和我們切身的環境故事。
導讀
一般魚類要通常要經過較長時間才長大成熟,為什麼台灣的高山溪流魚類大多在一年之內就要長大成熟?一般魚類都是春季繁殖,為何台灣溪流魚類特別熱情,在秋季也要繁殖?在九二一地震第三天解除路封之後,方力行立即下水調查魚況,發現台灣魚類必須面對自然變故而演化出的挑戰,也發現溪流的深潭和支流在魚類面對自然災難變故時,所扮演存續命脈的重要角色。
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0:28:22
8書名 野溪怎麼了?
作者 莊詠婷
出版社 尖端
簡介(摘要)
  在鳥的眼睛裡,那條綠得最茂盛的曲線,就是我流經的地方。
  我流動著,空氣涼爽新鮮,居民住在高高低低的樹叢中、大大小小的石頭間、急急緩緩起伏的水裡面。
  種子掉在我身上,到不同的地方靠岸繁衍。
  落葉掉在我身上,餵養藻類與居民、也餵養了遠方的海草和海洋的居民。
我身旁的土地溼潤肥沃,人們開始在這裡耕作。但是當大雨來時,暴漲的溪水,會改變我所走過的地方。大部分的人似乎不喜歡我動來動去,他們想要塑造規矩一點的溪。他們說我「需要整治」,否則會為人帶來損失。我變窄了,我光溜溜的,我居然被圍起來了!整治之後,居民要喝水該怎麼辦?岸邊的土堤變成水泥堤岸,翠鳥要怎麼挖牠的小窩?隨著海潮而上的螃蟹寶寶,必須回到溪流長大,可是這種路該怎麼走……。
導讀
因為不了解河川,都市社會以治水為名大規模地對河川進行工程整治。台灣很多的河川的下游河段都已被整成了高效率的排洪渠道;最悲慘的是小溪流,幾乎都被所謂「三面光」的工法(也就是包括左右兩岸加上河床都以混凝土覆蓋)給徹底水泥化,被整得面目全非。
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0:24:44
7書名 救救我們堆滿塑膠的地球
作者 尼爾.雷登
出版社 大穎文化
簡介(摘要)
塑膠是誰製造的?為什麼塑膠會留在地球上這麼久?帶孩子認識塑膠問題、進行環保行動,最適合的一本繪本。
你知道,塑膠大約150年前才被發明出來嗎?塑膠不環保的原因,與無法被「生物降解」有關,「生物降解」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大多數的塑膠製品被隨意丟棄後,會堆積在哪裡嗎?你知道「北太平洋垃圾帶」現在的面積已經是法國的三倍大了嗎?塑膠袋、牛奶瓶、尼龍繩、超細纖維抹布、運動鞋,甚至是飛機……看看我們的生活四周,充滿著數不清的塑膠製品。
導讀
原來塑膠一開始並不是要用來當一次性商品,而是成為替代紙袋的環保物,因為可以重複使用的次數更多,但是卻萬萬沒有想到原本設計要變成環保的物件,變為現在全世界最不環保的物件。
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0:18:12
6書名 我們製造的垃圾(海洋環境教育繪本)
作者 蜜雪兒‧洛德
出版社 小熊出版
簡介(摘要)
這是我們的海洋。
這些是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這是海豹,牠吃了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這是漁網,它網住了海豹,而海豹吃了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這是鐵鑄的漁船,漁船撒下漁網網住了海豹,而海豹吃了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這是通過海灣的洋流,它讓鐵鑄的漁船搖搖晃晃。漁船撒下漁網網住了海豹,而海豹吃了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導讀
故事開始由四個孩子坐在小船上展開。他們和魚群、海龜、海豹等生物在海洋中心被塑膠垃圾所形成的漩渦包圍著,光是一句「這是我們的海洋」,就足以讓大家對畫面的混亂感到震撼並產生疑惑。特別是像你我這樣,可能聽過海洋汙染的報導與介紹,但未曾親眼證實的人們。隨著一個塑膠瓶蓋被一條在海中優游的魚誤食後,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生物鏈已經被這樣的錯誤而深深影響著,才驚覺以為丟棄後就再也沒關係的垃圾,有天真的會出現在自己的餐桌上!
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0:15:25
5書名 塑膠島
作者 李明愛
出版社 字畝文化
簡介(摘要)
當海洋廢棄物形成了島嶼,成為了海洋生物的食物,我們還能置身事外?!海洋生態的悲歌,日漸響亮……。這些五顏六色的東西,有的沿著河川,一點點、一點點流進大海。有的則是在颱風或海嘯來時,跟著大浪湧入海裡。隨著季節來訪的朋友來訪的朋友,不知道這些東西倒底是什麼。於是開始咬看看、用看看、或者把它們就蓋在身上。我住的這個島,是在大海中間新生成的塑膠島。
導讀
海鳥阿海先帶我們來到一個灰濛濛的小島,其中夾雜了一些的顏色。隨著故事,這點點色彩也出現在海面的船隻上、浪頭上。隨著風、順著海流,顏色似乎愈聚愈多,逐漸在海中旋繞聚集成一個巨大的彩色島,原本還在整片墨色尋找色彩的我們,一瞬間,眼前只剩下滿滿的五顏六色,那一點點黑墨,居然轉換為受苦的生物們,在塑膠島中辛苦的生活著。塑膠島真的存在嗎?
林詩涵2022/9/30 上午 10:13:51
4書名 水資源大揭祕立體書
作者 馬爾科姆.蘿絲
出版社 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摘要)
水,到處都是!但它從何而來?為什麼我們需要它呢?
你知道嗎?水雕刻出地球的樣貌――河流、冰河、峽谷、海岸等地形。地球上可供飲用的水,其實不到1%。小嬰兒的體內有75%是由水所組成的。沖一次馬桶,可以用掉6公升的水。人類以為他們控制了水,但實際上呢……更多關於水資源的祕密,等著你一起來探索!
這是一本立體翻翻書,並讓讀者想像自己是水滴,在每一個跨頁以互動式圖片,包括立體紙雕、拉頁、轉盤等方式,輔以文字呈現各單元介紹水循環概念。水滴從天空落到陸地、提供人類家庭使用,進到人類身體裡面、經過汙水處理、沿著河流進入海洋、甚至到海底深處,最後又回到天空,介紹的範圍相當廣泛且與生活息息相關。
導讀
這本書詳細介紹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水如何來到我們家中,而從我們家中離開後,又是如何回到水循環當中。而且當我們沖一次馬桶就是用掉六公升的水,但是水真的有這麼多給我們使用?而水可以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當然不是,我們需要經過污水處理之後,才能真的讓水回到自然當中。
林詩涵2022/9/30 上午 10:09:34
3書名 呼叫!地球需要你:環境教育繪本 你的小小行動可以為家園帶來改變 垃圾減量X重複利用X回收再生
作者 菲利浦.邦廷
出版社 水滴文化
簡介(摘要)
環保,你也可以盡一分心力
你知道垃圾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了呢?
買了卻不玩的玩具、隨手丟棄的塑膠袋和吸管……
要很久很久很久以後才能分解!
我們居住的地球正在一點一滴被垃圾淹沒。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每個人都是小小管理員。
只要付出一點努力,就能為這個美麗星球帶來改變。
導讀
什麼叫循環經濟新生活?簡單的說,就是在「廢棄物減量」的前提下,進行日常生活的經濟活動,也就是實踐《能資源永續利用》的理念!試著讓孩子們選擇並決定用何種解決方法才是最符合循環經濟新生活的觀念,讓他有機會參與地球公民的社會責任,進而激發「擺脫浪費並減少垃圾」的行動意願,實踐循環經濟新生活的觀念。
林詩涵2022/9/30 上午 10:06:11
2書名 新興水資源與環境保育(2版)
作者 樓基中
出版社 五南
簡介(摘要)
  本書內容分兩大部分共二十二章,第一部分基礎篇共十一章,包含第一章海洋環境與暖化影響、第二章海洋污染、第三章水資源分類與基本概念、第四章國內水資源保育法規、第五章水資源水質檢驗項目、第六章自來水工程、第七章自來水安全衛生、第八章水污染案例、第九章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案例、第十章河川水質模式、第十一章水資源初步規劃。第二部分進階篇共十一章,包含第十二章環保救地球、第十三章水源保護與稽查、第十四章流域管理、第十五章流域非點源污染控制方法、第十六章水庫優養控制方法與管理、第十七章高級處理程序、第十八章蓄水池與水塔水質維護、第十九章海水淡化、第二十章市鎮污水回收實例、第二十一章工業廢水回收再用規劃與實例及第二十二章進階水質檢測。
導讀
書籍當中提到海洋到水資源,讓我們馬上想到我們的小論文現在正在進行的水資源水汙染,當我們開始有這些汙染時,是否我們的土壤就受到影響,種植在上面的農作物是否也因此受到影響,最後人類終將自食惡果?值得發人省思。
林詩涵2022/9/29 下午 10:43:00
1書名 水質分析與檢測(第三版)
作者 石鳳城
出版社 新文京
簡介(摘要)
介紹各水質項目時除了檢測原理及方法的說明外,水質分析提供資料以便水質檢測者能研判、分析歸納,並進一步推測或應用水質檢測結果於水處理(飲用水、自來水、工業用水、廢污水等)之加藥、操作管理、地下水及地面水污染整治、各種水質監測、水質管理。
導讀
這本書籍裡面介紹許多專業的介紹,但是我們並沒有要到這麼專業,所以我們是針對書籍中提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所公告之「水質檢測方法」來進行針對性閱讀水質檢測方式進行實際檢測。
林詩涵2022/9/29 下午 10:39:18

序號書面報告說明上傳者最後修改
1說明   最近正在上映中的「神隱少女」更是讓我們有所聯想,來到湯屋的河神白龍因為都市發展而被填平,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被湯婆婆所指揮困在了湯屋。而電影中出現的另一位本應受人尊敬的河神,則變成人人厭惡的腐爛神,從行動自如天空翱翔的龍轉為步履蹣跚、擁腫化膿的形象,因為千尋發現了那根「刺」,令人諷刺的是那是腳踏車的把手,河川汙染是多麼的誇張,連腳踏車都在河裡出現,只有十歲的千尋看見,同時也代表大家的視而不見,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習以為常,但這樣的日常真的是我們所想見到的未來?林煜展2022/9/30 上午 11:37:22